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上午的导师课时间,是带领自己负责的学生学习《反欺凌政策》。我带领的两名六年级学生,女生早早到教室,男生叫了三次,迟迟不见。出去找,发现他在别的导师教室,问:“你怎么在这里?”学生说已经换导师了。向那位老师确认,说是的。问什么时候换的,说几天前。今天才开学第三天,几天前那就是开学第一天就调整了。去向学部负责人确认,说是家长要求的。原来我作为学生导师,是最晚知道这个消息的。难怪这两天联系家长,对方都态度冷淡,只是简单回复“哦”,“知道了”,“谢谢”。

心情复杂五分钟,就算了。没打算去问家长为什么要求换导师。人和人,就是一场缘。不管是我的还是他人的,机缘未到而已。再说做导师这件事,我也一直不是太接纳,因为除了自己的子女,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当别人孩子的导师。

下午放学前,花卷问我明天带学生去哪里,玩什么,我说了《寻城记2/6》的内容,她决定申请我担任她的导师,加入我设计的活动。我让她先向自己的导师申请。很快得到回复,明天可以加入我的活动,但调整导师需要周五例会讨论。

随后她的导师W老师在微信向我确认这事,我说:“这事她刚和我说了的。我本不想在家是她老爸,上课是她老师,课外还是她导师。但她今天对我说了一番话,让我也无法拒绝——她说班上就三个女生,交不交朋友也没选择;高年级的女生讨论的话题她不感兴趣,玩不到一起。反正在哪个导师组都没有朋友,不如就跟着爸爸边学边玩好了。”

导师觉得花卷还是蛮介意之前与同学发生的一些让双方都不愉快的事,她也有点疏忽,没察觉到花卷的情绪,明天会先和她聊聊,然后换导师的事等周五会议上再讨论一下。

我回复:“这个不是谁的疏忽。学堂班级人数太少,学生的多样性不足,每一个都是个例,这是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现实。只能老师和家长尽力而为,大家努力调整心态。”

有个疑惑,顺便周五例会时问问清楚:由我担任导师的学生更换导师,未经会议讨论就通过,并且作为导师的我还是最晚知道的;我女儿更换导师,由本人提出,家长同意,为什么需要会议讨论?

晚饭时,一家坐在一起,聊到明天去哪里,准备玩什么吃什么,就聊回到换导师和人际关系这事上。我和太座发生了分歧。

太座认为,人应该合群,否则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足和生存下去。

我认为不合群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青春期,没有必要为了“合群”而强迫自己去与人交往。真正的朋友是非常难得的,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不做“敌人”也不一定非要做“朋友”,和平共处保持友善互不干扰也很好。并且,如果我们认同人与人天生就是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那要求“合群”就是一个悖论;如果我们追求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合群”就更是荒诞。一个人,越独立,就越不可能“合群”。但不“合群”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是被孤立的孤独者(这个话题,曾经与花卷聊过并记录在《享受孤独:与女儿聊独立思考》),我们只是认可并接纳人与人的“不同”,而不是要靠寻找到“相同点”来得到认同感,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饭后,我在洗碗,花卷在我耳边悄悄说:“爸爸,我觉得你刚才说的非常有道理。”

机缘未到,说一千道一万也是徒劳;机缘一到,寥寥数语胜过万语千言。

石头之于六祖,祖知彼机缘不在此,指见青原而大悟。丹霞之于马祖,亦复以机缘不在此,指见石头而大悟。乃至临济之自黄檗而大愚,惠明之自黄梅而曹溪,皆然也。又不独此,佛不能度者,度于目连,亦机缘使之也。(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寻城记】贵阳2/6:忆莲沼波清君子高风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九年(1292),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此时的顺元城仅为一土城,且城小墙薄。城的范围,北到钟鼓楼(今之勇烈路口),东至今之老东门,西至今之大西门,西南面至今之次南门,南面至今之大南门,大部分属于今南明区,面积约0.97平方公里,周长约4.2公里。

明朝两次大规模修建贵阳石城,建成后,内外城共九门相通。九座城门的俗称依次是老东门、大南门、大西门、北门、次南门、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新东门。

