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佛教

【读书记1409】图齐《到拉萨及其更远方》

“在西藏,对宗教的感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它激荡着整个生命,控制着时间,在每个思想和每件作品中留下印记。”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信仰是无形的、含蓄而现实的东西,它融于生命之中,却无法用手触摸。”

“科学的澄澈和它明晰的原理使我们神魂颠倒,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嘲笑缺乏科学依据的信仰,而自己却在被单一的思维所欺骗忘记了自己也正在迷信着什么——科学。我们傲慢的态度掩盖了一个事实——科学才是最嚣张的迷信。我们现代惯于外露的行为,已经把我们自己同内心世界发生的一切割裂开来,那是连接人类无知的现实和久远的过去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不安的恐惧和希望,还有不祥的预兆和断言。我们只有偶尔在梦中,才能现出那个世界的一丝朦胧曙光。对未知的恐惧驱赶着我们的思想重又跌回那令人不舒服的神秘世界里,但是我们的思想被推得越深它就一次次愤怒地欺骗性地弹回表面。它突然间汹涌而来,翻搅着,使我们宁静的感知变得模糊不清。”

“由于人的目的是多重性的,且存在冲突,因此人的行为有多种形式。人们被一个又一个的愿望驱使着,从来没有满足于自己的目的。不满足就像阴影一样伴随着人的行为。一次次新的愿望产生,一次次失望随之而来。冥想则是从外而内的反向路径,但这个过程是如此的艰难,很少有人能达到最深处的圣地。”

“任何一刻所产生的念头都会体现过去的经历和无限未来的一切可能性,是过去和未来的建造者,永不停息。”

“离开拉萨与离开其它任何一个城市不同。离开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轻易地再回去,而拉萨却像是在世界之外,如此的遥不可及。离开拉萨犹如梦中的幻影消失,却不知它是否还会重现。”

作为佛教徒的图齐,在他的《到拉萨及其更远方:1948年西藏探险日记》一书中,除了对科学与藏传佛教、内部世界与外部的物质追求有非常独到的看法,这还是一本很好的人文地理笔记。

例如对锡金的介绍,对西藏人物服饰的记录就非常精彩,堪为人文地理写作的范本。

[意] 朱塞佩·图齐(Giuseppe Tucci 1894-1984)是意大利著名东方学家,在藏学界、东方学界具有崇高的国际声望,他于1926年至1954年间先后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西藏等地进行了八次卓有成效的科研考察。《到拉萨及其更远方:1948年西藏探险日记》,是图齐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2017年8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09本。我想把图齐的书的中文版都找来读。

如果我不在这里

“在佛教里,我们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战胜自然,不是战胜我们的环境。真正的英雄是战胜我们的烦恼,战胜把你的香格里拉蒙蔽起来的东西。”

龙安志的游记《寻找香格里拉》,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8月1版1印,12万字,定价18元,多抓鱼上9.5元淘来。书名页和书后版权页各有红色圆形“香格里拉县古城南卡名典书屋业务专用章”一枚。半个上午翻完这本书。谈不上多好,也没多糟,在豆瓣标注“读过”时给了两星。总阅读量第1214本。

想起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第一次读大概是在十二到十五年前之间,正好是我有意无意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三十而立,但我在而立之年却不知道要做什么,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生活对我来说只是活着,却不知为何。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我过去接受的教育和这些教育传递、灌输给我的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上,也就是我很久很久都没有思考了。要解决我的问题,我就必须去寻找方式“自救”,去重新学习如何思考。当时我能想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就是:阅读。带着我源于生活的疑问去阅读。于是我除了佛经,又重读了《圣经》、《古兰经》、《道德经》,读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的书,读历史、地理、摄影、文学和关于书的书,读所有我能找到和想读的书。

这次阅读觉醒的最大发现是我的愚蠢,也就是发现了自我。这源于我之前只是为了活着,认为“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或者说是尽量按照这个社会的范式活着,其本质是生物性的,这让我变得愚蠢——虽然我从来不聪明,也不智慧。像猪一样的活着,这不是生活。

上一次重读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是在两年前。当时计划去香格里拉,结果病在了半路,转道大理和腾冲。还记得在腾冲,客栈老板闲聊问我是不是老师,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一副“一切早已被我看穿”的表情,然后疑惑地指着我的耳环和佛珠,“我首先是我自己。”我说。

读了1000本书,在用书打磨的镜子里,模模糊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今早和太座聊天,说:“我最近常常在想,如果我不在这里,我会在哪里?”

