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胜佛养成记:十四年从拿抓到至尊

昨天与任飞老师共进午餐,聊到为什么要阅读名著,以及名著为什么会成为名著的话题。

聊了《红楼梦》中丰富动人的情感和让人(我)肉麻的矫揉造作,《三国演义》其实并没有将诸葛亮塑造为智冠天下的人物,《水浒传》中所谓忠义后面的黑社会性质,以及《西游记》中的师生关系与《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之间草蛇灰线的微妙联系等等自己对名著的解读。

最后我们认为,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提供了很多解读的角度,应对了人所要面对的普遍问题,每个人都能从中对应当下并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觉得这些闲聊当中的阅读分享不但有趣,而且有料。于是在昨天的聊天内容基础上,整理补充完成了这篇《斗战胜佛养成记:十四年从拿抓到至尊》(又名《斗战胜佛养成记——从<西游记>看<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和师生关系》),以续饭后谈资。

孙悟空到底是不是青少年

既然说到斗战胜佛孙悟空、《西游记》和《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就要先弄清楚,孙悟空到底是不是青少年。孙悟空是不是青少年,得先知道他的年龄。

《西游记》第一回中,美猴王在花果山水帘洞“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乐享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这里到底是三百年还是五百年,在《西游记》后面章回有交代。然后为学长生不老,拜入须菩提祖师门下,得赐法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妙道”。但这还不是不死之道,只是延年益寿的方法。因为祖师说了,每五百年就要经历一次天降雷、火、风的“三灾利害”,如果躲不过,也还是“骨肉销疏,其身自解”。

孙悟空离开老师须菩提祖师,回到花果山,一日醉后入幽冥界,在一本簿子上“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于是悟空道:“我也不记寿数几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罢!”“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然后“一路棒,打出幽冥界”,才获得了长生。可见之前在花果山“乐享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是三百年上下。但就算“大闹森罗、强销名号”也并非不死,因为到底菩萨也好,阎王也罢,也是有寿数的,只是他们的寿命相比凡人来说太长,就像是不死一样,就像人的寿命与虫鸟相比。直到孙悟空在蟠桃园里吃了蟠桃后才真正是“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后又醉入太上老君的兜率天宫,炒豆似的吃了老君五葫芦有生有熟的“九转金丹”,后被二郎神捉住,火部众神放火煨烧将金丹在肚子里煅成了一块,成为“金钢之躯”,这才得到了真正与天地齐寿金钢不死之身,才做了“齐天大圣”的“齐天”,寿与天齐,而不是本领。但还是很绝望啊!因为就算寿与天齐也还不是永生。以太上老君所在的兜率天为例,这里是欲界六天的第四天,天人的天寿是四千岁。兜率天之上还有二十九重天,只有到了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十三天之上,也就是成佛,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所以,从蛋生到入幽冥界手动销号,这段时间孙悟空三百四十二岁;五指山下压了五百年,遇到第二位老师时,他八百四十二岁;取经路上又十四年,成为斗战胜佛修成正果时,八百五十六岁,一个妥妥的青少年。

能力越大,破坏越大

青少年都有个叛逆期。所谓叛逆无非就是能力一般的折腾自己,能力出众的折腾他人,天赋异禀又勤奋好学的就折腾完自己折腾别人,或者折腾完别人折腾自己,归到底就是一种对自我、对外界的认知错位和冲动。美猴王就属于后者——猴猴都会死?不行!我不想死,也不要死;学艺?我要学最厉害的。所以,天资高又勤奋的美猴王在他的第一位老师须菩提老祖那里学习三年,不但得到了“孙悟空”的法名,还学会了延年益寿的长生之妙道、地煞七十二般变化和比飞升霞举更厉害的筋斗云。这样的好学生,不但自己自在逍遥,老师也十分欢喜。

为什么说孙悟空天资高?因为它是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而孕育的仙胞,乃天地精华所生。天资高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可他还非常勤奋。老师教变化之法时问:“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你要学那一般?”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好一个“愿多里捞摸”,就是我愿意下去自己多琢磨多练习,学习更多的本领。遇到这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学生,怎能不让老师开心、省心、担心?为什么担心?因为老师知道这个学生还没有真正学好。

