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儿女记

老婆、女儿和儿子的成长记录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4:对自己诚实

昨天我问花卷是不是要复习一下,她觉得“唐人五十家:贾岛”的课题作业比毕业考(六年级综合素养监测考试)还要重要,要先完成课题作业,如果有时间就复习一下。结果课题作业“耗尽了精力”,就用做手工来放松和回血,今天就是裸考了。

大雨一夜,早上出门时也没有稍减的意思。去幸福学堂考试的路上我们聊了聊这考试——

“这是你上学以来,面临的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这次考试很重要,但也不重要。”我说。

“嗯,不过是又一次考试而已。”花卷说。

“也不全是这样。”

“那还有什么?”

“我之所以说这次考试很重要,是因为考试结果是检验你这七年知识性学习的一个参考值,而面对考试的态度和应考的能力是检测你学习能力和效率的参考值。根据这个参考值,结合我们在各个学科的课程设计,将对下一步的学习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调整。”

“那不重要是为什么?”

“不重要是指这一次考试不论结果如果,从漫长的人生来看,都算不得什么,仅仅只是时间到了,告一段落了,要有一个检测和一个结果而已。”

“那我要是考得不好呢?”

“你这是裸考,结果更真实,你的心态也不错,很好。我们一贯的学习内容、方式和目标与这种考试的要求不符,所以不论结果如何,我和你妈妈都能坦然接受,唯一不能接受的是不认真对待的态度,所以今天你也要全力以赴才行。

“人生中考试和评估无处不在,就像开车,要通过考试拿到驾照才能上路;一份工作,要符合甲方的要求并能达成目标才算合格;一个项目,合作各方共赢并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才算是一个好项目,如此种种。人生就是过关,能过得尽量快乐和漂亮是本事,但不代表会轻松。如果有谁告诉你人生就是要快乐,而不强调快乐是建立在努力和付出的基础之上的,那就像网络诈骗和传销告诉你跟着他们投资能一夜暴富一样。为什么再低劣的骗术都会有人受骗?往往并不是骗术特别高超,而是因为人们有上当受骗的心理定势——凡事总想走捷径,想不付出就能有收获,不努力就能与众不同。

“一生中,能决定命运的关口不会很多,就那么几个,但肯定不是这个考试。在未来人生的关口,除了努力,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撒谎,对自己诚实。”

“好的,了解,我会全力以赴的。”

“不管考试结果如何,你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我们都一样爱你,都一样会做你喜欢的洋葱圈给你吃。”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3:自在

“妈妈,我还要一个面包。”大娃回头对陪二娃坐在后排的太座大人说。

“我也还要!我也还要!”二娃也赶快呼应。

“你再和弟弟分一个吧。一会儿你们到学校还要吃早餐,只是吃这种小面包吃不饱的。爸爸你要不要?”太座问。

“不用。”

“爸爸一向很自律,我们都要向他学习才是。”

“自律才有自由。当然,也有一个说法是‘自由才有自律’,但我认为那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因为一个人不懂得自律就不能理解什么是自由。这就像唐玄奘与驻守烽燧的武将王祥的那番对话——

“王祥对玄奘说:‘一个持戒的人,像是很幸福的样子,但不自在。’

“玄奘说:‘更自在些。’

“王祥问:‘为什么?’

“玄奘答:‘知道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岂不省心?’”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2:阅读人生

上学路上,车行至机场附近,放眼皆是烂尾楼盘。我说,曾经这些地块都是多少个亿拍来,现在钢筋水泥一堆堆在这里,任谁谁不要,一文不值,多少社会财富就沉没在这里面了。

现在谁都不会来接手,就只这样一直烂着。太座说。

“那为什么没有人来接手呢?修好后还可以再卖出去啊。”花卷问。

太座:“谁来接手,谁就要承担之前欠下的巨额债务,最终这些都要转嫁到买房的人身上,就导致这个楼盘的房价更高,就更不会有人来买,那所有的投资就又沉没进去了。”

“现在卖房就像卖古玩,不取决于你认为这东西价值多少,而取决于下家愿意出多少。就像一位活佛圆寂以后他的佛珠,对活佛弟子来说是无价之宝,但从材质来说可能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里10元3串的品质。等你上帅老师的经济学课就会懂了。”我对花卷说。

“我现在就大概知道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格”,花卷说:“价值是本身的,价格是外在标示的。”

“差不多是这样。”我说:“正常情况下,价格应该接近或等于价值。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就是经济泡沫,当价格低于价值时会造成经济低迷,但最终价格会基本达到与价值相等的水平。一个产品,要评估它的价值和价格是相对容易的,要衡量一个人就没那么容易。但一个人,要活出广度和深度,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而不是身居什么职位、赚取多少金钱。怎样活出有价值的人生?阅读是最容易的一条路,是捷径。‘阅读就像呼吸,不能停止’这句话出自哪里?”我问花卷。

“是刚读过的《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话,她爸爸对她说的。”

“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活出有广度、有深度的有价值的人生就要阅读呢?”

