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观自在·七十五】2024学年末评语の一期一字

德川幕府近江彦根藩主,同时也是当时知名茶人的井伊直弼(1815—1860)在其所著的《茶汤一会集》前言中说:“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

在幸福学堂,每一日的课程于我,亦力求“尽深情实意”,盼同在学堂求学诸君能“领受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在每个六周的评估简报里,会比较详细谈及参与课程的每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学业成就等方面内容;而期末惯例,我会为选一个字,作为他/她这个学期在我所任教中文学科的学习状态、所取得成就和不足之处的总结。东汉时许劭、许靖兄弟有月旦评,我称这个期末的一字评语为“一期一字”。

这“一期一字”,亦与日本在每年的年末,用一个汉字来概括一年世相的“今年の漢字”活动相似。这个活动由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从1995年开始主办,为的是让日本国民加深对汉字的关注和理解,加深对文化的认知。我的用意也在于此。一字一词、一诗一文、一时一世,如何看待和理解,这背后的文化往往注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走向和一个人一生的际遇。

这个学期我上三门课,六至九年级中文(自编教材人文综合)、中国历史和出国留学中心的中国文化常识,评语中用到的有莳、迟、菶、璠、丨、屮、芊、萏等字——

:《说文》:更别种。《方言》:莳,立也;莳,更也。[宋]杨万里《插秧歌》: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说文》徐行也。《广韵》久也,缓也。《注》缓而不迫也。《诗·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宋]刘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唐]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博雅》:菶菶,茂也。《疏》:梧桐之貌也。《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说文》璵璠,鲁之宝玉。孔子曰:美哉,璵璠。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二则孚胜。《注》璵璠,美玉。《阮德如答嵆康诗》良玉须切磋,璵璠就其形。[汉]曹植《赠徐干诗》: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说文》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囟,《说文》头会脑盖也。,退也。意即已找到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做到联系古今上下贯通。若孜孜不倦努力向上,则能抵达极高之境界;若不奋力向上,则如蔤藏入泥。

:《说文·屮部》屮,草木初生也。《徐铉曰》屮,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彻地上也。

:《说文》芊芊,草盛貌。《博雅》茂也。[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唐]韦庄《长安清明》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五代]李珣《渔歌子·楚山青》: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巅,肃何芊芊。李周干注:“芊芊,山色也。”

这个学期给花卷的评语是“”字。荷花含苞未放为菡萏,已盛开为芙蓉。[魏]曹丕《秋胡行》:芙蓉含芳,菡萏垂荣。[唐]李商隐《赠荷花》: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清]龚翔麟《菩萨蛮·题画》: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

【观自在·七十三】当文妖遇到渣男

今日语文课,先温故,再知新。

本学期主题为“唐人五十家”,涉及五十六位唐朝诗人的一百三十余首诗,“现接近尾声,小小复盘一下,有几首诗是一定要知道的。”我说:“第一首是被誉为‘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第二首是被称作唐‘七律第一’的杜甫的《登高》,第三首是李白的《将进酒》。

“为什么要学诗?因为诗是中国文学的顶峰,要见高山,只有见过高山才知道人世起伏;只有见过高山才知道敬畏。极大概率这些诗在座诸君学过了但都不怎么理解,没关系,那不是你们的问题,也不是诗人的问题,只是还需要一些经历和感悟,这需要时间。我自编教材的选诗,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不是因为我认为这首是李白最好的诗,更不是因为这是高中语文教材内篇目,而是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人与人不同,成长环境和人生机遇也不同,对‘成功’的定义自然也不同。如果说在座诸君有什么相同点的话,那就是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了。这是希望各位去寻找和发现的自信和天赋。有的人运气很好,在很小的时候就找到或发现了自己的天赋,这样的人被人们称作‘天才’;有的人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可能终其一生也没发现自己的天赋。然而人生的意义,可能就是这个不断寻找的过程有可能,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一节课,讲诗一首,元稹《离思五首·其四》。讲这首诗,是先从唐朝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开始——

薛涛随父入蜀,少有诗名,八岁时父吟“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句,薛涛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喜忧参半。或许是一语成谶罢?!

