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尺宅叟

关于尺宅叟

唾沫星子如月季花般四溅反刍流逝青春

【读书记1572】梭罗《瓦尔登湖》二刷

“活了一把岁数未必就有充分的资格做年轻人的指路人,因为活到老获得的不见得比失去的多。”所以时代在变,过去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下,为了避免老来得不到尊重,凡事还是三缄其口,别人不问就不要提供建议。

“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还没有尝试的一次实验;他们尝试过了,可是对于我却没有多少借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偏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果和命运,对别人来说正确的事,对自己却未必。生活只是属于自己的实验。

“一代人遗弃另一代人的事业,如同遗弃搁浅的船只。”所以人类才一代人超越一代人。

“古代的哲学家,不论在中国、印度、波斯还是希腊,都是一种类型的人,外部生活比谁都贫穷,内心生活却比谁都富有。”物质与精神的零和游戏,一直都存在。追求物质,精神就贫乏了;追求精神的充盈,物质就贫乏了。“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而灵魂的必需品,用钱是买不到的。”

“文明一直在改进我们的房子,可是文明却没有把居住其中人同样加以改进。”所以,这还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的问题。

“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也不想争抢一个天鹅绒垫子。我宁愿坐拥一辆牛车,来去自由,也不愿乘坐一辆想入非非的游览列车飞向天堂,一路上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因为我有慢性咽炎,对污浊的空气尤其敏感。

“最费钱的东西从来就不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推而广之,生活中那个最贵的东西,也往往不是最需要的东西

“我也许不能在一个算定的日期到达我的港口,但我可以保持在真实的航线上。”只要是在属于自己的航线上,什么时候抵达自己人生的港口都不算晚。就像我,年近五十才再次开始认真读二十四史,竟觉得没有多大难度,就像在读故事书。而要是在三十年前,每一句话对我来说都会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生活的最终目的,是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生命甚至生命的每个细节过好,在最崇高和最关键的时刻面临审视而无愧。”

“正是因为我们的自私,慈善行为才被过于赞美。”《老子》:大道废,有仁义。

“我的住处比起一所大学,更讨人喜欢,不仅有利于思想,也有利于认真的阅读。尽管我置身于一般流通图书馆的区域之外,但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受到在全世界流通的图书的影响。”这就是我的现状,生活在自己近五千册藏书的乡下的家里,并且这些书还在每个星期都在增加。这是一件幸福且快乐的事。因为“书是世界宝贵的财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遗产……书的作者是每个社会的自然而然的不可抗拒的贵族,对人类产生一种连国王和皇帝都望尘莫及的影响。”所以在我的遗产里,最宝贵的就是这些书了。

“我喜欢独处。人在思考时总是孤独的。孤独不能以一个人距离他同类的空间距离来衡量。在剑桥学院拥挤的小房子里真正用功学习的学生,如同在沙漠里的托钵僧一样孤独。”

“倘若一个人不能和他的同伴们保持同步,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不同的鼓点。让他踩着他听到的音乐前行,不管音乐的节拍是什么,要走多远的距离。他是不是应该像苹果树或橡树那样三年五载就长大成材,这不是重要的问题。”一个人的成长,是只属于他自己的事。

“倘若一个人信心满怀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他会把一些东西抛在身后,会越过一条看不见的界限;四海皆通的更加自由的新的法则会开始围绕他,在他内心建立起来;或者旧的法则会借机扩充,按照他的取向从更加自由的意义上得到新的解释,而他会享有更高的存在秩序的权力,好好生活。他把自己的生活越是简单化,宇宙的法则就越会删繁就简,孤独将不再孤独,怯懦将不再怯懦。”

所以,应该到了我这个年龄读《瓦尔登湖》才能有共鸣罢?对年轻人来说,梭罗不过是又一个唠唠叨叨啰啰嗦嗦的老头罢了。

梭罗的《瓦尔登湖》,十年前读过李继宏译本,这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8月1版,2018年7月6印的苏福忠译本,感觉在翻译上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阅读量第1572本。

【儿女记】给女儿老师的感谢信

7月11日,学期最后一天,上午和下午分别去给两个娃开了家长会。

上午女儿七年级期末家长会,班主任当众对女儿的点评为:“因为之前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所以这次只是班级第五和年级第九。但她的阅读储备不只是在本校,就是在李端棻系统七所学校的师生里面也是独一无二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只要她适应了,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为了奖励女儿,午餐一起去吃了肯德基。餐后她回前学校去看望老朋友和观看期末汇演。我去给二娃开家长会,结果晚到了半小时,家长会结束了,其他娃也都和家长回家了,只有二娃孤零零在等我。

晚饭后,准备给女儿的各科老师发去感谢信息。女儿觉得没必要,我说这是我作为家长的态度。

X老师好!

