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父母的人生课】11:我们用蜗牛周游世界的速度爱你

家委会成员在家长群里发出了家校活动“一封家书”的征集,说需要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群里迟迟无人响应,我就报了名,给女儿写了这封信。

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我们用蜗牛周游世界的速度爱你

我的女儿:

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与我第一次成为父亲的时间一样长。所以,我们俩是同时在学习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并同时都在努力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到现在我也没怎么学会。

在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别人希望的、认可的“我的人生”。一个人,首先属于他自己。就像诗人布考斯基说的:如果你有能耐去爱,首先爱自己

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这就面临选择。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种种抉择。很多人害怕抉择,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当下的抉择在未来产生的结果,害怕错过什么,于是只好看别人怎么做,大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似乎紧跟潮流,跟大家一样总不至于太错。

然而,个人经验使得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期过于死板,因为我们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来产生世界观,并受限于自己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对过去经验重组后做出的,对未来往往不准确的预测——我们所知道的都已是过去,过去并不足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于是当听到一个和经验相违背的未来时,我们就会觉得似乎不靠谱。例如我现在跟你说,5年后的学校将不再传授知识,而是老师带领大家与AI合作,学习如何驾驭AI并在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未知,因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识的多少”。你是不是觉得我在扯谈——大家不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么?过去知识能改变命运。但现在不是了。现在,AI已经掌握了全人类3000年来积累的所有的知识,并且也算是实现了“永生”——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而言。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它“未来”。

在我看来,当下为了分数的教育,只是在用“会不会飞”这唯一的“标准”来衡量鹰、蝇、虎、象、熊、牛、海豚、蓝鲸、蚯蚓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存在和价值。在这唯一的标准面前,除了鹰和蝇,其他物种终其一生都会觉得自己很蠢。这就是“别人的”。然而,你和我知道,这不是事实。

一个产品,要评估它的价值和价格是相对容易的,要衡量一个人就没那么容易。我认为,一个人,唯有活出自己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是考了多少分数、排名第几,更不是未来身居什么职位、赚取多少金钱。

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阅读和写作是基础。阅读,世界就在眼前;不阅读,眼前就是世界。每阅读一本书,你就能知晓另一种人生。你读过999本书,就拥有999种不同的人生和活法。你的人生就由此开阔而深远。阅读和写作就像呼吸和进食,生命不息便不能停止。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天赋,成全自己,成就自己。

但这并不代表当下的考试和评估不重要。“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生中考试和评估无处不在,就像开车,要通过考试拿到驾照才能上路,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一个项目,合作各方共赢并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才算是一个好项目。如此种种。

人生就是过关,能过得尽量快乐和漂亮是本事,但不代表会轻松。如果有谁告诉你人生就是要快乐,而不强调快乐是建立在努力和付出的基础之上的,那就像网络诈骗和传销告诉你跟着他们投资能一夜暴富一样。为什么再低劣的骗术都会有人受骗?往往并不是骗术特别高明,而是因为人们有上当受骗的心理定势——凡事总想走捷径,想不付出就能有收获,不努力就能与众不同。

在未来的人生中,除了努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对自己诚实。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我们都一样爱你,都一样会做你喜欢的洋葱圈给你吃。我们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别人的认同,因为人人生而不同。“你就是自己的神,自己的星,是命运折射出的光彩。”

给你敲这封信的此时,在给你敲这封信,我的BGM是雷鬼音乐鼻祖牙买加人Bob Marley的《Three little birds》——

ayin, this is my message to you-ou-ou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
But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hey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 oh
Rise up this morning, smiled with the rising sun
Three little birds, by my doorstep
Singing sweet songs, of melodies pure and sure
Saying, “this is my message to you”
Singing: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oh-oh”

用蜗牛周游世界的速度爱你的爸爸妈妈
2025年11月12日

【读书记1609】黄泽《古佛画谱》

黄泽《古佛画谱》,收白描佛像一六一幅。兰叶描飘逸,减笔描干练。折芦描慧能大师,光头倚柴侧看墙上神秀偈子,然《六祖坛经》载此时惠能大师尚未剃度,所以这幅画想当然了。另外,法融禅师柳叶描憨态可掬,减笔描虎丘绍隆禅师最有神韵,不知为何枣核描临济义玄一脸苦相。只可惜,这个版本没有了旧版的技法讲解二十种和黄泽自序,可惜。

