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2年02月

如果心灵不在身体里

“由于医学的进步,对生命末期的侵入性干预导致临终病人放弃了尊严,也无法决定自己的生命。美国医学协会也认为,临终病人承受的羞辱且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使病人在死亡过程中的尊严荡然无存。”

“生命就像服刑一样。在此状态下,我们自己的身体其实是个监狱,死亡才正是解脱,就像越狱一样。那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比喻了。”

读完雷蒙德·穆迪的《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这本书和布鲁斯·格雷森的《看见生命:一个医生的濒死体验报告》,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还有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四连起来就是一个关于生命的认知组合——如果心灵不在身体里,又会在什么地方。

晚上开始读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这本书目前在女儿喜欢的书排行榜上位列第三,她读了十几遍后决定推荐给我“有时间一定要读一读”,“读完我们聊一聊以后我们家的书店,除了卖书,爸爸的销魂炒饭妈妈的手工皂,是不是也可以卖一些文具”她说。

想爬到兔毛顶端的跳蚤

上午十点半,困得不行,在沙发上蜷了一个小时。下午困得不行,在沙发上又睡了半小时。“课表都确定了,你平均每天在中小学也就两节课,这个课时量不至于让你备课这么疲倦嘛。”太座说。

“随便上上就很轻松,因为教材都是自己编的,但总是习惯定一个要跳起来才够得到的目标,自己‘内功’不深厚,心力消耗大,就很疲倦。”

“你还是不肯放过自己。”

“我不是不肯放过自己。”我心里想:“手边这本《书痴旧梦》里有个故事,住在兔子长毛深处的跳蚤,即使沿着兔毛攀登到顶端,也无法理解‘兔子’是什么。这说的是认知局限。但即便如此,我这只跳蚤也要看看兔毛顶端的风景才不枉这一趟跳蚤生涯。况且《华严金狮子章·勒十玄第七》‘狮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狮子尽。一一遍狮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自在成立,无障无碍,名诸法相即自在门。’《大般涅槃经》里被断章取义的‘盲人摸象’的故事,最后还有这么一句反转——彼众盲不说象体亦非不说,若是众相悉非象者,离是之外更无别象。狮子大象也好,兔子跳蚤也罢,管中窥豹也还可见一斑,见一叶落也可知秋,见微知著,谁又能保证攀到兔毛顶端后一定是只见兔毛不见兔呢?!”

书十四

家住东郊乡下,每次进城去城北的也闲书局,都是一条熟路熟街景。明天学生返校注册报到,下午从学堂去也闲取购买的中文课必读书和辅助教材,从城南到城北,道路街景竟完全陌生,只好跟随导航。愈发喜爱乡下的静谧和变化缓慢。

除了学生的必读书,顺便取了我自己的四本书。

沈昌文《也无风雨也无晴》、周立民《躺着读书》两本,都是海豚出版社硬面精装。章太炎《国故论衡》去年十月买的,暂存在收银台后面的书架,去几次店里走时都忘了拿,这次总算是店长把这本书和上周末在店里签售的余未人的《余的贵州札记》装在一起才没又落下。没读过余未人的书,买这本《余的贵州札记》签名本纯粹因为是也闲的活动。

今天的书,最喜欢商务印书馆据一九一〇年日本秀光舍印行的《国故论衡》先校本影印,二〇一五年八月一版一印硬面精装,繁体竖排《国故论衡》。书后附八页章氏亲笔修定之朱墨二色蝇头细字。《国故论衡》是章太炎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他辛亥前在东京讲国学的核心内容。只是要读这一本,怕是要拿出一年的时间来才行。穷人穷时穷读书,喜欢,没办法。

