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赫尔曼·黑塞《荒原狼》1:我的影子

昨天完成了教育局要求的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案二次备课和反思,并通过了苟老师的审阅。前天还完成了七年级下册的历史和生物教案。两天四科,这个学期的任务突击完成,只是手酸腰痛,肩周炎和腱鞘炎差点又发作。再不想做也要做的事,无论多不想面对也要面对的问题,不如迅速开始,全力以赴,尽早结束,得大欢喜。

前晚开始读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和凯撒的《高卢战记》,一本在桌上和书包里,一本在枕头边。一翻开《荒原狼》就发现,这会是一本读得很慢的书,比《悉达多》还要慢,因为小说里的主角“荒原狼”,不论其外在形象还是言行举止,都能从黑塞笔下看到我的影子:

荒原狼是个年近五十的男人(正是我现在的年龄),生性喜静,带着两口箱子和一只大书箱。他与人交往并不在行,孤僻无人能及(与某些我不愿与之打交道的人来说,确实如此)。他的确如他时而自称的一样,是匹荒原狼:本性陌异,狂野,羞怯,甚至十分羞怯,来自一个较之普遍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也仅只是没有自称“荒原狼”而已)。他的步态疲惫拖沓,和棱角分明的侧脸以及说话时奔放的腔调极不相称,腿脚不好让他举步维艰(这像极了痛风发作时的我)。他很客气,也算友善,但在周身却洋溢着拘谨的,令人不快的,充满敌意的气息(对来打扰我的人,就想说:“莫挨老子,老子要读书,有话赶紧讲。”)。想在这座城市住几个月,跑几家图书馆,参观一些古迹(我的旅行也是逛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和旧书店,参观博物馆和老街巷)。起居室内到处是书,不仅塞满了书柜,还遍布桌子、精美的写字柜、长沙发、椅子和地板。书里夹的便签时常更换。他的书越来越多,因为他不仅从图书馆整包地背回来,还时常收到邮局的包裹。只是他的绝大部分书籍并非学术著作,而是各个时代和民族的文学作品(我的客厅就是这样,到处都是书,连我的床头柜上也摞了近百本书,并且时不时也收到也闲书局快递来的书,当然这些书中学术著作也不多)。对于他的出现,时至今日,我仍认为除了荒原狼外,没有更适合他的称谓。一匹闯入城市,迷失在牧群生活中的荒原狼——没有其他形象更能强有力地概括他——他的羞怯孤独,他的野性躁动,他的乡愁,他的无家可归(我的口头禅和行动宗旨就是“做好自己”,并常常与周边的环境和人事格格不入)。

微信收到太座大人发来一条信息:“萨特曾经说,你眼中的你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这句好。但我觉得不像是萨特说的,或许应该是在黑塞的《悉达多》里。《悉达多》曾经在两年时间里读了两遍,没读懂,现在还记得的只有一二碎片。等看完第一遍《荒原狼》,再看一遍《悉达多》。都好看。

风来花香浓

石榴花开了一路,但周末两天风吹雨打,“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无可奈何花落去,一路树树绿肥红瘦。

游学开始前一天,教艺术的底老师课间在办公室里,坐在我对面看书,突然说:“豆哥,你写的东西读起来很像老舍的风格。”我喜笑颜开,谢谢夸奖,心里想还是老了啊,连每天敲的流水账都泄露出了上个世纪的气息。

学生们游学去了。办公室里,帅老师、刘艺老师在备课,我放的是秘密后院的歌,宁静、微雨,刘艺老师说好像在山中。一阵风来,女贞花香浓。

今天用了半天时间,完成了七年级下的生物教案。部编版教材中内容,有相当部分是与语文、历史和地理相关的,我觉得文史地生跨学科或者说超学科教学完全是可行的,好好准备准备,值得挑战,但大可不必。

