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

从书店回来,太座躺在沙发上休息,我烧水泡茶看到吧台上的金庸散文集《寻他千百度》,早上出门前从楼下书房带上来。问太座《乞力马扎罗的雪》看完了吗,“才看了几页,不太看的下去”,她说。
那就换一本吧。我说。但她不太想换,因为觉得“名著嘞,海明威,几多有名的,总应该写得不错的。”

“你觉得阅读什么最重要?”

“知识?常识?”

“我觉得是快乐。快乐了,管它知识点、常识点、重点、要点或者管它什么点都能get到,不快乐,什么点都没用。所以阅读第一条就是自由阅读。想读什么读什么,什么让你快乐就读什么。当一本书你读不下去,果断放弃,换下一本。世上那么多书,历史的,地理的,言情的,武侠的,考古的,科幻的吧啦吧啦,没必要在一个点一本书上死磕。中国不是还有句老话叫“触类旁通”么?看多了就自然知道了,明白了。路上有块大石头挡着,敲不掉挖不动,就绕过去嘛。”

今天端午节假期第一天,一早去二十四书香书店,又是入店第一客。从上午十点呆到下午两点,中间出去吃了一碗面,挑得淘得新旧和特价书共十六本。欢喜。

金性尧《夜阑话韩柳》,北京出版社二〇一五年九月一版一印,定价二十六元,略有水渍,特价十八元。

吴小如《古典小说漫谈》,北京出版社二〇一六年二月一版一印,定价二十八元,略有水渍,特价十八元。

张荫麟《两宋史纲》,北京出版社二〇一六年三月一版,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印,定价二十九元,略有水渍,腰封缺失,特价十八元。

以上“大家小书”系列之三种,兴趣和备课,各占一半,不备课时当闲书翻翻也是轻松有趣。

有的书,老早老早就听过,但就是一直一直没看过,《太平广记》于我就是这类书其中之一。今天发现特价,就买了。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三月一版,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印,定价三十二元八角,六折特价十九元七角。没有破损、污渍的书打特价,如果不是书店清仓就是内容不够好。这个版本如何,看看再说。

段义孚《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九年2月一版,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印,定价八十八元。没听说过这本书,但从书名感觉正好是我正在学习的方向——地理、历史和语文三门课程的融合。这样多学科融合课程,并不是我拍脑袋的做法。民国二十五年(1936),苏甲荣的《中国地理沿革图》,蔡元培题字,梁启超作序,由日新地舆学社出版。梁启超在序中即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观念不确定,譬诸筑室而拔其础也。”

《日瓦戈医生》,首次出版于一九五七年,是在米兰出版的意大利文译本。次年,作者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因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消息在前苏联引起轩然大波,作品受到严厉批判,本人也被开除作协会籍,并受到各种威胁恐吓,于是被迫拒绝诺奖,成为诺奖历史上唯一一位不仅未曾因获奖而取得荣誉,却反而招致屈辱和灾难的作家。一九八二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逝世二十八年后,苏联才开始逐步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名誉。今天淘到这本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六月一版一印,硬面精装,定价二十八元。好奇,到底是一本写了什么真话的书会让当时的苏联执政者如此害怕。算是今天捡漏收获之一。

陈寅恪《金明馆从稿二编》,“陈寅恪集”之一种,繁体竖排,三联书店二〇一五年三月一版,二〇一七年四月七印,定价七十五元。我手上这套书的第二种。另一种是《元白诗笺证稿》,慢慢要凑齐这套书。还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商务印书馆的毛边本,一直没舍得拆开毛边,所以,一直没读。

夏志清《感时忧国》,广东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五年八月一版一印,定价五十九元。没读过,不评论。

李长声《系紧兜裆布》,三联书店二零一四年八月一版一印,定价三十八元。这周正在刷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和《隐剑孤影抄》两本就是李长声所译,真正是译出了“平静而有力的文笔”,所以一看到就忍不住买了。上周在学堂大门遇到周之江,他第一句话就对我说:“谢谢你的评价。”我一头雾水,没明白,问:“什么评价?”,他说:“我的那本书,你写的书评。”我才想起四月看了他的新书《大时代的小注脚》后,随手写了一篇读书笔记,他在温哥华的同学看到后转给了他。这周一,我做了他女儿的中文老师。刚才,在这本书的扉页上看到“长声闲话”印是周之江所刻。

