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自愚乐

愈来愈愚昧而快乐的生活

追求完美,不求完美

在2.0版本的基础上,根据每周六“也闲谈”学生的程度和状态,对主題十三“兼爱非攻:薛西斯的浮桥,温泉关之战,雅典陷落与‘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作适配调整。从客厅书架上找出两本(套)关于希罗多德的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1版1印的雷沙德·卡普钦斯基《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种的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翻开扉页,上一次读是在2011年的3月5日和2012年的1月24日,已十四年,基本上忘了内容,也忘了十几年前为什么会读这书,但相信重读一定会有新收获。这也算是“温故而知新”吧?!

问也闲书局有没有雷沙德·卡普钦斯基的《帝国:俄罗斯五十年》和《皇帝:一个独裁政权的倾覆》。书局回复说没有这个作者的书。我说这个可以有。

下午五点,准备好晚饭,被上周加我好友的业主约去,与另一位业主,三人见了一面,聊了对小区管理和物业服务以及收费的看法。两位都已退休,原来是在县份上做社区工作和住建局的公务员,一直在寻找可以为社区服务,启动成立业委会的创始业主。我原不想掺和,但不能把自己的事务总是寄希望于他人,于是说与两位前辈有共识,但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没有多少时间投入这件事,只能尽力而为。

女儿上八年级的第一次月考,数学仅只得到52分,但总分为班级第二,年级第四。这只是她进入传统标准学校上学的第二个学期。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帮着做家务,作业不管有没有写完都只写到九点,也画画、看小说、玩游戏。晚饭时我说这个再次证明了我的跨学科和阅读写作课程是有效的,娃不但有素质教育,也能应对考试。就这么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好。我们追求完美,不求完美

百业凋敝

三六折淘到两本九品二手书,《顾随讲<论语><中庸>》和《顾随讲曹操·曹植·陶渊明》。陶渊明和王维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我的墓志铭还是得自于靖节先生

小区南北两面靠山,东西两面是由正大门分隔开来的两个外围商业区。两家理发店,位置差一点的那家倒闭了;大门口黄金位置的台球俱乐部,终于还是倒闭了;东西两家彩票店,依旧看不到什么人;爆炒小龙虾,原来那家倒闭了,新开一家,也倒闭了。看着曾经装饰一新的门头,现在是十店九空,百业凋敝。只有唯一的菜鸟驿站是人流量最大的所在,但也在感叹包裹越来越少。

有位家长发来微信,说小孩子五年级了,但作文一句话都写不出来,怎么办。拍了《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和《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内页发过去,说大佬的日记也是稀里哗啦的流水账,先写起来再说。

再次与物业的沟通

按照约定,今天下午约15:00-15:15,在物业服务中心,和泓兴隆物业的蔡经理口头向我转达了公司的决定——除非政府有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否则2026年洛飞城物业费不做调整。

对和泓兴隆物业的这个决定,我也向蔡经理反馈了三点感受:

1、在全国物业服务费普降,一街之隔的社区也将物业服务费及时下调的当下,服务质量没有明显提升的和泓兴隆物业,是哪里来的自信坚持房地产高位时期的高收费?这没有道理。

2、这个持续多年的高收费,已不符合当下市场行情,但和泓兴隆物业仍拒绝主动积极做出调整,这没有诚意。

3、物业与业主是甲方与乙方的关系,但和泓兴隆物业认为要调价就需要有政府政策的态度,实在是傲慢。

于是,我也当面告知蔡经理,和谐社区是物业和业主共建的。过去30年,整个物业行业都被惯坏了。现在业主开始思考自己得到的服务与支付的价格是否匹配了。如果和泓兴隆物业2026年洛飞城的物业服务内容不能明确,服务价格不做调整,不拿出服务方应有的诚意和姿态与业主沟通,从2026年1月1日起,我将暂缓支付物业费,直至物业与业主共同友好讨论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可执行的价格方案。届时我将按照新的方案,支付期间费用并继续购买物业服务。

恋恋风尘

早上太座带着两个娃匆匆忙忙临出门边换鞋边说:“《太平轮一九四九》看完了,你帮我拿一本。”我慌忙从书架上抽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学泰的《监狱琐记》递过去,忘了她在读完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和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后说的,太惨了,一段时间都不想再看这样的书。