晚饭太座用筒筒辣椒炒了我最爱的韭菜花,脆嫩鲜香,送服米饭两大碗。韭菜花炒肉,似乎只是贵州的做法。江南韭菜花和蒙古草原上的野韭菜花,虽隔山万重,但好像都只是捣成韭花酱。韭花酱和苦蒜凉拌折耳根或椿菜是贵州春天的极致美味。唐末梁、唐、晋、汉、周五代五朝元老,官至太子少保的杨凝式,一天收到朋友送的韭菜花,感激之下正儿八经写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就是被称作“天下第五行书”的《韭花帖》:“记起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这位高干当时竟然会收到韭菜花这样的礼物,并且看来似乎收礼之人还很珍惜,现在想来也是不可思议。只是杨凝式在这封信里也没有写清楚当时的韭菜花是怎么个吃法,看起来是配着羊肉吃的,因为“助其肥羜,实谓珍羞”,“羜”是出生五个月的羔羊。深夜敲这个,实在是不合适。馋虫大动,撸串去。

【读书记1438】图齐《喜马拉雅的人与神》

以前,田野调查包括搭乘一艘驶往远方的慢船,到达异域之地,然后用上一年左右的时间与蛇搏斗,对抗孤独,直至搜集到足够的数据或患上严重的疟疾,最后重返家园。人类学家想要研究的民族并无书面记录,因此田野调查是了解他们的唯一方式。田野调查最初是一种必需品,而到了现在,它已经成为人类学了解文化不可或缺的方式。而且,现在每个人的文化都可以成为人类学研究的课题,因此田野调查无处不在,其历时或长或短。(约翰•奥莫亨德罗《人类学入门: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翻完《喜马拉雅的人与神》,一本关于西藏的人类学、历史、文化、宗教学术研究论文集。这本书的作者写的是图齐等,其实图齐只是其中作者之一,并且文章仅只《<西藏画卷>导言》一篇两三千字,这样的操作应该是因为书里收录论文的诸多学者中,图齐是对中国人来说最为知名的缘故。如果遵照事实将作者标注为所占篇幅最大的《西藏传说及民间故事中的乐器》作者美国学者彼得·克罗斯里-霍兰德,或者《西藏的民俗文化》和《北宋时期河西的藏族部落与佛教》的作者印度学者群沛·诺尔布,那么我也不会读到这本书,因为这两位对我来说完全没听过。不过这样的操作倒是与因建构以客观民族志记载田野调查研究成果的方式,并开创最早的社会人类学课程,被称为民族志之父的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认为民族志田野调查“理解土著的观点以及他们与生活的关系,并认识他们对世界的愿景”的目标相符。

大卫·艾宾豪斯和麦克尔·温斯腾在1978—1979年合著的《藏族的瑟珠》,从历史、工艺、图案、鉴别、文化背景、价格、表面特征、仿制品等方面对瑟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天珠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做出了中肯的“暂时的结论”。这应该是较早对藏族天珠严谨的学术分析。不过抖音和小红书的文玩播主们只会不断重复那几句没来由的,对藏人的习俗和信仰毫无尊重的自以为是的解读,以及借华人世界中最广为人知的佛教徒明星李连杰据传曾以近九位数的高价购入一粒天珠的故事,并展示李连杰佩戴据说是那粒天价天珠出席公共活动的照片来炒作,以求撞到一位多金且缺乏常识的买家。只要卖出一粒天珠他们成功了,因为造假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低到在售价中所占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当中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不论是直播在藏区一线收货的播主,还是追着看播主与藏民收货艰辛和砍价历程表演的文玩爱好者,他们都是没有时间读书的,更没有想到关于天珠的学术性知识不是来自于珠宝界人士,而是喜欢四处旅行的人类学者——所谓的天珠,材质不过是人工蚀刻玛瑙,它的被尊崇和价值在于信仰。

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是群沛·诺尔布的《北宋时期河西的藏族部落与佛教》和著名藏学家法国学者R.A.石泰安的《<格萨尔王传>引言》。另在其它篇幅里也读到一些有趣的内容,如:

1774年,英国人乔治·波格尔到日喀则为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调查。他不仅受到班禅喇嘛的友好款待,还娶了一位藏族女子为妻并首次把土豆引入西藏。([美]大卫·波纳维亚《西方人在西藏的早起活动》)

