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备课手记】“诗佛”王维—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在诗人中,我是音乐最好的;

在音乐界,我是画画最棒的;

在美术圈,我的诗是最牛的;

整个大唐文艺圈,我是最佛系的;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我就是“诗佛”王维。

上面是下周高中的中文课导语。

每周中文课,我会围绕一个主题从多个我能想到的角度,以尽可能多的姿势切入,无论刀法如何花哨,力求“有趣”、“方法”和“知识”这三刀要清楚。

先从美国诗人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1953—) 的诗《我只要少许》下刀,通过她的禅修引出“四无量心”;通过《维摩诘所说经》中,维摩诘对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解释,引出课程内容—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称为“诗佛”的王维、龚琳娜的《渭城曲》,和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里王维的诗,温故新知。王维与李白同年生,两人却不相往来,被称为语文课本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从而又复习了上周课程内容“李太白的朋友圈—唐朝的诗人和诗” 。

我这枚边学边做的中文老师,备课手记,记思路,记不足,记惭愧,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王维像

【备课手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越觉悟,越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觉悟

九月,我在日志里曾说“八九年级的中文课,实在是万万不敢接了。这就算是我这文科辍学生的敬畏之心罢。”然而,在十月底,我还是成了从八年级到高中的中文老师,那时我认为,我的教师体验生涯已达人生巅峰。

人生就像街头摄影,只要你不停下来,就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街道转角会有什么在等着你——或许是一生中的最佳照片——这个月,我还成为了高中的主班老师。

这一切,只是源于我想做一名幸福学堂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

我终于成为(只是)一名图书管理员那天,我就觉得我的人生应该不会再有什么萌动了吧?!

关于中文课,关于每一门课,幸福学堂的课堂要求是兴趣、方法和知识这三点;评估标准是依照国家课程标准。也就是说,课堂不但要有趣,能吸引小伙伴(学生)们的兴趣,还要有方法让他们掌握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颜群宇校长的要求还要“跨学科”。是的,就是中文不能只是学中文,英文也不是只是ABC,要以一个课程内容为主题,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由多个学科共同来完成。不明觉厉!

我这样的中年油腻大叔上中文,怎么可能会有趣?课本上的那些知识,辣么枯燥乏味,怎么可能有趣?苦苦思索的结果,只让我的光头变得愈发油亮

与其枯坐设想要上什么内容,不如问小伙伴们想学什么。

他们说,想学《心经》。

写一百遍五味杂陈和五彩缤纷这两个词,也不能描绘出我心的口感和颜色。这是他们想学习和了解的,很好!没有哪个年级的课本有这个内容,这意味某种边界,越界,不怎么好。他们想学的对他们来说,只要找到方法可能就意味着是有趣的,这个好!怎么从这个课本没有的中文内容,不动声色延展出他们应该掌握的多学科知识,烧脑!

烧了半个月的脑,我不出大招,是怕你们伤不起!

这个下周的中文自编教材,围绕他们的兴趣点——佛经,铺展开八九年级数学、中外历史、地理、中文,以及音乐和电影。即便如此,已经读了25年佛经的我,仍然没有太大的把握上好这一周的课。

“不试试怎么知道?”当我把备的课拿给太座大人看时她说。

……我是油腻的分割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

大约在距今2500年以前的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出生。这时正处周朝的春秋末期,或许陈国苦县人李耳正是在此时写出了《道德经》,鲁国陬邑人孔丘,大概也已经完成了《六经》的文献整理;爱琴海中萨摩斯岛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黄金分割和毕达哥拉斯定理,即我们所说的“勾股定理”。现在被伊朗人尊为“国父”的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第一帝国”。

可能在悉达多太子十九岁时,他离家跟随智者修道和苦行多年,后在菩提树下静坐49天,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以无量的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5年的说法,世人称他为“佛陀”和“释迦牟尼”,意为“觉者”和“释迦族圣人”。大约在此时,古希腊人在今天土耳其的爱奥尼亚海滨,耗时120年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筑————阿尔忒弥斯神殿

