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途人文】9:教育不是为了加工考试机器

Y君一走进教室,就对我说:“我没有写作业,因为学校作业太多了。”我说知道了。

开始上课,W君说忘了带书。我说等我去看看有没有备用的,如果没有就用我的。

“在我们班,如果上课没带书或者没有写作业,会被罚抄整本书。”J君话音刚落,Y君和W君就因曾经作业问题导致罚抄和留校的共同遭遇开始大倒苦水,我借机训练诸君“一次一个声音”的倾听和表达,并强调对发言者的尊重,因为人人都在说话,人人就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这不是交流,而是嘈杂的自言自语。

一番听下来,深深感到诸君太辛苦了,每天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准备写作业,写完一套试卷,还有三套试卷;写完三套试卷,还有五套试卷。都是知识点的重复训练。

我的课是借阅读和写作,通过倾听、表达和讨论来训练思考,而不想给他们再增加任何的负担。因为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知识,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AI时代,知识已变得唾手可得。现在学校里的这种大量刷题重复知识点的训练正是AI所擅长的。AI的学习模式就是大量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它已经代替甚至超越了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大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目前的中国教育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不久,AI会让中国现有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所适从,于是我决定和诸君来讨论我们要不要课后作业,要进行怎样的学习这个问题——教育的使命是激发人内在意义的觉醒,去点燃生命价值,而不是加工考试机器。如果人能通过教育学会思考、合作和创造,那不论AI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替代人类“情感思维”与“同理沟通”这样的特质。

这时,J君给大家分享了“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这个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我随手在白板上画了下来。这个环节太奇妙了,我没有想到一位五年级的学生会在这时提出这个理论。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于1967年提出来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然而,我们既不应该加入那个绝大多数,也不是注定要被功利主义牺牲的极少数。我们不需要被捆绑在这个无解的道德博弈中。人人生而不同,当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就会知道不需要去做“牺牲谁”这个选择题,选择题阻止那个疯子就可以了——就像亚历山大用自己的方式解开迪乌斯绳结。

经过理性而温和的,各自观点的一一陈述,最后表决,从下次起,这门课只保留阅读、提出问题的课后作业,书面课后作业将只有完成一本书整本阅读后的简报,提问、讨论、写作在课堂完成。

完成了今天的阅读和写作,将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作为提前的生日礼物,送给各位。下周,我们将在这本书和世界地图上开始文史地超学科环球旅行。

我觉得今天的课,是这个学期最棒的,没有之一。

最后一次课后书面作业:

一、思考并在本子上作答:你认为夏洛之死是否值得,为什么?

二、与家人讨论:生命的意义,并将你和他们的观点记录下来。

三、完成《夏洛的网》阅读简报。

四、阅读《八十天环游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