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尺宅叟

关于尺宅叟

唾沫星子如月季花般四溅反刍流逝青春

致小闲同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

小闲同学:

你推荐的美国作家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我用了一个星期,终于读完了。

原本我看书的速度会更快,但上周日下午,在也闲书局结束了和主理人秋蚂蚱先生的对谈,回家的地铁上突然想起西塞罗,想起他说:“如果你拥有一个花园和一间书房,你便拥有了所需要的一切。”于是我准备种一些蔷薇、黄素馨、栀子花和绣球花,还有不用怎么照顾也能长得很好的铜钱草。这样我的生活中,就不再需要其他的东西了。

这几天,我的阅读时间都调整到了下午,因为凉爽的上午我要去到森林里,寻找一些大小合适的松塔,一些陈年的将腐未腐的松针,用曾经每天背电脑、文具的通勤包把它们像小孩子一样背回家,垫在绿植箱底。不久,我会再次拥有一个小小花园。

在森林里,我低头寻找松塔,偶尔抬头,竟总是能看到蹲伏在松枝上,从一根根直直伸展如同我曾经的头发一样倔强的松针后窥视我的松鼠,或漂浮在树叶间一池蓝天里的鹰。它们总是让我迷失而弄丢了时间。

在给你敲这封——不知道这到底是读后感还是读书笔记或是信的东西时,发现由于没有在阿蒂克斯说为什么不能杀死知更鸟那一页做标记,于是我失去了它。不甘心。我认为阿瑟·拉德利和汤姆·鲁滨逊就是两只“知更鸟”,而看完了这本书,怎么能不知道这么重要的信息?于是又再看了一遍,终于,我找到了那段话:

“一天阿蒂克斯对杰姆说:‘你射多少蓝鸟都没问题,但是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罪恶。’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阿蒂克斯用‘罪恶’这个词,我问莫迪小姐是怎么回事。

“莫迪小姐说,知更鸟什么坏事都不做,只是衷心的唱歌给我们听,这就是为什么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罪恶。”

在我看来,知更鸟是至善的存在。就像一本好书,一间也闲书局这样的好书店。

此外,还有了新收获,例如发现了之前被忽略的“女士们中午洗一次澡,下午三点睡完午觉再洗一次,等到夜幕降临时,她们个个汗湿甜腻,像撒了一层痱子粉当糖霜的软蛋糕”这么有趣又生活化的,精彩细致的描写。

感谢你推荐这本书给我。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关于正义和良知的好书,让我看待生活和工作都有了新角度。例如“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太着急了,以至于都没学会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这句让我想起自己常说的“慢慢来会比较快”。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着急,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每朵花都会在该盛开的时候绽放,什么都不会错过。我们只需要在面对自己时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因为有的时候,“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因为“人并不像某些人强迫我们相信的那样生来平等——有些人比别人聪明,有些人生来就比别人占优势,有些男人比别的男人挣钱多,有些女士的蛋糕比别的女士做得好,有些人天生就比大多数人有才华。”

曾经我很愚蠢。这个愚蠢一是愚蠢其本身,二是对愚蠢的未知,这比愚蠢本身更可怕。后来,在读了1000本书,写了超过200万字的读书笔记、影评、乐评和记录日常思考的随笔以后发现——我仍然是愚蠢的。还真是绝望啊!不过还好有一个大大的收获,它在暗夜中发出的微光给了我无比的慰藉,那就是——我知道了我的无知。这让我想起苏格拉底那句——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嗯哼!似乎我又靠近了那些人类历史上真正伟大的人物0.001毫米。否则我还是那黑暗中一点风吹草动就群起而吠,被人一吼就摇尾收声的村犬。NICE!

