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读书记

读书买书的记录

【读书记1541】千代尼《千代尼俳句250》

水面上,闪电的下摆,湿了。

把鸟鸣,让给世界,但留松风之音伴我。

傍晚寺院钟声,被樱花,拦截在半空中。

一年将逝,恼人俗世,只是流水。

源氏物语,在箱子里,读了一半。

翻完这本书又添新知,加贺千代女在五十二岁落发后,被称作千代尼,她是松尾芭蕉的再传弟子,是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这俳句三圣齐名的女俳人。在她出生的1703年,牛顿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南巡苏州的康熙将园林“狮子林”赐名“狮林寺”;在她离世的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也许这一切“恼人俗世”对千代尼来说“只是流水”。

我最喜欢“傍晚寺院钟声,被樱花,拦截在半空中。”句,时间、空间感强烈,且色彩浓烈。

而“源氏物语,在箱子里,读了一半。”,让我想起书架上,松尾芭蕉身边那才翻了十几页的《源氏物语》。

千代尼《牵牛花浮世无篱笆:千代尼俳句250》,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9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41本

【读书记1540】吉尔曼·阿克塞《疯狂的足球》

这本漫画书是Isaac推荐给我的,他已经成功说服我时隔20年后再次开始看球。或许是还想“扩大战果”,希望我补上这20年的足球史,至少是精彩瞬间。确实,他的目的达到了,这本漫画里,满满都是我年轻时的记忆。

例如1986年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的马拉多纳那一记“上帝之手”进球;还有1996年,效力于AC米兰的前锋乔治·维阿那一粒“千里走单骑”,从本方禁区长途奔袭,连过数人,冲过整个球场,一剑封喉。只是之前我在和Isaac聊记忆中残存的经典进球时,错记成了是守门员带球穿过全场射门进球。

吉尔曼·阿克塞《疯狂的足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2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40本。10年里读过的唯一足球相关图书。

【读书记1539】《废名·田园小说》

废名原名冯文炳,字蕴仲,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沈从文是这一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这本《废名·田园小说》购于也闲书局,读的第一本废名作品。文字好,可惜时代的原因,读起来有隔阂,反而成了阅读的障碍。现在的年轻人是读不顺这样的文字了。

文字有多好,录一段留存:

冬天的早晨,天还没有亮,我同三弟就醒了瞌睡,三弟用指头在我的脚胫上画字,我从这头默着画数猜。阿妹也在隔一道壁的被笼里画眉般的叫唱:“几个哥哥呢?三个。几个姐姐呢?姐姐在人家。自己呢?自己只有一个。”母亲搂着阿妹唱,我们从这边也听得清楚。阿妹又同母亲合唱:“爹爹,奶痛头生子;爷和娘痛断肠儿。”我起床总早些,衣还没有扣好,一声不响的蹲在母亲的床头,轻轻的敲着床柱,母亲道:“猫呀!”阿妹紧缩在母亲的怀里,眼光灼灼的望着被——这时我已伸起头来,瞧见了我,又笑闭眼睛向母亲一贴,怕我撕痒。

《废名·田园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丛书之一种,2012年4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39本

【读书记1538】沈从文《阿黑小史》

周一早上出门进城,一路小雨濛濛,想起《边城》里“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就突然想读沈从文。在北京路上的省图书馆南馆,想去借一本,星期四看完还,又嫌重新办卡麻烦,作罢。

给学生上完课,下午离开也闲书局时,买了沈从文别集一种《阿黑小史》。在回家的地铁上读了四十多页,觉得还是不如《边城》好,没有那么清澈透明。

晚上读完,还是觉得文字拧巴、刻意了些,读一个人的作品,还是只读代表作就好了。

沈从文《阿黑小史》,中信出版社“沈从文别集”一种,2017年2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38本

【读书记1537】简妮·布朗《终须一别:与死亡的20次照面》

大多数死亡都是一个自然而平淡的过程,绝非轻易,但也不一定可怕;不会带来创伤性的记忆,也没有过度医疗;既不浪漫,也不光荣。死亡通常普普通通,在可控的范围内,人们最终也会接受,但是过程总是悲痛异常。每个人,为迎接死亡——这个确定无疑的结局有意识的准备,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自己和别人信心,就是在人类经验的普遍性中去寻找意义、目的和安慰。