或许再读1000本书,我就会找到答案。也或许不能。

“你学得越多,就越想知道得更多。佛教的教义很深奥,很广博。别的宗教也很伟大,但佛教总是给机会去了解答案,不是仅仅说你应该相信。如果你感到是对的,感到满意,就照着教义去做。佛教让人选择,决定于你,决定于你的意愿。”

白马东来寻踪

早上“进城”买菜没去超市,在附近村民摆的路边摊上选的,比超市贵,比超市的新鲜,看起来青椒、番茄、苋菜、茄子、黄瓜都是清早摘的。小户人家这点菜金对大超市来说,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但对种了一辈子地的中老年村民来说,可能是生活中最“稳定”的现金来源。我每天滥竽充数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虽然收入微薄,但和村民农人比,也算是赚得容易和丰厚些。

买了菜直接回家。书店已恢复正常营业时间,但也要到早上十点开门,一个多小时颇不易等。

备课下下周课程主题“白马东来”。找汉明帝夜梦金人后派人西行求法的出处,《后汉书·本纪·显宗孝明帝纪》中,永平七年“七年春正月癸卯,皇太后阴氏崩。二月庚申,葬光烈皇后。秋八月戊辰,北海王兴薨。是岁,北匈奴遣使乞和亲。”并没有相关记载。猜可能在佛教相关历史中。在贵州大学出版社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一版一印繁体横排《布顿佛教史》中,没有找到;在中华书局二零一零年五月版《四十二章经》“经序”中有这个记载,但遣使人名、人数与藏经之处,与弘化社光緒十年影印本釋慧皎《高僧传》和中华书局二零一二年一月一版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所记,三者又各有出入。最后我还是决定采用《高僧传》版本。

从上午买菜回到家,一天除了吃饭休息和晚饭后打球一小时,一直在查资料和比对,确定采用“白马东来”的版本,现在已是晚上十一点过。常常问自己,中学的课程而已,这样备课有必要否?

享受珍贵的平凡

上午,一位前天在南国花锦买了我们家【皂办处】手工皂的女生,带着妈妈来家里又买了几百元的皂和唇膏。顺带聊了两个小时,原来是邻居,就住在别墅区。聊到我想办社区图书馆的想法,她妈妈也很有兴趣。她妈妈是60年代生人,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温和沉静。

临走,小女生说想替妈妈借几本书去看,“关于人性的,或者社会学、人类学的”。我觉得60岁的人闲来无事翻人类学,可能会有点闷,于是抽出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和高尔泰的《寻找家园》,说关于人性,这两本书一本是一百位文革亲历者的访谈,一本是“一位自由的右派在在追赶监狱”,阿姨对那个时代有亲历,应该会有很多回忆和共鸣。然后她们还挑了两本藏传佛教入门书,一共借去四本。我开心又担心。开心是书有人看,书就是拿来看的嘛;担心是每本书都是我的宝,哪怕只是借去,但离开了我的视线,还是挂欠。

下午翻完叶辉的《书到用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1版1印。一本书掉得满地都是的书。“选择在家独自沉重思索的读书人,无疑,这样的读书人在香港是作为一种异类存在的,所以他们的阅读经验更显珍贵。”从书里延伸出来的两本书,劳拉·李的《雨的诅咒:天气如何改变历史》和拉策尔的《人类地理学》,网上和书店,新书和旧书,都没有。“异类”这个词,上周去二十四书香书店,老板秋蚂蚱也用类似的话说过我。我倒是觉得,对当下社会的“正常人”,我确实是“异类”;但对“异类”来说,我也只是个“正常人”。

