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江弱水

【读书记1600】江弱水《诗的八堂课》

“写作这件事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既可以谈论,又不可以谈论,既说得清楚,又有一些最关键的东西说不清楚。”这看起来好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就像禅,你说什么什么是禅,禅师可能会先问你什么不是禅,因为“细究下去,所有的写作都是在众多的偶然中寻求那个唯一的必然……所谓灵感,不过是相对渐悟而言的顿悟,是旬日艰难之后的刹那轻松……就像福楼拜,花五天时间才写了一页;就像王尔德,一上午在花园里想着他的诗,结果是去掉了一个句号。”

“钱锺书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繆钺说:‘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里尔克说,为了一首诗,我们得有很多的经验,比如,要陪伴过临死的人,要坐在死者的身边。的确,只有认识死亡的面孔,才能感受生命的深度,因为正如别尔嘉耶夫在《论人的使命》中所说的,此生此世只不过是真理的一半,向着有限和封闭的日常视野展现;另一半真理则向死亡敞开,那不是来自表面,是来自深处。我们不但属于表面,而且属于深处。”

《诗的八堂课》,即是江弱水给研究生的八堂诗学课的录音整理。古诗词部分,略有所得,现代诗部分我完全无感。于我收获最大的不是诗,而是江弱水对《水浒传》和《红楼梦》美学风格的点评,一直没想清楚更说不明白的东西,一下子就豁然——

在中国文学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相当于壮美与优美之别。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一个写意,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工笔细软。顾随说《水浒传》是神品,《红楼梦》是能品:“《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笔简,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不能不相应做静态的刻画,自然精致繁缛。山寨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照牟宗三的说法,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要言不烦,有一种“说时迟,那时快”的动感。

说《红楼梦》应有尽有,《水浒传》能无即无,令我想到奥尔巴赫《摹仿论》著名的第一章,讲荷马史诗与圣经旧约两个文本的对照。奥德修斯的故事具体完整,面面俱到,正是应有尽有。亚伯拉罕的故事则只突出行动本身,其他都不交代,真叫能无即无。前一种文体很丰满,后一种便骨感毕露。奥尔巴赫说,荷马的世界是静止不动的,旧约的人物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所以史诗作者可以使用大量连词、副词、小品词和其他句法的修辞手段,一层层一环环地叙述下来;《圣经》作者却尽是短兵相接的句子,陡峭得很。两者间的差异,一如《红楼》与《水浒》。

江弱水《诗的八堂课》,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1版,2017年4月2印,三折淘来二手九品。总阅读量第1600本

【读书记1526】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

《十三行小字中央》,收江弱水六年里的二十二篇“既不算‘随笔’或‘散文’,也不算‘小品’的文章,因为从造句到谋篇,既不随便,也不散漫,反而很多算是‘大品’。”小品也好,大品也罢,于我而言,都是“千钧重量的微言一克”,大有收获。随手录几段以作读后纪念:

1、所谓“十三行”,是晋王献之所书曹植《洛神赋》,残帖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这十三行小字历来被认为是“小楷极则”,在书法史上地位极高。它有两个传本,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唐硬黄纸本上有柳公权的两行题跋,被认为是他临写的本子。晋麻笺本北宋时儒内府,徽宗曾刻石,拓赐近臣。靖康之后,这麻笺本及其刻石的下落,众说纷纭。(《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风怀诗案》)

2、黄侃自嘲学问“屑微已甚”,杨树达自号“积微”。训诂学家从不废话一吨,总是微言一克,但这一克微言却是从偌大的古籍库中一本一本一页一页一行一行细读下来再精炼出来的,这就有了千钧的重量,动它不得。(《微言一克的重量:从郭在贻的训诂谈杜甫诗的校注》)

3、郭在贻《释“努力”》一文,令人称绝。古诗《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努力”一词,各选本均不加注,显然认为是“用力”“勉力”的习惯用法,“努力加餐饭”就是劝君能多吃点就多吃点。但郭氏说,除此义之外,自汉魏到隋唐,“努力”还有“保重”“自爱”的意思。《三国志》卷九裴松之注引《魏末传》,有“好善为之”与“努力自爱”对应的话。郭氏还举了杜甫《别赞上人》为例证。(《微言一克的重量:从郭在贻的训诂谈杜甫诗的校注》)

4、柳永《望海潮》写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我们多半也想当然地认为,“参差”是形容房屋密集却又高低不齐的样子,但郭在贻说“参差”是唐宋诗人习见的俗语词,含义颇为复杂,但这里应该训为“大约”,是说杭州当时有大约十万户人家。(《微言一克的重量:从郭在贻的训诂谈杜甫诗的校注》)

5、要说外语是打望世界的窗,方言便是安顿灵魂的床。只会说普通话的人,怎么看都像个塑胶人,来历不明,去向可疑。而方言给人底气,指向你生长的那一方水土。所以,四川话里头有花椒味,山东话里头有大蒜味,陕西话里头有臊子味,闽南话里头有蚵仔味。(《栀子花茉莉花》)

6、文学的诗意是怎么失去的?可以说,自从文学找到了意义,就失去了诗意。要怪文学研究缺乏诗意,首先得怪文学缺乏诗意……我们都清楚,给一篇文章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初中生都干得来。而能够敏感文心,细查文脉,没有的精微的体会和辨识是不可能的。此所以现在研究文学,有个中等资质就够了,而有诗意的文学研究,非才智之士莫办……赏析其实是一种珍稀的能力,是一切批评研究的入门,也是极文章之壸奥的不二法门。没有高人指点,你就是捧着作品一字一字的读,也无由窥见其室家之好、宗庙之美……身心整个儿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手触摸到文本的机理,与作者同呼吸,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情绪被裹挟进去,而每每又跳脱出来,为你一一指证其得失所在,真是快意而过瘾。总之,文学研究需要敏感、洞察,以及最重要的热情。对你的研究对象,你得爱,或者恨,也许是惋惜。(《文学研究中的诗意》)

7、中国传统诗学的好处是精辟,缺点在空疏;西方诗学则以分析见长,而有繁琐之弊。这两种阐释模式,各自利病鲜明,合则双美。(《顾随先生的讲堂》)

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1版1印。总阅读量152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