佛陀灭后500年,佛教发生分裂,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诸派向南传播,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称为南传佛教。北传的佛教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沿在1877年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von,1833~1905年)称作“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向北传入中国,另一路由海路北上在广州登陆后传入中国南方。

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刘庄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次年于大月氏请得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用白马载着佛像和经典来到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并译经之始

吴孙权黄武二年(223),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同年,孙权拜月氏人支谦为博士。从此时起,到孙亮建兴二年(253),支谦历经三十年,译出佛经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其中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五百年后,唐朝诗人崔颢在这里写下七言律诗《黄鹤楼》。

384年,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出兵伐晋,八十余万前秦军在淝水败给晋军。同年,西域龟兹国高僧鸠摩罗什开始在凉州17年的弘法和汉文学习,后入长安,历时8年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和《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等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版为“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

玄奘于贞观元年(627)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沿丝绸之路东入阳关回到长安。玄奘此后余生的译典著作最为世人熟知的就是重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玄奘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观世音菩萨“改为“观自在菩萨”。

在藏传的经论中“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600余卷《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于此经,故名为《心经》。这部经宣扬空性和般若,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一]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注二]

观自在菩萨[注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注四],照见五蕴皆空[注五],度一切苦厄[注六]。舍利子[注七],色不异空[注八],空不异色[注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注十]。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注十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注十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注十三],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注十四],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注十五]。无苦集灭道[注十六],无智亦无得[注十七],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注十八]。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十九]。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注二十]。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注二十一]。

注解

[注一]此处的”般若”,为梵语音译,本义为”智慧”。但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它是一切众生本心所具有的。有色能见,无色也能见;有声能闻,无声也能闻。它能产生一切善法。至于凡夫的”智慧”,则由外物所引生,必须先有色与声,才会有能见和能闻。若无色与声,即不能见不能闻,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波罗蜜多”,梵文意为”度”,”到彼岸”。亦即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心经”的”心”,意为”核心”、”纲要”、”精华”,言下之意是说,此经集合了六百卷般若大经的”精要”而成。

[注二]所谓”三藏”,即指经藏、律藏、论藏。经记录了释迦牟尼所说的大法,律为佛教的禁则及规矩,而论藏是佛和弟子们讲论其教义的记录,三藏的内容包含了戒、定、慧三学。”三藏法师”,意谓其通晓三藏教法,自己修法而得利益,又令人修行而得实在受用,所以堪为人师。

[注三]观自在菩萨,又称作”观世音菩萨”。

[注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即是得到妙观察智和无想慧的时候。

[注五]”五蕴”,梵文意译,也称为”五众”、”五阴”,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者。”蕴”的意思是指”蕴集”、”积聚”。

[注六]苦厄,逼恼身心的苦恼灾厄。苦厄起于生死,生死因结聚五蕴而有。

[注七]舍利子,即舍利弗,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其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解佛法被称为”智慧第一”。

[注八]色不异空”色”即形色、色身等,也可以说是一切物质形态。”空”并不是说没有色就是空,或者说”色灭为空”,不能说除掉了世间一切事物就可以达到空,因为”空”并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空”是实相,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的要义。

[注九]空不异色,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处于前后无际的因果系列当中。一切色质均是因缘聚合而成。这因缘凑合就是相待性,就是空性,因此才说空不异色。

[注十]色即是空,空性并不是兀突突的空,它是要落实在色的相对性中间的。色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荒谬的世间事物,它们自身就包含了作为世界本质的真性,也即是空性。没有空,也就没有安立色的去处。

[注十一]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法”,指世间一切法,亦即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生灭垢净增减,都是从生的情见妄分别所致,这也就是苦厄。

[注十二]真空实相中的五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不可以用生灭垢净的心去追求。

[注十三]”眼耳鼻舌身意”称”六根”。”六根”能够摄取相应的”六境”,即色、声、香、味、触、法;生长出相应的”六识”,亦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识”、”六境”三者为”十八界”。

