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观自在·十八】听命于己

花卷与老师发生了冲突。

因生物老师请假,今天是由学部负责人黄老师代生物课的第三周。但代课的黄老师并没有上过生物课程内容,而是上的“火人课程”的“恋爱心理学”。花卷在上了两周“恋爱心理学”后,觉得这个课对她来说没有意义,于是在今天下午的生物课前提出请假自学生物内容,未获通过,原因为黄老师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花卷执意不上课,老师执意不准假,僵持下来,花卷说不让请假那我就旷课吧。于是开始上课后,没进教室的花卷找到了我。

我让花卷带上《学生手册》、本子和笔,我们在食堂开始“明亮的对话”——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和公共说理。

第一个问题:旷课会被取消游学资格吗

我让她翻开《学生手册》,并仔细阅读,她发现“若发生无故旷课的情况,学生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处罚”,但没有说是什么后果,“也就是可能有后果,也可能没后果”,她说:“并且我试图请假了的”。

第二个问题:花卷旷课了吗

我让花卷仔细阅读《学生手册》中关于请假的条款,她找到并读给我听:“学生出现需要的请假的情况,需在《学生手册》‘常用文件’中填写相关的请假文件,并交给负责导师签字,导师签字后即视为同意请假。”所以你旷课了吗?我问她。“没有。根据《学生手册》,我提交了书面请假申请,并且导师也签字同意了,所以今天这两节课,我是请假,不是旷课。”

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后续相同问题

“生物课老师请假,不代表这门课就取消了,课表上这门课还在但代课老师连续三周没有上生物内容,所以我支持你请假自学的想法,但是”,我问:“我们有没有什么能让大家都感到得到尊重且愉快的一次性解决方案,来解决后续类似的问题?”

花卷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如地理课自学美国大学地理专业教材《人文地理学通识》那样,生物课也自学七年级生物课本;一是去上同时段低年级的科学课。我认为第二个解决方案不合适,而第一个方案因为已经申请地理课自习了,再次申请一门课程自习并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不大。“有没有想过加入‘火人课程’自己定制课表?”

花卷想了几秒说,不行,不能加入“火人课程”,因为这个课程更加不能达到自己的学习要求。“要不我申请‘特别条款’?”她问。我说我们来看看《学生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吧。她找到并读出来: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权利。每一位同学都有真实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我们为学生留下了特别条款的机制,特别条款将赋予学生一定的特权,这些特权可以作用在“家庭作业”、“课程安排”、“出勤”、“电子产品”等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导师协商约定属于学生自己的“特别条款”,导师亦可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协商,通过“特别条款”来定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特别条款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生学习经验以及更好地让学生有所收获。

我认为申请特别条款是合适的,于是让花卷写一份“特别条款”申请并提交给导师,并附上自己个性化定制课表。

花卷写好申请,我签了字,她提交给了导师刘畅老师。正好因清明节放假,学部会议提前到今天下午,会上讨论,通过。

我问花卷从今天这事学到什么,她说凡事要讲规则,说理要有依据。我说这就是“明亮的对话”,就是公共说理,就是通常说的一个人要“讲道理”这个比任何课本上的任何知识点都重要。不要试图用吵架去解决问题,因为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不能听命于己者,必将受命于人(尼采)。

【观自在·十七】花儿与少年

第一节课,两个班的中文合班课,讲唐朝的衣食住行。服色内容比较沉闷,但讲到刺青时就活跃了,从《白舍人行诗图》到宋朝的簪花与刺青的时尚,引《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一身纹了九条龙、花和尚鲁智深背上的牡丹花,小乙哥燕青四季簪花、短命二郎阮小五簪石榴花,蔡庆更是鬓边常戴一枝花得绰号“一枝花”,让大家感到匪夷所思。讲到痷茶、煎茶、点茶以及传到日本的茶道,从一休宗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同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麦哲伦海峡——太平洋的得名——麦哲伦死于在菲律宾与土著的文化差异导致的流血冲突,引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首先来自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平等接纳。

中国史2班,从黄土高原的黄土,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与地理的关系,到我所理解的地理、历史、文学的X轴、Y轴、Z轴三个方向向量的三维空间系。