“嗯……不清楚。”

“因为阅读是从故事和小说为基础而展开的。每阅读一本书,尤其是小说,你就能知晓另一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有一种人生;读过99本小说,你就同时拥有了99种人生,就经历过了99种活法;你读过999本小说,就拥有999种不同的人生和活法。你的人生就由此开阔而深远,变得更有价值。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1:关于独立

每天从家到学堂两地往返共需一小时,在车里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一家人会闲聊一些关于生活、人生的话题。有时是当下的时事,如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有时是两个娃在学校的事,如大娃语文拿了“A”、二娃咬了同学之类。多数话题两个娃不一定能听懂,尤其是二娃太小,但他们能从来自父母的言谈里学到对未来人生的态度。

今天聊了近期的两件事:

一男子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应聘进入某大学任教,但因工作考核不过关被降职降薪后,选择了自杀;一位斯坦福大学博士回国考乡镇公务员。

“对第一件事,我是这样看的”,我说:“出国读书并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回国任教这是一个成年人独立自主的选择。每一个选择的结果,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如果不能接受失败所带来的自然后果,就不应该心存侥幸;如果想全力以赴搏一搏,那就要享受得起成功带来的荣耀,也要承担得住失败带来的打击。所以一个人的内心一定要尽可能坚定、柔和,这样就会变得强大。内心坚定就是清楚,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论褒贬,都只是别人的看法,与自己无关;柔和就是可以参加游戏、遵守规则并坦然接受一切后果。

“第二件事,斯坦福大学是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能够读到博士,说明具备了相当的学习能力,也应该是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了。一个全球顶尖大学的顶尖人物,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领域为后来者放下一粒小小石头,让整个人类的发展能够向前迈出小小一步?但却回国考乡镇公务员,去做一位高中毕业生也能胜任的工作,一位学者接受了什么样的人文教育才会这出这样的选择?”

太座大人说:“虽然每个人的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但从家庭成员的角度来看,第一件事完全有另一种处理方式。例如退出游戏,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裹挟;也可以不加入游戏,不被评估。人生要保持弹性。这种弹性是柔和的,不是对抗,这样才能变得强大。第二件事,读了这么多书,却去考乡镇公务员,如果是为了一个‘铁饭碗’,那些书算是白读了。”

我说:“如果是为了饭碗,出国花的那么些钱,至少得有500万吧,如果存下来在银行里吃利息,按照现在极低的利率,一个月也有八千,一年至少有十万的收入,什么工作都不用做也能活得不一定滋润,但肯定自得。所以卷卷,一定要独立,人身的独立、经济的独立、思想的独立。人身的独立,你在18岁时就自然获得了。但这只是独立的基础。”

太座说:“经济一定要独立。经济要独立就要学会管理金钱。不要把钱全部花掉,一定要定期把一部分钱存起来,有了储蓄才会有收益,才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对,所谓理财,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储蓄。”我说:“所谓财务自由,不一定是要有一千万还是五百万的存款,而是账户里时刻都有一笔钱,这笔钱的额度足以支撑你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保持当下状态生活一年时间。经济独立是人身独立的基础,建立在经济独立之上的思想独立才真正算是独立。如果经济独立了,思想不独立,就算是活到80岁也还是一个巨婴。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才是人生第一笔、也是最大的一笔财富。

遇见民国老教育

把床头柜上的书捆了七八十本带去乡下,留了大概二十几本看。

家里的识字卡片上的字二娃已经全部认得了,太座让我找新的识字课本,我说可以开始用民国老课本了,但都捆去了乡下。今天太座挑了“民国教育书系”的《民国老课本·启蒙》带回来,晚上启用。《小狗》一篇,和我边读边学大小狗,字也认了,句子也读了,笑个不停。