曾经,美国领导与教育国际中心主任威拉特·达吉特,就全世界都在为学校应该教什么而争论不休时,他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里,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和思考。在我看来,在AI时代最重要的除了阅读、思考,还有写作。因为阅读、思考和写作,就像呼吸、进食和排泄之于生命。呼吸和进食维持的是“人”的生物生命,而阅读、思考和写作维系的,是一个“人”之所以为其自己,不是其他任何一个生物概念上的人的根本所在的精神生命。这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作为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还要有与之匹配的思想上的。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我希望你能成为拥有常识、善于思考和表达的智慧的贵族,而不是群体之一员。这也是我为什么希望你应该至少读一遍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原因。因为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历来就是少数而不是群体。

所以,人总是要多读一点书,多一点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通过这一点一点积累,拨开前面让人看不清楚的杂草,细细地分析;凡事多问几个“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才有可能明事理,辨是非,才可能不轻易被人蒙蔽愚弄,并用理性拷问自己,拷问先人;然后,向前小心翼翼地放一块小小的新石头,让后人踩着,不摔下来。这即是生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我们每个现代人的生命文体,都是一部小品文。(李雪涛《思想小品》)

此时,在给你敲这封信的BGM,是雷鬼音乐鼻祖牙买加人Bob Marley的《Three little birds》——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Singin: dont worry about a thing,

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

期待,在即将到来的八月,每周都能与你在也闲书局见面,聊一聊我们的阅读和思考,听一听别人的声音和智慧。

【读书记】重读吴清源《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

“对于名人自传来说,最大的陷阱在于,一是过分自恋,无限夸大个人业绩;二是缺乏反省意识,不断为自家曾经有过的过失辩解。《中的精神》基本上没有这种毛病,以感恩与怀旧为基调,平和之中,蕴涵着力量。”(陈平原《陈平原序:从文武双全到中和之道》)

第一次读《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是在九年前的2015年5月。这次二刷是因为读了我视为极简围棋发展史的《棋局》,里面有相当篇幅提到吴清源,往事重温。

《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日文执笔是曾多次采访吴清源的东京新闻社评论员桐山桂一,王亦青译。从文笔来说不够顺畅,也许是译者的风格所致。毕竟棋手不是作家,各自所长不同。

“从拿起棋子开始的80年来,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要变化的,但是圣人说过的话是不变的。孔子还有释迦牟尼的教诲是不变的。所以世界上总是有变化和不变的两个方面。在物质方面,科学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精神是永久不变的。所以科学和哲学的中和是最重要的。”这话让我想起上周学年总结时,说到作为任课者的我对历史这个学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去预测和追赶变化,而是试图从过去几千年的变化中找到那个不变的存在。那天上午刚说完这话,中午就被告知下个学期我不需要上任何课程了。变化来得快,但也不突然,因为每个学期我上的课都在变,不变反而觉得哪里不对了;而于我来说不变的是,不论上不上课,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所想生活,也正是这个“不变”,让我能够坦然面对所有的变化。

吴清源《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2版,2015年1月5印。

【读书记1457】不不《棋局》

围棋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盛世出霸主,乱世出传奇,末世出奸雄。

织田信长去世后,喜欢围棋的丰臣秀吉拜日海为师,并为其设立统领棋界的棋所,并规定全日本只有成为名人的棋手才可以成为九段,掌管棋所。日海从此成为棋坛领袖,以自己居住的本因坊为名,开宗立派,广收门徒,他也改名为本因坊算砂。

德川家康上位后,由于社会安定,棋坛渐渐繁荣,逐渐形成了本因坊、安井、井上、林四大世家。四家的一流高手会不定期到江户城(现东京)在天皇或将军面前对局,争夺名人头衔。后世将此称为御城棋。御城棋巩固了四大家的家元制。家元制的重要特点是:以技艺水平而非血缘关系来论高下,通常门派的继承人都是高手,而不是子孙后代。

1670年,安井家第三代棋士,天才一般的涩川春海在御城棋中应战本因坊天才棋士道策。春海执黑先行,第一手下在棋盘最中心的天元,该盘棋被载入史册,成为经典名局。整个棋坛都在盯着这局棋,然后就看着春海一步一步从天元走向地狱。在今人看来,春海的失利与天元并无关系,纯粹是因为道策棋艺太高,就算不用天元局春海照样赢不了。

