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观自在·卅二】只有怀疑不可被怀疑

6:30起床,点击QQ音乐每日推送30首免费试听曲库,第一首是刘若英的不知道什么歌。想:“啊……从来不喜欢不会唱歌的刘若英的歌”,马上切到下一首。刷牙时,觉得刚才的想法不对。“不喜欢刘若英唱的歌”是我的感受,原因(也是观点)是我认为她不会唱歌,但感受和观点这两者其实是毫无关联的,也就是说我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刘若英是否会唱歌,这是一个专业领域的专业判断。所以,我只是不喜欢刘若英唱的歌而已。

语文3班,只讲了一首李白的《越中览古》,因为没把握好,发散得有点……超出我的计划了。

“越王勾践破吴归”句,从春秋五霸说起,为什么历史课本里面只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四个,以及卧薪尝胆、西施和范蠡陶朱公的历史与传说,终于越王勾践剑。

“只今惟有鹧鸪飞”,引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但现在这个班的学生只有花卷和学生吴听我讲过乐府,所以回头为其他人概讲了这首《十五从军征》,再又预习了后续将讲到的刘禹锡的《乌衣巷》,并简单做了对比。

最后回到诗名《越中览古》的“越中”。越中,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唐初复置越州,唐玄宗改越州为会稽郡,唐肃宗时复为越州。自此,会稽郡不复存在。从会稽发散到《兰亭集序》,从三近斋书柜上取下那幅“神龙本”《兰亭集序》复制品,“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就此展开,还介绍了几个印章,结果没收住,就下课了。黑板上留下一个我画的“殇”形猪头,就像上周讲《古朗月行》“羿昔落九乌”句,古人认为太阳是三只脚的乌鸦,结果我的画画水平太过不堪,乌鸦被画成了乌鸭。

中国史2班,从秦的集权制度到“焚书坑儒”,说坑的其实不是儒生,多是方士,从这里开始,这节课就在学生不断提出的的疑问中开始“跑偏”了。什么是方士?就是方技之士与数术之士。什么是方技?方技旧时总称医、卜、星、相之类的技术。什么是数术?数术是指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和奇门遁甲之类数理。天干地支是什么?吧啦吧啦……奇门遁甲呢?我继续吧啦吧啦……最喜欢这种不按备课套路提问,也没法备的课了,大家都放飞自我吧!阿弥陀佛真主安拉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哈利路亚。最后五分钟,挑了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方士“异人组”大展方技片段。“哦~方士就是这样的哦~”。多好的一节课,沾沾自喜。

中国史1班,忘记哪个学生开了“炎黄子孙”这么个话头,就此发散出“上下五千年”其实是个“伪概念”,因为中国的历史(信史)不到三千年,始于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在此之前至商是半信史时代,因为有甲骨文和金文的片段历史记载。更早的商以前就是可归为神话传说时代的“伪历史”。“历史课本上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朝?”我问。“夏朝”。“为什么?”这次换了我来问问什么了。“不知道”。“中国人自己坚持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朝,但研究中国史的其他国家学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应该是商朝,因为半信史时代开始对历史有了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虽然这中间常常出现几十一百甚至几百年没有一个字记载的断层。所以,历史的真相是什么?一切历史都是可疑的,都是值得怀疑和探究的。我们要有一切都应该被怀疑的科学精神。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不可被怀疑,那就只有怀疑本身不可被怀疑。

午饭时,与科学老师任飞老师闲聊,他说又增加了好些没用的冷知识。“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还能把它们串起来的?”他问。我说;“没事乱翻书。所以我上课基本上可以说都是在吹散牛。”经常是课上完了我教材都没翻开。这个实情会不会导致学堂的生源流失哦?

