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302】李霁野唐宋诗词启蒙二种

李霁野(1904—1997)是鲁迅的学生,与韦素园、曹靖华、韦丛芜、台静农等同为未名社主要成员,写作者、翻译者、学者。

两日读毕李霁野八十多岁时于家塾为孙儿辈编选的《唐人绝句启蒙》和《唐宋词启蒙》二种。

李霁野《唐人绝句启蒙》,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平装系列之一种,2016年3月1版,2017年6月2印,2020年1月20日购于也闲书局前身的二十四书香书店,定价28元,因水渍处理特价6元购入。22万字。总阅读量第1301本。这本书不好读。一是浸水比较严重,整本书七拱八翘,铺不平摊不开,阅读感受极不佳。也闲书局春节放假没开门,补不到;当当上这本书的精装本新春半价19.9元,放进购物车犹豫了两天,还是没付款并移了出去,忍着翻完。二是全唐诗近五万首,其中绝句超过五千首,选谁不选谁,选哪一首不选哪一首,全凭个人喜好,不好点评;三是解读内容多有不当错漏处,就算是给小朋友读的启蒙读物,也算不得善本。豆瓣评分7.7,虚高了,还是怀疑参与评价的46人中,到底有几人是从头到尾完整读过的。幸亏没浪费钱再买一本新的。买不买一本20元不到的精装书何至于如此纠结?大环境是经济不景气,小气候是假期没上课就没课时费,惯例只有基本工资,月收入要减少一大半。窘迫如此,可见一斑。

李霁野《唐宋词启蒙》,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平装系列之一种,2016年11月1版1印,购于也闲书局,定价28元,因水渍处理特价购入。18万字。总阅读量第1302本。这本书也不好读。浸水只把书衣和腰封粘连,扯掉腰封就是,不影响阅读感受,但解读过于随意,也多有不当错漏处,作为小朋友读的启蒙读物,也算不得善本。豆瓣这本书因评价人数不足没有综合评分——出版6年,标注“读过”的仅只8人。

以上两本在豆瓣,我标注的星级都只有二星,属于“较差”的评价。失望之际,翻开六神磊磊的《六神磊磊读唐诗》混眼睛,随便翻了两章,发现不论是在历史背景研究、相关知识储备还是对人物和诗词的理解,都远远高过李霁野老人。可见,闭门造车重在自娱自乐,还是不要轻易示人,凡事留一线。

【读书记1300】永井荷风《地狱之花》

陈子善《自画像》,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种,2014年8月1版1印,八成新二手书。9.3万字,50篇拉拉杂杂的序、跋和书话,不过这个系列的装帧是我喜爱的硬面精装口袋本。总阅读量第1299本

在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由读书的“天赋人权”,都有自主地接受人文和科学教育的“天赋人权”,一旦被侵犯了,被剥夺了,就应不惜一切代价,包括采取非常的手段去争取,去维护。选择不受约束和限制的读书,就是选择心灵的自由飞翔。(《我当过“孔乙己”》)阅读自由是自由的基础,然而,然而。

著名的神田神保町旧书街,号称世界最大旧书区,我第一次去,只走马观花逛了三家书店,整整一个下午就消磨掉了,而这条街上极其周围的新旧书店竟有近百家之多!因此旅日半年,我每周至少一次去逛书店,每次都有所收获。(《东京淘书琐记》)神保町于我,亦是神往的乐园。

日本唯美派代表人物永井荷风的中短篇小说集《地狱之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悦经典”丛书之一种,2018年2月1版1印,26万字,收永井荷风代表作《地狱之花》、《隅田川》、《梅雨时节》、《濹东绮谭》四篇。总阅读量第1300本