老东门外城垣下,有一条宽不够两人并肩而行,长不足百米的君子巷。巷子里,一座石亭嵌在一间红砖房中。这座被隐藏起来的亭子,就是清代李宗昉《黔记》中所载的君子亭。亭于乾隆时废,嘉庆十九年(1814年),巡抚许兆椿将亭修复,并题一联:“傍郭临池,坐揽烟波迟素月;浮香送馥,人来殿阁扇熏风。”联中临的池,就是君子亭前曾有池塘数亩,种有莲花。因为古时候称莲为君子之花,又王阳明谪龙场曾撰“君子亭记”,此亭遥对阳明祠,名“君子”是表示对王阳明的景仰。

君子亭为长方形,四周以八根石柱支撑。罗文彬《香草园日记》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年)农历四月,缅甸国进大象,经过贵阳赴京,象宿于君子亭,倾城人士往观。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贵阳人赵以炯考中状元,正值君子亭重修竣工,乡人李端棻在京城撰联寄筑,刻于亭柱,以志盛事。联云:“游钓记芳踪,重看莲沼波清,君子高风同仰止;秀灵钟间气,为报杏林春满,状元及第正归来。”

现君子亭在,但亭前莲花池早已不存,只留有“莲花坡”地名。

【读书记1306】王小妮《上课记》

一开学就各种忙,难得有完整的时间看书。王小妮《上课记》不到12万字,但竟然一个星期才翻完,感觉和我的“教书记”很像。或许日后我的这些教书笔记也可以出一本书。

和王小妮一样,如果我们一直都是教师,就不可能诞生这些职业随笔;恰恰因为是一位转行去教书的,才对教育有了设身处地又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思考,然而从这本书出版到现在十年了,教育还是那样——

·我相信哪个人都有良知,同时,哪个人又都有苟且。现实正是我们每个人造就的,现状的令人沮丧是我们人人参与的结果。

·一堂好课像一部作品,有不可操纵性,它在进行中自我定位,自动选择脉络走向,参与者互相启发互相映照。我只负责启发,不拔苗助长。我永远面对现实,相信他们在自然长大的过程中自生出判断力,谁也不比谁高明,现实才是最高级的教授,是讲述希望唯一的导师。

·很多学生认为美和真实无关,真实不能写,够书写水准的应当是美文。这肯定和以往的教材只选取虚妄美文有关,可见教材害人多深。

·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读过《安娜·卡列尼娜》?我专门在大一的课上问了,四十九人只有一人看过这本书,是个女生,再问,只看了一半。我也没完整地看过这本名著。任何一本书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明年高考试题中确定要考托尔斯泰,下届学生一定人人倒背如流。谁的作品被选中谁的厄运就来了,他会被快速败坏,变成嚼蜡。

王小妮《上课记》,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2月1版,2013年3月2印,11.3万字。定价29.8元,二手四折购入。总阅读量第1306本

去你的旅行:幸福学堂游学课使用指南(2023版)

时隔三年,这个学期我又上回游学课。之前带的学生已大多毕业,所以面临经验不足的游学新生,第一次课我们就要来讨论和确定课程规则,也就是这门课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和目标是什么,底线在哪里。

为什么要开设游学课
如果你需要理由,可以得到至少一百个,不论是鸡汤体、正能量体、播音体、体贴说教体还是好好说话体,肯定会有一个是你无法反驳的——
为什么要开设游学课,家长、校长、老师,他们都有准备好的答案,然而这些对你来说都不重要,因为你的答案要你自己去寻找。在这里,人生是一次旅行,找到旅行的意义,就可能找到生命的意义。你的生命只属于你自己。所以这个问题也就是这门课的主旨和目标:成为一位负责任的旅行者去探索世界并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这人间的观光客。

谁主导游学
你。不然呢?!

