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尺宅叟

关于尺宅叟

唾沫星子如月季花般四溅反刍流逝青春

万事尽力,万事随缘

今年是在博客记录自己生活的第二十年,总共敲下的超过300万字中,有260万字是最近十年里的。回看这几百万字,每一篇日志,就是一部个人史。等有空时看看能不能一年一年整理打印出来,算是自己的“年鉴”。

惯例,在年末会给自己一个中文字,作为过去一年的总结。给自己2024年的总结,是【藏】字。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有幸得到老婆的努力和照顾,2024年七月从省城贵阳郊区的新添寨乡下,搬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偏远的谷脚镇乡下,离人群更远了,离是非也更远了,生活就更放松、舒适,让我得以在一种非常自得、自洽、自如的状态中进入2025,我的本命年。就快知天命了。知天命于我,不过就是万事尽力,万事随缘。家里五千余册书,余生何事?不过就是和娃一起玩,和老婆一起做家务,自己得闲翻几本书,抓一把茶煮,爬几座小山,胡乱敲几个字。

【2024书影记】我与人无争

乡下人,〇应酬,每天除了和娃玩、一点家务,就没什么正事了,有空就看书、看电影、瞎敲键盘混眼睛。

2024年,我读书121本,比去年多读了12本,10年总阅读量1523本;读书记、教书记、儿女记等各种记录敲了33万字,10年记录总字数超过260万;观影177部,比去年多看了29部,10年总观影量1877部。

我的年度最佳图书奖,颁给赫尔曼·黑塞《荒原狼》:我们人活着难道是为了战胜死亡?不,我们活着,是为畏惧死亡,再爱上它。正因为它,微弱的生命才绽放短暂的光芒。

我的年度最佳诗歌奖颁给沃尔特·萨维奇·兰多的《我与人无争》:

我与人无争,因为无人值得我去争斗。

自然为我所爱,艺术亦然。

在生命之火前,我为双手取暖。

【共读记·卅】神助攻

今天是三年级2024年的最后一次阅读课,也是我2024年的最后一节课。

上课前,一位高中生来问:“豆总,你三年级的课是什么内容。”我说是两本书。

“哪两本?”

“一本《吹小号的天鹅》,一本《拯救温斯洛》。”

“那我要去上你的课。”

“对你来说程度太低了啊。”

“可是我想上你的课怎么办?你都好久没给我们上课了。我不管。”

“你高中生去蹭三年级的课,浪费时间嘛。”

“那你什么时候来给我们上课?好吧,我知道,我去想办法。”说完就转身走了,就像夏天午后的太阳雨。

提问环节,晨君举手,“好,请说出你的问题。”

“我是有问题要问。”他想确认自己准备的是不是信息类的“是什么”的问题。就是,但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调整一下就是一个好问题了。

“哦~这样啊,好,我来提出问题了。”妥妥的。

角色扮演,旁白竟然只有晨君举手,并且他希望能多读一点,好吧,安排。

躁动的潘神被单独安排坐到沙发上,他需要让自己脑子里不断疾速奔跑的小人安静下来;弗莱德抢到了温斯洛,于是负责变着花样发出各种嗥叫;小北作为路易爸爸,在我的要求下,笑着大声读出了一个男人的气势,虽然只有三句话,却是这个学期三十次课里我听见他最为放松的表达,舒服。雅图抢到的动物管理员,也是读得极符合这个角色身份。浩克的弟弟浩君开启了狂战士暴走模式,一人抢到路易和散步的人两个角色。安淇闷不吭声,于是成为了除旁白和除路易外“戏份”最多的多洛莉丝,而虫君今天是图利太太。

弋涵开始对我说今天不读。好的,不想读就不读,不强求,“你什么时候想读了就告诉我。”进展到一半,她举手说想读旁白,正好大段大段的旁白让晨君读得开始有些“飘忽”,顺利接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去争取,又是大进步。

下课,弋涵指着我手里的《拯救温斯洛》说,妈妈也买了这本书。太好了,简直是神助攻。“那你就可以和妈妈一起读了,你还可以试试向妈妈提出问题,看她能不能答上来。”