这套《民国老课本》有初年级的《识字》、《启蒙》、《知礼》、《故事》四本;中年级的《生活》、《益智》、《修身》、《求知》四本;高年级的《寓言》、《立德》、《观史》、《国文》四本和单行本《童谣》共十三本。内容为从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开明书店、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等经典版本的国文教科书、修身教科书以及音乐教科书中选取篇章,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

选这套书作为二娃的启蒙,原因全在“与今天的教育相比,那时的教育格局阔大,既仰仗了传统文明之气脉,又兼受‘五四’启蒙之风气,同时还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心血,兼容并蓄的大胸襟与大气度造就了今天,我们一度仰望却难以复制的精神家园。当年编辑课本的,很多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叶圣陶、丰子恺、张元济……他们以极大的诚意与才力,编撰关于教育的梦想。它既保留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新时代的优美。这些充满童心,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没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这种教育是浸润,是人性,是自然,是常识。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几个最重要的遇见。少年遇书,青年遇人,中年遇事。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他初看世界的眼睛,初听世界的耳朵,初次启蒙的读本,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情感,他的胸襟,可能就已定论。”(文心《遇见民国老教育》)

伴读记圩二 | 行人稀少的那条路

这个学期,开学时间比往年早,放假时间比往年晚,距离暑假还有一个月。花卷的旅行还在计划,除了学堂各科可能会布置的作业,昨天开始准备她在暑假一个月里的人文综合休闲课程。这个课程不怎么追求数量,只是想让她保持一个日常人文的浸润,至于能不能有滋养,那就全靠造化了。

课程安排是一周上课五天,每天半小时,课后作业量控制在十五分钟内。

周一识字,选的课本是《千字文》,每周读十六句共六十四字。花卷马上七年级了,认字在其次,主要是了解字词源流和历史典故,一个暑假读完千字,能背得多少随缘。

周二小雅,《诗经》篇幅短小的诗一首,逐字逐句详解、书写背诵,每天复习。

周三风度,《世说新语》文言志人小说一至二则。

周四词曲,宋词元曲选一逐字逐句详解、书写背诵,每天复习。

周五大俗,选读古人文言文笑话集《笑林广记》两则,并复习一周所学。

每天半小时,计一周认字六十四,诗一、文言志人小说一、词曲一、文言笑话二。

昨晚扒书架,找出了《千字文》、《世说新语》、《笑林广记》、《诗经》、《宋词三百首》来翻。从九点半大娃二娃睡下到十点半,一个小时重读了一遍《千字文》,诗选了《鹊巢》、《小星》、《二子乘舟》、《卢令》“风”四首和《鹿鸣》“小雅”一首共五首。宋词翻完一本清人朱祖谋编选,施适辑评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宋词三百首》(总阅读量第1339本),没有找到合适的。不是词不好,而是想避开语文教材中已有的,又要难度、长度适中的,就比较难。枕边书开始重读《世说新语》。

今早起床后在书房翻了《小山词》,没有眼缘,换了《花间集》带到学堂,今天要完成选词三五首。

自编教材,一字一句,一诗一词,甄选不易,尤其是对我这样读书起点低、起步晚、数量少且阅读面不宽的业余者来说,就更加难。勉力为之,老父拳拳之心,唯求儿女能长于其中得其涵濡,内心稍见丰盈以承载和抵御未来生活中之种种不堪,并最终成长为独特之自我

在想要不要让太座问问小区里有没有花卷的同龄人一起共学。好处一是多个人使用,这课程也多一点文缘;二来多个伙伴,多一点交流,或可互相促进。不可控因素是学力不同,基础不一,花卷的语文学的是我的自编教材《三近斋摭录》,极大可能与学伴其实无法交流互动。或许多年以后,花卷会知道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林子里有两条路,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许多许多年以后,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花卷给川大校长的信

两天后开始时长12天的游学。带的“巴蜀双城记:成都·重庆”组共3位老师和9位跨度从6年级到高一的9名学生,共12人。我的课程设置每至一处,由一位学生负责讲解,因此学生需要提前做好功课。每到一处游学都要去当地有代表性的大学参观,这也是游学的固定内容之一。花卷负责的是四川大学的导览。

花卷六年级,我觉得她负责的这个游学目的地导览可能难度比较大,于是建议她与川大联系,看看有没有可能请大学生志愿者带领我们参观校园、介绍川大历史文化,安排旁听一次大学的课程以及在食堂感受大学的就餐氛围。于是她写了一封给川大校长的信。第一个版本有错字,语气还很生硬,甚至有一点带命令的感觉。于是指出问题所在,她修改;再指出问题,再修改。如此再三,终于完成,今早用我的电邮账号发往川大官网上公布的校长信箱。不指望能得到回复,但这是一次努力和尝试学习如何尊重权威但不卑不亢的表达诉求。

尊敬的川大校长:
您好!