为什么是我
因为这是你的游学

我怎样主导游学
成为游学项目发起者,组建团队,完成游学。但如果你是新手,就只能在由老师、学姐和学长发起、正在招募成员的游学项目中选择你感兴趣的,并成功加入。

什么是游学新手
通常,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游学新手。游学新手是指没有完整参与过至少一个学期本课程;或完整参与过至少一个学期本课程,但还没有成功完成至少一次自主游学者。

我能去哪里游学
你想去的地方

能否独自旅行
不能!你需要招募到3—5名同行伙伴,大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游学。

对同行伙伴有什么要求
同行伙伴必须满足:都是学堂的教职工或学生;至少1名教师;学生成员组成跨度不得低于三个年级,且不能是单一性别这四个必要条件,以及确定你们是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拆台。

我要怎样招募同行伙伴
首先要有一个包括但不限于关于游学目的地的,足够吸引人的历史、地理、名胜、美食和游学成果产出以及展示方案的资料,然后你会获得一次路演机会,向大家介绍你的游学计划,招募同行伙伴。​路演结束后,你需要将招募广告张贴在教室外,感兴趣者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姓名。

招募不到足够的成员怎么办
去尝试更多的办法,例如把方案修改得BlingBling更有吸引力;或尝试成为其他游学组的成员,和伙伴一起齐心协力完成游学。

我不会修改我完美的游学计划的
那就尝试加入其他游学组,说服所有成员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你设计的游学。但通常不建议这么做,因为一旦失败……(此处画面因难以描述需自行脑补),然后享受游学课任课教师为你量身打造的专属游学。

是否完成组队就可以游学
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应该知道,很多事情不会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完成组队只是游学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组队后,你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至少包括文史地学科的游学目的地概述、具体到小时的食宿行细节行程和精确到个位数的预算A方案以及遭遇不可抗力的备用B方案,并成功通过方案的答辩。当答辩通过后就可以按照方案预订食宿交通,然后实施游学、填报财务报销手续、完成游学报告、成果展示balabala……

游学预算有多少
不是每一个游学项目的预算都一样。预算的多寡,取决于游学目的地、团队成员数量、出行方式、游学内容和作业难度等因素。

谁来决定答辩是否通过
答辩时在场的所有学生和老师投票,师生均过半数即通过。但如果方案对出行安全风险预估不足或存在严重设计漏洞时,不论投票结果如何,任课教师也具有一票否决权。

如果游学方案没能通过答辩
那就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后再次提交,再次答辩。

如果游学方案还是没能通过答辩
那就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后再次提交,再次答辩。

如果三次答辩都没能通过
这时你有两个选择:成功加入已通过答辩且尚有名额空余的游学项目团队;或者放弃挣扎,享受游学课任课教师从宇宙深处为你召唤而来量身打造的专属游学。

如果其他游学项目团队没有空余名额而我又不想放弃挣扎
你还有一次在规定时间内重新规划一个五天内省内短途游学方案的机会,并再次提交、答辩。如果还是没能通过,那就躺平,享受游学课任课教师从宇宙深处为你召唤而来量身打造的游学吧。毕竟,你尽力了。

我怎么努力都没能加入游学项目团队
我们需要先确认你的“努力”是真的付诸行动了,还是像有的人那样,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健身一小时,实际凹造型、拍照、修图就用去了59分钟。如果真的努力了,但没有成功,那就再多努力一次。如果还不够努力,那就努力一次。

我真的努力了但都没能成功加入游学项目团队
放轻松,只要尽力就好。游学课任课教师的项目欢迎你的加入。不过根据各位的前辈后来的反馈,他们一加入任课教师游学项目,就不约而同45°角仰望天空内牛满面问自己:当初我为什么就没有好好再努力一次呢?

