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儿女记

老婆、女儿和儿子的成长记录

伴读记卅六 | 夏至熟黄瓜

晚饭后,楼上的表妹带读一年级的大儿和两岁的小儿下来玩。学霸表妹也是每天带着大儿背诗,小儿听着听着听多了也咿咿呀呀能背了。

花卷和她闺蜜今晚的自学课,学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的字,两个小学生都认识,于是跳过了生字环节。打开《中国地图册》,先翻到陕西省图,让她们找到西安和长安县;再翻到河南省图,找到洛阳;接下来翻到全国地图,“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看看两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散入春风满洛城”,我问还有哪首诗的哪一句有“散入”时,花卷脱口而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夜曲中闻折柳”,特别给两位说明这里的“折柳”不是一边听笛子吹奏一边折柳枝玩儿,这指的是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折柳曲》。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取“柳”、“留”谐音。“随便来一句关于离别的诗句吧。”我话音刚落,花卷就接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我问。

“思乡之情。”女儿答。

“完美。那两位就一人来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女儿背了李白《静夜思》宋版,她闺蜜背出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然这两首诗太简单了些,也好。

读两遍,接龙两次,抄写一遍,两位就把这首诗背得了。

下课后,花卷送闺蜜回家,回来洗漱睡下。我感觉有点饿,打着手电筒去后院剪了一根黄瓜来吃。本地老品种,刺硬清脆。想起樊阜《田间杂咏》:“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这个夏天尽下雨了。

今夜枕边书,中岛敦《山月记》。

伴读记卅五 | 备战一个娃的暑假自学班

“护士在病房,有事请大声呼叫。”这是护士站外沿台面上立着的一块桌牌上的内容。护士站的电话铃声、病房呼叫护士的铃声、医生叫护士、护士叫医生,护士叫护士,病人叫医生,本该安静的整个一层楼的主要噪音源不是病人或家属,竟然是医护工作者,给我一种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感觉——通讯基本靠吼。只有病房的硬件在提醒我这就是现在,2022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在街头的宣传标语多么醒目、口号多么响亮和有“战斗力”,在真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细节中,例如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记得郦波在与梁冬的一期对谈中说,人一生,要解决的无非是“习性”、“情绪”和“欲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解决人的习性问题,佛家解决情绪问题,道家解决的是欲望问题。

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我是看不到医院里回归安静和没有烟味的那一天了。

一天时晴时雨。今年雨水太多了,但没想到洋芋竟然有收成,小小一堆。黄花菜见了两个极其难得的阳光后,终于今年算是也有收成,够煮一碗黄花菜肉圆子汤的。

下午花卷的自学课,先做了总复习,把开课以来讲过的所有内容都背了一遍,然后讲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教材里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只要不过度解读,诗不难。

照例,先看地图,找到峨眉山和重庆。诗里的“渝州”就是现在的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半轮秋’这一句我觉得妙在‘半轮秋’。这三个字如果按照教材‘半轮秋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来解释就意味全无,甚至可以说是毁了这首诗。”我说。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从峨眉山巅浮出来的半轮弯弯月亮里,满满装着的都是秋天’?”花卷问。

“妙。这个解读妙不可言。”

一背“峨眉山月半轮秋”的“山月”,花卷就想到之前讲过的宋版《静夜思》,其中“举头望山月”句。

“再来两句像‘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关于‘江’和‘月’的诗吧。”我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还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无限接近完美!”

马上暑假了。和花卷商量假期的课程内容。我建议增加《千字文》和《声律启蒙》,和诗一样一天一点,慢慢来。

花卷觉得《千字文》没问题,但不太喜欢《声律启蒙》,因为一年级时读过一段时间,但没坚持下来。

“要不我们暑假再试试?《声律启蒙》是诗词和对联的基础,说不定你一年级觉得困难的地方,现在五年级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也难说。再说如果还是不喜欢,我们也可以换内容。”

“好吧,那试试吧。”

