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二刷《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宦官制度扎根最深、影响最大是在中国,闹得最凶是在汉、唐、明,明代的宦官之祸令人发指,而唐代第一个炙手可热的宦官是高力士。高力士是个聪明人。他得宠却不骄横,得势却不专断,顺从却不阿谀,直言却不触犯。为人处世,可谓有原则,有底线,有技巧。再加上识大体,顾大局,并不以权谋私,结果皇帝始终信任,朝臣也不反感。作为玄宗最贴身的人,高力士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只是皇帝的家奴。中晚唐的宦官就完全两个样了。哀帝之前,大唐九个皇帝,只有两个不是宦官所立,却又都是被宦官杀掉的。宦官的势焰熏天,可谓无以复加。最终,唐代的宦官乱政是由一位野心家终结的。此人进入长安后,一口气杀光了所有宦官,顺手也灭了大唐。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并建立起文官制度,话语权就掌握在儒生手里。在他们的评价体系中,占第一位的是所谓的道德文章。然而唐末闹得沸沸扬扬,前后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牛李党争,其实无聊透顶。原本应该成为帝国中流砥柱的士大夫们,除了充当宦官的应声虫和附属品,便只能在结党营私和勾心斗角中发挥聪明才智,结果不但扼杀人才,而且消耗国力。因此,当内讧终于结束时,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内部力量已经荡然无存。虚弱衰朽的王朝甚至没有力气为自己挖一个坟墓,只能依靠外来力量合上棺盖。

作为混血王朝,大唐与胡人有着不解之缘,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更是番将轮流登场:粟特人安禄山造反,高丽人高仙芝被杀,突厥人哥舒翰战败,契丹人李光弼平叛,在帝国的伤口上撒盐的是铁勒人仆固怀恩,沙陀人李克用平定黄巢,但叛徒朱全忠灭了大唐。

折腾要钱,内耗要命。

备课的原因,这个假期至此,终于将《易中天中华史》第三卷(隋唐)的《隋唐定局》、《禅宗兴起》、《女皇武则天》和《安史之乱》四本书全部二刷了一遍。

【上课记·卅三】中国文化常识课学期计划

这一年来,我给出国留学预备班(高中)上的课,在课表上的课程名是“中文经典”。当然,也一直在试图读点中文经典。这个学期开学前,给学部负责人帅老师说:“我这个课就不叫‘中文经典’了,改为‘中国文化常识’如何?就讲点汉语词汇里的风俗、历史之类的趣味常识如何?”其实是清楚自己的斤两,不敢讲,也讲不了经典。

这个学期,这门课的计划是讲十五个日常词汇。还好读过许晖的七本书,有一百多万字打底——

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常词汇,如果追根溯源,能发现怎样更迭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生活细节?历史严肃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风俗被人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还原?中国文化常识课,通过生活里耳熟能详的日常汉语词汇,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风俗文化演变。

1、“名”和“字”原来是两回事
2、“鼻祖”跟鼻子有什么关系
3、“阁下”为何是敬称
4、“脍炙人口”的“脍炙”到底是什么
5、“灯红酒绿”的酒真的是绿的
6、“风调雨顺”竟然是指四大金刚
7、“呵呵”真的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8、“惨绿少年”为何是形容风度翩翩的男子
9、“漫画”原来是一种鸟
10、“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11、“毛病”与“毛”有什么关系
12、“梨涡”为什么指美女的酒窝
13、“千金”本来比喻的是男孩子
14、“在下”竟然是裹脚布
15、“屋漏”不是指屋子漏雨

【上课记·卅二】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

开学了。还好第一周是“欢乐周”,师生一起学习《学生手册》、运动、户外活动,不在教室里上课。

周日发出的校长周报里,颜校长要求不参加“欢乐周”活动需要向他请假。于是发信息“我疑患痛风性滑囊炎,左脚不利,徒步参加不了,望谅。”把请假获得通过给学部负责人帅老师报备,发信息说:“不能说谎的。脚是真的不舒服,徒步是真的不想参加,教材是真的没有编好。”为什么要自己编教材?如果现有教材无法应对当前教学现状,又没有天降神兵出现递给我一套现成的材料说“来!我们就按照这个课程体系和匹配的教材来”,那就只能靠自己了。观音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求人不如求己。