1865年,英国人开始秘密绘制西藏地图。经过训练的印度测绘间谍化妆成朝圣者或商人用念珠记录他们穿越西藏的步数,然后在夜晚进行计算。最著名的一位是纳恩·辛格,他测量了拉萨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还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直往西去探寻雅鲁藏布江的源头。([美]大卫·波纳维亚《西方人在西藏的早起活动》)

在西藏,人们认为猫打鼾是在背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印度]群沛·诺尔布《西藏的民俗文化》)

很久没有读人类学方面的书了。读人类学的文章就像喝茶淡而绵长且回味悠长。曾经我的职业梦想就是成为一位人类学者。

《喜马拉雅的人与神》,中国藏学出版社“发现西藏书系”之一种,2012年2版2印,24万字,四折淘来七成新二手书。总阅读量第1438本

没有比书更好的礼物

今天要到校,但不用上课,学生都游学去了。早上出门前,左手是图齐的《喜马拉雅的人与神》,右手是黑塞的《荒原狼》,内心纠结不清要看哪本,干脆都带上。结果下午弄完七年级历史的教案就完全不想读任何东西了。

大娃游学去了,晚上把二娃洗干净丢到床上,想找本书混眼睛时,看到桌上作者请出版社寄来的《寓言里的中国》新版,觉得读书和淘书,都是有趣的事。

一个人长时间总在做一件事,就会从中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淘二手书也一样。

我在以定价三折,甚至二折淘来的二手书里曾发现过作者签名本、签赠本,也有某本书的前任持有人从我的“读书记”中发现自己早些年当废纸卖掉的旧书。

夏德元《寓言里的中国》,是2023年读过的109本书之一,也是我总阅读量的第1338本。上海文艺出版社“九说中国”系列之一种,2019年7月1版1印。当时随手敲了一个记录。

今年1月20日,收到一封邮件,说自己是《寓言里的中国》作者,为了感谢我对这本书的点评,望告知快递地址,好把修订重印本快递给我。我5天后查看邮箱才回了邮件,并说:“能得到作者赐书,非常荣幸!如蒙赠签名本,将喜不自胜!”

4天后收到回复,说会委托出版社编辑给我寄送,但因在国外旅行,无法在书上签名,还请见谅。又5天后我回复:“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4月23日,又收到邮件,询问书是否收到,这才知道原来的责任编辑调离了出版社,委托了新人代办寄书的事,所以“担心此事最终没有落实”才来信询问。终于,在五一假期收到了新书,回信说:“没有比书更好的礼物了,欢喜!”或许多年后我也能攒一本关于读书淘书故事的小册子。

【观自在·卌九】微雨从东来

今天是语文第二个六周测评中飞花令口试的日子。经过从班级赛到决赛的激烈角逐,连续霸榜四季状元和一季学期总冠军的花卷落败(终于),连续霸榜四季榜眼的吴冲榜成功,成为新一季擂主(终于),自称“万年老四”的大魔王喜提探花。其余诸生也都大有进步。因有新生,下课前五分钟再次解释和强调,飞花令的目的不在于要去死记硬背多少诗词,因为全唐诗四万八千首,宋诗二十几万首,还有宋词元曲明清诗,不论背得哪些,都有一个你不知道的天文数字一般的古诗词在那里。每一种文字,都是在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和传递生活之美、山川之美。飞花令是想通过这个形式使诸君去更多了解、学习和感知中文之美,并构建自己绵密的人文之网。这张网,不但让你认知美,更是抵御“风寒”滋养一生让你也尽可能活得“美”的支撑,让天下人都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的源泉。

午饭后,新一任擂主吴宣布,下一个六周的飞花令是“雪”令。夏天飞雪,正是好一个“凉意思,到南楼。小帘钩。”

下午改完作业开始写六周评语。回顾这一个多月诸生的进步,欣喜、欣赏、欣慰。

六水大人放学离校时与我击掌,说下一个六周要超越大魔王,冲击飞花令探花,不愧是六水大人啊。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神清气爽的一天。明天诸生开启游学,而我也偷得一周时间备课、读书、写教案,以及期待他们回来的分享。都不轻松。