张辉博士又在朋友圈晒他家七年级就刷高考英语真题满分的超级娃。他和太太都是博士,为人又谦卑,除了大学的教职,心力都放在了目前唯一的儿子身上,不优异才怪。春节假期于我,就是陪娃做游戏,看闲书,享受我的平凡。朱利安·巴恩斯在《终结的感觉》里说:“根椐平均值定律,我们绝大部分人注定平凡。这样说并不能带来任何慰藉,但真的,中等就好,生命平庸,真理平常,道德平凡。”

【小旅行】内蒙古5日

▌5月25—29日大数据假期,太座带上快80岁的我的父母、快8岁的女儿花卷和我,一家老小5口去了内蒙古呼和浩特。

▌这次旅行又刷新了我人生的几个第一次:第一次进入草原(希拉穆仁草原)、第一次进入沙漠(库不齐沙漠)、第一次吃到让我欲罢不能的美味酸奶和稍麦。

▌整点时,呼和浩特上空飘荡着《东方红》的音乐报时钟声。

▌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俺答汗)晚年皈依藏传佛教的格鲁派。1578年,他赠索南嘉措以达赖喇嘛的尊号;1580年,他在呼和浩特城建成大召(无量寺)。现在,这座蒙古地区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香火寥寥,晚上门前全是跳“社会摇”广场舞的市民,更有甚者坐到了寺院大门的门槛上刷手机;而拉萨的大昭寺门外,全是绕寺磕长头的信徒。

▌与大召一街之隔的席力图召,冷冷清清,我只遇到三位年轻女子在绕寺,她们都背着用长长经书板夹着的两部藏式佛经。

▌我总是想到街上广告牌上的标语: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两天三玄奘

[唐]释慧立著、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赵晓莺译的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从弘化社迎请到已数月,一直和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并列在书架上,没有读。之前就是因为看过根据心海法师的小说《大唐玄奘》改编的电影《大唐玄奘》(黄晓明饰演玄奘)后,才决定购(请)的这两本书。

两天翻完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和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两相比较,高下立现。

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对译者的评价我只有“力不从心、不堪此任”八个字,或许唯有一颗虔诚之心让人敬佩。

《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全书,整体显示出译者赵晓莺不论是中文还是文言文功底都不够深厚扎实,译文不但将频将难句省去,后三分之一部分更是对重要表、奏和书信往来都是大篇幅的原文引用未做翻译。对此,译者在自序中的解释是:“曾经尝试做过几次翻译,终觉无味,反而破坏了原文的音韵和谐之美,失去了原文的辞气畅达和雄浑气势,于是保留原文不译”,基本意思大可理解为“功力不够,无从下手”,只是不好如此坦白承认了。

在配图方面,大量堆砌甚至是重复使用相同内容图片,从摄影角度来看,图并非都美;排版和装帧设计不够成熟,或者说专业性稍弱,校对也须更加仔细才行。尤其是封面上“梁启超赞叹:该书是世界上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传记文学”一句贴金和误导尤为可恶——梁启超就算赞过的,也是[唐]释慧立的著作,断不是赵晓莺的这个译本。

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明显也脱胎自[唐]释慧立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采用小说把玄奘传呈现出来,可读性更强,不论文字功底还是行文结构,都远比赵晓莺的译本高明许多。但校对还须再仔细点,配图在精不在多,排版也有较大改善空间。另外,整本小说几乎没有关于关键经、论和辩经的内容,如玄奘西行求学的《瑜伽师地论》、《破大乘论》七百颂,只有名而没有一句内容引用,唯在小说最后有《心经》全文,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翻完两个版本的“玄奘传”,顺便把买来两年一直没看的《大唐西域记》也翻了一遍,又重温了《洛阳伽蓝记》和法显的《佛国记》,阅读量有点大,后续几天要换换脑子,看点更闲的、不费脑子的书。