薛涛十五岁时,父出使南诏,亡于斯。无奈,没入乐籍,以歌伎身份出入高官酒宴,因诗得赏,以清客身份出入幕中,又与刘禹锡、杜牧和元稹的好友白居易有诗唱酬,时人号为“文妖”。西川节度使奏请任“校书郎”,虽然格与旧例未果,但薛涛一时以“女校书”而名动远近——“校书郎”虽只是最末品级的从九品下,但门槛却不低,任职者须进士出身。虽未成为“校书郎”,但薛涛遇到了从长安被贬官而来的监察御史元稹。一得一失,人生之中,未尽可知。

监察御史是八品小官,但此时元稹的岳父是洛阳留守韦夏卿,妻子是韦夏卿幼女韦丛。因不舍女儿,韦丛随父母居于洛阳,那几年,元稹夫妻两地分居,长安、洛阳两地奔波。被贬到成都后,遇到薛涛,郎才女貌,迅速开始了一段不到半年但甜蜜的姐弟恋(薛涛年长元稹11岁),以元稹被调往洛阳而暂告一段落。

元稹是带着对薛涛的承诺离开成都的。回到洛阳不久,妻子韦丛病故,此时的元稹写下了一些对妻子情真意切思念的诗,这首《离思五首·其四》即是其中之一。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元稹在诗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情感是真实的。然而,在妻子病故半年后,元稹就纳了同事的妹妹为妾,后又娶了宰相之女裴淑为妻。而薛涛在成都,褪下彩裳,换上灰袍,终身未嫁。

其实,元稹除了诗名,还有一篇《传奇》是唐传奇中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这个自述性质的故事,说的是一位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这篇《传奇》后被收入宋朝的《太平广记》时改作《莺莺传》。《莺莺传》诞生之后深受世人喜爱,改编版本极多,有名的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戏曲大家王实甫改编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

最终,元稹投靠宦官,官居宰相。对渣男来说,可能他每一次恋爱都是全情投入的,都是只爱你一人,但并不是今生只爱你一人。

刚刚讲完,下课铃响。

曾的写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我在留言里除了一个“好”字,还说:“不裹搅,有条理,有递进,有描写,干干净净,就这么继续。”

给白的留言:“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态度和能力之上的。知识不是最重要的。”画了一个“自律”—“自由”—“自我”—“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自律”的循环图来表达我:“有自律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可能找到自我,而自我需要通过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一系列能力的自律来成就”这样的观点。

六水大人在“每日一记”里回忆,转到语文3班前问大魔王:“毛豆老师严厉吗?”大魔王:“非常严厉,但又不失幽默之气。”

“历史天才”沈,课后继续在和我探讨他的期末历史英法百年战争史框架,他不知道怎么处理法国介入俄土战争的这个历史事件,我给了一点点建议,希望对他有帮助。

【观自在·七十二】学习学习

白“关于景德镇”的讲解,地理部分完成得不错,但历史部分没有讲到景德镇得名原由,所以明天还得继续。每位学生每个学期都会有很多次这样的讲解课题需要完成,并且是基于课程和课堂随机的,主打一个个性化定制。

语文,今天开始新主题,唐人五十家之十二“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个主题有柳宗元、贾岛、元稹和胡令能四人共六首诗。

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没上小学时就会背的柳宗元《江雪》,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篇目,但“绝”、“灭”、“雪”三个字应是仄声韵,发古音四声的入声。现在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所以,我不知道这三个字应该怎么读。《音韵学入门》我读得还不够仔细,回去还要再翻翻《古入声字手册》,所以诸君也可以去试试看能不能找到这三个字的入声读音,这是今天的附加作业。

《重别梦得》是柳宗元和刘禹锡被贬后回到长安,因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而又双双被贬分别时作。