上周日给女儿买的十本东野圭吾二手书也到了。晚上从菜鸟驿站取回来,女儿就挑了两本作枕边书。

韭梁朱许王

上午雪霁,太座上班,二娃去了幼儿园,与女儿在家围炉晏坐,她读她的书,我备我的课。

汪曾祺《韭菜花》一篇,录有唐末五代杨凝式《韭花帖》,韭菜花配小肥羊的美味。五代以后五百多年的明朝,美洲的辣椒从欧洲传入中国,先是在沿海地区被当做奇异植物观赏养眼,后又用了百多年才在蛮荒内陆的贵州有苗族人食用养胃(见曹雨《中国食辣史》)。在我家,太座用花溪筒筒辣椒加肉片炒韭菜花,红的辣椒和番茄,绿的韭菜花,白的肉片和葱段,齿颊鲜香,实谓珍馐,可助我口服米饭三碗。

“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昨天在梁实秋一篇文章里读到这句,梁说是朱晦庵的句子。中午与女儿口服毕黎氏销魂炒饭,手挽着手,我们一起出门踏雪寻梅,折回腊梅一枝,插在陶罐里,满室生香。闻香就想弄清楚这句“寻春”出自朱熹的哪首诗,查了一手,出来朱熹《出山道中口占》和许月卿《川原》两个结果:

出山道中口占
宋·朱熹

川原红绿一时新,
暮雨朝晴更可人。
书册埋头无了日,
不如抛却去寻春。

川原
宋·许月卿

川原红紫一时新,暮雨朝云更可人。
灿若中兴红药相,嫣然何虑海棠嗔。
天将好景烦吟笔,我自清时作幸民。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

这一句不论是出自朱熹还是许月卿,都是“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梁实秋的“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的“何日了”应是记错了。

朱熹生卒为1130-1200,许月卿生卒为1216—1285,不排除许月卿在朱熹的原作上再创作的可能性,不过我更偏向于像《画》(远看山有色)这首五言绝句一样不是王维的作品而被后人安在王维头上,因为朱许二人都是江西婺源人,许月卿名气远不如朱熹,于是许的诗被后人剜心掏腹后就被成为了朱熹的作品。没读过《晦庵集》,纯属猜测,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说到《画》这首五言绝句,它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集或《全唐诗》中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中四句;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语文课本一年级上册,原来标注这首诗的朝代和作者信息是“唐·王维”,后来改为“宋·佚名”,现在的部编版干脆不写朝代和作者了。

白狗身上肿

下了一天雪,一天都是雪。

贵阳以往是几年才下一次雪,但这个冬春,好像已经下了三四场,而且雨水已过,惊蛰快到,还下这么大雪,在贵阳更是不多见。记得第一场雪时,一早醒来满朋友圈的“瑞雪兆丰年”,里面甚至有语文老师,就觉得语文课好重要,一句普普通通的农谚一放进课本就变成了雪的烙印,束缚了想象力,无趣乏味至极。如果我女儿的语文老师看到雪,脱口而出“瑞雪兆丰年”,或者就只是《世说新语》“咏雪”一条,我就觉得这语文课还是我自己在家带娃上了吧。

下雪要有趣,生活要有趣,语文自然就有趣。因为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就是沟通交流表达记录,就是日常生活。

冯梦龙《古今谭概》,“苦海部”里面“雪诗”一条:

唐人有张打油,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陆诗伯《雪》诗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长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雪花窗外白,如果这时师生在教室里一起读这两首打油诗,再随口来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岱“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纳兰性德“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怕不比那什么“瑞雪兆丰年”更有趣、活泼、生动、真实得多?

烹茶映雪夜读书

到书两种。

张文江《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修订本)》,起码找了五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还是淘到。虽说是二手书,但毫无翻阅的痕迹,与新书无二。读张文江的书,起因是七年前读《五灯会元》,他的《古典学术讲要》九篇里有三篇是《五灯会元》的讲记。我底子薄,读不大懂,但还是欢喜。然后就想找更多张文江的书来读。想读一本书,但找不到,更买不到,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终于到手又一本,当浮一大白。

弘化社赠宗教文化出版社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一版一印,繁体竖排《永明延寿大师全集》精装一套四册。前三册为日本《大正藏》所载《宗镜录》一百卷,第四册收大师各种序、赋、诗、偈,一百二十余万字,近二千页,书香清幽,赏心悦目。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最是烹茶映雪夜读书。