明天就要开始给花卷一个娃的暑假自学班备课了。

伴读记卅四 | 束脩之仪

花卷的闺蜜近几次蹭课,都随手提溜着一袋水果来,有过山竹果,有过香蕉,今天是我们全家都喜爱的黄桃。在我看来,这就算是束脩之仪了。

花卷和她闺蜜今晚的语文自学课,内容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告诉两位小学生,“左迁”是指的降职、贬官。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是唐朝时的地名,位置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把地图册翻到贵州地图页,让她们找到遵义市的桐梓县,唐朝时在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首诗里的“夜郎西”指的是现在湖南境内的夜郎县。

聊到李白到底是哪里人,说有三种说法,一是四川人,一是甘肃省天水人,一是碎叶城人。有一个不知道明确出处但更有故事性的说法是,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家族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所以李白到底是哪里人,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个人偏向于碎叶城说,也就是李白是个“歪果仁”这一说法。边说边翻出《世界地图册》和《中国地图册》,指给她们看这几个地点。“李白是哪里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确凿的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他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是他不屑于参加吗?”花卷问。

“不,他想参加,但他没资格参加。因为他家是商人。依《唐律》,商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除了诗和酒量都好,他的剑术应该也还不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下课回到家,花卷闺蜜向她妈妈分享今天所学,讲关于李白的故事。“小孩子记性真好,一会儿就记得那么多知识。李白的这些故事,我都是第一次听说。”花卷闺蜜她妈妈在微信里说。

“讲知识很枯燥,得把知识讲成故事。”我说。

中国人讲故事,不是出自虚构,而是起于追忆,所以中国最好的故事不在传奇志怪里,而在史书列传和诗歌中;在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的人文精神中;在记录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所以我一直认为,要了解古诗词,就要同时了解一点历史和地理,否则诗词就失去了其故事性和“人性”,也就失去了其吸引力,只是“语言和文字”。

伴读记卅三 | 伴随一生

“爸爸,我觉得这本书总是有哪里不对劲。”花卷在进校门时,双手抱着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对我说。

“是哪里不对劲?内容不喜欢?”我问。

“不是的。我很喜欢这本书。是觉得这本书的外观有点不对劲。你看看嘛。”

“哦——这本书被我们读过以后都变旧了,我还在里面作了批注,是这里感觉不对劲,对吧?!”

“嗯,是的。我也很喜欢这本书,都读了十几遍了。”

“明白了。那爸爸再买一本新的给你吧,我和妈妈如果要看就看就的这本。”

“还有弟弟也可以和你们看这本。”

午饭后,在当当买了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和续篇的《闪闪发光的人生》。还有什么比女儿向我要书读还要开心的?

“爸爸,你的脚痛和背痛好了吗?”晚上自学课前,花卷问我。

“好很多了。”

“什么时候完全好不再痛呢?”

“好不了的,会一直痛。”

“和癌症一样治不好的吗?”

“和癌症还是有些不同。”

“不同在哪里?”

“脚痛和背痛会伴随我一生到死,癌症会让我赶快去死。”

“哦,原来是这样。”

今晚的自学课,学的是李白的《古朗月行》。教材节选的是前四句,导致很多学生就以为这首诗就四句。其实,全首是这样的: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教材节选前四句,充满童趣。但如果不读全诗,谁能想到最后“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才是全诗主旨。

伴读记卅二 | 香菱学诗

花卷终于基本康复,自学课也恢复正常。

今夜,课程内容推进到了李白。复习了《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八首,顺带说了《静夜思》的两个版本

李白的《静夜思》,在乾隆时人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也是选入教材时的版本。但在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中,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清版与宋版有两字不同,孰优孰劣不论,后世改动的也已不是李白的《静夜思》,人也不知原诗样了。所以后人读唐诗,总是希望得到宋版集子作为依据,这是因为除唐写本外,宋本已是最近原貌。宋本不可得,则求明复宋本或影钞宋本,只为求真。

复习了诗,我们开始互相就“香菱学诗”向对方提出问题,讨论文本,正如黛玉说的:“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最后花卷计算了“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一段里,黛玉对香菱学诗所要求的基础诗词量大概在500首。

“爸爸,500首古诗词这个难度太大啦!”花卷说。

“看总量是有点吓人,但你把这个目标分解到一年中的每一天试试。按照我们现在的进度,完整的一年下来,你就有这个基础量了。”我说。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伴读记卅一 | 需要努力的事情

