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观自在·廿一】世界在哪里

语文连续两天合班课,因为这周的主题要讲王维,需要铺垫的内容很多。从610年,隋大业六年开始,在桌上的地球仪、一侧墙上巨大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另一侧墙上的黑板间游走,地图比例尺不够呈现不了的,就在黑板上手绘局部地图,“要胸怀世界,可你得先知道‘世界’在哪里”,我说。学生们就跟着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所在的希腊开始一路向东——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伊斯坦布尔——安拉的最后一位先知默罕默德——什叶派和逊尼派——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共同的首都耶路撒冷——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犹太教——巴以冲突——净土宗与儒家的冲突——儒化的佛教禅宗,课后作业是“毕达哥拉斯树”。看来明天还要合班上,还讲不完也要强行收尾。

中国史1班,从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到大禹的“家谱”,谈儒家美化的圣王让贤的“禅让”骗局。课前熊猫老师说,只用1个六周就从语文2班转到了3班的学生林,现在还在历史1班,本周虽然才开始两天,但她已经多次提出中国史也想到2班。下课后单独和学生林聊了几句,以她这六周的状态,中国史完全可以到2班,如果愿意,可以向导师提出书面申请,我们在会议上讨论。她很开心。

中国史2班,未做任何引导,让学生一一发表对杨朱“虽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这一观点的看法。竟然没有人觉得杨朱是“自私”的。相反,大家认为,作为一个人,他/她的私有财产包括自己都是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包括来自道德层面的,要求别人作出任何其本人不愿意的付出和牺牲,不论这种付出和牺牲是否对其他或更多人有利的。这已经与个人实质上是自己人身或能力的所有权人,对社会无所亏欠,不被视为道德整体或社会整体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所有者存在的“占有性的个人主义”非常接近了。我完全不担心这样的启蒙可能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因为在语文课(其实是文史地综合课程)里已经融入了个体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与世界的独立共生内容和人文基础。这节课下来,欣喜。我历来的态度和经验是,课不要备满,时间不要排满,留点时间来“飞”来发散,总能收获惊喜——虽然有时候一节课的大半时间都是在发散。

体育课,宋老师和周老师都不在,刘畅老师代课,加上颜校长和熊猫老师,师生分成三队,先输两盘的队换下,算是“飞”满一个小时的大场飞盘,我直接助攻得分两盘。感觉奔跑速度和体力都略有提高。

晚上看完《沙丘2》,节奏较第一部拖沓。

【观自在·十九】读到好思想,看见坏人间

100座博物馆

清明假期第一天,因为二娃一起床就吵着要去博物馆看恐龙,一家四口就又去了省地质博物馆。对二娃来说,又看到了恐龙,开心。对大娃来说,和老爸兼文史地老师手挽手逛博物馆既添新知又买到了喜欢的文创品,并喜提又一枚博物馆纪念章,距离我们收集100个博物馆的100枚纪念章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也开心。我觉得,新学期第一次历史和地理课的课堂就应该是在省博物馆和省地质博物馆,让学生看了博物馆后随机抽取三道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关于馆中藏品的问题回答,答不上来就再回头去寻找答案。

六周评语

大前天(周一)就完成了语文3班学生的语文和中国史成绩统计和评语,大家进步都很明显。评语除了总结各位的六周表现,末了还一人有一句话,算是总结和期许——

学生吴的是: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好好上好数学、物理、化学课——因为最好的思考往往在不同的理念、领域和专业发生碰撞时出现

学生沈的是:望继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保持独立思考,不疾不徐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激发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实现独特的自我

学生曾的是:期待在新一个六周里,自信一点,再自信一点;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学生张的是:期待新一个六周里,在继续巩固学科基础之上,把思考作为家常便饭,享受知性冒险,这一定会带来更加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长——因为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没有必要占用脑资源来记忆。真正难以做到的,是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分析、陈述自己的想法

给花卷的一句话是: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挑战自己,并在最大程度上将阅读与自己生活的世界进行联系,去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因为只有读到好思想,才能看见坏人间

恰好不在场

昨天六周展,上午作为幼儿家长在幼儿园参加二娃的活动,花卷为了让我能够参加她的六周演讲,向老师申请调整顺序到下午,这样我就不会错过两个娃的展示。青春期的女儿长大了,贴心了。

谁知,结束幼儿园的活动回到中学部吃午饭时,就有师生告诉我,上午有一位平时就敢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六周演讲里,质问学部负责人黄老师,这个学期的地理课为什么要调整,据说还当众说了“不知道现在的地理课在讲什么”以及“让豆总继续上地理课”类似的话。我第一感觉是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这样的表达实在是让大家都难堪。已经发生了,只能暗自庆幸自己恰好不在场,否则真是难以自处,哭笑不得。

