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儿女记

老婆、女儿和儿子的成长记录

伴读记卌七 | 乡书何处达

昨天全校期末总结,教职工和学部负责人一一PPT展示、总结。近40人中数人情之所至,“泣涕零如雨”,“呜咽泪沾巾”。中午还参加了中学部关于下学期课程安排的会,确定了下学期上我语文课的学生,是六、七、八三个年级中,包括花卷在内语文程度最好的几位。晚上困极,9点就睡了。睡前颜校长发来微信,说这一周学堂小学部学生将参加四场教育局组织的各校间足球比赛,问“这几天可否抽个时间去拍点素材。”我回复:“我争取。二娃生病在家。”

今天二娃因咳嗽和发烧未送幼儿园。下午烧至38.3度,但饮食和精神都还可以。花卷姐姐在家看书一本、画画数幅、手账写了数页,倍感无聊,闺蜜虽然在家,但也持续两天高烧,不能在一起玩;我要带弟弟,不能陪她一起出去玩。别人家的小孩子放假,天南海北到处玩;我们家的小孩子放假,只能在家里在书里地北天南到处神游,于心不忍,让她选一部电影,她选了《外太空的莫扎特》明天自己去看。晚上她后悔了,说再等一段时间在网上也一样可以看,不用花这30多块钱。我说在电脑上看和在影院里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并且我们不能天天待在家里(我能,但不能这样要求孩子),还是要走到人群中去。

中午,太座回来带二娃睡觉时,把中学生的暑假作业要求发往他们电子邮箱。作业包含五项内容:

1、每天写字帖,量为一首古诗词;

2、每两周读一本书或阅读量20万字;

3、读完每本书,须完成一篇读后感、书评,超过十处或200字眉批、旁批,三项任选其一;

4、每周一记,不低于200字;

5、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社会活动(不包含朋友聚会)。

晚上自学课上的是《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花卷从“边秋一雁声”马上脱口而出王维《使至塞上》的“归雁入胡天”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我要求至少说出三句与这句意思相近的,花卷应对的诗句中,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最佳。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句,花卷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句,同为五律,这一对相当有深意。“学古诗词到这勉强算是一只脚入门了。”我对花卷说。

伴读记卌六 | 输入输出

前天花卷吃坏了肚子,食烧,停课休息;昨天毕业典礼和期末汇演,晚上11点才到家,又停了一天课。今天自学课总复习,把开课以来的67首古诗通背一遍,正好一节课的时间。明天上新课。

花卷列出了暑假阅读书单,一共21本,以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品为主,还有几本东野圭吾。最低每周读完两本。每读完一本书,要完成一则读书记。读书记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笔记,可以是书评,重要的是记——就像这个伴读记。读要有,写也要有,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

伴读记卌五 | 求诸己

中学部七年级期末考试监考两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储备颇让我担忧,但又无能为力。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

晚饭时和花卷聊天,说到人一生能做到“做好自己”就算是小有所成了。当然,这个所谓的“成就”是今日的自己与往日的自己相比,不是与他人相比。

“‘做好自己’有两层意思,”我说,“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把能做和应该做的事尽可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在《礼记·大学》里面的说法就是‘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用俗话说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事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得起自己。君子求诸己,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君子’的内外修为,但凡事向内求索,不要向外索求,这总是不至于太错的。”

“爸爸,这听起来好难啊。”

“对啊。一个人的改变和改变一个世界一样困难。”

花卷的自学课,继续杜甫。今晚是《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胜”音[shēng],“簪”音[zēn]。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次年六月玄宗逃亡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八月杜甫前去投奔李亨,不想半路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终因官职卑微而未被囚禁,而同时被俘的王维却被严加看管。这首诗于757年作于长安。报效无门,连叛军都觉得这样的小人物不值得关押费食,但杜甫却时时为国家担忧,借宋代陆游的一句诗来说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可敬、可叹、可悲、可惜,还有点可笑。