“你今天怎么没有争取角色?”我问墨墨。“嗯~没有我喜欢的角色。”这个理由接受。

走出教室,李思甜追出来,“豆哥老师,我上个星期生病了没来上课,所以今天没能提出问题,书也没有读到要求的地方。”

“没关系。我们下次课是下周一,也就是你有一周的时间追上来。”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四十——四十二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二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第四十章最后一段:“可除了一两只发生意外,它们全都活下来了。还有温斯洛,它也活下来了。而且他自己,路易,也活下来了。”你认为这一段为什么要连用三个“活下来了”?在本子上写下你的看法,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七】现实太魔幻

上午的高小班,热身写作每人都拿到了一个量身定制的题,三分钟构思,五分钟写作。

一位喜欢玄幻内容的学者拿到的题是:我在一栋鬼屋门前,捡到了一把古旧的钥匙,于是我决定……八分钟后他分享的写作有三条线索六个结局。我说如果你愿意,任何一个结局都是一个好故事

一位非常沉静内敛的学者拿到的题是:我起晚了,一路跑到学校门口,发现同桌XXX(另一位在座的学者)正蹲在角落里嗦粉,原来他也迟到了。于是我决定为他写一篇激情四射的演讲稿。当她读出这篇演讲稿时,真的是激情四射,读完笑出声来。就像一个我守了99天的花骨朵,第100天时这朵花真的开了。花开自有时,有的时候就是多一点等待和陪伴而已。

那位在别人的故事里嗦粉的学者拿到的题是:写一首十四行诗,讲述一只犀牛是如何成为踢踏舞者的故事。八分钟写出了十三行,分享时补上了最后一行,完美!写诗不是写文章,不需要样样交代清楚,而是要给想象留出足够的空间。

加入时间不长的学者拿到的题是:杰瑞刚一出门,就遇到了汤姆。这会是杰瑞的最后一次出门吗?请从杰瑞的视角写下这个故事。她续写了新的一集《猫和老鼠》,美妙。

活跃的学者拿到的题是:我刚才在也闲书局门口,看到了小贤(也闲书局的猫之一)背着一只乌龟,嘴上叼着小柠檬,跟在XX(在座的一位学者)身后跑了出去。发生了什么?她把这个写成了一个短篇童话,并将身边的伙伴带入其中。有什么童话比自己写的还要好?

那位可爱的学者拿到的题是:请说一说你身旁的人的可爱之处。他开启了细致外貌描写的夸夸模式。传神。

十万个为什么学者拿到的题是:小糜老师刚才说,今天的甜点时间,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恶魔果实,吃掉后将会获得某项超能力。你想获得的超能力是什么?为什么?她问只能是一种超能力吗?我能不能多写几个?我说这是你的故事,你说了算。于是她拥有了三项超能力。为什么不呢?!

来自山上的学者得到的题是:我会读心术。此刻,坐在对面那个人心里正在想……他说他真的会读心术,于是真的尝试去读坐在对面的学者的思想,虽然分享读心术成果时那位被“读”者说自己不是这样想的,但“那有什么关系?我相信你确实会读心术,只是今天仓促,没能发挥正常水平。”

董桥在《英华浮沉录》里记有这么一段——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曾说,他教了三十多年书,结论是写作这一课目最难教,因为“文不可以‘教’而定。”他的理由是写作远不只是一个章法和技巧的问题,而是“气之所形”,“是皮相之下许多深沉主观因素的综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养成过程。”所谓主观因素,他认为“包括独立的人格,善感的情绪,敏慧的资质,素心烂读的积累,对清浊巧拙的判断,独特的手眼以及强烈的表达冲动和创作快感”。有一位学者对陆先生说:“把我关于写作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不消半点钟即可讲完。”可是知道了关于写作的知识就会写作,就能写出好的文字吗?吴鲁芹在《吴鲁芹散文选》里说:“好的文章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关于写作,我没有什么可以教给各位学者的,而也闲书局的各位和那满坑满谷的书就是阎连科在《我与父辈》里说的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能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原计划,下半段一个小时结束主题四《夏本纪》最后一段后,跑完主题五“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摩西、海伦和妲己”中关于摩西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和关于海伦的“特洛伊战争”这两个小主题。然鹅,“耶路撒冷三千年”只到前一千年,因为诸位学者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好,让我不得不一一回应又不一一回答(因为更多的问题是要留给提问者自己去探索),从以色列大卫王到竺法兰和摄摩腾,一位学者分享她所知道的这个故事但错记成史思明,于是我们就又放飞到了大唐的蕃将们,她想去把这段历史弄得更清楚,于是问:“我的作业可以写‘安史之乱’吗?”为什么不呢?当一位学者开始“我要学”时,她就成为一位真正的学者了。我成就感爆棚,心里小得意。但是,计划进度又没有达成,怎么办?不怎么办。计划不就是拿来推翻的么?!

