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Mondo同行·第三季】5:从《出埃及记》到极简犹太复国史和昨天吃的红蔊菜

“老师,你听过《出埃及记》没?”Mondo摘下耳机问我。

“《出埃及记》?是音乐吗?我没有听过。”

“你搜来听听。”

我搜到Maksim Mrvica的《Exodus》,手机外放,问是这个吗?Mondo说对,就是这个,特别好听。一起听完这一曲,“你知道《出埃及记》的故事吗?”我问。Mondo说这还有故事?那说来听听吧。于是,今天我们就从这首曲子开始——以色列被灭国后,犹太人被迫流落四方。在埃及,摩西在神的指引下想要带领族人回到“流着奶与蜜之地”的应许之地迦南,然而遭到了法老的阻拦,于是在《圣经》里记载了神向埃及降下了冰雹灾、蝗灾、黑暗之灾和长子灾等十大灾难,最终让法老不得不放以色列人离开。在摩西带领族人离开后,法老又后悔了,并派兵追击,这时神再一次施展大能,分开海水使以色列人得以顺利通过,埃及人追赶至海中央就被海水淹没。《出埃及记》就是犹太人艰辛复国过程中的这一段故事。犹太人回到迦南,也就是现在巴勒斯坦地区后,经过三千年的不断抗争和努力,终于在二战后成功复国,以色列再次成为一个国家。同时在巴勒斯坦其它地区成立了一个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这个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就成为两国的首都,从而继续纷争不断,并由于伊斯兰激进组织哈马斯占领加沙地带,加剧了巴以冲突。上周,迫于美国特朗普的军事威慑,哈马斯放弃加沙地带,为和平解决巴以冲突带来了新的转机。说完一看,墙上的白板被我写满了这一部“极简犹太复国史”。

“那泰坦尼克号是怎么回事呢?”Mondo问。

“这个你可以问AI,它能给你更加准确的答案。”

“可是我妈让我来问你。”

好吧!关于泰坦尼克号,大致是这样的……如此这般,终于席琳·迪翁演唱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

后半段时间,我们讲诗两首。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和乐府《长歌行》。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句,月光落于地,因而“地白”,就像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而“鸦”到底是鹊鸦还是乌鸦,不重要了。

《长歌行》,我问Mondo“青青园中葵”的“葵”是什么。“向日葵?秋葵?”我说都不是,是冬葵,通常有绿色和紫色,紫色的就是我们称作的“红蔊菜”。“哦~我昨天才吃过。”“焜黄华叶衰”的“华”读作“花”,“衰”音同“崔”,与《回乡偶书》“乡音无改鬓毛衰”读音相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来解释这句。

讲完,读熟,背得,一气呵成,舒畅。

回家地铁上读何兆武《上学记》,写到朱光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的最后谈到人生就像游览阿尔卑斯山,要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我们应该慢慢走,好好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