花卷和她闺蜜的语文自学课,今天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中王维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单车’不是你骑的自行车,也不一定就是指一辆车,可以理解为轻车简从。并且这个‘车’不读[chē]读[jū]。我忘了这个读音出于何处,但一定是我认可的来源。你读[jū],不要管别人读[chē]还是[jū]。”

我继续对花卷说:“‘属国’可能指附属于唐朝廷而存其国号者,也有可能指秦汉时的‘典属国’的官职,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时也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三种解释,我个人认可第三种。”
然后翻开地图,指着内蒙古西端的额济纳旗,“居延,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曾经的居延城就在现在的额济纳旗这里附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也有几种解释,一指边防报警时燃狼粪的狼烟;一指塞外旋风如“孤烟直上”,还有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hòu],就是瞭望警戒的土堡,堡上士兵每天日暮初夜时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候骑’读作[hòu][jì]是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翻开宁夏地图,“萧关是古关名,故址在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市附近。‘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军事长官,这里指前线统帅。”世界地图翻到蒙古国页,“‘燕然’即燕然山,就是今蒙古国杭爱山。”

两位小姐妹,写了自己不认识的字,抄一遍诗,读两遍,接龙一遍,就差不多能背了。下课前,我从书架上抽出《红楼梦》,翻开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那两段,让花卷和她闺蜜明天自己抽空预习。明晚的课,我就请黛玉和香菱来上了。

卡尔维诺说:“背诵诗歌,很多的诗歌,不论你是儿童、青少年,还是老人。其次,专注于困难的、需要发挥到极致、需要努力的事情;警惕简单的肤浅的、为了做而做的事情。反对现在各方面强加于语言的抽象性。再次,要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随时都可能消失,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享受其乐趣。”

伴读记卅 | 人无癖不可与之交

为了晚上的时间充裕点,不用着急忙慌的两个娃睡的睡觉学的学习,花卷这两天的自学语文课调到了下午。

昨天的内容轻松,复习了之前学过的从三年级到七年级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七首·其四》、《出塞二首·其一》三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鸟鸣涧》、《竹里馆》四首,共七首诗。

今天讲了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教材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琴曲《阳关三叠》产生于唐代,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因其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故又名《渭城曲》、《阳关曲》。”我手机外放古琴曲《阳关三叠》作为BGM,给花卷讲这首诗。“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失佚。现在我们听到的这古琴曲《阳关三叠》,是载于明代琴谱中的改编曲谱。所以,最早的古琴曲《阳关三叠》是怎样的,已经不可知了。”

翻开《中国地图册》,让花卷在新疆自治区地图上找到库车,告诉她“安西”指的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安西都护府,位置在龟兹国都城,就是现在新疆的库车市;在陕西省地图上找到咸阳,告诉她,秦咸阳在汉武帝时更名渭城,“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渭城就是古咸阳;让她在甘肃省地图上找到敦煌市,告诉她阳关就在敦煌市附近。然后打开全国地图,看到渭城至阳关,差不多是渭城至库车的一半路程。

花卷在读了两遍确认背得《送元二使安西》后,因为下午的时间比较充裕并且这一节课的时间还有富余,就做了一个总复习,我们一起从自编教材的第一首《关雎》开始,一首一首背下来。行云流水。背完下课前,花卷最后数了一下,开课31天,讲了43首古诗词。按照这个进度,我们在一年时间内,利用每天的自学时间学完一年级到高三的所有古诗词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就是还要有点地理、有点历史,就有点费爹。

“那后续的时间做什么呢?”太座问。

“学古诗词不是因为要考才学,所以后续还是想学什么学什么,什么好玩,做什么。”我说:“边玩边培养兴趣,要有点自己的爱好,这漫漫生活才继续得下去不那么难熬,就像卷卷喜欢手账我喜欢珠子。”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