小宫丈和继承了林家掌门之位后,向林元美承诺:如果你推荐我当名人,将来我一定立你为八段,传位于你。林元美深信不疑,偏帮丈和。然后丈和找到井上家掌门井上幻庵,向他承诺:如果你推荐我当名人,将来我一定传位于你。就这样,丈和靠着骗来的共同推荐压制住了安井家,兵不血刃地就把名人头衔拿到了手里。当上名人以后,丈和并没有履行承诺。林元美苦等五年才识破骗局,于是四处宣扬丈和靠欺骗上位的丑事,并在井上幻庵的支持下向丈和发起争棋。丈和被迫于1838年退隐,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主动退位的名人。在我看来,小宫丈和、林元美和井上幻庵三人的人品都不过是在伯仲之间。

1914年,四十不惑的本因坊秀哉取得名人头衔,从一个差点冻死在街头的乞丐,变为天下第一人。同年六月,远在中国福建的福州城内降生了一个男孩,名叫吴清源。

秀哉逃过横死街头的噩运,打遍方圆社无敌手,在被师父厌恶的情况下成为掌门,年富力强时当上唯一的九段,靠着震后重建的契机一统棋坛,当着所有人的面击败宿敌雁金准一,按理说拥有了极其励志的完美一生。但万万没想到,日本第一的他,这辈子最大的敌人其实是个中国人。

1933年,十九岁的吴清源以“新人王”身份挑战五十九岁的秀哉名人。吴清源执黑,以三三、星位、天元的“新布局”开局。名人执白,以两个小目应对。这局棋被后人誉为“世纪决战之局”。这局棋,金庸认为就算秀哉运用了“巧妙的第一百六十手”,吴少年“还是可以胜的”。而吴本人对此的回复是:“还是输的好。”观者莞尔一笑,大家都很明了事件关键:要是胜了那盘棋,只怕以后在日本就无法立足。此后日本棋坛所有的顶尖高手仿佛陷入一个怪圈:高手们先聚在一起,争夺本因坊的头衔,等本因坊确定之后,就被拖去和吴清源下升降十番棋。等这一任本因坊被降级之后,再把新任的本因坊拖过来,继续被吴清源降级。以二十五岁同木谷实争棋为开始,到四十二岁将高川降级为结束,在漫长的十七年里,吴清源用升降十番棋将日本老中青三代棋手全部降级。凭一己之力打败了一代日本人。环顾天下,再无一人有资格与吴清源分先对弈。

人情似纸,世事如棋。不不《棋局》,可以看做一本极简围棋发展史。新星出版社2021年3月1版,2021年4月2印。总阅读量第1457本

【也闲谈·壹】局座有些忐忑

也闲书局的场地能放得下60个座位,活动也就按照这个人数招募。周日(14日)上午,店长说报名超过80人了。我问:“我要做点什么准备不?”因为主题虽然是“当阅读与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不知道要讲什么。局座秋蚂蚱有些忐忑,让早点去商量一下。

“作为出场一百多次的老牌主持人,不至于忐忑吧?”我打趣。

“主持人和主讲者的区别。插科打诨和抖落肚子里货的区别。”

提前一小时到书局,商量到开讲前五分钟,我其实还是不知道要讲什么,但不紧张,因为我又不是主讲人,只是个“捧哏”的。

局座肚子里有很多货,脑袋里的思想很深刻,家长们能懂,但小朋友们不懂。话头抛到我手上,就只好发挥我的所长——就像平时上课那样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还让花卷放了两句“厥词”。不想现场效果似乎还不错。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家长、老人和年轻人排着队找我单聊,咨询幸福学堂,了解我的课程和教学,交流对教育的看法和采取的方法,就又聊了一个半小时,在膀胱爆炸前一分钟我强行结束了这种“车轮战”式的对话,让他人一直排队等候也非常不礼貌。

局座说:“反响极好,很多人问我可以上毛豆老师的课吗?”

