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5年09月

【读书记1596】王学泰《监狱琐记》

《监狱琐记》是《“水浒”识小录》之后读的第二本王学泰的书,但两本书的内容和风格大为不同。

《监狱琐记》是王学泰作为“现行反革命”狱囚,于1975年3月至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监狱所见所闻的真实而荒诞的记述。兹录几段以作读后记:

“唯物主义者不信鬼、不信神、不信邪,但禁忌一点也不比古人少。江青在排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时,戏中有一个反面角色叫‘一撮毛’,是个土匪。因为绰号有个‘毛’字,江青怕观众联想到伟大领袖,改作‘野狼嚎’。禁忌范围如此之广,简直赶上阿Q了。”(P.16)

“有一次我问预审员,《宪法》中也有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啊,现在《宪法》并未废止。审讯员回答‘《宪法》是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的。你是阶级敌人,当然不保护你的自由。’我说‘我本来也是人民。’他回答‘你看看你那些言论。你是人民?人民有你那样说话的吗?从言论来看你就是敌人!’这真是‘互为因果’。因为你是‘敌人’,所以不给你‘言论自由’;而‘敌人’的定义又是由‘言论’而起。”(P.41)

“那时‘四人帮’的爪牙迟群、谢静宜掌握着清华大政。让两个仅有初中文化水准的大兵去领导中国所谓的‘一流大学’也属旷古奇闻。”(P.43)

“冤假错案的严重与荒谬,使许多平民百姓蒙冤入狱。例如内蒙古地区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儿,因为‘现行反革命罪’(说反动话)被关入监狱。在监狱中小孩哭闹,看守不胜其烦,就把孩子的奶奶也抓进了监狱替他们看孩子。还有过新年写对联,因为文化低出错也被当成反革命判刑等。这些极其荒唐、特殊的案例,过三十余年而不忘,可见当时的印象之深。”(P.220)

“关于平反的场景我想过也许有一百次、一千次了,但当它真正向我走近、到来的时候,却又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不过有一点是近一两年来常常想到的,就是自己是无罪的,仅仅因为私人间几句闲话就把我关进监狱、判刑,这是一种人身迫害,它没有正义性。”(P.221)

“三年高中,学生都没闲着,投入各种名目的运动,细数起来,有十来个。例如‘社会主义教育’,‘批判个人主义’,‘双反,向党交心’,‘拔白旗,插红旗’,‘红专教育’,‘教育改革’(包括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四化’(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思想革命化),‘大炼钢铁’(把原有钢铁烧成废渣),‘超声波’(制造‘科学’神话),‘建设劳动生产基地’(盖了两个小化工厂,然后全部报废),‘社会主义大辩论’……如果都写出来,今人很难理解,甚至怀疑我们那一代人是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P.282)

王学泰《监狱琐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0月1版,2025年6月9印,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596本。

【读书记1595】斯潘塞·查普曼《圣城拉萨》

《圣城拉萨》,斯潘塞·查普曼于1936年7月至1937年2月,作为英国使团成员之一进出西藏和在拉萨的一路见闻。

“一离开摄政王宫,我们就骑马穿过城西角去拜见司伦。他居住在离拉萨河很近的地方。当我们在这两位高级别人士的官邸之间穿行时,我们不得不吧唧作响地穿过臭气熏天的水坑,经过一堆堆粪便。乌鸦和生着疥廯的狗在粪堆上争夺着最污秽、最难以想象的腐肉和垃圾。司伦住在一所令人感到相当压抑的大庄园里,从其庄园的树冠上可以看到河上方的山坡美景。”地狱与天堂,一门之隔。

