【尺宅讲谈】关于尺宅·关于未来

一整天在家,编成将为几个孩子开课“尺宅讲谈”用的试行语文教材《尺宅摭录》两卷。

我对这几年突然出现的“大语文”概念并不赞同。因为学问有高低,“语文”无大小,并且我一直坚信,作为母语的语文,是所有学科和作为一个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基础,是第二、第三语言的天花板。如果现在是“大语文”时代,是“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那等于承认之前学校教授的语文是“小语文”,是狭隘的“语文”,是功利的“语文”。

我“尺宅讲谈”自编的《尺宅摭录》语文教材,明确不以提高任何考试分数为目的,但对薄薄的语文教材,也应有包含但不限于之意。因为,一是撇开刻意教化部分,经典的存在是中性的,以“人”为核心的,不同的读法只是各有各解读而已;二是如果不做过度解读、重复训练和过度精细化纠错,教材区区内容对整个中小学九年来说,阅读量几乎可忽略不计。

虽不以提高任何考试分数为目的,但应试(应对考试)也是其中之意,不必对其妖魔化。任何国家,任何行业,任何学业都有考试。检验一个人会不会游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扔进水里去扑腾。所以有问题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唯考试论,是将一次考试成绩作为终身且唯一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去接受人的成长和变化的多元、多重评估制度和价值观。

基于以上,我在教材开篇有一段【关于尺宅·关于未来】的说明:

“尺宅”在《黄庭经·内景·脾部》指眉、眼、口、鼻所在处,即人之颜面;在苏轼《赠王仲素寺丞》诗中,指并不宽敞但怡然自得之居所——尺宅足自庇,寸田有余畦;在马一浮的《树影诗自序》里“尺宅即江湖”,也指人情世故。但这里,“尺宅”只是一所小小书房的斋号。我们在这个书房里要做的,就是阅读经典,找到“我的”书的书。

当代世界也许是平庸和愚蠢的,但它永远是一个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而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所到达的位置。对于经典,出于职责和敬意的阅读是没有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阅读。只有那些在学校教育之后或之外选择的东西才有价值,也才会碰到将成为“我的”书的书。*而这些书,也许就可能存在于“尺宅”这个小小书房中,其中有一部分是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还有一部分是打算读并假设可能对我们有裨益的书。我们还把一部分时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每一本书,都凝聚了前人的记忆和智慧。

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来说,只有当记忆凝聚了过去的印痕和未来的期望,只有当记忆允许人们做事时不要忘记他们想做什么,允许人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而又不停止他们所是的,允许人们是他们所是的而又不停止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记忆才真正重要。正是我们过去的记忆使我们确信,未来是值得的。因此我相信幸福不是一个结果,也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至少包含但不限于阅读、思考、反思、书写和表达的,“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活在当下的能力。因为“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而活在当下即是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并热爱生活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曾国藩语
*乔治·奥威尔《1984

【读书记1355】《地藏菩萨本愿经》

硬面精装红绸《地藏菩萨本愿经》,巴蜀书社2016年6月1版,2018年5月4印,弘化社编赠。是从2015年5月至今,读过的第二个版本,也是总第二遍《地藏菩萨本愿经》。总阅读量第1355本。第一个版本是由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陈义时雕刻,文物出版社2019年12月1版1印一函二册“龙藏”《地藏菩萨本愿经》。函、册均外包明黄祥云暗纹绫绢,经折装,内页为由檀皮和沙田稻草制作的米色宣纸,经前清刻龙藏佛说法变相图,另附《地藏经》龙藏版和永乐南藏版经文对比表。刻工好,纸好,墨好,装帧好,墨香字明,展卷法喜充满,是我几个版本《地藏经》中最为精美和珍贵者。

