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赫尔曼·黑塞《悉达多》三刷

手上这本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扉页上有一段二刷时写下的话:“2021年1月8日,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住院楼后二楼消化内科病房48号病床上,重读第二遍。今天是住院第八天。过去的几天,排除了肺癌晚期、胃癌晚期和淋巴癌。或许只是右上锁骨淋巴炎症,也或是淋巴结核——在敏感部位的一个敏感症状。等待外科会诊。”

继《荒原狼》后,今天三刷《悉达多》,又有新收获。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每个人每次读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当下,映照过去和未来。

“传闻和流言沸沸扬扬。城中婆罗门、林中沙门无不谈论此事。乔达摩,佛陀的名字不断回响在青年耳畔。有善言有恶语,有赞誉也有诽谤。”被他人谈论和品评,就连佛陀也无法避免,不过可以选择是否需要去面对。“我无权论断他人的生活,唯独对自己的生活必须做出判断。”我应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在正确的做事与做正确的事两者中,我选择后者。“大多数人,仿佛一片落叶,在空中翻滚、飘摇,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有的人,极少数,如同天际之星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行。没有风能动摇他们,他们内心自有律法和轨道。”我有我的判断,我有我的轨道。

我不懂教育,也还没有找到谁对教育的定义能够完全符合我的感受和心中所想,但我所正在做的正是教育之一环。“你果真相信,你的蠢行,能免除他的蠢行?难道你通过教育、祈祷和劝诫,能保他免于轮回?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一切未受尽的苦,未获得的救赎都会重来。苦难从未改变。”是的。在我看来,教育不是为了避免苦难,而是从过去的苦难中寻找到解决方案,关乎个人和群体的。这也是爱,这种“爱并非毫无价值。它源自天性,是一种必须。爱的欲望该得到哺育,痛苦该去品尝,蠢行该去实践。”最终在“愚蠢多年后又能思想和行动,又能听见心中鸣鸟的欢歌,又能跟随它。”现在的我,庆幸曾经历的一切。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1版、11月4印。忘了从哪里买到的。

【观自在·圩四】知道分子

语文,合班,一节课只讲了杜甫的《登高》。

因原诗为《九日登高》,提问“重阳”之意,不愧是学堂语文第一的吴:“‘九’为至阳之数,九月初九两个至阳之数的日子所以称为‘重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句,抛了一个字谜,让从这句猜一个中国历史朝代。不知什么原因,一向闷闷的杨最近开始活跃起来,他最先猜出来是南朝陈,BINGO!因为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中,齐、梁两朝均为萧姓,由此开启问答模式:

四朝均定都哪里?建康。

建康是现在的哪里?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除了这四朝,还有哪两朝?东吴和东晋。BINGO!

除了南朝宋,中国历史上还有没有宋?北宋、南宋的宋朝,还有宋国。BINGO!

宋国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北有鲁国,西有郑国,南有陈国,东有徐国,国家虽然不大,但地位却不低。因为开国君主为商纣王兄子启,宋国“以周为客”,还能以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除此而外,“礼仪之邦”最早说的就是宋国,因为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惠子是谁?诸子百家之一的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同为名家代表人物的还有公孙龙。公孙龙著有《公孙龙子》,内有14篇,今余6篇。《公孙龙子》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白马非马》篇,于是就“白马非马”展开了一下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此时的杜甫身患肺病,风痹导致左手萎缩,右耳也聋了,已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

这首诗虽然被称为唐七律之冠,但实在是充满了老病孤愁的悲哀,与中学生的朝气蓬勃相悖,自然也就难以感受,所以讲了背景和对仗格律就不做过多解读。我的目标是大家做知道分子,不做知识分子。最后一起讨论了“不尽长江滚滚来”句的“来”字读音到底是“雷”音还就是读“来”,因为在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笑问客从何处来”就读“雷”音。更深的探究,不在课程内进行。