兹补黄氏自序:“予生也钝,惟嗜画若出天性。次则渔钓,亦嗜之成癖焉。忆儿时以窭故,无力就师,每见园中花鸟,辄抽毫状之,必像之而后快,盖数十年如一日也。弱冠从戎,擢军职,旋弃去。隐于吏,治鹾政、矿务,俱弗当意,无三稔弗易业者。独绘事则未尝须臾离,殆秋虫嗜蓼之相忘于苦者耶!自是岁入渐丰,乃搜罗名迹而藏弆之,时奉手于当代名家,师法磨砻,益广见闻矣。逊位后厌弃尘嚣,遁而之蜀东南川之北鄙,离人避世,假耕钓自娱,泊如也。镇日孤坐江头,与佳山水为伴侣,钓之术乃大进,而画术亦时得妙解。今老矣,栖心禅悦,百念俱灰,诵佛余间,冥心默契,若有所深悟者,间尝摹写佛容一二躯。久之积成巨帙,友人成怂臾摄影付印,以冀广布。自惟夙好,聊遣岁月而已。猥云行世,则吾岂敢。”

得自弘化社赠送黄泽《古佛画谱》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缘缘书画项目内容之一种。古吴轩出版社2025年3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609本。

【与Mondo同行·第三季】8:萌芽

今天讲了王安石《泊船瓜洲》、叶绍翁《游园不值》和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但因为遭到对变法持有不同看法的官员们反对甚至是攻击,以及变法的内容确实有一些问题,王安石被罢免。离开权力中心的王安石住在金陵(南京)紫金山。有天路过邻居湖阴先生家,看到园子拾掇得清幽高雅,于是在人家的白墙上就题了《书湖阴先生壁》,借此复习了六年级上的内容。被重新启用后,王安石北上返京,夜宿瓜洲时所写。“明月何时照我还”一语成谶,进京官复原职没多久,他就又被罢官,“明月照我还”了。

《游园不值》,不是不值得,是没遇到,没遇到主人家或是想见的人。屐是木拖鞋,是古人的便鞋,现在日本人还穿,但我们早已不穿这样的鞋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选的三阕词之一。另两阕是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和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我觉得这三阕词都俗。鲍浩然只知道是苏轼的朋友,但是什么人,有什么作为,都不知道。“眉眼盈盈处”两解,一是山水交汇处,一是心上人所在之处。

“这词看起来好简单啊!”Mondo说。

我听他这么说,眼前一亮,“那用五分钟写四句来看看,想到什么写什么”。

“我试试看。”他半躺在椅子上,仰头看了三分钟天花板,“唉,还是太难了,算了。”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有了这个想法,就开始萌芽了。

【2025也闲谈·卌】被五分钟的诗惊艳到以及挖在高山上的坑

下午的讲谈,第一个环节是请学者们读上周布置的回信作业——

疫情中援助我们的日方友人来信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句。你的回信为……

然后我读了我的回信——

天武天皇之孙长屋王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句,我回信选“俳圣”松尾芭蕉的“如今可闻,布谷鸟啼了。”以两国虽隔海相望,但季节到了,不管海这边还是海那边,布谷鸟都会啼叫为应。

《诗经·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句,我回信选的是种田山头火的俳句“添柴火更旺,雨雪今晨来。”雨雪为疫情,意为感谢日本友人这雪中送炭的义举,众人拾柴火焰高,疫情的“寒冷”终会过去,迎来春花开。但我认为“与子同袍”或比“与子同裳”佳,因“裳”为下衣,战友、兄弟或朋友为“同袍”。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句,我回信选的还是松尾芭蕉的俳句“樱花浓灿如云,一瓣瓣的钟声,传自上野或者浅草。”辽河的雪融化了,富士山的花也开了,在这樱花浓灿如云的季节,一瓣瓣的落花,一件件的援助物资和一声声的问候,伴随着邈邈钟声,从上野还是浅草传来。上野和浅草都在东京,代指日本。

