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了个读《史记》的暑假班

花232元报了个“暑假班”。从下周日起,八月的每个周日13:30-17:30,每次四个小时共十六个小时,在也闲书局读《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于我难度本不大,但这次的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西方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出版过《太后西奔》、《巫蛊乱长安》两本中国史读物的历史作家谭木声,在我看来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型写作者;并且这次读书活动是中华书局旗下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学习平台——籍合学院推出的项目。靠谱的出版社,靠谱的老师,在熟悉的也闲书局,16个小时合14.5元/小时,这样的课千值万值,我定能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到很多——虽然每次四小时连堂课确实是体力活。

谭木声的书,家里书架上的《太后西奔:帝国晚期的仓皇与激荡》是前年在也闲签售时购得,读过;《巫蛊乱长安:汉武帝晚年的夺嫡暗战》也是在也闲购得,但没签名也没读过。这周读一遍《巫蛊乱长安》,下周日带去索一个签名,还要重读一遍《史记·高祖本纪》,带着问题去上课,收获会更多。

彼得·威尔逊《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4月26日收到开读,到今天历时三个月艰难读完这本884页共83万字的,极其宏大又细节丰富的叙事史。读书笔记过两天再慢慢写。

【读书记1576】三岛由纪夫《潮骚》

好久都没有在日本的文学作品里读到《潮骚》这种完美结局的爱情故事,尤其这还是写出“毁灭之美”的《金阁寺》,在45岁切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的作品。

所以,因为作者是三岛由纪夫,读到的每一页都让我猜测下一页可能会出现的凄惨结局,尤其是当新治和安夫这对情敌,在未来岳父,初江的父亲宫田照吉一系列的安排之下,一起登上了照吉名下的歌岛号出海。照吉似乎内定了家境不错的安夫为女婿,并阻止女儿初江与新治的交往,但却无法遏制女儿日甚一日对新治的爱恋。在海上遇到台风,这正是一个除掉新治的机会,并且新治也主动承担在台风中为船加固缆绳,随时会葬身大海的危险任务。然而凄惨结局并没有发生,最终照吉认识到“男人靠勇气,有勇气就行。家庭出身和财产是次要的。”而选择新治为女婿。新治和初江“这座小岛保护着两人的幸福,使两人的恋情开花结果……”。

我渐渐好像明白为什么日本的文学作品,越来越难引起我的共鸣,对我这把年纪的老头来说,纯文学和青春、爱情题材已不再是我关心的领域。

三岛由纪夫《潮骚》,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8年5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76本

【读书记1575】太宰治《斜阳》

《斜阳》写于太宰治离世前一年的一九四七年上半年,今天下午三小时读完;《人间失格》完成于太宰治离世前一个月,二零一八年的十二月读的。读完这两部日本战后“无赖派”最具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我还是不喜欢太宰治。

不喜欢,有时是一种情绪,有时是一种判断。我首先是一种判断,然后是一种情绪。“太宰治读不来,三岛由纪夫也读不来。身体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那样的小说,感觉上好比脚插进号码不合适的鞋。”村上春树对太宰治的感觉,我亦然。

“读小说而正襟危坐,那是狂人行为。”读到直治在日记里写的这句话时,三十几度夏天的下午,趴在客厅书架前地上读这本小说的我笑起来,因为如果是在凉爽的上午,我就是坐在书房的书桌前读,那可就是“狂人行为”了。

“斜阳”所指在我看来,既是时代之末,也是贵族这个群体和家族的没落,还是父亲、母亲、弟弟相继离世,只留下和子一人的生活的斜阳。太宰治的小说,丧。

译者林少华在译序中说:“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内敛,缩进壳里钻不出来;俄法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奋然出阵。”可是架不住喜欢。我喜欢日本文学,只是不喜欢太宰治。下一本读三岛由纪夫《潮骚》。日本作家的作品,是我书架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外国文学分类中的单一品类

太宰治《斜阳》,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8年1月1版,2018年5月2印。总阅读量第1575本

九月前得加油读书

也闲书局没有转而在网上买的书到了。

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找来找去能够确保是全译本的译林出版社2020版,47万字,647页一巨厚册。这是应家长新学期开展文学作品精读的提议,9月也闲谈精读的第一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刷在四十年前,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凡尔纳选集”之一种,范希衡译,一套三册七百多页。这一套“凡尔纳选集”都是木版画封面,现在看来也是极为精美,我外国文学一架底层还有《海底两万里》和《气球上的五星期》两套,只是半个世纪了,纸张发黄变脆,只能留个念想,不堪翻阅。这四十年里又读过一遍,这个暑假还要再读两遍。

