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渣与世间味

我居住的小区,在与市政道路对接的大门口设有一个工作岗位。几年来,站在这里的都是看起来30岁不到的小伙子。不论酷暑严寒,不管刮风下雨,这个岗位的年轻人每天穿着看起来材质不错的制服,扎着腰带意气风发站在大伞下,八小时只做一件事,对进入的每一辆车抬起右手敬礼。这让我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问题——这个岗位对其从业者数年甚至十数年接受的教育和从业者作为“人”的意义何在?

“往西公益”在十几年的助学实践中发现,在应试教育下的许多贫困学生,在寒窗苦读时也正在远离阅读。为了鼓励他们阅读,开拓他们的视野,“往西公益”的“囊萤照书”项目,在受助学生中通过赠送书籍和读后感征集来鼓励阅读。2018年9月-2019年1月的学年上学期,“囊萤照书”项目继续在贵州省三个州、市共6所中学和高级中学开展读书活动。

我春节前从云南旅行回来第二天,收到了项目人员快递来的115篇学生手写稿读书笔记。第二天邮箱里又收到27篇笔记word文档。

今天开始阅读这142篇学生作品的项目任务。这是我第二个学期参与学生作品甄选,过程仍然让我感到难受。

我没有见过科举制度下的“八股文”,但从每个学期这一两百份县、市级重点中学学生的读书笔记(或作文),看到了现代“科举制度”满满“八股”的作文套路和一个个本该朝气活泼但却暮气横秋的中学生。

作文开头引用和拔高,中间获得启发、感动和深刻领悟,结尾评论并对当下斗争和奋斗的空洞呐喊,以及未来的展望。结构的“集体化”,可知这是学校重复训练的目标和结果。“千篇一律”这个词用在这里,尤其合适。言为心声,这样的“言”如果真的都是“心声”,透过文字我看到的不是人,是一个个流水线产品。反而是突然从生产线上掉下来的一篇,不在乎(或者是“没学好”)这“八股”结构,没有没来由的感慨、感动、感悟,有的是从自己的切身出发,把眼光关注在自身的困扰和成长上的作文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在一堆毫无生气的物件里,总还是有一具魂灵在呼吸,还有一点天真。

用词的重复和表达的不知所云,看出学生课本外的阅读非常有限。大家都只学课本上那几篇文章,文章的好坏和意识形态不说,就像一百个人都在啃一根甘蔗,再好的甘蔗,最后也只是满地渣,这一百人再品评谁嚼出来的渣更细更白,却不知世上除了蔗的甜,还有苹果、芒果、榴莲、香蕉各种不同的口味和一百种酸、一千种辛、辣、甘。

现在已经有了写诗软件和文章生成器,相信不久以后,机器自动生成一篇60分蔗渣作文也不会是什么难事。当下接受这样程式化、机械化教育的学生,在几乎可以想见的未来,就像那个每天对车辆面无表情敬礼八小时的年轻“螺丝钉”们一样,牢牢钉在这个社会和教育的某一环节,成为其一部分,这样的“螺丝钉”教育对人之所以为“人”其本身意义何在?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个人只有成其为“人”,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一位老师如果不能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他至少可以把“枪口抬高1寸”。一位老师如果已经被后天教育成为机械顺从和奉教材为圭臬,将课程资源狭隘地限于教材,恐怕这才是最为彻骨的严寒——让一群除了教科书之外,再不会读别的书的人来当老师,再没有比这更荒诞的事情。

“囊萤照书”项目在我看来,就是在那还在呼吸的灵魂手里,塞了一只小勺子,鼓励他从蔗渣上抬起头,去尝世间味。

【皂办处】己亥年正月初七开工大吉

从乙未年戊子月(2015年12月)【皂办处】试制成功第一块冷制手工皂,到己亥年(2019年),已经是我们这一丿小小家庭制皂手工坊存续的第五年。

这几年,我们做出了两万余块冷制手工皂,七千余只手工唇膏和手霜;在贵阳和遵义两个城市的购物中心,最多时同时开设了5个线下专柜。

不论是已往的过去还是未来的未来,我们一家,都深深感谢各位亲友和客户对我们的关照。谢谢有您!新年大吉! 继续阅读

不知死亡和明天谁先到来

五之堂书店师大旧址搬迁前的图书清仓第一天,是2018年11月某个周末,我去淘了几十本打折书和二手书。

在书店遇到几年不见也不在微信朋友圈互相点赞的通信录熟人,他问:“买这么多书要看到什么时候?”