与其站在光天化日的街头,被人指手画脚的评头论足,为了不值一文的名声头破血流,还不如主动退到社会的边缘,在平淡的世外桃源独享人生,也许这样才是真正的无上幸福吧。(《地狱之花》)无心,也无力追逐名利的我,几年前就主动退到社会的边缘,在乡下深居简出,享受平淡的人生,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被称为永井荷风一生最高杰作的《濹东绮谭》,在我读来,并没有想要表达什么高远的寓意或教化的目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从小被教育,要通过文章表达深层的东西,但慢慢读来,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要带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和目的,只要好好讲故事,讲好故事,就很好。

漫无目的读闲书,最是惬意。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原计划要开始一本一本读周作人那三十几本,但过完年再两周就要开学了。虽然新学期是否上课、上什么课还不知道,但得为花卷的语文家塾略作一点准备才行。这就要麻烦周作人再等等了,好在他现在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时间紧迫的是我。

丁尼生说“我知道天下没有比好诗更灵巧的老师”。五四那一代的作家学者多是博洽古今、淹贯中外的通才,更不必说,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包括古典诗词修养在内的“旧学”本来就是童子功。我曾经接受的是糟糕的教育,并且对诗词没有研究,鉴赏的能力更不高,但还是希望子女能多在古典诗词中浸泡一下,毕竟,人应该活成人,而不是畜生。于是,在书架上抽了李霁野八十多岁时为孙儿辈编选的《唐宋词启蒙》和《唐人绝句启蒙》,边读、边学。

【读书记1298】本杰明·富兰克林《穷理查智慧书》

老父新冠肺炎3日入院,13日出院;14日高烧到40度,15日因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各科室均无床位,急诊留观治疗一天,16日转入全科病房。

医院是最忙的地方,有的人忙着生,有的人忙着死,有的人忙着生不如死,有的人忙着向死而生。看护间隙,百无聊赖,唯有翻书——

林少华译小林多喜二《蟹工船》,青岛出版社“青年文库”十五种之一,2017年9月版,2019年5月3印,九五成新文库本(平装口袋本),总阅读量第1297本

《蟹工船》不但是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甚至被认为是“代表日本以至整个亚洲无产阶级文学最高水准的杰出作品”。但在我看来,“资产阶级的小说各有各的味道,但布尔什维克的小说都是一个样。”正是预设立场的“阶级性”制约了小林多喜二和《蟹工船》的高度,他和它本能够站得更高,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杰明·富兰克林《穷理查智慧书》,中国青年出版社“美国国会图书馆·塑造美国的88本书”系列之一,2013年6月1版,2017年8月5印九成新二手书,总阅读量第1298本。和《富兰克林自传》相比,这是一本比较无聊的——算不上是书,290年前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一个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年轻人,从27岁一直到52岁的箴言整理汇编Twitter历书合集。

【读书记1296】钟叔河《左右左》

闲书是琥珀还是马丽散,就看是讲真话、实话和人话,或者只是用来填充一本硬书与一本硬书之间的缝隙,或是用来填补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

钟叔河《左右左》,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种,2014年8月1版1印,布面精装,淘来的八成新二手书,8.2万字,总阅读量的第1296本。前五分之四是各种零零碎碎序与跋,后五分之一接受《财经》和《时代周报》访谈的内容不错。除讲了真话、实话和人话,关于周作人和曾国藩的内容也增广了我的见闻。我都有记下,但不能发出。这书现在看来,早几年出版也是幸事,现在肯定要么删减要么就出版不了,现在“旧的书店里还在卖,发现了就买来读,越读越喜欢。”(《谈周作人及其他》)

我认为他的文章除了美以外,还有真和善。真就是知识,关于人生、自然和文史的知识。善就是能启发你去思想,去追求理性。(《谈周作人及其他》)严格来说,周作人的大部分文章都不是文学散文,而是一种文化随笔,包含了很多社会文化史、科学史、文明史的材料,能够使人对人生、对世界有一个比较健康的看法。他很重视这一点。另外,他还很重视写文章要合乎情理,合乎常识。他说,世界上很多反文化的东西、反民主的东西,往往都是违背科学、违背常识的,也是不合情理的。周作人文章最可取之处,是将中国读书人的劣根性剖析得最深刻,对中国历史上的黑暗面批判得最彻底。(《答客问》)我书架上有三十几本周作人的书,看来是时候好好读读周作人了。