【备课手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越觉悟,越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觉悟

九月,我在日志里曾说“八九年级的中文课,实在是万万不敢接了。这就算是我这文科辍学生的敬畏之心罢。”然而,在十月底,我还是成了从八年级到高中的中文老师,那时我认为,我的教师体验生涯已达人生巅峰。

人生就像街头摄影,只要你不停下来,就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街道转角会有什么在等着你——或许是一生中的最佳照片——这个月,我还成为了高中的主班老师。

这一切,只是源于我想做一名幸福学堂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

我终于成为(只是)一名图书管理员那天,我就觉得我的人生应该不会再有什么萌动了吧?!

关于中文课,关于每一门课,幸福学堂的课堂要求是兴趣、方法和知识这三点;评估标准是依照国家课程标准。也就是说,课堂不但要有趣,能吸引小伙伴(学生)们的兴趣,还要有方法让他们掌握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颜群宇校长的要求还要“跨学科”。是的,就是中文不能只是学中文,英文也不是只是ABC,要以一个课程内容为主题,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由多个学科共同来完成。不明觉厉!

我这样的中年油腻大叔上中文,怎么可能会有趣?课本上的那些知识,辣么枯燥乏味,怎么可能有趣?苦苦思索的结果,只让我的光头变得愈发油亮

与其枯坐设想要上什么内容,不如问小伙伴们想学什么。

他们说,想学《心经》。

写一百遍五味杂陈和五彩缤纷这两个词,也不能描绘出我心的口感和颜色。这是他们想学习和了解的,很好!没有哪个年级的课本有这个内容,这意味某种边界,越界,不怎么好。他们想学的对他们来说,只要找到方法可能就意味着是有趣的,这个好!怎么从这个课本没有的中文内容,不动声色延展出他们应该掌握的多学科知识,烧脑!

烧了半个月的脑,我不出大招,是怕你们伤不起!

这个下周的中文自编教材,围绕他们的兴趣点——佛经,铺展开八九年级数学、中外历史、地理、中文,以及音乐和电影。即便如此,已经读了25年佛经的我,仍然没有太大的把握上好这一周的课。

“不试试怎么知道?”当我把备的课拿给太座大人看时她说。

……我是油腻的分割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

大约在距今2500年以前的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出生。这时正处周朝的春秋末期,或许陈国苦县人李耳正是在此时写出了《道德经》,鲁国陬邑人孔丘,大概也已经完成了《六经》的文献整理;爱琴海中萨摩斯岛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黄金分割和毕达哥拉斯定理,即我们所说的“勾股定理”。现在被伊朗人尊为“国父”的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第一帝国”。

可能在悉达多太子十九岁时,他离家跟随智者修道和苦行多年,后在菩提树下静坐49天,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以无量的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5年的说法,世人称他为“佛陀”和“释迦牟尼”,意为“觉者”和“释迦族圣人”。大约在此时,古希腊人在今天土耳其的爱奥尼亚海滨,耗时120年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筑————阿尔忒弥斯神殿

佛陀灭后500年,佛教发生分裂,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诸派向南传播,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称为南传佛教。北传的佛教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沿在1877年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von,1833~1905年)称作“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向北传入中国,另一路由海路北上在广州登陆后传入中国南方。

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刘庄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次年于大月氏请得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用白马载着佛像和经典来到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并译经之始

吴孙权黄武二年(223),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同年,孙权拜月氏人支谦为博士。从此时起,到孙亮建兴二年(253),支谦历经三十年,译出佛经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其中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五百年后,唐朝诗人崔颢在这里写下七言律诗《黄鹤楼》。

384年,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出兵伐晋,八十余万前秦军在淝水败给晋军。同年,西域龟兹国高僧鸠摩罗什开始在凉州17年的弘法和汉文学习,后入长安,历时8年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和《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等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版为“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