30年来读过多少部佛经,早就不记得了。2015年5月1日突然起心动念,开始记录,就有了一个数据:8年来,读过经论19种1000余遍

这19种经论中,大有收获的是《心经》、《六祖坛经》和《华严金狮子章》三种;其次是似懂非懂、似有所得又无所得的《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两种;另14种都是当故事来读了,尤其是《佛说阿弥陀经》,读了44遍,忘记为什么读这么些遍,内容也依稀了。

一直想读又没读的是《妙法莲华经》和《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所说经》家里的是金陵印经处的线装本。《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本)是陈义时领衔主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刻大藏经,是又称湖州本、浙本或南宋本的“思溪藏”本弘化社影印版。一函七卷,函、册均外包明黄祥云暗纹绫绢,经折装,内页为由檀皮和沙田稻草制作的米色宣纸,含《弘传序》、经名、译者、赞等共计九百扣,一百八十面,由九十块版正反手工雕刻印刷而成。每次进书房看到又没完整读过,不由得长叹一声:善哉!

家里版本最多的佛经是《金刚经》,有30年前我的第一本经折装、金陵印经处的线装、雕版等七八个版本。最近曾发心读10遍《金刚经》,还没完成。

【读书记1354】威尔逊《风暖鸟声碎》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花、一种鸟,甚至一颗星星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想想都觉得酷而荣耀。“酷”是个人感知的成就感,“荣耀”是自己又为人类的认知世界增添了小小一沙粒。

这个世界上就有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有数种鸟类,例如,威尔逊画眉和威尔逊鹬。这人就是苏格兰裔美国人亚历山大·威尔逊((Alexander Wilson,1766 – 1813年)。

1808年,当东方的鸟影风花收入乾隆-嘉庆《石渠宝笈》画谱,为皇家秘珍不轻易示人时,威尔逊穷其一生将北美的鸟类绘制成图谱并公开出版。

威尔逊身兼博物学家、鸟类学家、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因对美国鸟类学的贡献,被誉为“美国鸟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 ,1785 – 1851年)之前最伟大的美国鸟类学家。1808年-1814年间,他的9卷本《美国鸟类学》(American Ornithology)出版,其中包括了26种之前未被人类描述过的鸟类。

《风暖鸟声碎:19世纪北美洲百鸟图谱》,“惜分飞”系列手绘明信片之一种,所选之图即来自1829年柯林斯出版集团再版的威尔逊《美国鸟类学》。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1月1版1印,定价68元,会员五折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354本

读《世说新语》随记八:可惜满纸清凉意

晚上洗澡后,雨住风静,犹汗淋淋,挥扇不已。看到手中白纸扇,突然想到刚翻过的《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说的是一人写了四句赞雪,一人将之书于扇面。想必这把扇子起的风更加清凉。为求清凉边扇扇子边翻书,找到原文——

“文学第四”第一百则: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扇。

读来满纸清凉意。要是我也有一把题有这四句雪赞的扇子,几多好!

给开书法班,暑假里天天直播临赵孟頫《千字文》的曙光老师发去微信,问:“有没有想过直播题扇面?不同尺寸不同字数不同价格。”

半小时回:“暂时不敢整。自觉学艺不精。非常感谢豆哥,这确实是个很好的点子。”

我没把怎么动的这个念告诉曙光老师,怕人家认为我想强索字,写不写都为难。不要做让别人不舒服的事。夏天的小遗憾吧。

读《世说新语》随记七:文章浅净为佳

体温渐降至正常,咽喉疼痛如常,心神不静,坐翻闲书。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五十二则,记谢安事: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谢安其实大可不必。问诸子弟觉得《诗经》中哪一句最佳,无非是考校文学修养。侄子谢玄觉得《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最佳,那就是谢玄的最佳。谢安非得说是《抑》的“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这句“偏有雅人深致”,这就是说侄子不具备高人雅士的深远情致,这和现在唯考试论的唯一答案有什么不同?在这一则,我偏觉得谢玄更有情致。由此,寄希望于当下的教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没有颜色;如果只有一种教育,那其实是没有教育。除非破除独尊,百家争鸣。

