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圩六】中二病与强者

【语文】

语文要合班至讲完这个杜甫的主题。

花卷和大魔王每周这节语文课是去上Pamela的英文,另有几名学生病假,一名学生事假,缺勤近一半。我的态度是有一人算一人,做好自己,哪怕上课时间到了没有学生在教室里,我也会尽全力认真备好课在教室里好好坐一节课。

今天讲了《登岳阳楼》和《蜀相》。

《登岳阳楼》从“昔闻洞庭湖”句,先复习了世界湖泊和中国湖泊的前五及其地理位置,并与李白还是小白时,想与崔颢一较高下的《岳阳楼》和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张哥带我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比较,再与“今上岳阳楼”作第一联讲解,叙述起联,稀疏平常。这时已是老杜人生中最悲苦凄凉之时,距离他离世也仅只一年多时间,举家住在孤舟上四处漂泊,因为生活困难不但北归不得,还被迫继续南行,自己又身患肺病,风痹导致左臂偏枯,我觉得几近半身不遂,再加上右耳已聋,真真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然而就算是这样,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心怀悲悯,感慨时局家国之愁。“我们可以尝试去理解杜甫,但不要陷入家国时局的宏大叙事中。杜甫选择怎样的人生,那是他的自由和价值取向,但我们要回到一个‘人’去看待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作为父亲和丈夫,心怀天下却无家庭,悲悯苍生却照顾不了家人,这样的男人,尤其是在座的女生,你们要想清楚,这样的男人就算他再‘伟大’,对他的家人来说,他是一个值得依靠和托付一生的人吗?”

《蜀相》从“映阶碧草自春色”引出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句;“隔叶黄鹂空好音”,常被解读为“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但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说:“我的个人看法是,低头看见脚下台阶小径草绿春色透,抬头听见黄鹂在空中的鸣叫透过树叶,好一派有视觉有听觉的立体的春的感知。不要把什么内容都往国仇家恨上去靠去解读,诗人也是人,分分钟都忧国忧民觉得天下离不开自己是一种病态。这是病。是中二病。”如果只是按照标准解读去讲诗去理解,那还要我来做什么?即便我是错的,那也是一种解读的可能性,并且对错也未可知。

【中国历史2班】

提问上周作业“二氧化硅是什么”,从化学式SiO₂联系到水的分子式,诸君不知H₂O,于是今天中国历史课三项作业第一项是:水是什么?水作为新能源燃料可能性的依据是什么?“所以,化学来自生活,而人类对自己和世界的发现过程就是历史。”我说。顺便提前一个月公布了期末语文和历史的笔试题。语文题是:AI时代的教育;历史题是:我的2024

“《我的2024》怎么写?”诸君问。

“这就是你要去思考的。”

“我可以XXXX这样写吗?”

“那是你的2024,不是我的,所以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但一定要有读者意识,也就是你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给这个小小星球上的每一个人看的。不是为了考试,不要揣测评估标准,更不要试图为了等级而取悦我,否则你会发现得不偿失。”

“那《AI时代的教育》到底要写什么啊?”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认为与解决问题比起来,提出问题更重要。请问如果你都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从何而来,你怎么去解决呢?我有一个建议,你们可以从神的视角,而不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来看这件事。”

【中国历史1班】

在公布了期末语文和历史的笔试题后,从六年级的江上节课的历史问题:“咸阳在哪里”开始,“山南水北皆阳的咸阳”作为强大但短命的秦朝都城开始讨论什么才是强者。诸君一一说出自己的看法,但都不离通过击败对手这一途径。我说:“各位有这样的想法,不怪你们。因为在你们之前的学校里,这是对的,老师是这么教的,家里家长也是这么想的、说的。最简单直接的表述就是考试多考一分就压倒多少人,尤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一说法,让各位将身边伙伴、亲密朋友视为竞争对手和敌人,这样的教育只会传递暴力和仇恨,这是不人性的。强者,不一定非要靠打败别人来证明。在座的各位,请认真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这一来,各种想法和说法开始放飞,当然大多数算是未经思考的玩笑。几轮下来,最终学生高和曾的想法让我深感欣慰。“如果你们两人能将自己的看法清楚写下来,将得到这门课程的最高等级‘S’。‘写清楚’的要求不是你觉得清楚,而是别人读得清楚,能够明白理解你的想法,这才是沟通和交流,而不是自说自话。这其实也是你们历史和语文期末笔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位对强者的看法是:真正的强者,不是通过打败他人证明自己的强大,而是去让他人变得更强。善哉!善哉!“什么是强者”就是其他人今天的历史作业。