中国史1班,从炎帝、黄帝、蚩尤——炎黄子孙——非对即错非黑即白二元论之不可取——避免陷入自证陷阱——分清事实与观点。

中午与二三学生在烈日下乒乓球半小时,真是好久没晒过这么透彻的太阳了,晒得眼睛都睁不开。

下午改作业时,帅老师带了新茶具来泡茶喝。我说这个学期的课时不到上个学期的一半,以前周末从早到晚都是在忙着各种备课,现在终于得闲和二三邻居遛娃、饮茶、吹牛、看花,无所事事。她笑说这才是生活,之前都是在活着。深以为然。

15:30—17:00继续每周一次的周一飞盘课。师生分三队,两两对赛,先得分者留下,输的队换下。共赛四场,我所在的队赢了两场,一场由我助攻得分。花儿与少年的一天。

【观自在·十六】成全和成就

学生吴在“每日一记”里写:“今天悟出一个道理:及时行乐。人生不过寥寥几十年,过好自己,别留遗憾,我们,只争朝夕。”我好担心,担心她摆烂,于是留言:“‘及时行乐’不是摆烂憨玩哈。是一条鱼,要从小溪到江河,到湖海;是一只鸟,要从小树林里飞到天边飞到海角;是要拼尽全力成全自己,成就自己。”她的六周笔试《千江有水千江月》,拿到了“A”,我留言:“只有心中有月之人,才能看得见天上的月亮,也才能分得清映在千江中的同一个又不同的月。”

“历史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人写的这个人物和另一个人写的这个人物不一样,为什么这件事会是这样,而不是去背、去记。当我们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读到学生沈本学期第一个六周中文笔试的这一段时,我已经不在乎他的书写是否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完全正确,留言:“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了。就这一段,就值得一个‘A’。”他在作业最末写:“感谢我的人生导师豆哥让我认识了历史,给予我帮助,哪怕我说的事再怎么无聊,豆哥您都会耐心听下去,哪怕我说错了也会帮我改正,谢谢豆哥在我人生中点了一把火,让我这个火把有了光。”我回复:“‘人生导师’可不敢当。我们的缘分就是‘历史’。” 虽然他的状态一定会有反复波折,未来也不一定就会走上历史研究这条路,但我觉得已经不用再为他的未来太过担心了,他会慢慢成为自己,成全自己。

正因为生命有限,所以才更应该努力不懈。(服部平次《名侦探柯南》)

【观自在·十五】花见之行

昨晚熊猫老师在微信说,要不明天我们带他们去“花见”,来一节户外课?于是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一下,我们三位中文老师和学部负责人帅老师、黄老师,还有艺术课底老师带着几十名学生在营盘山山体公园里的樱花树下,上了一节“花见之行”中文课。

下午在家长群里,我发了两条信息。

一条是梁文道在《悦己》里的一段话: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一条是:今天活动开始前,在樱花树下,熊猫老师介绍了“花见”的民间习俗,我读了三首“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并解释了要求大家不要携带电子产品的原因——

上个月,马斯克宣布完成了全球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实验;上周,马斯克发布了一段与猫女机器人共舞的视频;昨天下午,熊猫老师给我听了AI只用10秒钟就完成的谱曲、填词、编曲、伴奏和演唱的歌曲。不久的将来,可能就在5年后,一位机器人(他/她)就可以陪我们下棋、运动、读书、看电影、聊天八卦,为我们烹饪美食、制定行程、打理家务,那时大多数工作也已由机器人去完成,并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将要成为什么?能成为什么?