飞盘课,惯例分成三组车轮战。今天没什么建树,就是有了个理由跑了一个半小时,脚都快跑断了。

晚上三折淘到意大利藏学家朱塞佩·图齐的《喜马拉雅的人与神》二手书,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版。喜欢图齐的书,始于他堪为人文地理写作范本的《到拉萨及其更远方》。

【观自在·卅一】一怒拍案

三折淘了一本二手亨利•M.罗伯特的《议事规则》。距离上一次也是第一次读这本工具书已快20年,当时在NGO工作。现在想重读,是因为上周三学部会议上,学部负责人L对我的人身攻击谬误使我一怒拍案中途离席。现在想来唏嘘不已,一为自认为修行多年,其实不过是装装样子,并无真正成果,竟然被别人言语所激怒;二为自己要重学“罗伯特议事规则”,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时,或许能够使用规则将讨论引回事情本身,虽然这很难,但值得尝试。

周三学部会议上,负责本学期游学课的学部负责人L,针对本学期游学即将开始,但仍有部分学生未能加入游学组,也没能提交方案,可能没办法顺利开展游学的现状,发起了学生游学兜底方案讨论。

讨论中,我提出问题:现在有没有兜底方案?

L说要相信学生,要对学生抱有期待。

我认为这其实就是说没有兜底方案。并再次提出问题,如果到最后截止日期这部分学生仍然没有拿出游学可行性方案,我们是否有兜底方案。

L仍然说要相信学生,要对学生抱有期待。

我反驳说兜底方案就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去游学的方案,与是否相信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期待没有关系,否则就不用发起这个议题。

L说:“作为老师都是这样的态度,也难怪学生会是这样了。”我怒而离席。

L在会议上就是典型的人身攻击谬误,也称为诉诸人身或针对个人(Ad Hominem)谬误,这是一种逻辑错误。

通常,我们在讨论某个议题前,都知道要“对事不对人”,但在面对反驳或质疑时,就常常会发生“对人不对事”的情况,即反驳者不是通过直接反驳对方的观点或提供的证据来进行辩论,而是试图贬低、诋毁或通过其他方式攻击提出这些观点的人,这就使讨论演变成了冲突和对抗。这种谬误的实质是以不道德的论辩手段代替正常的逻辑论证,即不是针对问题本身和争论者的观点,而是攻击对方的人格、行为或态度,从而达到驳回对方主张的目的,以便使自己在论辩中取胜。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用处就在于它对如何提出议事事项、如何听取和发表意见、如何提出动议和如何表决,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这些形式在一切事例中是否最合理并不真正重要,重要得多的是应当有一条通用的规则,以便有一致的开会程序,而不决定于主席的的奇想,或会员们的苛责。在一个庄严的公共团体中保持秩序、礼仪和正规是极重要的。”

我会找机会在每两周一次的师生读书会上分享这本书。如果以后参与会议的每个人都能按照“罗伯特议事规则”来,相信不但会减少很多冲突,也会使会议更高效。当然,在此之前,徐贲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也是一本讨论或教我们如何讨论和如何表达自己观点的好书,但其不足就是缺少对方法的描述。两本一起服用,效果最佳。

【观自在·卅】上了个假学

昨天下午在通道口值班,有家长来找我聊天,说想了解一下老师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这才是冷静、理性在观察和为孩子选择学校的家长,而不是看校园的硬件、师资和课表。因为我们是怎样的人决定了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

每周二我的家长接待日,意料之中的仍然没有家长来预约。或许是家长们不需要,我猜应该是不知道,于是在中学部工作群里请示两位学部负责人,我是否可以把家长接待日这个消息发到家长群里,从下周起开始接受预约。帅老师建议不发家长群,可以由语文3班学生导师告知家长。这是一个好办法,避免给其他老师带来困扰。

今天语文课,从B站上的一个3D动画小视频引入。视频里,一位诗人在房间里一座四柱镂空雕花大床前,看着窗外的月亮吟《静夜思》这首诗,装订成册的几本书籍整齐码放在一张案桌上。请学生张、学生林和学生白这三位本学期、甚至是本星期才转入这个班级的“新生”,试试看能不能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学生白非常不错,指出了视频中出现床是个错误,因为诗中的“床”其实不是睡觉的床,而是用来坐的或者是井栏。直击要点。其他学生没有发现这个视频有什么问题。于是我一一指出:

1、四柱床是从欧洲传入的,并且视频中的这种四柱镂空雕花大床是明清样式,而李白生活在盛唐,中间隔了近千年;

2、放书的案桌样式,也是典型的明清款;

3、唐朝书籍的装订,大多是卷轴装,案桌上装订成册的书,装订方式应该是宋代才有的册页包背装

4、“床前明月光”的床就像同学白说的那样,“床”不是床,而极有可能是类似于“胡床”这样的小马扎,或者指的是井栏。所以不只是这个视频,还有你们语文教科书上这首诗的那张占了半个页面,李白半躺在窗前床上,手里举着一只酒杯的配图也是错的。