昨天花卷问,如果后续都没有生物老师来上课怎么办。我说那我就来给你上生物课。她说你行不行啊老爸,生物还是很难的。我说中学的生物而已嘛,大不了我开个挂,单独把你的文史地生一锅端了。

【观自在·十八】听命于己

花卷与老师发生了冲突。

因生物老师请假,今天是由学部负责人黄老师代生物课的第三周。但代课的黄老师并没有上过生物课程内容,而是上的“火人课程”的“恋爱心理学”。花卷在上了两周“恋爱心理学”后,觉得这个课对她来说没有意义,于是在今天下午的生物课前提出请假自学生物内容,未获通过,原因为黄老师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花卷执意不上课,老师执意不准假,僵持下来,花卷说不让请假那我就旷课吧。于是开始上课后,没进教室的花卷找到了我。

我让花卷带上《学生手册》、本子和笔,我们在食堂开始“明亮的对话”——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和公共说理。

第一个问题:旷课会被取消游学资格吗

我让她翻开《学生手册》,并仔细阅读,她发现“若发生无故旷课的情况,学生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处罚”,但没有说是什么后果,“也就是可能有后果,也可能没后果”,她说:“并且我试图请假了的”。

第二个问题:花卷旷课了吗

我让花卷仔细阅读《学生手册》中关于请假的条款,她找到并读给我听:“学生出现需要的请假的情况,需在《学生手册》‘常用文件’中填写相关的请假文件,并交给负责导师签字,导师签字后即视为同意请假。”所以你旷课了吗?我问她。“没有。根据《学生手册》,我提交了书面请假申请,并且导师也签字同意了,所以今天这两节课,我是请假,不是旷课。”

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后续相同问题

“生物课老师请假,不代表这门课就取消了,课表上这门课还在但代课老师连续三周没有上生物内容,所以我支持你请假自学的想法,但是”,我问:“我们有没有什么能让大家都感到得到尊重且愉快的一次性解决方案,来解决后续类似的问题?”

花卷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如地理课自学美国大学地理专业教材《人文地理学通识》那样,生物课也自学七年级生物课本;一是去上同时段低年级的科学课。我认为第二个解决方案不合适,而第一个方案因为已经申请地理课自习了,再次申请一门课程自习并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不大。“有没有想过加入‘火人课程’自己定制课表?”

花卷想了几秒说,不行,不能加入“火人课程”,因为这个课程更加不能达到自己的学习要求。“要不我申请‘特别条款’?”她问。我说我们来看看《学生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吧。她找到并读出来: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权利。每一位同学都有真实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我们为学生留下了特别条款的机制,特别条款将赋予学生一定的特权,这些特权可以作用在“家庭作业”、“课程安排”、“出勤”、“电子产品”等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导师协商约定属于学生自己的“特别条款”,导师亦可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协商,通过“特别条款”来定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特别条款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生学习经验以及更好地让学生有所收获。

我认为申请特别条款是合适的,于是让花卷写一份“特别条款”申请并提交给导师,并附上自己个性化定制课表。

花卷写好申请,我签了字,她提交给了导师刘畅老师。正好因清明节放假,学部会议提前到今天下午,会上讨论,通过。

我问花卷从今天这事学到什么,她说凡事要讲规则,说理要有依据。我说这就是“明亮的对话”,就是公共说理,就是通常说的一个人要“讲道理”这个比任何课本上的任何知识点都重要。不要试图用吵架去解决问题,因为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不能听命于己者,必将受命于人(尼采)。

【观自在·十七】花儿与少年

第一节课,两个班的中文合班课,讲唐朝的衣食住行。服色内容比较沉闷,但讲到刺青时就活跃了,从《白舍人行诗图》到宋朝的簪花与刺青的时尚,引《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一身纹了九条龙、花和尚鲁智深背上的牡丹花,小乙哥燕青四季簪花、短命二郎阮小五簪石榴花,蔡庆更是鬓边常戴一枝花得绰号“一枝花”,让大家感到匪夷所思。讲到痷茶、煎茶、点茶以及传到日本的茶道,从一休宗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同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麦哲伦海峡——太平洋的得名——麦哲伦死于在菲律宾与土著的文化差异导致的流血冲突,引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首先来自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平等接纳。