下午初中班,写作材料选自冉正万《乌人传》第一章第一段:

我刚跑到后台,电话响了。没有料到是二叔打来的。他用粗粝而突兀的乡下口音问:“你是曹立不是?”我说是呀。他没听清,又问了一遍。还在电话里喘气,像从很远的地方跑来打这个电话,累得说不出话来。我说二叔你怎么了?他说:“我今天到镇上去了一趟,差点晕倒在街上。曹立,明天你无论如何回来一趟。”我问他:“出什么事了?二叔。”我心想不是他的房子被火烧了就是二娘死了或者跟什么人跑了。二叔说:“电话里头说不清楚,你回来就知道了。”“到底什么事你让我有个准备呀。”“不用准备,回来就行。”“房子没失火吧?”“没有,好好的。”“二娘……没生病吧?”“生什么病,她好好的!你不要问,回来吧,回来我再告诉你。”“二叔,最近我太忙了,我们马上要到凯里去演出……”“曹立,我要是有办法也没打算麻烦你,我是走投无路了才给你打这个电话。这件事不光是为了我,也是为了你,你要是觉得二叔没白疼你,你就回来吧。”二叔撂下了电话。

三分钟思考,五分钟写作。要求是用对话的方式,开始创作自己的奇幻小说的第一个段落,鼓励用方言写作。这时局座大人秋蚂蚱笑嘻嘻拿着一本他正在读的李劼人的书,忍不住加入,开始和各位学者分享方言写作,并说李劼人的文字,远高于与他同时代的诸如巴金等人。这我赞同。说到那个时代的作家们,就不得不扯到周氏兄弟、扯到朱自清。“我认为,鲁迅并不是当时的一流人物,写出来的也不是一流的文字,并且语文书里实在是太多的鲁迅了,苦大仇深得让人喜爱不起来;而朱自清那两篇,又实在是太矫情。语文书里要求全文背诵的那些个文章啊,我认为绝大多数都没有好到值得各位去全文背下来的程度。”这个观点诸位学者频频点头,一致赞同。

“可是鲁迅和他弟弟,把中国散文推到了新的高度,而且两兄弟的风格截然不同。你们要到我这个年纪再去读鲁迅,才知道他的文章是真好。”局座大人似乎想“扳回一局”。

“可是我们还没有活到您这把年纪就已经讨厌鲁迅了呀!”我一说完,满堂大笑。“不过我确实是喜欢周作人的文章。”我接着说,“他的散文,第一遍读觉得都是口水话,第二遍读觉得写得真是好,第三遍读完就恨不得背下来。关于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我们会有几个主题,到时候这就是秋蚂蚱老师的强项了。”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时代这三怕,我们这个讲谈就可以破掉前两怕的魔咒,但这第三怕,我自己现在也还是怕啊!我知道这不怪周树人,可这又能怪谁呢?

诸位学者写作完成,我普及了一下普通话不等于母语,局座大人分享了“母语”的英文单词及其意思后,请学者角色扮演用方言读出这段。我以为这就很精彩了。谁知道,诸位学者的奇幻故事远超我想象的奇幻,而且不只是奇幻,还有喜剧,有惊悚,有爱情。“我们有说小说的要素吗?没有。我们有说到什么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吗?也没有。可是各位的写作中就已经具备了这种种。所以,小说,不过如此。开始写一部小说就是写一部小说最难的部分,你们现在已经超越了那个困难,那就不要停,写下去。”我当然知道写小说远不是这么简单,可有的时候就是要打一点鸡血才行。