“妈呀!以前上了个假学呀!”学生张大叫一声,“我记得那张图李白杯子里装的还是红酒”。

“先不要着急感慨。李白喝红酒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那时葡萄酒已经从西域传入了大唐,‘葡萄美酒夜光杯’里也有写到。但这首诗还不止如此。”我说:“你们从小背诵的、语文教科书里的这首《静夜思》,其实是清朝才有的版本。还有一个与清版不同的宋朝版本。请将教材翻到下一页,你们就能看到宋版的这首诗。我个人相信这首诗的宋版更接近于李白的原版。而至于李白最初写的这首诗是什么样,已经没人知道了。”

“妈呀!我以前又是上了个假学呀!”学生张再次,大叫。

“还有,下一首《古朗月行》是不是看着很眼熟?一年级语文课本里面就有,但是不是似乎又有点不同?”我问。

“我们教材里的这个是全版,小学课本里的这首诗只有前四句。”学生吴说。

“是的。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古朗月行》,其实只是这首诗的四分之一。”

“妈妈呀!我以前可真是上了个假学呀!”学生张第三次大叫。

所以,关于李白,我们这就开始了。用教材里李白的诗,串起来讲了李白的一生,因为课题作业是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版本的《李白传》。

花卷已成功申请到这个学期的地理课自学,学习美国一些大学地理专业第一学年采用的基础教材《人文地理学通识》。下午的两节地理课,我要求她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三个书面作业:

1、地图学简史

2、简述当代地理学工具及其用途

3、观察并描述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和奥特柳斯的世界地图有什么区别

本周我在语文课上提到过,地理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我认为这两种地理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自然地理是累积性知识,是要记住。因为基于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定律、公式就是台阶,你必须得记住并弄懂它们才能一步一步上行、远行。人文地理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非累积性知识,所以从哪里开始都可以,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要观照,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然后忘记,忘记为什么要记得,这样它就能滋养我们一生。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短时间内,自然地理的学习要比人文地理要容易些。

【观自在·廿九】传授独孤九剑的赶脚

熊猫老师生病了,语文继续合班上。今天的内容是“大唐的蕃将们”。从李白人生高光时刻——成为翰林供奉时写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开始,投影播放了电影《妖猫传》中胡旋舞那一段,通过影片中人的服色和饰物,重温了唐朝的服制;从演奏的乐器重温丝绸之路传来的音乐和乐器与“中华传统乐器”;从空海的出场重温遣隋使和遣唐使、佛教显宗的净土宗、禅宗与密宗,因为空海到唐拜密宗大师学成后,回日本创建了真言宗;借空海旁的白居易,铺垫了后续主题的《长恨歌》。提到《长恨歌》,就不得不讲讲李隆基、杨玉环和他们的干儿子,那位将大唐从强盛拉向衰落的关键人物:安禄山。

安禄山这个柔软的胖子,胡旋舞跳得很好,播放了第二个视频男子胡旋舞的片段后,第三个视频是唐诗逸、柳青瑶、姜贞羽和哈妮克孜的《一舞飞天、一梦敦煌》。大家惊叹于画面、舞蹈、服饰和音乐之美。“关于审美,如果当我们看到的都是美时,丑便没有存在的空间。所以,如果游学去敦煌、去西安,你们当知道要去欣赏什么。”从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会讲好几门“外语”的粟特人,引出“安史之乱”可以视作当时东亚的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我的个人观点,因为这场八年大战的主力和主角是大唐和叛唐的蕃将们以及他们率领的各族军队。如与安史大军对抗的蕃将有:高仙芝,高句丽人;李光弼,契丹人;哥舒翰,突骑施人;白孝德,龟兹王族后裔;仆固怀恩,铁勒人……下课铃声响起刚好讲完。今天算是完成计划内容。

午饭时,新生Z坐到我的对面,“对不起老师,今天起晚了没赶上您的课。”我说没关系,明天早点起就好了。问她昨晚几点睡的,“本来计划9点睡觉,但预习了几首诗就晚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趴在桌上睡着了。哦!对了!我拿预习的诗给你看,等我一下。”她放下碗筷起身去拿了我自编教材“三近斋摭录”的“唐人五十家·李白”过来,我接过来一看,工工整整在诗旁边写满了解读的“标准答案”,心里“咯噔”了一下,“你预习得非常认真啊!太棒了!”