早上背着一堆书来,下午背一堆书回家;第二天换一堆书背到学堂,下午又背回家。过去两天,编成这个学期初中的中文教材十六个周主题,四个番外篇共二十个周主题中的八个,感觉脑力、体力被掏空。

中文教材是从自己编的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两个版本间隔了3年,不论是学生的程度、状态,还是教学目标、要求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在篇目上作增减、要求上作调整,作业也要重新设计。2.0版本共选五十七位唐朝诗人的一百三十三篇诗文,较1.0版,人物增加了五位,诗文拿掉八篇,增补七篇(其中有三篇是我的备课读书笔记),编成的八个周主题里就有两个基本上是全新的。

编成的八个周主题是——

【主题二十九】隋: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主题三十】唐人五十家之一|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主题三十一】唐人五十家之二|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主题三十二】唐人五十家之三|孟浩然: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主题三十三】唐人五十家 之四|七绝圣手王江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题三十四】唐人五十家 之五|诗佛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三十五】唐人五十家 之六|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主题三十六】唐人五十家 之七|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今天是“欢乐周”第三天,全部师生去户外徒步,我继续在办公室一个人编教材。

【读书记】二刷《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木材商人武士镬的女儿武媚娘,做昭仪时生了李弘和李贤两个儿子,当皇后时又生了李显和李旦两个儿子,前面两个都是太子,后面两个都是皇帝。有唐一代二十一个皇帝,除了高祖李渊,两个是她的丈夫,两个是她的儿子,其余的都是她的孙子。八十一岁的女皇帝临终前,赦免了情敌和政敌,换上石榴裙,留下无字碑,做回了李家的媳妇。读历史,如果剥掉后世加在当中人物身上的所有评价,真正把一个人看做一个“人”,在时代的影响下,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性面前,其实好多时候也就是“不得已”三个字而已。

不只是历史,当下也是一样。二刷《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不是没书看了,也不是对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故事有多感兴趣,也只是因为要备课,也是不得已。

我没有去过多少地方,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国家去看过世界的样子。但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书,读书。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自己这个身体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会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不但如此。还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变成一片景象,而自己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3月1版,2018年3月18印。

【上课记·卅一】一通忙乱,几个消息

提前三天返校准备新学期开学,一通忙乱,几个消息:

1、返校前一天,给中学部负责人S老师和H老师发去信息:根据工作群里发出的课程安排,新学期我要上的班级和课程有中文一个班(3班)、中国历史两个班和中国文化常识一个班。

这些课,由于学堂没有指定教材,因此都需要自编或自选。

寒假还剩三天。我这个假期备课阅读已近200余万字,然而语文2、3两个班的统一中文教材《唐人五十家》2.0版还没有编完,6—9年级中国历史两个班的教材还没有最后选定,出国留学预备班和预科班的中国文化常识课教材也还没有开始编选。

对我来说,这个假期只有三周,时间太紧,这样的课程备课量非常大。我争取在23日能提交一份三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框架。并且新学期除这三门课外,包括游学在内的其他课程和自媒体的工作再无力承担了。望谅!

2、上个学期期中突然要求的每天的教学反思,本学期改为了每周记录。于我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就只是个消息。不过似乎表明校委会(Y校长)也意识到形式主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内耗和怨言

3、临下班前,Y校长在工作群里发信息,让我和去年曾做过一段时间自媒体的年轻老师S去他办公室。收到信息时我已上高速,于是口授太座回复:“老父亲住院,已离开学堂,抱歉。”晚上将发给中学部负责人S老师和H老师的信息截图发给Y校长,然后发信息补充:“如果是关于自媒体工作,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已远超出我的能力,难以驾驭,仅是在勉力支持。精力和体力都无力再承担更多工作了。望谅!”