[注十四]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此处所说是举十八界的首尾,将中间的各界省去。

[注十五]”无明”,指痴暗的意思。为十二因缘中的一支。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是佛教”三世轮回”中的基本理论。这十二支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称”十二支”。

[注十六]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指四谛道理,也称四谛法门。”谛”为”真理”的意思。人有业因,所以招来苦果;业只能自己为自己消灭,这是灭谛;要消灭罪业,只有依据一定的方法,此为”道谛”。

[注十七]无智亦无得,”智”作”般若”解。在凡夫看来,入了菩萨阶次,功行很大,智慧非凡,已经很了不得;在菩萨看来,这不过是还了本来面目,并没有什么智慧可言。其实,什么也没有证得,不过是回归本来而已。

[注十八]”菩提萨埵”,全称为”菩提萨埵摩诃萨”,意为”大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的”依”,作”依靠”讲;大菩萨是能依之人,般若波罗蜜是所依之法,其解脱智慧从所依持的修行法门中生出。”挂碍”,的”挂”即牵挂;”碍”即妨碍。意谓由于物欲牵挂妨碍,所以不得自在;”恐怖”,即惊恐怖畏的意思,心中惊慌,当然不得安乐;”颠倒”,不平顺,不安定;”梦想”,不符合真实的妄想,错乱之想;”究竟”,达到至极地位。”涅盘”为梵文音译。通常译为”灭度”、”寂灭”、”解脱”,也译为’圆寂’。

[注十九]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此处含有”十方三世”的意思。”佛”,即佛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文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修行所得的智果。

[注二十]咒,也叫”总持”,梵文音译为”陀罗尼”。意思是”有力量的语言”,”能成就除恶生善的事实”。佛教认为,不断地念咒,就会受到这语言的熏习,便是一种熏修,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教化。

[注二十一]梵文咒语,密说般若。佛法分显密,显明者,佛经借世俗文字语言传达道理,示现于人,导人修持而得利益。秘密法则含有咒语这样的方法,佛法的本质在至极之处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佛只是为了众生利益才不得不说法,那神妙不可说只有借咒语来教授。秘密法门之一的陀罗尼,凡夫不能理解,只好不作汉译。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有争议,也确为中肯之语。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预习作业

中文:崔颢《黄鹤楼》、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数学:黄金分割和勾股定

历史:熟悉白马东来、淝水之战的历史事件

音乐:歌手萨顶顶取自佛经《百字明咒》梵文歌曲《万物生》和《希然宁泊 – 自省·心经》

电影: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和吕克·贝松执导,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超体》


课后作业

中文:理解并背诵唐·崔颢《黄鹤楼》、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地理:绘制课文中标注有下划线的所有国家和地名,在现今世界位置示意图;

数学:掌握黄金分割和勾股定理,根据数学课安排,完成对应作业;

历史:书面完成二选一分析题:淝水之战始末或淝水之战真是以少胜多吗?

写作:抄写《心经》一遍、周记一篇

课外阅读:[英] 凯伦·阿姆斯特朗《佛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既然岁月留不住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类》有“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句。在《李叔同法语录》中,弘一大师解释这句话为:“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大喜大悲时,要淡定,否则,激动心情下所做的一切,事后很容易让自己后悔。

所以,沉淀了半个月,等自己不喜,等这件事在心里慢慢落定,才敲下来。

半个月前的10月12日起,我开始负责幸福学堂的图书馆工作。这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事,因为我一直努力的职业和人生目标,就是成为图书管理员之类的,累了看看书,工作内容也是书,如果可以,只和书打交道就最好了。我理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

太座大人也开心,她并不认为我当一个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和人生理想是多没出息,相反,她认为现在中国的知识教育远远强过技能教育,理科教育远远强于文科教育,文科教育远远强于常识教育,常识教育远远强于美学教育。人们只将得奖、出名、挣钱等作为成功的硬指标,不理解做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儿,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静静泡一壶茶,他一杯,我一杯,慢慢看夕阳,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嗯,是的,她希望我在看书累了休息时,泡一壶茶,我一杯,她一杯,分享我的成功,只是不要再穿那件已经快穿了10年的冲锋衣,因为“那让你看上去像是一位快递小哥,而不是图书管理员”,她说。