【读书记·1442】西原理惠子《女孩一生中最需要知道的事》

“只要付出努力几乎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也有例外发生,人生总有一些不讲理的时候。”

“碰壁的时候没必要与困难正面对峙,有时候从旁边绕个弯就能走过去了。”

“一生至少要认真学习一次。”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贫困家庭都是单亲母子家庭。人们总说单亲母子家庭的孩子容易走上歧途,其实令孩子走上歧途的不是单亲,而是贫困。贫穷是真的会让人变成野兽。我很庆幸自己一直在努力工作,因为有钱才有今天的我。”

“一直和自己讨厌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也会变成那样讨厌的人。”

“病人只能找医生。家人不会看病,亲情也治不好病。大家试想一下癌症,家人的爱能治好癌症吗?”

“我期待着我的女儿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构建自己的幸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他人,命运要把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最重要的。你的人生可以逃避,可以不用挑战自己的缺点,但我希望你能将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有人都会变得无法工作,所以请在变得无法工作之前努力吧。闲着没事干的人才会四处抱怨,为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生气。”

“我认为最棒的人生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你对男人没有兴趣,完全可以不用结婚。你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想做的事,并为此而努力中,这是非常棒的事。请按照你的计划一点一点实现你的梦想吧。”我在这句话后面写“给我的女儿”,并画了一个笑脸。

“你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就是最令父母开心的事。这是全天下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

“只有努力,才能保护好自己最在意的人。”

女儿已13岁,进入了青春期,随之而来的是青春期的叛逆。在她关闭与家人沟通的所有渠道之前,我想告诉她一些爸爸关于人生、关于未来的看法,虽然我们一直不缺乏这样的沟通,但还是想能有什么办法让她在遇到困难或危机时能够给她鼓励,帮助她走出危机的力量,因为她不可能记得我们的每一次聊天,爸爸妈妈也不可能一直陪在她身边。小女孩儿总要成长的,于是正好看到了这本书,正好遇到西原理惠子这个奇怪的老太太,通过的她的书,说出了老父亲的一番心里话:“我今天想对你说的不是勉励你如何去成为一个认真优秀的人,更不是向你灌输所谓人的理想状态云云。相反我想告诉你一些避免危机的方法,例如什么时候可以选择逃避,什么情况下最好放弃。”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最后的讲义》完全版四种之一,西原理惠子《最后的讲义:女孩一生中最需要知道的事》,海峡书局2022年4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42本。我在书名页写:“送给女儿的成人礼,也送给她班上的所有女孩儿,来自一位父亲的真实想法,借西原理惠子女士说出。”

遇见民国老教育

把床头柜上的书捆了七八十本带去乡下,留了大概二十几本看。

家里的识字卡片上的字二娃已经全部认得了,太座让我找新的识字课本,我说可以开始用民国老课本了,但都捆去了乡下。今天太座挑了“民国教育书系”的《民国老课本·启蒙》带回来,晚上启用。《小狗》一篇,和我边读边学大小狗,字也认了,句子也读了,笑个不停。

这套《民国老课本》有初年级的《识字》、《启蒙》、《知礼》、《故事》四本;中年级的《生活》、《益智》、《修身》、《求知》四本;高年级的《寓言》、《立德》、《观史》、《国文》四本和单行本《童谣》共十三本。内容为从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开明书店、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等经典版本的国文教科书、修身教科书以及音乐教科书中选取篇章,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

选这套书作为二娃的启蒙,原因全在“与今天的教育相比,那时的教育格局阔大,既仰仗了传统文明之气脉,又兼受‘五四’启蒙之风气,同时还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心血,兼容并蓄的大胸襟与大气度造就了今天,我们一度仰望却难以复制的精神家园。当年编辑课本的,很多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叶圣陶、丰子恺、张元济……他们以极大的诚意与才力,编撰关于教育的梦想。它既保留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新时代的优美。这些充满童心,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没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这种教育是浸润,是人性,是自然,是常识。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几个最重要的遇见。少年遇书,青年遇人,中年遇事。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他初看世界的眼睛,初听世界的耳朵,初次启蒙的读本,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情感,他的胸襟,可能就已定论。”(文心《遇见民国老教育》)