日本侵占中国,周作人没有跟国民党退到西南大后方去,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很多人劝他南下,他却没有南下,这应该与他当时的处境有关系。鲁迅死后,“左联”一派的人不依不饶地批评他。不仅批评他,也批评所有的“京派”文人,就是非“左联”的人。左翼的文艺青年对周作人采取敌视的态度,他也对这些人是反感的。当然,左派的文人也并不完全等于重庆政府,但对于重庆政府、对于国民党,周作人也从来没有好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周作人在北京应该是属于进步的一方面,他在《晨报副刊》上写的文章,他在北大“出入《新潮》中”,对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者如张作霖、段祺瑞以及他们的御用文人章士钊之流,一直都采取批判、不认同的态度。开始周氏兄弟没有闹翻,两兄弟闹翻以后,还是在一条战线上。北洋军阀杀掉李大钊,那时候周作人也完全站在同情李大钊的立场上。左联周扬来管文艺以后,鲁迅对他也是有意见的,而左联对周作人则更加不依不饶。周作人也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要来“领导”文艺,他们自己的“文艺”却根本不行。左联批判梁实秋、沈从文,梁沈他们倒还有文学作品,至今仍然存在,他们也从不说周作人不好,包括冰心和巴金都是承认周作人的。所以,那时候周作人不可能跑到蒋介石的统治之下去,也不可能到延安去。再加上他的家累负担比较重,老婆是日本人,周建人遗弃的那个日本老婆就是周作人老婆的妹妹,也在他家里,要他养着。鲁迅的前妻朱安和母亲住在一起,虽然鲁迅是寄钱回去养家的,但是母亲需要人照料啊,不光是钱就解决问题的。抗战开始时鲁迅已经死了,许广平不到北平去,住在上海租界里,老太太和嫂子还是要周作人管。一家子人,老人、小孩、妇女,只有周作人一个成年男人,不容易逃难。(《答客问》)原来如此。人之为人,不是一拍脑袋一拍屁股一走了之的。

我不藏书,亦少买书,在读书人中也只是个未入流的游勇。(《题赠<毛边书讯>》)如今书本越做越大,越做越厚,越做越华丽,恐怕与书的功能转换有关。过去的书是给人读的,轻便一些总比笨重一些好;如今的书渐变为礼品和摆设,外观和“分量”就成为“首选”了。(《<记得青山那一边>小引》)

书话一词的历史不能算长久,人们写作书话的历史却不能说不长久。手边有两篇宋人“话”《陶渊明集》的,第一篇的作者是苏东坡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正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另一篇的作者则是陆放翁:

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书方乐,至夜,卒不就食。今思之,如数日前事也。

写的都是读书之乐,而文情并茂,令人于千百年后读之,仍不禁向往,实在是神来之笔,也就是我心目中顶佳妙的书话了。因为古今语不同,古今人情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尤大,今人想用几十个字写出一篇好文章,似已不太可能。(《刘旭源<翻书偶记>》)

【读书记1295】李长声《雪地茫茫呀》

李长声《瓢箪鲶闲话》,海豚出版社2015年8月1版1印,布面精装,淘来的九成新二手书,11.3万字,22篇随笔和百余则微博汇编的一篇《碎语》。总阅读量的第1294本,读过的李长声的第十本。一个人的书读了十本,基本上就算是对其人其文多少有些了解了。李长声关于日本,写得够多不够好,但对没去过日本的人来说,是关于日本不错的文化读本。

李长声《雪地茫茫呀:李长声自选集·生活并审美》,三本自选集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1版1印,布面精装,仍是淘来的九成新二手书。总阅读量的第1295本,读过的李长声的第十一本。这本自选集共16万字,在51篇随笔中,大半已为其他单行本所收录,有的只是换了一个标题,故新文不多,新的话题也不多。李长声的书,就读到这里了。