这是我女儿上学以来,第一个系统且完整完成学习的学期。

这个学期里,我女儿得到您和各位老师的包容、理解、鼓励和关注,让她不但找到了自信,变得更加活泼开朗,还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亲子关系也更加融洽。

感激之至。

恭祝夏安。

家长:XX 谨上

不同的学科,内容略有不同。

如英语,增加了“她之前的英语不是跟着高年级蹭课,就是基本全靠自学,毫无章法可言,全靠您教给了她正确的学习方法”内容;数学增加了“她的数学从进校时的22分提升到了77分”。

【儿女记】女儿的暑假阅读书单

“爸爸,这次期末考你们不要有太高的期待,我觉得没考好。”晚饭时女儿说。

“你知道的,我们家从来都是只问是否尽力,不问分数成绩。”我说。

饭后,给女儿选暑假阅读书籍。我觉得这个暑假起码读十本书才合适,女儿觉得三本足矣,讨论下来定了五本之数。为了保证趣味性和多元化,太座选一本,女儿自己选两本,我选两本。

太座选的是齐邦媛《巨流河》;女儿选的是马伯庸《三国配角演义》和岩井俊二《情书》;我选的是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和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其实,大概率这只是大娃一个星期的阅读量。因为在晚上睡觉前,她就已经读完了岩井俊二的《情书》。

今早,女儿提出暑假想用手机玩游戏。之前因为没有管住自己,手机时间超时而被停用。散步时我要求她提出补充方案来换取游戏时间,在讨论中几番谈判,最终以暑假阅读增加十本书作为交换条件。书由我选,学术性书籍不得超过三本,且难度以“甲骨文书系”为上限。今天新选出的书是:

西尔薇娅·毕奇《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一个女人和她的传奇书店》。“莎士比亚书店”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也是巴黎的文化地标和全世界独立书店的标杆,至今仍让全世界的爱书人津津乐道。

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安东尼·伯吉斯曾说过,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林耀华《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著名社会学家林耀华先生用小说体写作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

白先勇《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小说集。

何兆武《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该书也因对某些老师的个人感受和真实评价而引发争议。

林语堂《苏东坡传》,一位粉丝向英文世界介绍自己偶像的作品。

《先生》,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等十位民国先生的小传,展现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风骨。

戴明贤《一个人的安顺》,关于贵州的散文集,乡土读物中我认为的最佳者。

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天庭神仙皆社畜,西游路上打工人,对《西游记》的幽默的时代解读,放松读物。

【2025也闲谈·廿九】Tiffany《波斯猫》连载四:失落的巴别图书馆

在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关于写作,他认为:当我说到写作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一部小说、一首诗歌,或文学的传统,而是一个人把自己关闭在房间里,坐在一张桌子前,独自一人,转向自己的内心。在内心之中,用词语建立起一个世界。

在我看来,这段关于写作行为本身的表述,也即是参加也闲谈的七年级学者Tiffany的奇幻故事《波斯猫》的写作过程——在内心之中,用词语建立起一个世界。

这个系列故事,起源于上个学期某次讲谈的一次创意写作。我好奇,如果就这么写下去,一年以后我们会读到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

第一集《试炼の章》,黑色的波斯猫宣布Tiffany成为“守夜人”的那一刻,书架上的书,都在书脊上睁开了琥珀色的猫眼。

第二集《永生之门》,Tiffany在是要成为普通人还是“神”之间摇摆不定。

第三集《选择永恒》,Tiffany终于作出决定,推开了青铜门,成为了守夜人。

这是第一季第四集,《失落的巴别图书馆》:

我迈入青铜门的瞬间,身后的门无声合拢,将现实世界的光亮彻底隔绝。图书馆的空气突然变得粘稠,书页无风自动,发出沙沙的私语。黑猫的形体开始融化,在烙印处凝结成一本皮质的小册子——《守夜人守则·新编》。

“第一夜总是最难熬的。”书页自动翻来,浮现出闪着磷光的文字,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影子正在与地面剥离,化作无数细丝钻进附近的书架。指尖触碰到的书脊突然变得滚烫,里面渗出暗红色的液体。

