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得《周书》全三册

午饭后去二十四书香书店,一楼满坑满谷打好包的书,已经在开始准备搬店。在店长邓娇和老板秋蚂蚱那里得到个好消息,大量文史哲学术的书和旧书将搬到六广门,那边的新店名为野贤书局,“预计十·一开业”,秋蚂蚱说:“新添寨会有一个分店,两层,楼下主营童书、畅销书和书画类,因为分店是一个美术馆免费提供的场地,要做一些与美术馆配套,楼上风景好,拿来大家喝茶聊天。”我心里想,也好,好歹我新添寨还算是有个书店。

请店里预留的《论北大》《贵州读本》两本钱理群的书没买。广西师范大学二〇〇八版《论北大》,字太小,排版又密,密密麻麻看着瘆眼;钱理群、戴明贤、封孝伦合编的《贵州读本》,贵州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三年版,五百多页,关于贵州的内容不可谓不详尽,多诗文,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翻完,放弃。

今天又买书五本。一本是女儿自己挑的杰夫·金尼《小屁孩日记》第十四集,中英双语,定价二十五元。家里已有这套书的其中几本,看来她想慢慢集齐一套,就像已集齐并读过不止一遍的《淘气包马小跳》初版全套和《斗罗大陆》初版全套。我的四本是柴德赓《史籍举要》和令狐德棻《周书》一套三册共七十元。五本书总价九十五元,折扣减掉五元,用政府发放的促进消费券减免了三十元,实付六十元。

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之一种,二〇一一年六月二版一印,定价二十九元,因腰封缺失和几不可见的水渍,特价二十元。柴德赓(一九〇八—一九七〇),字青峰,历史学家、教育家,为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的陈垣的学术传人之一。这本书是一本史学入门工具书,意在为读者指出读史门径。好书。

在书店二楼旧书区一角,淘到唐令狐德棻邓撰《周书》全三册。中华书局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一版,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印,以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为底本,繁体竖排,五十四万七千字,九百三十二页,定价三元二角(套)。全套三册八品自然旧,几无翻阅过的痕迹,书店定价五十元。《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五三四年东、 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在柴德赓《史籍举要》中,关于《周书》也讲到,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我研究不了历史,新学期讲隋唐,买来纯粹当故事书看,就像小时候蹲坑必拿一本《故事会》。这套《周书》旁有《梁书》,但只一、三,缺第二册,书店每本定价十元,好想买。逡巡良久,自忖不知何时才能凑齐全套,作罢。

再说《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一天一夜看完。让人叹息。

马南邨(邓拓)一九六一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发表杂文。后选一百四十九篇编为五集合为《燕山夜话》一书。这些文章短者数百字,长者也不过千余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在我看来几乎篇篇都是书话,不是一位读过很多书的的读书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以《扶桑“小考》一文为例,关于“扶桑”的考证,文中就有《山海经》《梁书》《南史》资料和房龙《世界地理》、苏联科学院《美洲印第安人》等书所载内容,而这样的考证又有故事在里面,读来不枯燥乏味,这才难得。这样的文章,一百四十九篇几乎篇篇如此。

邓拓一九六六年受迫害而自尽,至今各种公开资料中仍然语焉不详。但他用自己的死来反抗这种不公正,作为一个读书人,遇到极其的不公,唯有自我结束一途,古往今来,往往如此,又是何其悲哀。一九七九年二月,邓拓得到平反昭雪,所以我淘到这本北京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四月一版一印《燕山夜话》,应是邓拓平反后的首印本。这样看来,这本书如果不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不论版次还是印数,都只是普通旧书而已;但一将其置于作者和时代背景之下,又是尤其珍贵的。

遇钱理群,相见恨晚,欲罢不能

前天买的三本书,今早已全部看完。还是那句话,看书实在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没有什么可比性,往往甚至还可能使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以《邵燕祥散文》为例。

《邵燕祥散文》选文不知是补遗,及其他集子未收录的散佚篇目,还是邵氏散文即是如此,不像是个认真的选本,感觉竟没有一篇读得下去。历历在目认得每一个字,每句话也没有问题,但就是觉得无物,以至几次差点睡了过去。

钱理群《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我记忆里看的第一本钱理群的书。二十五万字一气读了两遍,尤其是关于教育、关于孔子和鲁迅的几篇。一位认真的老人的一些朴实的真话。就因为说的都是真话,所以我觉得,钱理群的书距离“被下架”不远了。于是问野贤书店要了店里钱理群现货书单,选了《贵州读本》《论北大》两本,请店里帮忙留了,我下次到店付款取书;又在当当网上下单了店里没有的《岁月沧桑》《周作人传》,应该本周内也会送到。遇钱理群,相见恨晚,欲罢不能。