下课,“黄金水稻兄弟”之一的“历史天才”沈找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法王腓力四世会突然抓捕并杀死圣殿骑士团主要成员后,在1312年解散三大骑士团之一的圣殿骑士团。我举着满是粉笔灰的右手,左手边收作业边说,我认为这后面大概率是权力与财富的争夺所导致的,因为不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强大的圣殿骑士团隶属于教皇,不过这段历史要等我读完《骑士团九百年》才能和你继续讨论。好了,一直放在枕边的德斯蒙德·苏厄德《骑士团九百年》这下要开啃了。

白昨天和今天的“每日一记”喜提两枚“A”。我留言:“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还需要加强,口语化表达还是过多,但你的写作正变得越来越好,表达也越来越顺畅。继续努力,不要停下!跳进新宇宙!!!”最后这个“宇宙”是回应他文中有“一口气跳出宇宙”句。

六水大人也喜提本周第二枚“A”。我留言:“每天读你勒故事哦,真勒是,都是开放式结尾,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哈尝试剧本创作了。”

吴的每日字帖,一手簪花小楷娟娟秀丽,字如其人。大魔王笔下的六水大人,头上已显示血条,今日开启了打怪升级模式。曾正在渐渐再次抵达上学期末的巅峰状态。花卷提前交来5月阅读简报,要求阅读量不低于40万字,她完成了75余万字,阅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俱佳,为父甚慰。

【观自在·圩三】凄风惨雨人神不宁

语文合班,计划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月夜忆舍弟》两首,只完成了一首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篇目,主要讲了几个字词与部编版教材的不同。

“挂罥长林梢”,部编教材注释为“挂着,挂住。罥,挂结。”这不完全,也不对。因为文言文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极少出现同义词连用,尤其是在诗词中就更少见。这里挂是挂,罥是缠绕之意,就是有的挂着有的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

“忍能对面为盗贼”,部编教材注释为“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将“盗贼”解释为“偷窃的事”。同样,我也有不同看法,因为“盗”是“盗”,“贼”是“贼”。正在这时,教室门被推开,颜校长带着重要访客进入了教室,沿墙一溜站了五六人听课。那一刻我的思路被打断了两秒,正好大魔王问:“那盗是什么意思,贼又是什么意思?”一下将我拉回课堂,“很好,很好,我就在等你这个问题。盗是偷东西的人,而贼是搞破坏的人,所以现代汉语中盗贼为一个词,实际是两个词,这句话是说怎么能这样当着主人的面做出偷窃破坏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是“山贼”不是“山盗”,是“强盗”不是“强贼”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句部编教材无注释,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因为这个地方不作注解,很容易从字面理解为“床头屋顶漏雨导致家里湿漉漉没有一处是干的”。其实屋漏”不是屋子漏雨,“屋漏”是方位,是屋子的西北角。古人的房屋西北角是安置神主之位,开有天窗,光从此照入如同丁达尔现象,屋漏处见天光,黑暗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床头屋漏无干处”即外面凄风惨雨,家中人神不宁,愁苦至极,所以杜甫才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个星期肯定是讲不完杜甫这个主题了,课题作业要好久交嘞?”熊猫老师问。我说没关系,好久讲完算好久,这个主题明天讲不讲完课题作业都下周一交。

【读书记1440】赫尔曼·黑塞《荒原狼》4:这个时代病了

“我的梦,正如你的梦,没有错,它们完全正确。错的是生活和现实。你对过去和未来的战争,对当下人们的思考,阅读,建造,创作音乐、庆祝节日、推进教育的方式感到绝望!你是对的,荒原狼,你完全正确,可你注定毁灭。对于当今这个简单舒适、容易满足的世界来说,你要求太高,诉求太多。它会抛弃你,因为你不合时宜。今天活得快活的人,绝非你我之辈。想要真正的音乐,剔除噪音,希望灵魂取代金钱,真正的工作取代生意,真正的激情取代消遣——对于有这些愿望的人来说,这个华丽的世界绝非他的家园……出于对世界的尊重,我宁愿相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疾病,一时的不幸,也或许自古如此,未来也会一直如此。”