诸位学者分享结束,局座大人又没忍住,又问了关于一部小说作者和人物关系的问题。等他讲完,我接过话题,推荐了一部电影和一本书。电影是《刺杀小说家》,书是《百年孤独》。“我不认为《乌人传》比《百年孤独》写得好,只是这本书让我想到了那本书,一样的魔幻现实,不是魔幻的现实,而是现实太魔幻。每个人就这样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当阅读量累积到五百本、一千本,你就会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和认知体系,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或许毛豆可以让大家在寒假读一读《乌人传》,明年我可以请作者冉正万来谈谈写作,也现场接受你们的吐槽,开个吐槽大会。”当有学者受我“蛊惑”说要买一本《乌人传》读时,局座大人说。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贵州人,就在我们身边,上上周还在也闲办了一期读书活动。”我相信请作家冉正万来上一堂写作课,局座大人完全做得到。

“啊!不是吧?!”

“不然为什么鼓励各位用方言写作呢?”

甜点时间后,下半场一个小时,就粗略捋了捋特洛伊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局,从《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到奥德修斯重返故乡的《奥德赛》——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强大到能左右包括神王在内众神命运的神,祂没有固定的形象,也不确定性别,更不在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列,祂就是命运之神。

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从女神盖亚的指尖诞生,并与女神生下了十二泰坦神。命运注定十二泰坦神中的二代神王克洛诺斯将会被自己的后代所击败,于是他吃掉了宙斯之前的每一个自己的孩子,因为宙斯的母亲用一块石头替代了这个儿子。宙斯最终击败父亲,救出众多哥哥和姐姐,并成为了第三代神王。

花心大萝卜宙斯钟爱海洋女神忒提斯,但命运注定他和忒提斯的孩子会更加强大。为避免自己父亲的悲剧重演,宙斯将忒提斯嫁给了佩琉斯,他们的儿子即是阿喀琉斯。阿喀琉斯的命运注定将在特洛伊取得无上荣耀,但也会死在那里,作为母亲,忒提斯当然要想方设法与命运对抗。于是她在儿子初生时,拎着他的脚后跟将之浸泡在冥河水中,没有浸泡到冥河水的脚后跟成为了阿喀琉斯唯一的弱点,这就是“阿喀琉斯之踵”。

在忒提斯和佩琉斯的婚礼上,没有接到邀请的纷争女神向诸位宾客呈上一个金苹果,苹果上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神后赫拉、雅典娜和爱与美女神阿芙洛狄忒为了这个苹果争执不下,于是找到宙斯。宙斯如此聪明的神,怎么会卷入这个不论结果如何都会得罪自己老婆和女儿的纠纷之中呢?于是让三位女神去找特洛伊的帕里斯裁决。

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赫拉承诺给予权利,雅典娜承诺给予武力,都没能成功;阿芙洛狄忒向帕里斯许诺让他得到凡间最美丽的女子,于是爱与美女神得到了金苹果,这也就导致在后面的特洛伊战争中,赫拉和雅典娜站到了希腊联军一边。

阿芙洛狄忒得到了金苹果,兑现了承诺,让帕里斯遇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王后海伦,并双双私奔回到了特洛伊。海伦是谁?她是宙斯与前斯巴达王后勒达的女儿。

所有希腊英雄心中的海伦跟着帕里斯私奔,让不只是斯巴达王受辱,这更是整个希腊城邦的耻辱。于是墨涅拉奥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率领联军讨伐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人神两界都卷入其中。在远射神,即后来的太阳神阿波罗的帮助下,特洛伊联军的统帅,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尔杀得希腊联军节节败退。而此时,犹如希腊联军战神的阿喀琉斯因为与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在战俘分配上受到羞辱,拒绝出战。他的好朋友得到阿喀琉斯的许可,穿上他的盔甲出战,被赫克托尔杀死并夺走铠甲。女神忒提斯请赫拉的儿子,匠神赫菲斯托斯为盛怒的阿喀琉斯打造了新的铠甲。得到众神帮助的阿喀琉斯杀死了赫克托尔后,被愤怒的冷箭射手帕里斯的毒箭射中脚踵而死。谁都逃不过命运。最终,帕里斯也死于希腊将领的毒箭。

