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与女儿放学到家同时间,收到女儿英语老师W发来的微信:“小L爸爸,小L是A组的,今天A组就她没有完成任务,喊了无数回,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让她把任务单拿回去了,麻烦提醒她还是要去多背背,英语就是需要多读多多积累的。”
我不喜欢这种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施压的“家校合作”,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作业也是,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进行。晚饭时,女儿主动提起这件事,说自己有能力,并也完成了背书任务,只是不喜欢这样的死记硬背,所以没有去找老师。我说这是在陈述问题,有没有解决方案。女儿提出三个,也是三步方案:
1、周一主动去找老师完成背书,证明自己是有这个能力的,同时与老师沟通不采用这种学习方式;
2、如果方案一未获通过,就提出申请转到B组,B组的作业要求与A组一样,只是不用背书;
3、如果前两个方案老师都不同意,那就爸爸出面与老师沟通。
我觉得这些解决方案挺好,于是给老师回复——
W老师好!
晚饭时,小L同学主动提起此事,我们于是就讨论了关于英语的学习方法。
最后,小L同学说下周一会去找您完成相关作业,并向您汇报她后续的英语学习计划。
实在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
祝您周末愉快!
今天放学回家,女儿说老师不同意转组,“爸爸你帮我给老师写一个转组申请吧。”
“好的,交给我。”晚饭前我把给申请写好,给女儿看了,说没问题,发吧——
W老师好!
最近几天,女儿和我聊了一些关于她英语学习的想法。沟通下来,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学习”这件事,是要持续一辈子的。或急或缓,或快或慢,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的节奏,什么都不会错过。“学习”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节奏和方法,而不是“知识点”。“知识点”是路径,人人不同。
所以,我们父女共同决定,L从英语A组转到B组。
望准为谢!
很快收到老师回复:
今天我也和小L聊了一下,她给我翻译了上周的句子,她说这可以证明她能够背,只是不想背,我和孩子也说,老师让你们去记这些句子呢,不是说不相信你们不会背,而是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才会有对应的任务,因为英语毕竟是外语,不像我们的母语,只要我们会说母语,文科类的所有科目其实都好背,但是英语不同,你不会说,不会组织语言,脑袋里没有句型的组合概念就像仓库没有货,那么要用的时候自然拿不出来。既然您与孩子已经达成共识,那么我也尊重您们的决定,只要她乐学,善学就没有问题。
愉快顺畅的解决问题。人生是不是旷野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