2022年12月24日在多抓鱼淘到的二手书,今天终于到了。在决定不买书的新一年伊始收到去年买的书,算是一份不错的新年礼物。

林少华译小林多喜二代表作《蟹工船》,青岛出版社“青年文库”十五种之一,2017年9月版,2019年5月3印,九五成新文库本(平装口袋本),大爱这种开本。定价20元,以五折10元购得。

刘荫柏《西游洞天:刘荫柏说西游》,金城出版社“蜜蜂文库”六十种之一,2013年8月1版1印,九五成新硬面精装文库本。定价45元,四折18元购得。

冯梦龙《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名著小说丛书”之一种,2012年4月1版1印,八成新硬面精装。定价20元,六折12元购得。

还有去年12月底当当打折买的谷川道雄的《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和陈洪的《“西游”新说十三讲》一直在成都仓库拣货中,不知道还能不能发货。

初高中寒假作业

昨天接到也闲书局的短信,新冠疫情这三年,我在书店消费积分13285,可兑换购书金额132元。

这三年,不知不觉在也闲竟然买了13285元的书。在当当和多抓鱼任一平台上的消费金额,都只会比这个多。所以这三年买书花了接近5万元。这个金额在现在,可以付一套房的首付了,但家里只是客厅多了两面书墙千余本书而已。

前天在微信里抢到政府促消费发放的100元购书抵扣券。今天进城去买药,顺便去也闲书局用抵扣券和积分兑换的书款给花卷买了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珍藏版)》。这套书以故事讲历史,按时间顺序编排了262个历史故事,从开天辟地的神话,钻木取火的传说到乾隆禁书修书,曹雪芹写《红楼梦》,涉及到中国文明发展史的方方面面。在2月13日开学前,花卷要读完这三册,74万字,然后完成我布置的作业。

我小学四五年级时,阅读饥渴到只要是有字的东西都忍不住要读一读。有天,邻居家上中学的一对儿女得到工程师父亲送给他们的一套《世界上下五千年》,我见到立马两眼放光,恨不得抱起来就啃,是真的想用嘴巴去啃。这种饥饿感不是饥肠辘辘腹中空空,而是一种从头顶贯穿到屁眼的亟待填补的空虚,现在浸泡在电子产品里铺天盖地碎片化信息的城里孩子们是感受不到,也无法理解这种空虚感和饥饿感的。我家买不起,爸妈也不会买,只好软磨硬泡想借这套书来读,但邻居家儿女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借。努力了几天,尝试了七八次,终于那儿子极不耐烦地随手抽了其中一本递给我,并要求他什么时候要看,我就要什么时候还他。我忙不迭答应,怕他反悔,拿过来就读,读完就赶快还回去,希望能借到下一本。然而没能再从他们家借到任何一本书。到现在我还记得读过的这本里面的“来克星顿枪声”这一页的插图,这是我对漂亮国的认知启蒙。

因2022年12月突然的社会面放开,导致师生全部感染新冠而提前于12月21日放假到今天,寒假已经开始快20天了。新冠阳了的师生都恢复得差不多了,学生也在问寒假作业是什么,于是今天发出了初高中的寒假作业内容:

六年级的寒假作业是阅读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在2月10日前完成并提交一篇不低于600字的中国五千年概述。

七八年级的寒假作业是阅读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在2月10日前完成并提交一篇不低于1000字的人类简史概述。

出国留学预备班(高中)的寒假作业是阅读尼尔·麦格雷戈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在2月10日前完成并提交一篇不低于4000字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概述。

因为五年级语文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里已经有阅读写作内容,所以我就不增加他们的作业量了。