气温一天天降下来,上周还27℃,今天就7℃了,很快云贵准静止锋就会带来专属贵阳的,雨雾濛濛的冬天。每到这样的天气,我就会想起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何兆武在《上学记》里对贵州的天气有很深的印象——

过去有句俗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说的就是贵州。我在贵阳住了一年,真的只碰上三个晴天。除此以外天天都下雨,细细的毛毛雨不断地下,所以我对那三个晴天印象非常深,日子我还记得。1939年2月4日,万里晴空,真是没有想到。那天日本飞机来轰炸,炸得非常厉害,几乎炸了贵阳半个城。接着连续三个晴天,结果天天拉警报,我们就跑到山洞里躲着,印象非常深。(《上学记·乙:西洋教科书》)

在贵州,整天下雨没个完,几乎看不到晴天。云南虽然也下雨,可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非常漂亮,带着心情也美好极了。而且云南不像贵州穷山恶水,除了山就是山,云南有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平原,看着就让人高兴。(《上学记·丙:迁徙的城堡》)

周六的课,准备得就这么多了,明天把PPT做出来看看还有没有点时间把何兆武的《上学记》读完。《上班记》一直买不到,也淘不到,看来又是一本讲了实话的好书。

局域网时代的封锁

要入冬了,吃完晚饭七点不到天就黑尽,小孩不能出去玩,我们也不能出门散步。昨晚练了瑜伽,虽然一年没练动作不熟悉,二娃也全程参与,动作不到位,但肩背也得到舒缓放松,晚上睡眠更好,早上竟然没有听到闹钟响,晚起了十五分钟。

早上在学习完英语和王维诗,十点打八段锦时,大娃的班主任打来微信语音,说教育局在进行特异体质学生登记,问娃的眼睛是否恢复,是否要登记体育免考。我说先天高度近视是无法恢复的,体育不申请免考,她尽力就好,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和对抗项目;还烦请转告体育老师,娃会尽力的,她不做要么是不能做,要么是做不到,不是偷懒。

一位家长发来微信,问现在哪里还可以买到《圣经》。我在当当网上搜索竟然没有结果,这是怎么了?《圣经》不只是一本宗教的经书,更是整个欧美国家的文化、文学和社会伦理基础,这是要否定世界上另一半(多半)人吗?这样的价值观会不会太狭隘、极端和封闭了?AI时代了,还能进行这样局域网时代的封锁?问也闲书局等回复时,给她说我有侗语版、中文简、繁体版和英文版的,还有只在石门坎流传的老苗文版的《颂主圣歌》,是十几年前去石门坎得的。从四年级开始,《圣经》读了几遍,就都是当故事书来看的。心想如果书局也没有就送她一本。一会儿书局回话说有货。

和另一位家长在微信讨论“也闲谈”后续阅读的内容和方向,她问下一本共读书,能否考虑金庸小说或西方某些政治人物自传。我说太巧了,武侠正是我在纠结考虑的,人物自传我准备选的是《富兰克林自传》,还考虑《麦克白》。如果一生要读一部武侠小说,我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莎士比亚选《麦克白》是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大家都太熟悉了,没有神秘感和新鲜度。“不知道您认为,如果要读一部人物传记,应该读谁的?”我问。她说《富兰克林自传》没读过,希望倾向于选二战时期的人物,这个离我们更近,和我们的时代如今的政治格局也息息相关,更能带出各种好看的故事。我说好,人物传记那我再去选。晚上爬了会儿书架,人物传记暂定马昕译马丁·吉尔伯特的《丘吉尔传》,读了再决定;《麦克白》是译林出版社的朱生豪译本;金庸的作品,有全套。边敲日志,边听罗文和甄妮合唱的83版《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铁血丹心》和《世间始终你好》。