黄图珌《看山阁闲笔》,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三年二月一版,二〇一九年三月八印,定价三十四元,“明清小品丛刊”之一种。看了再说。

张之洞《劝学篇》,朝华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一版一印,布面精装,定价四十二元。“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之一种,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两湖书院刊本影印本(繁体竖排),分为上(内)篇和下(外)篇共十五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想读的书太多,时间又太少。

喻血轮《绮情楼杂记》(足本),九州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九月一版,二〇一八年二月三印,定价七十八元。据说这是一本可称为晚清民国民人奇闻轶事的“晚近版《世说新语》”。

夏丏尊、叶圣陶、宋云彬、陈望道合编的《开明国文讲义》(上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一一年十月一版一印,定价五十九元。这个价格淘到这套书,真是捡到大漏。《开明国文讲义》初版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十一月,编纂者都是一时之选。夏丏尊是著名散文家、翻译家,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宋云彬当时是开明书店编辑,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陈望道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这四位名家联手为青少年编纂这样一部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创举。同时这也是民国时期对语文教学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这部教材立足于青少年读者的自学,一百四十余篇选文按文章体裁由浅到深,由此及彼,于平实中体现创意。青少年读者只要认真自学,勤于思考,就能学会阅读和写作的一般方法,掌握简明的中国文学史常识,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对我当下的教学应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和借鉴。

每次逛旧书区都会有收获。今天捡到的大漏,数这本《清稗类钞》第一一册。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七月一版一印,繁体竖排,定价三块一角五分,封底上一枚长方形“特价图书销售章”,书店定价三十五元。打主意读《清稗类钞》没多久就遇到,可见念念不忘就必有回响。只可惜这套书仅只这一本。买回来随手翻了一下,有趣,有料。喜欢。下一个目标,存钱凑齐一套《清稗类钞》。

此刻,买回的书都盖了章,却上不了架,全堆在书桌上。因为架上已没有空间了。

越是困难就越是要读书

去书店的路上女儿问:“爸爸,为什么这么多店铺都关着门?”

“因为经济不景气,大家的收入都变少了,钱就更多花在生活必须品上,不是生活所必须、急需的钱就不花或少花了。”

“为什么经济不景气我们还要去书店还要买书,把钱省下来不好吗?”

“越是困难就越是要读书。否则都不知道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

今天在二十四书香书店买书四本,原价一百二十三元八角,会员价一百〇六元,用政府刺激消费发放的优惠券冲抵五十元,实付五十六元。

斋藤茂吉《心寂犹似远山火:斋藤茂吉短歌300》,湖南文艺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四月一版一印,定价四十九元,会员价三十九元两角。是“雅众诗丛·日本卷”最新出的一种,也是书店本周新书,我“雅众诗丛·日本卷”系列第六本。其他五本不在架上。高中生进进在读了学堂书架“日本文学”一栏里的书后,还想读包括紫式部《源氏物语》在内的一些日本文学,上周末问图书管理员的我个人还有没有这类书。周一我就把丰子恺译的《源氏物语》上下册和“雅众诗丛·日本卷”的《春之海终日优哉游哉:与谢芜村俳句300》《夕颜:日本短歌400》《只余剩米慢慢煮:种田山头火俳句300》《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五种共七本书一并提去借给她。这周每天早上到学堂,都看到她在教室里看书,还每天有读书笔记给我,真好。

J.D. 万斯《乡下人的悲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一版三印,定价三十九元八角,会员价三十一元八角。出生于美国“铁锈地带”的一个贫苦小镇的穷小子怎样成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生的屌丝逆袭回忆录。据说一点也不鸡汤,反倒是“穷孩子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家庭环境”的现实。到底怎样,等看了就知道。

清”扬州八怪“之一“两峰山人”罗聘后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罗庸《鸭池十讲(增订本)》,北京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十月一版一印,定价二十四元,因略有水渍,特价十五元。平装“大家小书”系列之一种。

俞平伯入室弟子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六月一版,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印,定价三二十八元,因略有水渍,特价二十元。硬面“大家小书”系列之一种。