“可是我之前的班主任说我很笨,他说我都影响了他的前途。”她说完赶紧低头刨一口饭。

“你……”一时不知道怎样安慰和鼓励她,送了一勺饭进嘴里得几秒钟缓一下,“你已经离开了那学校,所以完全不用再把之前别人的话放在心上。你很努力,也做得很好。”

“那老师我们加微信吧。”她拿出手机。

“我的微信只是用于接收学堂的工作安排,不常看,也没有添加学生为好友。我可以给你我的邮箱,你对我的课有什么建议或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发邮件给我。”

“好的,谢谢老师。你的课我没有什么建议,我喜欢你的课,很有趣。”

“期待在明天的语文课上见到你。”

饭后在通道口值班,难过,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到她。

下午代熊猫老师出国留学班的戏剧课,她让我和大家讨论期末汇演暨毕业典礼的方案。学生问是要延续还是要创新,我说智慧就像创新,没法教,延续定式是最保守和容易的,但如果这次能突破定式有一些变式,那就是创新了。例如,是不是可以做成一个整天的,包含各种元素的活动?于是学生提出在延续定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办音乐节、美食节、影展、画展。“如果学校不同意怎么办?”学生突然提出问题。我说:“这是一个好问题。谁才是期末汇演和毕业典礼的主人?”

“当然是我们学生啊。”

“呐……现在开始,你们不再是学生,而是导演了。你们可以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方案,拿着这个方案去找投资人、组建团队、与各学部负责人沟通来共同完成自己的汇演和典礼。”

于是半哄半劝半怂恿,X君和不会理发的Tony君担任总导演,呆呆的豪君担任执行导演,乐队的J君是音乐节导演,影展策展人是喜欢摄影的Y君,喜欢唱歌的Z君是期末汇演导演,喜欢跳舞的T君是毕业典礼导演,葱葱负责宣发,连平时难得参与讨论的TXH君也拉拉我衣角,说也要做策展人把自己的画拿出来办画展。赶紧叶下飞花剑底游龙黑板白字写下以为证据。

“咋样?是不是安逸得狠?不要畏首畏尾皮皮翻翻,你妹,淦就完了!”

“豆总你哪点像快五十岁的人嘛,分明就是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影展策展人Y君说。

“我年年都是十八岁好啵。”

“完了,我们要遭豆总带坏了。”总导演不会理发的Tony君说。

“安?!带坏?!你们到学堂来是来做乖学生勒闷?你们连我都掰头(Battle)不过,还有哪样自由勒精神,独立勒思想?”兹一分钟,我有点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的赶脚。

【观自在·廿八】一个人的朝圣

早餐后刚进办公室,准备去洗杯子、泡茶,学生沈走进来,抿着嘴笑,把手里拿着的本子放到我桌面上,“你先当早报读吧。”

8页哦~

“那当然啊。”

泡上茶,翻开作业本,接着上一更继续学习“历史天才”的骑兵史——

萨珊王朝阿尔达希尔一世打造了圣陨骑兵,奥勒良力挽狂澜率领罗马士兵顶住了圣陨骑兵的进攻,拉开了萨珊和罗马长达四百年的争霸战争,直到查士丁尼的名将贝利萨留组建了圣陨骑兵的镜像骑兵——铁甲圣骑兵与之对抗。虽然铁甲圣骑兵在与圣陨骑兵的战斗中表现平平,但在远征非洲的特里卡梅伦战役,这场贝利撒留征服北非的决定性战役里,一举击溃了汪达尔王国军队的主力,甚至生擒了汪达尔王。此后铁甲圣骑兵继续在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战争中屡建奇功。然而,一场瘟疫导致罗马帝国损失了近一半人口,再现罗马辉煌的梦想也成为了泡影。当阿拉伯骑兵杀出阿拉伯半岛后,亚欧大陆上再没有谁能阻挡他们征服世界的脚步了。

读得不过瘾,当然要继续催更,留言“期待看到罗马龟甲阵”。我认为,当一个人开始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时,他需要的和在意的将不再是鼓励和夸赞,而是欣赏——欣赏他的品格和取得的成就,因为谁也指点不了谁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是一个人的朝圣。

泰国Pan Asia学校代表三人来访,上午的第三、第四两节课时间用来欢迎访客,不上课。偷得浮生半日闲

从中文教室“三近斋”门口经过,瞥到学生B在窗前徘徊。看到我,他小步快跑出来,“豆总,我有事要和你讲。”我说那边走边讲。“……”他面有难色,“那个……就是……能不能先把笔记本电脑给我,因为今天回家要上网课,明天我一早带来给你。”

“对不起,我不能给你。”

“为什么?”