“荒原狼的一瞥看穿了整个时代,看穿了所有浮躁的装腔作势,所有追名逐利、浮华虚荣,所有自负浅薄的精神世界中的游戏——不幸的是,这一瞥还更为深刻地看穿了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在文化上的匮乏和无望。它直逼人性要害,在短短一瞬,就意味深长地道出了一位思想家,或许是位先知对尊严和人类生活意义的怀疑。这一瞥似乎在说:‘看!我们就这么蠢!看!这就是人!’一切名誉、才智,一切精神上的成就,一切对杰出的追求,对人性的伟大和不朽的追求,统统不过是场愚蠢的游戏。”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译者姜乙签名版,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1版,2023年5月4印。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440本。整整七天才读完区区14.5万字,今年读得最慢的一本书。今晚三刷《悉达多》。

【观自在·圩二】全因诸君太给力

昨天在学生群里发消息:各位同学,因本周主题内容有安史之乱和“唐七律第一”,是本学期课程的要点,所以本周语文课2、3都合班。另,请于31日11:45前提交各位的五月阅读简报。

今天的语文课,原计划要讲杜甫的《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但,确切来说,《春望》诗是讲完了,也只是算讲了关于这首诗三分之一的内容。

“嘛呀,那个黎明,这个星期咋个上得完这个主题嘛?!还好你及时刹车,否则怕是今天连这首诗这几个字你都讲不完哦。”下课一进办公室熊猫老师就开始表示担忧。

“不急,我们慢慢上。不卷、不等、不靠、不怨。我会把握好学期进度。”我说得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似的。为什么今天教学推进如此?不是诸君不给力,全因诸君太给力。

“城春草木深”句,想引“庭院深深深几许”,忍了,怕收不回来。

“感时花溅泪”句,引了“花重锦官城”句对比,一悲,一喜。

“烽火连三月”,杜甫写下这首诗时正是安史之乱第二年,他北上灵武投效李亨时,于途中被叛军俘虏,与王维等人一起关押在长安。杜甫位卑无名,看管不严,在李光弼大军到来前成功脱逃,但王维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现在王维与杜甫对我们来说,一样是大唐天空中闪耀的星,但其实杜甫是到了宋朝时才为世人所重视。“嗯,我知道,宋朝时候文人的地位比武将要高。”就从某君这一句起,我就开始跑偏了——古籍以宋版为珍——书籍的印刷装订发展——赵匡胤为了不蹈之前五代均亡于武将之手的覆辙所以必须杯酒释兵权————北宋重文轻武几乎屡战屡败,但为什么经济文化却相当繁荣?这个我们下个学期讲到宋朝时再来细细讲吧。还好及时收手,结果诸君不依:“怎么还来个急刹车啊?一个下回分解的悬念一留就是留到下个学期?”

“好,我们回来说说杜甫位卑无名,到底他做了个什么官连叛军都懒得看管呢?”

我在黑板上刚写了个“左”字,“我知道,他做的官叫左—拾—遗?”白不太确定。

“不管确不确定,怎么想的就大声说出来。”

“就是左拾遗。”

“对啦!那这是个什么官?什么品级呢?”

有猜七品,有猜九品的,但竟然没人猜八品。

“杜甫这个左拾遗是个从八品的小官。在京城几乎连官都算不上。”

“那就相当于今天公务员的一个科长咯?”平时闷闷不吭声的杨问。

“嗯,差不多。拾遗是左省门下省言官,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以及尚书省下六部就是三省六部制。这种官制与科举制这种选官制度联系紧密。”于是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略讲了察举制,刚到九品中正制就下课了。好吧,明天继续。

午饭后乒乓时间,中学部负责人黄老师带试读新生某来,说他听不懂语文课,想和我聊聊。我们坐在台阶上,“是听不懂、不喜欢还是不适应觉得有挑战?”我问。

“我不知道怎么说。”他怯怯说。

“不用考虑我的感受,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不这样上课,他讲诗就只是讲诗的意思,让我们背。你的课我不太适应。”