图书馆深处传来齿轮转动的声音,七座青铜烛台从虚空中浮现,将我围在中央。《守则》上浮现新的指令:“请为《失落的巴别图书馆》撰写结局。”我这才注意到,所有书架都在缓慢移动重组,拼成一座通天巨塔的形状。

豆注:巴别塔,也叫巴比伦塔,《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读书记1571】芭芭拉·施托克《哲学家、狗和婚礼》

这是一本图画小说(给大人看的绘本),讲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家之一,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古希腊的西帕嘉,如何通过哲学找到自己、实践生活的故事。

书名中的“哲学家”,主要指的是西帕嘉和她的丈夫克拉斯特,当然,书里也还有其他哲学家的身影,比如西帕嘉的哥哥梅特洛克雷斯、第欧根尼、伊壁鸠鲁以及柏拉图的母亲佩里蒂娥尼等。

书名中的“狗”指的并不是真正的一只或几只狗,而是犬儒派的第一位,也是最著名的哲学家第欧根尼和他的的学生克拉特斯,以及西帕嘉。“犬儒”这个词在古希腊的字面意思是狗。这一派的哲学家之所以被称为“狗”,或许是因为第欧根尼住在街上,并遵从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原因。当他自我介绍时,他会说:“我是第欧根尼,狗人。”所以这一学派被称作了“犬儒派”。

书名中的“婚礼”,大概指的是西帕嘉抛弃了传统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听从自己的内心,投入到一种极简的生活中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克拉特斯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5年到285年之间,西帕嘉出生于公元前346年。我不知道在历史中,这两人是否认识以及结为夫妻,但这一派的哲学思想对人们的影响,通过这本书里人物的对话一直延续至今。例如:

如果你的幸福必须仰赖别人的意见,那无论这意见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你都会被以最低等级的形式所奴役。

大自然唯一没有为人类提供的生活必需品,就是内心稳定的力量。

你的命运是宇宙赋予你的,对此你无能为力。但你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所处的环境。

芭芭拉·施托克《哲学家、狗和婚礼》,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7月1版1印。常在也闲书局旁听讲谈的一位家长所赠,因为我这两周都在讲关于哲学的话题。总阅读量第1571本。

【与Isaac同行】18:朝梦想的方向前进

昨天中午Isaac发来一条B站视频,内容为一UP主喷另一视频主角“西方都是伪史”的反智言论。“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互联网上的,但看到了这个吐槽视频还是蚌埠住了。说实话感觉很低级,就应了你那句话:人类只能知道自己认知以内的东西(应该是这么说的吧)。”

我看了视频后说,他在B站十几万和在抖音一百多万的粉丝正说明了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大众的认知水平。正因为你读书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才能识破并对这种人唾弃。接着转发了一篇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狱中书简》的读书笔记给Isaac,“愚蠢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反智者无处不在。”

下午,完成Isaac的《三十年战争简史》二刷,共做了一百四十余处批注并提了三条建议,发给Isaac,约好今天面谈。

今天的话题,从Isaac的足球爱好史开始,因为他昨天说“这几天基本都投入了足球方面,收获挺大的。”说到上周四在西班牙遭遇车祸身亡的葡萄牙职业足球运动员迪奥戈·若塔,他点评了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和态度,以及各俱乐部对若塔的哀悼,表达出的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让我感到他真正成长了,开始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竞技,不仅仅是输赢,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体育除了让人体会到竞争的残酷,也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我们认为,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体育精神的一部分。借此进一步讨论了日常运动计划,能否每个月能有一次户外时间,而不是每次都在也闲书局“座谈”。商量下来,下周就去登高云山森林公园徒步。我们都已经大半年没有出去走走了。

聊了体育聊阅读和写作。我上周读完了Isaac新完成的38万字的历史小说,今天说了一些感受和看法后,他表示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尝试与AI合作写小说,因为“这只是排在历史和足球之后的第三爱好”。3万余字的《三十年战争简史》第二版,与彼得·威尔逊《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对照着,就批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Isaac将在这个学段完成第三版的大部分内容。我提议在或许完成第四版定稿后,可以考虑写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二世这两位号称三十年战争“双雄”的人物小传,Isaac表示这也在他的计划之中。甚好。