“我在那节课上提醒了两次,请大家把电子产品放进教室外的柜子里或教室门边的桌上。你出去放了手机,回到教室只是合上了桌子下的电脑。你的电脑会在我这,是因为你违反了学堂的电子产品使用条款。”

“可是我需要使用电脑来学习。”

“我帮你暂管电脑,是因为学堂的电子产品使用条款要求我这样做。我们应该维护和遵守这个条款以确保每个人的学习权利都能得到尊重和保障。没有人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如果这个时候把电脑给你,那我和你一样也违反了这个条款。所以,请耐心等待,下周一你将重新获得它。”

【观自在·廿七】歪果仁李白以及要整个大的

语文合班。从温习出生于五姓七望太原王氏的王维开始,到“盛唐第一美男子”的他遇见了玉真公主,引出公主的另一个绯闻男友——李白,本周的主题这就开始了。要讲李白,先讲位于现在新疆吐鲁番附近交河城的安西都护府和龟兹、碎叶、疏勒、于阗这安西四镇,因为不论是唐朝还是现在,出生于安西四镇之一碎叶城的李白都是一个“歪果仁”——碎叶城旧址就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附近。李白五岁时,跟随父亲沿河西走廊向东、向南入川,直至24岁,他在四川生活了近20年。24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四川开始游历天下,沿长江向东顺流而下时写下了《峨眉山月歌》,离家两年以后,在外思亲写下的才是大多数中国人没上学就会背的《静夜思》。还没讲到大唐的蕃将们,就下课了。周日晚上在“幸福·文学院”工作群里商量李白的主题合班课时间和课时量时,我说李白要合班的话,讲一个星期都不够,所以我就压缩到一节课,讲好多算好多。

学生曾的作业,回答了昨天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追求财富有错吗?为什么?他的回答是:“追求财富本身并没有错,如果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伤害别人的利益就是错的。”深以为然。本想留言说“删掉‘的利益’3个字就更好了”,但还是觉得再等等,慢慢来,找到下一个机会再深入一步。

第二个问题:急于赶路就是急功近利吗?为什么?”他的回答是:“急于赶路并不代表急功近利,但由于性格急躁而急于赶路是走不远的,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往前走,这样才可以看到路上的风景、学到很多知识。”这个回答……太标准了,以至于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然而这就是问题所在。于是我留言:你写“由于性格急躁而急于赶路是走不远的”,在我看来这是你的观点,但你并没有提供更多的依据来支撑这个观点,所以,今天的作业,就是补充依据来支撑你的这个观点。字数不限。

学生沈没来上课,据导师说是生病了。回想昨天上课他状态不佳,可能就已经是身体不舒服了,所以没有完成作业。

午饭后在通道口值班、跳绳,看到学生沈拿着作业本笑嘻嘻走来,翻开本子给我看他的作业,还说欧洲史暂时要停更。我问为什么,他说“要整个大的。”我问多大,他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什么时候?下午。也不知道是下午开始还是下午给我看成果。结果第二节课时,他拿着作业本来了,“今天更6页或者明天更8页一并给你,你选哪个?”我选8页的,我说。“那你先看作业吧。”

“你还好吗?”

“还好,早上只是头痛。”

“昨天太热,太阳太大,是不是上体育课中暑了?”

“也许吧,不过现在没事了。”

翻开他的作业,一样都没落下,统统补来了。“我很向往古代人的生活,过得很朴素,即使贫穷那也没关系……我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没有人一出生就有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留言:“所谓‘远大理想’我觉得是个‘伪命题’,要多远大才算远大?我觉得,一个人,能爱自己,爱家人,能按照自己的所想去生活,这样的人就很了不起。”也许是我层次不够,觉悟太低,我觉得维护世界和平这样的事,就交给复仇者联盟那些超级英雄就好了。在《图兰朵》的作业后留言说,虽然来得有点晚,但老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这篇文章值得一个“A”。啊~希望没有误人子弟啊!