读书实在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但想读的书这辈子没可能读完。我一年读书超过50本,10年的阅读量超过500本,500本书肯定能使我发生更多改变,变得更谦卑、更善良,使我具备温、良、恭、俭、让的品质。一个人的现状,就是他过去读过的所有书的总和,而未来,就是现在。

想起明晃晃的阳光照进午后的图书馆,一架架的纸质书,每本书里都有一个独特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好一幅人间天堂的样子。

既然岁月留不住,就让我带着这些小确幸,坦然面对后半生吧。

【青龙镖局】第二回:新添寨双雄定策十年 白龙洞有间镖局更名

前情提要:
第一回:江湖路风云再起 宋镖头买马招兵>>>
致敬徐皓峰《倭寇的踪迹》和王家卫《东邪西毒》两部电影

【 青龙镖局 】第一部:风起长林
第二回:新添寨双雄定策十年 白龙洞有间镖局更名

上回说到宋总镖头张贴出了招募镖师的告示,第二天就是面试的日子。

第二天辰时,镖局两扇刷过桐油的松木大门咿咿呀呀打开,门上的铜狮头门环在阳光下射出刺眼光芒,就像当年大侠萧秋水在风波亭遭暗算,唐柔挺身而出指尖炸向“朱大天王”朱侠武的那一蓬暴雨梨花针。

及至镖局大门敞开,见当中一个大院,左右两列兵器架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样样齐备。宋总镖头与身后一左一右、一男一女共三人神采奕奕站在院中,笑容满面向蜂拥而至者抱拳行礼。

宋总镖头身后这两人,是十年前锻金崖讲手后不久,秋分这天认识的。

那天,新见习镖师邹小二为新添寨首富张大娘押镖去东京,那时青龙镖局还是“有间镖局”。宋总镖头不放心新人第一次押镖,就想送一段。送到新添大道上的有间茶馆,秋老虎毒辣,口干舌燥,走进茶馆喝茶歇脚,见二人身边还有空位就搭了个桌,落座闲谈,不想二人谈吐不凡,与宋总镖头相谈甚欢,从晌午一直谈到月上梢头茶馆打烊。三人意犹未尽,于是在隔壁有间酒楼炒了几个小菜回白龙洞的镖局,饮酒促膝长谈直至鸡鸣。就在这一次彻夜长谈,奠定了镖局的未来十年发展壮大之路,也就在这一夜,有间镖局正式更名为青龙镖局。

究竟这二人为何人?

身着彩衣者,就是“美女妖且闲,裙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人称新添寨绝世歌姬的苏释然。苏释然,字佳伶,因苏府位于新添寨东面山坡上,故又号东坡,人称苏东坡。不过,她常常因风太大、路太滑、狗太恶、马太老等等原因不能按时登场献唱,观众只能眼巴巴盼着她快快抵达,故坊间又称她苏盼达。就在这天,因为与宋总镖头相谈甚欢,绝世歌姬苏盼达又没能抵达她在甲秀楼的专场演唱会。而剧本上她与宋总镖头的见面,就是在这演唱会上。

五短肤黑一身行者装扮,好像随时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是个不第秀才。初为矿主,逢出矿则贼至,金皆亡;从文,童子试后三年不弟;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挂网十余载,将红而未红时过气。因现今居新添寨包谷山而人送外号“黑今山”,反倒忘了他的真实姓名。

究竟二人为镖局未来十年发展壮大定下何策?且听下回分解。

本集致敬温瑞安《神州奇侠》

【青龙镖局】第一回:江湖路风云再起 宋镖头买马招兵

开学一个月,校长和有的家长觉得我设计的有学习项目、有社会实践还有公共空间和社会责任内容的校园金融模拟实践系统——“青龙镖局”,在熊猫老师的管理下运行得还不错。颜校长说:“要不推送一期青龙镖局的介绍,让大家都了解下?”