按说须菩提老祖是这么厉害的老师,孙悟空是这么优秀的学生,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为什么老师不把学生多留在身边一些时间慢慢调教?因为这很难。就像一个图书管理员去教历史和语文,被要求不但要跨学科、多年级、差异化,有广度、有深度,还要有知识有常识有料又有趣的主题化教学,他做不到嘛。做不到,怎么办?就需要其他老师去教他。一时没有新老师,就交给社会大学。为了让学生不要遇事就想到我是有老师、有人依靠的,就要断了他的后路,连这个念头都不能有。所以须菩提老祖在将孙悟空逐出师门时说:“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一个字,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控制不住自己的能力,又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就会变成能力越大,破坏越大,所以后来孙悟空上天入地,一根金箍棒打上打下,让天地乱了套,让地方官土地神坐不住,自己的顶头上司——东大区经理玉皇大帝也兜不住,一个基层管理的问题闹到了董事会,只好请出大BOSS如来佛祖出面来摆平。凡人打五十大板了事,孙悟空这种不是人的,别人用鼠标,就把你变成猴标,按你五百年得了。不知道孙悟空给自己作“齐天大圣”这个职业规划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是这样的昙花一现。或许那几百年他也唱过: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哦,我比烟花还寂寞。

三藏法师的习惯养成法

孙悟空的第一位老师,教给他硬核的知识和技能,能上天入地,没趁手的兵器还自己下海去找龙王想办法,可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协调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并且年纪轻轻就成为部门一把手独当一面,可说前途可期。但他把这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稀烂。那孙悟空最终又是怎样实现职业规划并拿到“斗战胜佛”终身成就奖的呢?这就全靠他的第二位老师——唐三藏。

唐三藏教给孙悟空什么秘技或是给他圈了什么知识点、刷了几套必考题吗?

并没有。

那唐三藏是靠什么让自己这一只蝉和一只猴、一头猪还有一个红头发的妖怪,这一个天团成员都既成就了别人又互相成就了自己的?

从遇到孙悟空到取得真经功德圆满,唐三藏十四年只是做一件事——培养习惯和规则意识。让孙悟空养成好好说话,积极处世,相信“我就是力量”;先理解别人再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双赢的想法以及协作增效等习惯,并制定了规则,明确了什么事不可以做,做了就要面临处罚,屡教不改就开除。最重要的还有言传身教,严格执行。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三次都没有get到三藏法师的点。三藏法师说的是凡事好好说话,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更“不可无故伤性命”。要先理解别人,再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不论是人还是妖。人,有人他妈;妖,也有妖他妈。而悟空却说:“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孙悟空没有意识到,即便他是个落跑的“齐天大圣”,也还是一只妖。若是妖就要打杀,那岂不是自掘坟墓?再者,把气力和能力当道理,那你孙悟空今天打杀另一只妖怪,明天是不是如来佛祖可以按你一万年或者干脆灭了你?所以做事要先有双赢的想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唐三藏一直都是在救孙悟空。哪怕是违反了规则,被处罚,紧箍咒念起也是在告诉孙悟空,要牢牢记住,有的事是不可以做的。你再有能力也不行。同时也不是无情的一刀切,还是留有犯错和改正的余地。但三次已是屡教不改,也只好开除你了。为师不要你了,回花果山好好反省去吧。即便如此也不是真的就放弃了这个学生,还是挂念,并继续完全信任,相信学生的本性不坏,相信自己这一路耳濡目染的熏陶,终究会浪子回头。信自己,甚至有点盲目自信。最终,在取经一路上,正是唐三藏对原则的坚持和对学生的信任,在长期良好习惯的耳濡目染熏陶下,既救了孙悟空,也救了自己;既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那么,就像《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说的那样,只要有良好的习惯就会变得优秀吗?”任飞老师问。“我不这样认为。不论是《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还是唐三藏每天唠哩唠叨给孙悟空小火慢炖的,其实都是鸡汤。而鸡汤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道理,没有知识和技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天天刷朋友圈鸡汤,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所在。孙悟空保持学习求知的状态,掌握了各种知识和能力才从石猴到美猴王直至成为齐天大圣。但齐天大圣只有知识和技能,却不懂道理,他的猴生也过得惨烈。后来在鸡汤里浸润了十四年,通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后,才成为了斗战胜佛。所以习惯和能力,是两条腿走路。缺哪一条,都是瘸子。”我说。

斗战胜佛养成记:十四年从拿抓到至尊》上有2条评论

    1. 尺宅叟 文章作者

      如果敲这样的东西能发,我早就穷得只剩下钱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