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不落空逛书店

周五下午,太座去参加单位安排的国庆七十周年活动——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要下午六点才散场,我和花卷回家自然没晚饭吃,于是放学后我们俩早早先下了顿馆子,吃饱了饺子再去二十四书香书店。

一进书店,花卷就找了一本《红楼梦》抱着上了二楼,坐在角落看书陪我。

二楼的两架新特价书,每次进店我都要去扫荡一通。每次自然都“贼不落空”。上次淘到一本迈克尔·夏拉的《决战葛底斯堡》,书被水浸过,但无污渍,定价52元,标价8元。入手一周后,七年级的小树在我的课自修了一个“美国南北战争与黑奴的关系”的课题,这书就转送给她了。

这次发现一本姚一鸣的《中国旧书局》。金城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封面有一元硬币大小的破损,书页有水渍,定价39.8元,特价5元,赶紧霸在手里。自己小时候是没书看,年轻时是没看到好书,现在早餐一碗肉沫面都要12元,一本两百多页十九万字的书才5元钱,这真的是在用买餐巾纸的价格买书,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

淘得正沉迷,老板秋蚂蚱轻手轻脚走来眯着眼说:“我理了一个星期的旧书,不一样了,来看看。”

“好,看完这两架就去。”一定又翻出来好东西。

翻完两架书,太座的电影结束来找我们。离店时,请前台把我周二通过微信定购的《周素园文集》一并取来结了账。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绿色硬皮的《周素园文集》,印量不算多,1100本。书店开业前我去当义工整理黔版书时就发现了。106万字,1414页,字典一样厚厚一大本,定价45元,书店标价60元。我一向买不起不买售价比定价贵的旧书,并且十几本堆在一起,想来短时间不会全卖掉,逡巡大半年,一直憋着,不下手。

上周梳理课程框架,觉得讲到民国,贵州毕节人周素园这座高山是肯定绕不过去的。这位老先生一生79年,经历过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并且和当时许多著名军政人物有过不同程度的交往,还有民国时期贵州的兴义人何应钦、王伯群,桐梓人周西成、王家烈和安顺“一门三中委”的谷家三兄弟,都非常值得一讲,于是未雨绸缪,终于还是入手这本大量一手史料的老书。周素园的外孙女赵明和的《我的美国表姑——“圆房顶”下的今人与往事》,在我书架上也快一年了。这时回头再去读一遍,肯定又有新收获。话说,书里的“圆房顶”,就是位于贵阳市区护国路口那栋,有一个圆柱形塔楼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伯群故居”。

提到王伯群,我记得在二楼“黔籍黔版”书区看到过一本汤涛的《王伯群与大夏大学》。当时没入手的话,那应该就是这本书不便宜了。这种档案馆编选的史料选辑,选人,估计一年也卖不出去两本,我再憋一下应该也没关系,说不定哪天去就特价了。

两本书共65元。每周到书店至少一次,是构成一个愉快周末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周继续淘书,毕竟老板新理的旧书区我还没有去翻拣过——再说,逛书店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