【观自在·圩五】教育常识

五月最后一天,也是诸君提交月度阅读简报的截止时间。由于这个月中旬游学季,回来的这最后一周是六周展,若稍有懈怠,就只有两个结果:临期前三天突击泛泛而读或是随便写写就提交。果然,有生提前,有生达标,有生赶工,有生未能完成。完成的诸君中,有的所选书籍内容太过教化,与这门课程对阅读要求的初衷不符,于是六月不再提供推荐阅读书单,直接列出必读书,根据诸君的不同程度,指定了其中必读四至六本:

小川糸《山茶文具店
新井一二三《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
周胜《旮旮角角贵州史》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
刘瑜《观念的水位
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安东·契诃夫《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集

这是我作为图书管理员近三年来,青少年进阶阅读计划的部分工作内容。上学期开设有阅读写作课,所以进展顺利。本学期未开设阅读写作课,所以调整为此方法(生命不息,阅读不止)。

如果下学期阅读写作课能得以恢复,我将列出一份包含不低于200种书的书单。每学期平均18个教学周。除掉开学的欢乐周、每六周一次的测评和期末的统考周,尚有15周,一周泛读一本书的同时四周精读一本,每学期的阅读量应在10—20本间,100万字以上。从六到九年级共四年八个学期,总阅读量应不低于100本,1500万字。

引导诸君读书,在我看来是我的职责。曾参加过几个公益组织进到校园里开展的中学生读书活动,活动的一个固定环节是大家轮流作阅读分享。这些组织里的志愿者不乏语文老师,但她们(对,多数是女老师)不是躲开分享就是分享某相关部门指定推荐的应试书籍,也有坦然承认自己已经好多年没读书了的。我开始还被惊掉了下巴,后来发现这是常态,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这样——最可怕的事,是不读书的人在教书,不写作的人在教写作

“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应试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我们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在我看来,要办好教育,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就是要有‘好校长’。而好校长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还要有‘好教师’。好校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养一批好教师。什么是好教师?应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但真要做到,还不容易。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钱理群《大家都不读书,是教育最大的问题》)

【读书记1441】周成林《考工记》

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对将罗马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的人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现实是,有的人他生下来就在罗马。有的人注定了一生挣扎,然而所有的挣扎都不过是不甘心、不认命,命运稍有改变与是否奋斗都没有关系,或许只是碰巧撞进了命运的裂缝里。歌里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现实是“九分天注定,一分靠板命”(板命,即挣扎)。哪里有什么天道酬勤,这不过是为了安抚不断躁动的社会底层人的安慰剂,对只有靠不断奔波苦苦忍耐才能活下去的人画的饼,对现实不甘心试图改变点什么的人的麻醉剂,似乎只要勤劳就会有未来,未来就会变得更好——当你什么都没有时,至少你还拥有勤劳。然而这只是让你能有一口吃喝而已,然后继续期待永远也不会来的美好未来。如果天道真的酬勤,为什么最富足的不是那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终日用尽全力才能活下去的社会底层?人世间的苦,难道只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劳吗?天地有何仁义

周成林散文集《考工记》,加上序言共10篇对过去生活的记录,不做作,不高深,安安静静以克制的笔触,记叙了生活中难忘的点滴,写父亲、写母亲、写自己,顺畅而深刻。《考工记》是其中记录找工作的一篇。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一切都是被无形之手安排好的。你一出生就被注定了成分,不同的成分又注定了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家庭以及什么样的人生。没有工作意味着没有身份、没有生计,更罔谈生活——因为没有背景、成分不好的人就算得到了一份工作,也不过是社会最底层的、随时会被任何人取代的,收入微薄的活着而已。

周成林《考工记》,海豚出版社海豚文存”书系之一种,2012年8月1版1印,三折淘来九成新二手书。总阅读量第1441本。

【读书记】赫尔曼·黑塞《悉达多》三刷

手上这本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扉页上有一段二刷时写下的话:“2021年1月8日,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住院楼后二楼消化内科病房48号病床上,重读第二遍。今天是住院第八天。过去的几天,排除了肺癌晚期、胃癌晚期和淋巴癌。或许只是右上锁骨淋巴炎症,也或是淋巴结核——在敏感部位的一个敏感症状。等待外科会诊。”