玄奘于贞观元年(627)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沿丝绸之路东入阳关回到长安。玄奘此后余生的译典著作最为世人熟知的就是重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玄奘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观世音菩萨“改为“观自在菩萨”。

在藏传的经论中“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600余卷《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于此经,故名为《心经》。这部经宣扬空性和般若,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一]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注二]

观自在菩萨[注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注四],照见五蕴皆空[注五],度一切苦厄[注六]。舍利子[注七],色不异空[注八],空不异色[注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注十]。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注十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注十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注十三],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注十四],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注十五]。无苦集灭道[注十六],无智亦无得[注十七],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注十八]。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十九]。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注二十]。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注二十一]。

注解

[注一]此处的”般若”,为梵语音译,本义为”智慧”。但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它是一切众生本心所具有的。有色能见,无色也能见;有声能闻,无声也能闻。它能产生一切善法。至于凡夫的”智慧”,则由外物所引生,必须先有色与声,才会有能见和能闻。若无色与声,即不能见不能闻,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波罗蜜多”,梵文意为”度”,”到彼岸”。亦即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心经”的”心”,意为”核心”、”纲要”、”精华”,言下之意是说,此经集合了六百卷般若大经的”精要”而成。

[注二]所谓”三藏”,即指经藏、律藏、论藏。经记录了释迦牟尼所说的大法,律为佛教的禁则及规矩,而论藏是佛和弟子们讲论其教义的记录,三藏的内容包含了戒、定、慧三学。”三藏法师”,意谓其通晓三藏教法,自己修法而得利益,又令人修行而得实在受用,所以堪为人师。

[注三]观自在菩萨,又称作”观世音菩萨”。

[注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即是得到妙观察智和无想慧的时候。

[注五]”五蕴”,梵文意译,也称为”五众”、”五阴”,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者。”蕴”的意思是指”蕴集”、”积聚”。

[注六]苦厄,逼恼身心的苦恼灾厄。苦厄起于生死,生死因结聚五蕴而有。

[注七]舍利子,即舍利弗,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其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解佛法被称为”智慧第一”。

[注八]色不异空”色”即形色、色身等,也可以说是一切物质形态。”空”并不是说没有色就是空,或者说”色灭为空”,不能说除掉了世间一切事物就可以达到空,因为”空”并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空”是实相,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的要义。

[注九]空不异色,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处于前后无际的因果系列当中。一切色质均是因缘聚合而成。这因缘凑合就是相待性,就是空性,因此才说空不异色。

[注十]色即是空,空性并不是兀突突的空,它是要落实在色的相对性中间的。色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荒谬的世间事物,它们自身就包含了作为世界本质的真性,也即是空性。没有空,也就没有安立色的去处。

[注十一]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法”,指世间一切法,亦即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生灭垢净增减,都是从生的情见妄分别所致,这也就是苦厄。

[注十二]真空实相中的五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不可以用生灭垢净的心去追求。

[注十三]”眼耳鼻舌身意”称”六根”。”六根”能够摄取相应的”六境”,即色、声、香、味、触、法;生长出相应的”六识”,亦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识”、”六境”三者为”十八界”。

[注十四]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此处所说是举十八界的首尾,将中间的各界省去。

[注十五]”无明”,指痴暗的意思。为十二因缘中的一支。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是佛教”三世轮回”中的基本理论。这十二支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称”十二支”。

[注十六]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指四谛道理,也称四谛法门。”谛”为”真理”的意思。人有业因,所以招来苦果;业只能自己为自己消灭,这是灭谛;要消灭罪业,只有依据一定的方法,此为”道谛”。

[注十七]无智亦无得,”智”作”般若”解。在凡夫看来,入了菩萨阶次,功行很大,智慧非凡,已经很了不得;在菩萨看来,这不过是还了本来面目,并没有什么智慧可言。其实,什么也没有证得,不过是回归本来而已。