我说:“这个事得我的男神秋老师说了算。”

离店时把花卷和我选的书码上收银台准备结账,“不用付款,这个就当毛豆老师今天的课时费吧。”却之不恭,悄悄把一套精装《贵州历史人物》放回去,改天再买。

今天继续发酵,有听众辗转让学堂的老师“游说毛豆老师做系列主题讲座,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尊重学生,尊重知识。”讲座是不做了,不仔细准备对不起来人。

今天对我来说是暑假的开始。上午带着花卷去买了菜,回来把衣服、床单洗得风来万国旗飘扬。午觉后整理书架。下个学期我不再需要上学堂任何课程,所以再也不必在假期编教材、设计课程,终于可以自由阅读。

盐水煮毛豆+油炸秋蚂蚱

周日早餐后,随手刷了一下微信,在也闲书局局座秋蚂蚱新发的一条,关于球赛的感慨“世界越来越平庸,人生无趣”的朋友圈下面回了一条评论:“这个原本平庸的世界,因为你和也闲书局变得有趣。”然后开始整理书房。

午饭后正困得不行,收到局座的微信,让有时间给他打个电话,“有个事请你帮忙”。

不知道是我在乡下的原因,还是他在书局地下室办公室里信号被重重书架阻隔,反正就是断断续续通话25分钟,就应承下了。

“我担心,在社会上毫无存在感的我会耽误这个活动的招募。”我说。

“你别有负担,我们俩就是在做各自的故事,招募这事忘了它。”局座回。

于是昨天也闲书局的公众号推出了周日活动的预告:7/14|当阅读与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转发已没有几个朋友的朋友圈,加了一句:“7月14日(星期天)下午三点,在也闲书局,一盅也闲酒,一粒盐水煮毛豆,一只油炸秋蚂蚱,也闲聊一下阅读和写作这种生活方式。

关于我的介绍,我觉得局座写得真好——

“这个周日(7月14日)下午3点,我会作为主讲人和书店读者聊我的阅读与写作的个体经历。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讲述,为了让这个普通的讲述更普通,我邀请我认为的贵阳最好的老师毛豆和我一起讲述。因为毛豆老师也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一个书店主理人,和一个在幸福学堂被学生公认是最好的老师坐在一起,聊阅读与写作,就像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讲述一个在废品站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打包工在“不幸地有幸在无意中获得了学识”的故事。

“我和毛豆的“不幸”是我们一直都在底层挣扎;我们的“有幸”是我们从来就不是一棵爬满猴子树上的任何一只——我们不会面对上面的永远的红屁股,我们也不会低头看仰视我们的谄媚。

“因为我们各自有属于自己的那棵树,树上有滋养我们的果实——‘学识’。”

昨晚太座大人问如果没有人来参加怎么办,我说不用担心。我已经退隐十年,秋蚂蚱选择我来和他对谈,他就要面临这个风险并承担后果。

【读书记1456】施蛰存《品唐诗》

唐诗这个名词,不但表明这些诗所产生的时代,它还有别的意义。对前代来说,它表明的是诗的一种新形式。对后代来说,它表明的是诗的一种独特的风格。

唐诗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萌芽于隋代,形成于初唐,而成熟于盛唐。

施蛰存《品唐诗》,是以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百话》为底本,参考了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初版本的选本,我这个学期中文课讲“唐人五十家”的必读书之一。要读的书太多,所以这本就只能是根据自编的教材进展到哪里,同步读到哪里,作为课程辅助之一。现在学期结束了,书也正好读完。

《品唐诗》与郦波的《唐诗简史》相比,后者在历史、考证和文学方面,略微丰富些。想来,这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对前人的理解和史料发掘日渐丰富的原因。

施蛰存《品唐诗》,2015年4月1版1印,淘来八成新二手书。总阅读量第1456本

【读书记1455】维克多·弗兰克《活出生命的意义》

生活并非佛洛依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很多东西,但它无法剥夺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些没能杀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

《活出生命的意义》,前半本,是维克多·弗兰克自传性质的集中营生活的描述;后半本,是自成一派的心理疗法“意义疗法”的描述。我在书名页写:“书名比内容更佳。”因为我完全不赞同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生命的无限意义就包含着苦难、剥夺和死亡”这个观点。

维克多·弗兰克《活出生命的意义》,华夏出版社2010年6月1版,2012年8月4印。淘来六成新二手书。总阅读量第1455本

【读书记1454】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

周日,唯一直接进城的公交车发车时间从6:30延迟半小时到7:00点,而我预约了医院消化内科8:00的门诊。在手机上叫了一辆网约车,8.71元到地铁站。提前30分钟到医院,签到、候诊,从包里摸出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来看。