东野圭吾十连

“爸爸,我们家是不是很有钱?”晚上撸串回家路上,女儿挽着我的手问。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女儿的这个想法让我惊掉下巴,小雨夹着雪米跟风刮在脸上,忍不住又一个哆嗦。

“因为我一想看什么书让你买,你马上就会去找到手机开始找书、买书。”

“哦,这样啊。不是我们家有钱才买书,而是一个人就算清贫一生,只要有阅读、写作和思考,仍旧是富足的。因为认识自己的无知,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在这个财富面前,钱根本不算什么。”

晚饭前,女儿靠着书架,“爸爸,《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我的老师是侦探》我都看完了。我想再看几本东野圭吾的书,可以不?”

“好啊。你去把我手机拿来,我们现在就选几本。”

一番操作,一口气淘了东野圭吾《我的晃荡的青春》《放学后》《毒笑小说》《黑笑小说》《怪笑小说》《歪笑小说》《名侦探的守则》《浪花少年侦探团》《盛夏的方程式》《伽利略的苦恼》十本旧书,定价三折不到的包邮结算价,平均九元一毛九一本。坐等三天后“新”书到。如果运气好,女儿拆开的第一本书就对她的口味,那这十本书不过是三天的“口粮”,否则就可能要在书架上插半年她才会再随机找一本来读。

阅读实在是最便宜又最昂贵的兴趣。便宜是因为书再贵平均也就不过百元,还不够兴趣班一节课的费用;昂贵是阅读的兴趣一旦养成,受益终身。

【备课手记】中学中文第一课:教育你的父母

梁实秋《教育你的父母》,为《雅舍小品》中一篇。我放到新学期第一课,很明显的别有用心——从来都是父母教育子女,老师教育学生,但这一次要让学生先学习如何去教育父母。因为“‘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时代不同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话说起来好像有一点刺耳,而事实往往确是这样。”并且在我看来,有些父母确实是需要被狠狠教育一下的。

教育的方法多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并非低能,大抵也会知道模仿。旁敲侧击,教他见贤思齐,争上游。年轻人没出息,犹有指望,指望他有朝一日悛悔自新。做了父母的人还把自己做不到和没做到的事要求子女去完成,美其名曰“要有远大目标”,这么没出息的父母还有什么指望?所以现代子女应该明确告知父母,自己的人生目标要自己去完成,“吃到老,学到老。”西谚有云:“没有狗老得不能学新把戏。”岂可人不如狗?

子女还应该早早提醒父母,老境如何打发,也宜早为之计,告诉他们如何储蓄以为养老之资,如何锻炼身体以免百病丛生。最重要的是要他们心理有所准备,需要自求多福。颐养天年,与儿女无涉。不要等到七老八十,面如冻梨,痴呆黄耈,步履维艰,自暴自弃。

冻梨,又叫冻秋梨。朱熹有“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句。为什么说七老八十面如冻梨,是因为梨冰冻后表皮会变成乌黑色。人又老,脸色又差,命就不久矣。

【备课手记】一翻书就翻到《书》

中学部的中文课,我虽然完成了自编教材,选定了辅助教材,但要完成全部课程设计,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原计划今天完成第一个教学周五至六个课时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课程准备,但只完成了一个课时的内容。事与愿违,生活总是这样。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里,我选了《教育你的父母》《沉默》《书》三篇来讲。第一个教学周第一课,就准备一起读《教育你的父母》,然后是《书》《沉默》。周末写作,要求学生回家去和家人讨论“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教育的定义、分类、方法、历史,还是教育中的人或是其他什么,并记录和总结出讨论结果(观点)。因为所有我们生不带来,而又是将来所需要的东西,都要靠教育的赐予。因此,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人们都在以其价值标准,去推行或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不论这“正确的”教育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都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一起付出努力。努力是艰苦的。因此,教育首先不是要赚取时间,而是要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些时间给教育中的每一个人