我说:“书不像水果那么容易变质腐败,遇到就买回去,慢慢看,不着急。越来越多的书被下架、化浆,能买得到的和值得一看的书,只怕也是越来越少。”

上个月底,一家人云南旅行时,得知学堂的一位伙伴在假期第一天突发重病住进ICU,我于是念诵1万遍六字真言和诵读佛经为他祈福。

太座连年体检,今年脖子上的甲状腺结节终于长大到1.9cm,不管是增生性还是肿瘤性、是否良性,她决定在这个月底前做手术切除,因为三月一开学,我就没有办法同时照顾女儿和她的手术。为了希望她的手术顺利,甚至过分的希望结节能自行消失,我从云南旅行时就发愿念诵12万遍六字真言和诵读佛经为她祈福。这也是我作为一名佛教徒的学习和修行。

一部接一部诵读佛经,今天是第三天。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等是这些年诵读过很多遍的;也有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六祖坛经》这样多年来诵读次数不多,这次再读收获很大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等经是第一次完整、认真诵读。读完发现《楞严经》是25年前在安顺新华书店买的,花了18元。当年的这笔钱对还是高中生的我来说,不啻于一笔“巨款”——用一周的全部生活费买一本经书,而这本经书在25年后才第一次开始诵读。

新书新读的《大乘起信论》,第一遍非常吃力,基本不知所云,所以还得继续对照600多页几十万字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再读。

五年了,小区的实际入住率仍然只有3/10左右。春节期间更多人不在家,白天晚上散步,一小时遇不到一个人,晚上也看不到几盏亮着的灯。我喜欢这样的空寂,有足够的空间独处、思考和绕佛念诵六字真言。

昨晚独自散步回来,太座和我聊佛经,她说从字面来看,佛经有些无聊又难懂。我分享了对《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理解后,她对佛经有了一点新的认识。顺便我再次表达了想找机会去闭关和读佛学院的心愿,太座有些不理解,觉得她在同佛祖的争夺中落败,而我终于还是要离她而去。我说:“不同的闭关,就像不同科目的高考冲刺班;佛学院就是考上大学,每年有两个学期离家在外求学。这只是我再次学习的选择,就像不同的人选择医科、农林、财经或师范类等不同的大学。而我学习禅宗、净土还是天台、华严等不同的佛教宗派,就像选择了土木工程、语言文学或是经济贸易等不同的专业”。当我这样解释,她终于不再感到悲伤。

2018年,我曾做过几份某佛学院的入学试题,都能拿到及格以上的分数,但这和并不代表就能成为全日制的佛学院学生。佛学院除了考试通过,身份还得是出家两年以上的僧人,还有年龄35岁以下和无婚恋关系的限制。还好,各佛学院都有开办居士班,对就读居士的年龄也放宽到55岁。关于闭关和读佛学院,或许我还有时间——没有人知道死亡和明天谁更先到来

【幸福新语】幸福学堂戊戌年记忆碎片

己亥年正月初二,晴,空气质量良,西南风4-5级。

一年过去,新学期也就要到来。

早起备课,翻到上学期记录下来的学堂里师生的一些趣事。这些趣事的记录,是我在中文课上,给中学生布置的仿《世说新语》写作而作的样例。现在看来,一个学期的校园生活就那么历历在目。我会持续这个“幸福新语”的记录,多年以后,这些记忆的碎片就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中学篇

【 幸福新语·一 】 “以前活得简单,现在想活得简单”,这是Angelina中文期末考试作文里的一句话。

【 幸福新语·二 】 八年级及以上的中文课,毛豆老师的自选教材都是繁体字。一天上胡适的《略谈人生观》,“毛豆老师,其实你还可以用繁体字板书的”,Yvonne说。“好!好!好得狠!”毛豆老师说。

【 幸福新语·三 】 Stan Lee 离世的那个周一,Grace的周记本上前一天写着一句话——世人都是会凋谢的花啊!