9月26日,在学堂的公众号,我推送了第一期关于“青龙镖局”的介绍。

“青龙镖局”这个跨学科学习项目,从一开始我就没想弄成正经八百的说教,那样狠无趣,所以这个推送内容就用了武侠章回小说的方式来进行。我和熊猫老师想着等内容慢慢积攒得差不多了,就在“熊猫FM”开个讲青龙镖局的评书专栏,我写,她讲。

我没写过武侠小说,更没写过武侠章回小说,不过看过一些(见《我的武侠小说三阶段》),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慢慢写嘛,写写就会了。今天开始写第二回。

【 青龙镖局 】 第一部:风起长林

第一回:江湖路风云再起 宋镖头买马招兵

青龙镖局总镖头姓宋,单名一个兴,使一口紫微微,蓝瓦瓦,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的苗刀。这把刀,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十年前,宋兴在霜叶城,以此刀和一套三十六式辛酉刀法力战四大武林世家精英,更以双手执一刀的一招“丁字二连斩”击败霜叶城“第一高手”双峰六合枪裘冬月而一战成名。

霜叶城之战后,宋兴认识了一个朋友。

一天,二人在锻金崖讲手,那人问宋兴:“你知道为什么刀得有鞘?”

“为了出其不意。”宋兴答。

“刀的真意是藏”那人说。

此后两人未再见过,而锻金崖上的胜负,也无人知晓。因为那人喜欢在东边出没,十年后的今天,他有个绰号叫“东邪”。

锻金崖上讲手后不久,宋兴就在贵阳府后来成为“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前,修建了青龙镖局,而白龙洞也就成为了镖局的库房。

三天前,一人风尘仆仆从东而来,进了镖局就没露面。江湖传闻,这人给青龙镖局宋总镖头带来“东邪”的一封信,这封信里的消息,据说价值一万枚青龙币。更有传闻说,这送信的就是“东邪”本人。然而除了宋总镖头,没人知道这信写了什么,更不知道是不是值一万枚青龙币。

只是,那从东边来的人进入青龙镖局第二天,宋总镖头就在镖局门口张贴出了招募镖师的告示。而明天,就是镖师面试之日。

青龙镖局招兵买马,会有人应徴吗?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第一回,是向徐皓峰《倭寇的踪迹》和王家卫《东邪西毒》两部电影致敬。

文科辍学生的敬畏之心

怀忐忑之心,给高中生上了一个月的中文课。

开始上两首柳永词,现在《滕王阁序》已讲了有两个星期。今天在课上我对学生说,我们手上两个版本的《古文观止译注》都可以丢到垃圾桶去。我们没用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否则,也要丢到垃圾桶里去。

可以丢到垃圾桶去的两个版本《古文观止译注》,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阴法鲁版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为什么可以丢掉,以今天讲的的“披绣闼……声断衡阳之浦”一段随手一例:

课本“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译注版为“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一句的两个版本。然而,课本注释是“舸,船。弥,满。津,渡口。青雀黄龙之舳,船头作鸟头形、龙头形。舳,船。” 译注版译文为“迷通弥,舸舰塞满渡口,许多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不管是课本还是译注,这样的译文和没译没什么区别。

“舸”,课本注释是船,那“舰”是什么?译注直接没译注。舸舰,指巨舰。

“青雀黄龙”,课本注释是“鸟头形、龙头形”,译注是“青雀黄龙花纹”,也是没译注。

我对学生说,《礼记·曲礼上》“则载青旌”汉郑玄注:“青,青雀,水鸟。”又指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我认为,青雀此处应指后者。黄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按照古籍记载,黄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黄龙的化身。《史记·天官书》言:“轩辕黄龙体”。《山海经·海内经》郭注引《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所以我认为“青雀黄龙”在这里应是借船上的雕花图案指船主身份都为贵胄,以对应上一段中“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句。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怀着忐忑之心,觉得还是把课本丢进垃圾桶吧。这也是我一段课文需要两天时间备课的原因。而八九年级的中文课,实在是万万不敢接了。这就算是我这文科辍学生的敬畏之心罢。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明·方孝孺