中国史2班,从黄土高原的黄土,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与地理的关系,到我所理解的地理、历史、文学的X轴、Y轴、Z轴三个方向向量的三维空间系。

中国史1班,从炎帝、黄帝、蚩尤——炎黄子孙——非对即错非黑即白二元论之不可取——避免陷入自证陷阱——分清事实与观点。

中午与二三学生在烈日下乒乓球半小时,真是好久没晒过这么透彻的太阳了,晒得眼睛都睁不开。

下午改作业时,帅老师带了新茶具来泡茶喝。我说这个学期的课时不到上个学期的一半,以前周末从早到晚都是在忙着各种备课,现在终于得闲和二三邻居遛娃、饮茶、吹牛、看花,无所事事。她笑说这才是生活,之前都是在活着。深以为然。

15:30—17:00继续每周一次的周一飞盘课。师生分三队,两两对赛,先得分者留下,输的队换下。共赛四场,我所在的队赢了两场,一场由我助攻得分。花儿与少年的一天。

【观自在·十六】成全和成就

学生吴在“每日一记”里写:“今天悟出一个道理:及时行乐。人生不过寥寥几十年,过好自己,别留遗憾,我们,只争朝夕。”我好担心,担心她摆烂,于是留言:“‘及时行乐’不是摆烂憨玩哈。是一条鱼,要从小溪到江河,到湖海;是一只鸟,要从小树林里飞到天边飞到海角;是要拼尽全力成全自己,成就自己。”她的六周笔试《千江有水千江月》,拿到了“A”,我留言:“只有心中有月之人,才能看得见天上的月亮,也才能分得清映在千江中的同一个又不同的月。”

“历史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人写的这个人物和另一个人写的这个人物不一样,为什么这件事会是这样,而不是去背、去记。当我们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读到学生沈本学期第一个六周中文笔试的这一段时,我已经不在乎他的书写是否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完全正确,留言:“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了。就这一段,就值得一个‘A’。”他在作业最末写:“感谢我的人生导师豆哥让我认识了历史,给予我帮助,哪怕我说的事再怎么无聊,豆哥您都会耐心听下去,哪怕我说错了也会帮我改正,谢谢豆哥在我人生中点了一把火,让我这个火把有了光。”我回复:“‘人生导师’可不敢当。我们的缘分就是‘历史’。” 虽然他的状态一定会有反复波折,未来也不一定就会走上历史研究这条路,但我觉得已经不用再为他的未来太过担心了,他会慢慢成为自己,成全自己。

正因为生命有限,所以才更应该努力不懈。(服部平次《名侦探柯南》)

【观自在·十五】花见之行

昨晚熊猫老师在微信说,要不明天我们带他们去“花见”,来一节户外课?于是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一下,我们三位中文老师和学部负责人帅老师、黄老师,还有艺术课底老师带着几十名学生在营盘山山体公园里的樱花树下,上了一节“花见之行”中文课。

下午在家长群里,我发了两条信息。

一条是梁文道在《悦己》里的一段话: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一条是:今天活动开始前,在樱花树下,熊猫老师介绍了“花见”的民间习俗,我读了三首“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并解释了要求大家不要携带电子产品的原因——

上个月,马斯克宣布完成了全球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实验;上周,马斯克发布了一段与猫女机器人共舞的视频;昨天下午,熊猫老师给我听了AI只用10秒钟就完成的谱曲、填词、编曲、伴奏和演唱的歌曲。不久的将来,可能就在5年后,一位机器人(他/她)就可以陪我们下棋、运动、读书、看电影、聊天八卦,为我们烹饪美食、制定行程、打理家务,那时大多数工作也已由机器人去完成,并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将要成为什么?能成为什么?

如果一味依赖电子产品去认知世界,我们认知到的极有可能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电子产品推送给我们的世界;我们不是在使用电子产品,而只是硅基生命体用数据信息豢养的碳基宠物——甚至沦为《黑客帝国》中为硅基生命系统源源不断提供能源的生物电池?或早已是这样?如果不想活成那样,就要跳出屏幕里的世界,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去闻,去触摸,去表达,去做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关于未来,没有人会错过。与其向外求索去追赶这怎么追也赶不上的演化,不如向内寻找人类诞生以来的那个“不变”的所在,学会和自己的内心相处,那将是人生最后的盛宴。

没有说出来的是:身处中国西南落后地区,我接受的又是落后的教育,我和子女根本无法理解和追赶这样的演化。就像《三体》,知道科学已经崩塌、三体人即将到来、人类面临怎样危机的,只是极少数,少到几十亿人中只有几十个的极少数。如果人类中最聪明的一群人也拯救不了人类,那懵懂之中的几十亿生命,意义何在?我不想在懵懂中死去,我希望能通过修行不自欺,安住于当下,柔和地对待自己。但是,这好难。所以,人生就是修行,人生继续修行。