【 幸福新语·四 】 江西游学归来的第一节游学课上,“如果有同学不交作业会面临什么后果?” 毛豆老师问。让他去食堂做一周的义工吧!Vicent和Tom说。后来,他们俩在食堂做了一周的义工。

【 幸福新语·五 】 九年级的Tony凶了Angelina,于是毛豆老师让十年级的Simon去背他们改编自王尔德的班训第一条“Girl are meant to be loved,not to be understood”给Tony听。“那第二条是什么?”Tony问。“请参照第一条”Simon说。

小学篇

【 幸福新语·六 】 午餐后的中学生们,踩着操场上的阳光练习冬至游园会开场节目——舞龙。雨辰站在毛豆老师旁边看了一会儿,指着龙珠问:“毛豆老师,他们为什么要追着一根棒棒糖跑呢?”

【 幸福新语·七 】 子乐在学前班时常常忘记写作业,但现在上一年级就不一样了。下课,小朋友们都出去玩,他一个人还在教室写作业。Sunny老师说:“走啊!去玩吧!”子乐倔强地说:“不!我要学习!只有学习好我才有选择的权利,我也才能够得到自由”。

【 幸福新语·八 】 龚老师的女儿悠悠也是她班上的学生。有一天悠悠回到家,对外婆说:“今天老师表扬我啦!”外婆问是哪位老师表扬了我的乖孙女啊?“龚老师呀!” 悠悠开心说。

【 幸福新语·九 】 元宝的折纸皮卡丘被踩扁了,他觉得皮卡丘肯定是死了,于是把它埋葬在校园里的桂花树下。下午,他带着两位同学在皮卡丘“坟”前土里插了一块饼干,当做“墓碑”,三个小朋友就跪在地上对着一块饼干磕头。

【 幸福新语·十 】 海海很苦恼,边挠头边说:“熊猫老师,如果我要完成体验盲人过马路的作业,我就要一直练习,一直练习,练习到没有时间写作业,没有时间弹钢琴,没有时间吃饭,也赶不上校车。我还要不要练习啊?熊猫老师!你等等我啊!我还没有说完啊!熊猫老师……”熊猫老师已经落荒而逃了。

【 幸福新语·十一 】 阳光下午,隆隆趴在杨梅树上,一副很惬意的样子。“隆哥,来!你快下来!”毛豆老师在下面张开双臂仰头叫他。“卷卷爸,你怎么叫,也没有用,我,是不会下来的,因为只有在这上面,我才能看到远方”,他在树上晃荡着两腿说。

【 幸福新语·十二 】 小企鹅在喝芒果汁,松子舔舔嘴也想喝,跑去青龙茶馆要来一个杯子。“这个是给我治病的维生素,因为我感冒了”,小企鹅说。“好巧,我刚才正好也感冒了”,松子说。于是他们分享了一杯芒果汁。

【 幸福新语·十三 】 小白摔倒在走道上,子乐跑过去扶起她,关切地问:“小白,痛不痛?”并给她掸干净衣裤。Sunny老师正好路过,蹲下来对子乐说:“子乐,每天站着给你们上课,我的脚,也好痛啊!”子乐回头淡淡说:“老师,你就不要来凑热闹了嘛”。

【 幸福新语·十四 】 楷楷挖完鼻孔,顺手将鼻屎抹在了迎面走来的熊猫老师裤子上。熊猫老师有点生气,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楷楷说:“因为我爱你,但是我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接近你,所以我只好这样了,熊猫老师!”于是熊猫老师就蹦蹦跳跳回办公室了。

邻家大叔鲁迅

除夕夜23:45,外面硝烟弥漫,炮声震得地板和床似乎也在震颤。在0:30这“接年”的炮声结束前是无法入睡的。

“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惧惮这些,而且是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觉得在风沙中辗转而生活着的,会知道这意思。”①我在床上翻“现代文库系列”的《鲁迅杂文》,枕边是刚翻过的鲁迅的《朝花夕拾》,书与当下的氛围似乎不相宜。

中学时“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以后看见“鲁迅”和“周树人”就远远避开,因为这“怕”里更多是反感——我根本搞不懂课本里他的文章到底在说些什么,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每一个都认识的文字后面竟是深渊,就像身边某位朝夕相处和颜悦色嘘寒问暖之人竟时刻欲将我寸磔而后快,实在是可怕。文人,是要依托其文章才能活于世间的,而这样险恶狡黠的人,这样一位烟不离手,时不时就撸起袖子在报刊杂志上和别人隔街对骂的满满市井气的大叔,怎么竟然是“中国文化革命之伟人”?