钱理群是鲁迅、周作人的研究专家,我认为真话比观点和见地更为重要,因为如果基础是带有偏见的,不真实的,那所谓的观点也就是值得怀疑的。例如教科书里说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方向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而钱理群在这本书《漫说“鲁迅‘五四’”》文中说:“这恰恰是应该质疑的。首先,鲁迅自己就不承认。他在《自选集<自序>》里说他是‘遵奉’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的命令’而写作,并自觉‘和前驱者取同一步调’的,‘遵命’这一说法本身就否定了‘主将’之说。鲁迅自己是明确地说过,五四文学革命是胡适‘提倡’的。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主将’的话,那就是陈独秀。这大概是这些年学术界的一个共识。陈独秀在鲁迅逝世以后,写了一篇《我对鲁迅的认识》,有这样一个回忆:‘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启明先生,都是《新青年》作者之一人,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作者,发表的文章也很不少,尤其是启明先生;然而他们两位,都有他们自己独立的思想,不是因为附和《新青年》作者中哪一个人而参加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在《新青年》中特别有价值。”——“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就不是“主将”;但“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因而“特别有价值”,这也是我为什么又买了四本钱理群的书来读的原因。

淘到马南邨《燕山夜话(合集)》

为新生儿准备的小衣裤、尿布、包被和袜子三十余件(样),一家三人在后院手洗到十一点。晃晃荡荡挂满后院,阳光下的“万国旗”。

洗完衣服进城。太座去超市买菜,我去超市楼上的野贤书局付款取书。邵燕祥的《邵燕祥散文集》和钱理群的《重建家园》,昨天请书局帮我各留了一本

《邵燕祥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四辑中一种,二〇〇九年八月一版一印,二十万八千字,二六二页,定价二十一元。一本算是有点年头的新书。

钱理群《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四月一版一印,二十五万字,三百二十七页,定价三十五元。

等太座买菜,在书店二楼旧书区淘到马南邨《燕山夜话(合集)》。北京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四月一版一印,三十三万字,五百四十八页,定价一元三角,书店定价二十元。这本书的书龄比我的年龄小两岁,自然旧,有折痕、霉点,纸张薄脆、发黄,前两篇文章有红蓝铅笔的红笔划线,和内文一样无处不在的时代感。书名页后有邓拓一九五八年在北京黑白照一张和缩印毛笔字自序一篇各一页。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这个版本,印数十五万册。那个年代的书,我遇到的好像都是十万册起印。那时刚刚开始解禁,整个社会文明的土地,被毒日炙烤了十年,龟裂的沟壑不只是在土地上,也在人心里。一旦有了一丝松动,吹来一阵湿润的风,人们都像贪婪的植物在风中摇摆舒展枝叶,根须在土中拼命汲取养分。知道《燕山夜话》,是因为“三家村”,1966年,“三家村”案,邓拓自杀。

结账付款出了书店,隔着玻璃看到店后面仓库里堆着一人多高一屋子还没开包的新书。看到一包上面用白板笔写着“王世襄全集毛边本一套”,忙拍照微信发给书局询价,很快回我“十二册,四千八百元”。遇见好书,囊中羞涩,就像与女神约会却不举,悻悻而退。

我无限的无知

风铃叮叮铛铛响了一夜。早起推开门,晾在屋檐下的地垫也被风吹到了院子中间。今天立秋。

一周前的8月1日,邵燕祥去世,享年87岁。那天,野贤书局老板秋蚂蚱在朋友圈说:“我读他的散文、杂文远多于他的诗歌,而且大多是在《南方周末》之类的报纸上读的。他的杂文很解气,只是现在人看不到这类文章,因为报纸死了。”又说:“我在选书时,对有些作家,左右为难,而对另一些作家,则看到多少品种就收多少,邵燕祥、贾植芳、钱理群、朱学勤等就是后者。对一个写作者而言,如果写作成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那么,对于书店来说,为这些书鼓与呼就是义务。”

邵燕祥、贾植芳、钱理群、朱学勤的书,我都没读过。文章有没有读过?不记得了。请教书局的老师,如果邵燕祥和钱理群的书只读一本,应是哪一本,秋蚂蚱推荐了邵燕祥的《邵燕祥散文集》和钱理群的《重建家园》。请书局帮我各留了一本,周末进城买菜到店取。