伴读记廿八 | 618后遗症

今早加油,92#汽油竟然涨到了9.16元/升,加满一箱要小五百。一个月油钱就要一千元。太座说油价下周还要涨,95#已然破10。前段时间看腾讯图片新闻,米国某地油价超过8元/升,引起骚动,民众上街游行抗议;我国的电视新闻里,民众喜迎油价不断上涨。

“618后遗症”继续袭来。今天到书五本,两本DK百科,詹姆斯·C.斯科特的经典之作《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德斯蒙德·苏厄德《骑士团九百年》、吕思勉《中国文化常识》和郑振铎《中国文学常识》。晚上睡觉前,一家人在客厅书房,太座带着二娃翻《DK博物大百科——自然界的视觉盛宴》看各种彩色的蜻蜓、蝴蝶;女儿边看《DK科学历史百科全书》边和告诉我书里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故事;作为交换,我也分享了手上《DK军事历史大百科》里武田胜赖看上去威风凛凛的铠甲。

“这一轮书到齐,就要歇一歇咯哈。昨天晚上我们睡了,你们俩竟然跑去吃了烧烤。”太座抱着二娃说。

“妈妈呀,昨夜下课后肚子饿吃了烧烤,那是维持这具肉身所需要的粮食;这些书,就是维持肉身之上的精神的粮食啊。肉身与金身,一个都不能饿着嘛,你说对不对?!”

把生病的二娃盘睡下,今天花卷的自学语文课时间就有点晚了。原计划今天讲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但因为时间不够,花卷选择复习三年级王昌龄的《采莲曲》。也没什么不可以。

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今天飞花令,花卷第二次赢了我,但还是没有打破上周日父亲节那天创下的三十三轮的历史记录

今夜枕边书,龙沛《重归一统:宋初的战与和》。

伴读记廿七 | 孟浩然强颜欢笑

太座读完了《山茶文具店》,“书里店主过的那才是生活啊。我们只不过是活着。”她说,“再给我选一本故事性强一点的。”

“Yes,my queen.”在客厅书架上搜索一圈,先抽出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觉得读这本书应该不会太轻松,又插了回去。选了《张贤亮精选集》放到太座的包里。“据说张贤亮写的东西不错,我还没看过,你帮我鉴定一下。”

女儿的自学课,今晚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本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朝时,入仕主要是科举、干谒和军功三条路。干谒,即以诗文自荐于位高权重者。是否能通过干谒成功进身仕途,与干谒者的才华和被干谒人的赏识有关,甚至后者的赏识比前者的才华更为重要。孟浩然数次进京赶考皆不中。当时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后官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但最后还是终身未得入仕。

现在把同为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和王维这对好朋友并称为“王孟”。但在我看来,二人于山于水的境界,判若云泥。孟浩然想入仕而不得,只好寄身山水间,实在是不得已;王维不想做官归于山水间,是心之所致。

越读孟浩然的诗,越觉得他一心入仕而不得,在山水间的强颜欢笑,执念太深;越读王维,越觉出那种入世出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洒脱。

伴读记廿六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早起散步,熟透的杨梅落了一地,栀子花开满树。

“618”买的书,今天到了第一包,三种——“汗青堂丛书”两种:阿利斯泰尔·霍恩《凡尔登战役:荣耀的代价,1916》、蒂姆·克莱顿《滑铁卢:决定欧洲命运的四天》;中华书局繁体竖排二十四史的《隋书》一套十册。到周末,床头的书又丰足。安逸。

女儿的自学课,原计划今晚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本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但女儿想先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课本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没问题。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不难,就是老朋友见面、吃饭、喝酒话家常,最有画面感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句末的“斜”仍然不读[xié]读[xiá]。“把酒话桑麻”句,女儿想到《乡村四月》的“才了蚕桑又插田”句,说:“老师讲这句里的‘桑’是‘采桑叶’,不是爸爸你说的‘种桑’。”

“这句做一天里的活动安排来讲,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还是理解为‘才安排好一年养蚕种桑的事务’。所以你的看法呢?”我问。

“我觉得两种说法都可以。”

多好。我就认为古诗词那么遥远的事了,不可能只有一种解读方式。诗言志,是抒发情感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诗里有志有情,怎么可能若干年里的若干人读同一首诗都是同一种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