“私人佛堂(或佛龛)通常是家中最好的房间,里面有装饰着绿松石和其它珍宝的佛像,还有瓷器和景泰蓝器皿等无价之宝、金银镶嵌的青稞酒壶及刻有精美浮雕的金银玛尼轮。在西藏,宗教是第一位的,生产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就是为了表达这样一种信仰。”然而,从1949年开始,这样的信仰在生活中,似乎已渐渐在减退。十年前在从拉萨到日喀则的火车上,看到年轻人和中年男性戴佛珠的极少,问了其中两人,说不让戴了,也不准去寺院了。后来在扎什伦布寺,可能还因为班禅大师长年不在他的这个驻锡地,所以逛了半天,竟然没有遇到旅游团和当地人,偌大的寺院除了喇嘛,好像只有我和太座两位游客。我们在经幡下躲避炽热的阳光,听了好长时间的风,看了好长时间的云。或许那宽阔的广场只有在举办法会时才用得上。

斯潘塞·查普曼《圣城拉萨》,向红笳、凌小非译,中国藏学出版社“西藏百年风云”丛书之一种,2004年9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95本。定价16元,8.8元从“多抓鱼”淘来,八品,后环衬页钤有一枚菱形汉藏双语“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销售章”。这本书印出来已经超过20年,距离我上一次去西藏,整好十年了。实在是想再去一次,再去就要好好逛逛拉萨的书店,好奇拉萨的书店里都会卖些什么书。

【2025也闲谈·卅五】吴刚与西西弗斯、桦加沙和美国龙卷风,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

还有三天就是中秋国庆长假,上午就从“中秋”为什么叫“中秋”开场,接着问诸位学者中秋节的神话。嫦娥奔月、玉兔,到吴刚伐桂时,一位四年级的学者冒出一句“东东弗斯”,我的耳朵立马支棱起来,两眼放光,因为下一页PPT的内容就是“吴刚与西西弗斯”,暗合,暗喜。

讲了西西弗斯的故事,有学者联系到西西弗书店,多好。接着我抛出一个话题,吴刚和西西弗斯,在对待同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面的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学者们对我的——对神权和强权,存在即抗争,而非追求结果的成功——这个看法,基本上不知道我在说的是什么。没关系,这还是一粒种子。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阅读分享讨论环节,在角色扮演和提问后,我借书中小罗伯特在地震中失踪,众人寻找无果,离开还是继续等待,格雷那万勋爵面临的艰难抉择而引出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电车难题——因为留下继续寻找,五位幸存者们由于没有饮水和粮食,很难存活;而离开,则意味着放弃失踪者。我在白板上画图,还有学者补充了修改版本,提问,讨论下来,学者们发现不论怎样选择都很难,于是出现了什么都不做转身离开的假设,结果发现,身处这种状况下就算转身离开的不作为,也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所以,在这个难题中,不论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那怎么办?对,那怎么办?

AI时代会是什么样的,人们充满了各种想象和假设,但未来到底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因为它“未来”。那怎么办?我认为,AI时代,学习和掌握知识将不再如过去那般重要,因为获取知识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知识和以AI作为起点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更重要。知识不再能改变命运,认知才能。我相信,三年内,还是只会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老师将从传统讲台消失,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因为AI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这时,老师要带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并在这条路上建立认知,例如西西弗斯的存在即抗争,而非追求结果的成功;例如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时,怎么做,还是什么都不做?例如讲谈过去和未来的所有例如。

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地理学家帕噶乃尔测得大气压在升高,从而预测恶劣天气将会结束,后续几天将是晴空万里。而贵阳过去几天连续的大风和降雨,竟是受一千公里之外的“桦加沙”影响。从天气的变化到八年级地理和物理课本中才涉及到的气压和压强,再到“桦加沙”是什么意思。有学者从台风想到了龙卷风,于是我就顺势偏了一下“风向”,问世界上哪个国家龙卷风最多。“美国!”有学者说。

“美国的哪里?”

“平原。”

“哪里的平原?”