老太太从来厉害

天一雨,雨一天。在家备课,翻闲书。

米奇·阿尔博姆的《来一点信仰》,翻了二十多页,果然又是一碗温鸡汤,弯弯绕绕到无趣,不看了,也不会再看了。看书最大的风险和成本就是时间。

倒是张大春的《离魂》有趣。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之一种,编号〇〇四,二〇一〇年八月一版一印。五万三千字,一百二十页,定价十五元八毛,低价淘来的旧书。硬面封面略有磨损,自然旧。十一个神怪、道法、传奇小故事,十一种人生的荒谬又合理。

《离魂》里《日南至·野女出》一篇,张大春说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卷七《野婆》可以证明他“世上厉害的东西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老太太”这一说法。正好架上有这本书,找来一翻,“齐东野语”这四个字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野婆》一篇中所记野婆“黄发椎髻,跣足裸行,俨然一媪也。”又“力敌数壮夫,喜盗人子女。”关于此类故事,初版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堪称日本民俗学的开山之作的《远野物语》中有“山姥”数则;在贵州黔东南雷公山和月亮山中的苗、侗族村寨,也有“变婆”的故事流传。可见,自古至今的老太太都是不太好惹的。

今晚枕边书,就是《齐东野语》了。宋周密撰《齐东野语》,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涵芬楼影印元刻明补本《宋元人说部书》本为底本,二〇一二年黄益元点校版,“历代笔记小说大观”系列之一种。原本打算收齐这个系列七十六本,但因全无注释,虽不至于读不懂,还是觉得无注释不够完整,于是收了感兴趣的四种就算了。《齐东野语》最有价值之处是南宋史料,如张浚三战始末、绍熙内禅、诛韩侂胄本末、岳武穆逸事等,“皆足以补史传之阙”(《四库全书总目》)。

无知和愚蠢又深不可测

昨天四节课,有三节是连堂新课,事发突然没准备,全靠储备。

三节新课里,有两节是高中的中文课。汪博士因身体不适不能继续。从昨天开始,这个学期高中的中文课又是我来接盘了。之所以是“又”,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所以一开始上课,学生就叫我“接盘侠”。

昨天晚饭后花园散步,我对太座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在学堂这座山里,各博士、硕士学历的老师们是真老虎,在中学的中文领域我连猴子都不算,只是一粒跳蚤,所以我的全力以赴只为问心无愧。太座除了鼓励我,还提出一个担忧,如果绝大多数人上的是各种公立和私立收费公立教育的学校,女儿一直在幸福学堂上学,未来会不会像她爸爸一样无法融入社会或者为社会所不容?我说:“当绝大多数学校在沿用十九世纪的体制和二十世纪的知识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孩子时,我和孩子都去到和绝大多数学校都不一样的幸福学堂,就是想去学习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可以确定的是,不会是现在这样。”

昨晚九点半在床上看闲书,黎庶昌《丁亥入都纪程》,困得不行就干脆早早睡了。今早和往常同样时间起床竟还是觉得没睡醒。清早洗完衣服,把这周在布衣书局几乎一元一本拍卖得来的十几二十本书看了看大致分了一下,留下想看和可能会看的,另一半准备周一捐给学堂图书馆。

午饭后进城,太座去买菜,我和女儿去逛书店。自二十四书香书店开业以来,我就保持平均每周去一次书店,每次至少买一本书的良好习惯。感谢开书店的这些好人。书店的存在常常提醒我——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自己不知道的,我的所知极其有限,而无知和愚蠢又实在是深不可测。

今天买了一本米奇·阿尔博姆的《来一点信仰》,上海译文出版社二〇一〇年八月一版一印,硬面精装,定价二十八元。因为护封缺失且封面略有污渍和破损,特价四折十一元两角。看过这位作者的《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不知道这本《来一点信仰》会不会是一本清鸡汤。

要面对历史,得先知道历史

又到“旧书包”一个,书二十本。

张大春《离魂》,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编号〇〇四,二〇一〇年八月一版,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印,八品自然旧。

艾霞《现代一女性》,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编号〇五五,二〇一二年一月一版一印,八品自然旧。