这分明就是一个打怪升级游戏嘛
通常我们会用另一种更为成熟的表达——这就是生活。因为生活即学习。

一次游学课程的周期是多长
一个学期

一个学期有几次游学机会
一个学期游学一次,一次游学游一个学期。

本学期游学出行时长多少天
5—10天

什么时候开始游学
现在。“走出去”只是游学的目的地探寻,而不是游学的全部。

这门课的任课老师会教给我什么
劝你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虽然这门课的任课教师在来到幸福学堂前,曾做过好几年的独立旅行者、旅行指南撰写者、摄影师……但基本上,除了试图启发,以及在你明确表示需要帮助时提供可能不具备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有限的协助外,他不会主动试图教你什么。

为此我需要付出或承担什么
责任!拥有多大的自由,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到底要怎样才能成功召唤游学神龙
自律、谦逊、友善、倾听、广泛阅读、写作、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反思、情绪控制、专注、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果敢、领导力、财务管理、户外生存、持续学习……在团队中凑齐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能力中的七种,就能成功召唤游学神龙带你飞。

是否可以不参加游学课
你是自由的。你是独立的。你决定不参加游学课,这意味着你放弃参加游学。从任课教师、导师到中学部负责人,都会尊重你的这个决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寻城记】贵阳1/6:古今同山月,情怀自浅深

本周提前返校,为下周开学做准备。

前天女儿忙了一上午,帮我把“三近斋”布置停当。

“三近斋”是我给所在教室取的斋号。这个学期课程和教室都有调整,所以这个请林琳老师写的斋号在我车后箱里藏了三年,终于又能挂出来。

开学第一周是“欢乐周”,除了开学典礼和传统的“迎新跑”,还有“我与贵阳”的主题行走活动,由导师带领自己的学生进行。这个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男一女两位学生的导师。距离上一次做导师也三年了。做导师这件事,我一直不是太接纳,因为除了自己的子女,我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当别人孩子的导师。

梁漱溟认为,人这一生总要解决人和物之间、人和人之间、人和内心之间这三个关系。在我看来,游学即是通过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方式去触摸世界,感知内心,尝试建立和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并最终成为和成就独特之自我的途径之一。

“我与贵阳”的主题行走,准备分六个学期即六个阶段,带领组员完成我最初游学设计“寻城记”系列的起点——从黑羊大箐到省会贵阳的再发现之旅。

下周二开始的,就是“寻城记·贵阳”的第一阶段游学:古今同山月。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们不如圣人,更要多花些工夫多出些气力,企盼能以勤补拙上一层楼(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贵阳最高海拔1762米)——在半山曾经浓荫障天,琳宫璀璨,每至月夜,即现老贵阳八景之一“栖霞上月”迷人景色,而今门可罗雀的东山寺内,寻访清末贵州提督赵德昌《同治甲子夏五月重游东山》诗石碑;登上东山顶藏经阁,从那里而“小”贵阳,或许也能有一星半点“仰攀高鸟近,俯视万峰低”和“举头天尺五,拟上岱山西”的感触,只是古今同山月,情怀自浅深

在山上见了“小”贵阳,下山就要从小处见“大”贵阳。广东人讲“食饭大过天”,所以没有什么是比吃饭更重要的。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酿造了一方滋味,肠旺面、牛肉粉、湖南面、豆花饭、豆米火锅、宫保鸡丁、丝娃娃……满足了口腹之欲,做完了天大的事业后,去往现在绝对市中心的所在,寻找关于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贵阳还无人定居时,被周边苗族和布依族称作“黑羊大箐”的那一条只有百余米长短,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极有可能是贵阳历史上第一条街巷的“黑羊巷”。

【读书记1305】李洁非《古史六案》

老子,既是人名也是书名,而无论其人其书,俱皆成疑。

自《史记》首立传,老子之存在已疑点遍布。其姓氏虽云“李氏”,然“春秋二百四十年间无姓李者”,李是晚出于战国的姓氏。至于“名耳,字聃”,后人谓“名耳之说始自汉代……先秦典籍中皆称老子或老聃,没有一处称‘李耳’”,有关“聃”,钱穆先生认为,照《说文》之释来推想,“其实‘老聃’只是寿者的通称”。

二千多年来,五千言思想面目已极模糊。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被层累地造成”说,用于《老子》最为贴切。而《老子》到底是一本什么书,真相勘破,竟然一直要等到清末——

