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易中天中华史

【读书记】二刷《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宦官制度扎根最深、影响最大是在中国,闹得最凶是在汉、唐、明,明代的宦官之祸令人发指,而唐代第一个炙手可热的宦官是高力士。高力士是个聪明人。他得宠却不骄横,得势却不专断,顺从却不阿谀,直言却不触犯。为人处世,可谓有原则,有底线,有技巧。再加上识大体,顾大局,并不以权谋私,结果皇帝始终信任,朝臣也不反感。作为玄宗最贴身的人,高力士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只是皇帝的家奴。中晚唐的宦官就完全两个样了。哀帝之前,大唐九个皇帝,只有两个不是宦官所立,却又都是被宦官杀掉的。宦官的势焰熏天,可谓无以复加。最终,唐代的宦官乱政是由一位野心家终结的。此人进入长安后,一口气杀光了所有宦官,顺手也灭了大唐。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并建立起文官制度,话语权就掌握在儒生手里。在他们的评价体系中,占第一位的是所谓的道德文章。然而唐末闹得沸沸扬扬,前后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牛李党争,其实无聊透顶。原本应该成为帝国中流砥柱的士大夫们,除了充当宦官的应声虫和附属品,便只能在结党营私和勾心斗角中发挥聪明才智,结果不但扼杀人才,而且消耗国力。因此,当内讧终于结束时,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内部力量已经荡然无存。虚弱衰朽的王朝甚至没有力气为自己挖一个坟墓,只能依靠外来力量合上棺盖。

作为混血王朝,大唐与胡人有着不解之缘,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更是番将轮流登场:粟特人安禄山造反,高丽人高仙芝被杀,突厥人哥舒翰战败,契丹人李光弼平叛,在帝国的伤口上撒盐的是铁勒人仆固怀恩,沙陀人李克用平定黄巢,但叛徒朱全忠灭了大唐。

折腾要钱,内耗要命。

备课的原因,这个假期至此,终于将《易中天中华史》第三卷(隋唐)的《隋唐定局》、《禅宗兴起》、《女皇武则天》和《安史之乱》四本书全部二刷了一遍。

【读书记】二刷《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木材商人武士镬的女儿武媚娘,做昭仪时生了李弘和李贤两个儿子,当皇后时又生了李显和李旦两个儿子,前面两个都是太子,后面两个都是皇帝。有唐一代二十一个皇帝,除了高祖李渊,两个是她的丈夫,两个是她的儿子,其余的都是她的孙子。八十一岁的女皇帝临终前,赦免了情敌和政敌,换上石榴裙,留下无字碑,做回了李家的媳妇。读历史,如果剥掉后世加在当中人物身上的所有评价,真正把一个人看做一个“人”,在时代的影响下,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性面前,其实好多时候也就是“不得已”三个字而已。

不只是历史,当下也是一样。二刷《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不是没书看了,也不是对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故事有多感兴趣,也只是因为要备课,也是不得已。

我没有去过多少地方,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国家去看过世界的样子。但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书,读书。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自己这个身体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会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不但如此。还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变成一片景象,而自己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3月1版,2018年3月18印。

【读书记】二刷《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二刷《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后,二刷《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一刷于2016年9月,当时为什么读这本书,不记得了;这本书讲了什么,也不记得了。重读获新知。

书名为《禅宗兴起》,但先从三大帝国的拜占庭开始讲基督教的诞生和传播,第二章讲阿拉伯的伊斯兰创教立国后,第三章才到佛教禅宗。这样把三大宗教做了一个横向对比,从发源、发展到分裂分化,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进程,做了梳理。这种世界文明框架和全球视野,尤其难得,也更加考验写作者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比较能力——

由于西周奠定的人本、现实和艺术三大精神,中华大地并不具备宗教土壤,因此只可能产生世界性的文明,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宗教,更不可能产生世界性宗教。这里面没有是否对错的问题,只不过是事实如此而已。

净土宗和禅宗都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也都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宗派。不同的是,知识界对禅情有独钟,一般民众则多修净土。净土宗的最受欢迎之处,是道理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行。即使目不识丁,也能借此脱离苦海。可惜,净土宗无法解决佛教与中华传统,尤其是与儒家伦理的冲突。佛教要在中华大地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一种与儒家伦理道德全无冲突又能自成体系的宗派,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禅宗应运而生。

实际上,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印度佛教并没有类似的主张。禅的本意是静虑,与定何为禅定,跟鲜花与微笑八竿子打不着,也没有什么“教外别传”的意思。因此,不但摩诃迦叶的故事是编出来的,就连将菩提达摩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也颇有可疑。

禅宗法脉传到六祖惠能,就分为了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主张“渐入佳境”的渐悟,惠能主张“立地成佛”的顿悟。

禅宗破执有三关:我执、法执、空执。我执,就是执着于我,不知“我由法生”。法执,就是执着于法,不知“万法皆空”。空执,就是执着于空,不知“空亦是空”。能破我执,就是罗汉。能破法执,就是菩萨。能破空执,就是佛。

