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记】关于女儿的学业规划

星期天下午是一周里最为放松的时间段。因为一周的课已经全部结束,而新的一周还没有开始。周一开始就是五天的忙碌,虽然不用上班打卡看老板脸色,但自己的时间表要按时按计划推动,要做好自己。

晚上给二娃读书讲故事,过去一周粗粗讲过了《神奇校车》六本和《阿狸·永远站》。《阿狸·永远站》原价35.8元,从也闲书局淘来这本旧书只花了3元,绘本风格正适合五岁的小孩,但内容对大人来说太浅,对小孩来说又太深,这就是所谓的“浅阅读”?

北京的创新学校一土“暴雷”,让关心创新教育的人们又重新开始审视这件事。昨天一位家长在微信问我对女儿的学业是如何规划的。她儿子和我女儿曾在同一所贵阳的“创新学校”上学。她家在那学校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上了两年,我家从学前班到七年级上了八年。今年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离开了那所学校,估计“暴雷”也是迟早的事。

我说:“在她还没找到兴趣前,就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家务第一,学业第二,慢慢寻找。找到了,就兴趣第一,家务第二,学业第三。对她在学校的学习,我们只提供建议,不催不逼。

“未来上什么高中和大学,都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内。因为教育政策已经不是年年调整,而是个个学期都有变化。现在城里面只要想上高中,基本都能上,已经不存在分流。并且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大学未来也会是交钱就可以去,拿到学分就能毕业,所以为上大学而上大学就完全不必要。要上大学,就读一个喜欢的专业。专业第一,大学第二。

“所以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快乐的能力,把握自己生活的能力。具体下来就是阅读写作能力、自律自控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这是我们家经常晚饭时讨论和强调的内容和共识。”

她又问我女儿以后想不想出国读书。

我说:“晚饭闲聊时也讨论过,我们家没有这个财力。如果她要出国,去哪里、做什么,自己决定,自己去拿奖学金。”

未来不可知,测不准,我们能够为未来做的准备就是活在当下,尽量快乐每一天,并让每一天都有所得、有所成长、有所成就。成就就是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哪怕是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炒一道家人喜欢吃的菜、读到一本让自己有所收获的书,不被裹挟,也不轻易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