[注十八]”菩提萨埵”,全称为”菩提萨埵摩诃萨”,意为”大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的”依”,作”依靠”讲;大菩萨是能依之人,般若波罗蜜是所依之法,其解脱智慧从所依持的修行法门中生出。”挂碍”,的”挂”即牵挂;”碍”即妨碍。意谓由于物欲牵挂妨碍,所以不得自在;”恐怖”,即惊恐怖畏的意思,心中惊慌,当然不得安乐;”颠倒”,不平顺,不安定;”梦想”,不符合真实的妄想,错乱之想;”究竟”,达到至极地位。”涅盘”为梵文音译。通常译为”灭度”、”寂灭”、”解脱”,也译为’圆寂’。

[注十九]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此处含有”十方三世”的意思。”佛”,即佛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文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修行所得的智果。

[注二十]咒,也叫”总持”,梵文音译为”陀罗尼”。意思是”有力量的语言”,”能成就除恶生善的事实”。佛教认为,不断地念咒,就会受到这语言的熏习,便是一种熏修,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教化。

[注二十一]梵文咒语,密说般若。佛法分显密,显明者,佛经借世俗文字语言传达道理,示现于人,导人修持而得利益。秘密法则含有咒语这样的方法,佛法的本质在至极之处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佛只是为了众生利益才不得不说法,那神妙不可说只有借咒语来教授。秘密法门之一的陀罗尼,凡夫不能理解,只好不作汉译。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有争议,也确为中肯之语。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预习作业

中文:崔颢《黄鹤楼》、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数学:黄金分割和勾股定

历史:熟悉白马东来、淝水之战的历史事件

音乐:歌手萨顶顶取自佛经《百字明咒》梵文歌曲《万物生》和《希然宁泊 – 自省·心经》

电影: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和吕克·贝松执导,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超体》


课后作业

中文:理解并背诵唐·崔颢《黄鹤楼》、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地理:绘制课文中标注有下划线的所有国家和地名,在现今世界位置示意图;

数学:掌握黄金分割和勾股定理,根据数学课安排,完成对应作业;

历史:书面完成二选一分析题:淝水之战始末或淝水之战真是以少胜多吗?

写作:抄写《心经》一遍、周记一篇

课外阅读:[英] 凯伦·阿姆斯特朗《佛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寻城记】捌:细雨飘风上青城

青年旅舍的房间都被预定,续不了,这后两天搬到不远处一家客栈。

客栈后面就是被称作成都八廓街的武侯祠横街。横街上开满了藏传佛教用品店、僧服店和藏餐馆,街上有很多藏民和喇嘛来来往往。如果在横街上看到五七名男子围在一起,互相欣赏、摩挲对方挂在脖子上的佛珠,一点也不奇怪。西藏自治区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就在横街。

客栈里住有不少喇嘛和藏民。早上出门去青城山,外面细雨飘风,客栈大堂靠窗的宽凳上,一位年青喇嘛脖子上挂着念珠,盘腿读经。

青城山(前山),是好山。所谓的文化和历史,都变成了路边、墙上的一些符号,以及导游词里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三清宫里张大千故居对面的张大千、徐悲鸿作品(图片)展,连两位大师的作品名都错字。就是那样了,老牌著名旅游打卡景点嘛。倒是好妹妹乐队2012年发行的专辑《春生》,收录有一首翻唱自1992年台湾歌舞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赵雅芝原唱的插曲《青城山下白素贞》还可以对照原唱听听。关于白素贞出生于四川成都青城山,是一条修行千年的白蛇精这一说法,也仅见于这部我这个年纪的人基本都看过的连续剧中。

《白蛇传》的最早出处,应是“三言二拍”中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后世根据此传说又添加了一些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众的口味,得以流转至今,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和奇葩的《牛郎织女》(以后有机会再说这个耍流氓的故事)成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山,回程。明天就要离开成都,再次去逛了横街。尤其是横街的夜市,如果眼睛亮,可以淘到一点划算的好东西。

远处有高山。幸福学堂中学游学再下一站,按计划就该进藏了。如果学生们见识过西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再回头来看中原佛教的造像艺术;体验过世界屋脊那至高至美的神圣雪域,再回头来看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一定获益良多。

高反会是一个麻烦。游学,要不要进藏?