其余多是在布衣书局旧书拍卖中一元一本拍来,没有什么经典作品。

昨夜枕边书,温普林《苦修者的圣地》,也就旅游网站观光客游记的水平,词汇贫乏,所以“牛逼,太牛逼了”之类的表达让人想起“美!老美了!!太美了!!!”但还是不知道哪里美,怎么美。总之,二十年前的装逼青年和现在的装逼青年,都是同样的套路。没什么内容的书翻完就像空腹喝水,一泡尿就又饿了。就又找了孙春龙的《没有回家的士兵》来看。

这本《没有回家的士兵》是孙春龙签名本,二〇一七年版。大概应该是在半年前,有天朋友圈谁转发了个关于这本的销售页面,看到是关于远征军老兵的现状调查就原价付款了。人要面对历史,得先知道历史,否则面对些个什么呢?

戴安澜牺牲时,他的大儿子戴覆东在贵阳读初中。那天他正在操场上玩双杠,又同学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广播里说他的父亲戴安澜在缅甸打仗死了。听到这个消息,戴覆东从双杠上掉下来,坐在地上大哭。

在八莫攻城战中,同样出现了让中国军人纠结的事情。新十八师少校翻译官周明道曾接到一线官兵汇报,敌军中由不少讲中国话的人,他们在阵地曾清楚地听到敌军中有人喊“往上冲呀”,“证明日寇已日暮穷途,征集东北或台湾的同胞来充当他们的炮灰”。

韩天海所在的排在二台坡遇到敌人的伏击全排人几乎都死光了,但部队依然要往前冲,“那是命令,叫你去死你就得去死,师部下令,要地点不要人,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限几点就要几点攻下来,前面有日本人,后面有自家人,都会打死你”。

书缘奇遇

你怯懦地祈助的
别人的著作救不了你;
你不是别人,此刻你正身处
自己的脚步编织起的迷宫的中心之地。
耶稣或者苏格拉底
所经历的磨难救不了你,
就连日暮时分在花园里圆寂的
佛法无边的悉达多也于你无益。
你手写的文字、口出的言辞
都像尘埃一般一文不值。
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
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
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博尔赫斯《你不是别人》

这周刚结束的课讲了《四十二章经》,其中第三十八章,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昨晚枕边书博尔赫斯《铁币》,《你不是别人》这首诗里“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这句,不就是“呼吸间”么?喜欢这首《你不是别人》,可能会背下来。从佛到博尔赫斯,晚间的奇遇。

是在哪一本书里知道博尔赫斯的?忘了。大概是在两个月前?大概。在二十四书香书店看到一套博尔赫斯全集,从三十三册里随机抽了两本,《铁币》和《七夜》。《铁币》后,《七夜》并不能再吸引我,在又一次差点被博尔赫斯催眠后,换了孙春龙的《没有回家的士兵》,十二点时看到六十页。

睡前收到菜鸟驿站短信,晚了,没去取。猜应该是又到一个“旧书包”。

今早在早餐后去把“旧书包”取了回来,是女儿“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七本和我《苦修者的圣地》《死于威尼斯》《沉疴遍地》《作家笔会》四本,都是旧书。

温普林《苦修者的圣地》,风马旗书系之一种,西藏人民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一版一印,十七万三千字,定价十八元,三元六角淘来。八品自然旧,环衬上留有前任持有者从右至左竖排繁体的购书笔迹:“巳卯年腊月廿七/于北京黄寺现代书店/龙年春节将至/唐伟”。书里夹有一张已发黄变脆,盖有“现代书店有限公司黄寺分店财务专用章”的购书发票,票面金额是三十四元。巳卯年腊月廿七是二零零零年二月二日,这本书刚出版就买到了,几乎可以想象到像现在一样,书店会把新书或畅销书放在进店的第一个展台上。当时除了这本书,唐伟还买了其他什么书呢?从笔迹和竖排繁体,还有“巳卯”“廿”这些字来看,这位读书人唐伟现在至少六七十岁了,也可能已不在人世,家人处理旧书,流落到了我手上。一段书缘。争取今天翻完,再决定要不要搜齐这套的其余三种。

柯灵《作家笔会》,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之〇七六种,八品自然旧,二〇一三年六月一版一印。这是这个系列我收到的第五十三本。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人民文学出版社“朝内166人文文库·外国中短篇小说”之一种,二〇一二年六月一版一印,八品自然旧,几乎没有读过的痕迹。这本已是我收到的这个文库系列第十四种,还差一种就齐了。