现在时隔二十几年再回头看鲁迅,基本上是在为下学期我可能的中文课备课。看的角度不同了,我就愈发不喜欢鲁迅其人,觉得他可值得一看的文章,实在是不多。而当初弄不懂的(以《秋夜》中“两颗枣树”就像“白色恐怖下的革命者”的解读最为印象深刻不知所云),现在清楚,那不过是意识形态下的过分解读,想来弄不懂也就没什么了——如果在那年纪就明白那些东西,却才是一件可怕的事。并且愈发觉得鲁迅这人的市井和小器。这“小器”不过是“旁观的人,所以容易说些自由话”②,“辞锋仍是尖酸,正直却不一定落在他这面”③。“意见大部分还是那样,而态度却没有那么质直了,措辞也时常弯弯曲曲,议论又往往执滞在几件小事情上,很足以贻笑于大方之家。”④

想来现在的学生应该不会再“怕”周树人,因为当意识形态的光环散去,鲁迅也就走下了神坛,当年汗牛充栋的鲁迅作品,还能存留下来不失价值的,恐怕多是那些就事论事的考证。而与其同时代的文人和作品中,有大把比鲁迅的文章写得好和更值得一读的。并且现在又有了另一种对鲁迅的“过分解读”,与意识形态称其为“中国文化革命之伟人”的过分解读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以唐弢《记郁达夫》一文里鲁迅曾经讲过一个黄段子,就称鲁迅为“民国第一段子手”;借《故事新编》说鲁迅才是无厘头的祖宗;鲁迅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自己曾用“荆川纸”描旧时绣像小说里的人物,就说民国顶尖的设计大师;从鲁迅一张旧照就说其是“服装搭配大师”,如此种种以无知为有趣,实在是恶心至极。

所以,课本里远不需要那么多鲁迅,甚至课本里是否需要鲁迅,于我而言,都是大可探讨一番的。或许鲁迅本身并不坏,只是意识形态坏了鲁迅,他只是一个喜欢写写字,从发表的铅字里寻找存在感的邻家大叔。


①④《华盖集·题记》
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③《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与尿酸君的战斗仍在继续

早上7:10去了五楼表妹家,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当医生的表妹给我抽了一管血,上班带去医院查尿酸。

晚饭时她在微信里发检查结果给我,尿酸值469。

太座翻出前几年的体检报告,尿酸值2014年是508,2015年是520,今年降了51,但比成人男性标准最高值420还是高出49。

尿酸值过高,很容易引起痛风。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当疼痛发作时,会在半夜熟睡中疼醒,疼痛感类似于大脚趾被火烧一样。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医学术语:第一跖[zhí]骨),但发病的关节不限于此,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发病的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最后影响日常生活。

我不会让自己后半生就躺在床上,任病痛把我当做饼子一样两面煎至人生枯焦。

今晚开始恢复每天口服小苏打。平时就不抽烟、不喝酒,也少吃肉和鱼虾,只要继续这样也适合我口味的清淡饮食,并保持每周两次的瑜伽和每天步行一万步以上这样的有氧运动,相信尿酸2019年就能回复到正常区间值。等天气暖和起来,再恢复每天2公里的慢跑,努力将尿酸值稳定在300。

两天三玄奘

[唐]释慧立著、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赵晓莺译的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从弘化社迎请到已数月,一直和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并列在书架上,没有读。之前就是因为看过根据心海法师的小说《大唐玄奘》改编的电影《大唐玄奘》(黄晓明饰演玄奘)后,才决定购(请)的这两本书。

两天翻完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和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两相比较,高下立现。

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对译者的评价我只有“力不从心、不堪此任”八个字,或许唯有一颗虔诚之心让人敬佩。

《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全书,整体显示出译者赵晓莺不论是中文还是文言文功底都不够深厚扎实,译文不但将频将难句省去,后三分之一部分更是对重要表、奏和书信往来都是大篇幅的原文引用未做翻译。对此,译者在自序中的解释是:“曾经尝试做过几次翻译,终觉无味,反而破坏了原文的音韵和谐之美,失去了原文的辞气畅达和雄浑气势,于是保留原文不译”,基本意思大可理解为“功力不够,无从下手”,只是不好如此坦白承认了。