【何事惊慌】二十一:自求多福

今天是2023年第六天,去了七次医院,其中自己预约去做了一次B超,全麻一次做了胃镜检查。上一次全麻胃镜是在两年前的2021年,也正好是元旦假期刚结束,那次是检查看看是否胃癌晚期。去年,2022年的正月初四就挂了肿瘤科专家号,胸部CT、颈部淋巴结超声、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验等又做了一通检查。这三年,每年新年到医院确认一次自己是否患上各种癌已成“惯例”,心态都稀松平常了。

这六天里,看到一些在各类媒体上没看到的,不符合主旋律的新冠疫情下的医疗现状,耳听的“虚”,眼见的“实”,作为私人日记记录一下:

晚上九点,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乌当分院,连走道上都坐满了输液的新冠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老人。在急诊留观室,有重症老人等了五天都没等到一张住院床位,因为连外科病房都住满了新冠病人。急诊室外还有老人躺在担架床上输液、吸氧。120急救车送来病人,医生让急救车的随车人员去问护士能否接收,护士让去问医生,随车人员说:病人让我们送来这里,你们推来推去不接收,车也不能就这么停在门口不下病人,我们就只能把病人放在你们大厅了。

老父82岁,新冠阳了一周,还是晚上九点,血氧低于90,呼吸困难,口不能言,送到贵州最好的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急诊大厅就像赶集,挤满了新冠病人,同样绝大多数是老年重症患者。老父抽了血、做了CT,四个小时候后的凌晨1点,终于住进神经内科病房一病区。一层楼四十多张病床,绝大多数是新冠老年重症患者。

来自贵州几个县,不同口音的几位患者家属在走道里聊天。说:我们乡下,先生都忙不过来了,一天要跑好几家。县里面火葬场烧不过来,喊送到旁边县去烧,但是哪个县的火葬场都烧不过来。贵州乡下称的“先生”不是教书先生,是有人过世给人家做法事、看风水的道士。

给邻床做透析的护士和同事聊天,说亲戚、老人过世,这个月都随了十几份礼,一个月的工资都没了。

神经内科的医生不懂怎么治疗新冠病人,于是每天轮流接受培训,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和病人,就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整个医院已经分不出什么科室了,或者说整个医院现在就只有一个科室——新冠重症科

复诊时,医生说我的尿酸还是太高,已经481,要吃药控制了。我说知道的,因为第一次吃药有可能会引起痛风发作,所以准备在过年假期时开始吃药。那时就算痛,也能安心躺在家里慢慢随它痛。医生笑,说这个年,大家都不好过。我说世事不堪,唯自求多福了。

有一种统计方法叫不统计;有一种数据叫无数据。多年后人们看新冠疫情这三年,会像现在看1959年至1961年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当年到底饿死多少人,现在也没有准确的数据。这三年到底有多少人因新冠死亡,以后也不会有数据。

【读书记1293】李长声《昼行灯闲话》

2023年读毕的第一本书,李长声《昼行灯闲话》,译林出版社2015年8月1版1印,布面精装,仍是淘来的九成新二手书,12.4万字,42篇随笔。总阅读量的第1293本,读过的李长声的第九本。

这一本,是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李长声发表的专栏文章合集。“昼行灯”,就是大白天走路提着的灯笼,就是闲扯淡,不过有几篇还算有趣。

1924年,芥川龙之介写了一篇小说《桃太郎》。他笔下的鬼爱好和平,而桃太郎“给了没有罪的鬼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恐惧”:

“从桃子出生的桃太郎下决心征伐鬼岛。为什么下决心呢?因为他不愿像老爷爷、老奶奶那样去山啦河啦田地啦干活。”

鬼住在远海的孤岛上,“椰树耸立,极乐鸟鸣啭,好一片天然的乐土”。鬼的妻女织布酿酒,跟我们人的妻女一模一样地安然度日,可是,桃太郎打来了。他一手持桃旗,一手起劲儿挥动画了一个红太阳的扇子,号令狗、猴、鸡发现一个杀一个,把鬼统统杀光。狗咬死年轻的鬼,鸡啄杀鬼孩子,猴把鬼姑娘先凌辱在扼杀。桃太郎命鬼酋献上全部财宝,还要交出孩子当人质,饶他不死。

