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晳暎的《日暮时分》,印象里读的第一本韩国小说?大概是的。前天晚上泡脚时随手翻开导读《韩国文坛有位“太史公”》:黄晳暎1943年出生于中国长春,母亲是朝鲜人,在他两岁那年回到平壤。又两年后,母亲带着他偷越国境到了汉城(首尔)。上到小学,朝鲜战争爆发,黄晳暎为了生存到处流浪。越战爆发,为巩固韩美同盟,韩国于1965至1973年间先后向越南派遣5批共计32万余人次参战,人数仅次于美军。黄晳暎于1966年加入海军陆战队,并于次年入越作战三年。出生于异国他乡,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惨痛的战争,颠沛流离,有过流浪、打工、出家的经历为黄晳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养分。他自称“站在死者一边”,通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历史事件折射社会真实。有这样人生经历的人写的小说很难不吸引我。
但是昨天晚上竟然看到昏昏欲睡才翻完,双线叙事讲了韩国城市化进程中故乡的消逝与个体身份迷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中国的当下,太常见不过,并且文笔平平,故事平平,不过是一个省级作协作家的水平。尤其是在读了吸睛标题党的导读后,更加失望。
黄晳暎《日暮时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4年7月1版、12月3印。一部中篇小说而已,字不多,才8.7万字,硬面精装定价竟然高达52元,简直是抢人。总阅读量第1605本。今年读到的最为糟糕的作品。目前还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