终于完成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文史融合课程框架。连续高强度工作,腱鞘炎、肩周炎又发作,腰椎也开始又不舒服了。中学那位语文老师,昨天突然在微信群里说辞职了,下个学期的课怎么安排,等通知吧。私下和她聊了两句,说是因为还房贷和养小孩的经济压力,应聘了《贵州日报》的记者,明知要经常加班、出差,还要去基层工作一年,但工资比现在学堂要高。

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难题,做出抉择。很多时候,比融入某个圈子更重要的是,要打开自己的世界。

更新了自己的简介,替换掉了原来那个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版本,准备以后万不得已需要时,也用这个空白版。其实别人真不想知道我是谁,因为这只是个人日志——没有什么特别的头衔,也没被归为某一类别,除了不劳而获的姓名、性别和年龄,还真是一片空白。我所知的,是我无限的无知。

心心念念《清稗类钞》

“九股苗在施秉凯里,与偏头黑苗同类。服尚青,性尤猛悍。头盔身铠,铠重三十余斤。又以铁片裹骽。左手木牌,右手镖杆,口衔大刀,上山如飞。挽强弩,名曰偏架,一人持之,二人蹶张,发无不贯,故常喜为盗。”《清稗类钞》第十一册盗贼类“九股苗喜为盗”一条,是我在该册三十三万四千字中仅见关于贵州界内记载,透露出时人对生活在蛮荒之地贵州的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所知不实。现施秉为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为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府。

手上这册,为一套中第十一册,录戏剧、优伶、娼妓、胥役、奴婢、盗贼、棍骗、乞丐共八类。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七月一版一印,繁体竖排,定价三块一角五分,封底上一枚长方形“特价图书销售章”,六月末在书店三十五元淘来。今天一天读完,精彩绝伦。长者千字,短者数十字,多为数百字短文,但奇闻轶事、人物、掌故跃然纸上。姜文电影《让子弹飞》的故事或就脱胎于盗贼类“盗冒太守名到任”一条。

《清稗类钞》全十三册,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版,定价不到四百,孔夫子旧书网上,这个版本现在八品、九品自然旧已经卖到一二八〇元,还须另付百元邮费。中华书局二零一七年十月版,定价八〇八元,昨日当当网降到六九折六〇七元,今天又涨价至七九折六九五元。是书虽心心念念,但也不是着急读,再等等。“双十一”说不定会有满一百减五十的满减折扣。不过这种书每版印量不多,距离上一次再版又已三年,并且一本(套)书的旧版和新版的定价,往往都高于现有版本,这一等就此错过(买不起)也难讲。

今年的小目标,就是《清稗类钞》全十三册。买它,读它。

尺宅《唐人五十家小集》

新学期惯例要提前返岗,所以暑假只有三周。

过去一个学年的两个学期,我负责初中的历史和语文的跨学科融合课程。第一个学期讲了先秦,第二个学期讲了秦汉。新学年即将到来的这第一个学期我要讲隋唐(诗),第二个学期讲宋元(词曲)。

学堂新学期的计划是整个初、高中部,从六年级到高二的历史(中国史和世界史)由我负责,语文同另一位女教师共同完成,并继续两门课程的跨学科教学。对我来说这同一年半前开始准备,现已顺利实施两个学期的以历史为脉络连接语文的学科融合一样,又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喜忧参半。喜是又可以上课、备课的名义买书和学习。认识到自己无限的无知并去面对,这就好像是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好好和自己相处,我觉得这事确实是挑战,但没有困难。忧是这么大的年级跨度和学科内容的深度探索,不是一个假期几个星期能够准备的出来的。以我的能力,一个月时间内,需要准备三周时间才能准备好一周的课。

根据学堂的安排,我原计划新学期六、九年级两个毕业班的课程单独设计,七、八年级按照现在进度推进,高中主打文学经典。六年级不跨学科,开趣味历史,语文我主抓整个小学的文言和诗词,另一位老师负责现代文和应试写作训练;七至十二年级,我负责一九一二年元旦(民国)以前三千年的文言、诗词和历史的跨学科主题教学,那位老师同样只是负责最近一百年的现代文和应试写作训练。但是,这个备课量非常大,对知识的储备和融会贯通要求不低,而时间永远都是有限的。截止昨日,我的暑假已过去三分之一,但备课并没有完成三分之一。这一周,只完成了《唐人五十家小集》框架。看来,下学期从小学到高中跨七个年级的文史跨学科课程,只能以这个框架来开展了。

