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也闲谈·卅九】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没有答案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最精彩的提问和讨论环节,是一位学者提出的一个看似有点“无聊”的问题:书的封面有一个漂流瓶,瓶中的船上有两个人,看起来似乎是一男一女,他们是谁?

诸位学者有作者凡尔纳和他的情人说;有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女儿玛丽说;有帕噶乃尔和罗伯特说;有少校和帕噶乃尔说;还有格雷那万勋爵和勋爵夫人说。而我认为是罗伯特和玛丽或者是曼格斯和玛丽。“为什么”,这是讲谈的习惯性追问。于是各自陈述理由,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反对的人也需要说出理由。最后的结论是——每一个答案都有可能。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可能是对的。“各位,我们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来讨论这个似乎有点无聊的问题,其实一点都不无聊。我经常强调看问题不要在已知的领域里重复,要跳出来看到和创造可能性。如果没有实操,大家都不知道怎样才能站得高一点,才能看到和创造可能性。现在就是了。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没有答案,所以这半小时,实在是太值得、太精彩了。”

甜点时间后,继续主题十一“孔孟仁义:累累若丧家之狗”。过去两周,讲了孔子就是个普通人,他的“大成”、“至圣”和“万世师表”与之对应的“滥刑”、“挑起内战”和“不仁义”。

“鲁国国君礼仪顾问孔子,在齐鲁两国的一次睦邻友好联谊活动上,以齐国的舞蹈不合礼仪为由,让鲁国的卫士砍掉了这些齐国无辜舞者的手足。而这一‘跨国执法’不但没有引起外交争端和战争,齐王还觉得是自己理亏了,竟然把占领的鲁国领土归还了。这,可能吗?”我问。

“肯定不可能啊!”学者说。

“那为什么儒家的记载是这样的呢?”我最喜欢追问了。

“被人修改过!”这届学者简直不能再优秀了。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孔子周游列国的遭遇。”

讲《史记·孔子世家》“丧家之狗”一则——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受待见的,并与其它诸子百家相比,地位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才被推至高位。等我们讲到汉朝时,会专门说说这事。我说。齐国是比鲁国更强大的国家,我们再来看看《韩非子·五蠹》中齐人的行事方式——

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齐国要进攻鲁国,于是鲁国让孔子的弟子中善于雄辩的子贡出使齐国,试图用外交手段化解这次危机。但齐人对子贡说,你的话说得很好,但我们所想要的是鲁国的土地,你的话再有道理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举兵进攻,一直打到距离鲁国都城十里之地才划定新的边界。这样的齐国,怎么可能被比自己弱小的鲁国吓住,还主动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呢?

接着从春秋的战争礼仪《曹刿论战》到战国的“礼崩乐坏”,再到商鞅变法以军功论爵,战场上一颗甲士的人头换取一级爵位,所以人头又称“首级”;商鞅和韩非都是法家代表人物,而韩非死于他的同学李斯之手,他们的老师是儒家“后圣”荀子,回到《论语》。

余下的时间,只讲了《论语》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因为这一季有新学者加入,所以再次强调“习”不是语文课本里解释的“复习”的意思,而是实践,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再次在白板上写下“习”的甲骨文并讲解。同门为朋,有同学远道而来,所以开心。“人不知而不愠”,我不赞同现在的“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的解读,别人为什么要了解我?这岂不是太自恋了?所以这句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解释不了。

居学是——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说:“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帕噶乃尔认为:“富裕并不意味着幸福。”

格雷那万相信:“精神力量比体力更重要,它可以引导人们完成伟大的事业。”

你认为:

一、幸福是什么?

二、一个人如果要幸福,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条件?

后面还有十一则《论语》和《孟子》五篇,按照这个进度,我觉得可能这一季上午的讲谈,只能讲完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