贾岛《寻隐者不遇》,我最喜欢的唐诗,没有之一。作于何时,不知。从《题李凝幽居》,讲了贾岛两次骑驴作诗冲撞京兆尹的故事。一次的京兆尹是韩愈,贾岛在“推敲”“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韩愈思考后建议还是用“敲”好,由是而定。而上一次是贾岛得“落叶满长安”句,在思考上句时冲撞的京兆尹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被关押一天后放出,见满目凄凉,吟得上句“秋风吹渭水”。“所以诸君,谁要是还说课题作业太难不知道怎么写那我就不接受了哈,因为我已经给你们讲解了。”

“什么?”诸位翻开前页找到课题作业,“哦!确实,确实。”

六水大人的“每日一记”开始有小小说的意味了。

沈的期末课题似乎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临期末的活动、表演和课业,白感到了压力,“这个时候就更要做好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这也是学习,这才是学习。学习学习。

吴在“每日一记”里写:“期末了很忙,还差12篇文章……道具、排练全没整完……要赶进度了!从今天起,一天两篇!一定完成!”我除了期待,留言:“期末,更要做好规划和时间管理。”

【观自在·七十一】阿Kun三件事

阿Kun是这个学期近半才转来的新生,率真、可爱,喜欢拳击。他来到幸福学堂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就像闯进一片陌生森林的鹿,跌跌撞撞,这里瞅瞅那里摸摸,用自己的方式在熟悉和了解这里,而我任教他的中国历史,语文也常常合班一起上,于是也就有了一些关于他与我的趣事。

端午运动会那天,大雨。我把二娃交给幼儿园老师帮忙照看,就忙不迭去给冒雨站在运动场上等待入场的花卷撑伞。伞不够大,我只能搂着花卷的肩膀,尽量保证她不被淋得太湿,因为我不想她周末感冒发烧在家躺两天。阿Kun看到这一幕惊呆了:“豆总!你怎么可以当众搂着女学生?这也太那啥了吧?!花卷你没事吧?!”语气中满是关切。

“这是我女儿啊!”

“女儿?花卷,豆总是你老爸?”

“对啊。”

“哇~花卷你太幸福了,有这么博学的爸爸当你的老师。”阿Kun眼里慢慢都是羡慕。

————

一天午饭后,花卷来办公室:“老爸,有人想认你当干爹,但被我无情拒绝了。”

“干爹?什么情况?人家要认我当干爹,怎么就被你拒绝了呢?”

“我刚才在三近斋,阿Kun问我他可不可以当你的干儿子,我告诉他‘我爸已经有儿子了’,他就失望离开了。”

————

“豆哥,你每次打乒乓球是不是都不认真?”大课间,我被小学二年级的潘神3:0打下后阿Kun问。

“啊?我刚才没有放水啊,为什么这么说?”

“他们说你认真打球很厉害,学堂根本没有人能打得过你,但是我看你并不总是赢,有时候还败得很惨,就像刚才。”

“哦~传言总有被夸大的成分。比赛嘛,总是会有输也有赢。”

“你不要装了。一会儿你一定要和我认真打。”

我每一球都是全力以赴的。放马过来!”

【观自在·七十】你可以试试

语文,继续白居易《琵琶行》。

昨天讲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昨天白的附加作业是“关于景德镇”,于是先请他站到半面墙那么大的中国地图前,先从地理的角度来告诉大家景德镇在哪里,再介绍何为景德镇,以及景德镇是否唐朝就已成为景德镇。他没有准备好,所以再给一天的准备时间,明天继续来分享。对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论是这个知识的学习、消化还是当众解说的勇气和能力,挑战都非常大。期待。

对我来说,居所和教室一定要有地图在墙上,并且越大越好。家里墙上的巨幅地图占了半面走廊墙面。地图对学习来说多有吸引力、有多重要?昨天我代IG班中文课,而X君这个学期的中文课都是自行安排的自习。

“我来了你还要自习?”我问。

“虽然是豆总,但这节还是中文课啊,我的中文课都是自习课。”她说。

“那好吧,其他同学,我们去三近斋吧。”

“等等,豆总,你这节课要去墙上有地图的三近斋上?”

“你知道的啊,没有地图,我什么课也上不了啊!”

“那……我还是不自习了,我申请这节课‘蹭课’行不行?”