我是贵阳幸福学堂六年级学生黎冯瑾霈。因为我校每个学期都有去外省游学的传统,成都即是我们本学期的游学目的地之一。每至一处,我们都会去当地的大学参观、学习,从中了解当地大学的特点。

由于对川大和当地文化的不了解,仅限于网络,查询到的资料难免不够全面和准确,因此不知贵校有没有大学生志愿者于5月13日能成为我们的向导,带领我们参观并介绍川大的历史和传统。

另:5月13日,我们计划在贵校解决午饭问题,不知食堂是否对外开放?

盼复为谢!

学生:LFJP
2023年5月3日

我们的初恋

晚上,花卷说要去买花。和太座把二娃盘睡下了还不见她回来,我换鞋出门往花店方向散步。

快到花店,看到花卷握着一束花出来,我们互相看到就远远招手。她跑到跟前,手里是五朵像是康乃馨又不太像,颜色渐变的花。

回家路上,天上云多,看不见星星,只有一个毛毛的圆月亮。

“怎么样?香吧?!”

我凑近闻,“好像有一点点,若有若无的,我不太闻得出来。”

“我觉得香。”

“嗯,也许是鼻炎导致我的嗅觉更加退化了。”

“爸爸,有件事想给你讲,又怕讲了有不好的后果。”

“那就说来听听。如果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那就更要讲给我听。”

“其实也不是不好的事,就是如果我谈恋爱……你会不会觉得这件事我做得不对?我喜欢幸福学堂的XX。”

“哦……这是一件好事。”

“真的?”

“真的。”

“为什么?”

“女生男生朝夕相处互生情愫,这是作为人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并且你意识到自己有了喜欢的人,这表示你长大了,思想和情感变得更为丰富,这不是很好么?”

“我想明天把这花送给他,你觉得可不可以?”

“你这样做,可能会吓到别人。并且通常是男孩子送花给女孩子,所以可能还会让他感到难堪。”

“爸爸,你给喜欢的女生送过花吗?”

“送过。”

“是初恋吗?”

“是的。”

“你是怎么表白的?”花卷突然一把拉住我说。

“那天晚自习,我手里捏着一朵在教室外面草地上采的野花,走到她面前对她说‘这朵花送给你。我喜欢你。’然后把花放在她桌上就回到我的座位了。当时我的心跳得就像地震。”

“后来呢?”

“没有后来了。”

“你们没有谈恋爱?”

“没有。”

“为什么?”

“因为我喜欢她,并且告诉了她,这就足够了。如果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那真是非常非常幸运。但多数情况下,对方不会喜欢我,甚至是讨厌我,这都是正常的。”

“那你现在还喜欢她吗?”

我一直到现在,都喜欢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们。

“我这样喜欢别人会不会有什么不好?”

你喜欢他,其实与他无关。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他,而不是好像某某某,我们喜欢的,都是别人成为他自己的样子。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成为独特的自我,因为人人都是不同的,保有这种独特,才是自己,而不是活成和别人一样。

如果要说可能存在的‘不好’,可能就是你喜欢的那位男孩子不喜欢你,但当你表白后,出于虚荣或故意捉弄你的心思他也假装也喜欢你,这就是欺骗。”

“嗯,那好吧!明天我把花送给好闺蜜雪球球吧!”

成功是一种能力

下午带花卷去省美术馆,看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这件事可看做我家走出疫情的标志性事件——疫情三年后第一次不戴口罩走入公共文化生活。

展馆里,在展品前拍照的比真正观看展品的人多得多,也好,公共文化娱乐化总好过曲高和寡。

观展结束从展馆出来,有点饿有点渴,我有保温杯热茶,花卷想喝饮料。我6块钱买了一个焦香馋人的烤包谷,花卷买了一碗6块钱的炸洋芋和一杯5块钱的鲜橙汁。我们坐在路边长凳上吃吃喝喝。

“今天开心吗?”我问。

“开心!”