和赵俊杰老师商量了,大课间和午饭后我值班,下午她值班,因为有家长约了四点到校,想“从老师的角度认识一下自己的孩子并了解一下老师”。

【观自在·廿六】另一种可能

语文课,今天将王维的主题收了尾,明天合班开始李白的新主题。

上周从2班申请转班来的八年级同学林,一周下来融入得不错,渐渐不再拘束,课堂上开始与我有对话,课后会来找我讨论她每天的常规作业“每日一记”小说连载的情节推动,几好的。周末三天的“每日一记”和课题作业,“一次性拿到三个‘A’,你是我上这门课来的第一人。”我在作业后留言。

本周从2班申请转班来的六年级同学白,融入得更快,确切说只花了半节课就进入了课堂,参与互动并能提出问题,几好的。对他每天作业的要求是“多描述,少感慨,一句一句写清楚。”

花卷和同学吴一向是活跃分子,听得认真互动积极,并常常抱怨我讲得太快来不及记笔记,然而她们的教材上密密麻麻都记满了笔记。

六年级的同学张已经和同学林连载创作复线小说《小棉故事》一周了,她在同学林的故事里是第一季的终极BOSS大魔王张一一,在她的故事里,同学林是小棉的守护者。在她们的小说里,同学林的妹妹小棉是一个像噬元兽一样,可以吞下从天而降的陨石的可爱小女孩。没有什么写作比写作者自己要写更棒的。每天读她们的作业,就像在追剧。我只需要做一枚观众就好了——在作业后的留言就像是在写影评。

同学曾最近在课上跟随不佳,不是走神就是瞌睡,在作业本上留言提醒了几次,也请导师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在课题作业里,他写“那些急于赶路的商人,他们追求财富急功近利,然而欲速则不达,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留言:“今天的作业,请回答我两个问题:1、追求财富有错吗?为什么?2、急于赶路就是急功近利吗?为什么?”

被大家称作“地理天才”的同学邹,虽然读和写对他来说是非常大的障碍和挑战,但他将地理当做了图形游戏,什么样的图形和颜色代表什么地形,每一个地点都在图形的某一部分,并在另外一些部分的东南西北方位,以及结合听和交流学习历史——这些地点背后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对外界的认知,并长期保持在课堂上的活跃。每当有人回答不上我提出的关于地理的任何问题,他们都会说:“请‘地理天才’来帮我回答吧。”这时候同学邹就会带着得意又腼腆的表情走到地图前开始他的专属环节。

被大家称作“历史天才”的同学沈不知什么原因大半节课都不在状态,还好在下课前两分钟的“飞花令”环节参与了进来。课后交上来的作业里,没有课题作业,也没有每日一记。我留言让他补来,并要求对未按要求完成作业给我一个说明。他拿到作业后,笑嘻嘻来找我,说:“好嘛,我补来嘛。”我想,他或许只是在试探自己是否一直被“看到”被关注到。

本周值日,没有参加飞盘课。下午四点,在从停车场进入校园的通道口值班,两位家长与学生导师第一个六周面谈后准备离开,看到我就断断续续聊了大半个小时。大意似觉得我在学生的六周评语里表达的鼓励和赞赏不够,只是在陈述事实,这可能不利于化解该学生与我之间的隔阂。对前半部分,我接受,以后会更多鼓励;对后半部分,我表示并不知道,也没有感受到有明显的隔阂,于是我们就开始探讨和猜测这个隔阂产生的可能原因。在关于师生关系的探讨里,家长提到学生还是比较看重老师的认可,因为之前在公立学校读书,老师被树立为绝对权威。“可是我觉得学生不需要将老师是否认可看得那么重要,老师不是拿来让学生听从的,而应该是学生对话的对象。老师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另一种可能——可能我们都是对的,也可能我们都是错的,因为我们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就像1+1=3这个错误不能证明2+2=6是正确的一样。我常常在课堂上说‘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非常好,虽然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比赢得别人的赞同更重要。’”

这个学期,我仍然不担任任何学生的导师。但从几年前第一次担任导师起,每周都会固定某一天下午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与上我课的学生的家长面谈,回答家长关于课程、作业、学生状态、教学思路等等任何关于教学的问题。但,就像学生一样,会主动来提出问题、交流探讨者总是可遇不可求。明天下午四点要见的家长,是这个学期第一位主动想“从老师的角度认识一下自己的孩子并了解一下老师”的家长。期待!

