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知识,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AI的学习过程是大量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它已经代替甚至超越了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大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目前的中国教育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不久,AI会让中国现有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教育的使命是激发人内在意义的觉醒,去点燃生命价值,而不是加工考试机器。如果人能通过教育学会思考、合作和创造,那不论AI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替代人类“情感思维”与“同理沟通”这样的特质。我常常会听到有人说“请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或“请不要把情绪带到学习中”,我通常会避免与这样的人有任何接触,因为他大概率只是一台机器的单向思维,只有机器才没有情绪,不带情绪。在工作和学习中没有情绪的人,不是活生生的人,是机器人。这样的人如果是一名教育从业者,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可能比一位只会让学生刷题的老师还要严重。
技术的好与坏,其本身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使用它。一个能成为优秀导师的AI技术,也有可能成为被有心之人用来进行欺诈和洗脑的技术。大概率,多数人不会被AI替代,但会被懂得如何使用AI的人取代。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而不是全部。知识是方法,而不是目的。现在的学习者要学习的,将不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已变得唾手可得,而是驾驭和与AI合作,并借助其建立知识之间的链接,激发创造,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高效甚至优雅的系统,它利用少量信息进行运作;它寻求的不是推断数据点之间的粗略相关性,而是创造解释,用动态的视角对世界进行观察和创造。”
未来,最好的创意将不是AI为我们创造的,而是AI与我们共同创造、相互启发而诞生的。让学习者避开AI,不如一起来学习如何聪明地使用它。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做的是要确保孩子得到充足的睡眠;我们要提醒他们,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个人都曾经历失败和挫折,并因此成为了现在独特的自己。
萨尔曼·可汗《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中信出版社2024年7月1印,2024年11月6印。总阅读量第156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