伴读记卌四 | 尽量简单

今天的自学课继续杜甫。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二十几岁游历四处,爬泰山时写下这首诗。年轻时候,谁还不都是胸有丘壑眼存山河?只是被生活盘玩多了,就有了包浆。质地越细密,内心越坚定的,包浆越醇厚;反而随波逐流者就像糠仔,盘着盘着,浆没包起来就散了。

也不晓得自己有没有包浆,就是人生下半场,要做一个简单的人,物质极简,圈子尽量干净,或者干脆不加入任何圈子;现在已经够简单了,但内心还不够丰盈。所以要找点什么来填充回声嗡嗡的内心。古诗词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还是这一团一团的填充物。内心充实了才可能有一点诗意的生活,或者说让生活不至于沉没于日常的苟且而不自知。所以,当开始一种自省的生活时,一定离不开诗。很难想象没有诗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伴读记卌三 | 坚持成习惯

今天的自学课内容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天是花卷的语文、数学期末考。今天就没展开讲,只提了一下“安史之乱”,读写背后她要复习一下准备明天的考试。

开课43天,学诗67首。再坚持一下下就不需要坚持,就成为习惯了,习惯就自然了。

定制的学堂文创产品今天到货三种。

收到十几块钱买来二十几粒玛瑙圆珠,不值钱的石头不论大小色泽颗颗都像成熟的樱桃。喜欢。

伴读记卌一 | 量力而行

花卷昨天自己做了一本毕业纪念册,去办公室找我帮她打印照片,想把全班的合影贴在封面。我说办公室的油墨纸张打印机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应用于私人用途。于是今天她一个人的“城市漫步”时间除了与以往一样的逛文具店、街头漫步,新任务是还要找到一家打印店。

回到家以后,她给我展示今天购物的收获和打印的照片,还有七支比普通质量还好一点的中性笔。

“你买这么多中性笔干嘛?这一把足够我们俩用一年了。”

“是在路上遇到一男一女两个学生,他们说自己是乌当中学的高中生,街头卖笔是他们的社会实践项目。他们说如果不能把笔卖出去,就不能通过考核,完不成项目,就拿不到毕业证,上不了大学。”

“赞!我女儿真有爱心。来拥抱一个!太棒了!”我知道两个高中生是为了把笔卖出去哄小学生的说辞,“不过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买一支就好了。”

“可是一支会不会太少?再说我也没有三块钱的零钱,他们说他们也没有。”

“只要你助人的心是真诚的,一支笔所传递的爱心和十支笔的爱心,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作为一个社会实践项目,我相信把七支笔卖给七个人的实践和收获,一定比卖给一个人的收获更多。所以你们都没有零钱,你可以请他们等一等,等你买到你喜欢的手账周边文具找回零钱后。如果他们愿意。”

比学习如何挣钱更难的,是学习如何花钱,而且是越花越多。

下午花卷的自学语文课,学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里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复习了杜甫的《绝句二首》。

常建(708—765年),字少府,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晚上补花卷学日语100天的奖励,去撸串。路过小莽子家的便利店,他妈妈告诉我:“642分,考上了一中。”贵阳市一中是贵阳应试录取分数最高的掐尖高中,没有之一。学堂的初中毕业生这次中考的最高分,比小莽子低了100分。这100分,就是应试与否的教育和教学的不同。临考前,学堂的九年级学生们还在水上基地划了一周的皮划艇,晚上烧烤,演奏演唱,开心玩乐。平时他们也正常参加学堂各类课程和活动——六周展、戏剧、音乐、期末汇演,篮球、足球、手球、飞盘……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但无论怎样的价值观,都是只有“量力”才能“行远”

伴读记卌 |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花卷的自学课,今天是复习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边塞四诗人”,又复习了一下“初唐四杰”。

“董大,不知道什么名字,有一种说法指董庭兰,因其在家族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直到五十岁,方才努力读书,终有所成。所以我觉得这首诗的亮点在董大身上。太励志了。”我说。

“所以,学习这件事情真的不用太着急。是吧?!”花卷说。

“嗯。学习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或目标,知道为什么学习。”