【观自在·廿四】与X君的对话:游学和领导力

打乒乓球时,学生X君来到我的面前,“豆总有空吗?我想和你聊聊。”我说好啊。坐在台阶上,她说了游学给她带来的困扰,想听听我的建议。

“我明白了,在游学这件事上,有的发起人是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的特种兵,有的是综合能力还不错的将军,而你的困扰来自你是一名被迫做了将军的特种兵。游学要求大家跨年级组队,作为发起人的你就必须面对成员能力参差不齐和态度各异这个现实问题。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你的团队管理能力。首先,成员的加入方式是什么?”

“我有发起招募和面试。”X君说。

“招募和面试就是准入机制,那就应该有退出机制。退出机制不是惩罚,而应是一个大家商定的自然后果,就像开关按下去灯就会亮起来这么简单,这就是规则。规则就是你们游学组内约束每个人的法律。你不能在一个团队中指望靠道德来团结所有人去达成目标,因为道德只能用来律己,规则才能律人。”

“那我现在还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有的成员他不参加团队的讨论,也不接受任务,更不去完成,因为他觉得只要是在一个游学组里,就算什么都不做也是能够去游学的。这就导致这个游学组虽然看起来人不少,但根据分工每个人要完成的任务都不能完成,最后还是我一个人在做。这让我感觉很累,很痛苦,这样的游学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你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邀请学生沈加入吗?交给他的任务不但能完成,而且非常有学术性,他就是那种你能放心托付的可靠的人。”

“他哦,还给我布置作业来的刚完成了他的安息帝国作业。不过我也给他准备了彩蛋,关于‘图兰朵’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哈哈。我这个学期没上游学课,所以不清楚你们现在的规则是什么。但我们前面已经讨论了要有退出机制这个自然后果。有后果就要有KPI。KPI的设置是在大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督促团队中的每个人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从而实现‘游学’的共同目标。‘去游学’就是大家的共识和目标。要达成大目标,就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头上,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准确告知每一个成员他领到的任务要求、完成标准和截止时间,并明确时间三分之一、一半和截止前一天三个任务进度通报时间节点。每个成员的任务难度是根据他的实际能力设置的。你要在每一个时间节点清晰、准确知道任务是否完成匹配的程度。”

“你和沈真的是已经进入可以开展学术对话的程度了。可是我还面临团队里有人摆烂、不参加、不配合,我要怎么办啊!?”

“当你发现有人不参加、不配合、不沟通、不完成,你需要和他沟通,了解是能力问题——任务的设置超出了他的能力而无法完成,还是态度问题。”

“如果是能力问题呢?”

“每个人都有能力不足的时候。作为领导者,你第一需要调整任务的难度和要求,以匹配他的能力,并借任务提升他的能力;第二需要将他不能完成的那部分任务内容拆分给其他还有余力的成员。”

“如果其他人都没办法承担这部分突然多出来的任务呢?”

“别忘了,你不但是这个项目的领导者,你还是团队里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特种兵。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就是那个遇强愈强的人。这,就是所谓领导力——担当、沟通、协调、判断、整合。”

“如果他是态度问题呢?”

“启动退出机制,然后反思你对准入机制的把控。”

“那离开游学组的那些人如果不能去游学怎么办?”

“那不是你现阶段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事。这超出了你的能力和责任范围。”

“谁来面对和解决呢?”

