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十八】听命于己

花卷与老师发生了冲突。

因生物老师请假,今天是由学部负责人黄老师代生物课的第三周。但代课的黄老师并没有上过生物课程内容,而是上的“火人课程”的“恋爱心理学”。花卷在上了两周“恋爱心理学”后,觉得这个课对她来说没有意义,于是在今天下午的生物课前提出请假自学生物内容,未获通过,原因为黄老师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花卷执意不上课,老师执意不准假,僵持下来,花卷说不让请假那我就旷课吧。于是开始上课后,没进教室的花卷找到了我。

我让花卷带上《学生手册》、本子和笔,我们在食堂开始“明亮的对话”——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和公共说理。

第一个问题:旷课会被取消游学资格吗

我让她翻开《学生手册》,并仔细阅读,她发现“若发生无故旷课的情况,学生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处罚”,但没有说是什么后果,“也就是可能有后果,也可能没后果”,她说:“并且我试图请假了的”。

第二个问题:花卷旷课了吗

我让花卷仔细阅读《学生手册》中关于请假的条款,她找到并读给我听:“学生出现需要的请假的情况,需在《学生手册》‘常用文件’中填写相关的请假文件,并交给负责导师签字,导师签字后即视为同意请假。”所以你旷课了吗?我问她。“没有。根据《学生手册》,我提交了书面请假申请,并且导师也签字同意了,所以今天这两节课,我是请假,不是旷课。”

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后续相同问题

“生物课老师请假,不代表这门课就取消了,课表上这门课还在但代课老师连续三周没有上生物内容,所以我支持你请假自学的想法,但是”,我问:“我们有没有什么能让大家都感到得到尊重且愉快的一次性解决方案,来解决后续类似的问题?”

花卷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如地理课自学美国大学地理专业教材《人文地理学通识》那样,生物课也自学七年级生物课本;一是去上同时段低年级的科学课。我认为第二个解决方案不合适,而第一个方案因为已经申请地理课自习了,再次申请一门课程自习并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不大。“有没有想过加入‘火人课程’自己定制课表?”

花卷想了几秒说,不行,不能加入“火人课程”,因为这个课程更加不能达到自己的学习要求。“要不我申请‘特别条款’?”她问。我说我们来看看《学生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吧。她找到并读出来: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权利。每一位同学都有真实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我们为学生留下了特别条款的机制,特别条款将赋予学生一定的特权,这些特权可以作用在“家庭作业”、“课程安排”、“出勤”、“电子产品”等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导师协商约定属于学生自己的“特别条款”,导师亦可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协商,通过“特别条款”来定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特别条款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生学习经验以及更好地让学生有所收获。

我认为申请特别条款是合适的,于是让花卷写一份“特别条款”申请并提交给导师,并附上自己个性化定制课表。

花卷写好申请,我签了字,她提交给了导师刘畅老师。正好因清明节放假,学部会议提前到今天下午,会上讨论,通过。

我问花卷从今天这事学到什么,她说凡事要讲规则,说理要有依据。我说这就是“明亮的对话”,就是公共说理,就是通常说的一个人要“讲道理”这个比任何课本上的任何知识点都重要。不要试图用吵架去解决问题,因为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不能听命于己者,必将受命于人(尼采)。

【观自在·十七】花儿与少年

第一节课,两个班的中文合班课,讲唐朝的衣食住行。服色内容比较沉闷,但讲到刺青时就活跃了,从《白舍人行诗图》到宋朝的簪花与刺青的时尚,引《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一身纹了九条龙、花和尚鲁智深背上的牡丹花,小乙哥燕青四季簪花、短命二郎阮小五簪石榴花,蔡庆更是鬓边常戴一枝花得绰号“一枝花”,让大家感到匪夷所思。讲到痷茶、煎茶、点茶以及传到日本的茶道,从一休宗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同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麦哲伦海峡——太平洋的得名——麦哲伦死于在菲律宾与土著的文化差异导致的流血冲突,引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首先来自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平等接纳。