【观自在·卌八】五姓七望

早餐时,在中学生群里发了两条消息:

五月已过半,各位的阅读量应该也完成了一半以上。希望五月推荐的两本书已在你的手边准备开始或已经读完。

根据学堂的传统,每位参加游学的师生都要带一本书去旅行。所以别忘了在你的行李清单里加上你的书。

早上前两节课,监考九年级文综。大课间,花卷找到赵老师说:“昨天你不在,你不知道我爸代你的生物课都上到地理去了,真是太那啥了。”可是我觉得自己昨天明明上的就是生物课嘛

语文继续合班课。补充了前天熊猫老师讲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和《望岳》这两首的一些没用的文史地内容:

《江南逢李龟年》中,李龟年是赵郡李氏子弟,大唐皇族为陇右李氏,二李同为唐初五姓七望之一,所以就算不是歌唱家,出入岐王李范的王府也是寻常事。李范为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原名李隆范,为避玄宗讳改名为李范。在这里讲了古时避讳背后的原因。崔九,时任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因行九,所以称崔九。崔湜、崔涤和写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崔护同为博陵崔氏,也是唐初五姓七望之一;并且崔涤时任殿中监。殿中监始设于曹魏,是负责朝中礼仪的从七品小官;隋唐时为殿中省主官,除朝中礼仪,还负责皇帝起居事务,为从三品高官,所以李龟年出入崔府也在当然。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人物学堂诸生没怎么听说,主要原因是这三个家族官员多过诗人,范阳卢氏出了九位宰相,清河崔氏有十二位宰相,荥阳郑氏更是十三位宰相。五姓七望的太原王氏代表人物则是著名的王维。而在王维之前,太原王氏更为学堂诸生所知的是一位才貌均可与潘安有得一比的美男子,在《世说新语》中这位美男死得比较特别,是被“看死”的,他是——“我知道,是那个卫什么。”我问是卫什么,“卫玠!”对了,有个成语就叫“看杀卫玠”。卫玠妈妈就是太原王氏女子。所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传递的还有一层五姓七望也流落至此的无奈和感慨。

《望岳》中“岱宗”即泰山。先普及了五岳的地理位置,再解释“泰”即“太”,极大、通畅、安宁,大而稳,稳而安之意,所以说“国泰民安”。泰山是帝王封禅之地,封是祭天,禅是祭地,是皇权正统的象征。所以泰山成为五岳之首更重要的是其人文原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是第二个六周语文笔试提交日,3班诸生为家人所写的传记或自传,均情真意切,想来父母读到也必泪目。好的文字就应该是真情的流露

【观自在·卌七】哇!霸总!

熊猫老师去给期末汇演踩点,语文继续合班。今天从头开始讲杜甫——新的诗风:

在初唐和盛唐,诗人们更喜欢的是古体,比如李白和岑参;或者五绝和五律,比如孟浩然和王维。王昌龄的名作更清一色都是七绝,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和“一片冰心在玉壶”。他也创作七律,但乏善可陈。

让事情发生变化的,是杜甫。

杜甫当然是全才。他的五古如《羌村三首》,七古如《饮中八仙歌》,五律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五绝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七绝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也全都脍炙人口。但真正超越了前人的,还是他的七律。比如《登高》,这是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的作品,因为不但完全符合格律,而且做到了极致: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简直就是既可以学习又无法企及的范本。

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开始热身,在《绝句》(迟日江山丽)一首,从“迟日”两字重温了《诗》成为《诗经》的历史,诗的数量和风雅颂,到《豳风·七月》这首中“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句。所以“迟日”不是晚来的日子,而是春日渐长。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中,“黄师塔”,蜀人称僧人为“师”,塔是僧人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借“便下襄阳向洛阳”句,引出隋炀帝与大运河与安史之乱的联系。

《春夜喜雨》里,着重强调“俱”、“看”、“重”三个字的读音不是现在普通话的发音,从而有“新生”说之前的语文老师教的不是这样的。我说:“在语文上,尤其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如果你们之前的语文老师讲的和我讲的不一样,请以我的为准。”学生说:“哇!霸总!”嗯,这点点自信还是有的。