一雨入冬

贵州的秋天只有一个国庆假期那么长,假期结束,秋天也就结束了。一雨入冬。今天穿上了厚毛衣。

也闲书局的秋蚂蚱,在朋友圈转发我《“砍手党”的城乡之路》和《2025也闲谈·卅六》两篇,转发前者说——

毛豆是书店“阅读与写作”课的主讲老师。之前,我只知道他做过专栏作者,曾是贵阳著名的网络写手,仅此而已。读了他的这篇文章,才知道他也有过挣扎的经历。生活的挣扎引发心灵的扭曲,是大概率。从扭曲到净化是修为在不紧不慢地发力。毛豆大约做到了。他把自身净化归功于书籍。其实,书籍不必然指向正途,它只是一个路牌——一块容易随风胡乱改变箭头的路牌。人的方向感决定征途。毛豆们在途中,不为征服世界,只为征服自己。书店有这样的老师,就可能把课堂变成“大唐西域记”。

转发后者说——

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何日本女孩子冬天仍旧穿裙子,要知道,日本可是一个高纬度的国家,它的北海道等北方地区就是中国的东北。问了在日本生活的朋友得知,他们自古以来就有耐寒训练。每年孩子们至少有两次远足,扎帐篷在自然中渡过几天。我问:如果出现意外,会不会有家长找学校闹事?朋友说,闻所未闻。完善的保险制度之外,家长都有共识,那就是贴近自然的探险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没有意外的“探险”是虚假,是欺骗。意外是必须承受的代价。没有从小的自然教育,我们很难培养美学、人格、修养、伦理。自然,是沉默、严厉、公平的老师,或者说是上帝。上帝让人谦恭。我们太无法无天了。

老愤青秋蚂蚱虽然六十好几了,但看来生命不息“愤怒”不止。

消失的50%

出门散步,看到小区门岗的物业工作人员在岗亭外溜达。一直觉得这个岗位的设置,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何况是在这么一个乡下小区。在AI到来前,小区八个大门,已经有六个采用了无人值守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坐下休息时,在物业组建的业主群里发了这么一条“阴阳怪气”的信息,再配了一张工作人员在溜达的照片:“风不吹,日不晒;天热了就把窗开大一点通风,天冷了就关好门窗烤火。上班可以听听音乐或爽文故事,偶尔偷刷一下短视频;饭点到了自会有人把饭送来。坐累了就出来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远处,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疲劳的眼睛得到休息。天气好、心情好就给别人个笑脸,顺便聊两句;天气不好、心情不好就不说话。时间到了,钱就到账了。我觉得两个门岗的工作人员,正在过着我想过但过不上的惬意生活。”有个预测说,未来五年将有50%现有的工作岗位被AI取代,变化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滴进行。

晚上随手翻黄晳暎的《日暮时分》,就停不下手了。我认为韩江最值得读的作品是《少年来了》,但还没有中文版,或者是不引进?

关于终极的教育

每天上午在太座和两个娃出门后,洗碗、洗衣服、吸尘结束,开始学习。

上午三个一小时,一个小时英语课的听说读写;一个小时古诗词课,读、背和对注解学习一首王维的诗;一个小时佛学课,读佛经,学佛教史。下午是整个的自由阅读时间。

王维一首《李陵咏》,一百个字,从“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到“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无尽的无可奈何。王维十九岁作《桃源行》中“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句,与四十岁作《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竟相呼应。另《桃源行》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似也是我生活环境的写照。

这两天下午的阅读是三刷也闲谈周六要进行的《战争与和平》相关章节。如果其它世界文学名著和历年的各种文学奖获奖作品都是一个个世界,那《战争与和平》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里面没有哪一粒尘埃是无用的,没有哪一句话是可有可无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或多个远或近的因,也都有一个或多个远或近的果。因果交织,各色人等在里面生死浮沉。

Isaac在微信约了几次,说想聊聊,我说发邮件吧,写作能训练思维和表达,只有写下来的东西,才是你真正有的。写得清楚,思维就清楚,表达就更清楚。

晚饭前收到Isaac的邮件,说“亲爱的导师豆哥你好”,洋洋一千六百余字,说了他在读《冰与火之歌》原著,他与AI合作的小说遇到的问题,还有读到的一段对教育的看法。我晚上回复说——

“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待读的书太多,时间不够,但最近总觉得时不我待,所以时间和精力有所调整,尽量少使用社交媒体。用邮件的好处,是可以一次性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内就所有问题进行交流,而不是像微信那样时时刻刻东一句西一句好像聊了很长时间,但其实信息非常有限。我一直都在想卸载微信。