第八十四则: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第八十九则: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两则都是记孙绰评潘岳和陆机的文章。前评潘岳文章精妙灿烂如锦绣,无处不善;后又说浅近而纯净。一繁一简,截然相反。前坪陆机的文章如披沙沥金往往有惊喜;后又说深奥而芜杂。一褒一贬,也是截然相反。两则都没有更多关于孙绰对潘陆二人文章作出这样评价的事件和语言环境,所以姑妄听之吧。不过从文章来讲,我认为浅净为佳。

第九十七则: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因诵曰:“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袁宏的《东征赋》,现只存残篇,所以这一则不太好理解袁宏在陶侃的儿子陶范(这老爸给儿子起的什么名)拿刀相威胁时,“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这句是为了展现袁宏的记忆力而诵出,还是为了展现袁宏不凡的文学功底临机而作,脱口而出。

【读书记1353】米原万里《米原万里》

昨晚,中学部负责人S发来微信,说新学期我上七、八年级地理,七、八年级中国史,九年级世界史,高中的中文经典和整个初高中的游学课。

每个学期我上的课都有调整。年级跨度和学科跨度还是那么大。增加了地理,拿掉了语文。想来也是好事。“正好把我自己的文史地跨学科体系里,薄弱的史地部分加强一下。都不耽误。”我对太座说。“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什么事都尽量从里面去找到转机,就是‘四十不惑’嘛。何况你也不止四十了。”太座说。

高中的中文经典是个麻烦事。“经典的一个定义是,它们是大家都希望自己读过,但又都不想去读的书。原因之一是,经典虽然是智慧的浓缩,但不会立刻给人带来满足。”(贝小戎《征服经典》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3.6.12)这门课我的两位前任,一位港大教育学硕士,一位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讲的都是《红楼梦》。这就导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校长Y眼里似乎只有《红楼梦》,而恰恰对我来说,《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可以试着讲一点,唯独对《红楼梦》完全无感,这么些年来努力了几次,最远也就抵达“香菱学诗”,那还是因为黛玉给香菱的是王维的诗集。我觉得花卷在她三年级时,翻完一套《红楼梦》小人书后“宝钗喜欢宝玉,可是宝玉喜欢黛玉。凤姐骗宝玉娶宝钗,结果黛玉死了,宝玉跑了。”这个概括非常精当。要不,把停掉的语文课的跨学科体系新学期的内容放到这门课吧!?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拿着我的课表,给说我不愿意接受挑战的校长Y看看,顺便“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番:只有一个人愿意接受的挑战才是挑战,否则都是非难

今天体温在37.5-38.4间上行下行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早上去了医院,挂的呼吸内科,医生看了说无大碍,就只是“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开了3天的抗生素,让回家继续吃药。

躺在床上,继续翻不怎么需要动脑子的书。

“上行时燃起希望,下行时……呼唤勇气。笔直的坦途让人倦怠。我喜欢的路,于起伏中出人意料。”(米原万里《一字一会》)

《米原万里》是MUJI BOOKS“人与物”系列文库本的第六册,新星出版社2019年1月1版1印。米原万里随笔集《米原万里》,收录了米原万里语录和八篇随笔,介绍米原生前爱物八件,并有珍贵留影、手稿二十四张。总阅读量第1353本

晚饭前下了一场大雨。晚饭后,也闲书局的秋蚂蚱发来微信:“豆哥,有个事想和你议议,有空来书店面聊,我下午都在。8月2日晚我请了高全喜来做一场活动,建议你来听听。”