在配图方面,大量堆砌甚至是重复使用相同内容图片,从摄影角度来看,图并非都美;排版和装帧设计不够成熟,或者说专业性稍弱,校对也须更加仔细才行。尤其是封面上“梁启超赞叹:该书是世界上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传记文学”一句贴金和误导尤为可恶——梁启超就算赞过的,也是[唐]释慧立的著作,断不是赵晓莺的这个译本。

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明显也脱胎自[唐]释慧立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采用小说把玄奘传呈现出来,可读性更强,不论文字功底还是行文结构,都远比赵晓莺的译本高明许多。但校对还须再仔细点,配图在精不在多,排版也有较大改善空间。另外,整本小说几乎没有关于关键经、论和辩经的内容,如玄奘西行求学的《瑜伽师地论》、《破大乘论》七百颂,只有名而没有一句内容引用,唯在小说最后有《心经》全文,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翻完两个版本的“玄奘传”,顺便把买来两年一直没看的《大唐西域记》也翻了一遍,又重温了《洛阳伽蓝记》和法显的《佛国记》,阅读量有点大,后续几天要换换脑子,看点更闲的、不费脑子的书。

《坂上之云》与假期生活の白描

“如果在坡道之上的蓝天中,有一朵亮丽的白云,他们便会直视目标登坡而上吧!”

假期开始半个月,刷完大河剧《坂上之云》3季共13集。上句就是每集开头渡边谦的旁边。

大河剧《坂上之云》,根据司马辽太郎历经十年创作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改编,通过明治时代出身于四国松山的秋山好古(日本骑兵之父)、秋山真之(日本海军名将、天才参谋)兄弟和正冈子规(俳句革新家)三个主人公的故事,描写明治时代国民在每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如少年般怀揣希望,致力于国家的近代化建设的故事。第一季共5集于2009年11月29日开始播放,第二季共4集2010年12月5日开始播放,第三季共4集2011年12月4日开始播放。

我认为,一个历史事件若有10000人参与其中,便会有10000种解读,因此复杂的历史并没有所谓的唯一的“真相”,只有“无限接近的真相”。大河剧《坂上之云》,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明治维新、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及当时日、清的国际地位和世界的格局,了解大和民族在那时,为何每一场战争都举全国之力孤注一掷,为何对胜利如此迫切,正是对个人的强大和国家强盛的无比期待。

刷历史正剧不能对当时的情状毫不了解,不能不对那时的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作出这样的行为有所了解,否则就会盲从,就会轻易被某人或某种观点左右,就无法建立自己的判断和历史观。凡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不是敌人就是朋友的幼稚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于是,刷剧同时,也在同时对应着翻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影响巨大的书和剧中所涉及的书,刷完剧,正好翻完书:

“先有个人的独立,才有一国的独立。”——福泽谕吉《劝学篇》;

“得来不易的机会,会让所有的动物去做原来不喜欢做的事。”——夏目漱石《我是猫》;

“丝瓜正花期,痰堵喉结命归西。”——《俳句的魅力:日本名句赏析》中正冈子规的辞世之句;

“浮生幸遇神君主,君去微臣步后尘。”——《东瀛听潮:日本近现代史上的和歌与俳句》中乃木希典的辞世和歌。

“向佛请个假,正在洗衣服。”尾崎放哉作于1926年,被视为自由律俳句代表作的这句,也正好是我刷剧翻书、洗衣带娃假期生活の白描啊。

【旅行】云南十二日

随着窗外阳光渐渐稀薄,直至蓝天被漫天雨雾慢慢浸蚀,能见度越来越低,最后眼前白茫茫一片像窗户上擦不掉的雾气,就知道高铁已一点一点离开云南进入贵州了。

从1月17日飞往丽江,到28日回到贵阳,这次一家三口十二天的云南旅行,每天都晒在温暖阳光里。同贵阳整个冬天的潮湿阴冷相比,无比舒坦。

原计划离开丽江后去香格里拉,然后是大理和昆明,共四个地方。抵达丽江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不舒服,乏力、没有食欲、头疼,像极了去西藏时的高原反应,直到晚上开始发烧,确定是感冒了,当晚就订了独自回贵阳的航班。好在次日早上烧退了,旅行得以继续,但调整了行程,直接去大理“养病”,转道去了腾冲,放弃了零下13℃的香格里拉。好不遗憾啊!