“你这是要向全学科进军了吗?”中午排队打饭时,花卷得知下午的生物课是我上时问排在她后面的我。

“是的。黎明还有五分钟抵达战场。”

“求求你不要了,你要给我留一点和其他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嗯,你说得有道理。好的,今天下午的生物我决定挑战一下。”她对着我翻了一个大白眼,转过身去。其实是赵老师身体不适,我临时代课而已。

下午的两节生物课,第一节开启满嘴跑火车加强模式。以查尔斯·曼恩 (Charles C.Mann)《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为引子,以可可从美洲到非洲到全球的巧克力来提神,开启玉米、土豆、辣椒等美洲植物开创的全球化,以及如果没有马铃薯,欧洲工业革命可能会更晚诞生到美国第二大白人族裔——爱尔兰裔3600万的人数,是爱尔兰本土人口的7倍多,代表人物如亨利·福特、约翰·肯尼迪和拜登,回推到1845年的爱尔兰土豆饥荒,才进入今天的主题——生物多样性。第二节幸亏赵老师准备有资料,否则我就真的只有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了。

【读书记1437】仇鹿鸣《读闲书》

《读闲书》这本闲书读下来一点都不闲。

仇鹿鸣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领域。所以这本闲书开始四篇都是关于上官婉儿墓志碑文的研究和发现,接着是《安史之乱的另一面》和《聂隐娘时代的魏博》,正好这个学期的语文讲唐史和唐诗,又得一点严肃且无用的知识以助谈资

《未完成的转型:从金石学到石刻研究刍议》、《读者还是观众:石刻景观与中国中古政治》、《言词内外:碑的社会史研究试笔》,这学术随笔对我这个半吊子业余爱好者来说,写的就是学术,不是随笔。

除此之外,还得一收获:如果下个学期我还继续上语文,自编的《三近斋摭录》2.0教材要于“唐宋八大家”前面增加一个“唐传奇”的主题单元,暂定《柳毅传》和风尘三侠《虬髯客传》两篇。

仇鹿鸣在《后记》中写:“感谢父母从小到大的宽容,一直允许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爱好,支配业余时间,我至今仍怀念每年寒暑假跟父亲去学校图书馆借书的日子,尽管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图书馆实在没太多像样的书。正是这种宽容使我在历次升学表格的特长一栏中都能心安理得地填上一个大大的‘无’字,因为在很多教育制度的设计者眼中‘阅读’从来都不能算是一种特长。正如当下不能变现为论文注脚的阅读,似乎也正在变成一种奢侈。”历史没有如果,人生也没有如果,所以我没法想象如果我的阅读从小没有受到压制,不需要偷偷摸摸读课外书,如果能一直阅读自由,我将会拥有怎样的人生。想起十年前刚搬到现在的这个房子里,家具和书什么都还没有就位时,西西弗书店某创始人之一的X君看着我书房空落落的书架说,你也没有几本书嘛。当时这句话在我空空的脑袋里撞击回荡,直到读了几百本书后才渐渐绝响。到幸福学堂这七年,由于在语文、历史、地理、阅读、写作、游学、摄影各课程打酱油,每年阅读量都在百本左右,才渐渐不至于在课前手忙脚乱心慌慌,但每天上课前还是需要去一趟厕所缓解心理紧张引起的生理反应。颜群宇校长说我这是生怕自己知道和掌握的不够多,不够细,这是对知识的焦虑。他错了,我想告诉他这是求知欲,这是不放弃,这是不甘心、是自救,是觉得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但随他去吧。我已经懒得去关注别人对我的看法,更懒得去解释和说明。阅读就像呼吸,是一件公开而私密的事。“万物静观皆自得”,我只需要关注自己和享受当下,享受随着知道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的这个探索发现“有”其实是“空”、“空”才是“有”的过程。

仇鹿鸣《读闲书》,浙江大学出版社“国内顶尖文史专家闲谈各自擅长领域”的“近思录”丛书之一种,2018年9月1版,2019年5月3印。总阅读量第1437本

【观自在·卌六】教学事故

九年级需要单独一间教室来考试,这样Pamela的英语课就没有教室了。早餐后和熊猫老师商量,今天语文临时合班,空出来那间教室就用来上英语课。皆大欢喜。

“这节合班课你来上哈。”我说。

“啊?不得行嘛。麻也,好紧张,我很少在你面前给这么多人上课,还是语文课。麻也,不得行,不得行。”

“怕哪样?不要怂。”

“好嘛闷。”

熊猫老师开讲唐人五十家之七“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讲了《江南逢李龟年》和《望岳》两首。

“啊个黎明,要像你啊样文史地一把抓我是搞不来勒嘞。今天兹节课你听下来咋样?”