继《荒原狼》后,今天三刷《悉达多》,又有新收获。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每个人每次读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当下,映照过去和未来。

“传闻和流言沸沸扬扬。城中婆罗门、林中沙门无不谈论此事。乔达摩,佛陀的名字不断回响在青年耳畔。有善言有恶语,有赞誉也有诽谤。”被他人谈论和品评,就连佛陀也无法避免,不过可以选择是否需要去面对。“我无权论断他人的生活,唯独对自己的生活必须做出判断。”我应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在正确的做事与做正确的事两者中,我选择后者。“大多数人,仿佛一片落叶,在空中翻滚、飘摇,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有的人,极少数,如同天际之星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行。没有风能动摇他们,他们内心自有律法和轨道。”我有我的判断,我有我的轨道。

我不懂教育,也还没有找到谁对教育的定义能够完全符合我的感受和心中所想,但我所正在做的正是教育之一环。“你果真相信,你的蠢行,能免除他的蠢行?难道你通过教育、祈祷和劝诫,能保他免于轮回?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一切未受尽的苦,未获得的救赎都会重来。苦难从未改变。”是的。在我看来,教育不是为了避免苦难,而是从过去的苦难中寻找到解决方案,关乎个人和群体的。这也是爱,这种“爱并非毫无价值。它源自天性,是一种必须。爱的欲望该得到哺育,痛苦该去品尝,蠢行该去实践。”最终在“愚蠢多年后又能思想和行动,又能听见心中鸣鸟的欢歌,又能跟随它。”现在的我,庆幸曾经历的一切。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1版、11月4印。忘了从哪里买到的。

【观自在·圩四】知道分子

语文,合班,一节课只讲了杜甫的《登高》。

因原诗为《九日登高》,提问“重阳”之意,不愧是学堂语文第一的吴:“‘九’为至阳之数,九月初九两个至阳之数的日子所以称为‘重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句,抛了一个字谜,让从这句猜一个中国历史朝代。不知什么原因,一向闷闷的杨最近开始活跃起来,他最先猜出来是南朝陈,BINGO!因为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中,齐、梁两朝均为萧姓,由此开启问答模式:

四朝均定都哪里?建康。

建康是现在的哪里?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除了这四朝,还有哪两朝?东吴和东晋。BINGO!

除了南朝宋,中国历史上还有没有宋?北宋、南宋的宋朝,还有宋国。BINGO!

宋国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北有鲁国,西有郑国,南有陈国,东有徐国,国家虽然不大,但地位却不低。因为开国君主为商纣王兄子启,宋国“以周为客”,还能以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除此而外,“礼仪之邦”最早说的就是宋国,因为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惠子是谁?诸子百家之一的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同为名家代表人物的还有公孙龙。公孙龙著有《公孙龙子》,内有14篇,今余6篇。《公孙龙子》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白马非马》篇,于是就“白马非马”展开了一下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此时的杜甫身患肺病,风痹导致左手萎缩,右耳也聋了,已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

这首诗虽然被称为唐七律之冠,但实在是充满了老病孤愁的悲哀,与中学生的朝气蓬勃相悖,自然也就难以感受,所以讲了背景和对仗格律就不做过多解读。我的目标是大家做知道分子,不做知识分子。最后一起讨论了“不尽长江滚滚来”句的“来”字读音到底是“雷”音还就是读“来”,因为在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笑问客从何处来”就读“雷”音。更深的探究,不在课程内进行。

下课,“黄金水稻兄弟”之一的“历史天才”沈找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法王腓力四世会突然抓捕并杀死圣殿骑士团主要成员后,在1312年解散三大骑士团之一的圣殿骑士团。我举着满是粉笔灰的右手,左手边收作业边说,我认为这后面大概率是权力与财富的争夺所导致的,因为不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强大的圣殿骑士团隶属于教皇,不过这段历史要等我读完《骑士团九百年》才能和你继续讨论。好了,一直放在枕边的德斯蒙德·苏厄德《骑士团九百年》这下要开啃了。

白昨天和今天的“每日一记”喜提两枚“A”。我留言:“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还需要加强,口语化表达还是过多,但你的写作正变得越来越好,表达也越来越顺畅。继续努力,不要停下!跳进新宇宙!!!”最后这个“宇宙”是回应他文中有“一口气跳出宇宙”句。

