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纪实中国系列的审美疲劳

从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最终的人口大迁徙与世界未来》,到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和《禅的行囊》;从野岛刚的《两个故宫的离合》、比尔·波利的《少林很忙》,再到是中文名为何伟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 的《江城》、《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和他太太张彤禾的《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昨天一天看完《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终于我对外国人的纪实中国系列,审美疲劳了。然而这个系列的书在我的书架上,只占到了一个小小角落。感受到我身后围绕着我的,沿着两面墙直达屋顶的书架上,那些买来还没来得及看的书,实在是两分满足、三分焦虑和五分幸福。

4年前,我没有书房,只在通风采光都不好的卧室阳台上有个书柜。实在是太想买的书,就放进收藏夹,等打折半价时入手,一本一本看得慢而细。

这4年,我有了一间自己的书房“尺宅”,于是饥渴得到了容纳的洞窟,一年买书近百本,常常是收到一批只翻了一两本,就又已收到下一批,如此下来,书架的空白渐渐被填满。

今天收到四月买的第二批书,现在书架上的书,粗粗扫一眼,竟然差不多有1/5买来还没来得及看。“双十一”前不再买书了。

【读书笔记】林语堂《苏东坡传》

五一假期第一天,与以往周末一样,在家看书、带娃、买菜、洗衣。假期出行这件事,也和股市扫地大妈效应共通,大家都去做的时候,就不要跟风。想起翻过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其实是我比较懒也不喜欢嘈杂。

世界读书日”网购的书到了。随手翻完《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民国一干名人的轻松逸事,正适合假期闲读和翻完林语堂《苏东坡传》后大脑“内存”的放空。

我翻书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而且大多是“阅后即焚”忘得干干净净,搜刮记忆,《苏东坡传》应该是我翻的第一本林语堂。一起在当当入手的的还有《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两本,算是我了解林语堂之三书。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翻下来觉得没有传说中那么好,甚至有点糟。借用豆瓣上的书评——在整本书里看到是一种充满无法抵达的无力感的仰望和倾慕。总觉得他写的是小说,一味捧东坡,肆意褒贬传主之外的其他几乎所有人,对王安石的论断几近恶毒攻击。主观臆断太多,写得也很飘忽。如果对其他人的批评无实据不平允,那么对传主的赞扬也就缺乏足够坚实的基础。我读本书过程中几乎始终将信将疑。文人写文人,或偶有神韵相通灵光一现处,然终非可长可久的持平之论。任何一边倒的评价都是可疑的。

幸福学堂·跳蚤市场 | 儿童财商大乱斗

今天上午10:00 — 11:00,幸福学堂小学部跳蚤市场时间,我被小朋友们的财商各种碾压——

本和看中了一张贴纸,1元钱,可是他没有钱。这时候花卷果断的说:”我来买!”
花卷买了便送给了本和,然后说:”我那么努力在卖东西,结果都给你花了!”

柚子小朋友今天虽然没带什么东西,可是,她卖艺!!
柚子说:“熊猫老师,你想看悠悠球表演吗?”
熊猫老师:“怎么表演?”
柚子:“就是你看啊,我拉这个绳子,一松手,它就自动收回去了!”
熊猫老师:“真的耶!”
柚子:“熊猫老师,想体验一下吗?”
熊猫老师:“好呀!”
(等熊猫老师看完表演,体验完之后)
柚子:“熊猫老师,谢谢,一共2元~表演费1元,体验费1元!”

四年级的子墨四处推销他的子弹壳,“你看,青色,纯铁,特别适合你,今天特价才三块,买到就是赚到哦。”子墨对松子说。
“我没钱!”松子说。
“你看你看,声音清脆,颜色漂亮,你可以买来送给你的好朋友,他一定非常喜欢。”子墨对恩念说。
“好吧!”恩念说。
“你看,这个子弹壳很漂亮吧!你喜欢吧!只要三块钱哦!”子墨对学前班的龙龙说。
“可是我没钱。不过你买了我的气球我就有钱了。一块钱两个。”龙龙说。

