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一起吃了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各位学者一一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后,我今天的书籍分享,就与这首《吃菌防毒歌》有关。学者们还唱了出来,可见深入人心,真好。每一个五月的开始,就又是一年菌中毒的开始,也是新一轮菌中毒故事诞生的开始。一到这个季节,云南人就会说:“太想吃菌了。”这是云南人集体想为这种美食中毒的时间来到了。《菌中毒》不是一本食用野生菌类科普教材,而是一本散文集,关于菌子的云南故事、云南传奇。
下周端午节,今天选了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上阕: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六幺令”的“六”读lù,为唐朝琵琶曲,白居易《琵琶行》中“初为霓赏后六幺”即是。至宋成为词牌,以柳永《六幺令·淡烟残照》为正体。展示《韩熙载夜宴图》第二段“六幺独舞”图片,讲了图中人物、隋唐服色、羯鼓、六幺舞和叉手礼。
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字本义为“正”,“午”字本义为“中”,午时则为正中之正,所以端午节又称天中节。就此抛出问题:屈原吃粽子吗?屈原投汨罗江,该江汇入洞庭湖,几位学者争着在地图上找到洞庭湖后,“所以湖南之所以叫湖南,就是在洞庭湖以南,湖北就是洞庭湖以北。山西、山东的山就是太行山。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以西就是山西啰。”
“语文课本里关于屈原,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但我们要知道屈原爱的是哪一国。他爱的是楚国。楚国不论在周天子和诸侯那里都被视为异族,楚人也自称蛮夷,所以从‘中国’这个概念来看,屈原爱的是‘外国’。”我接着说,《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句。在我看来,这个“三户”不是指的多数也不是课本里说的三户人家的少数,而是与楚王熊氏同为芈姓的屈、景、昭三氏楚国贵族,屈原即是芈姓屈氏成员。“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屈原的投江回到一个人,一个个体来看,不要拔得那么高,一个人面临自己的挚爱之物的败坏而又无能为力时,选择先于其败坏之前结束自己,这是不是一种选择?”由此讲到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六十岁自沉静业湖前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教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只是没提梁济遗书中“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想中小学的学者们恐难有共情。
《声律启蒙》“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句,讲智氏、豫让、赵襄子,顺了一嘴“三家分晋”和为后续主题“刺客列传”做了铺垫。
“飞花令”颜色令开始前,复习了蒙德里安、莫奈和齐白石,引入弗里达和她的自画像。在这一页,我先展示两秒后闪退,让学者们说说看到了什么,小胡子、粗眉毛,“一幅画,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最独特的部分,这也就是画家的风格所在。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1907—1954)她在墨西哥人尽皆知,她是印在墨西哥钞票上的女人,她的画作价格居全球女画家之首。她一生创作了 143 幅作品,其中有 55 幅是自画像。她那标志性的一字眉、小胡子和犀利的目光,或是意气风发,或是伤心绝望。这些不同的表情,记录了她非常传奇,又支离破碎的一生。”
飞花令后的对课是“舌有风雷笔有神”,诸位学者只用三分钟时间对出的对子各有千秋。妙哉!
上午高小班本周的写作素材,选的是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鸭长明的《方丈记》并称日本古典三大随笔的,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几则。之所以选这日本古典文学入门读本,是要告诉各位学者,一篇文章的好坏与字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见得2000字的文章就比200字的好,所以二三句也行,字三五百亦可,达意为佳。“要成为摄影师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拍’;要不怕写作,写出好文章也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去‘写’。”三到六年级的各位学者最终会不会去读《徒然草》?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埋下的又一粒种子。“毛豆,你埋这么多种子,最后会不会都不发芽?”有学者问,我说如果埋了足够多的种子,就一定会有种子发芽。
下午和七、八年级的学者在春秋诸侯图前,完成了《左传》的《曹刿论战》文本和《烛之武退秦师》概要。这两篇,前者是九年级课本内容,后者出现在高一,而七年级的学者能整段理解译出七七八八。妙哉!
下周端午节,我们要两周后再见,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去参观省博物馆的青铜展,弄清楚爵、鼎、樽、豆、俎、斝都是什么东西,有何用途,并就观展写随笔一则。“怎么还有豆?”学者问。我说:“对啊,这个豆可不是黄豆、绿豆、毛豆的豆,而是一种器皿。它是什么样的呢?去博物馆看看吧。”
一天的讲谈结束,离开也闲书局时我和女儿各购书一本。女儿选的是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吃动物:无声的它们与无处遁形的我们》,我的是冈仓天心的《觉醒之书》,凑齐了“东方三书”。
回家路上一直觉得说屈原是湖南人好像不对,晚上查到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即今湖北省宜昌市。下次讲谈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