西加奈子《樱》,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之一种,我喜欢的文库本。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随身轻经典文库”之一种,也是文库本。

万玛才旦遗作小说集《松木的清香》,中信出版社2024版。这是继《气球》和《塔洛》之后的第三本万玛才旦作品。

陈尚君《唐诗求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之一种,硬面精装一套两册,85万字。

九月前的这一个多月,要加油读书。

一日落空不空

早上十一点,在也闲书局还没有等到Isaac,联系下来,是他错将今天当成了周一。好吧,那就下周二再碰头。这一趟空跑。

到了书店不买书,就像入宝山而空回,这种行为于我来说是不道德的。新书大多莫名贵得离谱,所以多爱二手旧书。

淘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硬面精装,中英双语杨牧译《叶慈诗选》一本。定价五十九元,也闲书局旧书定价二十五元,会员八八折,二十二元购得。书脊和封面上的“叶慈”两字已被磨损得模糊不清,书名页有从右至左繁体蓝色笔迹“慕安藏书”和“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六日购于筑市五之堂八折之亦不知值此价否。”等字。“筑”是贵阳的简称,“筑市”指的就是贵阳市;“五之堂”是贵阳的一家老牌独立书店,在也闲书局之前最为有名。书后环衬黑色笔迹写了一些手机应用商店和QQ的账号和密码,字迹潦草,应是随手所记。书里夹着两张书签,一是在九十八页和九十九页《学者》这首诗间的半张蓝色“黄果树”香烟盒纸,从不规则的形状来看,应是随手撕下;一是在一〇八页和一〇九页《钓者》诗间的一张两指宽、一指长的黑色衣物吊牌。这是淘到的第二本“慕安”的藏书,想来这应是位老人,因为一九五六年正式推行简化字,结束了繁体字与简体字并行使用的局面,我这一代人不但不会写繁体字,就连能认得的人也不多。

早上七点五十五分出的家门,下午一点四十七分进的家门,一天在外的六小时里,除了在也闲书局一个半小时,其余四个半小时都在路上往返。进城一趟于我,是差不多一天里用时最多的单件事,所以是“大事”一件。

背包里常有一本《弘化常诵佛经系列》口袋本,往返的四小时也没有虚度,在地铁上的时间比较完整,读经两部,一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部《佛说阿弥陀经》。

晚饭时,熊猫老师在微信问“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怎么解,就和她聊了道家“有无”和佛家“色空”,她说:“我觉得那个模模糊糊的东西现在有点雏形了。我要消化一下。”

【居家随记】六: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爸爸,姐姐,下雨啦!”晚饭后在外面玩耍的太座和二娃一路叫着笑着跑回家来。我和大娃在阳台上的丝瓜藤旁看书,“这一句,和现在好巧,我读给你听。”大娃合上手里的小说,“好啊”,说完啃了一口手里的桃子,看着正在落下的雨和在凉爽的雨里奔跑的大人小孩,听我给她读诗。

“年青人醒着躺在松木铺顶的阁楼里,听着悦耳的雨声。”我说这是惠特曼的诗。

“这雨声一点都不悦耳。”被雨淋了的太座表示反对。

二娃把小嘴凑到我耳边说:“爸爸我想舔你给我冻的冰茶。”好啊,自己去拿。

二娃转身跑去冰箱那里,“你不能再吃冰的了”,太座赶忙追了过去。

还有这几句也很好,如果我在你这个年龄就读到,或许又是另一种人生。我接着对大娃说,不过现在读到也不晚,我读给你听:

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足够了,

即使世上没人理解我,我安然而坐,

即使世上没人不理解我,我安然而坐。

有一个世界是理解我的,对于我它是最大的世界,那就是我自己,

无论我是在今天还是千百万年之后来到我自己身边,

今天我能愉快地接受它,同样也能愉快地等待它。

【读书记1574】谷崎润一郎《春琴抄》

佐藤春夫曾说聋人看上去像盲人,盲人看上去像贤者。原因在于,耳朵聋的人为了听别人说的话而蹙起眉头,或张开嘴眼,或歪起脑袋,或仰面朝天,总好像有发傻的地方;而盲人而静静端坐低眉垂首,样子活像闭目沉思,所以显得特像深思熟虑。(《春琴抄》)

