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儿女记

老婆、女儿和儿子的成长记录

情书

吃完饭,大娃把大书桌收拾干净,铺开信纸,给同学写信。

我从厨房洗碗出来,她抬起头说,完了,爸爸,我估计是收不到情书了。我问为什么,她说:“我觉得他们写的东西都好Low,根本看不下去”,就呜呜呜假哭起来,还说我好伤心啊。

“姐姐你不要伤心”,趴在地上正和奥特曼维护宇宙和平的二娃抬起头来说:“没有人给你写情书没关系的,我给你写,马上就写。”说完从地上爬起来,扯过一张点点油渍的垫餐纸就给姐姐写了这封情书。

我家没有客厅,只有大书房和小书房。大书房有一面用“甲骨文”书系装饰起来的墙,虽然我没读过几本,但七年级的女儿已经在开始“爬墙”了。今天上午自习课时,我们20分钟讲完课本里的三篇古文后她对我说:“我觉得语文课本里面的现代文都很幼稚。”

“那当然啦!因为你已经在读’甲骨文’书系了。”我说。

“《秦汉帝国》我已经读到200页了,真好看啊我的老爸。”

也闲书局这次六折预售全套“甲骨文”书系205种,我补了四本喜欢的,划算。我赞同也闲书局的局座大人秋蚂蚱说的,这套书每一本都用史料在颠覆我们固有的概念,并且大众学术把握的度极好,可读性强,资料性全。

【家塾记·十三】曾巩《墨池记》

“唐宋八大家”讲到了曾巩。选了《墨池记》和《南轩记》两篇。

《墨池记》花卷通读一遍,我指出几个字的古音及义后,她一段一段说出自己的理解,竟也有六七成正确。甚是欣慰。为什么选这两篇,好在哪里,都不讲,慢慢读慢慢发酵,交给时间。没有自己的感悟,讲再多都是干巴巴的教条。又从“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回顾了欧阳修《醉翁亭记》。

“庆历八年是哪年?”花卷突然问。

“我不知道,不过从‘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以知道和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的时间差不多,后续我们也会讲到这篇。”

这样和女儿一天一天、一篇一篇,有什么意思?没意思。有什么目的?反正不为提分(教材里没有,考试也不考这几篇),只希望尽可能成为内心坚实而丰盈的人。没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

听周华健专辑《少年》里《飞飞飞飞飞》这首歌,“不管去哪里,我都不怕。就离开这里,浪迹天涯,人间蒸发吧!”好想卸载微信,再去西藏,去寺里住几天,关掉手机,凡事都莫挨老子。

【家塾记·十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平安夜,省城贵阳的喷水池、大十字和师大一带应该也和往年一样,人流从入夜起渐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终至水泄不通,夜半方散去。住在乡下,就不必受此烦扰。

把二娃洗漱完丢到床上去听故事,给大娃半小时讲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娃用打印的简体字分段教材,我从身后书架抽出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新五代史》,一句一句开讲。
唐末,沙陀人朱邪克用,率沙陀军队剿灭黄巢军,收复长安;击败关中军阀,因功受赐李,封晋王。养子李存勖,即为史称后唐庄宗的李存勖。李克用在与灭了李唐的后梁朱温对峙争霸时病死。死前给李存勖三支箭,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所立,契丹于我结尾兄弟,但都背叛我投靠了梁。这三者,是我遗憾的。你不要忘了完成我的遗志。

李存勖灭了燕和梁,将燕王父子捆起来,和装在盒子里的梁朝君臣首级一起告祭晋王,已完成遗志,并将三支箭还于宗庙。李存勖开创了后唐,但宠信伶宦。伶人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终于引发兵变,李存勖也身死其中。五代总共不过五十余年,更替频繁多源于兵暴将骄,所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曾经给两三位略有兴趣的学生讲过一点《三国志》,人手一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本,一字一句都是故事。或许下次再讲,是给二娃讲故事了。

【家塾记·十一】半小时讲完《秋声赋》

在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卖油翁》、九年级上《醉翁亭记》后,今天半小时讲完欧阳修《秋声赋》,我最喜“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句,清澈高远。外面正好是“淅沥以萧飒”。

进度越来越快,因为花卷除了几个字不认识,大致都能读懂并说出七八层意思,我略作补充而已。花卷问《秋声赋》是几年级的内容,我记得是九年级,结束后在网上搜了语文课本,是高二的篇目。

下一篇是《五代史伶官传序》,应该也能半小时讲完。下周就要开始“唐宋八大家”的苏洵和曾巩。

苏洵只选了一篇,《六国论》,有点难度,大概两次可以讲完。

曾巩选了两篇,《墨池记》和《南轩记》,大概三次可以讲完。

【家塾记·十】欧阳修四篇

“唐宋八大家”第二的柳宗元,今天讲完了第六篇《种树郭橐驼传》,明天开始欧阳修第三。

欧阳修准备了四篇:七年级下《卖油翁》、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高二《秋声赋》和高中选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上周花卷作业比较多,又加上自己疲惫,就偷了懒。为了保证每天这半小时,定下规则,晚上八点到八点半,雷打不动。我们都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作为老父亲,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点了。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8:朴实的生活

早餐,喝着太座大人熬的黑米杂粮粥,吃着花卷、嘀嗒和太座大人一起做的面包,花卷和我们讨论顾城的一生并朗诵他的诗《生命幻想曲》给我们听。四岁的小嘀嗒听了姐姐读的诗,说写得真好啊!我搂着花卷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在文学里,在诗歌里,不论住在哪里,不论你在哪里上学、考试考了多少分,那都不重要!