严复在其1905年所作《<老子>评语》中说:“夫甘食美服,安居乐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如是之世,正孟德斯鸠《法意》篇中所指为民主之真相也。世有善读二书者,必将以我为知言矣。呜呼!老子者,民主之治之所用也。”

颜渊问政,孔子答以“克己复礼为仁”。礼已失,于是孔子欲以“仁”复之,岂不恰是应了“大道废,有仁义”一语?时有贤者往见孔子,出而叹道:“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者,“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可见儒以仁义礼智信救世,正乃“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臣”之验。就实质论,老子愤世与孔子救世对于现实的体认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所不同者,孔子欲以救世者,老子断然认为不能救。在此,老子显出了思想的跳脱性,非但不信仁义智慧可以抑暴制暴,而且站在更远的前端,预言各种漂亮辞藻将化作假仁假义,反过来骗世害民。而历史果然证明“智慧出,有大伪”的警示入木三分,其情形代代不绝、愈演愈烈,甚至儒家纲常本身后亦不逃此命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真正质疑的是,社会究竟是把自己托付于那些救赎,还是使之置诸压根儿无须其匡扶之地?

陈柱先生1927年感叹说:“呜呼!老子之学,盖一极端自由平等之学也!”《老子》一书“蒙昧两千余岁,得严氏而后发其真”,“故知《道德经》是言治之书”。严复此语当属两千余年来有关五千言的最重要论断。二千余年无人能道而严复言于1905年,确是时代使然。帝制时代,老子所言“治”,盖如鸡同鸭讲,终淹没于种种误读曲解。

昨夜读完李洁非《古史六案》的第六案《<老子>辩》,新知大长,也解了我前读《太平广记》老子一篇的惑。在宋代编就的《太平广记》里,老子既不“名耳”也不“字聃”,而是“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因“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又“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关于老子到底是谁,“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又“一云,守藏史。”这还不算完,又“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皆见于群书,不出神仙正经。未可据也。”这个正儿八经的玄幻要点在最后四字“未可据也”。难怪位于全书第一卷第一位,也是五十五卷“神仙传”中的第一位神仙。

与《太平广记》中老子的玄幻相比,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中言之凿凿说:“老子姓李名耳”前面也应加上“或云”二字才行,否则与《太平广记》何异?

李洁非《古史六案》,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0月1版1印,硬面精装,18.7万字用了五天才粗粗读完,总阅读量第1305本。《古史六案》是真正学者的学问之书,史料充足,有辩有析,抽丝剥茧,步步为营,有温故,有新知,值得二刷,甚至多刷,但感觉对文言文只是初高中语文教材那点底子的阅读者来说,门槛还是有点高。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自身的文言文基础不够好的误判。

开编《三近斋摭录》四种第二卷

幸福学堂通知下周一返校,惯例提前一周为开学做准备。

与新任的学部负责人S老师确认了,新学期我继续从六年级到初中的语文课和高中的出国留学班的中文经典课;另外,她还希望我恢复游学课。因为上个学期,关于游学我们曾有过两次简短的交流。

我答复说:“曾经,学堂中小学的游学都是由我规划、踩点和进行涉及所有学科的相关课程及行程的设计,中学部的游学课也是我上。但几次游学下来,校长和学部负责人对我的游学规划和课程的执行并不认可,于是换了游学老师。如果新学期我来上游学课,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要求仍然还是之前所坚持的。到期末,课程的评估结果,恐怕,部分学生和校委会的评价还会和之前一样吧?!”由于她对之前的情况并不了解,约了下周面谈。

通常我的课时在开学前一周是先到先占,约满为止。如果课时在中学部就排满了,小学高年级的阅读写作课我就不再继续了。

新学期我在中学部的课程内容为自编教材的《三近斋摭录》甲、乙、丙、丁四种,分别如下:

《三近斋摭录·甲编》第一卷下,“先秦”部分从“百家争鸣”到天下一统的文史地(地理部分为人文地理);

第二部分为《三近斋摭录·乙编》第二卷“唐人绝句五十首”;

第三部分为《三近斋摭录·丙编》第二卷“易读错字词五十个”;

