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二十四书香书店

才子佳人枕边书

昨夜枕边书,翻完苗壮《才子佳人小说简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1版1印,“古代小说分类简史”从书之一种。全书8万字,定价8元,淘来旧书7元入的手。15年前,早餐油炸肉饼8元可买4个,现在7元只买得一个半,以一个半肉饼的钱买到4个肉饼,划算。前任主人用透明胶带把书脊、书角都包了边,所以出版了15年的旧书,品相还不错——或许没有胶带就更好了。

才子佳人小说,产生和盛行于明末清初,也恰是在中国小说史上两部不朽名著《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金瓶梅》和《红楼梦》,架上都各有两套。《红楼梦》一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平装共四册,定价3.45元;一是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1版1印绣像珍藏版,定价90元。这么些年两套都胡乱翻过,不喜欢,没认真。两套《金瓶梅》,一是齐鲁书社1987年1月1版1印《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张评甲本),简体横排全二册,全书共删10385字,定价25元,去年在二十四书香书店好像是耗资200元淘来的旧书;一是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1版1印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张评乙本),繁体竖排全二册,按定价200元购入,但是伪版,纸张太白,刺眼。都是一百多万字一千五六百页,两个版本哪个版本也没从头读到尾。哪天要是翻完了,也算是读《才子佳人小说简史》的一个延续。

《才子佳人小说简史》,8万字的简史,概为下面975字,记此留存。

唐宋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重要发展阶段。唐传奇改变了唐前小说“粗陈梗概”的古朴面貌,代之以“叙述宛转,文辞华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唐代就已出现的讲故事供人娱乐的“说话”,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到宋代又进一步发展。“说话”艺人演说的底本便是话本,因其演说对象主要是广大市民,为使其能听懂,故用的是白话,话本可以说是最早的白话小说。

比较而言,宋代文言传奇成就不如唐代,但仍有其特点,受方兴未艾的话本和市民情趣影响,在描写爱情婚姻上也有所发展。在《醉翁谈录》中,判词云:“佳人才子两相宜,致福端由祸所基。永作夫妻谐汝愿,不劳钻穴隙相窥。”明确提出了才子佳人的概念。

直接促成才子佳人小说产生的是文言中篇传奇和《金瓶梅》。文言中篇传奇,是唐宋传奇小说的发展,突出特点是篇幅加长,一般均超万字;其次是大量穿插诗词;第三是明显受话本影响,趋于通俗化。目前可以考定的最早的才子佳人小说,是刊于崇祯四年(1631)的《鼓掌绝尘》之“雪集”。此书署“古吴金木散人编”。古吴是地名,即今天的苏州;金木散人是其号,据卷首赤城临海逸叟《鼓掌绝尘叙》,知道他姓吴,名与生平不详。书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十回,各为一个中篇,其中“风”集和“雪”集为爱情婚姻故事。

正奠定才子佳人小说基础的是天花藏主人,他在明末创作了《玉娇梨》,入清后又写了《平山冷燕》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普遍欢迎,并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创作,才使才子佳人小说蔚为大观。

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于明末,盛行于清初,其余脉与尾声则延续至清末民初,就其发展脉络来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崇祯至顺治年间(1628—1661)。这是才子佳人小说最初的产生时期,作品不多,但首开风气,影响甚大,有的作品还流传到国外。

第二阶段,主要是康熙年间,也包括《红楼梦》产生的雍正和乾隆前期。这一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由于社会安定统一,并有前期的基础,得以进一步发展,不只数量多,而且争奇斗艳,异彩纷呈,出现不少优秀作品,形成全盛局面。这一时期,也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最高水平时期。

第三阶段,是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大体可以说是从《红楼梦》产生之后到鸦片战争爆发前。这段时间,是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延续时期。

第四阶段,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社会急剧变化,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已不再在小说创作中占主导地位,才子佳人小说走上末路。

拥三恨及小目标

贵阳市教育局昨天在公众号发出通知,“全省初三、高三在3月16日正式开学,其他学段、高中初中其他年级开学时间将视下一阶段疫情防控情况再定。”估计疫情如果不反弹,网课也就上两周,16号就能全面复课。