4、最终确定中国历史两个班的教材为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并将选择依据发给H老师并询问教材是学生自己买还是由学堂统一买。H老师问让学生自己买是否可行,我说:“学校不提供教材,让学生自己买,不太合适。”

5、要各任教人员给新版《学生手册》提供一份个人简介,我的是:黎明(图书管理员)知识可以治愈无知,但拯救不了愚蠢,而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6、基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现有资源和能力能应对的程度的原则,提出了一个课程规划——整个中学部(六年级到高中),分为两个教学系统,即留学体系和预科体系,并在会上对这个设想做了解释说明。未获采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能改变自己的都是神,所以试着去改变别人或者要求别人怎样做的时候,八成是在自讨苦吃。于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埋头上课就好了。

7、《唐人五十家》2.0,周五下班前编完第一周的内容,也是自编教材主题二十九:隋,打印出来给熊猫老师,她周末好备2班的课。

8、下周是开学欢乐周,我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编教材。否则课怎么上?上什么课?吹散牛追忆往昔么?往事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读书记】二刷《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二刷《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后,二刷《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一刷于2016年9月,当时为什么读这本书,不记得了;这本书讲了什么,也不记得了。重读获新知。

书名为《禅宗兴起》,但先从三大帝国的拜占庭开始讲基督教的诞生和传播,第二章讲阿拉伯的伊斯兰创教立国后,第三章才到佛教禅宗。这样把三大宗教做了一个横向对比,从发源、发展到分裂分化,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进程,做了梳理。这种世界文明框架和全球视野,尤其难得,也更加考验写作者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比较能力——

由于西周奠定的人本、现实和艺术三大精神,中华大地并不具备宗教土壤,因此只可能产生世界性的文明,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宗教,更不可能产生世界性宗教。这里面没有是否对错的问题,只不过是事实如此而已。

净土宗和禅宗都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也都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宗派。不同的是,知识界对禅情有独钟,一般民众则多修净土。净土宗的最受欢迎之处,是道理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行。即使目不识丁,也能借此脱离苦海。可惜,净土宗无法解决佛教与中华传统,尤其是与儒家伦理的冲突。佛教要在中华大地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一种与儒家伦理道德全无冲突又能自成体系的宗派,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禅宗应运而生。

实际上,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印度佛教并没有类似的主张。禅的本意是静虑,与定何为禅定,跟鲜花与微笑八竿子打不着,也没有什么“教外别传”的意思。因此,不但摩诃迦叶的故事是编出来的,就连将菩提达摩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也颇有可疑。

禅宗法脉传到六祖惠能,就分为了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主张“渐入佳境”的渐悟,惠能主张“立地成佛”的顿悟。

禅宗破执有三关:我执、法执、空执。我执,就是执着于我,不知“我由法生”。法执,就是执着于法,不知“万法皆空”。空执,就是执着于空,不知“空亦是空”。能破我执,就是罗汉。能破法执,就是菩萨。能破空执,就是佛。

六祖以后,法脉就不再一脉单传,甚至还各自开宗立派有五宗七家之多,并且为了与代表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佛教实现了自身的儒学化——禅宗。禅宗就是儒学化了的佛教。所以,禅宗的兴起与科举的发展几乎同步——唐代科举之盛,肇于高宗之时,成于玄宗之代,极于德宗之世;而惠能成为六祖,南宗成为正统,怀海进行宗教改革,也正好在这三个时期。

禅宗的中国化相当成功。他们岂止中国化,也是化中国。事实上,越到后来,禅宗就越是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唐诗、宋词、元曲、山水画、明清小说,处处可见禅宗的影子。