如果一味依赖电子产品去认知世界,我们认知到的极有可能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电子产品推送给我们的世界;我们不是在使用电子产品,而只是硅基生命体用数据信息豢养的碳基宠物——甚至沦为《黑客帝国》中为硅基生命系统源源不断提供能源的生物电池?或早已是这样?如果不想活成那样,就要跳出屏幕里的世界,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去闻,去触摸,去表达,去做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关于未来,没有人会错过。与其向外求索去追赶这怎么追也赶不上的演化,不如向内寻找人类诞生以来的那个“不变”的所在,学会和自己的内心相处,那将是人生最后的盛宴。

没有说出来的是:身处中国西南落后地区,我接受的又是落后的教育,我和子女根本无法理解和追赶这样的演化。就像《三体》,知道科学已经崩塌、三体人即将到来、人类面临怎样危机的,只是极少数,少到几十亿人中只有几十个的极少数。如果人类中最聪明的一群人也拯救不了人类,那懵懂之中的几十亿生命,意义何在?我不想在懵懂中死去,我希望能通过修行不自欺,安住于当下,柔和地对待自己。但是,这好难。所以,人生就是修行,人生继续修行。

【上课记·卅三】中国文化常识课学期计划

这一年来,我给出国留学预备班(高中)上的课,在课表上的课程名是“中文经典”。当然,也一直在试图读点中文经典。这个学期开学前,给学部负责人帅老师说:“我这个课就不叫‘中文经典’了,改为‘中国文化常识’如何?就讲点汉语词汇里的风俗、历史之类的趣味常识如何?”其实是清楚自己的斤两,不敢讲,也讲不了经典。

这个学期,这门课的计划是讲十五个日常词汇。还好读过许晖的七本书,有一百多万字打底——

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常词汇,如果追根溯源,能发现怎样更迭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生活细节?历史严肃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风俗被人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还原?中国文化常识课,通过生活里耳熟能详的日常汉语词汇,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风俗文化演变。

1、“名”和“字”原来是两回事
2、“鼻祖”跟鼻子有什么关系
3、“阁下”为何是敬称
4、“脍炙人口”的“脍炙”到底是什么
5、“灯红酒绿”的酒真的是绿的
6、“风调雨顺”竟然是指四大金刚
7、“呵呵”真的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8、“惨绿少年”为何是形容风度翩翩的男子
9、“漫画”原来是一种鸟
10、“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11、“毛病”与“毛”有什么关系
12、“梨涡”为什么指美女的酒窝
13、“千金”本来比喻的是男孩子
14、“在下”竟然是裹脚布
15、“屋漏”不是指屋子漏雨

【上课记·卅二】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

开学了。还好第一周是“欢乐周”,师生一起学习《学生手册》、运动、户外活动,不在教室里上课。

周日发出的校长周报里,颜校长要求不参加“欢乐周”活动需要向他请假。于是发信息“我疑患痛风性滑囊炎,左脚不利,徒步参加不了,望谅。”把请假获得通过给学部负责人帅老师报备,发信息说:“不能说谎的。脚是真的不舒服,徒步是真的不想参加,教材是真的没有编好。”为什么要自己编教材?如果现有教材无法应对当前教学现状,又没有天降神兵出现递给我一套现成的材料说“来!我们就按照这个课程体系和匹配的教材来”,那就只能靠自己了。观音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求人不如求己。

早上背着一堆书来,下午背一堆书回家;第二天换一堆书背到学堂,下午又背回家。过去两天,编成这个学期初中的中文教材十六个周主题,四个番外篇共二十个周主题中的八个,感觉脑力、体力被掏空。

中文教材是从自己编的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两个版本间隔了3年,不论是学生的程度、状态,还是教学目标、要求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在篇目上作增减、要求上作调整,作业也要重新设计。2.0版本共选五十七位唐朝诗人的一百三十三篇诗文,较1.0版,人物增加了五位,诗文拿掉八篇,增补七篇(其中有三篇是我的备课读书笔记),编成的八个周主题里就有两个基本上是全新的。

编成的八个周主题是——

【主题二十九】隋: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主题三十】唐人五十家之一|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主题三十一】唐人五十家之二|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主题三十二】唐人五十家之三|孟浩然: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主题三十三】唐人五十家 之四|七绝圣手王江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题三十四】唐人五十家 之五|诗佛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三十五】唐人五十家 之六|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主题三十六】唐人五十家 之七|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今天是“欢乐周”第三天,全部师生去户外徒步,我继续在办公室一个人编教材。

【上课记·卅一】一通忙乱,几个消息

提前三天返校准备新学期开学,一通忙乱,几个消息:

1、返校前一天,给中学部负责人S老师和H老师发去信息:根据工作群里发出的课程安排,新学期我要上的班级和课程有中文一个班(3班)、中国历史两个班和中国文化常识一个班。

这些课,由于学堂没有指定教材,因此都需要自编或自选。

寒假还剩三天。我这个假期备课阅读已近200余万字,然而语文2、3两个班的统一中文教材《唐人五十家》2.0版还没有编完,6—9年级中国历史两个班的教材还没有最后选定,出国留学预备班和预科班的中国文化常识课教材也还没有开始编选。

对我来说,这个假期只有三周,时间太紧,这样的课程备课量非常大。我争取在23日能提交一份三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框架。并且新学期除这三门课外,包括游学在内的其他课程和自媒体的工作再无力承担了。望谅!

2、上个学期期中突然要求的每天的教学反思,本学期改为了每周记录。于我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就只是个消息。不过似乎表明校委会(Y校长)也意识到形式主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内耗和怨言

3、临下班前,Y校长在工作群里发信息,让我和去年曾做过一段时间自媒体的年轻老师S去他办公室。收到信息时我已上高速,于是口授太座回复:“老父亲住院,已离开学堂,抱歉。”晚上将发给中学部负责人S老师和H老师的信息截图发给Y校长,然后发信息补充:“如果是关于自媒体工作,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已远超出我的能力,难以驾驭,仅是在勉力支持。精力和体力都无力再承担更多工作了。望谅!”

4、最终确定中国历史两个班的教材为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并将选择依据发给H老师并询问教材是学生自己买还是由学堂统一买。H老师问让学生自己买是否可行,我说:“学校不提供教材,让学生自己买,不太合适。”

5、要各任教人员给新版《学生手册》提供一份个人简介,我的是:黎明(图书管理员)知识可以治愈无知,但拯救不了愚蠢,而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6、基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现有资源和能力能应对的程度的原则,提出了一个课程规划——整个中学部(六年级到高中),分为两个教学系统,即留学体系和预科体系,并在会上对这个设想做了解释说明。未获采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能改变自己的都是神,所以试着去改变别人或者要求别人怎样做的时候,八成是在自讨苦吃。于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埋头上课就好了。

7、《唐人五十家》2.0,周五下班前编完第一周的内容,也是自编教材主题二十九:隋,打印出来给熊猫老师,她周末好备2班的课。

8、下周是开学欢乐周,我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编教材。否则课怎么上?上什么课?吹散牛追忆往昔么?往事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课记·卅】对标女儿选中国史教材

每个学期,七年来,每个学期我上什么课或者上不上课,都在调整,甚至是学期内都有多次调整,这一度让我不再想上任何年级的任何课。因为调整太过频繁和随意,我来不及准备课程疲于应对,还要面临一拍脑袋突然而来的对任课者的教学考核,学生的学习就像敲叮叮糖东一点西一点不知所云没有成果。以刚过去的这个学期为例,开学时我上七、八年级的地理、历史(中国史),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和游学课;开学一个月后增加了中文课,并采用了我的自编教材;一月后,又增加了九年级世界史。于是这次在寒假开始前再次要求学部负责人,务必提前告诉我下学期要不要上课,上什么课。还好,这次终于得以有一点提前准备的时间。

下个学期我不上地理课,这个假期,除了调整、完善新学期文史地自编教材“唐人五十家”内容和备课,却还要为新学期的中国历史两个班选定教材。学部负责人说,从六到九共四个年级的历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门,每门只开两个班,我上中国史。这就意味着,用哪一个年级的教材都不足以应对这个课程,学堂又没有提供教材,自编教材亦绝无可能,唯一的路就是寻找历史类的书籍来作为教材。

历史1班的教材很快就基本确定下来,考虑到低年级和学生母语程度较低,拟选林汉达《上下五千年》。这套书75万字,用262个故事串起中国历史从神话时代到晚清的中国史,我和花卷都读过,有趣味性,又能加强学生的识字和阅读。