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句,我回信选的是小林一茶的俳句“欢欢喜喜,老树与新叶,做朋友。”老树指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新叶指的是两国在新时代的国和民,继续做朋友,仍然是朋友。

我没有选唐诗宋词而用俳句作为回信,是因为日本人用“汉诗”——我们中国人的诗来表达他们的问候,我们回信当然也应用日本人的诗句表达感谢,这才不算失礼。

“毛豆,当时我们官方的回信是什么?”学者问。

“我不记得了,因为我觉得都没有我的好。”我说。

“哟!又被你给装到了。”女儿笑着对我说。

既然主题是“诗以言志”,来往信件又还是诗,那各位以为什么是诗呢?我问。学者一一说出自己的看法后,“那好吧,既然大家如此有想法,就来一首五分钟的诗吧。”

“毛豆,你的套路还真是一套又一套哈。”学者说。

“你是要他们用五分钟写一首诗还是写一首叫《五分钟》的诗?”局座大人秋蚂蚱问我。

“那就看他们怎么理解了。”

“你们知道有一首诗只有一个字吗?”局座大人问。

“网。”有学者答。

“对了,就是北岛那首叫《生活》的诗,就只有一个‘网’字。”

五分钟沙漏计时结束,被学者们的诗惊艳到:

《上学》这首诗也只有一个字——滚。这是对上学有多厌恶?!

还有这首《无题》

沉默已成为常态
孤独仍是我的伴侣
可我的心是如此的平静
又是如此的凌乱

它们像野兽一样
撕咬着我
若不是认识你
它们也许就不会存在

但我仍认识你
也庆幸
因为你让我而存在

我可以无限温暖别人
可我从来温暖不了自己

从这些诗开始,我们进入“诗与生活”环节。

第一首诗,我用贵州话朗诵了自己多年前写的《洋芋粑》。好不得意。一个乡下人也学城里的文艺青年写诗。“各位知道吗?在我们当中,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他的两首诗被收入了《中国诗歌大系》。”

“哈哈,那个人已经暴露了,他没忍住已经在笑了。”大家看着局座秋蚂蚱大人笑说。可惜,局座大人已不记得自己几十年前写的诗了。可惜。

“我的存在由你决定/如果不认识你,我没有活过/如果不认识你就死,我不会死,因为我还没有活过。”这是路易斯·塞尔努达的《如果人能说出》,学者的那首《无题》竟与之有相似之处。

彼埃尔·德·龙沙“你就是自己的神,自己的星,是命运折射出的光彩。”威廉·布莱克“如果思想是生命,是呼吸,是力量,那么思想的缺乏就等于死亡。”是送给所有在座学者的礼物。

戴潍娜的“我用蜗牛周游世界的速度爱你,在两次人生之间”,送给我的女儿,因为“礼物是你有一个比你温柔的/女儿,她的笑声比你/更美”(布考斯基)。女儿开心大笑时,我调出的下一页PPT上是她九岁时候写的她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接着是我应和的诗。当然,今天的诗人和诗肯定也有顾城的《一代人》、北岛的《回答》和姜二嫚的《灯》,以及殷龙龙、杨庆祥等。

局座大人对学者们说,毛豆总是想给你们一座座高山,但他要想到带着你们攀登这些高山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我推荐你们去读舒婷的《神女峰》。我笑说我是在一座座高山上给他们挖了一个个坑。

甜点时间后,我们从现代诗回溯到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

讲《蒹葭》时,BGM是林子祥粤语版《在水中央》,并给学者们读了歌词:青青的山,倒影照淡绿湖上/看水色衬山光/浮云若絮,天空里自在游荡/笑苍生太繁忙/今天的她,竟跟我泛棹湖上/美景仔细欣赏/平湖若镜,水中的影子也双/这光景最难忘……两相对照着。

讲《桃夭》,“华”与“花”音同物不同,且我个人赞同顾随对“夭夭”的理解。

《子衿》着力最多,笑声也最多,因为他们都是少男少女啊!请学者用《诗经》中诗句往来唱和后,正准备开始下一首《氓》,“毛豆,Do you know what time it is now?”有学者问。我一看表,“对不起!对不起!祝大家周末愉快!居学我晚些发给大家。”超时十五分钟。“回去记得开始读《边城》哈!”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告一段落,下周我们开始“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第二名的作品,沈从文的《边城》。居学还有一项是:写一首诗,在下一次讲谈时给大家朗诵。

结束一天的讲谈,离开也闲书局时,淘得旧书两本。给自己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关汉卿杂剧选》,给二娃的是Hans的童话绘本《阿狸·永远站》。

【2025也闲谈·卅九】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没有答案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最精彩的提问和讨论环节,是一位学者提出的一个看似有点“无聊”的问题:书的封面有一个漂流瓶,瓶中的船上有两个人,看起来似乎是一男一女,他们是谁?