然而,今天完成的一个课时内容,是《书》这篇。因为一翻书就翻到《书》,就去不了其他地方了,还密密麻麻写满了眉批旁批。梁实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能翻译莎士比亚的文字,写起散文来,随手拈来的不只是好,处处的学问沁在字里行间,高山仰止,润物无声。

“从前的人喜欢夸耀门第,纵不必家世贵显,至少也要是书香人家,才能算是相当的门望。书而曰香,盖亦有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

毛边连史”指的都是纸。

毛边纸是古时一种纸质细腻呈淡黄色的竹纸。这种纸托墨吸水性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明代明末藏书家毛晋好用这种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故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一直沿用。

连史纸,又称连四纸,连泗纸,原产江西、福建。采用嫩竹做原料,纸白如玉,厚薄均匀,着墨鲜明,吸水易干,书画均宜。

松烟油墨”指的都是墨。在中国制墨史上,汉代和宋代是两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汉之前主要使用天然墨(石墨)。到了宋代,松烟墨的出现给中国制墨史带来一次巨大飞跃。从此,人们告别了使用天然墨的时代,为日后制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在制墨资源日渐匮乏的情况下,油烟墨的创制成为中国制墨史上最突出和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桐油是最常用最适合作油烟的材料,颜色,光泽很好而且容易取烟。还有猪油烟,菜籽油烟,胡麻油烟,但最贵的是一两墨价黄金一斤的苏合墨。杨慎在《升庵诗话》有记载:“宋徽宗尝以苏合油搜烟为墨,至金章宗购之,一两墨价黄金一斤,欲仿为之不能,此谓之墨妖可也。”

【备课手记】阅读写作课学期教学目标

吴鲁芹在《吴鲁芹散文选》里说:“好的文章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纯正文字难得,好文章更难得,因为这“不是一个章法和技巧的问题”。

董桥在《英华浮沉录》里记有这么一段——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曾说,他教了三十多年书,结论是作文这一课目最难教,因为“文不可以‘教’而定。”他的理由是写作远不只是一个章法和技巧的问题,而是“气之所形”,“是皮相之下许多深沉主观因素的综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养成过程。”所谓主观因素,他认为“包括独立的人格,善感的情绪,敏慧的资质,素心烂读的积累,对清浊巧拙的判断,独特的手眼以及强烈的表达冲动和创作快感”。有一位学者对陆先生说:“把我关于写作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不消半点钟即可讲完。”

陆谷孙所说“气之所形”,我认为应该就是毛尖在随笔集《乱来》里说到的写作的才华。她认为“写作这件事真的要靠才华,并不是书读得越多写得就越好,书读得多只能保证你写的东西基本顺畅,不易犯错而已。真正要写好写出彩,还得靠才华。”

才华是什么、从何而来?或许就是阎连科在散文《我与父辈》中说的“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所以早就知道自己平庸平凡又乖戾的我,在新学期要上的阅读写作课中,课程要求之林林,教学目标之种种,其实根子上也就只是一个目标——让上了这门课的人能用文字尽量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根椐平均值定律,我们绝大部分人注定平凡。这样说并不能带来任何慰藉,但真的,中等就好,生命平庸,真理平常,道德平凡。”(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

雅典娜的守护者的
阅读写作课学期教学目标

文本阅读目标(口头表达)

1、确定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解释关键细节如何支撑文章观点;

2、根据文本中的具体信息,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事件、过程、思想或概念,包括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发生;

3、描述一篇文章或部分文本中的事件、思想、概念或信息的整体结构(例如,时间顺序、比较、原因/结果、问题/解决方案);

4、解释作者如何使用理由和证据来支持文章中的特定观点,并确定哪些理由支持哪些观点。

文学阅读目标(阅读理解)

1、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在结构、写作手法上的复杂性和读者理解的多种可能性;

2、能够根据文本中的细节内容明确解释文章中所述内容,并推断出结论;

3、比较不同文学作品叙述的观点,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区别。

写作目标

1、清晰和连贯的模仿写作(包括多段文本);

2、清晰介绍一个主题、一篇文章或陈述一个观点,建立一个组织结构,相关的想法被分组来支持写作的目的,并提供一个结论性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