“班上学生从六年级到九年级,诗从一年级讲到高中。就像今天课上我讲的,中国的古诗词几十万首,会不会哪一首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你自己的诗,读出你自己的诗,慢慢积累从而构建你自己的人文架构,并通过独立思考拥有常识和判断。这是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学校和上课方式。这两种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

“我不知道怎么说。”

“不用考虑我的感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如果说满分10分,之前的课我觉得可以给5、6分,这里的课我觉得可以给7、8分。”

“如果只是不适应,可以慢慢来,慢慢融入。我们老师和学堂接纳和适应不断到来的,性格各异学习方式也各不同的学生;学生也需要适应我们各位老师上课的不同风格。有的人融入很快,而有的人需要多一点时间,这没有对错,不要担心,这是一个我们互相适应的过程。你是否愿意面对这个挑战,尝试去适应?”

“我会的。”他说。我们击了一下掌。

下午赵老师刀哥要带出国留学班的实验,我又代了一节生物课。“豆哥,这个课你能不能不要穿插地理、历史内容?”新生罗说。“做不到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就是地理环境的不同。”当第二节课铃声响起刀哥走进教室时,诸君掌声欢送我离开教室,他们想必也是受够我了。

【观自在·圩一】开始都挺好

游学回来的第一节课,也是第一节语文课,合班,复习之前所讲并将本学期第三个六周的七个主题加一个番外篇教材发给学生。因为有新生,又略略带过“平上去入”古四声和“普通话”并不是现在才有,唐朝有唐朝的“普通话”,宋朝有宋朝的“普通话”。现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没有了古四声的“入”声,对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音韵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现在读古诗词有的韵不对不是古诗词的问题,是我们的发音有问题。

中国历史2班,分析汉时游牧民族在强盛期与南方农耕民族的战争中胜多败少的原因,“不教胡马度阴山”除了骑兵对步兵的绝对优势外,还有一点是游牧民族“战斗条件与生活条件一致”,而农耕民族需要组织动员、装备、征调、训练后才能前往战场,与对手相比明显缺乏机动性。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地理分界大致是15英寸即380mm等雨线,也就是后来明长城所在。当时匈奴控制的范围沿着这条等雨线自东北至青海,一线超过两千公里,并且匈奴人不用完全集结才投入战斗,作战方式就有点像黔东南吃流水席,随到随吃,随到随战斗。顺带讲了一下地理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划分,诸君不太分得清,于是举例火山、地震、地质构造、岩石和碧玉、玛瑙之类宝石的成分等等即为自然地理,“石头的主要成分有什么?”我问。“有二氧化硅!之前的语文课有讲过。”诸君答。“好好好。那请问二氧化硅是什么?化学式是怎样的?”当课堂突然变得安静,就是作业诞生之时。这就是今天第一项历史作业了。随后“黄金水稻兄弟”之一的“历史天才”沈举了汉初白登山之战,以证中原农耕文明的军队不敌游牧民族骑兵以及冒顿单于鸣镝弑父一段历史,大赞!就势我推动到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之求情被武帝施刑。说到汉军和匈奴的兵器,就说到铁器的使用始于战国,而之前是青铜时代。“青铜的成分是什么?铸造工艺是怎样的?”没人答得上来,于是这就是今天的第二项历史作业。

中国历史1班,让诸君阅读材料后用不超过三句话陈述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之路。“又来了,这要命的三句话啊!”有学生故作夸张痛苦状。“很多事情,如果三句话说不清楚,做30页PPT你也说不清楚。所以这是历史课,但首先是阅读课,但根子在语文。所有学科的物理空间位置基础在地理,时间位置基础在历史,阅读理解基础在语文,所以我一向认为文史地是一体的。”结果又像每一节历史课一样,开始都挺好,上着上着就“跑偏”了。今天是借助几何三维笛卡尔坐标系,以嬴姓部落成为诸侯又灭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时间X轴、秦崛起于秦州定都关中平原中部咸阳的地理空间Y轴和《史记》中《鸿门宴》的文学Z轴来讲文史地的关系,带领诸君在教室前后黑白和地图间,在当下和过去与未来间穿梭。新生分不清这课是这是历史、地理还是语文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说。