“我也开心。我不但开心,还觉得很成功。”

“那我也觉得我很成功。”花卷说。

“你也觉得自己很成功?那你觉得什么是‘成功’?”

“成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就像现在,我们虽然吃的东西很便宜,甚至很有可能被同学知道我们在路边吃这样的东西后会被嘲笑,但我并不在乎他们的看法,我觉得现在很快乐。看了展览,做手账又有了新的灵感;和老爸一起吃了便宜又好吃的,虽然贵的也好吃,但或许得到的快乐也是同等的吧?!等我们有钱了,也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那这样看来,成功不但是一个过程,还应该像‘幸福’一样是一种能力,一种让自己‘成功’的能力。”

“对!你总结得很到位。不愧是我老爸。”

至少今天下午我是“成功”人士。

机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上午的导师课时间,是带领自己负责的学生学习《反欺凌政策》。我带领的两名六年级学生,女生早早到教室,男生叫了三次,迟迟不见。出去找,发现他在别的导师教室,问:“你怎么在这里?”学生说已经换导师了。向那位老师确认,说是的。问什么时候换的,说几天前。今天才开学第三天,几天前那就是开学第一天就调整了。去向学部负责人确认,说是家长要求的。原来我作为学生导师,是最晚知道这个消息的。难怪这两天联系家长,对方都态度冷淡,只是简单回复“哦”,“知道了”,“谢谢”。

心情复杂五分钟,就算了。没打算去问家长为什么要求换导师。人和人,就是一场缘。不管是我的还是他人的,机缘未到而已。再说做导师这件事,我也一直不是太接纳,因为除了自己的子女,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当别人孩子的导师。

下午放学前,花卷问我明天带学生去哪里,玩什么,我说了《寻城记2/6》的内容,她决定申请我担任她的导师,加入我设计的活动。我让她先向自己的导师申请。很快得到回复,明天可以加入我的活动,但调整导师需要周五例会讨论。

随后她的导师W老师在微信向我确认这事,我说:“这事她刚和我说了的。我本不想在家是她老爸,上课是她老师,课外还是她导师。但她今天对我说了一番话,让我也无法拒绝——她说班上就三个女生,交不交朋友也没选择;高年级的女生讨论的话题她不感兴趣,玩不到一起。反正在哪个导师组都没有朋友,不如就跟着爸爸边学边玩好了。”

导师觉得花卷还是蛮介意之前与同学发生的一些让双方都不愉快的事,她也有点疏忽,没察觉到花卷的情绪,明天会先和她聊聊,然后换导师的事等周五会议上再讨论一下。

我回复:“这个不是谁的疏忽。学堂班级人数太少,学生的多样性不足,每一个都是个例,这是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现实。只能老师和家长尽力而为,大家努力调整心态。”

有个疑惑,顺便周五例会时问问清楚:由我担任导师的学生更换导师,未经会议讨论就通过,并且作为导师的我还是最晚知道的;我女儿更换导师,由本人提出,家长同意,为什么需要会议讨论?

晚饭时,一家坐在一起,聊到明天去哪里,准备玩什么吃什么,就聊回到换导师和人际关系这事上。我和太座发生了分歧。

太座认为,人应该合群,否则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足和生存下去。

我认为不合群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青春期,没有必要为了“合群”而强迫自己去与人交往。真正的朋友是非常难得的,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不做“敌人”也不一定非要做“朋友”,和平共处保持友善互不干扰也很好。并且,如果我们认同人与人天生就是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那要求“合群”就是一个悖论;如果我们追求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合群”就更是荒诞。一个人,越独立,就越不可能“合群”。但不“合群”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是被孤立的孤独者(这个话题,曾经与花卷聊过并记录在《享受孤独:与女儿聊独立思考》),我们只是认可并接纳人与人的“不同”,而不是要靠寻找到“相同点”来得到认同感,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饭后,我在洗碗,花卷在我耳边悄悄说:“爸爸,我觉得你刚才说的非常有道理。”

机缘未到,说一千道一万也是徒劳;机缘一到,寥寥数语胜过万语千言。

石头之于六祖,祖知彼机缘不在此,指见青原而大悟。丹霞之于马祖,亦复以机缘不在此,指见石头而大悟。乃至临济之自黄檗而大愚,惠明之自黄梅而曹溪,皆然也。又不独此,佛不能度者,度于目连,亦机缘使之也。(莲池大师《竹窗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