“中部平原。”

“为什么是中部平原?”我继续追问。

“因为地理的原因。”

“因为地理的什么原因?”我一旦逮住一个话头,如果不把这个话头当做“种子”“埋”进各位学者的脑子里,就会抓住不放一直追问,因为追问的尽头,就是当下认知的边界

“这个……我哪里会知道嘛。”

“那好,甜点时间,边补充能量边思考。”

几乎,每提到一个地名,都会有学者离开座位走到墙上的两幅巨幅地图前开始寻找。这就导致讲谈看起来有些“混乱”。我不想大家坐在椅子上两眼无神听我一个人说,我就喜欢有讨论随时有行动的探索,所以在活力与秩序间的平衡,我一直在寻找。

甜点时间结束,在地图前,“西部的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这就让位于两条山脉南部这“漏斗”口的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得以顺畅一路向北。当强大的暖湿气流在美国的中部平原遇到从北冰洋经加拿大南下的冷空气时,就形成了龙卷风。”

“哦——原来如此。”又埋一粒种子。

主题十“列子御风泠然善也:希腊三贤、罗马十二铜表法和伯罗奔尼撒战争”进入收尾环节,就剩一篇八年级语文课本里的《愚公移山》。照旧,小学的学者们一人一句的讲完,我提出问题:愚公移山操蛇之神害怕什么、“帝感其诚”怎么就被愚公的“诚”感动了、愚公的“诚”是什么……有学者说,搬家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呢?真好!愚公移山,是坚定不移还是不懂变通的认死理?是惊人毅力还是蠢?所以,讲谈后留的思考题是:愚公和智叟,两人中有“智者”吗?

下午,与初高中的学者在西西弗斯后,《战争与和平》的内容从瓦西里伯爵家的两场婚姻这个“插曲”到鲍里斯、尼古拉和安德烈以及背后的皮埃尔,几大家族的年轻人们,因战争而被迫或主动将命运扭到了一起。看着复杂的人物和关系思维导图,学者们头疼不已。“毛豆,好难啊。”

“对啊,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更值得嘛。”

主题十一“孔孟仁义: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孔丘,亚圣孟子、后圣荀子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传奇国王亚历山大”。上周讲了亚历山大大帝从20岁到32岁开挂的12年。今天“孔子今天被称作‘至圣先师’,是圣人,可是如果我们把孔子还原成一个‘人’,他是否真的从来都是‘圣人’呢?”

“按照毛豆你一贯的路数,都这样问了,那肯定就不是啦。”嗯,学者们还是懂我的。

“那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要卖关子了,快快道来。”

“孔子五十岁那年,以鲁国国君礼仪顾问的身份,参加了齐鲁两国的一次睦邻友好联谊活动。活动结束,齐国献上了一场土风舞,这在融合了各部落不同文化的齐国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可孔子认为这不符合礼仪,要求换成宫廷舞乐。齐王按照他的要求换了,但换的是宫廷中的轻松舞乐,于是孔子以不合礼仪为由,让鲁国的卫士砍掉了这些齐国无辜舞者的手足。这样看来,孔子才是那个最为骄横无礼的人。而这一“跨国执法”竟然没有引起外交争端和战争,也是匪夷所思了。

“两年以后,孔子眼看自己发起的‘隳三都运动’即将失败,于是请国君亲自率领军队前去讨伐三桓,结果大败而回,这就是挑起内战并置国君于险地了。

“‘隳三都’的第二年,孔子被赏识他的国君任命为代理宰相没多久,就逮捕了当时一位著名的文人,先处死,再公布五大罪状。这五大罪状,全是‘居心阴险,处处迎合他人;记忆力很强,学问也很渊博,但知道的全是丑陋的事情’这样不知所云、毫无实据的,‘我觉得你有罪’的抽象罪名。这是无视司法程序的手握权柄者的恣意妄为。恰巧遇到鲁国君主主持祭天,孔子没有分到祭肉,这是周礼社会中最严重的一种处分,表示已被深恶痛绝,他只好流亡列国十三年。”

“原来他是被赶走的啊!”学者们说。

“并且周游列国,这样的人也没有哪国敢再用他了,所以才‘累累若丧家之狗’嘛。”