久攻不下特洛伊,将士们又思乡心切,希腊联军的智囊奥德修斯想出了木马计,电脑病毒中的木马病毒即得名于此。特洛伊联军因木马计城破被屠。取得最终胜利的希腊联军纷纷带着荣耀归去。奥德修斯也踏上归途。然鹅,他这一路历尽的艰辛,就是《荷马史诗》第二部分《奥德赛》的内容。

我从白板到地图,从地图到白板,唾沫如月季花般四溅,在白板上的各种“斯”之间做连线题。“哇~你的记忆力好好。”有学者说。我说不是记忆力好,而是《荷马史诗》好好看,看啊看啊就记得了。

上午和下午,留了同样的作业——

文科的未来:全球文科倒闭潮与AI时代教育的核心

要求是小论文,不低于500字。

什么是论文?论文怎么写?上午的学者提出了好问题。我说,关于这些“是什么”的问题,AI可以回答得比我更准确。

一天讲谈结束,离店时购书一本,勒克莱齐奥《文学与我们的世界:勒克莱齐奥在华文学演讲录》,译林出版社2018年11月1版1印,布面精装烫金。有点舍不得读。

【家塾记·十三】曾巩《墨池记》

“唐宋八大家”讲到了曾巩。选了《墨池记》和《南轩记》两篇。

《墨池记》花卷通读一遍,我指出几个字的古音及义后,她一段一段说出自己的理解,竟也有六七成正确。甚是欣慰。为什么选这两篇,好在哪里,都不讲,慢慢读慢慢发酵,交给时间。没有自己的感悟,讲再多都是干巴巴的教条。又从“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回顾了欧阳修《醉翁亭记》。

“庆历八年是哪年?”花卷突然问。

“我不知道,不过从‘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以知道和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的时间差不多,后续我们也会讲到这篇。”

这样和女儿一天一天、一篇一篇,有什么意思?没意思。有什么目的?反正不为提分(教材里没有,考试也不考这几篇),只希望尽可能成为内心坚实而丰盈的人。没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

听周华健专辑《少年》里《飞飞飞飞飞》这首歌,“不管去哪里,我都不怕。就离开这里,浪迹天涯,人间蒸发吧!”好想卸载微信,再去西藏,去寺里住几天,关掉手机,凡事都莫挨老子。

【读书记1523】《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中华文明的底色和基调,是周人奠定的。周以前,从三皇五帝到夏,都是摸索;商,则是我们民族少年时代的顽皮和撒野。周以后就成熟了,也变得沉稳。国家制度,辛亥革命前只变了一次,时间在战国到秦汉。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则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清,这就是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前者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后者以纲常伦理为核心;而政治制度是封建,经济制度是井田。正是这四大制度,决定了我们民族及其文化和文明的精神气质。

封就是“爵诸侯之土”,意义在疆,所以叫“封疆”;建就是建国,它包括授土、授民、授爵。授土河授民,表示周天子才是全世界土地和人民的唯一产权人和法人;授爵表示他是所有邦国的最高统治者或世界性君主。主权和产权都是周天子的,诸侯只有财权和治权。

封建制,把当时的世界分成了三个层次。周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嫡长子”,也是天下子民的“总爸爸”。以下,诸侯是“二级爸爸”,大夫第三级,小民则是子女,所以叫“子民”。这个民族在西周叫夏,春秋叫华,后来合称华夏。

没有爵位可世袭,做不了大夫的贵族嫡长子外的子弟,就做“士”。士在历史上极为重要。如果说西周是王的时代,东周前期是诸侯的时代,春秋中后期是大夫的时代,那么战国就是士的时代。诸子百家,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法家代表谋士,都是士的代表。只不过,他们的追求、主张和方案各不相同。

秦汉以后,进入帝国阶段,废封建,行郡县,诸侯和大夫这两级贵族都被消灭。除了皇族,所有人都是平民。于是,士便成为平民之首,与其他阶层合称“士农工商”。从汉帝国到清帝国,官僚集团主要由士组成,甚至一度形成所谓“士族”。士,最终成为中国历史的主人,尤其是中国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主人。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1版,2018年5月19印。总阅读量第1523本

【共读记·廿九】我可以等

上课前在走廊上遇到靠着书架看书的弋涵。“今天我可以读旁白吗?”