托尼·朱特《沉疴遍地》,新星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一版三印。之前淘到过一本,但因为有前任拥有者的划线、批注,影响阅读感受,没看几页就停了。这次淘到的八品自然旧。

抠抠缩缩买了两本特价书

送太座进城买菜,顺便去吃一碗久违的湖南面。问花卷是要和妈妈去超市还是和我去逛书店,她毫不犹豫选择跟我走。

二十四书香书店进的新书,好几种(套)好喜欢,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舍不得钱又舍不得书——

[法]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纳粹的孩子们》、[意]普里莫·莱维作品集一套十本和关于民国时期的刘克敌《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在《南方周末》上曾经发表过的有关民国历史文章的合集《民国传奇》和邹雨青《民国时期留洋文人》三本。关于民国的书买了不少,但还是吸引我,觉得民国乱世,有一种江湖儿女的浪漫情怀,自由不羁的思想和不羁的精神孕育了层出不穷、不落窠臼的人性,不似当下。

最终,以上割舍不下的书,离店时一本也没买。但“进宝山不空回”的“良好习惯”仍旧得以保持,买了两本备课急需的“闲书”——周勋初《唐诗纵横谈》和一本知识性汇编《勾股方圆之妙——中国数学史话》。

备课急需的“闲书”,急需是涉及到自己的课程部分的内容,“闲书”的定义是如果只按教材上课可完全不涉及但我认为又确实与课程有联系的书。

周勋初《唐诗纵横谈》,“大家小书”系列之一种,北京出版社二零一六年版,定价二十六元,但因为略有水渍,八品新书特价十五元。下个学期我的文史课就要讲到隋唐,不先读个十本八本一两百万字这个领域的书恶补恶补,就靠干巴巴空洞洞的历史、语文教材和两本教师用书,别说一个学期,一节课都顶不过去。

《勾股方圆之妙——中国数学史话》,贵州教育出版社二零一三年版,定价十五元。语文是学科之母,数学是所有科技的基础学科,在我看来,两者的发展至少在“历史”和“人物”这两个方面是共通的。中国两千年来毫无变化,有一个说法是缺乏科学精神。中国人到底有没有科学精神,恐怕先要搞清楚有没有数学智识。例如我在这方面就一片空白,所以不惑之年还再学习数学知识。

两本书,合计三十元。前台结账的是店里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九六年小姑娘张铭缨,小张老师。二十四书香书店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只出自古怪老头秋蚂蚱老板和店员小张老师,这一老一少两人给我一种大隐于市武林高手的感觉。小张老师问了我的会员号,告诉最后结算的数字,十七元。我确认了两次,是十七元。

现在敲下这篇日记才觉得哪里不对,两本书有一本只两元钱?后悔没拿小票,这样就可以看看是不是弄错了。一中年油腻大叔抠抠缩缩买两本特价书还害别人贴钱或亏本,就太不好了。

拍到莫名其妙的书

在布衣书局买拍到的五本莫名其妙的旧书今天到了。

莫名其妙是因为这五本书对我来说,基本不知道有什么用。不是没用,没用是明确的判断,不知道有什么用是真的不知道,竞拍就是因为好奇这书到底写了什么。

硬面精装《简明政治经济学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月一版一印,四百九十六页,四十三万八千字,三十二开,定价三块一毛五分钱,自然旧七成新,四元钱拍得。这种定价,就是儿歌《一分钱》里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年代。这本辞典很有趣的把词目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部门经济”四类,那种不管不顾的浓浓时代感。

精装《献给旅行者365日:中华文化与佛教宝典》,星云大师总监修的一本汇聚了中国古今400余位文人、智者、哲人的800则名文、名段集。人民出版社二零一五年一月一版一印,印数一百一十万册,四百一十七页,三十七万字,定价三十元,八成新,一元拍得。

《藏文词汇计量统计研究》,人民出版社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一版一印,二百〇三页,二十一万字,定价二十五元,九成新,一元拍得。一元钱满足一次好奇心。