禅宗最大的正面意义,是丰富了中华智慧的宝库。他们强调的顿悟成佛,以及留下的机锋公案,都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新方法和信视角,即不要执着,不要拘泥。这就在老子的反向思维和庄子诗性思维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其次,禅宗让我们明白了智慧与知识的区别——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我们民族从此建立了一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模式: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任何外来文化进入中国,都必须中国化,否则就没有容身之地。然而正是禅宗创造的这一模式让我们错失良机,造成了思想文化领域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巨额亏欠,直至今天都无法还清债务,补足功课,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后面还有两本要二刷:“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第三部(隋唐)的《女皇武则天》和《安史之乱》。

【读书记1417】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把1186页,74.1万字的,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又大致翻了一遍,随机挑了其中七八篇故事认真读来,亦有新知,觉得把这套书作为中国史启蒙读物以及语文课外阅读材料都合适。又随便翻开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正好是“王莽新政”,让花卷用几分钟读了这两页内容后告诉我这一节讲了什么,她基本能读懂,有一两处需要我补充讲解。这样一来,新学期初中中国史两个班的教材,就算是基本确定了。

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的低阶班教材为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以高年级和语文程度较好、对历史比较有兴趣的学生为主的高阶班,教材为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林汉达(1900—1972)原准备基于“对新语文的尝试和旧故事的整理”,写一套包括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故事集,但生前只写到东汉以前的部分。东汉至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故事,由曹余章(1924—1996)在1981年续写完成。现在看到的《上下五千年》这个版本,按历史顺序,从远古神话传说时代至清鸦片战争前共262个故事。

谈历史就不能不涉及到观点问题,这也是我选择初中历史教材最为头疼之处——很多历史启蒙读物,不是观点先行就是以偏概全,要想找到比较不那么感情用事且又行文较为顺畅甚至优美的,可作为通史或断代史教材的,实在是不容易。

作为一套故事化的历史启蒙读物,在涉及历史观点这个问题上,《上下五千年》的两位作者采取的方法是我非常认可的“尽量不发议论,少做分析;有些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分析、思考、判断。”在运用文献时“不用现代的观点去修改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语言,基本上都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原样写的”,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不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也不轻易做全盘的肯定或全盘否定”。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历史学习,也才能接近作为我所任教中国史的教学目标,即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所说的:“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之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诿于古人。”

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1版,2022年1月9印。总阅读量第1417本

【读书记1416】殷璠《河岳英灵集》

在唐后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唐诗选本,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唐诗三百首》。但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清代人认为的最好的唐代诗人及其最优秀的作品,它其实更多反映了清代人的诗歌观念,而不是唐人的。同样,明人选本多反映了明代人的诗歌观念,宋人选本多反映了宋代人的诗歌观念,今人的选本则反映了现代人的诗歌审美。要想了解在唐代人看来,哪些诗人才是最杰出的,哪些作品才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唐人编选的唐诗选集。在今天还能够见到的十六种唐代人编选的唐诗选本中,如果只选一种来读,那首选的就是殷璠的《河岳英灵集》。

备课新学期中文课,翻完殷璠《河岳英灵集》,不愧是“所有唐诗选本中价值最高的”,又得诗十八首,准备增补进自编教材《唐人五十家》2.0中。但面临一个小问题:增补这十八首,就增加了刘昚虚、王季友、李颀、李嶷四位唐朝诗人,是换掉教材中四人继续延续“五十家”这个数字,还是直接改为《尺宅唐诗选集》?如果保持“五十家”不变,那又换掉哪四家?实在是难以取舍。以诗为例: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仓。(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放出湖中鸟。(王季友《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百岁老翁不种田,唯知曝背乐残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李颀《野老曝背》)

十八羽林郎,戎衣侍汉王。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旁。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李嶷《少年行三首其一》)

读到这样的诗句,一时忍不住感叹。此中有真意,但说不得,译不出。一说一译就会失掉许多美好和意境,当下识得即会心一笑,识不得就只能再待“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了。