苍山洱海间的大理,确是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只是饮食偏咸,也不够可口,于是太座干脆自己买菜做饭,不亦快哉。住的客栈是一对随和的退休老人开的,算了下客栈的租金和各项成本,或许我们退休后也会找个地方过这样的生活(如果我能活那么长的话——人生往往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而人却总认定明天一定回来)。

大理网红打卡地的寂照庵,多肉茂盛,面积越来越宽、房屋越来越新越漂亮,却不闻诵经、不见修行。寺中大树下刷手机、大殿里葛优躺诵经、下班时间到换下僧袍开车下山、经书散落在地不顾却与旁人谈笑……这几年各处旅行,参拜了几十个寺院,难遇到让人见而生恭敬心的汉传佛教出家人。倒是在藏传佛教流传的地区,见到一些虔诚信徒和修行的出家人,也就难怪藏传佛教渐渐东进西渐了。作为佛教徒,虽然皈依,但缘分还不成熟,所以还没有遇到能够身心跟从的引路人,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修行,望来世能成为一位修行人。

在腾冲,客栈老板问我是不是中学老师,我说是之后,他一副“一切早已被我看穿”的表情,然后疑惑地指着我的耳环和手上的佛珠,问:“学校允许你这样?”我说:“我是先成为我自己,然后才当的老师。”

腾冲每条街都是珠宝翡翠店,我们很喜欢翡翠和南红,但不识货,只随便看看分文未花。反倒是和去年冬天在泉州一样,在农贸市场买了一堆乡下烧的土陶水杯、水罐、花瓶(罐)。

云南行最后一天,在翠湖喂了红嘴鸥,看了陆军讲武堂旧址,就去往昆明南站乘上高铁,一路向东驶入云贵准静止锋的绵绵阴雨中。

寂照庵的多肉

 洱海

腾冲“热海”旁,纪念辛亥腾越起义领袖张文光的“文光亭”外,张文光戎装半身像左胸前有一个有趣的“猫徽章”——调皮的设计师。

一周读书杂记:文学作品都有其时代性

清少纳言《枕草子》

文学作品都有其时代性。或者说,如果抛开时代性,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不堪卒读的。我是这么认为的。以被喻为日本平安时代文学双璧之一的《枕草子》为例,如果拿掉其“平安”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女官身份,就文字和内容而言,不过是一女人的无聊随笔而已,放在今天别说出书和流传于世,恐怕在网络上的点击量也不到两位数,或许半数以上网络作家都不输给清少纳言。

田中健夫《倭寇:海上历史》

田中健夫的《倭寇:海上历史》,使我的大航海和倭寇的历史知识得到很大补充。在国内历史(尤其是教科书)中,倭寇都被描绘为以日本浪人为主的强盗集团。然而事实是,倭寇的主体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中国官宪为向民众灌输对日本人的害怕与憎恶感,同时为了显示与倭寇的作战功绩而故意夸大、捏造倭寇的残忍和侵略的猛烈程度,把中国民众自己的叛乱也谎称为倭寇。此后,在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倭寇的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最终被确定下来。因此,日本人固不必说,中国盗贼、朝鲜人、葡萄牙走私贸易者在中国官宪,都是作为倭寇处理的。

黑泽明《蛤蟆的油》

黑泽明的《蛤蟆的油》,是在这次云南旅行十二日中翻完的。在此之前,碰巧翻了北野武的《北野武的小酒馆》,里面对黑泽明也有提及。这种随笔自传,读来最轻松,如果作者还算是一个有趣的人,就不会让人觉得厌恶而最终能够翻至最后。我讨厌那种以过来人的语气和姿态指点迷津,为读者引领人生的自传或回忆录。在这本黑自传里对电影我只记得《姿三四郎》和《罗生门》的部分,或许是因为这两本书我都刚好看过的缘故。除此而外,职业的关系,我只对“从前的老师中,有许多具有自由精神、个性突出的人物。相比之下,如今的老师,职员式的太多了。确切地说,不是职员式的老师太多,而是官僚式的老师太多了。接受这种人的教育,能有什么用呢?”这段话印象深刻,我看来这也是这本书的“时代性”体现。其余大多内容,最终什么都没给我留下。倒是黑泽明的电影里,知名的如《姿三四郎》、《乱》、《影武者》、《蜘蛛巢城》、《七武士》、《战国英豪》和《罗生门》都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