下午开会,没参加飞盘课。

【读书记】赫尔曼·黑塞《荒原狼》3:凝视虚空

二娃在书架上发现一支没拆塑封的白板笔,正准备展示他的“动手能力”时被我及时制止。“我要画画,为什么不能用这支笔?”他歪着头,噘着嘴看着我,很是不满。

我说:“这支笔是给老师上课用的,不是给小朋友画画的。画画你已经有彩笔了。”

老师是干什么的?”

突然面对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电光石火碰撞想找一个三岁半小朋友能理解的答案,说:“老师是启发智慧的人。”

追求权力者毁于权力,追求财富者毁于财富,卑躬屈膝者毁于盲从,而荒原狼则毁于它的特立独行。年轻时他很穷,为了糊口疲于奔命,但那时,他宁愿挨饿,宁愿穿破衣烂衫,也要守护他可怜的独立。孤独就是独立。多年来,他终于拥有了一直渴求的孤独。孤独是冰冷的,哦,是的!孤独如此静谧,奇异的静谧,广阔无垠,就像冷酷寂寥、群星遨游的宇宙。”

当我终于拥有了一间书房,完全独立的书房,在四壁书的环绕下,那一刻起我觉得我拥有了整个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我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在,阅读的收获是独立的思考,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为不同而不同,而是明确这就是通过自己,而不是谁给我的思考得出的。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享受,享受孤独、享受生活,从而“不再把落在自己头上的不幸视为天下最大的不幸。事实上,不能断定任何人的人生极为不幸。因为再不幸的人生,也有它的光明时刻,也有它砂砾和岩石间娇小的幸福之花。”因为“‘人’不是完美的造物,而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遥远的、既令人渴望又令人恐惧的可能性。在通往它的路上,恰恰是那些今天上了断头台,明天上了纪念碑的少数人,经受着可怕的折磨,又心醉神迷地走了短短一段,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日复一日时时刻刻情非所愿的生活着。大多数人,他们互相走访、攀谈、履行公务,消磨时光。所有这一切都是强制的、机械的、不情愿的。这一切都可由机器完成,也可废弃。正是这种永久的机械性行为,阻止了他们,也阻止了我,去批判地看待生活,去认识和感受生活的愚蠢和浅薄,去怀疑生活狰狞的笑脸,它那无望的悲伤和乏味。哦,他们是对的。他们完全正确!他们正是如此生活的,游戏,追逐名利,而我是个出轨者,反抗令人痛苦的机制,绝望地凝视虚空。哪怕我在这几页纸上记下我对旁人的轻蔑、唾弃,也但愿无人认为我把个人的痛苦归咎于他们,我在指控他们,让他们为我的个人困境负责!我如今已站在生命的边缘,即将跌入无底的深渊,假如我还试图欺骗自己和他人,说那些机制也为我运行,说我仍属于这天真而永恒运转的游戏世界,那我就错了,那我就是在说谎。”我要尽最大限度,直至完全诚实的面对自己,并为了“即便知道自己的斗争终将失败,生活仍不是平庸和愚蠢的;如果是为了美好生活和理想战斗,并认为一定会成功,那才是平庸的。难道理想都能够实现?我们人活着难道是为了战胜死亡?不,我们活着,是为畏惧死亡,再爱上它。正因为它,微弱的生命才绽放短暂的光芒。

一家人吃西瓜,黑色西瓜籽在地上跳动,像一只只小蚂蚁。有一两粒弹得比较远,“爸爸,小蚂蚁它们为什么要离开大家?”

“因为他们要去探险。”

“探险很危险,它们为什么还要去?”

“虽然危险,但是值得。”

“为什么?”