“但是桃太郎未必就幸福度过一辈子。” 当人质的鬼孩子长大成人,咬死了看守的野鸡,逃回鬼岛。鬼经常越海来袭击,烧了桃太郎的房子,猴子也被杀了。桃太郎叹息:鬼竟然这么耿耿于怀,忘了我的不杀之恩。

读芥川的桃太郎总会有一种历史现实感。大正时代有大正浪漫之称,但芥川是现实的,而且预见了今后的现实。(《桃太郎》)其实,当下又何尝不是如此之现实?

我也算爱读书,但不藏书……收藏初版本之类古籍是玩钱,穷人如我者,买的是减价的旧书,图便宜而已……中国有这个歌街,那个街,却没有书店街。旧书店在日本成街成巷,最有名的是神保町,聚集一百多家旧书店,规模为世界之最。(《旧书店血案》)我的近三千册书里,没有珍本、善本,买不起也找不到,因此不“藏”,我买旧书、读旧书的原因,也是因为“穷人如我者”也。外甥前几年不管去哪里旅行,都会淘一本书回来送我。我书架上来得最“远”的书,也都是他送的。这些书里,有一本精美的《運慶ー時空を超えるかたち》竟是初版;还有定价1毛钱的一册薄薄三十几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繁体《徐霞客》,是他在神保町淘来的,花了100円,约合六块五人民币,是定价的六十五倍。这本小册子封面和内页都已发黄变脆,内里还有五幅精美插图。我偶尔从书架上取下来,都是放平在桌上轻轻翻动,生怕力道稍微大一点,整本小册子就会碎成片片蝴蝶。每次看到这本小册子,我都在想,是谁跨越重洋将它带到日本,又怎样流落到旧书店?如果它会说话,这肯定会是一个好故事。

话说日本:书进到书店,价格是出版社定好的,印在书皮上,这个定价受法律保护,书店零售不可以随意提价或降价。旧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店家收来二手书、三手书,自己标上价格,待客而沽。可以说,标价是旧书店的生命线……想买却嫌贵常常是旧书爱好者的痛……有人说,不爱花钱,爱买便宜货,是日本人的国民性,旧书行业也藉以发达。大家把钱包往死里攥,通货紧缩,经济迟迟景气不起来。(《旧书的标价》)而今,街上的店铺十家倒闭八家,还没倒闭的行业普遍都在降薪、裁员,除了生活必需品和上下班(学)一家人开车的油钱,我每年5000元的买书预算,2023年也要砍掉90%,经济不景气到我连三四折的旧书也要买不起了。不过好在家里的书这辈子也读不完,不至于闹书荒,倒是替书店担心。没了书店,出版和阅读环境会更糟糕,好书出不了,因为出版了没人读,越没人读就越不会有出版社出好书,就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佐伯泰英写纪实及推理小说,二十年间出版三十本,本本无销路。(《惜栎庄》)这让我想到2023是我敲博客的第18年,敲了200多万字,这得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坚持下来!或许这就是岩野泡鸣所说的“无可救药的兽性勇气”罢!

我向来不相信一本书能改变人生之类的鬼话,除非某人生的大小厚薄还不如一本书。(《任君知日写好书》)所以我从来不去看那种“一生必读的XXX本书”或“一生必看的XXX部电影”之类的内容,且不说其标准如何,人与人的人生又岂能是如此简单就能概括的?不过从每年类似的内容缕缕不绝来看,不肯或不能动脑子,全靠别人投喂的还是大有人在。

【2022书影记】愤怒之火已熄灭大半

2022年观影105部,总观影量1734部;读书112本,总阅读量1292本;记录生活敲了19.8万字,总字数200万。连续第五年,年阅读/观影量过百。除了教书需要,也有点新冠封控闭门读书的原因。