六水大人也喜提本周第二枚“A”。我留言:“每天读你勒故事哦,真勒是,都是开放式结尾,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哈尝试剧本创作了。”

吴的每日字帖,一手簪花小楷娟娟秀丽,字如其人。大魔王笔下的六水大人,头上已显示血条,今日开启了打怪升级模式。曾正在渐渐再次抵达上学期末的巅峰状态。花卷提前交来5月阅读简报,要求阅读量不低于40万字,她完成了75余万字,阅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俱佳,为父甚慰。

【观自在·圩三】凄风惨雨人神不宁

语文合班,计划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月夜忆舍弟》两首,只完成了一首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篇目,主要讲了几个字词与部编版教材的不同。

“挂罥长林梢”,部编教材注释为“挂着,挂住。罥,挂结。”这不完全,也不对。因为文言文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极少出现同义词连用,尤其是在诗词中就更少见。这里挂是挂,罥是缠绕之意,就是有的挂着有的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

“忍能对面为盗贼”,部编教材注释为“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将“盗贼”解释为“偷窃的事”。同样,我也有不同看法,因为“盗”是“盗”,“贼”是“贼”。正在这时,教室门被推开,颜校长带着重要访客进入了教室,沿墙一溜站了五六人听课。那一刻我的思路被打断了两秒,正好大魔王问:“那盗是什么意思,贼又是什么意思?”一下将我拉回课堂,“很好,很好,我就在等你这个问题。盗是偷东西的人,而贼是搞破坏的人,所以现代汉语中盗贼为一个词,实际是两个词,这句话是说怎么能这样当着主人的面做出偷窃破坏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是“山贼”不是“山盗”,是“强盗”不是“强贼”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句部编教材无注释,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因为这个地方不作注解,很容易从字面理解为“床头屋顶漏雨导致家里湿漉漉没有一处是干的”。其实屋漏”不是屋子漏雨,“屋漏”是方位,是屋子的西北角。古人的房屋西北角是安置神主之位,开有天窗,光从此照入如同丁达尔现象,屋漏处见天光,黑暗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床头屋漏无干处”即外面凄风惨雨,家中人神不宁,愁苦至极,所以杜甫才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个星期肯定是讲不完杜甫这个主题了,课题作业要好久交嘞?”熊猫老师问。我说没关系,好久讲完算好久,这个主题明天讲不讲完课题作业都下周一交。

【读书记1440】赫尔曼·黑塞《荒原狼》4:这个时代病了

“我的梦,正如你的梦,没有错,它们完全正确。错的是生活和现实。你对过去和未来的战争,对当下人们的思考,阅读,建造,创作音乐、庆祝节日、推进教育的方式感到绝望!你是对的,荒原狼,你完全正确,可你注定毁灭。对于当今这个简单舒适、容易满足的世界来说,你要求太高,诉求太多。它会抛弃你,因为你不合时宜。今天活得快活的人,绝非你我之辈。想要真正的音乐,剔除噪音,希望灵魂取代金钱,真正的工作取代生意,真正的激情取代消遣——对于有这些愿望的人来说,这个华丽的世界绝非他的家园……出于对世界的尊重,我宁愿相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疾病,一时的不幸,也或许自古如此,未来也会一直如此。”

“荒原狼的一瞥看穿了整个时代,看穿了所有浮躁的装腔作势,所有追名逐利、浮华虚荣,所有自负浅薄的精神世界中的游戏——不幸的是,这一瞥还更为深刻地看穿了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在文化上的匮乏和无望。它直逼人性要害,在短短一瞬,就意味深长地道出了一位思想家,或许是位先知对尊严和人类生活意义的怀疑。这一瞥似乎在说:‘看!我们就这么蠢!看!这就是人!’一切名誉、才智,一切精神上的成就,一切对杰出的追求,对人性的伟大和不朽的追求,统统不过是场愚蠢的游戏。”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译者姜乙签名版,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1版,2023年5月4印。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440本。整整七天才读完区区14.5万字,今年读得最慢的一本书。今晚三刷《悉达多》。

