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590】周叔迦《佛教基本知识》

读书有几个欢喜。一是读到久已想读但没有时间或遍寻不到的书;二是读到让自己不论是知识还是智识都眼界一开的书;三是读到颠覆自己已久认知,不由感叹“原来如此”的书。

周叔迦《佛教基本知识》原名《法苑谈丛》,曾由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文库》内部印行流通,在台湾又由台北承天禅寺印行流通,印数都不多。为使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知识,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征得周叔迦后人周绍良的同意,亦得到《法音》主编净慧法师的赞同,将书名改为《佛教基本知识》,列入“文史知识文库”出版。这是本既让我知识面眼界一开,又有让我感慨“原来如此”之处的欢喜之书。如:

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寺院殿堂佛像释名》)从三十几年前第一次接触到佛教书籍道现在,才明白释迦佛不是如来佛。

唐代一位新罗王子,出家名地藏,来到安徽九华山,受当地闵长者供养。后人便称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而九华山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之地。(《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手持三皈是皈依佛法僧,请师只是为了证明。如果认为请某法师为自己证明,便是皈依某法师了,那就有失皈依三宝的真是意义。(《佛教的制度》)偶有遇到佛教徒,互相问是否皈依,以及皈依哪位师,如果是藏传佛教,当知问的是上师,这也是汉传和藏传佛教之不同。

伽蓝中一切事务要由全体僧众来共同决定。凡事必须取得一致意见,方可办理。日常事务也由全体僧众推定“知事僧”负责办理。(《佛教的制度》)原来在根本的寺院管理制度中,有如此的民主。

中国汉地放生的习惯并不始于佛教。《列子·说符篇》说:“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见逢节日放生,古已有之……佛教提倡放生,首先是《梵网经》中第二十不行放生戒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又说:“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汉地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智者大师。(《佛教的仪式》)

明王像是佛、菩萨的忿怒相。根据佛教密宗的理论,佛和菩萨都有两种身:一是正法轮身,即是佛、菩萨由所修的行愿所得真实报身;二是教令轮身,即是佛、菩萨由于大悲而示现威猛明王之相。明是光明之义,密宗以智慧的光芒摧破一切烦恼业障,所以称明王。(《漫谈佛画》)

周叔迦《佛教基本知识》,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之一种,硬面精装,2014年6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9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