“你想读吗?”

“想。”

“好,那你要努力争取。”

小北和潘神,依旧是大家选定回答问题的热门人选。

潘神被问了三个问题,前两个都向别人求助,第三个终于自己答上来。他今天不但记得带书,还答上了问题,被狠狠夸了一把。上课前潘神在唱《苹果香》,于是我问要不要唱两句庆祝一下,结果害他钻到桌子下面躲起来。还得是李思甜相助,没想到歪果仁能用中文读书,还能唱中文流行歌。

小北回答不上问题,闷声不说话。我问要不要请别人帮忙,还是不说话。倒是晨君和虫君急得站起来说:“我来!我来!”我对小北说:“如果你想让谁帮助你,你要看着我,告诉我。”小北不说话,我就等。“你不想说也没关系,你可以指一指。”他选了虫君。

角色扮演,小北加入大家一起举手抢角色。今天的旁白增加到了四位。除了蝌蚪君,每人都抢到一到两个角色。我安排了一个角色给蝌蚪君,他拒绝。在大家读书时,他钻到桌子下面,一会儿挠挠弗莱德的脚,一会儿敲一敲弋涵的椅子,让弗莱德和弋涵从椅子上跳起来,一度课堂大乱。

我把蝌蚪君从桌子下面叫出来,严肃对他说:“如果你想参与,就要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如果不想参加,就请到旁边的沙发上,不要干扰其他人。”

“我想读旁白。”他说。

“那好,你就是第五位旁白。现在要跟随大家一起,否则你不知道要从哪里接下去。”

就此,他在座位上坐好,轮到他的旁白部分,我没有提醒,他读得清晰顺畅。

下课铃声响起,“安静!我们要等图利太太读完这句话。”因为图利太太是雅图,她一直踊跃争抢这个角色,不读完,可能回家一路都会失望。如果一分钟能换来回家路上的一段小快乐,怎样都是值得的。快乐学习不是等快乐了才学习,不快乐就不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挫败和失落,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情绪上的快乐和亢奋状态,所以我认为“快乐学习”是如何帮助学习者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从而享受学习。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三十六——三十九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六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如果你是卫生局工作人员,你是否会像多洛莉丝那样工作?为什么?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家塾记·十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平安夜,省城贵阳的喷水池、大十字和师大一带应该也和往年一样,人流从入夜起渐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终至水泄不通,夜半方散去。住在乡下,就不必受此烦扰。

把二娃洗漱完丢到床上去听故事,给大娃半小时讲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娃用打印的简体字分段教材,我从身后书架抽出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新五代史》,一句一句开讲。
唐末,沙陀人朱邪克用,率沙陀军队剿灭黄巢军,收复长安;击败关中军阀,因功受赐李,封晋王。养子李存勖,即为史称后唐庄宗的李存勖。李克用在与灭了李唐的后梁朱温对峙争霸时病死。死前给李存勖三支箭,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所立,契丹于我结尾兄弟,但都背叛我投靠了梁。这三者,是我遗憾的。你不要忘了完成我的遗志。

李存勖灭了燕和梁,将燕王父子捆起来,和装在盒子里的梁朝君臣首级一起告祭晋王,已完成遗志,并将三支箭还于宗庙。李存勖开创了后唐,但宠信伶宦。伶人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终于引发兵变,李存勖也身死其中。五代总共不过五十余年,更替频繁多源于兵暴将骄,所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曾经给两三位略有兴趣的学生讲过一点《三国志》,人手一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本,一字一句都是故事。或许下次再讲,是给二娃讲故事了。

【共读记·廿八】制度性平等

晨君向安淇提出问题,安淇答不上来,向别人求助,那个“别人”就是豆总。“你问我问题,可以,但根据规则,如果我回答出来了,就需要还一个问题给你,你也要告诉我答案,否则它就会成为你的附加作业。”那还是算了,她音量不高但很决绝,转而向浩君求助,一点也不像那位梦蝶的庄周(“决绝”一词出自《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弗莱德向弋涵提问,弋涵答不上来,但有人觉得她不能向别人求助。“各位!”我说:“这课的规则是面对这间教室里的每个人的,那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向别人求助,这就是尊重和公平。”虽然最终,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只好由弗莱德自己来公布答案,但这就是制度性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如果没有这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坚持和边界,“平等”、“尊重”这些词就会成为大而空,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号。