贵圈真乱:龙泉寺主持学诚的倒掉

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1500多字的会议决议中,主要两点:

1、会议接受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由演觉副会长临时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

2、在佛教界广泛开展规范庄严的升挂国旗活动。

之前对龙泉寺主持释学诚的违建、巨额资金去向不明和性侵的95页《重大情况汇报》,这就坐实了。据相关人士透露,8月13日释学诚已被送回福州,在一个小院“了却残生 ”。而因他红极一时的龙泉寺已经关闭,不少僧侣也都离开了。

我克制住了物欲,但内心仍然不够平和,这一刻实在是想说一句“贵圈真乱”。

佛教不是“法”外之地。僧侣受比世间法律更为严厉的戒律的约束。一位僧人守不了戒律,就与普通人无异,都得接受世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龙泉寺主持释学诚,作为僧众和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尚且如此,佛教内现状也就不堪设想了,否则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中,也不会要求“坚决纠正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追名逐利、放逸懈怠、追求奢华等不良风气”了。

一脸正儿八经的,多半衣冠禽兽;满嘴男盗女娼的,心地也不纯良。我这个佛教徒,现在还能相信谁?

我克制住了物欲,但内心仍然不够平和,这一刻实在是想说一句“贵圈真乱”。


【转】萧三匝:论学诚大和尚的倒掉(节选)

8月15日,身处性侵舆论漩涡的学诚法师辞去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职务。他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

现在看来,性侵丑闻就是事实,否则学诚不会“辞职”,今天发布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也不会用相当大的篇幅强调“道风正,则教运兴;道风偏,则教运衰”,会议也不会要求“全国佛教界要坚定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强化道风学风,坚决纠正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追名逐利、放逸懈怠、追求奢华等不良风气”。

想想龙泉寺前一段的声明,“性侵事件是受海外势力阴谋操纵的”云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

如今,学诚法师自取其辱,带着耻辱离开了佛协,有传说他会去一个地方小庙闭门思过。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因为我在想,僧人中还有多少个“学诚”?佛教界以后就担保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学诚吗?或者说,中国佛教界为什么出现了这个样子的学诚法师,而且他能担任佛协会长的职务,成为宗教领袖?

宗教应该与政治分离,因为宗教管的是心灵的事,大多数宗教管的是人死后的事,也即所谓彼岸世界的事,而政治管的是现实的人间社会治理的事。宗教只有与政治分离,宗教组织、宗教领袖和出家人只有和权力绝缘,才能从本质上杜绝腐败、堕落,这是现代社会的共识。这些年来,寺庙的极度商业化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发生在出家人身上的伤风败俗的事件屡屡发生,假和尚四处招摇撞骗,据说北京朝阳区就有几十万散养仁波切,这一切乱象发生的源头在哪里?源头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教不分,宗教界有头有脸的人往往把自己当成掌握了某种权力的官员。试问,如果学诚没把自己当成权势人物,宗教组织自身存在戒律的监督检察机制,他还敢性侵比丘尼吗?

政教分离也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根据佛教戒律的规定,出家人不再礼敬在家的俗人,上至国王,下至父母,概莫例外。《梵网经》、《大般涅盘经》、《四分律》等三藏经典对此都有过明确规定。因为,僧人既然出家,就当厌离五欲,厌离世间的名、利、权、位、势等种种诱惑,不再动心于尘世的恩怨情仇,当然也就不再对政治发生兴趣。在中国,早在东晋时代,后来被尊为净土宗初祖的慧远大师为回应当时世俗社会的质疑,也专门写过名篇《沙门不敬王者论》阐明佛教这一基本教义。

如果政教不能实现分离,我不会为出现下一个学诚式宗教领袖感到吃惊。问题是,我们现在能看到政教分离的迹象吗?