我说:“好”。

【读书记1352】花森安治《花森安治》

顺遂的事总是姗姗来迟,麻烦的事总是接踵而至。

我似乎看到生活摊开双手耸耸肩,嘴角一歪,戏谑说:“平时太忙了,好啊,现在放假了,你们大家都来生病吧。”然后它发出磔磔笑声,坐在那里欣赏这一出恶作剧。

继二娃、大娃之后,我也病倒了。从昨晚开始低烧,体温缓缓上升,到今天午时烧到三十八点五度,全身酸痛。吃了退烧药后,实在是躺不下了,各种姿势都不舒服,就趴着翻文库本《花森安治》。即便“生活高于一切”(花森安治语),但也不能随生活它为所欲为。翻到《有结节的木板》一篇,我房间的木地板正是“木纹像流云一样呈曲线状的山纹”,还有一些结节。在日本,木纹顺溜齐整的直纹板的价格,远比山纹的贵。花森安治认为“比起整齐划一的直纹板,使用有结节的板材,不知要好看多少。”深得我心。

“昨天是这么做的,所以今天也一样。别人是那样的,所以自己也一样。这也许轻松,但没有活过的意义。”(《结婚典礼这种奇妙的东西》一九六六年)

“比起改变一届内阁,恐怕,改变一个家庭味噌汤的做法要难得多。”(《从生活中》一九五四年)

“任何时代,美好之物都与金钱和闲暇无关。创造出最美之物的,总是那些经过打磨的感知力,注视日常生活的慧眼,还有不懈努力的双手。”(《自己做配饰》一九四八年)

“从小,学校就教我们‘修辞作文’,但是从来没有教过‘交流表达’。假如把‘交流’从日常中剔除,那么剩下的东西,将会多么干瘪寂寥啊。”(《语言活在日常中》一九四二年)

《花森安治》是MUJI BOOKS“人与物”系列文库本的第二册,新星出版社2018年6月1版1印。花森安治生活美学随笔集《花森安治》,收录了《生活手帖》(暮しの手帖)杂志首任总编辑花森安治(1911-1978)语录二十六则、随笔作品三篇,介绍花森安治生前爱物、手稿八件,并有珍贵留影二十四张。总阅读量第1352本

【读书记1351】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

“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可以拯救某人。”

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3月第42印,这个印数是现象级畅销书的烙印。15万字,一天读完。总阅读量第1350本。不愧是同时获得直木奖、本格推理小说奖和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总冠军的作品。顺手,重读了《白夜行》(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7月第47印,35万字)。上一次读《白夜行》是2017年8月,大部分内容都忘了,六年后重读,把豆瓣评价从三星修改为了四星。

《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看过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拍的三个版本。感觉韩国版最贴近原著。中国大陆版最配不上原著,并且演员不是表演过度就是不知道怎么用表演,物理天才的演员一看上去就是既不懂数学也不懂物理就在背台词,而且导演苏有朋和女一号林心如的组合,怎么都让我觉得这是《还珠格格》续集,只是演员们长大了,不怎么打打闹闹哭哭啼啼了。

2006年,《白夜行》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一举囊括第48届日剧学院赏四项大奖。但我看的是堀北真希和高良健吾主演,于2011年上映的电影,给了三星(还行)的评价

本周三天,读了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代表作《点与线》,东野圭吾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和《白夜行》三本日本推理小说,阅读量超过60万字。晚上连做梦都在推理。

【读书记1350】松本清张《点与线》

水上勉二十九岁出版处女作《平底锅之歌》,这是一部私小说,卖得也不错,却到底难以养家,妻也逃之夭夭。此后搁笔近十年,干过三十多种营生。1956年在倒卖西装的路上偶然读到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点与线》,创作了《雾与影》。第二部推理小说《大海獠牙》获得侦探作家俱乐部奖,他文学生涯获得十多个奖项,这是第一个。

我做过的营生和水上勉差不多数。虽然经历相似,但天赋不同,并且我读书太少,他在我这个年龄已获奖并开始职业生涯。不过好在我也不怎么着急走上这条路,日本也还有六十几岁拿新人奖的。