【上课记·卅三】中国文化常识课学期计划

这一年来,我给出国留学预备班(高中)上的课,在课表上的课程名是“中文经典”。当然,也一直在试图读点中文经典。这个学期开学前,给学部负责人帅老师说:“我这个课就不叫‘中文经典’了,改为‘中国文化常识’如何?就讲点汉语词汇里的风俗、历史之类的趣味常识如何?”其实是清楚自己的斤两,不敢讲,也讲不了经典。

这个学期,这门课的计划是讲十五个日常词汇。还好读过许晖的七本书,有一百多万字打底——

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常词汇,如果追根溯源,能发现怎样更迭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生活细节?历史严肃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风俗被人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还原?中国文化常识课,通过生活里耳熟能详的日常汉语词汇,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风俗文化演变。

1、“名”和“字”原来是两回事
2、“鼻祖”跟鼻子有什么关系
3、“阁下”为何是敬称
4、“脍炙人口”的“脍炙”到底是什么
5、“灯红酒绿”的酒真的是绿的
6、“风调雨顺”竟然是指四大金刚
7、“呵呵”真的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8、“惨绿少年”为何是形容风度翩翩的男子
9、“漫画”原来是一种鸟
10、“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11、“毛病”与“毛”有什么关系
12、“梨涡”为什么指美女的酒窝
13、“千金”本来比喻的是男孩子
14、“在下”竟然是裹脚布
15、“屋漏”不是指屋子漏雨

【上课记·卅二】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

开学了。还好第一周是“欢乐周”,师生一起学习《学生手册》、运动、户外活动,不在教室里上课。

周日发出的校长周报里,颜校长要求不参加“欢乐周”活动需要向他请假。于是发信息“我疑患痛风性滑囊炎,左脚不利,徒步参加不了,望谅。”把请假获得通过给学部负责人帅老师报备,发信息说:“不能说谎的。脚是真的不舒服,徒步是真的不想参加,教材是真的没有编好。”为什么要自己编教材?如果现有教材无法应对当前教学现状,又没有天降神兵出现递给我一套现成的材料说“来!我们就按照这个课程体系和匹配的教材来”,那就只能靠自己了。观音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求人不如求己。

早上背着一堆书来,下午背一堆书回家;第二天换一堆书背到学堂,下午又背回家。过去两天,编成这个学期初中的中文教材十六个周主题,四个番外篇共二十个周主题中的八个,感觉脑力、体力被掏空。

中文教材是从自己编的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两个版本间隔了3年,不论是学生的程度、状态,还是教学目标、要求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在篇目上作增减、要求上作调整,作业也要重新设计。2.0版本共选五十七位唐朝诗人的一百三十三篇诗文,较1.0版,人物增加了五位,诗文拿掉八篇,增补七篇(其中有三篇是我的备课读书笔记),编成的八个周主题里就有两个基本上是全新的。

编成的八个周主题是——

【主题二十九】隋: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主题三十】唐人五十家之一|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主题三十一】唐人五十家之二|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主题三十二】唐人五十家之三|孟浩然: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主题三十三】唐人五十家 之四|七绝圣手王江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题三十四】唐人五十家 之五|诗佛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三十五】唐人五十家 之六|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主题三十六】唐人五十家 之七|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今天是“欢乐周”第三天,全部师生去户外徒步,我继续在办公室一个人编教材。

【上课记·卅一】一通忙乱,几个消息

提前三天返校准备新学期开学,一通忙乱,几个消息:

1、返校前一天,给中学部负责人S老师和H老师发去信息:根据工作群里发出的课程安排,新学期我要上的班级和课程有中文一个班(3班)、中国历史两个班和中国文化常识一个班。

这些课,由于学堂没有指定教材,因此都需要自编或自选。

寒假还剩三天。我这个假期备课阅读已近200余万字,然而语文2、3两个班的统一中文教材《唐人五十家》2.0版还没有编完,6—9年级中国历史两个班的教材还没有最后选定,出国留学预备班和预科班的中国文化常识课教材也还没有开始编选。

对我来说,这个假期只有三周,时间太紧,这样的课程备课量非常大。我争取在23日能提交一份三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框架。并且新学期除这三门课外,包括游学在内的其他课程和自媒体的工作再无力承担了。望谅!