中国史2班,从黄土高原的黄土,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与地理的关系,到我所理解的地理、历史、文学的X轴、Y轴、Z轴三个方向向量的三维空间系。

中国史1班,从炎帝、黄帝、蚩尤——炎黄子孙——非对即错非黑即白二元论之不可取——避免陷入自证陷阱——分清事实与观点。

中午与二三学生在烈日下乒乓球半小时,真是好久没晒过这么透彻的太阳了,晒得眼睛都睁不开。

下午改作业时,帅老师带了新茶具来泡茶喝。我说这个学期的课时不到上个学期的一半,以前周末从早到晚都是在忙着各种备课,现在终于得闲和二三邻居遛娃、饮茶、吹牛、看花,无所事事。她笑说这才是生活,之前都是在活着。深以为然。

15:30—17:00继续每周一次的周一飞盘课。师生分三队,两两对赛,先得分者留下,输的队换下。共赛四场,我所在的队赢了两场,一场由我助攻得分。花儿与少年的一天。

【读书记1422】薛舒《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

“人类的所有痛苦与快乐,归根结底都是源自记忆。我们的大脑刻录下自己以及陪伴自己走过生命的那些人,那些事,于是我们拥有了快乐、爱和荣耀,同时,我们需要承受悲伤、痛苦,以及忧愁……在‘临终医院’,最乖的就是停止了心跳的人。从奔跑到停止,需要一个减速的过程,这才是生命正在步入的‘正轨’,从遗忘,到彻底遗忘,从失能,到彻底失能,一具实实在在的躯体,过着空空洞洞的精神生活。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精神空间已被清空,我们却要用自己的想象去替他填补,去找回曾经在他脑中驻留的情感和记忆。当他不再保留任何记忆和行为能力时,当不再懂得最基础的感知与最本能的反馈时,就会停止对所有人的干扰。”

我国老人出现完全失能的平均年龄为79岁,从完全失能到身故的平均时间是44个月;在此之前,还会经历平均 44个月的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期。也就是说,一个老人从出现失能、到完全失能、再到身故,平均时长是7年零4个月。这个过程,对家庭,尤其是没有医保或只有最低医保的家庭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就像日本电影《死亡护理师》里,对待老人十分友好和有耐心的护理院年轻员工斯波宗典在两年时间里,“帮助”42位失能失智老人解脱,并让42个家庭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最终被认定为实施了多起谋杀的凶手。这后面的核心伦理问题是: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死无法自己决定,更不能轻易的被他人所决定,但这一具实实在在的躯体只是维持生物意义上的存活,对他自己和家人的意义何在?这样的维持真的是善良吗?活着的人是否还能拥有正常的生活?

薛舒的《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多抓鱼淘来四折二手书,八成新签名本。太座先看完,我接着看,十五万字我们俩都是一气读完。一是文字好,平滑顺畅,不做作;二是有代入感。看完我们再次互相确认,不论谁一旦最终达到失能失智,都不要尝试任何维持躯体生命体征的事,好好来,好好走,给活着的家人留一条活路。在还活着时,就活好自己,让任何人对你了无挂碍,就是最大的行善。

薛舒《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22本

【观自在·十六】成全和成就

学生吴在“每日一记”里写:“今天悟出一个道理:及时行乐。人生不过寥寥几十年,过好自己,别留遗憾,我们,只争朝夕。”我好担心,担心她摆烂,于是留言:“‘及时行乐’不是摆烂憨玩哈。是一条鱼,要从小溪到江河,到湖海;是一只鸟,要从小树林里飞到天边飞到海角;是要拼尽全力成全自己,成就自己。”她的六周笔试《千江有水千江月》,拿到了“A”,我留言:“只有心中有月之人,才能看得见天上的月亮,也才能分得清映在千江中的同一个又不同的月。”