在松本清张看来,文学需要有扎根于生活的思想,然后才行诸文字。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这三位作家没有生活经历,只能在头脑中制造人生,所以他们的文章是“人工的”,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装”。所以我不喜渡边淳一,进而是村上春树,尤其觉得川端康成矫情。

“三原喜欢搭市内电车,因为他可以不知去处就上车。没有目的地是奇怪的,但在他思维受阻时,只有电车缓慢的速度和适度的摇晃才会使他的思考渐入佳境。三原弯腰坐着,电车停停走走,每次都发出一声怪响,晃一晃,才继续往前开。他置身于此,任思绪飘荡。” 在思维受阻时,我与松本清张《点与线》中的刑警三原纪一相似,只是他住在城里,搭乘电车一趟一趟从起点到终点,终点到起点;我住在乡下,在小区花园里散步念咒盘珠子。

松本清张开创了“社会派推理”,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并称为“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东野圭吾、宫部美雪、蔡骏等悬疑推理小说家皆深受其影响。《点与线》是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作,据说被誉为世界十大推理小说之一。我看这个“被誉为”来路不明,未必就是公认的“十大之一”,或许只是某人或某社在某次活动上的评选,当不得真,不过确实是一本不错的推理小说。南海出版公司2018年11月10印,12万字,带娃之余半天看完。总阅读量第1350本

下一本看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嫌疑人X的献身》看了三个版本的电影,却一直没读过书。

活法、沙雕的管教,以及生活

老妈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而不是电话接到通知,一位几十年前的同事半年前查出前列腺癌,再查发现已经是肺癌转移,才半年人就没了。于是感慨说这人的人品不好,老婆得了癌症还在外面有个私生女,得这病也是该。我说人都是会死的,不同的只是寿命长短和死法。现在的人,得癌症的好像多了,除了环境和食品受到污染这个事实,还有一个事实就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大家的寿命的延长了,以前治不好的病现在也不会要命,以前没有的病现在也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谁都是死过好几回的人。与其去计较死法,不如每天认真想好自己的活法

突然,这个招生季从民办幼儿园到高中,都招不满甚至是招不到学生了。以前高高在上,没有分数就认钞票的WM国际学校中学部,这个假期也放低身段办起实为招生体验班的小升初夏令营来。一周在校食宿上课,费用竟然只是500元,而就是去年,报名参加入学考试的家长交了100元的费用后,得到的也只是一个一次性杯子里的半杯饮用水而已。

除了在幸福学堂,花卷没有在其他学校上过学,她曾提出想体验一下不同学校的不同教育。我们认为这也是好事一件,毕竟,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不曾想,给她报了这个夏令营后,才上了一天课,她就对老师的上课风格大为吐槽;对校长“双减只是淘汰掉那些沙雕学生”的言论大为反感,并觉得说这话的校长才是真沙雕(回家来说到这事,我当面表示支持花卷的看法);对体育课竟然是坐在教室里,而不是去外面偌大的八百米足球场上课大为不爽,并身心倍感摧残。去接花卷时,班主任一见到我就说:“你家孩子比较有个性。”我说是的,我们家尊重每一个个体。晚上,想:如果教育还是由这样沙雕的人们把持,我们宁可不上学,在家自学。因为这不是教育,是管教。不过还好有个幸福学堂。

生活就是一道深水。有人顺风顺水万事顺遂顺流而下击浪飞湍快意人生,有人沉于水底默默忍受逆来顺受,向上看,天花板上都是别人的生活。有不安于现状、不认命的,要么逆水行舟,要么拼了命向上终于抵达水面,探出头看了一眼才发现,原来以为的天花板上还有更辽远的,自己怎么努力也不可抵达的天空。才发现,原来出生胜过努力,选择胜过拼命,我和太座这样的农二代,就是水底泥沙里的生灵,只有尽量不折腾、少折腾,“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苏轼《东坡志林》),才有可能换来一点点肯定小也许美的生存空间,不过结果都是被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