隔离在家,天天闭门读书看电影备课,竟然忘了给女儿交学费。午饭前收到学堂小学部负责人微信发来的提醒,须缴费至学堂的对公账户,所以饭后得进城一趟去银行。出银行顺路转到二十四书香书店,只有店长一人从里面锁着门在找书、打包,准备今天发出的包裹。敲开门猫进去,楼上楼下三层我一个人淘书,“坐拥书城”有三恨:恨一天的时间太少,少到还不够好好看书就没有了;恨口袋里钱太少,那么多想看的书都买不起;恨这个书店里我想看的书有太多。恨呐!恨得后槽牙痒。恨归恨,“行有行规”贼不落空,今天进店一趟,出来也不会空手:

索尔仁尼琴《癌症楼》,译林出版社2013年2月1版,2018年8月8印,姜明河译。索尔仁尼琴我就有了《癌症楼》《古拉格群岛》和《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够了。

S.A.阿列克谢耶维奇《我还是想你,妈妈》,九州出版社2015年9月1版1印。还有《二手时间》《锌皮娃娃兵》在路上,《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在架上,还缺一本《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也就差不多了。

余怀《板桥杂记(外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1版,2017年5月10印。“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

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从书十种。加上架上已有的十七种,现在有二十七种。我有一个小目标,就是集齐并全部读完“海豚书馆”橙色系列(文学原创)、蓝色系列(海外文学)、红色系列(文艺拾遗)、灰色系列(学术原创)、绿色系列(学术钩沉)、紫色系列(翻译小品)六大系列八十六种。在敲这句话时,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今天结账离店的微信钱包余额,3.59元。

疫情凶猛,躲家看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昨天全国确诊469例(其中贵州确诊1例),死亡9例;今天确诊632例(其中贵州确诊3例),死亡17例。为防止疫情蔓延,武汉在今早10点“封城”,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11:20鄂州“封城”,今晚24点黄冈市也要“封城”。但病毒有潜伏期,又是春运,估计在元宵节前后会大爆发。

也是在今天,湖北省歌舞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了一篇《湖北省春节团拜会圆满举办》,内容为:“1月21日,2020年湖北省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在洪山礼堂圆满举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等领导与全省各界代表一同到场观看了演出。整台演出节目编排新颖、衔接流畅紧凑、舞台恢弘大气、表演精彩纷呈,营造出喜庆、欢快、奋进的良好节日氛围。”图文一片红火温暖又祥和,一些公众号纷纷转载,文后留言多为“祝福领导们身体健康”。

早上去随便买点过年要准备的菜,超市里戴口罩的人十分之一都不到,还有老人推着婴儿车在人群里挤。我和太座匆匆去匆匆走,人多的地方一秒都不想多呆。

明天除夕,午饭后对家里大扫除准备过年,一直打扫到下午四点才基本结束。出门散步,和以往一样几乎遇不到什么人。住在这卫星城的乡下已经六年,这个与城市的距离从没有让我对城市产生美感,这次反倒让我产生了安全感。

19、20号两天上午都在二十四书香书店淘书。

19号淘到6本,品相尚可,定价合计98元,四二折不到入手40.8元:

林英《唐代拂菻丛说》中华书局2006年11月1版1印,定价25元,10元购入;

赵宗福、刘永红《飞禽走兽趣谈》,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华意象”系列之一种,2010年4月1版1印,定价24元,9.6元购入;

荣真《大明流煌》,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华意象”系列之一种,2010年4月1版1印,定价18元,7.2元购入;

曹书杰、杨栋《大都风采》,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华意象”系列之一种,2010年4月1版1印,定价15元,6元购入;

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小说文献简论从书”之一种,2005年6月1版1印,定价8元,4元购入;

欧阳健《古代小说版本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小说文献简论从书”之一种,2005年6月1版1印,定价8元,4元购入;

20号淘到6本,定价合计152元,三折入手45.5元:

胡适《红楼梦考证》,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从书之一种,2015年1月1版,2017年5月2印,定价26元,6元购入;

李霁野《唐人绝句启蒙》,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从书之一种,2016年3月1版,2017年6月2印,定价28元,6元购入;

俞陛云《两宋词境浅说》,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从书之一种,2016年3月1版,2017年6月2印,定价29元,6元购入;

白化文《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从书之一种,2012年1月2版,2017年1月3印,定价24元,12元购入;

金龙格译勒克莱齐奥《飙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0月1版1印,定价20元,8元购入;

马塞尔·巴耶尔《卡尔腾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2月1版1印,定价25元,7.5元购入。