“欢迎蹭课。”

今天从“去来江口守空船”开始。至“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江”和“月夜”,重温了之前课程内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花朝”重温了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取酒还独倾”则借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解。

末了,“江州司马青衫湿”,讲解了课题作业其实是考查诸君是否认真阅读教材。

课题作业:唐时州的长官称刺史,其佐官有别驾、长史、司马,或置其一二,中叶以后,多置司马,为从六品上或从五品下。白居易《琵琶行》末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此时白居易官为“司马”却着“青衫”是否违制?

课题作业的答案,就在“唐人五十家之四:七绝圣手王江宁”这个主题的《唐代衣食住行》一文“唐代服色”中——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规定官员服色为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自此以后唐代官员常服的服色基本都按品级以紫、绯、绿、青为准。这里的品级指的是散官品级,隋唐时官员常服均以散官的品级为准。因此白居易虽然身为从五品下的江州司马(职事官),但并不能穿绯衫,而是依散官将仕郎的从九品下的官品穿青衫,所以才说“江州司马青衫湿”。

“那把这一段抄下来是不是就可以了?”有“新”生问。

“你可以试一试,因为我们并不总是从正确中学习。”我笑答。

“我劝你千万不要试,你要相信豆总的作业不会这么容易的。”吴说。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抄下来,只是你还需要补充你自己的看法,哈哈哈”花卷说。

三天粗略讲完《琵琶行》。明天开始第四十一个主题,唐人五十家之十二的“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观自在·六十九】连尿都没时间屙

每天上午有四节课。今天上午我原本三节课,再代一节IG班的课,一上午四节课从六到十一年级,从语文到中国文化常识再到历史车轮战,课间只有5分钟,擦了黑板,洗掉满手的粉笔灰,回办公室喝水、换教材,连屙尿的时间都没有。一上午下来唇焦口燥同头昏沉,差不多都忘了课上讲了什么没讲什么。

【语文】

语文合班,继续讲《琵琶行》,从“轻拢慢捻抹复挑”讲到“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位于现在的景德镇市,景德镇因制瓷于景德年间而得名。“是什么瓷?为什么要叫景德镇呢?”白问。“很好,这就是你今天的语文课作业,关于景德镇,查到资料后明天来分享。”

花卷第一个提前交来语文期末笔试《AI时代的教育》,800余字的文章里提到了机器人、学堂的电子产品管理、同学用ChatGPT做游学方案和有老师提议将ICT教室改为电竞房,“很有想法,但不做评价,但还是那句,做好自己。在这个被手机‘驯养’的时代,真的就只有读书和做好自己才能‘杀出重围’啊!”我在后留言:“保持阅读和独立思考,做好自己就已足够。”等级“A”。

【中国文化常识】

这节原本是IG班(出国留学预备班)的语文,我代课,就只好讲中国文化常识的内容。今天讲“美人”、“淑女”和“佳人”有什么不同。从美人配英雄开始,诸君想到貂蝉、吕布和虞姬、项羽这两个组合,由此开始发散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蝉拜月、玉环羞花这中国古代四大美人,顺带说了一下貂蝉存在于《三国演义》里,历史上并无此人。“淑女”从《诗》的起源到《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与身材无关,是指女子文静、善良。而“佳人”是集“美人”与“淑女”为一体的,男子心中的完美梦中情人。

【中国历史】

“七月一号下周一要交的东西好多啊!有语文期末笔试、历史期末笔试、六月阅读简报、课题作业、预习作业,我一共要交八份。”吴说。

“所以提前两周让你们准备。”

【观自在·六十八】打一个响指的时间

开讲《琵琶行》。从序开始,诸君一人一联,行行讲解,能讲多少讲多少,讲不清楚的我作补充。一节课推进到“似诉平生不得志”。

花卷提前两周提交了她的历史期末笔试《我的2024》。“过去与历史,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过去更个人化、更私人;而历史会更开放……那什么是现在、什么是未来?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互通的,当我打一个响指的时间,当你说现在时,现在就成了过去;当你说未来时,未来就成为了现在,然后又成为了过去……人们不该简单去定义自己的过去好坏与否,因为每件事都有它的利与弊。”洋洋洒洒千余字,有自己的想法,有概念、也有自己的事件和总结。可惜,字迹潦草并且“耶稣”的“稣”写错了,一个很小但很严重的错误,只得了B+。