“可以勒。反正我哪节课还不都是满嘴跑火车?”

中国历史2班,周五开始游学,就没讲新课,复习之前的内容到周幽王这个恋爱脑,没事就喜欢搞烧烤。

中国历史1班,复习之前的内容,结果从盘古开天辟地就开始跑偏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基督教相信人是上帝造的,“那希腊神话里是谁造的人?”学生一问,这下好了,从希腊神话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到泰坦神族——提坦神族——宙斯神王——埃庇米修斯和潘多拉——金苹果之争——《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海伦——阿伽门农——阿喀琉斯——特洛伊木马一直到电脑木马病毒,才算是从众神那里回到了现实。“耶~今天是搞哪样?我们是中国历史课咯嘛,咋个都没得咋个讲到中国嘞?!”今天满嘴跑的火车,是赫利俄斯那由四匹火马拉的太阳战车。这怕是算个不大不小的“教学事故”了。

本周值班,每周一的飞盘和每天的乒乓活动暂停。

【读书记1436】阮义忠《想见看见听见》

“当极度苦闷时,我经常反刍着以前的摄影经验聊以自慰。在杂志任职期间,摄影不但是我的工作、兴趣,更是一种生活。每天走在路上,周遭的人事物对我来说都是活生生的一出戏。只要定神就能欣赏得很愉快,记录得很兴奋。”我在报纸和杂志工作期间,每天有六到八小时流连在街头拍照,风雨无阻,乐此不疲,摄影带给我的快乐一度让我感慨生命是如此的可爱,生活是如此的丰富。

“天下没有不努力就能完美的婚姻,唇齿相依也会不小心咬到。两个有缺点的人,磨合得好,就会变成完美的结合;磨合得不好,无论谁是玉、谁是石,下场就是俱焚。能互称一声老伴,其实就是两个永不放弃的人,共同寻找着在每个阶段结合的方式。”昨天,太座大人问我余生除了西藏,还想去哪里走走看看。我想了想说台湾。他问为什么不是香港而是台湾,因为我们相遇相识在深圳,那里与香港只是一河之隔。我说香港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消费的地方,而台湾让我感觉那里更有文化。说到台湾更有“文化”,我脑子里跳出来的是侯孝贤、阮义忠、胡德夫、李宗盛、罗大佑、齐邦媛、王鼎钧和龙应台这几个名字。侯孝贤和阮义忠,是对我影像的影响;胡德夫、李宗盛和罗大佑是音乐的熏陶;齐邦媛、王鼎钧和龙应台是给我文字的滋养。一个地方、一段时光,与人产生联系、产生记忆的其实就是那时、那里的那些人

“摄影很容易就会让初学者上手,聪明学生稍微使点力就有成就感;但瓶颈也来得快,绝大多数都是过不了关就放弃。看多了就不难明白,借摄影追求艺术成就容易失望,将摄影视为信仰方能长久……佛教慈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法师对‘宗教’二字的解释简明而宽广:‘宗’就是人生的宗旨,‘教’就是生活的教育。正信的宗教都是在启发人的善念,引导大众将利己之心转向利他的大爱。”

“人生在世,于任何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榜样。每个人因缘不同,效法的对象当然也不同,可最终的目的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好’的定义是什么?做对自己有益的事叫自私,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才叫好。

阮义忠《想见看见听见》,二折淘来,九成自然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36本。第一次读到阮义忠的书,是2015年的《人与土地》。第二本是上个月读完的《都市速写簿》。这是第三本他的摄影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