“历史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人写的这个人物和另一个人写的这个人物不一样,为什么这件事会是这样,而不是去背、去记。当我们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读到学生沈本学期第一个六周中文笔试的这一段时,我已经不在乎他的书写是否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完全正确,留言:“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了。就这一段,就值得一个‘A’。”他在作业最末写:“感谢我的人生导师豆哥让我认识了历史,给予我帮助,哪怕我说的事再怎么无聊,豆哥您都会耐心听下去,哪怕我说错了也会帮我改正,谢谢豆哥在我人生中点了一把火,让我这个火把有了光。”我回复:“‘人生导师’可不敢当。我们的缘分就是‘历史’。” 虽然他的状态一定会有反复波折,未来也不一定就会走上历史研究这条路,但我觉得已经不用再为他的未来太过担心了,他会慢慢成为自己,成全自己。

正因为生命有限,所以才更应该努力不懈。(服部平次《名侦探柯南》)

【观自在·十五】花见之行

昨晚熊猫老师在微信说,要不明天我们带他们去“花见”,来一节户外课?于是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一下,我们三位中文老师和学部负责人帅老师、黄老师,还有艺术课底老师带着几十名学生在营盘山山体公园里的樱花树下,上了一节“花见之行”中文课。

下午在家长群里,我发了两条信息。

一条是梁文道在《悦己》里的一段话: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一条是:今天活动开始前,在樱花树下,熊猫老师介绍了“花见”的民间习俗,我读了三首“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并解释了要求大家不要携带电子产品的原因——

上个月,马斯克宣布完成了全球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实验;上周,马斯克发布了一段与猫女机器人共舞的视频;昨天下午,熊猫老师给我听了AI只用10秒钟就完成的谱曲、填词、编曲、伴奏和演唱的歌曲。不久的将来,可能就在5年后,一位机器人(他/她)就可以陪我们下棋、运动、读书、看电影、聊天八卦,为我们烹饪美食、制定行程、打理家务,那时大多数工作也已由机器人去完成,并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将要成为什么?能成为什么?

如果一味依赖电子产品去认知世界,我们认知到的极有可能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电子产品推送给我们的世界;我们不是在使用电子产品,而只是硅基生命体用数据信息豢养的碳基宠物——甚至沦为《黑客帝国》中为硅基生命系统源源不断提供能源的生物电池?或早已是这样?如果不想活成那样,就要跳出屏幕里的世界,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去闻,去触摸,去表达,去做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关于未来,没有人会错过。与其向外求索去追赶这怎么追也赶不上的演化,不如向内寻找人类诞生以来的那个“不变”的所在,学会和自己的内心相处,那将是人生最后的盛宴。

没有说出来的是:身处中国西南落后地区,我接受的又是落后的教育,我和子女根本无法理解和追赶这样的演化。就像《三体》,知道科学已经崩塌、三体人即将到来、人类面临怎样危机的,只是极少数,少到几十亿人中只有几十个的极少数。如果人类中最聪明的一群人也拯救不了人类,那懵懂之中的几十亿生命,意义何在?我不想在懵懂中死去,我希望能通过修行不自欺,安住于当下,柔和地对待自己。但是,这好难。所以,人生就是修行,人生继续修行。

【读书记1421】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希阿荣博堪布的书,在2016年读过两本,《生命这出戏》和《寂静之道》。七年后读了第三本,海南出版社2011年3月1版,2016年2月15印的《次第花开》。这本书是从多抓鱼购得的六折二手书,总阅读量第1421本。书里夹着一张用来作书签的名片。名片是繁体中文幼圆字体和日文的,主人名为吴振通,英文名David,主营业务为“台湾自由行旅游规划”,不知道这本书这8年里经历了怎样的轮转来到我这里,这也是一份很好的法缘。或许有一天我能去台湾自由行时,还能够联系上吴振通,请他为我规划包括佛光山在内的行程。

“根据佛陀的开示,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P.4)因为能够感知到痛苦,是因为“我”的存在,感到痛苦的是“我”,所以如果认为“我”是真实存在的,痛苦就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并不是真实的,只是缘聚而生的,那痛苦也就不再是真实的,没有“我”就没有痛苦。痛苦越深,我执越甚。