下午陪考九年级理综。

【观自在·六十七】完美跑题又成功挽回的课

【语文】白居易两篇半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很多人都写过,今天讲白居易的“菱叶萦波荷飐风”,顺带重温了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

“菱叶萦波荷飐风”,菱叶小而低,贴近水面,所以是水波荡漾;荷叶高大,所以风中摇曳。仅用了七个字,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种动态。学堂的目标是诸君能中文精通,英文优秀。我们不一定能写出如此传神的诗句,但至少要学会欣赏,哪怕只是浅浅的。

“荷花深处小船通”,“小船通”通行的解释是两船在荷花池深处相遇,作相遇解。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应作“交通”,“交通”在现代汉语时一个词,古汉语中“交”是交互,“通”是往来,应是在荷花池深处,小船们来来往往。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句,小船上的一女子在来来往往的小船上看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想打个招呼说点什么,又不好意思,低头一笑,头上的碧玉发簪就掉到了水里。发簪有没有捞起来?谁捞起来的?是女子的心上人捞起来并送还给了女子吗?一串的疑问,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留下了可供回味的空间。

《卖炭翁》这篇,没有太难。“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天遂人愿,“夜来城外一尺雪”,于是“晓驾炭车辗冰辙”,进城卖炭去。天刚破晓从南山拉着一车炭出发,中午时分到了城门边,冰雪融化,牛困人饥,无奈只能在泥泞中歇脚。这时两骑下级宫使翩翩而来,手里拿着文书称是奉皇命采购木炭,就牵着牛向北而去。“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本来老翁是想着“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靠卖炭的钱来买吃的穿的解决温饱问题。天也遂人愿,天冷了,炭可以卖个好价钱。但谁知宫使拖去一车千余斤的炭没给钱,只把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在牛头上以充炭价。半匹长不过6米,一丈最多3米,总共不到10米长,并且绡、绫都是丝织品,卖炭老翁指望靠这车炭能吃饱穿暖的希望也落空。

从“黄衣使者白衫儿”的宫使在市场采购中的恶行,回顾了昨天课上讲的“永贞革新”其中一项“罢宫使”的原因。革新八个月就失败,从而导致“二王八司马”事件。

《琵琶行并序》,为诸君读了两遍,强调了十余个字的读音。要将内容,先得弄清楚读音。明天开讲。

【中国文化常识】

原计划要讲“毛病”这个词的来源,以及为什么现在会用“有毛病”、“挑毛病”、“老毛病”来指代疾病、问题或缺点。但一如既往,从开头就发散。峻豪君一听到“毛病”,就想到曹操找华佗治头痛病。为了纠正他“华”作为姓氏读第四声,如华雄,以及第一、二声的意思,当读为“花”时,又与“花”的不同,举《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为例,再举“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的“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为例。“以前又上了个假学。老师说的是读第二声。”尚友君说。

从《庭中有奇树》说会“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X君想起《迢迢牵牛星》中“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句,我从“机杼”引至“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的《木兰辞》,顺便讲了木兰不是历史中人物,并且是在《隋唐演义》中才开始姓花。木兰的对手是北方游牧民族,但这时既不是匈奴,也不是突厥,而是柔然。匈奴在汉武帝时,农耕民族第一次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促使匈奴分裂,南匈奴归汉,北匈奴西迁建立了匈人帝国。匈人帝国的阿提拉和后来蒙古人的成吉思汗,是被欧洲人基督徒称为“上帝之鞭”的两个男人。蒙古人西进,名将怯的不花在现在耶路撒冷北败于使用蒙古人战法与蒙古大军作战的埃及军队。所以蒙古大军最终其实是败于自己。现在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的首都,但实际控制在以色列手中,有200多万穆斯林被困在有贵阳市面积大小的加沙地带。因为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所以形势非常复杂,任何一方独占,都有极大可能会引发新一轮“世界大战”——基督教是世界上教派最多的宗教,有一万多个教派,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美洲国家信仰新教,以俄罗斯为主的国家信仰东正教,大部分老牌欧洲国家信仰天主教,而犹太人在这个世界上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能源。这时,下课铃想起。“所以,谁一旦引发世界大战,谁才是那个有毛病的。‘毛病’跟‘毛’确实有毛的关系。来,教材拿回去看看吧。”一节完美跑题又成功挽救回来的课。“豆总,以后这个课能不能换到三近斋上?没有地图,地理历史的时空全靠想象,一点也不直观。”尚友君说。“好,我给帅老师申请下。”