这《唐人五十家小集》中,一至六年级,诗五十七首,是温故;七至九年级,诗、文四十一首(篇),高中诗、文二十六首(篇);在教材篇目外,我自选新增六人,诗八首,是知新。尺宅版《唐人五十家小集》,始于虞世南,止于皮日休,自初唐,经盛唐、中唐至晚唐按世次编列,共选诗、文一百三十一首(篇)。

一学期十八个教学周。新学期第一周作“前情提要”回顾上学期内容,并完成本学期课程开启,讲完隋三十八年。考试和中秋、国庆、元旦等节假日和学堂活动占用三周,这样就还余十四个教学周。二娃预产期在八月底九月初,产假两周,再准备一个两周的课程包给代课的老师。最终十二个教学周讲完“唐人五十家”。现在还剩下的这两周暑假,就来完成这个给代课老师的课程包和十二周的“唐人五十家”至少前六周的教案。

关于尺宅版《唐人五十家小集》,看周勋初《唐诗纵横谈》,《文集》一篇讲清人江标编《唐人五十家小集》,七十二卷,录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以至中晚唐人诗集(不录盛唐人集)共五十家,除王、杨、卢、骆居首外,余未按世次编列。因所据底本多来自南宋临安府睦亲坊陈道人书籍铺刻本(俗称“书棚本”),故又名《宋本唐人小集》。

早前翻《唐诗三百首》,知道乾隆时人蘅塘退士孙洙在编选时,于明人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唐人万首绝句》整理、删补的明刊本和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基础上,又对唐诗动了些手脚。后又翻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即《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和第四才子书《杜诗解》,但可惜前者只是唐诗七律选集,后者只是杜甫一家。

明清人所编唐诗集的不可信,来自对唐诗的改动之胆肥手狠。以现在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国民唐诗普及率最高之一的李白《静夜思》为例,《唐诗三百首》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本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孰优孰劣不论,后世改动的也已不是李白的《静夜思》,人也不知原诗样了。所以后人读唐诗,总是希望得到宋版集子作为依据,这是因为除唐写本外,宋本已是最近原貌。宋本不可得,则求明复宋本或影钞宋本,只为求真。

旧书店的文学论

出久根达郎认为“开旧书店的人是没有学位、不写文章的书志学者。”

“我从在旧书店里当店员时起,就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日本和外国作家的作品。我决定按ABC的字母排列顺序,每位作家选一部作品,每天一边看店一边读。这是旧书店店员修炼的第一步。”

一位爱好文学的旧书店老板如何看待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注重其文学价值还是更在意市场价值?

出久根达郎《给作家标个价:旧书店的文学论》,四川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九年九月一版一印,定价四十九元。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八日购于乐转城市书房师大店。这本视角独特的书话,用二十八万六千字,四百三十七页,从人生经历和作品特色到初版、二版、装帧、印刷等各个方面给司马辽太郎、三岛由纪夫、山本周五郎、川端康成、太宰治、寺山修司等二十四位日本知名作家一人一文解读和“定价”。以泉镜花为例,“镜花的初期著作,外封齐全的话,可谓珍品,价格贵得离谱。但如果缺外封的话,价格就跌到只有原来得十分之一。”

“我问浦生欣一郎先生:‘要接触镜花文学的话,应该最先读哪篇作品呢?’他立刻回答:‘《高野圣僧》。’”想起泉镜花的《高野圣僧》我曾经读过。爬上日本一架,在最上面一层找到《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两本,一本中文,一本日文,上海三联书店二〇一二年一月一版一印,译者竟然是文洁若。又读了一遍。这是我第三遍读《高野圣僧》,对里面的奇幻描写仍然赞叹不已,绝不输蒲松龄《聊斋志异》里任一篇。

文洁若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萧乾的夫人。她是我国个人翻译日文作品字数最多的翻译家,还与萧乾合译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我架上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一版一印,七十二万字,一千多页,还有一册一百二十八页得导读册和一本四百八十三页的注释册,一套三册近百万字,定价一百六十八元,我七十元淘来九品旧书,一年多了也没做好开始读的心理准备。

关于日本的旧书和旧书店,之前还读过李长声的《枕日闲谈》,也是非常有趣。序中一句印象深刻:清人石庞天外集云,人生有三乐,一读书,二好色,三饮酒,此外落落都无是处,奈何奈何。

【尺宅图书馆】九:消失的孩子

抽一张纸巾递过去,低头继续翻上周从书店淘来,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一本《中外历史年表》,任由他继续哭。除此而外,也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

书桌上放着小莽子的眼镜。一张纸巾对折后包住左边镜框,贴了一条透明胶带粘住。他走进我书房时就戴着这副眼镜。

“你在矫正单眼视力?”