诸位学者有作者凡尔纳和他的情人说;有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女儿玛丽说;有帕噶乃尔和罗伯特说;有少校和帕噶乃尔说;还有格雷那万勋爵和勋爵夫人说。而我认为是罗伯特和玛丽或者是曼格斯和玛丽。“为什么”,这是讲谈的习惯性追问。于是各自陈述理由,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反对的人也需要说出理由。最后的结论是——每一个答案都有可能。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可能是对的。“各位,我们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来讨论这个似乎有点无聊的问题,其实一点都不无聊。我经常强调看问题不要在已知的领域里重复,要跳出来看到和创造可能性。如果没有实操,大家都不知道怎样才能站得高一点,才能看到和创造可能性。现在就是了。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没有答案,所以这半小时,实在是太值得、太精彩了。”

甜点时间后,继续主题十一“孔孟仁义:累累若丧家之狗”。过去两周,讲了孔子就是个普通人,他的“大成”、“至圣”和“万世师表”与之对应的“滥刑”、“挑起内战”和“不仁义”。

“鲁国国君礼仪顾问孔子,在齐鲁两国的一次睦邻友好联谊活动上,以齐国的舞蹈不合礼仪为由,让鲁国的卫士砍掉了这些齐国无辜舞者的手足。而这一‘跨国执法’不但没有引起外交争端和战争,齐王还觉得是自己理亏了,竟然把占领的鲁国领土归还了。这,可能吗?”我问。

“肯定不可能啊!”学者说。

“那为什么儒家的记载是这样的呢?”我最喜欢追问了。

“被人修改过!”这届学者简直不能再优秀了。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孔子周游列国的遭遇。”

讲《史记·孔子世家》“丧家之狗”一则——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受待见的,并与其它诸子百家相比,地位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才被推至高位。等我们讲到汉朝时,会专门说说这事。我说。齐国是比鲁国更强大的国家,我们再来看看《韩非子·五蠹》中齐人的行事方式——

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齐国要进攻鲁国,于是鲁国让孔子的弟子中善于雄辩的子贡出使齐国,试图用外交手段化解这次危机。但齐人对子贡说,你的话说得很好,但我们所想要的是鲁国的土地,你的话再有道理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举兵进攻,一直打到距离鲁国都城十里之地才划定新的边界。这样的齐国,怎么可能被比自己弱小的鲁国吓住,还主动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呢?

接着从春秋的战争礼仪《曹刿论战》到战国的“礼崩乐坏”,再到商鞅变法以军功论爵,战场上一颗甲士的人头换取一级爵位,所以人头又称“首级”;商鞅和韩非都是法家代表人物,而韩非死于他的同学李斯之手,他们的老师是儒家“后圣”荀子,回到《论语》。

余下的时间,只讲了《论语》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因为这一季有新学者加入,所以再次强调“习”不是语文课本里解释的“复习”的意思,而是实践,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再次在白板上写下“习”的甲骨文并讲解。同门为朋,有同学远道而来,所以开心。“人不知而不愠”,我不赞同现在的“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的解读,别人为什么要了解我?这岂不是太自恋了?所以这句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解释不了。

居学是——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说:“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帕噶乃尔认为:“富裕并不意味着幸福。”

格雷那万相信:“精神力量比体力更重要,它可以引导人们完成伟大的事业。”

你认为:

一、幸福是什么?

二、一个人如果要幸福,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条件?