本节课原本准备的内容为:“毛病”最早是指马身上的毛有缺陷,聚生作旋涡状。此语出自北宋许洞所著《虎钤经》一书,该书卷十《马毛利害第一百一十一》中列举了一批不祥之马,这些马的特点都是马毛有病,比如“目下有横毛者,名死泣”“旋毛在吻后者,名御褐”“腋下有回毛者,名挟尸”等,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已上马毛病者,不利主也。”

【观自在·六十六】随课附赠一点新知

讲完《陋室铭》,刘禹锡最后一篇,“刘白”这个主题完成了三分之一。

白居易复习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和《长相思·汴水流》等七首,并随课附赠了一点新知。

《赋得古原草送别》,为白居易十六岁时的应试习作,“赋得”为科考限定考题前需加的规矩。

《忆江南》唐时为教坊曲,晚唐、五代时成为词牌,所以再看到《忆江南》时,到底是教坊曲还是词牌,得看作者。

《大林寺桃花》,大林寺位于庐山中,此时白居易已在江州司马任上。

《暮江吟》中,“真珠”即“珍珠”。

《钱塘湖春行》中,“绿杨阴里白沙堤”的“阴”通“荫”。

《问刘十九》中,“绿蚁新醅酒”是写实,“灯红酒绿”也是写实,因为唐时还没有蒸馏法, 新酿的酒是微微泛绿的。

《长相思》是词牌,以白居易这首为正体。

明天白居易的《卖炭翁》和《琵琶行并序》才是这个主题的重点,也是“二王八司马”的延伸。

【观自在·六十五】男人至死是少年

补充了昨天熊猫老师讲的三首诗的一点内容,新讲了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首诗。

估计诸君不知道《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句中“王导”这个人,只能说课上讲了王导,好的王导。于是借教室三近斋里王羲之《兰亭集序》仿品,补充了王导是王羲之的堂叔,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因书法而称“二王”,此王氏与王维家王氏不同,王维太原王氏,王导是琅琊王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同到牵牛织女家”句,补充讲了中国四大民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四个版本中的两个版本。一是织女为天帝小女,工作是织云霞,但与牛郎婚后沉迷爱情耽误工作,于是被罚。一是最广为人知的,教材上和小人书、绘本上的版本,牛郎偷了在河里洗澡的七仙女的衣服,于是两人一见钟情版。“我上了一个什么假学啊!我以前的老师讲的就是后面这个版本,现在看起来这个牛郎根本就是个臭流氓嘛!”各位女生说。“那豆总,还有两个版本是什么样的?”白问。

“问得好!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

“不是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吗?织女在天上一年,地上的牛郎不能活着见到织女了吧?!”吴说。

“太棒了!关于天上和人间的时间差,我们先埋一个伏笔在这里,稍后再来继续。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新课《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我说。

不能因为“竹枝词”里有“词”就认为这是词牌,这是刘禹锡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四处贬官,所到之处根据民歌改编而成的诗体。这是一首玩“谐音梗”的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借景写情。这首诗有“闻郎江上唱歌声”和“闻郎江上踏歌声”两个版本。在风和日丽桃红柳绿之时,听到江上传来心心念念的小哥哥的歌声。他是在唱歌给我听吗?还是唱给别人听?心情就像“东边日出西边雨”一样阴晴不定忐忑不宁啊,“道是无晴却有晴”,他到底是不是钟情于我呢?“想必正处于青春期的各位小姐姐读到这首诗,一定深有共鸣啊。”我说。

“啊……这……豆总我们赶快换个话题吧!”