“那孔学堂还把他……”学者们欲言又止。

“所以我们看人看事,尤其是已有定论的,更要批判性的去看,否则不就又是人云亦云么?例如孔子编教材,按照他个人的价值观从当时流传的诗歌里选了三百首编成《诗》,我们是应该感谢他,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这三百首诗传下来呢,还是要感到惋惜,否则极有可能现在我们能读到的可能是诗九百,甚至诗三千。”有了这个关于孔子的“前情提要”,再来读《论语》,就又有些不同的收获和感悟了。

“毛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讲到唐朝啊?!现在还在春秋。”

“呃……我们可以‘跑’快一些。”是的,有时候慢慢来会比较快,有时候我们可以跑快一些。哲别和他的两万铁骑还在第聂伯河边等我。

不惋惜不感慨

早上吸尘时,想到最近十几年里,不止一次有过“当时我要是如何如何现在就应该怎样怎样”的感慨。突然想明白,学英语这件事,本身于我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起要学了,就全力以赴去学就好了。不用管等级,不用管进度,不管学成什么样,有一天想起这事也不会再有惋惜和感慨,因为就算再来一次,我也不可能做得比现在还要好了。

吸完尘,打开电脑,发现博客无法访问。重启服务器没能解决问题,就提交了故障工单,和阿里云售后工程师在线沟通,花了一个小时解决了这一个小问题。工业化、标准化通常能提高效率,然而在这里却没有。

《妙法莲华经》一天一品,读到第九品。

想读梅尔维尔的《白鲸》

今天星期三,多邻国英语连胜第15天,从A1的0级提高到A1的11级。今天破了前天单日最高获得经验1607的记录,上午一个半小时加上晚上半小时,得到2100点经验。但我仍然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学英语。女儿前天也再次装上了多邻国,和我结为好友,继续学她的法语。

中午去菜鸟驿站取快递,看到驿站旁边两周前才开业的一家生鲜蔬菜店就倒闭了。两周里,我去买了两次葱,一次五毛,一次一块两毛七。看店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

想读梅尔维尔的《白鲸》。架上的是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年张子宏的全译本。《白鲸》和福克纳的《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起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三大动物史诗”;《剑桥文学史》称之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读过《熊》和《老人与海》,没读出史诗的感觉。

《妙法莲华经》一天一品,读到第八品。

【明亮的对话】与物业经理谈2026年物业费

上周六,物业在电梯里张贴了醒目的2026年物业费预付优惠广告。昨天我在物业组建的工作群中说:“什么时候‘’遛狗不栓绳是违法’,‘高空抛物是违法’等提醒和警示的张贴像这个收费宣传一样醒目且及时,这个物业服务就算又前进一步了。

“作为乙方的物业,对2026年的物业费标准,有没有什么符合当下客观事实的方案提交给我们甲方业主审核的呢?

“要捋清的是:

1、业主不是“交”物业费,而是付费购买物业的服务。这个主次不能弄错了。

2、物业费按什么标准,报价多少,不是物业公司说了算。提出方案来,大家商量。

否则发展到后期,大家扯皮,甚至物业把业主告上法庭,那是双输的局面。

“PS.作为乙方的物业告甲方业主的官司,90%物业都要败诉的。不信去查资料。

“有事好商量,但要有诚意。时代不同了,大家赚钱都不容易。所以,开诚布公,坦坦荡荡,物业赚能赚的钱,业主付该付的钱。

“我知道,这事不是管家和经理能决定的,所以还请向上级提出,积极和业主沟通。业主和物业不是敌人,是朋友。

“我准备这两天约物业管家和经理聊一聊物业费的标准,看看2026年我家能出多少钱一平方的价格来购买这个物业公司的服务。如果谈不拢,就看看有没有可能大家约起换一家收费更合理的物业公司来服务。”

没几分钟,物业经理就与我联系面谈,约了今天下午。于是我继续在群里面发出:“物业经理不愧是专业人士,对业主的疑问和诉求能够及时和积极作出回应。经理已和我约好,明天下午四点碰头,聊一聊我家2026年物业费标准以及物业服务的相关问题。因为没有获得各位家人的授权,所以这个碰头我只是我家的代表哈。如果大家对物业费标准和服务内容,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建议也可以与经理当面友善、平和沟通,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为业主和物业不是敌人,是甲方和乙方,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