金胜勇《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人民出版社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一版一印,二百九十七页,二十一万字,定价二十六元,九成新,一元拍得。给自己图书管理员工作的自学资料。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三联书店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版一印,二百二十八页,十八万字,定价一块五毛五,自然旧七成新,十元拍得。这本书对我有用,但也还是不太清楚到底在何时有何用。随手一翻看到一句“欧阳修有一部《六一诗话》”,想起邻居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王六一先生,家里藏书也该有几千册;今天又是六月一日,巧了。

有容忍,才有自由

我常提醒自己,也对学生说过,一件事发生,它就是事情本身,只有当有了分别心,也就是立场不同,一件事才有了好与坏、善与恶。而分别心是这个世界上人人如影随形的。

例如一项工作任务,从社会人的角度和体制人、企业人的角度来看,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且都能做出一个孰优孰劣谁对谁错的判断。这就是俗话说的“屁股决定脑袋”,话糙理不糙。能做到没有分别心的,不是圣人就是已成佛。所以,立场,也就是价值观,是不可调和的,只有容忍,才有自由——想起一本买了很久但还没读的书——杂文集《容忍与自由》。据说这本胡适的杂文集文章都不深刻,只是一些常识。可是当下缺的,正是常识。我天天看书,也是寄希望于能找回一点早被抹掉的常识。

我现在每天上课,课前紧张、惶恐到要上两三次厕所——我为自己的才与德与教师这个角色的不匹配而惶恐——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课堂上我和学生很享受,甚至我都不知道原来自己知道什么,学生也常常要求再拖五十分钟的堂,把下节课连堂了;课后很后悔——课还是没备好,原本可以更好的。

周三,汪博士生病,我帮她又代了两节高中的中文课,讲了“七国之乱”和“丝线两端的帝国”两个主题。今天下午课间她送我一本《语文教育学概论》,是她所供职大学的教育硕士教材。对我来说,书是最好的礼物。尤其是这本书对我这野生的语文老师来说,就是一把篦子,更是基石,从概念到过程,从目标到方法,都能帮我梳理清楚并完善,但并不意味着我要拆掉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的脚手架。用汪博士的话说就是“了解下教育体制内的学校都在怎么教”。是的,教育体制内与外,怎么教、教什么,还是屁股决定了脑袋。只是这需要时间细细读,慢慢学,缓缓用,而最稀缺的正是时间。

时间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我需要多少时间?我曾拥有过时间吗?这是我选择成为一名佛教徒所想弄明白的。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不是说我比别人更具足智慧,而是我被太多的傲慢包裹,需要用谦卑来体味更浩瀚的世界。

穷爸爸

养老金

女儿:“爸爸,人要多少岁才能领养老金啊?”

我:“额……应该65岁退休时吧。”

女儿:“爸爸(严肃脸),那你一定要活到65岁啊,这样就有养老金了。”

我:“嗯!我一定会努力的。”

爱情故事

女儿:“爸爸,你知道吗,我正在写一个爱情故事。”

妈妈:“这……不太好吧?!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哪里知道什么是爱情?”

我:“妈妈,难道你不对一个三年级学生的爱情观好奇吗?我可是非常期待啊!”

女儿:“爸爸,来!我悄悄先透露一点内容给你……”

穷爸爸

女儿嘬着手指看着最后一块炸鸡说:“我们把这一块留给穷人吧!”

“我们就是穷人啊!”我说。

“我指的是衣服都是破的穷人。”

“我身上的衣裤都是穿了五年以上,甚至十年的,也是破了补起来的。”

“好吧,爸爸,这最后一块就给你吧。你是真的穷。”

我不同意

十年来,这条贯穿小区的市政道路在导航里的路名都是“无名路”,就像那位名叫“佚名”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多产的作家一样。

昨天早上出门去学堂,突然发现这条路上有了路牌,也就是有了路名,叫“香槟路”。

“爸爸,是谁给这条路起的名字?”女儿在后座很不满。

“呃……应该是政府的某个部门。”

“真是太不像话了。要给这条路起名为什么不问问我们?我不同意他们这样做。”

“对!我们才是住在这里,和这条路有最直接关系的人。你是对的,确实应该征求我们的看法,最好是由住在这里的我们来决定这条路的名字。”

一首小诗

花环

在花环里
有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花环
这就是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