角色扮演,空前踊跃,六位争抢旁白一角,在我提出轮流担任的方案后,三人退出,于是今天的旁白空前的由弋涵、晨君和虫君三位轮流,一人一段。弗莱德和蝌蚪君是两位老奶奶;潘神、浩君、雅图、小北是四位邻居;李思甜是路易、安淇是麦克、墨墨是爸爸妈妈,诸君都有了自己的角色。闹热。其间潘神这位邻居因为玩手套和抢话,喜提下课和豆总单独好好唠唠。

下课前五分钟,将作业单给到诸君。弗莱德认为,温斯洛属于它妈妈和它自己;蝌蚪君认为温斯洛属于大自然。“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我问。李思甜举手:“豆哥老师,我赞同蝌蚪的观点。”

“那好,请赞同蝌蚪君的不要举手。”全场,只有弗莱德一人举手,迟疑两秒,又放下了。

“你放弃自己的观点?”

“嗯,因为他们都支持蝌蚪。”弗莱德说。

“各位,请注意哦,人多不一定就正确,人少也不一定就是错误。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与支持的人数不一定有联系哦。”

“那我还是坚持一下自己的观点吧。”弗莱德举起了手。

“是否赞同某一观点,一定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做出判断,不能大家怎样你也怎样。”

“豆哥老师,那如果我自己经过独立思考,还是选择赞同,这样算不算独立思考?”李思甜问。

“算!”

“那豆总”,下课铃声响起时潘神问:“如果我自己思考了,但是观点和其他人都不一样,这是不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的结果,有可能是你决定赞同谁的观点,也可能其他人的看法你都不赞同,因为你有自己的看法。潘神,你因为自己的这个独立思考,所以一会儿就不用和我单独唠嗑了。下课!”

下课出教室时,弋涵过来笑着和我击掌。干得漂亮!今天大家都很棒!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三十二——三十五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二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温斯洛属于谁?在本子上写下你的看法,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读书记1522】弘一大师《清凉歌集》

优美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导达心灵于至善,此古人所以定为六艺之一乃必修之教育课程也。然靡靡之音,亦将使青年日趋于颓废堕落。是则音乐教材不可不慎为选择也。(1959年《清凉歌集》菲律宾再版本,马尼拉信愿寺慧庵《菲岛再版序》)

晚饭后,大娃、二娃洗了澡,睡下,我独自于书房,在民谣乐队秘密后院的音乐专辑《神游:李叔同先生乐歌小唱集》中,翻完弘一大师《清凉歌集》。

《清凉歌集》由开明书局初版于1936年10月,包括《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五首由弘一法师作词,刘质平、唐学咏、徐希一、潘伯英和俞绂棠作曲的歌曲;往来书信、序言、芝峰法师代撰歌词的注释《清凉歌集达旨》、乐谱和法师手书歌词墨影。虽薄薄一本不过4.6万字,一段往事,读来却也可爱。

这五首歌曲,源于1929年中一天,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一起去访问弘一大师。他们在饭后的清谈之中,偶尔论及当世乐教。刘质平叹息当时作歌者难得,一任靡靡之音的俗曲盛行。李叔同听后亦以为怃然,便表示再作歌刊行。

1931年9月,李叔同在浙江慈溪白湖金仙寺写成了这“清凉歌”五首。写成之后,法师感到歌词文义略嫌深奥,非常人所能解,遂又请芝峰法师代撰歌词的注释;后将歌词交给刘质平等五人作曲。这五位作曲者,夏丏尊在《清凉歌集》的初版序言中介绍说:“质平为和尚之弟子,学咏、希一、伯英,为质平之弟子,绂棠为质平之再传弟子,皆音乐教育界之铮铮者。歌曲仅五首,乃经音乐界师弟累叶之合作,费七年光阴之试练,亦中国音乐史上之佳话矣。歌名’清凉’,和尚之所命也。”

弘一大师《清凉歌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年1版1印,总阅读量152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