今天与物业经理面谈,这是今年的第二次,上一次是聊的是需要改善的服务内容。这次她无法回应我的提问,最后试图“收买”我,说小区里面有的人家情况特殊,所以物业给予了特别的优惠。看来这一招是“杀手锏”并常常有效。我说在我看来这个做法有道德瑕疵。我来聊的是“普世标准”,我不认为自己家有什么特殊、需要特殊照顾的。她说也有业主说自己是为所有业主争取权益。我说我没那么高尚,我也没有道德优越感。我是业主一员,大家怎样,我就怎样就好了。我们都清楚,如果明确不了物业费的降价幅度,2026年元旦节开始物业就收不到费用了。我也明确说了为什么在群里面发,因为我在留证据。有这些证据,到时候上法庭,我都不需要请律师,证据一列出来,物业必败诉。

到家后,将今天面谈的大部分内容发到了业主群里:

按照约定,今天16:00-16:25,我与为洛飞城提供物业服务的和泓物业代表——蔡长霞经理,在物业客户服务中心门前树荫下,聊了我们家2026年购买物业服务的价格调整及明确服务内容等要求。

提出这些要求,是基于以下三点:

1、洛飞城2017年交房,多年来不变的物业服务费价格,已不符合当下实际情况,应当做出调整;

2、调整后的物业服务费用,应有明确的价格构成说明和清晰的服务内容细则;

3、如何调整,何时调整,须有明确的时间表。

蔡经理将公司对调整物业费的态度和计划给我做了说明,明确和泓物业将不对2025年的物业费标准进行调整,2026年费用标准将视市场和公司经营情况调整。但我觉得没有明确的调整时间和具体调整后的金额,无法回应我的要求。于是沟通下来,由于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向上级汇报均需要时间,与蔡经理达成新的约定:

2025年10月31日前,蔡经理会对我提出的,明确2026年物业服务费的标准和具体服务内容的要求给出答复。

这一番操作,业主群里面@我一串点赞。我这是在尝试“明亮的对话”。

【知途讲谈·第三季】3:享受其乐趣

“我家要去沙漠玩了,我妈妈让我来学几首关于沙漠的诗。”Mondo一见到我就说。

“要去哪个沙漠?”

“可能是这里吧。”他的手指在一面墙那么大的巨幅地图上,从巴丹吉林一直划到塔克拉玛干。“问我问问。”确认是要去银川后,我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对,就是这首。”

“那你先找找银川在哪里。”Mondo在地图上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后,“我们今天就只讲三首关于沙漠的诗吧。”我说:“除了这首,另外两首是李贺的《马诗》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先从比较容易的《马诗》开始。Mondo先说了自己对“大漠沙如雪”的理解,我也说了我的理解后,我说:“《夜上受降城闻笛》第一句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如果这次你去沙漠,真的看到‘沙如雪’的景色,一定拍下来,回来我也看看这样的景色。”

“燕山月似钩”句,在地图上指给Mondo燕山所在,并在白板上画出了“钩”这种兵器的大概形状。

“《使至塞上》是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所见的塞外风光,是王维作品中不多的边塞诗。‘单车’不是骑的自行车,也不一定就是指一辆车,可以理解为轻车简从。并且这个‘车’不读[chē]读[jū]。如果在学校,老师怎么教你就怎么读,但你要知道这个字还有不同的读音。

““属国”可能指附属于唐朝廷而存其国号者,也有可能指秦汉时的“典属国”的官职,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时也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今天只讲了第一种解释。