等心电图报告时看,预约麻醉评估时看,等抽血叫号时看,回诊等叫号时看。约到明天中午11:00的胃镜。回家中午补觉起来接着看。到17:35,就这么利用一天的碎片时间,看完这本18万字的长篇小说。书写得流畅,有趣,读起来又快又省力,是劳累了一天后非常适合的通勤放松读物。得助饭后谈资。

关于什么是经典,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在我看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文学手法,还是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看法,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并且发现竟然也能解读得通。关于《西游记》,我也有过从个人成长角度的《斗战胜佛养成记:十四年从拿抓到至尊》和从化学学科角度《硅基生命体孙悟空》的解读。《太白金星有点烦》,从项目经理太白金星的角度来解读,祂是如何操盘西天和天庭联合推出的“西天取经”这个重大项目的。和《长安的荔枝》一样是“借古讽今”职场中年,如何保住本心求生并最终艰难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或升职的的职场小说。书名大可改为《太白金星升职记》。

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1版,2024年2月4印。继《显微镜下的大明》、《风起陇西》、《三国机密》、《长安的荔枝》之后的第五本马伯庸。总阅读量第1454本

【读书记1453】阮义忠《正方形的乡愁》

世间万象,真正的贵贱美丑不能光看表面。许多绚丽堂皇的东西,实质上却在侵蚀着善良美好的根本。(《家乡的水肥车》)

人跟环境的关系,最可爱的部分就是那份归属感,感觉自己是这个大环境的一分子,而大环境也有一个小角落是专门属于自己的。你能体会到它细微的变化,听到它在不同季节、不同天候的呼吸。而它也会倾听你的心声,无论高兴、惆怅或埋怨,都能得到它的随喜、理解与包容。(《追风的小孩》)

一切都会灭,到底什么会留下来?我相信,那应该就是生命的感动。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被什么感动,因而也做了一些也能感动别人的好事。所有的这些感动形成一个个善的循环,代代相传,便是不灭。(《代代相传便是不灭》)

拍这张照片时,我正值英姿焕发之年,如今已被称为老先生。但我依然有梦想,还在勤快地拍照、写文章,兴致勃勃地过日子。我觉得自己的心态从没老过,而且越活越乐观。人生是苦是福,端赖面对现实的态度,躲避只会导致痛苦,坦然接受才能化苦为甜、轻安自在。(《等野台戏开演的老妇》)

淘来的二手六成新封套丢失的阮义忠摄影散文集《正方形的乡愁》,九州出版社2014年3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53本,《人与土地》、《都市速写簿》《想见看见听见》《失落的优雅》后的第五本阮义忠摄影随笔集。

【读书记1452】阮义忠《失落的优雅》

旅行的乐趣有时不在找到了什么,而是让自己迷失在未知之境。(《佛相、人相、庄严相》)

当时我只明白事理,现在稍懂佛法,便晓得人人本具佛性,只是累生累世的无名之垢愈积愈厚,覆盖了这颗明珠。时时勤拂拭,莫再惹尘埃;自净其意,口说好话,身行好事,庄严相自然显现。(《佛相、人相、庄严相》)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并非任人摆布的静物,人、事、物之间的关系随着位置不同随时在变动,摄影者和被摄对象的距离与角度也是如此。任何一个细节都会牵动全局,照片的成功与失败,就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那般绝对。(《完美的那一刻》)

人人对优雅的解读不同,它可以是一种养尊处优,也可以是一种身段、内涵或风采。以我的体会,那应该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一种把自己缩小,天地反而会变大的境界。人人克己复礼,许多失序的现象就能恢复正常,也才能再度找回失落的优雅。(《回家与离乡的路上》)

淘来的二手八成新阮义忠摄影散文集《失落的优雅》,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7月1版、9月2印。总阅读量第1452本,《人与土地》、《都市速写簿》和《想见看见听见》之后的第四本阮义忠摄影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