收拾桌面,洗了碗,一家人手牵手去赶集。猕猴桃10元5斤,石榴10元3斤,豆角5元,牛肉30元。

想起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的诗《朴实的生活》——

每日的面包出现在桌布上

让汗水和梦想各得其所

给身体和瞬间所要的东西

笑,像大海、像风

下午散步时,和太座闲聊,说我们这种没有家世,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权力,没有财力,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的家庭,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已是全力以赴,哪里还有余力去和别人拼什么?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7:作业永远第二

昨天是国庆长假和降温同时到来的几天里,难得的大太阳天,不可放过。

吃了早餐,洗了衣服晾晒在阳光里,呼儿唤女要出门去玩,结果花卷不愿意去。问原因,说要在家写作业。

在我们家,永远是作业第二。现在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家人出去玩。”

在车上,太座问紫外线过敏的花卷要不要带上防晒服,“不用”。

“可是你的皮炎会加重。”任何一个家里有儿女的父母都会知道对话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事——要不要回家去拿防晒服的拉锯导致一家人还没离开车库就充满了不愉快。我连忙打断:“妈妈,她自己知道照顾自己的。”虽然花卷的手上和脖子上因紫外线过敏而导致的皮炎长年不愈,但有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也只能闭嘴,不论是否愿意。

在湖边散步、骑车、赛跑、打闹、在草地上翻滚,女儿欢笑小儿哭闹,好开心,好咆烦。一家人总体来说还算愉快的玩到午饭时间,开车去三公里外的小镇上吃饭。

进到一家饭馆,没有想吃的,但似乎也可以将就。

“要走吗?”太座问。

“走吧,换一家看看。”我说。

到了另一家,大人小孩吃得都还算满意。

回家的路上,对花卷说:“我们家虽然还没有富裕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程度,但仍旧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讲究,而不是一味将就。”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6:三个关键词

“我从昨天就在想,如果我们对自己和家庭列出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词,那在面临重大决策之时就不会举棋不定。我今天早上又再次认真想过了,列出了三个关键词。想让你也思考一下,列出三个关键词后,我们对照看看。”我对太座大人说。

半个小时后,太座列出她的三个关键词——

自我管理:保养身体,克制情绪让家庭和睦,不让家庭破碎;

精打细算:在开支上找到合适的度,开源节流,存钱养老养娃;

耐心教养:孩子的教养、升学,为以后在社会上立足打基础。

“我的三个关键词是:健康、知识、成就。”我说。“你的关键词‘自我管理’,就是我的关键词‘健康’;你的‘耐心教养’应该就是我的关键词‘知识’和‘成就’的部分;我觉得‘存钱养老养娃’是‘健康’和‘成就’的结合。”然后让花卷思考同样的问题并列出三个关键词。她的关键词是:“关照”、“欢笑”、“亲情”,更多是情感上的。

散步时和太座再次聊到三个关键词,归纳下来就是“健康”、“常识”和“成就”。

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还是一家人心理健康和家庭和睦。

知识本想改为智慧,因为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但觉得智慧太高了,不太够得到,还是常识比较接地气。一个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常识和有智慧,但一个有常识的人肯定能驾驭单纯的知识,因为常识超越了知识。生活的常识,在我看来也就是收支有度,老有所依,幼有所育。

晚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大学里消失的专业越来越多。今年三月,教育部公布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本科招生已经撤销了1670个专业,数量创历史之最。未来不可知,测不准,我们能够为未来做的准备就是活在当下,尽量快乐每一天,并让每一天都有所得、有所成长、有所成就。成就就是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哪怕是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炒一道家人喜欢吃的菜、读到一本让自己有所收获的书,不被裹挟,也不轻易妥协。

【家塾记·九】《三戒》起

上周五开始的柳宗元,半小时讲完《蝜蝂传》。周六休息。今天周日。每个周日先要把讲过的内容通读一遍,再开讲新内容。

花卷用了十五分钟通读了韩愈四篇。十五分钟时间,讲了《三戒》的《临江之麋》。明天就是柳宗元对贵州来说著名的《黔之驴》。唐时黔中道,并不覆盖现在的贵州全省,而是现在贵州的北部和重庆南部。“黔驴技穷”说的也不是贵州的驴子,“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家塾记·八】闲话韩愈终

今晚与花卷的闲话,在二十九分三十秒时讲完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唐宋八大家”第一位的韩愈,从九月九日开始,到今天结束,共十九天。明天开始柳宗元。

起初,柳宗元选了《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五篇。后来用《种树郭橐驼传》替代了《段太尉逸事状》,增补了《蝜蝂传》一篇。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十九有一则:柳员外宗元自永州司马征至京,意望重用。一日,诣卜者问命,且告以梦,曰:“余柳姓也,昨梦柳树仆地,其不祥乎?”卜者曰:“无苦,但忧为远官耳。”征其意,曰:“生则树柳,死则柳木。木者牧也,君其牧柳州乎?”竟如其言。后卒于柳州焉。(出自《因话录》)

花卷上个学期游学,去的就是柳州。各种螺蛳粉吃安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