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自愚乐

愈来愈愚昧而快乐的生活

消失的50%

出门散步,看到小区门岗的物业工作人员在岗亭外溜达。一直觉得这个岗位的设置,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何况是在这么一个乡下小区。在AI到来前,小区八个大门,已经有六个采用了无人值守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坐下休息时,在物业组建的业主群里发了这么一条“阴阳怪气”的信息,再配了一张工作人员在溜达的照片:“风不吹,日不晒;天热了就把窗开大一点通风,天冷了就关好门窗烤火。上班可以听听音乐或爽文故事,偶尔偷刷一下短视频;饭点到了自会有人把饭送来。坐累了就出来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远处,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疲劳的眼睛得到休息。天气好、心情好就给别人个笑脸,顺便聊两句;天气不好、心情不好就不说话。时间到了,钱就到账了。我觉得两个门岗的工作人员,正在过着我想过但过不上的惬意生活。”有个预测说,未来五年将有50%现有的工作岗位被AI取代,变化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滴进行。

晚上随手翻黄晳暎的《日暮时分》,就停不下手了。我认为韩江最值得读的作品是《少年来了》,但还没有中文版,或者是不引进?

关于终极的教育

每天上午在太座和两个娃出门后,洗碗、洗衣服、吸尘结束,开始学习。

上午三个一小时,一个小时英语课的听说读写;一个小时古诗词课,读、背和对注解学习一首王维的诗;一个小时佛学课,读佛经,学佛教史。下午是整个的自由阅读时间。

王维一首《李陵咏》,一百个字,从“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到“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无尽的无可奈何。王维十九岁作《桃源行》中“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句,与四十岁作《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竟相呼应。另《桃源行》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似也是我生活环境的写照。

这两天下午的阅读是三刷也闲谈周六要进行的《战争与和平》相关章节。如果其它世界文学名著和历年的各种文学奖获奖作品都是一个个世界,那《战争与和平》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里面没有哪一粒尘埃是无用的,没有哪一句话是可有可无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或多个远或近的因,也都有一个或多个远或近的果。因果交织,各色人等在里面生死浮沉。

Isaac在微信约了几次,说想聊聊,我说发邮件吧,写作能训练思维和表达,只有写下来的东西,才是你真正有的。写得清楚,思维就清楚,表达就更清楚。

晚饭前收到Isaac的邮件,说“亲爱的导师豆哥你好”,洋洋一千六百余字,说了他在读《冰与火之歌》原著,他与AI合作的小说遇到的问题,还有读到的一段对教育的看法。我晚上回复说——

“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待读的书太多,时间不够,但最近总觉得时不我待,所以时间和精力有所调整,尽量少使用社交媒体。用邮件的好处,是可以一次性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内就所有问题进行交流,而不是像微信那样时时刻刻东一句西一句好像聊了很长时间,但其实信息非常有限。我一直都在想卸载微信。

“AI写作目前还比较‘低级’,我估计未来两年内,AI的写作能达到一个熟练的网络爽文写手的程度,但要达到真正的文学的程度,还需要多两年时间。我相信,AI在未来会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和终身的学习伴侣。

“关于教育,从这个词诞生的那时起,就是各说各话的。我猜每个教育中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也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试图定义什么是‘教育’或什么是‘好的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困难的,因为人人生而不同,所以就不会有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尤其要警惕那种以别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正确的缺乏常识和逻辑的教育从业者,因为我们讨论过多次,别人的错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就像1+1=3这个错误不能证明2+5=8的正确)。我觉得,终极的教育,或者说教育的根本,就是自我教育。”

只能扛着

过敏严重,早上去了一趟社区医院。这次坐诊的医生之前没见过,看年纪快退休了,一直推荐我用黄豆煮水喝,说如果没效果就用花椒煮水喝,说能缓解过敏。不知道这种偏听偏信偏方的人是怎么坐进诊室的,或许是当年当赤脚医生积累的经验罢。结果还是我让她按照我的要求开了药。一天都涕泪横流,只能扛着。

“怎么突然读起王维来了?”女儿看着我书桌上的《王维诗全集》问。

“呃……”我想了两秒,发现也没什么理由,就说:“也就是突然想读,就开始读了。”不再需要找什么看起来正当或正式的原因和理由,生活中也不是什么事都需要一个理由。如果一定要,那就是我想。