“哈哈哈……好吧。桃红柳绿之时,不只是小哥哥小姐姐,老朋友也要聚一聚的。”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去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去洛阳,两人相聚在扬州,一起吃了一餐小饭。饭桌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给刘禹锡,大意就是兄弟你太惨了,这一贬就是二十几年,虽然你才华横溢,但是命不好,出不了头,这么些年,你失去了太多太多。刘禹锡于是也写了一首回应白居易,就是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指刘禹锡因“二王八司马”事件四处被贬,曾任夔州司马,夔州位于巴蜀;

“二十三年弃置身”是说自己被贬官在外二十三年,就像被这个时代抛弃了一样;

“怀旧空吟闻笛赋”中“闻笛赋”是引西晋向秀典故,怀念已故去的老友王叔文和王伾“二王”;

“到乡翻似烂柯人”的“烂柯”引的是西晋王质入山砍柴遇仙人对弈,只观棋片刻,回头看见斧柄已烂,回村发现与自己同年之人都已亡故,年轻人们都已不认识他这个故事。“这就是除了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之外,又一个天上与人间时间流逝的不同的故事。牛郎在人间苦等一年才能与织女见一面,但对织女来说是阿郎天天见,可见天帝也还是爱女儿的。”我接着说:“说到阿郎天天见,就要扯一句闲话了。诸君正在使用的简体字诞生于1956年,也就才半个多世纪而已。之前中国人使用的是正体字,也叫繁体字。我个人认为繁体字更加的有文化,也更传神。以‘鄉’字为例,家乡有郎,有我思念的人和与那里的人们一起经历过的事,所以才有乡愁。而现在简体字的‘乡’,望乡不见郎,只有一条弯弯绕绕的路而已。所以我们的课程进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根据计划,下个学期的中文教材就开始全面使用繁体字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好耶!”

“哦!不!”

“这太残酷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兄弟不要悲观,不要丧气,我们仍有无限的可能。“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写给我的诗,让我们端起酒杯走一个,振奋精神让我们一起奔赴美好的未来吧!

这时的刘禹锡正是被贬后的第二次回京,但和他一起被贬的“二王八司马”中司马之一的柳宗元就没这么好运了。

王叔文是太子的围棋老师。资料说太子成为皇帝唐顺宗后,由王叔文组阁致力于改革弊政。顺宗年号永贞,于是这次改革又被称为“永贞革新”。但由于太子李诵成为顺宗时已因中风口不能言,所以到底是天子要革新还是新组建的内阁要革新就不好说了。大家运气都不太好,革新只进行了186天,顺宗就禅位给儿子李纯,也就是宪宗,随后没几天就病死了。我个人认为,顺宗极有可能是被病死的。因为“永贞革新”不但触碰了宦官的势力,也威胁到了藩镇。而当时大唐实际掌权的是宦官,就连近卫军精锐12万神策军也在宦官手里。这个皇帝不听话,那就内外联合换一个。至于新的内阁成员,就哪凉快哪呆着去吧。于是王叔文、王伾的“二王”和包括刘禹锡、柳宗元在内的八人统统被贬离京。由于八人都被贬为各州司马一职,所以“永贞革新”又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离京十年,刘禹锡和柳宗元都被召回京,准备重新启用他们。这时刘禹锡游玄都观写了一首诗,因诗里“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两句,再次被贬,柳宗元也因此躺枪被贬柳州,并死在了那里。这两句诗暗指你们这些现在身居高位者,还不都是在我被贬之后上位的?

又十年后,再次被召回京,于扬州与白居易的饭局上写下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到京城,刘禹锡又去了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里面“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两句说:咦?之前看我不顺眼把我贬官贬得远远的那些人,都到哪里去了呀?!我胡汉三今天又回来啦!所以说男人至死是少年啊!都这样还嘚瑟哥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