销售冠军三年级的噜噜对我说:“毛豆老师,今天我赚了很多钱。”
“赚了很多是多少呢?”我问。
“几百块嘞!哈哈哈!”
“哇哦太厉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都坐着不动,我就到处动,到处卖东西,我就赚很多啊!”
噜噜只带了两个玩具,跳蚤市场一开始,他就逛了一遍所有摊位,用他的10元钱买入低价并具有升值空间的商品,然后转卖出手,就这样,一个小时不到赚了一百多。

风林火山

昨天,颜群宇校长带队中学部的初、高中生去成都,同另两个创新学校进行极限飞盘校际赛,2胜1负,不错的战绩。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幸福学堂的体育项目,也是我喜欢的教学内容。

与出自《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相较,我更喜欢出自《孙子·军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日本战国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军旗上的“风林火山”,这四个字更能表达一种不屈的战斗精神和体育精神。

今天颜校长在家长群里说他们兵分三路,一组参加好奇学校选修课——骑行发现成都,一组参加好奇学校选修课——生死学,一组去成都博物馆观看《花从锦官城》展览。

我觉得《花从锦官城》这个展览名有点……因为现已暮春,并且“锦官城”是成都别称,如果这是一个花卉展倒是很贴切,但如果是个城市展,就很奇怪。于是微信向颜校长确认——博物馆的展览是“花重锦官城”还是“花丛锦官城”?因为“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花重锦官城”句出自杜甫《春夜喜雨》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颜校长回复说我是对的,是“重”不是“丛”。这更加重了我的焦虑——我只是侥幸撞对了,这个世界,我仍然是一无所知。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藏书印和书房

2018年藏书印“尺宅”到了。2014年的藏书印是“何事惊慌”,2016年的是“慎独”,都是对应自己当时的状态。至于“尺宅”这两个字刻得如何,实在无法分辨,或许就像大人看小学生写的字种种不对,但写字的人不能自知还感觉不错吧?!如有缘分得名家作品,幸甚。可遇,不求。

下午在1803和黄文欣老师聊到看书,她说她看得慢,要勾勾画画做笔记,不像我看书很快。我说我是不求甚解,翻完就忘了,只是在哪里涉及到书中某个点时会记得在哪本书里看到过,内容大概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而已。并且这翻书快也是小学时练就的。那时家里没什么藏书,最多的是毛选和马恩列,又味同嚼蜡;在一个深山厂矿也找不到什么课外书看,子弟学校图书室的书都翻了几遍,书页上的污垢和折痕让一本书的厚度成为其原本的两倍。偶得一本没看过的书,放学就飞跑回家赶紧在老妈下班到家前看完后藏到床下、铁炉子的灰箱里或者煤棚里,第二天上学再偷偷带去还。如果被发现偷看课外书,就会换来一顿呵斥甚至“笋子炒肉”。

我这四十年,该看书时,没书看;有机会看书时,没好书。现在终于有了一间自己读书的房间,一年翻几十本书,是在恶补早年欠下的帐。

文人、大家的书房都有什么斋什么堂的雅号,我的书房因为我的粗俗,不敢当这样的雅号,不如也就叫“尺宅”了。

穷爸爸富爸爸

从学堂回到家,晚饭前,花卷自己在写作业,太座做饭我喝茶,看瓜豆上架,院墙满蔷薇,红的、粉的、紫的;晚饭后花卷和小朋友自顾自玩,我和太座打打球,坐在树下闲聊一天遇到的人遇到的事,这是我每天最放松的片刻。

晚上,龚文雯老师(幸福学堂小学部负责人和学前班主班教师)在微信上说:“今天三个小男生跑到办公室门口,元宝拿着外面拔的一朵小黄花说’龚老师,可以给我一张纸么?’我问干嘛用,他说要给花卷写信,于是我给了他一张卡片。我问他为什么要给花卷写信呢,他说’因为我喜欢花卷’。王子乐看到了卡片,也要一张给花卷写信,说’因为花卷是我的爱人’。罗明哲也要了一张,说’因为我是花卷的粉丝’。”看到花卷和大家相处愉快,我们都很放心和愉快。

想起周日,和花卷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背《声律启蒙》,她突然问我:“爸爸,我们家是不是很富?”

“哦?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问。

“因为我们家又有土,又可以种菜,真的好幸福哦。”花卷说。

其实,我和太座大人私底下说过,如果以钱的多寡来衡量财富的话,我们家可能是这个小区里最穷的人家。

花卷的粉丝,应该叫“卷粉”吧?!