“大家小书”系列四种,特价只因水渍。书店一次漏雨导致一批书浸水,晾干后浸过水的书籍都不平整,页间略有粘连,品相不好,但不影响阅读。我买书是为读不为藏,所以不重品相。例如昨天在万东桥花鸟市场旧书摊淘到的7本,都是超过半个世纪的旧书,磨损、褪色严重,品相更差,但不影响阅读。再说这些书既不是初版,也没有作者或名家签名,都极平常。叶德辉《书林清话》中说:“究之藏书家鲜有传及三世者。”我死后,这些书也就论斤买到废品站去,或者卖回二十四书香书店——如果那时候书店还活着。

疫情的不断发展,孔学堂取消了春节期间的文化庙会,观山湖区也取消了春节灯会。如果2月疫情得不到控制,不知道新学期能不能按时正常开学。这个假期就自我隔离躲在家里看书了。

称纸价买书

今日女儿挑了一本新书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我则淘得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柳诒徵的《柳诒徵自述》一本,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编者将这本自述分为“自传与回忆”和“学术次第与主张”两编,共23万字,定价25元,因被水浸过,特价8元入手。如果是藏书,这本书品相极差,整本水浸,凹凸不平,封面封底皻缩起皱。但我是读书,所以只要不影响阅读,其他都无大碍。

昨晚睡前翻完贵州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陈平原的《<文明小史>与“绣像小说”》。定价28元,同样因为水渍,上周以5元“称纸”价入手。店里还有一本陈平原的《点石斋画报选》,找机会再入手,留个念想,每次去都会去看看。还在,我就莫名其妙觉得不着急,全然不考虑店家书卖不出去的感受。

二十四书香书店的特价区那几架,只要不在乎品相,很是有一些“称纸”价的书。考虑到每周都会去,所以每次我只“称”一本,一来书“贼”入店万没有空手而归的道理,二来虽次次买书但都在10元左右,也不会超过太座给我划定的预算红线。最近半年,早餐一碗湖南面,从8元涨价到了12元。有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这书价到底是贵还是平。

李银河的弟子张辉博士在朋友圈晒图,家里十几个书架插满了书,但还是有大量的书堆在地上,无奈只得又再打四个书架,只叹“最艰难的是,阅读的时间在哪里?”。这万余册藏书看得我艳羡不已,在下面评了句“富足人家”,意即“家有藏书成大富,室无翰墨变清贫”。

开书店好辛苦

收获颇丰。今晚在二十四书香书店,三十元现金加二百七十元购书券又淘得十本书。

一本旧书,是重庆出版社1987年7月版,大华烈士的《西北东南风》,定价1.2元,标价12元。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240页,17.8万字,如《世说新语》一则则一两百字的民国人物逸事趣闻。今天一进店,老板秋蚂蚱前辈隔着几个人对我喊:“毛豆,书我看完了,你拿去吧。”我一头雾水跟着他转进后间,接过来一乐,这书大概两个月见在他看,要他让给我,然后就忘了。今天得来,前辈还是一脸的不舍和不悦:“要不是答应你了,我才不会拿出来”。对爱书人来说,书就是自己的娃儿。对爱书的书店老板来说,尤其痛苦——一方面哪个舍得卖自己的娃儿?另一方面又希望卖得越多越好。所以开书店,好辛苦的。主要还是心累。

三本作为无事以遮眼的闲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8月版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书是好书,就是封面太丑,黄翻翻像一坨㞎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版黄裳作品精选从书的精装《书海沧桑》和《掌上烟云》。这个黄裳作品精选共四本,还有《秦淮拾梦》和《往事如烟》,要慢慢寻,或有可能凑齐一套。

特价两本——三联书店2014年版伊恩·布鲁玛的《伏尔泰的椰子:欧洲的英国文化热》,定价42元,因有水渍特价10元。474页厚厚一本,850*1092mm的开本,拿在手上像一本字典。欢喜。贵州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版陈平原选编的《<文明小史>与绣像小说》,定价28元,同样因为水渍,特价5元。百多幅整页《活地狱》《邻女语》《老残游记》《玉佛缘》《痴人说梦记》等十四种绣像小说插图,过瘾。这个价,哪里是买书,简直是在称纸。