“因为去寻找新的生活。”

【读书记1439】《魅影:中国古代神灵志异图鉴》

每年读书都要踩几个坑。今年遇到的第一个坑就是这本《魅影:中国古代神灵志异图鉴》。书名好,有大而全一网打尽且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书中介绍的百余种中国知名度很高的妖、怪、鬼、神和异国异人,来自《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聊斋志异》等古籍,一妖一图一文,从这点来看,是让我有期待的,否则也不会买回来读,毕竟这些书我都读过,但从来就没想过整理出一个“妖怪志”什么的出来。

然而,不论前半段说得多好,凡事都怕一个“然而”或者“但是”,因为后半段才是问题所在。

《魅影:中国古代神灵志异图鉴》的图来源良莠不齐,日本人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是不错的,所以用得最多;明人蒋应镐的《山海经(图绘全像)》、清人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的画风是国人一贯在图画上缺乏想象力的拙朴风;日本人水岛尔保布的《绘本西游记》和国内“现代插画师手绘”的图就较次。最大的“坑”是在文字上。每一篇文字给人的感觉都是剪刀加糨糊从网上凑出来的,好在还算顺畅,文字优美就谈不上了。就此看下来这本书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对中国知名妖怪知之不多的读者来说,是一本还行的启蒙读物。

《魅影:中国古代神灵志异图鉴》,万卷出版公司2020年7月1印,2021年10月3印,看来销量不错。总阅读量第1439本

【观自在·圩】态度比知识更重要

完成了中国历史两个班学生的六周评语。我在评语中没有提及任何“知识点”的学习,只是从课堂跟随和互动的程度,阅读、写作的能力方面做了字面的“陈述事实”,但其实想传递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约翰·杜威《经验与教育》“知识点”其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不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考试就没有所谓的知识点,而现实生活中知识则无处不在,尤其是现在已进入AI时代,如果还在比拼对所谓知识点的记忆和考试套路性的把握,那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还没开始就可以说已经结束了

将本学期最后一个六周的自编唐人五十家教材打印装订完毕,共七个主题加一个番外篇。七个主题是“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韓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劉白:四海聲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温李: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和“皮陆:晚唐诗人之相得者,以陆鲁望龟蒙,皮袭美日休为最”;一个番外篇是“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初中而已,古诗词不作强行解读,不贴思愁标签,重在广泛涉猎,而至于是否“深刻透彻”则是随缘,因为一首诗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人生境遇读来感触也不同,大可不必整齐划一标准一致,重要的是从中读出自己,映照生活,滋养人生。因为就像《名侦探柯南》里服部平次说的:“我们会死很久,所以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开心”。

【读书记】赫尔曼·黑塞《荒原狼》2:一个可怜的遁世者

当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有得到足够的滋养支撑不了这具肉身的存在时,那感觉就像一天没有进食引起的汗出如浆、四肢瘫软、两耳轰鸣、思维停顿的低血糖反应。这时在口里含了一块巧克力,想吃快点使症状迅速得到缓解,但又舍不得让它融化太快使得这片刻的美好太快消逝。这块巧克力就是黑塞的《荒原狼》,想一口气读完又舍不得读完。这种阅读的巧克力感在读《悉达多》时也没有过。

继续读《荒原狼》,《哈里·哈勒的笔记》中的独白简直就是我的日常白描,以至于终于、突然明白,我这26年的职业生涯的前19年“尝试过的事情、换过的工作不计其数”(太座语),而竟然在幸福学堂今年已是第八年,并任教过从四年级到高中的语文、历史、地理、阅读写作、摄影、游学、基础经济学、中文经典、社会实践等学科以及自媒体编辑和图书管理员等同样“不计其数”工种的自我深层次原因:

“白日逝去了,如往日那般逝去了。我消耗了它,以我粗疏羞怯的生活艺术,温柔地耗尽了它。我工作了几小时,翻阅了几本旧书,忍受了两小时上了年岁的人才有的疼痛;我吃了药,并为药物蒙蔽了疼痛而感到高兴;我练习了呼吸,又偷懒省去思维练习;我散步一小时,发现了绘于空中的几簇羽毛状云朵,它们美妙精致、珍贵难得,我惬意得如同读旧书。但是——总体而言——这一天既不令人心醉,亦不光彩照人。它并非幸福喜悦的一天,而是长久以来,我早已习惯的庸常一天:一个不满意的老男人的不温不火、不好不坏,适度愉快又尚可忍受的一天。没有特别的痛、特别的忧,没有实际的苦,也没有绝望。这样的一天,我既不激动,亦无恐慌,而是中肯平静地思考着:是否到了像阿达尔贝特·施蒂弗特一样,用剃刀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

“谁若品尝过另一种不幸日子的滋味:痛风发作,抑或那些灵魂死去的日子,那些内心空虚绝望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们身处被毁坏的、被榨干的土地上,人类社会和所谓文明,朝你龇牙咧嘴,步步为营,毫不松懈地将你那患病的“我”,逼向难以负荷的绝境——谁若品尝过这种地狱般的日子,谁就会对今天这庸常又不好不坏的一天感到格外满意。他会感激地坐在温暖的壁炉边,感激地阅读晨报并确信:今天既没有爆发战争,也没有建立新的独裁政权,政界商界没有曝光肮脏的丑闻。他会感激地为那把生锈的古琴校音,随后弹奏一曲适度欢快又带有近乎消遣意味的赞美诗。这首赞美诗让那位温柔安静、被溴液麻醉的似是而非的满意之神倍感无聊。在这种温吞的气氛中,在这种令人满意的无聊中,这两位——频频点头又似是而非的神,花白头发、吟诵赞美诗的似是而非的人,同样心怀感激又无痛无苦。他们相像得如同一对孪生兄弟。

“心神满意,无痛无苦,度过可以忍受的平庸一日是件好事。疼痛和欲望在这种日子都不敢大声喊叫。一切都轻言细语,踮足而行。只可惜,对于这种满足,我恰恰无法忍受。没过多久,我就会在难以为继中仇恨它,憎恶它。我满怀绝望,一心想逃往别处,尽可能逃向欲望,必要时逃向痛苦。当我在既无欲望亦无痛苦的片刻,在寡淡无味又不温不火的所谓好日子里呼吸时,我幼稚的灵魂中便生腾出剧烈的悲苦和愁闷,我甚至想将那生锈的弹奏赞美诗和感恩曲的琴,仍向昏睡的满意之神,扔向他那张心满意足的脸。我宁愿忍受恶魔般的痛焚烧我的心,也不愿意浸淫在这宜人的室温中。不消一会儿,我心中就会燃起对强烈情感和灼热之物的原始欲望,燃起对这种了无生气、平庸乏味、被阉割的标准化生活的怒火。我疯狂地想去毁坏、去粉碎,因为我所诅咒的、最为厌恶的,首先是这种市民气的满足、健康和惬意,这种精心维护的乐观,这种被滋养驯化的中庸和庸常。

……

“在我们过的这种心满意足的日子里,在市民气十足又精神匮乏的时代中,在眼下这些建筑、这些店铺里,在政治家和人群中,要捕获神的踪迹多么困难!我怎能不做一匹荒原狼,一个可怜的遁世者世人的目标不是我的目标。世人的欢乐不是我的欢乐。我无法理解,人们在拥挤的列车和旅馆,在嘈杂又充斥粗鲁音乐的咖啡馆,在优雅的奢华城市酒吧和戏院,究竟能找到什么乐子——成千上万人追逐的快活,或许我也可以去追逐,但我无法分享。与之相反,我经历的为数不多的快乐,那些愉悦、狂喜、巅峰体验,世人或许最多在文艺作品中见识过、寻觅过、热爱过。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必定认为那不合常理、荒诞不经。确实,如果世人是对的,如果大众娱乐是对的,那我就是错的,我就是疯子。我就如我时常自诩的一样,是匹真正的荒原狼,一头迷失在它无法理解又深感陌生的世界中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