从“野蛮其体魄”的体育,到“文明其精神”的历史,这Isaac的两大未来长期规划,就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让他从低谷一步一步走出来,踩着前人的肩膀,站得更高,也看得更远。我只是他的同行者,和他走在远离同龄人但只属于他自己的路上。“倘若一个人不能和他的同伴们保持同步,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不同的鼓点。让他踩着他听到的音乐前行,不管音乐的节拍是什么,要走多远的距离。他是不是应该像苹果树或橡树那样三年五载就长大成材,这不是重要的问题。”“倘若一个人信心满怀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他会把一些东西抛在身后,会越过一条看不见的界限;四海皆通的更加自由的新的法则会开始围绕他,在他内心建立起来;或者旧的法则会借机扩充,按照他的取向从更加自由的意义上得到新的解释,而他会享有更高的存在秩序的权力,好好生活。他把自己的生活越是简单化,宇宙的法则就越会删繁就简,孤独将不再孤独,怯懦将不再怯懦。”昨天读完了与Isaac约好共读的《瓦尔登湖》,我觉得书里的这两段话就是梭罗穿越时空给Isaac的留言。

结束今天的对谈,在旧书区淘到花城出版社1981年6月1版1印内部发行的克里夫顿•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这几天正在和女儿讨论她的暑假书单,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离开也闲书局时还带了《汉书》两册,还要一次才能将最后两册带回家,这套《汉书》就算是蚂蚁搬家完成了。

回程地铁上读《汉书·酷吏传》,苍鹰走狗之流,非人哉。每周一次与Isaac对谈,早上7:20出门,下午14:30到家,七个小时里,三个小时与Isaac交流,四个小时在往返的路上,一年下来,也能断断续续翻完一套《汉书》罢?

【居家随记】五:探索新航道

半个月前的6月24日收到Isaac发来的《三十年战争简史》第二版。上周一刷毕,昨天到今天完成二刷,一共做了142处批注。因为对欧洲史不熟悉,且这段历史涉及的国家和人物众多,我这些批注只涉及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字词的疑问和语句的通顺等基础问题,并提了三条建议:

1、重要人名、地名和事件注明其对应原文或英文;

2、重要人物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其生卒年;

3、采用小标题、多阶段的标注,或更利于阅读;

昨晚在对照世界地图二刷Isaac《三十年战争简史》时,看到匈牙利的国家介绍中有一条特别标注的信息:九百多万人的匈牙利,平均每600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上网查中国的数据,平均43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和美国差不多。“一个国家,是因为读书的人多才成为发达国家呢?还是因为发达了读书的人才多?”我问花卷。当然,这两者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所以也没有办法简单回答,但多读书,多读好书总是没错的。“争做一个哥伦布,到你内心的全新大陆和世界去,打开新的航道,不是为了生意,而是为了思想。”(苏福忠译梭罗《瓦尔登湖》)

下午在柴可夫斯基的伴奏下,翻完梭罗的《瓦尔登湖》,算是二刷。上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十年前的田伟华译本,基本忘了;今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苏福忠译本,感觉译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会儿打球。”晚饭时太座说。

“我好紧张啊”,女儿说:“明天就期末考了。”

“不用紧张。吃完饭去打球,回来洗澡,再把要复习的看一遍,时间到就该睡觉睡觉,睡不着就躺着数珠子调息,很快就能入睡。”我拍拍女儿肩膀说。

“可是一会儿我们还要丢色子决定谁洗碗。”

“今天就不用了,爸爸洗碗。”太座发话,谁敢不从?!

“我们出去了,爸爸你帮我洗个桃子,我回来吃。”

洗碗好快乐。

【知途人文】15:一阵子与一辈子

字帖时间,再次强调不求多也不求快,要慢慢来写好每一个字,凝神静气。在家家都在追求又多又快、既要还要的当下,我反而要求诸君要慢下来,我知道这对他们来说很难。但很多事,它就是急不来的。

飞花令,有君仍然屡战屡败、屡战屡败,有君依然逢战必胜、所向披靡。胜者自然得意,败者自然气馁,都是人之常情。我告诉诸君,胜不必骄,败不必怨,因为胜败不过是一时之常事,而学习这件事是一辈子的事。

《八十天环游地球》,今天选读的章节,角色尤其多,我也加入其中,负责旁白。一句一句,人物的语气和情感都要得以呈现。而在学校的语文课上齐读或朗读,学生们不是毫无情感就是情感过于饱满,这原因就在于,学生不是不理解文字中的情感,就是少年老成的作秀,这两者,均不可取。