2、上个学期期中突然要求的每天的教学反思,本学期改为了每周记录。于我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就只是个消息。不过似乎表明校委会(Y校长)也意识到形式主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内耗和怨言

3、临下班前,Y校长在工作群里发信息,让我和去年曾做过一段时间自媒体的年轻老师S去他办公室。收到信息时我已上高速,于是口授太座回复:“老父亲住院,已离开学堂,抱歉。”晚上将发给中学部负责人S老师和H老师的信息截图发给Y校长,然后发信息补充:“如果是关于自媒体工作,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已远超出我的能力,难以驾驭,仅是在勉力支持。精力和体力都无力再承担更多工作了。望谅!”

4、最终确定中国历史两个班的教材为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并将选择依据发给H老师并询问教材是学生自己买还是由学堂统一买。H老师问让学生自己买是否可行,我说:“学校不提供教材,让学生自己买,不太合适。”

5、要各任教人员给新版《学生手册》提供一份个人简介,我的是:黎明(图书管理员)知识可以治愈无知,但拯救不了愚蠢,而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6、基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现有资源和能力能应对的程度的原则,提出了一个课程规划——整个中学部(六年级到高中),分为两个教学系统,即留学体系和预科体系,并在会上对这个设想做了解释说明。未获采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能改变自己的都是神,所以试着去改变别人或者要求别人怎样做的时候,八成是在自讨苦吃。于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埋头上课就好了。

7、《唐人五十家》2.0,周五下班前编完第一周的内容,也是自编教材主题二十九:隋,打印出来给熊猫老师,她周末好备2班的课。

8、下周是开学欢乐周,我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编教材。否则课怎么上?上什么课?吹散牛追忆往昔么?往事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课记·卅】对标女儿选中国史教材

每个学期,七年来,每个学期我上什么课或者上不上课,都在调整,甚至是学期内都有多次调整,这一度让我不再想上任何年级的任何课。因为调整太过频繁和随意,我来不及准备课程疲于应对,还要面临一拍脑袋突然而来的对任课者的教学考核,学生的学习就像敲叮叮糖东一点西一点不知所云没有成果。以刚过去的这个学期为例,开学时我上七、八年级的地理、历史(中国史),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和游学课;开学一个月后增加了中文课,并采用了我的自编教材;一月后,又增加了九年级世界史。于是这次在寒假开始前再次要求学部负责人,务必提前告诉我下学期要不要上课,上什么课。还好,这次终于得以有一点提前准备的时间。

下个学期我不上地理课,这个假期,除了调整、完善新学期文史地自编教材“唐人五十家”内容和备课,却还要为新学期的中国历史两个班选定教材。学部负责人说,从六到九共四个年级的历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门,每门只开两个班,我上中国史。这就意味着,用哪一个年级的教材都不足以应对这个课程,学堂又没有提供教材,自编教材亦绝无可能,唯一的路就是寻找历史类的书籍来作为教材。

历史1班的教材很快就基本确定下来,考虑到低年级和学生母语程度较低,拟选林汉达《上下五千年》。这套书75万字,用262个故事串起中国历史从神话时代到晚清的中国史,我和花卷都读过,有趣味性,又能加强学生的识字和阅读。

历史2班的教材就比较麻烦了。我只能对标花卷的七年级程度来选教材。最早觉得《易中天中华史》比较合适,可惜已成为“禁书”;想用钱穆的《国史大纲》,但考虑到这个班最低程度才六年级,就作罢;改选陈寅恪、张荫麟等人的《西南联大国史课》,读下来估计学堂只有九年级以上且基础不错的学生能用;又另选吕思勉《中国历史常识》,因里面有大量史书典籍文言引用,对学堂中学生来说还是略显艰深,“现代四大史家”中试了其三均不适合;再选了柏杨《中国史史纲》,文字轻松且有中外交叉呈现,但输在略显戏谑;最后爬在书架上挑了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采用我个人认为很好的中国与欧美史比较研究的方式,今天读到“安史之乱”。早上还把这书给花卷读了两页做测试,她说基本上读得懂。但也还是有个难题,这书对史料的压缩度太高,如果采用为历史2班教材,需要我补充大量内容,这还是在采用一个框架自编教材。因此,就想再读一读《剑桥中国史》看看是否合适,但我没有这套十六卷七百余万字的大书。在当当网上查了价格,折后约1200元。我个人是买不起了。想到是为了开课所用,可以试试申请课程经费,于是将这个选教材的过程在微信告诉了学部负责人,获准购买。下午查到这套书已从成都发货。明天年三十,或许大年初一或初二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