花卷统计了自己的阅读量,2022年读书65本,阅读总量711本,达成了阅读总量700本的目标。她2023年的阅读总量目标是800本。

这一年里再次看到“体面的人和恶棍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体面的人变成恶棍这一事实,即可怕又真实。在通往‘罪恶’的道路上,只有跨出第一步是艰难的……要是我停止了愤怒,那就是我开始老了。”(安德烈·纪德《纪德读书日记》)我见过道貌岸然的往往衣冠禽兽,满嘴男盗女娼的往往纯良。我的愤怒之火,已熄灭了大半。现在“我只是个避世隐居之人。日复一日,我考虑的只是如何不抛头露面,不花费金钱,悠闲随意地生活下去。”(永井荷风《晴日木屐》)

昨天,雅余博客发来邮件,问“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持每天有写作的题材”。我回邮件说:再写一天博客,到2023年1月1日,我就进入博客的第18年了。“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持每天有写作的题材”这个问题,现在写博客于我,只是一种习惯而已,并且也不是每天都能更新。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时,就会敲敲最近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或者与家人一些有趣的对话,一年也在20万字上下的文字量。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观众。阅读和写作,首先是取悦自己。如果生活不快乐,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最近两个月,只要吃一点东西就胃胀嗳气,一天都吃不下东西,然而又饿得手脚发软低血糖。今天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预约腹部B超和无痛胃镜。B超约到明早八点半,胃镜要1月2日才接收病人。要么是普通的胃炎,要么是早期的胃癌,变化的区间大抵如此。2022年最后一天,想:既然人最终都是要死的,那在读书这件事上,读什么没读什么,有什么关系呢?在信仰上,信什么不信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不同呢?

【读书记1292】李长声《美在青苔》

李长声《美在青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长声闲话”五种之一,仍是淘来的九成新旧书,2014年8月1版1印,17.5万字,76篇随笔,一日读毕。总阅读量的第1292本,读过的李长声的第八本,好像架上还有他的三四本,记不清楚什么时候买的。

谈红指甲、肚脐眼儿、头发、胡须到屎尿屁,这一本比较无趣。

粪便的恶臭之源是一种叫粪臭素的化学物质,把它稀释,闻着就芳香扑鼻了,香水里就添加有这东西。难闻的屎尿写进文学里,用思想和艺术来稀释,读来便有趣。(《古今屎尿谭》)现在风靡的广西螺蛳粉,里面的那股屎臭味就是添加有粪臭素。喜欢的人,要加臭加辣,否则不过瘾,我只要看到就已经上头了,如果再闻到,就要直接去见佛祖。

秀吉统一了天下,用身份制度统治,而千利休以茶人自尊,目空一切,对这个秩序是一个破坏,被秀吉勒令切腹。利休死,织部便成为天下第一茶人。或许由于陶工的技术幼稚,或许偶然觉得烧坏的东西有意思,总之,织部从中看出了美。织部把茶碗弄歪,压扁,其形状已不成其为碗。釉药流淌,在我们看来很失败,弃之为废品,日本人却任其流淌,变化多端,竟搞成艺术。当时人们崇尚异常、怪奇、放荡不羁,时兴基督教,信不信教也把十字架挂在脖子上。(《歪瓜裂枣之美》)这就像玩文玩。我玩了三十年的珠子,突然发现,现在的年轻的、中年的、老年的男男女女不管信不信佛教,手上脖子上都挂着一两串搭配漂亮的珠子,有空时就在手上捻盘撸。

周作人写道:“从前有人说过,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因为这时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这话是颇有几分道理的,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所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这话也有几分没道理,听说钱锺书学问那么大,心思那么深,家里几乎不藏书,斤两如何掂得出来呢。(《书斋妄想》)还好,我没有带同事回家参观的习惯,朋友也没两三个,所以一年也不会有一位客人来家。纵使隔壁邻居偶尔来坐坐,都是不读书的,也不会有人在意书架上都有些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