【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

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

2018年8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应到402人,实到317人,因病因事请假85人,出席人数符合章程规定。

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落实《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和《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引领佛教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更好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

会议听取了演觉副会长通报的本会九届二次理事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对国旗进寺庙、治理佛教商业化等重点工作做出了安排。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会议接受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演觉副会长临时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

会议认为,九届二次理事会以来,本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做了大量工作。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佛教界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及时完善和修订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佛教院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开展活动,切实运用《宗教事务条例》维护佛教界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

会议号召,全国佛教界要积极响应《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深刻理解在佛教活动场所中升挂国旗的重要意义,尊重爱护国旗,增强国旗意识,维护国旗尊严。在佛教界广泛开展规范庄严的升挂国旗活动,发扬爱国传统,培养爱国情操,强化爱国意识,弘扬爱国精神,展现佛教界在新时代始终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面貌。

会议认为,佛教商业化扰乱了正常的佛教活动秩序,损害了佛教形象和合法权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全国佛教界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治理佛教商业化的文件精神,按照本会《关于自觉抵制佛教领域商业化不良影响的通知》要求,深刻认识佛教商业化的危害,配合党和政府做好佛教商业化问题治理工作,抵制违规修建大型露天佛教造像,抵制社会资本投资承包经营寺庙,抵制利用佛教敛财行为,依法维护佛教合法权益,促进佛教事业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道风正,则教运兴;道风偏,则教运衰。教风建设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佛教的根本大事。教风建设关系佛教的生存发展,关系佛教的正法住世,关系四众弟子的法身慧命,关系万千信众的信仰根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反思,更加认识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毫不动摇地将教风建设作为佛教自身建设的根基,坚定秉持佛陀“以戒为师”的教诫。要稳固树立对于三宝的正知正见正信,坚持师道庄严、以法为依的导向,坚持佛教“依法不依人”的原则。要积极探索传统丛林制度与现代社会组织民主管理模式相融合的路径,完善落实寺院民主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依法依规做好佛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寺院建设。

会议要求,全国佛教界要坚定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强化道风学风,坚决纠正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追名逐利、放逸懈怠、追求奢华等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坚持学律持戒、半月布萨、结夏安居的律仪制度,坚持别行共修、冬参夏学、讲经弘法的学修制度,坚持二时课诵、过堂用斋、共住共修的生活制度,保持佛教教职人员少欲知足、淡泊名利的衲子本色,展现僧团清净和合的精神面貌,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整体形象,引领佛教四众弟子爱国爱教、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

会议号召,全国佛教界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对国家、对佛教、对众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对三宝的正信,坚持解脱觉悟的初心,坚固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以自省自强的勇猛精神,增强爱国爱教的思想觉悟,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努力发挥佛教积极作用,开创中国佛教光明的未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读书笔记】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

时隔两年,再翻希阿荣博堪布的《寂静之道》,依然有新收获。一段一段微博式的文字,也是这本书比较好翻的原因之一。

书中说,法王如意宝曾劝导弟子念诵阿弥陀佛圣号一百万遍(藏文)或六百万遍(汉文),就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我只完成276万遍阿弥陀佛圣号和47万遍六字真言。完成50万遍六字真言后,就要继续念诵阿弥陀佛圣号,至六百万遍完满,才能不慌不忙面对每一天。因为明天和死亡,不知道哪个会更先到来,而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

  • 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口、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的对待自己。
  • 学佛是用来观察自己,不是用来观察别人的,要管好自己,不要总看别人的过失。一切外境只是自心的显现,心清净,外境自然清净。
  • 很多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使我们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困窘的境地。修行便是以温和的方式改变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走出窘境,这就是出离。
  •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假使你坦然接受无常是生命的规律,你会放松下来。如果想快乐,就创造条件让他人快乐;如果想免于痛苦,就不要伤害他人。从头到尾都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持戒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 从修行的角度看,忍辱指遇到情况不急于作出反应,不急于逃避、不安,寻求慰籍,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