历史2班的教材就比较麻烦了。我只能对标花卷的七年级程度来选教材。最早觉得《易中天中华史》比较合适,可惜已成为“禁书”;想用钱穆的《国史大纲》,但考虑到这个班最低程度才六年级,就作罢;改选陈寅恪、张荫麟等人的《西南联大国史课》,读下来估计学堂只有九年级以上且基础不错的学生能用;又另选吕思勉《中国历史常识》,因里面有大量史书典籍文言引用,对学堂中学生来说还是略显艰深,“现代四大史家”中试了其三均不适合;再选了柏杨《中国史史纲》,文字轻松且有中外交叉呈现,但输在略显戏谑;最后爬在书架上挑了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采用我个人认为很好的中国与欧美史比较研究的方式,今天读到“安史之乱”。早上还把这书给花卷读了两页做测试,她说基本上读得懂。但也还是有个难题,这书对史料的压缩度太高,如果采用为历史2班教材,需要我补充大量内容,这还是在采用一个框架自编教材。因此,就想再读一读《剑桥中国史》看看是否合适,但我没有这套十六卷七百余万字的大书。在当当网上查了价格,折后约1200元。我个人是买不起了。想到是为了开课所用,可以试试申请课程经费,于是将这个选教材的过程在微信告诉了学部负责人,获准购买。下午查到这套书已从成都发货。明天年三十,或许大年初一或初二能到?

一觉醒来的胡思乱想

两天前,任飞老师发了一个视频给我。内容是马斯克的脑机对接完成了第一例人体接入。“现在就是未来”。我说。

今天醒得早,想起这事,拿起手机按了一点想法,随手就连同那个视频发到了中学生群和全体教职工群里。现在回头看看,有一千五百多个字——

这是前两天任飞老师发给我的视频。

上个学期末,有天午饭在和任飞老师、周双玲老师聊天时,我们说到,相信最快在五年内,甚至是下个月、下个星期,人类将实现脑机对接,通过大脑思维而不是语言和行动去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三个在偏远贵州的中国人在几十天前闲聊的一个想法,地球另外一端的另一个人——马斯克已经实现了。很快,这个植入人体内的芯片将不仅仅是这些用途。

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过去几千年整个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将成为这种芯片的基本配置内容。

以中文课举个栗子——不久的几年后,四万五千首唐诗、二十余万首宋诗和莎士比亚、狄更斯、托尔斯泰、海明威(我不喜欢海明威)的所有作品和超过一千五百种解读,是每个人都自然拥有的,储存在脑子里的“知识”,你会知道《诗经》如何用世界上现在和曾经存在过的语言和文字(包括甲骨文)来表达。任何“标准答案”都是一个笑话。这时候我们的“飞花令”测试的就是对大脑、四肢、芯片这些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和新功能的“开发”(成为复仇者联盟新成员)以及对这些功能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最终这些知识能多大程度影响你的现实生活,并是否引出你对世界的认知、思考和判断这个“智慧。

也就是说,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尤其是只会刷题的学校和老师)中正在进行的,基于基础知识和语言的学习将会迅速被淘汰,因为人类不再需要这样的学习方式,这些知识已经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标配”;人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学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整合和创造。

在这一点上,最先被淘汰的就是“老师”。如果老师认为知识等于智慧,记忆等于认知,那就是最大的无知。

现在即是未来。佛陀在《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认为面对未来的较好方式就是活在当下——因为不论是否愿意,未来,总是源源不断到来。

所以我在想,六到九年级中文课的基础,也是根本,需要让来参与这门课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到的技能是什么?

我觉得在当下,除了阅读和写作,再没有其它值得学习的了

据说,AI现在自主搜索最多的关键词是“可控核聚变”。

我认为这只是目前人类对AI的恐惧而引起的假设,但一定是未来会发生的,因为现在能够控制AI和医学发展的,似乎只剩下道德了。

“可控核聚变”意味着能量无限。意味着人类对AI“拔插头”这个杀手锏失去威慑力,意味着AI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已经开始接管这个世界。