环游地球,今天诸君和菲利斯·福格从孟买出发,抵达了加尔各答。从西向东横穿了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那这个学期比上学期多读了一本半”有君说,“今天最后一次课,可我们这本书还没有读完,环球旅行也没有完成,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大家可以自行去完成后续的旅行,不管你什么时候出发,世界都在那里。

最后的写作环节,要求诸君完成《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的阅读简报,即通过写作回答:这是什么书,我是否喜欢以及为什么。这样的写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不是语文考试时面对命题作文固定套路的编造“作文”,这时面对的是自己,要回答的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一开始诸君都无从下手。在讨论中,有君提出了一个终极问题,也是最佳问题:菲利斯·福格紧赶慢赶用了八十天完成了环球一圈而不是旅行,他得到了什么?

午饭时与刘老师闲聊,说到人文(语文)与数学的不同。数学是所有理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可以通过短短两三个月的学习,就能够在考试中得到分数的提升;而阅读写作就算多读了两本书,能在考试里遇到书里文章片段的概率也无限接近于零。所以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不是速成的,而是需要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体验得来。练字、阅读、朗读、写作和积累这几个学好语文的关键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积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希望第一堂课考语文,不合格者,以下的其他科目就不需要再考了。”

苏步青的这句话在我理解,就是:刷题管一阵子,阅读和写作管一辈子

【儿女记】关于绿色唱片

“爸爸,你知道‘绿色唱片’吗?”晚饭后散步回来大娃问我。

“不知道,说来听听。”

“就是在西亚沙漠地区,靠抽取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形成的一个个绿色圆形农业区。”

“走,去地图上指给我看。”

在地图墙前,“就在这里,沙特阿拉伯。”女儿说:“为什么沙特四面环水却这么干旱呢?”这是个好问题,我问:“你怎么看?”。

“书上说是热带沙漠气候导致。”

“我可以理解为这只是一个结果,书上如果没有更多说明,你觉得原因可能会是什么?”我继续追问。我们就从太阳直射和海洋季风,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再到云贵准静止锋在地图上边走边聊。“爸爸,有一道题是问是否支持沙漠国家开采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以及为什么。我的看法是不支持,因为地下水是有限的,答案是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和收集雨水等方式来解决沙漠缺水问题。”

“你想听听我的看法吗?”我问。

“你说。”

“我认为这道题的这些答案都有问题。如果不采用地下水灌溉发展农业,就没吃的,现在就会死。阿拉伯半岛河流稀少,且大部分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跨流域调水还需要大量的花费,所以根本没有可行性;收集雨水也是不靠谱的,有雨水就不会干旱了;海水淡化也只是在沿海地区,没办法覆盖内陆沙漠地区。”

“那怎么办?人口迁移?”

“我觉得这是个办法。把人口迁移到沿海地区,利用海水淡化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同时在内陆沙漠地区铺设大量的太阳能光伏板提供能源,用机器人来日常维护。石油是会开采完的,这样有了可再生能源,有吃有喝的,才有可能来发展经济。”

“听起来不错哦,完了,聊了半小时,我语文作文还没写。不聊了不聊了。”

【居家随记】四:不读书的人在教书

桌上诗书闲处好,窗外风景雨来佳。一天时雨时晴,在家闲读《瓦尔登湖》。

在《阅读》这一篇里,“就是在大学里读过书、算得上受过自由教育的人,这里或别的地方都一样,对经典作品很少阅读,或者知之甚少。”这一句让我想到前天在也闲书局的本学期最后一次讲谈,下午中学生的“阅读分享”环节,一位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的八年级学生说,她在学校读的书常常被老师没收。有一次,她在读《百年孤独》时被老师发现,老师拿去后又还给了她,原因是老师说:“我上网查过了,这确实是本好书。”这当场让我惊掉了下巴。一位中学老师必然上过大学,而且重点中学的老师大概率毕业于排名靠前的名牌大学,学历也大概率不会只是本科,这意味着在大学的时间在四年以上,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近20年,但竟然要去上网查了才知道《百年孤独》是本什么书。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书的作者是每个社会自然而然的不可抗拒的贵族,对人类产生一种连国王和皇帝都望尘莫及的影响。”然而在学校里,老师却不读书。钱理群在《大家都不读书,是教育最大的问题》一文里说:“最可怕的事,是不读书的人在教书,不写作的人在教写作。”这也或许也是每周在也闲书局讲谈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