关于殷璠,文献记载不多,只知道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天宝年间进士,曾出仕,后辞官归隐。《河岳英灵集》是殷璠辞官归隐后编选的盛唐诗集,共选录自常建至阎防、从玄宗开元二年(714)至天宝十二年(753)盛唐二十四位诗人的二百三十四首诗。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说“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河岳”者,江河山岳也;“英灵”者,英俊灵秀也。他认为,自己所选的二十四人,都是天地间尤为杰出的诗人;所选的二百三十四首诗,是天地间尤为优秀的诗歌。所以自己这部唐诗选集就名为《河岳英灵集》。

殷璠《河岳英灵集》,岳麓书社2023年12月1版1印,由也闲书局代为订购。总阅读量第1416本

寒假还剩三天。这个假期备课阅读已近150余万字,然而必读的书还有一大堆;初中的中文教材《唐人五十家》2.0版还没有完成,中国史教材还没有选定;出国留学预备班中国文化常识课的自编教材还没有开始。我的假期,真真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读书记1415】周勋初《唐诗纵横谈》

《唐诗纵横谈》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唐诗文献综述》,分为文集、史传、小说、谱牒、碑志、壁记、登科记、书目、诗话、艺术、地志、政典、释道书共13类,不但论述了每类文献的性质、产生背景、流传情况,而且介绍了此类文献重要典籍的内容和使用价值。下编“唐诗发展历程”,收七篇“在文献学基础上的综合研究”文章,均为不迷信正史上所谓的“盖棺定论”,而是通过对史传、墓志等各种文献的综合运用,力图还原历史人物在历史境遇中的面目。《李白奇特的文化背景》和《杜甫身后的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两篇,我将增补进自编教材“唐人五十家”2.0版中。感谢前人的严谨和努力,让后人得以踩在肩上一窥唐诗气象——周勋初(1929—),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全唐五代诗》第一主编。也许是偏见,也许是事实,还是1949年以前出生,有旧学底子的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情要更深厚些。

“古今学者出于一种美好的愿望,对于历史上那些同时有交往的著名文人,总希望他们的友谊像水晶一样纯洁,而且自始至终没有瑕隙。但处在复杂的社会里,政治上的纷争,常使那些出身、思想、性格各不相同的文人走上不同的道路,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这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韩愈、刘禹锡的这种凶终隙末的微妙关系就是明证,尽管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大都闪烁其词。”而谈到韩愈和柳宗元、刘禹锡的交谊,除了这篇《韩愈的〈永贞行〉以及他同刘禹锡的交谊始末》,就是要读的下一本书了——金性尧《夜阑话韩柳》。

周勋初《唐诗纵横谈》,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之一种,2016年2月1版1印,18万字。淘于也闲书局的五折水渍旧书。总阅读量第1415本。这个假期备课阅读已近140余万字。

【读书记1414】《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

剑桥中国史》到了。提了一个购物袋去菜鸟驿站取,结果提不动,只好打电话让太座大人拉着小拖车去接我和书回家。拆封时,太座说这么一套近千万字的书,足以让我开心这个春节假期剩余的几天直到下周返校了。我说不,可以开心一整年。

借着难得的冬天的晴天,一家人在花园里喝茶晒太阳看书。先从《剑桥中国隋唐史》开读。只是读了中译本前言就觉得耳目一新。像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一样,翻了中间两页给花卷试读。读下来她觉得能读懂一半,并且能与我就书中内容展开讨论。但这本书有730页68.5万字,并且难度不低,如何取舍是个大问题。于是先翻了一本花卷在笃也书屋买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放轻松换衣换脑筋。这个半小时系列漫画虽是漫画,但集常识(基础知识)和趣味一体,是很好的普及读物。翻时,花卷也与我就今天的风向与天气做了一点探讨。末了,她希望能把这套书凑齐。我赞同。提议费用由太座的年终奖赞助。太座表示只接受买二手书。“没问题。”我和花卷说。

于是花卷在扉页的“已出版”清单中,勾出家里已有的和想买的,新一轮采购计划就此展开了。

这本书虽然是漫画,但当中的解读角度还算新颖,于我也有新知,所以也算是“读”过,列出。总阅读量第141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