拉窗纸那赏心悦目的莹白,将各家被烟熏黑格窗等门窗的房屋,打扮得宛如家境贫寒而又穿着得体的美女一般眉清目秀,优雅动人。我望着投在窗纸上的日色,不由深有感慨,毕竟是秋天了!(《吉野葛》)

暑假在家带娃,偷空翻闲书。谷崎润一郎《春琴抄》,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收《春琴抄》和《吉野葛》两篇中篇小说,林少华译本,2019年7月1版1印。五年前的二零二零年四月,购于乐转城市书房师大店,太座那天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之一。那天一口气买了十种十四本,乐甚。总阅读量第1574本

【乡下父母的人生课】10:我们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

太座回家说,同事和女儿在为读哪所高中选择困难,小孩子从小学就提前学了初中的课程,一路刷题终于考到一个自己和家人都还满意的分数。线下招生咨询会上,十几万人挤得水泄不通。“她觉得我们家还是要提前学,要卷才行。我说学习是她爸爸负责,我只负责一家人吃得开心、穿得舒适。”

“我们家绝对不去卷。”我说:“那就是‘剧场效应’,成千上万人挤在一个剧场里看一场戏,有乘直升机在半空中看的,有用钢丝吊在天棚上的,有坐包厢的,有用消防梯、爬墙甚至搭人梯的,然而绝大多数人站在凳子上也什么都看不到,只能影影绰绰顺风才能听到前面的声音;极少数坐在座位上的人,只有沮丧和落寞。我认为的‘自由’就是有得选,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只要我们不看这场戏,这剧场里的所有规则就都对我们无效,因为我们不在游戏里,不和他们玩。

“我们自己玩,躺在蓝天白云下,松软的草地,温暖的风,读过的每一本书就是独属于自己的,面前戏台上的一出戏。这戏,只为我们上演。现在读过上千本书,我们就在自己的剧场里看了上千场人间戏剧。”太座说:“那边是千万人抢一台戏,这边是我们看千万台戏,这条道人更少,体验感更好。”

晚饭时,女儿说:“那套一百四十万字的书,今天可算是看完了。”

“真好!我们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我说:“阅读是有门槛的。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路上满是荆棘,而不是杂乱的脚印,因而一路上的风景更佳。”

‌“书籍使我变成不易为种种病毒所传染的人。我知道人们怎样相爱,怎样痛苦……书愈读得多,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愈加光明,愈加有意义。”这句话是我不怎么喜欢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的。

【读书记1573】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上周在为女儿制定暑假阅读计划时,在也闲书局的旧书区淘到这本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所选的书,见仁见智,尤其是缺了东方著作,但并不影响这是一本好的“书单”。

这个“书单中大多数书籍都远比当前的畅销书有趣,不过,并不是因为有趣才去读它,读书有如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就职养家等等经验,是一生中的大事,也可能成为自己内在精神不断成长的源泉。这些书一旦成为你的一部分,就会永远长驻心中,发挥强大的作用……这份书单的目的很单纯,只是希望能帮助我们避免精神破产……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较量,而是为了使自己丰润华美……好书不会沉默,不是一时性的满足人的心灵。它甚至可以说是不朽。而且对三、四代以后的子孙也有益处。花在好书上的金钱不会令人觉得是无谓的花费。好书即使不是你的,也是你的孩子与朋友的。这百本书,你会得到某种满足感,就像看到你自己三千年的过去已整整齐齐地排在书架上——请别让过去停在那儿,让它成为你现在的一部分吧。”

读完这本书,就在也闲书局定了一本惠特曼的《草叶集》,这也正是费特曼在这本书里所期待的“本书的意图是使你的脚步迈向书店或图书馆。”

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花城出版社1981年6月1版1印(内部发行),定价0.69元,封底有一枚圆形“贵阳古籍书店图书销售章”,也闲书局定价12元,会员8.8折10.56购入。总阅读量第1573本

【儿女记】二娃的女朋友

“女朋友……最好像小凯丽,大大的眼睛,洁白的羽毛……”给四岁半的二娃读睡前故事“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的《我是罗密欧》,“你想不想像卡梅利多那样有一位像小凯丽那样的女朋友?”。我问他。

“女朋友?我有啊!”二娃睁大眼睛看着我说。

“啊?!你女朋友是谁?”我怎么不知道?心情有点难以描述。

“就是lx啊!”就是经常两人在阳台互相“打土电话”的那个大班小女生。

“那她知道她是你的女朋友吗?”我问二娃。

二娃说:“我怕她害羞,没告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