熊猫老师在读《六祖坛经》,发来微信说:“豆老师,我今天又有一些新的感悟:有些人会在自己制造的麻烦中表现得像一个受害者,然后要平等的把每个人都拉进去。和他一样的就进去这个妙妙屋了~不一样的就闭嘴远离了,至此闲云野鹤。我想,我们就是后者吧~”

“为哪样有的人要做闲云野鹤,因为老子不想和你们玩了。但佛和菩萨不同,他们的愿望是带着大家一起玩。所以小乘佛教讲究自度,自己解脱。大乘佛教讲度他,不但自己解脱,还要带大家一起解脱。”

“我觉得先自度才能度他人嘛。我觉得慧能祖师好厉害哦。”

“所以一千年来才出他一个,所以记录他的故事才被称作‘经’。《六祖坛经》是佛教里唯一不是佛祖说的‘经’。”

晚饭后和太座在月光下散步闲聊,说到这个社会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绝大多数人智力平平,才智平平,但总把所取得的成就归为自己的努力,其实不过是蹭了时代的红利而已。“萧何月下追韩信,那你说就像韩信,刘邦怎么就敢让他带兵?他也不是什么显赫的出身。”太座说。“韩信在项羽那里做的是执戟郎,其实就是项羽的门卫而已。嗯,要找《淮阴侯列传》来看看。”

没有审美,只有疲劳

国庆中秋长假,热门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我们在家睡到自然醒,吃了早餐,找了个可能人比较少的古镇去逛逛。离家20公里,开车20分钟,到“龙门古镇”,免费开放,进出一个小时。新修的“古镇”路上长了草,两旁的店铺没有一家开门,有的连门头都掉落了。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动辄投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打造了近三千个“古镇”,审美疲劳还得有“美”可“审”,如今在全国遍地都是一样的“古镇”面前,无美可审,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和疲劳。不知道多少人被割了“韭菜”,奋斗十年累积起来的财富在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朋友圈里有个段子,说我们这样长假不出门、不消费的人,简直是太不负责了,简直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为什么呢?国家放这么长的假,不是给韭菜们休息、躺平的,而是要去拉动消费,拉动内需的。如果人人都像我们这样,谁去消费?谁去提振经济?就算花呗没还,房贷、车贷还不上,也不能长假不消费啊。

现在走到哪里,钱包是不用带了,但包里不能没有书。“读库”系列最为适合。大陆没有像日本那样的100日元(约合人民币五元)一本的文库本,但几年甚至十年前的二手“读库”可以在10元左右。作为日常填补碎片时间,开阔视野的读物,“读库”最佳。

想起一句话:只有读了书你才知道自己是社会的底层,不读书你会以为自己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幸与丛桂花

国庆中秋八天长假第三天。小区里一树一树的桂花按时盛开,四季桂、丹桂、金桂、银桂,四大品种都有,我浸泡在这深浅不一、浓淡相间的桂花香里,于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也按时发作,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读完了人生中第一遍《妙法莲华经》,用时半个月。想起有人说读经增长智慧,于是不管认不认识字读不读得懂,就一遍一遍读,感觉生活竟然真的慢慢变得越来越好。密法是我所还不能理解的,不过这个因为读经而变得越来越好,根据我的经验,想来一是确实于经中一句一偈有所得,再就是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所训练出来的坚韧和自律,让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做出了改变。既然认知和习惯都在不觉中发生了改变,看世界的眼光自然也会变化,看待问题或困难的角度也就开始多元起来,至少是从一直以来的自利开始有了一点点的利他。人类能够存活至今,有一个说法就是人类有“利他”的心和行为。也许吧。

学生兼老友Z和两个娃送来“省医月饼”和茶叶。15年前,她刚大学毕业进入NGO时的导师是我,现在她的两个小孩,一个五年级,一个四年级,每周在也闲书局和我一起“讲谈”。太座觉得现在经济不好,她做园林艺术赚钱辛苦,心意领了,以后就不用如此破费。我深以为然。

枕边闲书《王维诗全集》,崇文书局“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之一种,感觉哪里差了点。问了AI,说陈铁民的《王维集校注》和《王维诗选》为现代简体当代权威整理本,一查,价不菲。先不管了,一天一首,慢慢读。王维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没有之一。

不惋惜不感慨

早上吸尘时,想到最近十几年里,不止一次有过“当时我要是如何如何现在就应该怎样怎样”的感慨。突然想明白,学英语这件事,本身于我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起要学了,就全力以赴去学就好了。不用管等级,不用管进度,不管学成什么样,有一天想起这事也不会再有惋惜和感慨,因为就算再来一次,我也不可能做得比现在还要好了。