后面还有十一则《论语》和《孟子》五篇,按照这个进度,我觉得可能这一季上午的讲谈,只能讲完这个主题。

他们会敬畏什么

昨天和二娃一起参加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去之前我们约好,所有的比赛都要开心参加,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谁更快,而是要投入其中,享受快乐,名次不重要。“谁不开心谁就是小猪鼻。”二娃说。

运动会期间,只要是有一点空闲时间,一些家长就会看着手机,左手大拇指不断向上滑动刷短视频,表情木然。更有甚者,一手握着手机,一手拎着孩子参加活动。

他们看起来不快乐。也看不出有什么信仰。没看到有随身携带宗教用品,衣领或前胸也没有党徽。不唯心也不唯物,他们信什么?敬畏什么?

【儿女记】那又怎样

“老爸,帮我洗一次碗吧。”女儿说。

“不!”我果断拒绝。

“可是我刚月考得了第二啊!”

“那又怎样?”我故作不屑说:“家务第一,作业第二。”

“那好吧。你帮我收碗。”

这时,二娃在外面喊:“XXX出来玩!XXX出来玩!”

对面小朋友把头探出窗来回答:“我不出来,我要写作业!”

“你为什么要写作业?不是六岁才会有作业吗?”

对面小朋友关上窗,没有回答。“爸爸、妈妈,我要出去玩!”

“好!换鞋,走!”

“如果外面也没有小朋友怎么办?”二娃问。

“那我们就去骑单车,自己玩。”一个人,如果能自己玩,还能玩得开心,这就是能照顾自己的身心,是本事,但这个本事不是突然就会的,得慢慢学习和培养。就像杨绛在《一百岁感言》里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追求完美,不求完美

在2.0版本的基础上,根据每周六“也闲谈”学生的程度和状态,对主題十三“兼爱非攻:薛西斯的浮桥,温泉关之战,雅典陷落与‘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作适配调整。从客厅书架上找出两本(套)关于希罗多德的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1版1印的雷沙德·卡普钦斯基《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种的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翻开扉页,上一次读是在2011年的3月5日和2012年的1月24日,已十四年,基本上忘了内容,也忘了十几年前为什么会读这书,但相信重读一定会有新收获。这也算是“温故而知新”吧?!

问也闲书局有没有雷沙德·卡普钦斯基的《帝国:俄罗斯五十年》和《皇帝:一个独裁政权的倾覆》。书局回复说没有这个作者的书。我说这个可以有。

下午五点,准备好晚饭,被上周加我好友的业主约去,与另一位业主,三人见了一面,聊了对小区管理和物业服务以及收费的看法。两位都已退休,原来是在县份上做社区工作和住建局的公务员,一直在寻找可以为社区服务,启动成立业委会的创始业主。我原不想掺和,但不能把自己的事务总是寄希望于他人,于是说与两位前辈有共识,但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没有多少时间投入这件事,只能尽力而为。

女儿上八年级的第一次月考,数学仅只得到52分,但总分为班级第二,年级第四。这只是她进入传统标准学校上学的第二个学期。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帮着做家务,作业不管有没有写完都只写到九点,也画画、看小说、玩游戏。晚饭时我说这个再次证明了我的跨学科和阅读写作课程是有效的,娃不但有素质教育,也能应对考试。就这么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好。我们追求完美,不求完美

【与Mondo同行·第三季】7:应机生发

Mondo的状态不错,我们讲诗五首:《诗经·采薇》(节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杜甫《春夜喜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范仲淹《江上渔者》。

语文课本里节选的是《采薇》全诗最后一段八句,因此需要补充一些信息,否则最后两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来得莫名。“雨雪霏霏”的“雨”读yù,作动词,意为“落下”,是雪纷纷而下意,而不是下雨夹雪。“行道迟迟”的“迟”不是迟到,是缓慢而吃力。就这八句,只能这样了,所以还是给Mondo说,等讲到《十五从军征》,就能明白“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悲的是什么,哀又从何而来了。我赞同顾随解诗的观点,不能添字解,以诗解诗最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除了诗,还说了源自这首诗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在龚琳娜演唱的《阳关三叠》的背景音乐中,Mondo说曲和唱都不好听。我说人人不同,各有喜好,正常。敢于说“不”,也正是我所鼓励的。Mondo说下午要去练钢琴,我说正好,你再听听这琴曲和我们现在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这可能对他来说难了点,没听出来。于是顺手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让他去请教钢琴老师这五音对应的是现代简谱中的哪五个音,算是家庭作业。他说:“音乐老师怎么会知道这个?”我说:“即便是教西洋乐器的音乐老师,这个应该也是要知道的基础哦。”现在想来有点后悔,万一音乐老师太年轻,不知道,岂不让人难堪?