为高中的出国留学预备班中文经典课准备的《三近斋摭录·丁编》第二卷:苏轼《东坡志林》选。

今天翻检了一上午的唐人绝句,下午把苏轼的《东坡志林》又读了一遍,初粗选了十几篇出来,所以李洁非《古史六案》,还有最后《<老子>辩》一案没读完。

读书记 | 学不足以遂志的王安石

昨天下午在红砖房学堂,女儿画画我读书,李洁非《古史六案》没读完,《王安石变法》一案,分析比较考据多,信息量大,结论有新知——

通过设条例司,神宗赋予王安石以财利制度更创权。后者手操这台他专用的国家机器,开始变法。变法中陆续颁布的影响最广、与所有民众关系均甚直接者有八,短短数年,变故踵续,波及千家万户,反对四起,抗议不断。新法缘何差评如此、孤立无助?右正言李常传达了普遍心声:“今条例司于浮费无所节损。日造罔民之法”,“剥民以无度”。以“理财”为目标的王安石变法,不从汰除弊政入手,却着眼于百姓腰包,这些变法条款一设计出来人们就发现是在赤裸裸地夺民之食、与民争利、增加民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搞钱”。变法严重斫伤民生,这是它遭抵制的真正原因,而非当今论者所谓进步与守旧之争

世上之事不论以何种美名出现,但凡唯我是从就必入斜途,其所施行亦必祸事。王安石摒弃协商、群言堂,渴慕“能令政必行”的商鞅式独断,将异见人士打成“奸党”,以将反对者清除干净视为成败关键,这才是变法者真正可悲的一面。

神宗“自视眇躬”,王安石则向以当世伟人自居,故神宗以魏征、诸葛亮比王安石视为褒奖,而在王安石看来,自己起码堪比孟子。所以,比为韩愈也好,比作魏征、诸葛亮也罢,与其说令他引荣称信,不如像是遭到了贬低。王安石论事,素喜居高临下,发踔远之言。人目为不切实际,他却以为高屋建瓴。志大才疏、视己过高,以为博古通今足以经世济国,然实践证明他的很多做法有违常理,以至缺乏常识。连想护着他的乡党陆九渊都叹息:“惜哉,公之学不足以遂斯志,而卒以负斯志。”虽婉转其辞,意思实即志大才疏四字。比志大才疏更要不得的是食古不化、本本主义、盲目复古,变法方案措施基本抄袭秦火之后汉代伪书中的关于周代的记载,非但无关创新,实则多为复古。质言之,王安石变法与王莽改制大致是同样路数。

变法中,王安石还公然将国家制度与个人权威相绑缚,逼迫天下士人学子研修,运用某一个人的思想学说。此做法在古代绝无仅有。《宋史列传第八十六·王安石传》:“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学官即官学,指国家设立和管理的教育机构及学校。“颁之学官”即将王安石个人著作公布和规定为国家法定教材,“主司纯用以取士”,是规定国家考试惟以王氏之说为题和标准答案。这一切是有科举以来破天荒之事。借改变教育和人才选拔制度达成思想一元化这一点,为秦、明统治者不及

探变法导入歧途之由,回避不开王安石的个性缺陷。然而言其个性缺陷,并非为造就其品质丑陋。个性缺陷严重,不等于品质低劣,这应当分清。名儒刘安世曾对门生言:“金陵亦非常人,其操行与老先生略同。”金陵即王安石,老先生则为司马光,刘安世昔从学司马温公,故如此称。司马光与王安石在政治上尖锐对立,但自始至终未诟病后者品质。作为司马光的弟子,刘安世评王安石操行与其师“略同”,足见对其操行的佩服。似此高风亮节者而能害世的现象,李卓吾认为:“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能误国。小人误国犹可解救,若君子误国,则未之何矣”,因为“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谌旭彬《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和张向荣《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两本在书架上在向我遥遥招手。

【街头摄影】2023.02.01

贵阳·中天花园

几年没扫街了。以前每天提着单反扫街八小时,现在随手捏着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却难得拍一张照,器材的进步使拍摄变得更容易,却没了拍下来的动力。

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