然后翻开地图,“居延,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曾经的居延就在现在的甘肃省张掖市以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河”即黄河,但“大漠孤烟直”有几种解释,一指边防报警时燃狼粪的狼烟;一指塞外旋风如“孤烟直上”;还有炊烟说,烟因无风而直上;另外还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就是瞭望警戒的土堡,堡上士兵每天日暮初夜时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这首诗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篇目,对Mondo来说,略有点难了,所以只给他说了最容易理解和记住的炊烟说,因为我认为这与“单车”暗合,轻车简从问边,在大漠中,单车与孤烟更显苍凉。

“‘候骑’读作[hòu][jì]是侦察兵。”翻开宁夏地图,“萧关是古关名,故址在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市附近。‘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军事长官,这里指前线统帅。”在地图上指着蒙古国,说:“‘燕然’即燕然山,就是今蒙古国杭爱山。”

两首诗讲完,背诵接龙,今天结束的时间就到了。三首的计划,完成两首,但相当愉快。

卡尔维诺说:“背诵诗歌,很多的诗歌,不论你是儿童、青少年,还是老人。其次,专注于困难的、需要发挥到极致、需要努力的事情;警惕简单的肤浅的、为了做而做的事情。反对现在各方面强加于语言的抽象性。再次,要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随时都可能消失,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享受其乐趣。

【2025也闲谈·卅四】对错不重要

在两周前的“苏格拉底的广场”环节讨论过“什么是正义”后,各位学者书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强权即正义”的影子,有借助AI达成正义“平衡”的思考,有正义即是“扶弱”的核心,一位学者还谈到了正义与死刑的思考——死刑能够伸张正义吗?于是我为各位学者读了被我翻烂了的,罗翔《法治的细节》中《死刑应当被废除吗》一文中三段——

时至今日,全球已经有超过2/3的国家在法律中或在事实上废除了死刑。但维持死刑的国家之人口却也近全世界人口的2/3。同时,全世界两个最重要的国家都保留着死刑,一是中国,一是美国。

法律禁止谋杀,但自己却公开的谋杀,它阻止公民去做杀人犯,却安排一个公共的杀人犯。死刑告诉人们,只要有正当理由,杀人就是被允许的。这就是为什么死刑越多的国家,犯罪反而越残暴

仁慈只能在正义的基础上,离开了正义的仁慈就如顶着美丽绿植的食人草,它诱惑着善良的人们走向狂热的残忍。

一个话题在持续几个星期的讨论后,慢慢发酵从而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这些思考是很多成年人都没有能力去涉及的——因为费脑子——我认为这也是讲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打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是地理学家帕噶乃尔对格雷那万勋爵夫人说的:“请您相信,上帝一定会帮助我们,夫人,因为我们会自己帮助自己。”自助者,天助之

角色扮演与上周相比,大有进步。这个环节不只是训练学者们的阅读,还是提高专注度、参与度,加强对文本理解和当众表达的训练。一个人物是什么样的性格,应该是怎样的语气,不做过度解读,重在体会。

提问环节,要求要问具有思考性的“为什么”的问题。多数学者都提出了极好的问题。轮到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通过“为什么帕噶乃尔认为学习西班牙语有助于在智利沿海的搜寻工作”这个问题,“老”学者复习、新学者新知了北美洲、南美洲之外还有一个融合了历史、语言和文化特征的政治文化美洲概念——拉丁美洲;

通过“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一带频繁发生地震”这个问题,引出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板块构造学说,以及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由于需要取暖,地理学家帕噶乃尔在安第斯山脉某一处山上,采集了地衣、苔藓和一种叫做“拉莱塔”的灌木作为燃料。通过“地理学家帕噶乃尔给环境造成了什么伤害”这个问题,引出地衣、苔藓和这种灌木对环境污染敏感,并且生长极慢,尤其是地衣,年平均生长0.2毫米。地理学家的这一次采集,极有可能破坏了这一处千年以来的生态。不过还好这只是小说,同时也暴露了作者儒勒·凡尔纳在这一块的知识盲区——人人都有盲区。从地衣到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生物学分类,再到我们“人”属于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曾经我们的“小伙伴”还有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但现在只剩下我们,唯一的一“种”。而随着“地理大发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等讲谈讲到“地理大发现”和美国史时,我们会讲到。

主题十,我们在希腊三贤、罗马十二铜表法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开始《列子》的内容。学者们一人一则现场直译《列子》中原文。

“我……不会,怎么办?”

