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书单

【儿女记】女儿的暑假阅读书单

“爸爸,这次期末考你们不要有太高的期待,我觉得没考好。”晚饭时女儿说。

“你知道的,我们家从来都是只问是否尽力,不问分数成绩。”我说。

饭后,给女儿选暑假阅读书籍。我觉得这个暑假起码读十本书才合适,女儿觉得三本足矣,讨论下来定了五本之数。为了保证趣味性和多元化,太座选一本,女儿自己选两本,我选两本。

太座选的是齐邦媛《巨流河》;女儿选的是马伯庸《三国配角演义》和岩井俊二《情书》;我选的是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和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其实,大概率这只是大娃一个星期的阅读量。因为在晚上睡觉前,她就已经读完了岩井俊二的《情书》。

今早,女儿提出暑假想用手机玩游戏。之前因为没有管住自己,手机时间超时而被停用。散步时我要求她提出补充方案来换取游戏时间,在讨论中几番谈判,最终以暑假阅读增加十本书作为交换条件。书由我选,学术性书籍不得超过三本,且难度以“甲骨文书系”为上限。今天新选出的书是:

西尔薇娅·毕奇《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一个女人和她的传奇书店》。“莎士比亚书店”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也是巴黎的文化地标和全世界独立书店的标杆,至今仍让全世界的爱书人津津乐道。

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安东尼·伯吉斯曾说过,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林耀华《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著名社会学家林耀华先生用小说体写作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

白先勇《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小说集。

何兆武《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该书也因对某些老师的个人感受和真实评价而引发争议。

林语堂《苏东坡传》,一位粉丝向英文世界介绍自己偶像的作品。

《先生》,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等十位民国先生的小传,展现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风骨。

戴明贤《一个人的安顺》,关于贵州的散文集,乡土读物中我认为的最佳者。

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天庭神仙皆社畜,西游路上打工人,对《西游记》的幽默的时代解读,放松读物。

开书单的本职工作

3月31日,周五。Y校长在微信发来一个当当网的链接,让买一套“文明的故事·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丛书。这套威尔·杜兰特的精装书包括《东方的遗产》、《希腊的生活》、《恺撒与基督》、《信仰的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开始的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卢梭与大革命》、《拿破仑时代》等共11卷15册,一千五百万字。图书管理员是我在学堂的正职,买书是我本职工作,上课只是顺手打酱油的兼职。

4月3日,周一,书到了。一箱书近一米高,大概四十斤。从菜鸟驿站扛回家,后悔明知道是书,没拉小拖车。

4月4日,周二早上七点四十五,把书载到学堂,用小拖车拖到校长办公室。太早,校长还没到,把书立在办公室正中央,然后给校长在微信回了一条信息,算是任务完成——

威尔·杜兰特11卷15册“文明的故事”已经到货,放到了您的办公室。因为没有与您确认上架位置,所以还没有拆封。我的想法是,这个系列超过1500万字,有可能去读并可能读完的,在学堂可能只有我们两人。如果这套书放到营盘山住宿区书架上,只会是受潮、发霉最后不知去向这一个结果;如果放到现在一楼小学部,没有人能读懂;放到二楼没有人会读。不如放在校长办公室,向来者推荐,自己慢慢读,读一本算一本,读不完至少书还在。

今天中午,Y校长来电,说老师们读书太少,准备从下周开始,要求每位老师,尤其是中学部的老师,每个六周至少要读一本书,并作为六周展示和考核。末了,让我开一张书单。还是本职工作。

午饭后,在客厅沿着书架转了一圈,开列了一个本学期教师阅读推荐书籍40种的书单——

吴承恩《西游记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曹雪芹《红楼梦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博多·舍费尔《小狗钱钱》
H·黑兹利特《一课经济学
纪伯伦《沙与沫》、 《先知》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梁鸿《出梁庄记》
加缪《鼠疫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齐邦媛《巨流河》
刘绍华《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
伊塔洛·卡尔维诺《我们为什么读经典
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
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
弗兰克·赫伯特《沙丘》
安迪•威尔《火星救援》
刘慈欣《三体》
J.R.R.托尔金《魔戒》
C. S. 刘易斯《纳尼亚传奇》
J.K.罗琳《哈利波特》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
乔治·奥威尔《1984》、《动物农场》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
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袁枚《随园诗话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顾远 / 周贤《教育3.0》
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你确定前四本要读吗?”Y校长问。

“我觉得这个是基础。每个人都好像读过,但绝大多数人其实从来没有完整读过。”我说。

“我想想。”他回。

寻找书单

“既关注作品的价值观,也强调多元思考;既尊重孩子的兴趣,也强调书目的引导性;既尊重市场的选择,也强调作品的经典性;既关注作品的趣味性,也关注作品的思想性;既凸显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强调国际视野。”这是八月号《少年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书目项目主管袁泉写的《书单里的秘密》里,面向6—12岁儿童的《爱阅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的评选理念。

《书单里的秘密》介绍了给青少年选书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尤其让我好奇的,是这张书单的内容。于是为显郑重,非常老派(落伍)的在上午10:18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发往基金会邮箱,询问怎样才能一睹书单内容。但觉得电子邮件这种方式太过于传统(效率低下),一般不会收到回复,于是在微信里问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的漆国静前辈有没有爱阅公益基金会哪位老师的联系方式。

“有。要理事长还是秘书长的?”

“妈耶,项目主管就好了。”我赶紧说。这种小事,哪里需要找秘书长哦。

很快就发来了秘书长张妤的微名片,“他们机构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公益机构,一层楼办公。那个环境啊,全是书。”漆国静说。

加了秘书长的微信。在微信和电邮收到回复前,晚上9:30左右,我在爱阅公益基金会官网上下载到了包含学生、班级和教师三类共4000种图书的2018版《爱阅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下载链接不是太容易找到)。感谢爱阅。“阅读是投资最小,回报最高的教育。”这是爱阅官网“童书100”项目页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