为死亡做准备,是对我们自己彻底的爱,也是对那些在我们死后仍然活着的亲密家人的爱。

是否相信来世并不会影响死亡的体验:轻松还是痛苦更多取决于身体症状能否被有效的控制,以及当事人自己是否与自己一生的情感经历和解。

电影《人生大事》中,给别人做了一辈子殡葬的老莫在临死前说,人生就是一本书,哪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人是个句号,有的人是感叹号,有的人是个省略号。人生,除死,无大事。

简妮·布朗《终须一别:与死亡的20次照面》,四川文艺出版社2021年9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37本

【读书记1536】周慧《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

没有经过文学训练的野生作者,一旦开始写作,会怎样去写?

人一旦经过系统训练,大概是难成为作家的,中文系不培养作家。没经过训练的作者有强烈的表达欲,他们用表达战胜技巧,创造出了自己的语言,我觉得这才是写作最重要的——写自己,用自己的文字。

这本随笔集的作者周慧,写自己被生活打败,生活窘迫,健身偷懒,爱情无疾而终,爸爸不疼妈妈不爱,在生活里看似拼命平静通透,实则拧巴至极的精神状态,以及絮絮叨叨的矫情文字。不过这都是她自己的生活。人难的不是怎样活着,而是清醒的,对自己负责的活着。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

这本书,太过琐碎,大可不必380页这么厚,21万字这么多。10万字就足够了。

生活,无非就是和谁一起,住在哪里,吃点什么,聊点什么,做点什么,想点什么,快不快乐。最近连着读了几本这类的书,审美疲劳了,要换换口味。

周慧《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2月1版,4月3印。总阅读量第1536本

【读书记1535】高村光太郎《山之四季》

“生而为人,无论是在人群中,还是在父母亲戚之间,都会感受到一种无穷无尽的孤独,这是不可避免的。”

《山之四季》,高村光太郎独自一人隐居山中七年的随笔选集,絮絮叨叨、琐琐碎碎对日常的记录和感受,是我喜欢的那种日本文字风格,就是真实活着的状态。

“一整晚,月亮就挂在南面的天空,并向秋田县的连绵群山方向移动着。天空非常澄澈,连一丝灰尘也见不到,因而月亮出来以后,天空很是明亮。泡澡的时候,浴缸里也盛满了月光;走到外边的原野上,身披银纱的芒草穗正如波浪般起伏着。这种时候睡觉的话就太可惜了。因此,我总是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在无人的山野里散步直到深夜。回到小屋后,我就切切西瓜,剥剥栗子、吃吃芋头。在这种美丽的夜晚,有一两次,我也曾邂逅过非常美丽的野狐。这以后不久,红叶开始慢慢掉落,月亮也由圆转缺,就该到蘑菇盛行的时节了。”

我在上周的人文通识课上,给从三年到八年级的学生们读了这一段。有的说这生活太美妙了,有的说我读得很催眠。这很正常,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学喜好。“高村光太郎一生充满苦痛、颠沛流离,他一生最高的杰作不是哪一篇文章或哪一首诗,而是他自己的人生。我分享这本书和这位诗人,想表达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才是我们一生的杰作。”

好好活着,才是一生最重要的事

高村光太郎《山之四季》,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1版,2018年10月5印。总阅读量第1535本

《孙权劝学》中“当涂掌事”之我见四种

七下语文,文言文有一篇选自《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课后作业有题让写“当涂掌事”句中“当涂”的意思。

课本中对“当涂”的解释是“当权、掌权”,女儿写的是“掌握”,老师认为不妥。晚上睡前还问家里有没《资治通鉴》,要读读原文,我找给她,读了才肯睡。昨天饭后,她又和我聊这事,看来是不弄明白不想罢休,于是整理了一下,列了我对“当涂”的四种理解,供她参考:

1、“当”作“掌握”,“涂”指权柄,“当涂”即“手握权柄”;“当涂掌事”可作“现手握权柄掌管要事”解。

2、“当”作“现在”解,“涂”通“途”,即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中“先据要路津”意,指现在身居要职。古时官员任职,同时有散官和职官称号,前者是官员等级,不管事;后者是所任职务,要管事。如隋唐时官员常服均以散官的品级为准,因此白居易虽然身为从五品下的江州司马(职事官),但并不能穿绯衫,而是依散官将仕郎的从九品下的官品穿青衫,所以才“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所以此处“当涂掌事”可作“现在身居要职掌管具体事务”解。

3、我个人认为“当涂”还有可能是地名。现在当涂县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临马鞍山市博望区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南京市高淳区交界。南京在三国时称建业,为吴都城。现当涂县在三国时属丹阳郡,位于长江顺流而下直达建业的门户和要冲,吕蒙曾于此任职,也正符合“当涂掌事”这个说法。当涂县最早于东晋时设立,晚于三国时期,《孙权劝学》课文选自宋人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六十六卷,宋时虽当涂归属州与路不同,但地名和县制如故,所以极有可能宋人以“当涂”为“丹阳”。

4、家藏以元刊胡注本为底本《资治通鉴》六十六卷原文,元人胡三省注“当涂,犹当路也。”这个解释就更简单直接了。

文言文的解读,很多时候因读者异,我认为只要联系上下文解得通,哪怕是一家之言也不妨。

【读书记1534】李颖迪《逃走的人》

也许是因为长期为时尚杂志写作,李颖迪这本在鹤岗,这个汇聚了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躺平的,被称作房价最低的城市的所见所闻所识,对在鹤岗躺平人群的纪实描写,呈现出来的更多是杂志或公众号那种漂浮的轻阅读。摘录这两段,算是我读下来书中最有“分量”的部分,也像在东北的冬天空中飞舞的雪花一样的情绪——

如果我只是我以为别人期望的我,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那“我”是谁?“我”究竟希望过上何种生活?出走也并非终点,远方也并非最终答案,但人们总有越过眼前藩篱的冲动,对自我位置的追问也不会停歇。

这种逃离究竟能不能通向自由?所谓自由,是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吗?就像人站在一个广场,或是一条漆黑的甬道,此刻,面前出现一些不同的分岔,象手指离开手掌那样延伸开去。分岔尽头会是什么?亮光?一片朦胧不清的雾?又或是黑暗?

李颖迪《逃走的人》,多抓鱼淘来三折二手书,文汇出版社2024年8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34本

【读书记1533】《明清笑话四种》

昨天正月十五,早起把车开去保养,随即搭地铁三号线去了也闲书局,淘得新旧书四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明清笑话四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顾随讲唐宋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和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慕容雪村《天堂向左深圳向右》。慕容雪村这本是因为那时我和太座正好都在深圳,也正好在那时读到,算是对过去时光的一个回顾和念想,二十多年的老夫老妻了。

从也闲书局回到修车厂,因为这辆车开了十年十四万公里,小问题有点多,保养、修理用时长,等待时翻完《明清笑话四种》。

《明清笑话四种》收录有明·赵南星《笑赞》、明·冯梦龙《笑府》、清·陈皋谟《笑倒》和清·石成金《笑得好》四种中笑话三百五十余则,有的笑话如果不知典故也是不知笑点何在,薄薄一本128页近八万字,可作为小古文入门或像我这样无事闲翻书消遣一笑。

东坡与佛印说:“古人常以僧对鸟,如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云‘时闻啄木鸟,疑是扣门僧。’”佛印曰:“今日老僧却与相公对。”(赵南星《笑赞》)

有留客饮茶者,向邻家借茶叶未至,每汤沸,以水益之,釜且满矣,而茶叶终不得。妻乃谓夫曰:“此友是相知的,倒留他洗个浴罢。”(冯梦龙《笑府》)

一秀才赁僧房读书,惟事游玩而已。一日,忽至午归房,呼童持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试问之,乃取书做枕耳。(陈皋谟《笑倒》)

一琴师于市中弹琴,市人以为琵琶三弦之类,听者甚多。及闻琴声清淡,皆不喜欢,渐次都散,独一人不去。琴师喜曰:“好了,还有一个知音,也不辜负我了。”其人曰:“若不是这搁琴的桌子是我家的,今伺候取去,我也散去多时了。”石成金《笑得好》

《明清笑话四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月1版,1983年11月2印。总阅读量第153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