我正在努力去成为一名“善怕者”。

中文课:人文素养赋予人血肉和灵魂

高中的中文课,两名新生基础不太好,我想我得慢慢来,先从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始。然而,我并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并且中文基础也不怎么样。我对自己负责的中文课的态度就是——只要选材是好的,大家一起学习,不论所获多少,也会有所裨益。

每节课前一天,我都会将次日的课程的内容提前发给校长颜群宇审阅,给中学部负责人黄文欣老师报备。昨天校长在看到课程内容后,得知今天的课是上午第一节,而我选择在学堂的青龙茶馆上课,于是他决定来听听。

今天的课第一部分是王尔德的(Oscar Wilde)《Silentium Amoris》,BGM选的是王若琳翻唱的梅艳芳1991年《亲密爱人》专辑中同名主打歌曲。学生分组对中英文进行了多次朗读,我让他们慢一点,再慢一点,不要去刻意读清楚每一个字,不要公立学校学生通常会去拖长声音的“唱读”,而是要释放自己的情绪。在我鼓励他们慢一点再来一次的时候,熊猫老师路过,就在旁边椅子上坐了下来,一起听他们慢一点,再慢一点,或许她会将今天中文课选的内容放到她的“熊猫FM·幸福诗会”里。然后借王尔德“Women are meant to be loved,not to be understood.”这句话我最喜欢的翻译——女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理解的——来告诉他们,人文知识和课程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远没有理工知识实用,但正是人文让生活变得更有温度和厚度;理工知识就像人体的骨骼,人文素养是人体的血肉和灵魂,是使一个人成为“人”的部分,否则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第二部分,还是继续《滕王阁序》,BGM选的是马常胜的《秋水斜阳》。这篇古文是高三必修篇目,对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所以拖了两节课仍然没有明显的进度。这个周末我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周一能有明显的推动。不过颜校长似乎比我还着急,他用课程的最后10分钟,表达了对学生的期望,其实也表露了他对教学进度的担忧,其间还有食堂负责人娟姐和行政小亢老师来找他汇报工作和签字。我安慰校长说,慢慢来,会比较快。

今天除了高中的中文课,八年级到高中的游学课,我也是在茶馆上的。大家坐在一起聊点什么,可能也会有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路人随时加入进来,我喜欢这样的宽松、舒适的学习氛围——谁说课堂只能是在教室的?

人生里第一次收到的教师节礼物

今天高中的中文课,从现代诗、小学的唐诗到中学的宋词,终于高三唐朝的骈文;涉及了历史、地理、文学、音乐、物候等方面,学生们终于体会到中文课与语文课的不同。然而这也对我有极大挑战,“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此时真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前两天的《天命》里说过,孩子就是我的天命。我前20年的职业经历,矿工、业务员、互联网公司CEO、NGOer、网站站长、摄影师、独立撰稿人、杂志主编、网约车司机……用太座大人的话说就是“做过的行业不计其数”。最终,孩子拯救了我,让我能因之前丰富的职业经验,得以在学校中谋得一职位,与女儿一起成长,女儿也常常以我为自豪。

今天是教师节,收到学生礼物的那一刻,真是开心得不得了,这是我人生里第一次收到教师节礼物。
午餐时,黄文欣老师说:“豆哥,八、九年级的同学说希望你也上他们的语文。他们说‘豆总这么有魅力,好想上他的课’”。学生在礼物里说“有点希望你给我们上语文课。您为学堂默默付出了很多,一直都是默默!对任何事都是那么负责、严谨,所以一直想感谢您~”,放学时九年级一位同学在窗外对我说:“豆总,来上我们语文课呗。”我现在上高中的中文课,本周新开整个初、高中的游学课,如果再接手八、九年级的中文课……我不确定我所知所会的这点资粮是否够用。

我把学生送的礼物和留言拍照发给太座看,她说:“这是对你最大的认可了。所以默默无闻也会有人看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生就是不断学习、更迭和成长的过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也是太座送我的箴言。

天命

周三(9月5日)下午,我和三位幸福学堂毕业生一起被邀请到二楼高中教室,当时我们正在一楼办公室里,讨论着他们即将到来的可能的未来。

高中教室,张辉博士的课刚结束,还见到一位没怎么直接打交道,但隔几年总会在什么地方见到的老友——西西弗书店创始人、现成都好奇学校理事薛野。

在食堂午餐时,颜群宇校长问我:认识薛野吗?