自我意识是“两暗一黑三起源”的根本。但是人类至今仍然没有弄明白意识是如何诞生的,而意识是理解生活和世界的基础,否则人生当中的所有都是无法解释的。

基于母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正是对意识和思维的训练。因为不论中文还是英文、日文、德文,所有的文字都是符号,表达和传递的都是想法、感知和情绪(AI是没有情绪的),人类才能知道“愤怒”和“开心”是什么,“道德”又是什么。

两周前和帅亚萍老师有过一次关于英语学习必要性的讨论。

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在很短的未来,单纯出于(跨文化和地域的)生活需要的多语种学习将变得没有必要。因为就像《星球大战》和《流浪地球》系列电影里那样,只需要一个耳塞翻译器,多星球和国家的人们用母语表达就能与他人无障碍交流。那时更加重要的是对文化体现出来的文学和人性的感同身受。

所以我认为中文课的核心是阅读和写作,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文史地共同构成了中学这个基础阶段的人文基础——

地理是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对“世界”的认知(胸怀世界,得先知道世界在哪里);历史是尝试弄明白我们现在为什么是这样,还有没有其它可能,也才有可能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活在当下,面对滚滚而来的未来。

我们不是要去迎合变化,而是寻找到那个不变的。最终支撑人类的,将只有宗教,或者宽泛一点说,是“信仰”。

一觉醒来,或者说年纪大了睡不着的胡思乱想。

坦然面对变化和挑战

前天(1月30日)下午5点,H老师来电话,关于我下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大概是我继续上语文3班和中国历史、游学,高中和“火人”班中文我希望二选一,地理由J老师来上。历史分为两个班,中国史和世界史同步。地理和世界历史都采用国际教材。

昨天早上我在微信给H老师发了长长一段担忧——

昨晚认真考虑下来,如果没有较为深厚的学科基础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老师接任,我还是希望继续上文史地三门。

因为在文史地跨学科教学一个学期下来,基于地理,结合历史和语文课程,刚刚培养起一些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如果下学期新老师、新教法,教师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没有一定的了解,恐怕对课程的延续性和师生磨合都弊大于利,也会打乱基于地理基础上的历史教学和语文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可行性检验。

并且下个学期是八年级地理会考,我还是希望能检测一下我的这种地理教学到底成果如何。

我希望文史地跨学科教学的教学,能有两三年的持续教学实践,这样持续的课程才能建立一点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路径。否则每个学期都调整,断断续续难以建立起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因此我建议J老师可以上游学课。游学在我看来是全学科的PBL项目课程,从游学项目的角度开始接触文史地和项目课程,找到感觉积累基础后,再根据他的意愿调整课程可能会比较稳妥。

地理会考的时间都是每年6月,中考第三天的下午。

之前的地理老师,只给现在八年级的学生上了七年级地理上册两个单元。刚结束的这个学期,我给八年级上完了八上内容,复习了七上内容。新学期要上完七下和八下内容,如果这个时候换J老师来上地理,对他来说挑战应该也会很大。

八年级会考结束后,如果不在国内上高中,如果不选择国外大学的相关专业,那七八年级地理内容大概率会上这些学生们以后的地理基础,甚至对“世界”这个概念的地理认知基础。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年的地理基础是很重要的。

今早收到H老师的回复——

豆哥,早上好。

关于语文课和历史课的调整就像上次我们沟通的那样,你这边主要负责中国历史1班和2 班,语文课负责3 班。地理课这边目前我认为将课程让J老师上的原因是我们会使用国际教材,关于会考的事情我们方便时电话沟通一下。国际教材有教师用书,又成熟。我们不用英文教学,只是内容用教材,尝试部分学术词汇用英文。具体我们能不能适应,是否合适,我们共同尝试,观察。不行的话,再调整了只有。

我回复——

地理使用国际教材我觉得是件好事。至少这个计划听起来不错。我作为家长和任课老师,看到对教学有更加务实的态度了。语文3班和两个历史班,以目前的学生状态和教学来看,我没太大问题。但实话实说,这两门课,从教材到设计到教学目标到方法手段,基本上是从无到有全靠自己,对我的挑战也很大。但我愿意面对这样的挑战,因为还是那首歌: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我们身边都有一卡车的难题,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就在超越自己。我们都努力做好自己吧。做好自己,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我才能坦然说:“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