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用。”(P.10)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担心也没有用。如果忍不住要担心,就把担心的心花在对事情的规划、准备上。尽到全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剩下的就随缘吧,因为担心也没有用。

“静坐的一个入门方法便是观察自己的呼吸。心静下来,就会体验到,每一次气息的吐纳都充盈着喜悦的能量。”(P.38)每次当我感到自己被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所羁绊,放不下又解不开,让自己的心难以平静甚至生气时,我就会静坐,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等心静下来,就问自己,生气的是谁?放不下的心在哪里?每次静坐后,生活中困扰我的情绪都会散去,重新让我恢复平静。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生活在平静之中而不只是在遇到问题,受到困扰之时才想起审视自己。

“我所理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的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 ,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所以,修行有两个,一是替其他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P.61)

“忍辱指不畏艰难,能够忍耐并有勇气克服困难,同时对一切,即使对有可能伤害自己的人,也不失去慈悲心。”(P.70)

“修行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只是不再自欺而已。”(P.142)

“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修行。”(P.147)

“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P.161)

“世间万物相互联系”,这让我想起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和刚刚上映每天一集正在追的奈飞版《三体》。“我们如果能对一个人完全敞开心扉,就能对整个生活开放;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与一个人沟通,就能和整个世界沟通。我们要用开阔而谦卑的心,欣赏和尊敬周围的每一个人。”(P.207)所以作为一名佛教徒,我首先要学习和学会的,就是持续不断地修行,不自欺,安住于当下,柔和地对待自己,因为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

【观自在·十四】学生张的挑战

中文课,今天讲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一年前就给班上几位学生讲过,但因为有新生,又讲一遍。学生张的挑战仍未完成。开学课上我说诗都是情景交融的,而至于是先写情还是先写景,那就是诗人自己的自由了。于是她想找到一首只有景没有情的唐诗,来证明我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学部负责人黄老师上周和昨天来听了两次推门课,都没有反馈给到我。今天中文课后通过微信给他留言:

黄老师好!

上周和昨天,你都来听了中文推门课,但来去匆匆,未及详谈。期待你方便时能给我一些反馈和建议,我相信即便是三言两语也能帮助我发现问题和做得更好。

他回复:“豆哥,我一会回复你,准备上课,我发feedback 给你。”等到放学也没有收到回复。他每天要应对的家长、学生和课程的事情很多,但在我看来,有的事顺其自然,轻松一点,更多交给规则,也许就能从容一些。也许吧。

上周值日,一周里大课间和午饭后都没打乒乓球。这周“重燃战火”,发现几位小伙伴的球技又长进了。

每天半小时乒乓球打到微微出汗,每周一个半小时飞盘比赛,虽然球技和飞盘技术不怎么样,但参与和运动很重要。

【观自在·十三】千江有水千江月

本周中文课,开讲“唐人五十家”之三“山水田园王与孟·孟浩然”。学部负责人黄老师再次来听了推门课,但他来去匆匆,未及交流。

因下周清明节放假,课只上到周三,所以本周也是第一个六周的测评周。上周五已将中文测评内容打印出来,钉到了“三近斋”公告栏里。

口试飞花令“春”,时间在本周五上午第一节课。这个令是上个学期的总冠军花卷定的,这是冠军的特权。

这几周讲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所以笔试题为《千江有水千江月》,学生问要写什么,我说“如题”。这个题来自宋代禅僧雷庵正受:“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辉哥接了颜校长的世界史和我的“中国文化常识”,为了方便他的时间,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班的课都调整到周一。出国留学班的学生说喜欢我的风格,希望不要换课,我说:“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你们要见过了高山才能看到我这座小小山坡。”

下午和中学生飞盘比赛,跑了一个半小时,与花卷一队,五比〇大胜。在赛场上大喊大叫、又跑又跳、大口喘气、摔倒翻滚,这就是活着吧?!