【观自在·圩二】全因诸君太给力

昨天在学生群里发消息:各位同学,因本周主题内容有安史之乱和“唐七律第一”,是本学期课程的要点,所以本周语文课2、3都合班。另,请于31日11:45前提交各位的五月阅读简报。

今天的语文课,原计划要讲杜甫的《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但,确切来说,《春望》诗是讲完了,也只是算讲了关于这首诗三分之一的内容。

“嘛呀,那个黎明,这个星期咋个上得完这个主题嘛?!还好你及时刹车,否则怕是今天连这首诗这几个字你都讲不完哦。”下课一进办公室熊猫老师就开始表示担忧。

“不急,我们慢慢上。不卷、不等、不靠、不怨。我会把握好学期进度。”我说得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似的。为什么今天教学推进如此?不是诸君不给力,全因诸君太给力。

“城春草木深”句,想引“庭院深深深几许”,忍了,怕收不回来。

“感时花溅泪”句,引了“花重锦官城”句对比,一悲,一喜。

“烽火连三月”,杜甫写下这首诗时正是安史之乱第二年,他北上灵武投效李亨时,于途中被叛军俘虏,与王维等人一起关押在长安。杜甫位卑无名,看管不严,在李光弼大军到来前成功脱逃,但王维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现在王维与杜甫对我们来说,一样是大唐天空中闪耀的星,但其实杜甫是到了宋朝时才为世人所重视。“嗯,我知道,宋朝时候文人的地位比武将要高。”就从某君这一句起,我就开始跑偏了——古籍以宋版为珍——书籍的印刷装订发展——赵匡胤为了不蹈之前五代均亡于武将之手的覆辙所以必须杯酒释兵权————北宋重文轻武几乎屡战屡败,但为什么经济文化却相当繁荣?这个我们下个学期讲到宋朝时再来细细讲吧。还好及时收手,结果诸君不依:“怎么还来个急刹车啊?一个下回分解的悬念一留就是留到下个学期?”

“好,我们回来说说杜甫位卑无名,到底他做了个什么官连叛军都懒得看管呢?”

我在黑板上刚写了个“左”字,“我知道,他做的官叫左—拾—遗?”白不太确定。

“不管确不确定,怎么想的就大声说出来。”

“就是左拾遗。”

“对啦!那这是个什么官?什么品级呢?”

有猜七品,有猜九品的,但竟然没人猜八品。

“杜甫这个左拾遗是个从八品的小官。在京城几乎连官都算不上。”

“那就相当于今天公务员的一个科长咯?”平时闷闷不吭声的杨问。

“嗯,差不多。拾遗是左省门下省言官,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以及尚书省下六部就是三省六部制。这种官制与科举制这种选官制度联系紧密。”于是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略讲了察举制,刚到九品中正制就下课了。好吧,明天继续。

午饭后乒乓时间,中学部负责人黄老师带试读新生某来,说他听不懂语文课,想和我聊聊。我们坐在台阶上,“是听不懂、不喜欢还是不适应觉得有挑战?”我问。

“我不知道怎么说。”他怯怯说。

“不用考虑我的感受,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不这样上课,他讲诗就只是讲诗的意思,让我们背。你的课我不太适应。”

“班上学生从六年级到九年级,诗从一年级讲到高中。就像今天课上我讲的,中国的古诗词几十万首,会不会哪一首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你自己的诗,读出你自己的诗,慢慢积累从而构建你自己的人文架构,并通过独立思考拥有常识和判断。这是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学校和上课方式。这两种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

“我不知道怎么说。”

“不用考虑我的感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如果说满分10分,之前的课我觉得可以给5、6分,这里的课我觉得可以给7、8分。”

“如果只是不适应,可以慢慢来,慢慢融入。我们老师和学堂接纳和适应不断到来的,性格各异学习方式也各不同的学生;学生也需要适应我们各位老师上课的不同风格。有的人融入很快,而有的人需要多一点时间,这没有对错,不要担心,这是一个我们互相适应的过程。你是否愿意面对这个挑战,尝试去适应?”

“我会的。”他说。我们击了一下掌。

下午赵老师刀哥要带出国留学班的实验,我又代了一节生物课。“豆哥,这个课你能不能不要穿插地理、历史内容?”新生罗说。“做不到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就是地理环境的不同。”当第二节课铃声响起刀哥走进教室时,诸君掌声欢送我离开教室,他们想必也是受够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