今晚入手最爱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影印柳永《乐章集》,从二楼诗词一架最下层角落捡出来。柳永词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这个版本以明汲古阁版《宋六十名家词》中《乐章集》为底本,繁体竖排,宣纸,四眼线装,包角,印书根,极雅致。

在二楼,还淘得凤凰出版社“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从书”之一种,谢先俊/王勋敏译注的《陶渊明诗文选译》,还有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从书之一种,萧望卿的《陶渊明批评》。

“你喜欢陶渊明?”秋蚂蚱前辈问。

“这两本是为下学期上课准备的‘工具书’,这个学期讲先秦。不过还不知道下个学期是不是还需要我上课”,我说。

“上幸福学堂中学的课嘛,你足够了。”

“可是我学历不够,差很远,是全学堂学历最低的。其他老师不是硕士、博士就是海归。”

“那又能说明什么?你的学历是什么?”

“高中。”

“我也是,但我从来不觉得这个学历有什么问题,蛤蛤蛤……”,秋蚂蚱前辈伸出手来,我们这两个握手的老头,笑起来的样子好像两个科学家。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12月8日(上周日)一家三口携2000元巨款乘公交79路进城,“血洗”乐转城市书房师大店,购得书50本,不亦快哉。

不开车进城,是想省下那几十元停车费可以再多买两本书,但却不去考虑几十本书又背又提好几十斤多累人。价值观由此可见一斑,还是又穷又贪嘛。

2000元购书款中,有1800元是太座在在微信公众号“贵阳文化惠民”的“书香润筑城”活动里“抢”的购书抵扣券。几乎每次派券的时间都正逢我在上课,所以每次抢券活动我都毫无建树。

去血洗书店前,我开了一张书单,主要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从书和在二十四书香书店没找到的书。进店后把书单给到店员,十分钟后告诉我除了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其他都没有,因为那些书买的人少。颇失望。收好书单,开始散漫选书,最终三小时把店里我感兴趣的书架刷了两轮后,还是找到一些需要的好书,刚好凑到2000元——金圣叹批评本的《唐诗六百首》和《杜诗》、斯坦利·沃尔波特《细数恒河沙:印度通史》、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的《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查尔斯•曼恩的《1493 : 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米尔顿·迈耶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 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收获还算不错,店里也再难找到我想要的书了。

回家在书房拆塑封、盖印章,插架,不亦快哉!50本书隐没在架上,我感觉真正难以填满的不是我的购书欲,而是我的书架,它里面总是还缺一本最需要的书,而现在书房里的书我这一辈子都读不完,好不焦灼。突然看到架上一本书,我就又释然了——《胡适谈读书: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两情相悦百分之一

下午全校例会前,在小学部花园里两小时看完后半本周振鹤的《藏书不乐》。记得里面有句话说:有的人从不进书店,学问未必不好,有的人买了一大堆书,依然只是作为摆设。我就差不多属于后者——我总是觉得书是一定要买来读的,书房里的书虽然不多,但这辈子肯定是看不完了的。看不完也还是要买。

本周,太座终于忍无可忍,并试图以修改支付密码警示我看起来似乎有点无节制的买书行为。最终,我们达成一个协定——每月买书的预算是我月收入的百分之一。月收入总是不会多增长,但书架上又总是还“缺”那么重要的一本,于是,我不得不在买哪一本不买哪一本前再三斟酌(哪有什么选择困难症,还不都是因为穷)。并且这点钱,我每一分都要花在二十四书香书店,哪怕网上书店的折扣更低,哪怕这点小钱对一家书店来说微不足道,但这是我维护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不能接受没有实体书店逛的生活——美好的事物,要么永远不要出现,一旦出现就不可能接受失去这份美好——穷而贪,是为绝症。

今天周末,晚饭后一家人照例进“城”,每周一会——太座在楼下超市买菜,我和花卷在楼上的二十四书香书店。一进书店,花卷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车田正美的《圣斗士星矢》,席地而坐背靠书架,自顾自旁若无人看起来。我基本上不限制她的阅读范围,她爱看什么看什么,捞到什么看什么,最好。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会跟随一辈子。我现在四十好几的人,看书除了爱好,还是在恶补年少时欠下的书“债”

一会儿花卷上楼来站在我身后,“爸爸,伯伯叫你下去喝茶。好了,我下去看书了。”