“游学课老师。”

“好。我明白了。”

【观自在·廿三】学生沈布置给我的作业

明天是中学部师生每月一次的户外活动日,不上室内课。原计划今天讲完唐人五十家之五:王维,但没达成。下课前五分钟,即将开始最后一首《积雨辋川庄作》时,学生吴提议放到下个星期收尾,理由是匆匆忙忙,既讲不深,也讲不透,“你不是一直强调‘慢慢来会比较快’吗,那我们就慢慢来吧。”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好有道理。我说好嘛,大家投票。投票结果就是下周一来收尾。

学生沈没有背出诗来,心有不甘的他竟然给我布置了作业——豆总给我讲讲帕提亚帝国吧——又来!好吧,我还没去查资料,讲不了。“那你去准备一下吧”,他说。“好的,收到。”我查了资料,在他的作业本上认真写下了这个学期的第一份学生布置给我的历史作业,并在作业后面留了一个彩蛋——

关于安息帝国

安息帝国,又名阿萨息斯王朝或帕提亚帝国,由阿尔撒息建于公元前247年。安息帝国位于“丝绸之路”上这个地理位置,不但使它成为了亚欧大陆上,连接地中海世界的罗马帝国和黄河流域汉朝的贸易中心,也促进并吸纳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腊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艺术、建筑、宗教信仰的融合和传播。全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西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成为当时与汉朝、罗马、贵霜帝国并列的亚欧四大强国。224年,被内部斗争和长期与罗马的战事严重削弱了国力的安息帝国被萨珊王朝取代。

★阿姆河是中亚流量最大的河流。在古代,这条河被认为是大伊朗和图兰之间的边界。“图兰”让我想到了“图兰朵”,能否在下周的历史课上用10分钟介绍一下“图兰朵”?用500—1000字介绍也行。

拿到了作业本的学生沈马上来找我,问是不是歌剧《图兰朵》,我说我对“图兰朵”不了解,所以期待你的介绍。他一副“我早已看穿一切”的表情笑嘻嘻说:“500字是吧,我写。”

【观自在·廿二】循指见月

语文课,本周第三节合班大课。昨晚学部负责人帅老师值守晚自习时看到学生吴记在教材上的语文笔记,觉得今天的课一定会有趣,于是来听课。

开始我先请学生用不超过三句话表达自己对“毕达哥拉斯树”的理解。多数学生说不清楚,“我大概知道,但就是讲不清楚”他们说。

我说:“你们知不知道毕达哥拉斯,不重要;你们知不知道毕达哥拉斯树,也不重要;你们知不知道a²+b²=c²更是一点都不重要。不重要不是因为这是语文课而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家和哲学家,也不是因为这个作业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我认为作为一门语言文字综合课程的课程目标不在于你记住多少知识点,而在于你如何掌握一种语言和文字,并运用它表达和向别人传递出你的思想和感受,实现沟通和交流。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训练本身,就像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知识本身,并且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多寡与是否拥有智慧并无直接的联系,因为知识只是指向智慧的那根手指而不是智慧,这就是禅宗的公案‘循指见月’。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只能靠启发。”于是,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就在围绕“指”与“月”展开。三分之一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三分之一的学生云里雾里,三分之一的学生昏昏欲睡。“豆哥,这节课他们好像都听不太懂。”课后帅老师对我说。“没关系,就是埋下一粒种子。发不发芽,什么时候发芽,就看机缘了。”

课后学生沈拉着我在地图前继续讨论匈奴的分裂和北匈奴西迁直接导致欧洲史的转向,上课铃声响起还不愿意离开。我给他建议,这个六周的主题是“世界如何运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呈现一个事件是如何在整个人类世界引起一连串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如何互相影响发生新的变化的。“我个人认为,对你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六周展示了。”我说。“嗯,我考虑一下。”他说。

午饭后,花卷在乒乓球桌旁找到我,说黄老师找她聊了上周旷课的事。花卷翻开《学生手册》找到相关条款,证明自己并没有旷课。于是黄老师承诺将考勤的两节旷课改为请假。

下午一天的最后一节课——体育课前15分钟里,学生沈拿着他每天的欧洲史读书笔记来找我,“豆总,有几个问题要问你。”“好啊,来!”“是哪里的人最早使用战车?”“骑兵和战车最终走向了怎样相似又不同的发展方向?”“波斯又被称作什么?”一连串问题抛过来,“哟呵,原来是来考我的哟!哈哈哈……”
“我的读书笔记你天天催更,我也要来考考你看你有没有认真读。”

“好!好!!好!!!放马过来!”每个学生每天的作业,我都是认真阅读并留言,所以只有最后一个关于安息,即帕提亚帝国的问题没有答上来,“对不起,这个我了解不多,确实不知道”。学生沈对我的表现基本满意,笑嘻嘻去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