书和印

昨天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当网满200减100,买了5本折后价101元。

在淘宝刻了一枚藏书印,“尺宅”二字,以作记号。

忘了带钱,微信里也只有5毛2,掏尽钱包里的所有钱交了停车费后,身无分文。好久都没有这么通透了。

1616年4月23日,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在同一天离世。这是给幸福学堂做的三张纪念海报。

贵州佛学会

再次报名加入藏传佛教索达吉堪布的贵州佛学会。

之前加入过,在参加过一次小石城线下共修活动后就退出了。那个共修点的负责人让我感觉不好,她几乎只在她想向你传教时才出现,然后不管你说什么,她都温柔而坚定并且不在乎你在说什么,对!突然想到一个仪器,就像是复读机,只重复她想告诉你和要你接受的,完全不考虑你在想什么、说什么。我知道这样说是不对的,但她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然后还在贵州佛学会一些共修者的朋友圈看到,似乎贵阳的佛学会争权夺利不团结让索达吉堪布有些失望。

这次换了158的手机号报名学经班,周三晚上7:30在市中心的河滨公园某酒店新生见面会,这个时间和地点我没有办法参加,期望能遇到一个对我来说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轮回】贰:性格与际遇

冯之前因为无法适应家政工作,主要是她的第一位雇主(我们的邻居),家里有一个才满月的婴儿,日夜哭闹,她很疲劳,所以说不想做月嫂育婴,就想做家政。

于是她的妹妹专门带她去了一个家政公司A考察,准备以新人身份进公司,在公司里接受培训、实操两个月,掌握家政技能后就出来自己做。但考察回来后,冯觉得实际到手不到2K的工资太低,又累,客户有可能在其他区太远又不认识路等等原因,不想做。我说这不是个工资多少的问题,是学习的机会,别人学习要交钱,这样学习还有钱拿,多好。她还是不去。冯和她妹妹商量后还是决定就近去乌当区新添寨一处家政公司B接受政府补贴的免费培训。

两人去B公司考察,该公司只有育婴师和月嫂培训,没有家政培训,不想去了。我又说,反正是免费培训,拿个育婴师的培训证书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强。

昨天冯去公司C接受免费培训,下午回来说,交了1600元参加中级月嫂培训。晚上她妹妹告诉我说,她想去做月嫂,因为在公司C培训人员说每个客户家只做1个月,而且钱也多,有五六千。

“开始不想做月嫂和育婴,才决定做家政;现在才去培训一天,怎么又变卦了呢?”我说。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一生的际遇。从别人身上我看到了自己。

以虚度之心度有涯之年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

这话据说是康德说的,我不知道是不是,但如果我胡乱说是苏格拉底说的,或是切·格瓦拉说的,肯定也会有人信。没有真正读过很多书就难以分辨。

前天周五,学堂的食堂——幸福食堂负责人娟姐,邀请大家下午会议结束后去她家里摘樱桃和烧烤。我不想去,但花卷好想去,于是带她去果园里爬树、摘樱桃、玩土,而我对烧烤的各种肉一向没什么兴趣,吃了三个烤玉米,很不错。

娟姐家一对子女都在学堂上学,女儿读3年级,儿子读学前班。每天她天不亮就驾车带着儿女到学堂,为住校的中学生准备早餐,孩子就在面包车后排睡觉。之前看见她在和女儿一起学英语,昨天,也加入了邹瑞西老师的英文班。其实她大可不必如此,她家可能是幸福学堂最富有又最低调和谦逊的,一家人住在在山谷里,有田土、果园,她是我见过的真正内心自由的人,相信她的一双儿女将来也会很出色。

今天上午,老爸在从装修垃圾堆放处捡回来的杂木,搭建停车场卷闸门雨棚;花卷和太座大人在分栽睡莲。“我觉得我们家好幸福,可以挖土种菜。妈妈,你觉得我们是农民吗?”花卷问。

“你觉得我们不是农民吗?”太座大人问花卷。

看院子里,豆爬上了架,橘子树开满了白色的花,蔷薇在院墙上蔓延,我在无所事事的敲着博客,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让我感到我是自由的——以虚度之心度有涯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