认识。

下午他要来。

他……现在安全吗?

安全。

好啊,那请他来给中学生们上一节公开课如何?我说。

所以看到薛野在教室里,我就开心了。

在课堂上,著名学者李银河的弟子、贵州某大学教授的张辉老师说到,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是不知道为何而读书,以及未来要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空心”人。于是围绕“除了高考和出国,是否我们还有第三条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聊了自己的看法。

我坐在薛野右手边,顺时针最后一个说话。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我活过了四十几年,或许我再努力几年或十年,我想我就能找到自己的这个位置。现在我想和学堂一起成长,尽自己的力做好自己。我说。

薛野说:“那你已经是知天命了,要恭喜你。你该请大家吃饭才是。”

我说好啊好啊,下次找机会。其实,只有和家人在一起吃饭,我才是放松的;其他任何的饭局,都会让我感到局促。不过我想送他一套【皂办处】太座大人和幸福学堂中学生合作制作的手工皂礼盒。

我“知天命”那番话,其实有很重私心。女儿和侄儿在学堂分别上二年级和四年级。除了是一份工作,对我来说还是和孩子的一起互相陪伴、学习和成长之路,这样我不会错过很多家长无法顾及的生活中的小确幸。然而这也要冒很大风险——当同龄人大多在接受应试教育,我们却选择了另一条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路。最终,当他们和同龄人在同一个社会中共存时,结果会如我们预期吗?我想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但我知道,孩子就是我的天命。

图为当代新闻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1918-1978)作品《走向天堂花园》

雨霖铃

高中的中文课,不采用固定教材,所以我得自编教材。

自编的教材,延续上学期的风格,以传统篇目为主,辅以少量的现代和国外诗歌。

今天中文课准备的内容是小野洋子的《愿望篇》、本地歌手尧十三在2011年的“老歌”《瞎子》和柳永词《雨霖铃》、《望海潮》。《瞎子》的歌词,其实是贵州织金方言版的《雨霖铃》。

课上,两名高一新生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没有兴趣爱好,就是标准的公立学校的学生那样,努力听老师的话,老师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害怕犯错而踟蹰不前、举棋不定,眼神空洞。

我问他们《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的“看”是什么字、怎么读,他们面面相觑,一个说不知道,一个犹豫说:“这应该是‘看’吧?!”这不是我想看到的,说:“请大声而肯定的告诉我这是什么字。就算错了也没什么。”其中一个怯怯说是“看”字,我说是的,它就是个“看”字,一个在小学一年级就学会的字,只不过在这里读第一声。

我期望高中学生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认知,也就是他要有自己判断的能力和勇气,而这个判断没有对错。例如对一首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你的就是你的,我们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而不是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那样的标准答案或许对考试是有意义的,但对人生来说,我不知道它的意义何在——毕竟,考试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的终极目标也不应该是一场考试。

这导致原计划一节课的内容要拉长到两节课才能完成(也或许我对进度过于乐观),不过这也是好事——我没有布置标准的、每个人都一样的作业,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我告诉他们,这是他们的课堂,不是我的,他们完全可以决定上课的方式,但学生不能没有作业。于是他们各自决定了自己的中文作业:

A、小野洋子是谁?

B、背诵并翻译今天课程内容柳永词《雨霖铃》;

C、完成下一节课的柳永词《望海潮》的备课。也就是下一节高中的中文课,是这位新同学来上(当然我也会备课做准备)。

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帮助他们恢复一点自信,脱离现在的被动学习,转为探究性的主动学习。

下课铃声响起,我说:“你们知道吗?今天的柳永词《雨霖铃》在课本里应该是高二下的必修篇目,然而我看你们高一上也学得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