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关于写作,他认为:当我说到写作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一部小说、一首诗歌,或文学的传统,而是一个人把自己关闭在房间里,坐在一张桌子前,独自一人,转向自己的内心。在内心之中,用词语建立起一个世界。
在我看来,这段关于写作行为本身的表述,也即是参加也闲谈的七年级学者Tiffany的奇幻故事《波斯猫》的写作过程——在内心之中,用词语建立起一个世界。
这个系列故事,起源于上个学期某次讲谈的一次创意写作。我好奇,如果就这么写下去,一年以后我们会读到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
第一集《试炼の章》,黑色的波斯猫宣布Tiffany成为“守夜人”的那一刻,书架上的书,都在书脊上睁开了琥珀色的猫眼。
第二集《永生之门》,Tiffany在是要成为普通人还是“神”之间摇摆不定。
第三集《选择永恒》,Tiffany终于作出决定,推开了青铜门,成为了守夜人。
这是第一季第四集,《失落的巴别图书馆》:
我迈入青铜门的瞬间,身后的门无声合拢,将现实世界的光亮彻底隔绝。图书馆的空气突然变得粘稠,书页无风自动,发出沙沙的私语。黑猫的形体开始融化,在烙印处凝结成一本皮质的小册子——《守夜人守则·新编》。
“第一夜总是最难熬的。”书页自动翻来,浮现出闪着磷光的文字,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影子正在与地面剥离,化作无数细丝钻进附近的书架。指尖触碰到的书脊突然变得滚烫,里面渗出暗红色的液体。
图书馆深处传来齿轮转动的声音,七座青铜烛台从虚空中浮现,将我围在中央。《守则》上浮现新的指令:“请为《失落的巴别图书馆》撰写结局。”我这才注意到,所有书架都在缓慢移动重组,拼成一座通天巨塔的形状。
豆注:巴别塔,也叫巴比伦塔,《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