吸完尘,打开电脑,发现博客无法访问。重启服务器没能解决问题,就提交了故障工单,和阿里云售后工程师在线沟通,花了一个小时解决了这一个小问题。工业化、标准化通常能提高效率,然而在这里却没有。

《妙法莲华经》一天一品,读到第九品。

想读梅尔维尔的《白鲸》

今天星期三,多邻国英语连胜第15天,从A1的0级提高到A1的11级。今天破了前天单日最高获得经验1607的记录,上午一个半小时加上晚上半小时,得到2100点经验。但我仍然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学英语。女儿前天也再次装上了多邻国,和我结为好友,继续学她的法语。

中午去菜鸟驿站取快递,看到驿站旁边两周前才开业的一家生鲜蔬菜店就倒闭了。两周里,我去买了两次葱,一次五毛,一次一块两毛七。看店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

想读梅尔维尔的《白鲸》。架上的是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年张子宏的全译本。《白鲸》和福克纳的《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起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三大动物史诗”;《剑桥文学史》称之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读过《熊》和《老人与海》,没读出史诗的感觉。

《妙法莲华经》一天一品,读到第八品。

【明亮的对话】与物业经理谈2026年物业费

上周六,物业在电梯里张贴了醒目的2026年物业费预付优惠广告。昨天我在物业组建的工作群中说:“什么时候‘’遛狗不栓绳是违法’,‘高空抛物是违法’等提醒和警示的张贴像这个收费宣传一样醒目且及时,这个物业服务就算又前进一步了。

“作为乙方的物业,对2026年的物业费标准,有没有什么符合当下客观事实的方案提交给我们甲方业主审核的呢?

“要捋清的是:

1、业主不是“交”物业费,而是付费购买物业的服务。这个主次不能弄错了。

2、物业费按什么标准,报价多少,不是物业公司说了算。提出方案来,大家商量。

否则发展到后期,大家扯皮,甚至物业把业主告上法庭,那是双输的局面。

“PS.作为乙方的物业告甲方业主的官司,90%物业都要败诉的。不信去查资料。

“有事好商量,但要有诚意。时代不同了,大家赚钱都不容易。所以,开诚布公,坦坦荡荡,物业赚能赚的钱,业主付该付的钱。

“我知道,这事不是管家和经理能决定的,所以还请向上级提出,积极和业主沟通。业主和物业不是敌人,是朋友。

“我准备这两天约物业管家和经理聊一聊物业费的标准,看看2026年我家能出多少钱一平方的价格来购买这个物业公司的服务。如果谈不拢,就看看有没有可能大家约起换一家收费更合理的物业公司来服务。”

没几分钟,物业经理就与我联系面谈,约了今天下午。于是我继续在群里面发出:“物业经理不愧是专业人士,对业主的疑问和诉求能够及时和积极作出回应。经理已和我约好,明天下午四点碰头,聊一聊我家2026年物业费标准以及物业服务的相关问题。因为没有获得各位家人的授权,所以这个碰头我只是我家的代表哈。如果大家对物业费标准和服务内容,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建议也可以与经理当面友善、平和沟通,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为业主和物业不是敌人,是甲方和乙方,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

今天与物业经理面谈,这是今年的第二次,上一次是聊的是需要改善的服务内容。这次她无法回应我的提问,最后试图“收买”我,说小区里面有的人家情况特殊,所以物业给予了特别的优惠。看来这一招是“杀手锏”并常常有效。我说在我看来这个做法有道德瑕疵。我来聊的是“普世标准”,我不认为自己家有什么特殊、需要特殊照顾的。她说也有业主说自己是为所有业主争取权益。我说我没那么高尚,我也没有道德优越感。我是业主一员,大家怎样,我就怎样就好了。我们都清楚,如果明确不了物业费的降价幅度,2026年元旦节开始物业就收不到费用了。我也明确说了为什么在群里面发,因为我在留证据。有这些证据,到时候上法庭,我都不需要请律师,证据一列出来,物业必败诉。

到家后,将今天面谈的大部分内容发到了业主群里:

按照约定,今天16:00-16:25,我与为洛飞城提供物业服务的和泓物业代表——蔡长霞经理,在物业客户服务中心门前树荫下,聊了我们家2026年购买物业服务的价格调整及明确服务内容等要求。

提出这些要求,是基于以下三点:

1、洛飞城2017年交房,多年来不变的物业服务费价格,已不符合当下实际情况,应当做出调整;

2、调整后的物业服务费用,应有明确的价格构成说明和清晰的服务内容细则;

3、如何调整,何时调整,须有明确的时间表。

蔡经理将公司对调整物业费的态度和计划给我做了说明,明确和泓物业将不对2025年的物业费标准进行调整,2026年费用标准将视市场和公司经营情况调整。但我觉得没有明确的调整时间和具体调整后的金额,无法回应我的要求。于是沟通下来,由于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向上级汇报均需要时间,与蔡经理达成新的约定:

2025年10月31日前,蔡经理会对我提出的,明确2026年物业服务费的标准和具体服务内容的要求给出答复。

这一番操作,业主群里面@我一串点赞。我这是在尝试“明亮的对话”。

看造化

今天开始读《妙法莲华经》。虽然经文才六万九千余字,但有较多佛教用语和不认识的字,所以经二十八品,一天一品,正好一个月读完一部。

《妙法莲华经》问世很早,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天台宗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因智者大师驻锡天台山修持法华三昧,故以天台为宗名。又因以《妙法莲华经》的思想为依据而建立思想体系,所以又称为“法华宗”。唐代前期,天台宗分为国清寺系和玉泉寺系。寒山、拾得即曾为国清寺僧。实相与止观到底是什么,读了才知道。

读完《妙法莲华经》,准备接着读华严宗据以立宗的重要经典《十方广佛华严经》,八十万字,估计得半年才能读一部。华严宗依《华严经》立名,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发源地为陕西西安华严寺。华严宗以对宇宙整体把握的理论思维见长,它的事事无碍论更表现出独特的境界追求与哲学特点。事事无碍论是怎么论的,读了才知道。

都是一宗经典,能读懂多少,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学习如何更加自如的控制自己

又校对了一遍自编教材的第十一个主题“孔孟仁义: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孔丘、亚圣孟子、后圣荀子以及亚里士多德和他不败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也闲谈下午的初中班,上周已结束主题十,这周就要开始新主题。这是这教材的第四次使用,也即自己的这套跨学科、超学科的自编课程体系,现在已经是第四轮实践的2.5版本。在幸福学堂八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打造并检验了自己的这套体系。

昨天,一位认识十多年但从未见过面的“朋友圈老友”问:“你怎么不混互联网了?你那些老资料都能让你活得很好。”我说:“我现在,在乡下,过得也不错。主要是远离人群就远离纷争。”看起来我似乎在享受孤独,其实我一点都不孤独,每天都在和自己“作战”——

我甲:今天不想吸尘了。

我乙:不行。

我甲:看会儿闲书吧。

我乙:不行,必须要先把周末两天的课程准备好才能放松。

我甲:休息一下,刷下朋友圈,看看小红书上又有什么新佛珠品种。

我乙:不,你不需要那样的无效社交和消遣。今天的多邻国和百词斩还没有达到昨天的量。

我甲:已经听了五个小时的英文广播了,叽叽歪歪都听不懂,换成音乐吧。

我乙:你需要的不是音乐,你是在逃避。

我甲:可是我学英语来做什么?现在AI这么强大,我说着贵州话就能环球旅行和任何国家的人聊天;我也不需要考托福或雅思,我又不需要出国留学,更不用看原版书,我学英语来有什么用?

我乙:我在学习的不是英语,而是学习如何更加自如的控制自己,成为自己,英语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或者说是一个路径。

几年前曾经努力学过英语,然而得出的结论还是我学不了英语。挑战能完成的,那不叫挑战。又想起李宗盛的那首歌,《和自己赛跑的人》。

备课,三刷《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到第十三章、《战争与和平》到二百一十二页。在多抓鱼淘到商务印书馆旧书两本:江弱水《诗的八堂课》,10.3元,定价的三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程逢如译《联邦党人文集》,7.2元,定价的二四折。

“爸爸,今天你再帮我洗一次碗吧。”女儿说。

“为什么?”

“作业太多了。”

“家务第一,作业第二。”

“好吧。那要是作业写不完怎么办?”

“老规矩嘛,时间到就停笔,写不完的就不写了。”

“那你过来看看这几道物理和几何题怎么做。”

“我哪里会物理和几何啊?!”

“你来看看嘛。”

“哦,这样啊。”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就行了。

“你还说你不会?”

“我是不会啊,我只是在做阅读理解而已。”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