“AI写作目前还比较‘低级’,我估计未来两年内,AI的写作能达到一个熟练的网络爽文写手的程度,但要达到真正的文学的程度,还需要多两年时间。我相信,AI在未来会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和终身的学习伴侣。

“关于教育,从这个词诞生的那时起,就是各说各话的。我猜每个教育中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也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试图定义什么是‘教育’或什么是‘好的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困难的,因为人人生而不同,所以就不会有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尤其要警惕那种以别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正确的缺乏常识和逻辑的教育从业者,因为我们讨论过多次,别人的错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就像1+1=3这个错误不能证明2+5=8的正确)。我觉得,终极的教育,或者说教育的根本,就是自我教育。”

只能扛着

过敏严重,早上去了一趟社区医院。这次坐诊的医生之前没见过,看年纪快退休了,一直推荐我用黄豆煮水喝,说如果没效果就用花椒煮水喝,说能缓解过敏。不知道这种偏听偏信偏方的人是怎么坐进诊室的,或许是当年当赤脚医生积累的经验罢。结果还是我让她按照我的要求开了药。一天都涕泪横流,只能扛着。

“怎么突然读起王维来了?”女儿看着我书桌上的《王维诗全集》问。

“呃……”我想了两秒,发现也没什么理由,就说:“也就是突然想读,就开始读了。”不再需要找什么看起来正当或正式的原因和理由,生活中也不是什么事都需要一个理由。如果一定要,那就是我想。

熊猫老师在读《六祖坛经》,发来微信说:“豆老师,我今天又有一些新的感悟:有些人会在自己制造的麻烦中表现得像一个受害者,然后要平等的把每个人都拉进去。和他一样的就进去这个妙妙屋了~不一样的就闭嘴远离了,至此闲云野鹤。我想,我们就是后者吧~”

“为哪样有的人要做闲云野鹤,因为老子不想和你们玩了。但佛和菩萨不同,他们的愿望是带着大家一起玩。所以小乘佛教讲究自度,自己解脱。大乘佛教讲度他,不但自己解脱,还要带大家一起解脱。”

“我觉得先自度才能度他人嘛。我觉得慧能祖师好厉害哦。”

“所以一千年来才出他一个,所以记录他的故事才被称作‘经’。《六祖坛经》是佛教里唯一不是佛祖说的‘经’。”

晚饭后和太座在月光下散步闲聊,说到这个社会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绝大多数人智力平平,才智平平,但总把所取得的成就归为自己的努力,其实不过是蹭了时代的红利而已。“萧何月下追韩信,那你说就像韩信,刘邦怎么就敢让他带兵?他也不是什么显赫的出身。”太座说。“韩信在项羽那里做的是执戟郎,其实就是项羽的门卫而已。嗯,要找《淮阴侯列传》来看看。”

没有审美,只有疲劳

国庆中秋长假,热门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我们在家睡到自然醒,吃了早餐,找了个可能人比较少的古镇去逛逛。离家20公里,开车20分钟,到“龙门古镇”,免费开放,进出一个小时。新修的“古镇”路上长了草,两旁的店铺没有一家开门,有的连门头都掉落了。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动辄投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打造了近三千个“古镇”,审美疲劳还得有“美”可“审”,如今在全国遍地都是一样的“古镇”面前,无美可审,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和疲劳。不知道多少人被割了“韭菜”,奋斗十年累积起来的财富在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朋友圈里有个段子,说我们这样长假不出门、不消费的人,简直是太不负责了,简直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为什么呢?国家放这么长的假,不是给韭菜们休息、躺平的,而是要去拉动消费,拉动内需的。如果人人都像我们这样,谁去消费?谁去提振经济?就算花呗没还,房贷、车贷还不上,也不能长假不消费啊。

现在走到哪里,钱包是不用带了,但包里不能没有书。“读库”系列最为适合。大陆没有像日本那样的100日元(约合人民币五元)一本的文库本,但几年甚至十年前的二手“读库”可以在10元左右。作为日常填补碎片时间,开阔视野的读物,“读库”最佳。

想起一句话:只有读了书你才知道自己是社会的底层,不读书你会以为自己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