六祖以后,法脉就不再一脉单传,甚至还各自开宗立派有五宗七家之多,并且为了与代表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佛教实现了自身的儒学化——禅宗。禅宗就是儒学化了的佛教。所以,禅宗的兴起与科举的发展几乎同步——唐代科举之盛,肇于高宗之时,成于玄宗之代,极于德宗之世;而惠能成为六祖,南宗成为正统,怀海进行宗教改革,也正好在这三个时期。

禅宗的中国化相当成功。他们岂止中国化,也是化中国。事实上,越到后来,禅宗就越是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唐诗、宋词、元曲、山水画、明清小说,处处可见禅宗的影子。

禅宗最大的正面意义,是丰富了中华智慧的宝库。他们强调的顿悟成佛,以及留下的机锋公案,都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新方法和信视角,即不要执着,不要拘泥。这就在老子的反向思维和庄子诗性思维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其次,禅宗让我们明白了智慧与知识的区别——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我们民族从此建立了一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模式: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任何外来文化进入中国,都必须中国化,否则就没有容身之地。然而正是禅宗创造的这一模式让我们错失良机,造成了思想文化领域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巨额亏欠,直至今天都无法还清债务,补足功课,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后面还有两本要二刷:“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第三部(隋唐)的《女皇武则天》和《安史之乱》。

【读书记】李唐:世界性的混血帝国

3月新学期的文史地跨学科中文课要进入璀璨的隋唐,对应的自编教材内容是“唐人五十家”,即五十位唐朝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因此这新学期可称之为唐诗の学期。上一次讲这部分内容是2020年秋季学期,三年过去了,现在需要对这部分内容做一些调整和补充,这就要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昨天和今天,在带娃间隙重读了两遍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上一次读是在8年前的2016年,重读主要是为了梳理清楚混血李唐王朝的家族血脉传承;二刷了谷川道雄《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上一次读正好是一年前。读日本人写的隋唐史是因为“中国史不是孤立的汉族历史,周边民族的发展也是其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的内部发展必然波及周边民族的世界,而后者的民族发展也会对中国社会产生历史性的影响。”两天的总阅读量约三十万字。

杨隋和李唐王朝,都是世界性的帝国,都是多民族的混血王朝。隋唐之前西魏的执政者,也是北周开创者的宇文泰,和隋朝的开创者杨坚、唐王朝开创者李渊,都属于关陇军事集团。鲜卑人宇文泰不但将“集团班子成员”的籍贯改为关中,还赐给他们鲜卑姓氏,比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所以杨忠的鲜卑名叫普六茹忠;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所以李虎的鲜卑名就是大野虎。这名字听起来确实够野。

宇文和杨、李这三个家族都有血缘关系,而且都与一个胡人有关。这个胡人叫独孤信。

独孤信,有说他是匈奴人,也有说他是鲜卑人的,还有说他是突厥人。不管他的民族归属为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家族与北魏同时兴起,先祖叫伏留屯,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酋长。

独孤信可算是历史上最会嫁女儿的老爸。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七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三个王朝都是他家的女婿,如此岳父大人可谓空前绝后。

由此,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是李渊的亲姨妈,杨坚的儿子隋炀帝杨广是李渊的表弟。此外李渊的窦皇后,他儿子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都是鲜卑人。长孙皇后祖上姓拓跋,因为担任宗室之长而改姓长孙,窦皇后的舅舅则是赫赫有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慕容、拓跋和宇文,都是鲜卑族大姓。可以说,隋唐两代皇族早就是世代混血了。

隋唐既不是作为少数民族渗透到华夏,也不是作为征服者入住中原。它们的统治者是混血儿,且又以华夏正宗自居。大唐天子更是兼具双重身份,对内是皇帝,对外是天可汗,对周边民族的态度既开放有包容。这样的王朝对中华民族来说意义重大,一种新的民族政策在贞观年间诞生,这也是一个世界性帝国诞生的基础——对各族人的任命、赏罚、安置和抚恤各方面,与大唐子民一视同仁。这是一个王朝和国家自信的表现。

比如在玄武门之变中力挺李世民的尉迟敬德,是于阗国的王族之后。把大唐搅得天翻地覆的安禄山据说本姓康,是康国人,后改随养父姓安,因此又算是安国人。据说这两国的国王本是同族,都是粟特人,而安禄山的母亲是突厥人。另外还有考上进士并留在大唐做官的外籍人士如日本人阿倍仲麻吕、新罗人崔致远和阿拉伯(大食)人李彦升。

一个王朝和国家,越是政权不稳统治动摇,就越是对内拼命钳制,对外顽固排斥。相反,如果相信自己的政权稳如泰山,自己的文化浩如烟海,那就会打开所有的门窗,对外来文化一视同仁的照单全收。以开放的姿态和兼容的心态面对现实,这就是唐创造出世界性文明,与拜占庭、阿拉伯并为三大帝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