【观自在·十二】卧虎藏龙

早上第一节课,出国留学班的“中国文化常识”,当Ken在黑板写下他的“慕玄”时,这节课注定就要跑偏了。于是从“慕”到了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中,周润发饰演的大侠李慕白,到中国的“侠”的理解;“玄”,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德经》到底讲什么、老子是否确有其人、传说曾向老子问道的孔子是否有个人原创作品到“诗三百”、当《子衿》遇到《关雎》,为什么用《桃夭》的应对是不当的,《蒹葭》所涉及和顾及的人之常情……所以,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我的教材都还没发出去。安慰自己:好吧,明天最后一次课,下周就是大神辉哥来上这个课了

中文3班,本周主题“春江花月夜”,学部负责人黄老师来听推门课。在说到“外来词”时,学生曾邀请他客串了一把英文老师;在复习“古四声”的平上去入时,说到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倒是广东话中保留有较多的“入”声,于是学生邹就邀请听课的黄老师用广东话来朗读了《春江花月夜》。这节课真是相当有“附加值”了。明天一整节课,合班大课讲《春江花月夜》。

学生吴的“每日一记”作业拿到了“A”。她写:算上周末,我(因病)已经有四天没有上数学课了。今天的数学课如同“听天书”。数学就像变色龙,一段时间不见,它就再也不是你认识的模样。

下午,在学生群里,推荐了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摄影师》和阮义忠的《都市速写簿》给喜欢摄影的Ken。

【读书记1420】尼采《教育家叔本华》

昨夜枕边书,原本要读的是姜乙译的黑塞《荒原狼》。让我拿起这本购于也闲书局的作者签名本小说不是因为作者黑塞,也不是因为译者,而是一翻开的《出版者前言》里,一个年近五十的男人,带着两箱行李和一箱书搬到了“我”姨妈家的阁楼。“一个年近五十的男人”、“一箱书”、“阁楼”,让我想到自己。于是在等花卷洗漱的时间里,趴在床上,才翻不到五页,就差点睡着了。看来与这本书的缘分还不到,就去换了尼采的《教育家叔本华》。这本书仍然不太好读,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在翻译上,当然也有可能翻译已经非常出色,只是原文即是如此。匆匆翻过,放下。人生很短,值得读的书很多。并不是每一本好书都与自己投缘。所以,读书在我就是读自己喜欢读的就很好,这样的阅读才是享受。想起昨天中国史1班的课上,给学生建议的“三个保持”:保持呼吸和进食,保持阅读和写作,保持思考和批判,否则人生不值得。

以后的人,将会特别反感研究这一时代的遗产,因为统治这一时代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被公众舆论控制着头脑的貌似的人。所以,我们的这一时代,对于将来的某一后世来说,或许是最黑暗和最不为人知的,因为这一时代有可能是历史长河中最非人性的。

如果一个人,如果他不愿意从属这芸芸众生的一员,那他就只需要不再懒散、随便和得过且过地对待自己;他就需要听从自己良心的这一呼喊:做回你自己吧!所有这一切,你现在所做的、所欲望的、所认为的——这些都不是你。

年轻人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回望生活吧:你到现在为止真心爱过什么?是什么提升了你的灵魂?是什么征服了你的灵魂,同时又让其感受到了幸福?你就把你所敬重的那些东西一一排列在你的面前,或许他们就会以其本质和次序,向你给出某一法则,某一有关你的真正自我的根本法则。因为你的真正本质并非隐藏在你的内心深处,而是高高的在你之上,或者起码在你习惯认为的你之上。你的真正的教育者和塑造者,会让你知晓你本性里面原初的和根本的素材构成——这些东西,从根本上无法教会也无法训练而成,总是难以捉摸、收到束缚和扭曲。你的教育者,除了能够成为你的解放者以外,别五其他。这就是一切教育的秘密。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就是施予光线和温暖,就是夜雨的润物细无声,就是模仿、敬畏和顺应大自然。不要欺骗任何人,更不要欺骗你自己。喜悦别人,智慧自己。

尼采《教育家叔本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1版,2017年8月2印。总阅读量第142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