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成员在家长群里发出了家校活动“一封家书”的征集,说需要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群里迟迟无人响应,我就报了名,给女儿写了这封信。
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我们用蜗牛周游世界的速度爱你
我的女儿:
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与我第一次成为父亲的时间一样长。所以,我们俩是同时在学习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并同时都在努力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到现在我也没怎么学会。
在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别人希望的、认可的“我的人生”。一个人,首先属于他自己。就像诗人布考斯基说的:如果你有能耐去爱,首先爱自己。
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这就面临选择。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种种抉择。很多人害怕抉择,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当下的抉择在未来产生的结果,害怕错过什么,于是只好看别人怎么做,大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似乎紧跟潮流,跟大家一样总不至于太错。
然而,个人经验使得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期过于死板,因为我们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来产生世界观,并受限于自己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对过去经验重组后做出的,对未来往往不准确的预测——我们所知道的都已是过去,过去并不足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于是当听到一个和经验相违背的未来时,我们就会觉得似乎不靠谱。例如我现在跟你说,5年后的学校将不再传授知识,而是老师带领大家与AI合作,学习如何驾驭AI并在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未知,因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识的多少”。你是不是觉得我在扯谈——大家不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么?过去知识能改变命运。但现在不是了。现在,AI已经掌握了全人类3000年来积累的所有的知识,并且也算是实现了“永生”——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而言。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它“未来”。
在我看来,当下为了分数的教育,只是在用“会不会飞”这唯一的“标准”来衡量鹰、蝇、虎、象、熊、牛、海豚、蓝鲸、蚯蚓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存在和价值。在这唯一的标准面前,除了鹰和蝇,其他物种终其一生都会觉得自己很蠢。这就是“别人的”。然而,你和我知道,这不是事实。
一个产品,要评估它的价值和价格是相对容易的,要衡量一个人就没那么容易。我认为,一个人,唯有活出自己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是考了多少分数、排名第几,更不是未来身居什么职位、赚取多少金钱。
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阅读和写作是基础。阅读,世界就在眼前;不阅读,眼前就是世界。每阅读一本书,你就能知晓另一种人生。你读过999本书,就拥有999种不同的人生和活法。你的人生就由此开阔而深远。阅读和写作就像呼吸和进食,生命不息便不能停止。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天赋,成全自己,成就自己。
但这并不代表当下的考试和评估不重要。“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生中考试和评估无处不在,就像开车,要通过考试拿到驾照才能上路,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一个项目,合作各方共赢并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才算是一个好项目。如此种种。
人生就是过关,能过得尽量快乐和漂亮是本事,但不代表会轻松。如果有谁告诉你人生就是要快乐,而不强调快乐是建立在努力和付出的基础之上的,那就像网络诈骗和传销告诉你跟着他们投资能一夜暴富一样。为什么再低劣的骗术都会有人受骗?往往并不是骗术特别高明,而是因为人们有上当受骗的心理定势——凡事总想走捷径,想不付出就能有收获,不努力就能与众不同。
在未来的人生中,除了努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对自己诚实。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我们都一样爱你,都一样会做你喜欢的洋葱圈给你吃。我们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别人的认同,因为人人生而不同。“你就是自己的神,自己的星,是命运折射出的光彩。”
给你敲这封信的此时,在给你敲这封信,我的BGM是雷鬼音乐鼻祖牙买加人Bob Marley的《Three little birds》——
ayin, this is my message to you-ou-ou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
But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hey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 oh
Rise up this morning, smiled with the rising sun
Three little birds, by my doorstep
Singing sweet songs, of melodies pure and sure
Saying, “this is my message to you”
Singing: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oh-oh”
用蜗牛周游世界的速度爱你的爸爸妈妈
2025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