“好的,一会儿就去”,我嘴上说着,人继续挂在书架上一层一层扫描,心想不管是秋蚂蚱还是杜彦之哪位老板叫,也要等我先把书淘到手先,书没淘到,茶先就不喝了。

每次都能“贼不落空”。在特价区最底下一层,抠出一本《次柳氏旧闻(外七种)》,收录《次柳氏旧闻》、《博异志》、《纂异记》、《玉泉子》、《录异记》、《金华子》、《甘泽谣》、《独异志》共八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印量才2300册。是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从书中一种。定价22元,全新但因水渍,只要10元。我不藏书,水渍不影响阅读,这个价格我十分满意。又动心想淘齐这套从书。

书淘到了,可以去蹭茶喝了。下楼遇到太座已买好菜在楼下收银台旁等着。于是急忙付款归家。等得现在(22:00)敲下今天的日记,才想起离店忘了去给两位老板打个招呼。有点失礼,不过没关系,他们开了一家好书店,我在这里淘到自己喜欢的书,也算是因书而“两情相悦”了。

这个病好不了

买书于我,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行为,但过多买书,不停买书,明知道没时间读还要买,我承认是有些病态。但这个病好不了,没法治。尤其是那些难得的旧书,即使自己没时间看,也要先买下来,让学生看,让后人看,否则真是对不起那本书来到世上了。

——周振鹤

15日早上10点,太座大人用全家的手机在贵阳市政府文化惠民微信订阅号里抢到了6张一折购书券。这些购书券最高买300元减免270元,最低也能满100减免90元,是贵阳市政府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之一,二十四书香书店也在此次活动指定书店之列。

下午放学,全家直奔书店。在进门的收银台前遇到书店另一位老板杜彦之,他邀我到里间先喝杯茶再慢慢挑书。他开书店,书多慢慢卖,我是买书的,就怕下手晚了想买的书被人带走,我怎么有时间喝茶?

楼上楼下熟悉的书架一架一架、一册一册的过,觉得哪一本都想买,哪一本都舍不得放手,有想买的古籍又还是太贵买不起,不停纠结,还好之前两周已慢慢挑了一些放在书店办公室,否则完全没办法像平时一样挑书、看书,心乱了。

挑了一个小时,太座大人一直就在收银台旁等着帮我们把挑好的书按优惠券面值配单。收银台前排队的人不多,但就连乌当中学的学生都是抱着一堆书。结账时,修完产假回来的娇娇店长说,几百张券5分钟就被抢光。我们抢了1800元的券,付了两百多元就抱着沉沉一箱几十本书满载而归。就连花卷也买了500元的书,两本《日本妖怪博物馆》就400元。花卷和我比过年还开心,“爸爸,这真是一个超级快乐的周末啊!”

局部前准过气108线网红往事

十二年前,我还是一枚局部地区前准过气108线网红,时不时在自己的网站和博客里说些肤浅而不合时宜的话,以博眼球(十二年过去,肤浅一如既往)。

一天,收到一封@hotmail来自美国旧金山的电邮。写信的是一位青岩赵以炯状元家族后人。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希望我能帮他在网站和博客上寻亲——寻找贵州的赵状元后人,同时他手里有一份赵以炯哥哥赵以焕手书的一支家谱,希望能交给赵以炯或赵以焕在青岩的后人。

在网站和博客上,我做了一个关于青岩赵家的专题,然后青岩赵氏的“致”字辈和“忠”字辈后裔就和老人联系上了。他们确认这份赵以焕手书的家谱内容,是青岩赵氏现有族谱所没记载的。皆大欢喜,别人家事我就不掺和了。

两个月后,我收到一个美国发来的包裹,里面是五本包括了赵以焕手书家谱和此次寻亲始末的繁体竖排影印本《青岩赵氏家族参考史料》。每一本上面都写了受赠者。其中有一本送给我留念并委托我将两本转交青岩赵家后人。这两本,幸不辱使命,另两本因受赠者更加在乎原件而不是这黑白影印本,因此就一直留在我手上了。

上周日(10月20日)整理书架,翻出这三本《青岩赵氏家族参考史料》,十几年过去,也不知道那位老人是否还在世。另外两本放在我这里终究不是办法,我得为它们寻个好去处这件事对我而言也才算是有个完美结局。于是我给二十四书香书店的老板秋蚂蚱发了微信:

前辈好!