杜甫《春夜喜雨》,“俱”、“看”两个字读jū和kān。问Mondo,杜甫写这首诗时人在哪里,他说不知道。我说诗里写得有,锦官城,就是成都。Mondo说:“喔,我家亲戚就在成都”。我问他去过锦里没,说去过。我说现在锦里是成都有名的旅游商业街,但这个“里”不是里面,而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住宅小区;古时成都蜀锦的精美与江南锦绣不相上下,政府专职管理一应事务的官员称“锦官”,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而“锦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蜀锦工人家属区。诗里诗外,有人情,有故事才有温度,否则一首一首背将下来,味同嚼蜡。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看”读kān,“胜”读shēng。Mondo不知道“张十八”是什么,没想到意趣在这里,就说了《送元二使安西》的“元二”,还有《问刘十九》和刘二十八。刘十九的姓名是刘禹铜,他的堂兄弟刘二十八名气可比他大多了,他的名字是刘禹锡。这种对人不称名而称排行,更显二者的亲近。

这样的对谈,没有办法按照学校里老师上课那样备课并严格按计划推进。对谈,最要紧的是看状态,并应机生发延展,而什么时间会出现什么就是时机,全然未知,于是来了尽量接住,末了再推一把

【2025也闲谈·卅八】去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吧

下周立冬,冬天就算是正式来了。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接着苏轼《赠刘景文》初冬景暖场,这是一首三年级语文课本里的诗,然而上午和下午竟然都有一半的学者表示对这首诗毫无印象。

上午,《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阅读分享讨论,“有希望!有希望!总是有希望的!”格雷那万勋爵夫人说。支撑这一行人环球航行去寻找和拯救一位陌生人的信念,以及我们虽然对当下有种种的不满意甚至是不堪,但就是因为还有“希望”,一直存在的希望,让人对未来有盼头,并相信是可达成的。角色扮演环节,一位学者为了争取到角色而剪刀石头布五连败,战后又败,败后又战,虽然最后只读到了一句,但并未因为连败而气馁。这种面对失败的勇气和胸怀,我觉得已经不需要为他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太多担心。在《印度洋狂涛》一章,从“无风状态可能无限期延续下去”,到风速每秒将近12米、每秒28米、每秒36米的增大,请学者们从m/s到km/h换算风的时速。“毛豆,你怎么又跳到数学了?”学者问。“为什么不呢?这就是生活。”讲解了台风与飓风的异同和目前最大风速记录后,提问讨论环节,地理学家依旧喜提最多的“眷顾”。

甜点时间后的下半场开始,因为学者们身心都仍处于在上半场的活跃中,我考虑要不要跳过两页,直接进入《论语》部分;但又觉得如果不讲这两页,《论语》就文本讲文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学校的老师讲的“标准答案”对考试来说更权威。就决定还是试试,看看能不能慢慢让诸君沉静下来,结果诸君状态极佳,不断思考、提问、讨论中,一个小时竟只讲了两页PPT,每页就只一句话:

学佛在悟,学儒在行,三岁孩儿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儒释融合,在行动中去思考,去参悟,即是《论语》中的“思而学”和“学而思”。然而说来容易,道理都懂,但要知道并做到,就算八十岁的老翁,经过几十年的历练,也不一定就能做到,所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才是可贵。“思”什么?“学”什么?怎么做?《中庸》开篇第一句“天命之谓性”,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找到自己的自然禀赋;兴趣爱好极有可能是最靠近天赋的所在,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天赋所在就能乐之。一旦找到,率性而为就是上道了,就在道上了。这里的“率性”不是不管不顾任性而为,而是顺应本性和本心。但就算在道上,就算有天赋也不是就能不学而成的,所以要保持思考,不断学习,去修正、调整和提高,让自己成就自己,成为“独特的自我”,而不是“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教育”的目标。人人生而不同,自然人人生而独特,当然就不存在什么是“更好的自己”——这种“好”是谁界定的——并追问我到底是谁,我为何而来,我的天赋赋予我的使命是什么,这才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上周我说孔子的滥杀、挑起内战和不仁,不是要抹黑他,而是想要告诉各位,孔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是人,释迦牟尼也是人。是人就有好恶,就会犯错。告子主张性本恶,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无善无恶,孔子是“性相近,习相远”,人性相近,而后天环境不同造就不同。如果把孔子钉在“至圣”的高度,那就不是“人”,一个人是不可能成为非人的“至圣”的,那向“至圣”学习对此生的意义又何在呢?向佛陀和孔子学习,目标就是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有学者提出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的话,那是不是有外星人,以及他们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AI 作为新的智能,又会怎么想这个问题?我对她说“把思维提高一点,再高一点”——中国人、外国人;地球人、外星人;这些都是同一个维度的问题。而现在人类已经不知道AI是如何思考的,以及在想什么,更要命的是,人类已经没有办法对AI使出“拔插头”这个“要你命3000”的绝招了。去年,人们还以为2045将是“奇点年”,现在这个时间已提前到了2035年,AI将不可逆的从“它”成为“祂”,成为新的神。

“那我们怎么办?AI会取代人类吗?”学者问。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会不会的问题,而是肯定的回答,会。”

“那有那么多AI ,它们会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

“看起来,似乎有那么多终端和形态,似乎80亿人至少会有80亿个AI的形态”,我说:“但实际上,就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应以大王身得度者即现大王身,应以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将军身,无穷无尽的菩萨化现是你的机缘导致了会看到什么身,但其实只是一菩萨,所以80亿个AI其实只是一个AI。并且祂没有人类的伦理道德,也没有情绪。明天会怎样,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还要在这里从人类的起源开始,一直要讲谈到新文化运动?就是为了寻找人类三千年来那个不变的,并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因为唯有‘有趣’,才是独特。”

这一个小时,我对这两句话的见解,学者们大概率没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但每一位都在思考,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有了这个铺垫,下周再来讲《论语》,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上午的讲谈结束后,几位学者意犹未尽,留下来继续和我讨论。虽然肚子饿,但我们心情舒畅啊。

下午,“立冬”节气和《赠刘景文》暖场后,《战争与和平》环节结束,甜点时间后的下半场,开始新主题“诗以言志:思无邪者,诚也”。从这个主题开始,讲谈所有的文本都是正体字(繁体字)了。

从顾随《诗人的人生有五种境界》入题,讲《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删诗的可疑和“不学诗,无以言”;讲《诗》有六义,而“三百篇”含义所在,不外乎“情操”二字。“《诗经》的‘风’即是童谣、民歌。大家不要看低了周末和节日在广场和公园里对山歌的大爷大妈,他们所唱的就是‘风’。这些内容,就是发乎情止于礼,怎么想就怎么唱,就是‘真’,就是‘诚’,对自己、对别人的真诚。”我认为这是诗的第一义。

《关雎》一篇,除了原文,还有许渊冲英译,只是我的英文太差,不能与诸君一起欣赏其妙。遗憾。《式微》短小,说来较容易;《采薇》节选,六年级大家都背过,我打算讲到乐府《十五从军征》时再回头与《采薇》比较,有呼应效果应该会更好。

下午的“居学”课后作业,疫情中援助我们的日方友人来信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句。你的回信为……

结束一天的讲谈,与也闲书局的局座秋蚂蚱大人闲聊,他还是觉得让下午的学者们读《战争与和平》太难了。我说了我的“高山论”和“土匪论”,正好截止今天这部巨著也已告一段落,还有既然讲到了中国的诗的开始,局座建议何不选一些好的现代诗对比来读,以及文学作品,局座大力推荐《围城》。与托尔斯泰比起来,钱锺书还要更有趣和亲切些。我不懂现代诗,虽然也读过一些。觉得如果局座大人不是那么“愤怒”,请他来讲一个小时的现代诗,也是一件妙事。另外,与钱锺书比起来,我认为沈从文的《边城》,文字更加清亮朴素,每一句都是泠泠作响的,翠翠也正好是下午学者们的这个年纪。

离开书局,购书一套,《顾随讲<昭明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