“没有,镜片坏了,只好这样粘住。”

“准备什么时候去配新镜片?这样很不方便吧?”

他摘下眼镜,放到我的书桌上,眼泪就一颗一颗滴下来。“我爸妈不给我配,因为他们觉得我这次期末没考好。但我自己觉得还行。我已经很努力了。”

“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对这次考试。”

“班级前五或年级前十。”

“那你实际名次呢?”

“班级前十。”

我对年级前十或班级前五这个名次没有什么直观感受,只是对小莽子父母这对社区便利店店主对儿子名次的应对处理方式感到奇怪。如果因为儿子期末考试没有考到父母想要的名次就不给坏掉的眼镜配上新镜片,那岂不是会更影响学习,更考不好吗?

“这次考试,我各科都有很大进步。地理全班第二,历史班上前五名,语文虽然名次不好分数不高,但我认为进步非常大。之前我的阅读理解几乎拿不到分,这次我拿到了九分,满分。但这些他们都看不到。我想看更多的书,说了很多次他们都不买,只让我看老师规定要看的。”他边说边哭。我抽一张纸巾递过去,低头继续翻上周从书店淘来的旧书。

等他情绪稍为平息,我问能帮到他什么,“我不想回去看到他们了。我想在你这里写作业。”他说。

把桌上堆的书搬开,一人半张桌,我俩斜对着,我看我的书,他写他的作业。

“要留下来尝尝我的炒饭吗?”一个半小时后,他写完作业收拾书包准备离开。

“不了。谢谢。我可以借两本书吗?”

“可是你上次借的有一本还没还。徐皓峰的《刀背藏身》。那本书我也很喜欢。”

“唉!”他叹了一口气,“那本书找不到了。我爷爷放在店里货架上,等我去找就不见了。”

“那你今天回去再找找。下次来还书时,不论有没有找到,都要给我一个回复。如果下次再弄丢书就要你照定价赔了。要看什么书自己找吧。”

这次他借了两本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和《三体Ⅲ:死神永生》。“《流浪地球》看过电影,上次考试有道题的阅读材料也是《流浪地球》书里的内容,发现书和电影还是不一样。”他拉开书包,把两本书放到最后一层。

“叔叔,这个假期我还可以来你这里自习吗?”临出门他问。

“当然。欢迎。”

我在想要不要在门外挂一个木牌,上写“尺宅社区图书馆,照常免费开放,并新增暑期自习室。”

这是一个除“馆长”一家外,长期只有一位读者的图书馆。

我的暑假第二天。

田宫虎彦短篇小说集《菊坂》

每次战争,就有大批的人死亡,就有大批的人沦为痛苦的难民,就有许多孩子失去父母。既然知道是这样,为什么大人们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仗呢?(田宫虎彦《幼女之声》卞铁坚译)

战争有两个假面具,一个是生,一个是死,两个面具互为表里。再热闹的大街上,戴的是正面,是生的面具,只要一离开热闹的大街马上变成反面,是冰冷的死的面具了。小胡同里那两家男主人被征入伍时,高亢的军歌一消失,胡同里就荡漾着死一般的寂静。(田宫虎彦《海枯石烂》储元熹译)

看完大前天从野贤书局淘来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版一印田宫虎彦的《菊坂》。

日本小说家田宫虎彦(一九一一——一九八八)一生创作了一百多篇中短篇小说。这本《菊坂》,收《雾中》《城池陷落》《异母兄弟》《女人的心》《菊坂》《幼女之声》《阿银的一生》《异端分子的孩子》《比睿山风》《海枯石烂》《黄山濑》十一篇短篇小说,涵盖了田宫虎彦四大类作品代表作。

《雾中》《城池陷落》两篇是时代小说。

《菊坂》(一九五〇)、《幼女之声》(一九五〇)两篇,取材于日本进行侵略战争期间和战败后被占领初期的社会现实。

《异母兄弟》(一九四九),描写家族制度下妇女的生活。

《海枯石烂》、《黄山濑》(一九五八),是爱情类题材。《海枯石烂》是我这本集子里最喜欢的一篇。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对生活无过多奢望,只希望能在个人的小天地中获得一丝温暖和幸福。

日本的小说,井上靖司马辽太郎柴田炼三郎山本兼一、夏目漱石、藤泽周平、芥川龙之介、村上春树等人的,都看过一些。不论是战争、剑侠,还是爱情、历史题材,都有一种绵密舒缓的节奏和隐忍、无奈的克制。或许是因为日据的历史原因,台湾一些作家的作品里也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