今天我整理书架,翻出三本贵阳青岩状元赵以炯家族的史料,主要是一本赵以炯在美国的后人手里的家谱影印本。这本在美国的家谱是贵州赵家也没有的那部分。

这三本资料是十二年前我帮助赵家在美国后人联系上青岩赵家后人后,从美国快递过来的。一本给我留作纪念,另两本因受赠者只对家谱原件感兴趣,所以就一直放在我这里了。

不知我可否将另两本转赠给您?您认识的人多,或许会有人需要,总比烂在我的书架好。您看妥否?

很快收到回复:

亲爱的毛豆,我昨晚还在想,何时能腾出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青岩教案,你就雪里送炭。我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这个教案和其他(比如天津教案等)教案有着不一样的况味。我不会给别人的,一定会自己留着慢慢磨。谢谢谢谢!

今天下午,太座和花卷进城理发,我顺便把这两本史料拿去书店,顺便,淘到一本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版作者于民雄签名的《孔子与先秦诸子》。定价36元,定价旁贴了两张标签,一张写“签名版全价”,一张“水渍12元”。乐滋滋付了12元带走。品相差了点,但下半学期的课要讲到孔孟诸子百家,正好用得上,还是签名版。而且,封面设计者是曹琼德。曹先生应该不知道他朋友送他的四扇清雕花木门放在我家已经五年了。或许送他的朋友也忘了,我也没有曹先生的联系方式,于是就这么一直放着。

贼不落空逛书店

周五下午,太座去参加单位安排的国庆七十周年活动——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要下午六点才散场,我和花卷回家自然没晚饭吃,于是放学后我们俩早早先下了顿馆子,吃饱了饺子再去二十四书香书店。

一进书店,花卷就找了一本《红楼梦》抱着上了二楼,坐在角落看书陪我。

二楼的两架新特价书,每次进店我都要去扫荡一通。每次自然都“贼不落空”。上次淘到一本迈克尔·夏拉的《决战葛底斯堡》,书被水浸过,但无污渍,定价52元,标价8元。入手一周后,七年级的小树在我的课自修了一个“美国南北战争与黑奴的关系”的课题,这书就转送给她了。

这次发现一本姚一鸣的《中国旧书局》。金城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封面有一元硬币大小的破损,书页有水渍,定价39.8元,特价5元,赶紧霸在手里。自己小时候是没书看,年轻时是没看到好书,现在早餐一碗肉沫面都要12元,一本两百多页十九万字的书才5元钱,这真的是在用买餐巾纸的价格买书,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

淘得正沉迷,老板秋蚂蚱轻手轻脚走来眯着眼说:“我理了一个星期的旧书,不一样了,来看看。”

“好,看完这两架就去。”一定又翻出来好东西。

翻完两架书,太座的电影结束来找我们。离店时,请前台把我周二通过微信定购的《周素园文集》一并取来结了账。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绿色硬皮的《周素园文集》,印量不算多,1100本。书店开业前我去当义工整理黔版书时就发现了。106万字,1414页,字典一样厚厚一大本,定价45元,书店标价60元。我一向买不起不买售价比定价贵的旧书,并且十几本堆在一起,想来短时间不会全卖掉,逡巡大半年,一直憋着,不下手。

上周梳理课程框架,觉得讲到民国,贵州毕节人周素园这座高山是肯定绕不过去的。这位老先生一生79年,经历过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并且和当时许多著名军政人物有过不同程度的交往,还有民国时期贵州的兴义人何应钦、王伯群,桐梓人周西成、王家烈和安顺“一门三中委”的谷家三兄弟,都非常值得一讲,于是未雨绸缪,终于还是入手这本大量一手史料的老书。周素园的外孙女赵明和的《我的美国表姑——“圆房顶”下的今人与往事》,在我书架上也快一年了。这时回头再去读一遍,肯定又有新收获。话说,书里的“圆房顶”,就是位于贵阳市区护国路口那栋,有一个圆柱形塔楼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伯群故居”。

提到王伯群,我记得在二楼“黔籍黔版”书区看到过一本汤涛的《王伯群与大夏大学》。当时没入手的话,那应该就是这本书不便宜了。这种档案馆编选的史料选辑,选人,估计一年也卖不出去两本,我再憋一下应该也没关系,说不定哪天去就特价了。

两本书共65元。每周到书店至少一次,是构成一个愉快周末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周继续淘书,毕竟老板新理的旧书区我还没有去翻拣过——再说,逛书店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