“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编都要编一个出来。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说出来。”我说。

结果,“你有在哪里学过吗?”小学四五年级学者的课本里没有对应的篇目,但竟然一气呵成整篇译出,这让我怀疑是不是上过什么补习班提前学过。

“没有啊,不是你说的吗,编也要编一个出来,我就编一个咯。”

好嘛,舒服惨了。

下午,打开《战争与和平》的是“死亡的后面是什么”。一心要“成为一匹好马”但两次在战场上被吓得落荒而逃的,年轻的士官生尼古拉·罗斯托夫;相信自己能够拯救俄军,努力寻找自己的“土伦”的总司令副官安德烈·博尔孔斯基伯爵,两人在同一个战场上,共同但又各自面对“偶像”拿破仑·波拿巴的大军,共同面对各自的生死——“只要像这条生与死的分界线迈出一步,就意味着不可知,意味着苦痛和死亡。那边是什么?谁在那边,在田野、树木、阳光照耀着的屋顶后面?谁也不知道,但是很想知道。越过这个界线是可怕的,但是很想越过它。你知道早晚总得越过它,弄清楚界线那边是什么,正像不可避免地想弄清楚死亡的后面是什么一样。”

结束《战争与和平》的章节,进入第十一个主题“孔孟仁义: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孔丘、亚圣孟子、后圣荀子以及亚里士多德和他不败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讲了亚历山大大帝20岁成为马其顿国王到32岁死于巴比伦,短短12年开创了跨亚非欧的超级帝国的“开挂人生”后,结束了今天的讲谈。

离开也闲书局时购书一本,王学泰《监狱琐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读书记1594】DK《亚历山大大帝》

明天的也闲谈,下午要开始新主题,“孔孟仁义: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孔丘、亚圣孟子、后圣荀子以及亚里士多德和他不败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

关于亚历山大大帝,想起书架上DK系列之一的《亚历山大大帝:英勇善战的传奇国王》。图文并茂,一小时读完,用十五个短句梳理了这位传奇国王的一生——

在贫穷的小希腊与富饶的大波斯之间;宙斯与阿喀琉斯的后代;亚里士多德的13岁学生;20岁的新马其顿国王;戈尔迪翁绳结与亚细亚之王;22岁国王的伊苏斯之战 450:100000;令人望而生畏的马其顿方阵;征服埃及和修建亚历山大港;高加米拉,大流士三世的最后一战;阴谋与争吵;进入未知世界——印度;至理名言:一个人只能占领他脚下的这一小块土地;拒绝前进的士兵;回家的征途——从印度河到印度洋;死于巴比伦。

《亚历山大大帝:英勇善战的传奇国王》,DK系列之一,2018年1月1版,2020年10月3印。总阅读量第1594本

看造化

今天开始读《妙法莲华经》。虽然经文才六万九千余字,但有较多佛教用语和不认识的字,所以经二十八品,一天一品,正好一个月读完一部。

《妙法莲华经》问世很早,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天台宗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因智者大师驻锡天台山修持法华三昧,故以天台为宗名。又因以《妙法莲华经》的思想为依据而建立思想体系,所以又称为“法华宗”。唐代前期,天台宗分为国清寺系和玉泉寺系。寒山、拾得即曾为国清寺僧。实相与止观到底是什么,读了才知道。

读完《妙法莲华经》,准备接着读华严宗据以立宗的重要经典《十方广佛华严经》,八十万字,估计得半年才能读一部。华严宗依《华严经》立名,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发源地为陕西西安华严寺。华严宗以对宇宙整体把握的理论思维见长,它的事事无碍论更表现出独特的境界追求与哲学特点。事事无碍论是怎么论的,读了才知道。

都是一宗经典,能读懂多少,就看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