伴读记卅九 | 强龙压制了地头蛇

中岛敦《山月记》,感觉很一般,没有传说的那么好,豆瓣评分给了两星,综合评分6.9。

《逻辑学入门:清晰思考、理性生活的88个逻辑学常识》,翻完感觉与逻辑学没什么关系(或许是因为“入门”读物的原因,再说我也不懂逻辑学),倒是88个生活中的逻辑小常识适合中学生或初初步入社会的新人们读一读。读完这本,就可以进阶读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了。

下午到家,淘到的二手《幸好,书店还在:文豪们的书店记忆》到了,几同全新,书款只是定价的四折。

花卷的自学课,今天讲了自编教材里最后一首李白的诗,《送友人》。这也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本中篇目。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北郭”句,引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花卷背出孟浩然《过故人庄》。

“此地一为别”句,引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孤蓬万里征”句,引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背王维《使至塞上》。

“浮云游子意”句,引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背《行行重行行》。

“落日故人情”句,引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一首诗串起一串诗,温了故知了新。

表妹带娃来串门,两个大人两个小孩一起玩飞花令,大概飞了三十几轮百多首诗,强龙压制了地头蛇,我们败北。

最近三天,每天晚上熊猫老师都要来煲个把钟头电话粥。只要不是又来催我写剧本就好。

一直在想,评论功能关闭一年多,日常记录WORD就够了,如果不是敲了十几年,这个博客实在是有点多余。想关闭博客。再想想看。

伴读记卅八 | 不容易

晚饭后,表妹带娃来串门,看到桌上花卷自学课的自编教材,就闲聊了几句诗词。提到柳三变,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四眼线装《乐章集》递过去,结果她颠来倒去三下都没正确翻开。打开方式不对也不怪了,曾经的理科学霸,现在两个孩子的妈妈还能脱口而出“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看到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口就说出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不容易。

送走姑妈,弟弟安静睡下,花卷在地上摊开“唐诗地图”,我们今天继续讲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明天是自编教材的最后一首李白,《送友人》,下一位登场的,是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的高适。

伴读记卅七 |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紫外线过敏的花卷在我的桌面挡板上贴了两张便利贴,一张上面写“黑色让我平静/白色让我沉浸”,一张写“夏天/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无奈”。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去年冬天某天,不知道是哪里漏电导致水龙头带电还是什么,那天晚饭后洗碗时,一开水龙头就好像有一股细微电流从手指传进大脑,同时眼前就像戴上了VR眼镜一样走到一处非汉传佛教寺院,有个声音说这是一处白教寺院。这画面和声音的来去就是一瞬间的事。后来这种情况时不时就会出现一次,就想:这座寺院在哪里?于我有什么缘分?渐渐晚饭后洗碗时成为我对一天言行的回顾和反思时间。今天回顾了一天的言行,又心生惭愧,好些话本可以不说。习性猛如虎,甚于虎。修行啊,就是降伏心中虎。降伏了,才能“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期末,花卷的各种学习任务开始多起来。

今天是花卷自学日语的第100天。按照我们俩的约定,要去撸串庆祝一番。本周各学科陆续开始期末考试,今天复习作业突然就多起来。如果写完作业上完语文课再去撸串,到家时间就晚了;如果去撸串,回来要么没时间写完作业,要么还是要晚睡,而明天有英语的期末考试。商量下来,推迟到周末再庆祝。

花卷这周开始制作她的期末总结的PPT。在“目标”页,她未来的目标之一是“去厦门大学上大学”;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和阅读写作,因为“阅读写作课上,我一直在认真听,作业也在认真写。数学课听得更懂了,因为基础打好了,而且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作为花卷的阅读写作课老师,我感到很欣慰。

因为期末复习花了不少时间,花卷今天学的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李白《渡荆门送别》,我只简单讲了讲,她读了两遍,明天继续。哪怕只上了5分钟的课,每天都要做的这件事也不能停。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入”字有同样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