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尺宅叟

关于尺宅叟

唾沫星子如月季花般四溅反刍流逝青春

【观自在·廿二】循指见月

语文课,本周第三节合班大课。昨晚学部负责人帅老师值守晚自习时看到学生吴记在教材上的语文笔记,觉得今天的课一定会有趣,于是来听课。

开始我先请学生用不超过三句话表达自己对“毕达哥拉斯树”的理解。多数学生说不清楚,“我大概知道,但就是讲不清楚”他们说。

我说:“你们知不知道毕达哥拉斯,不重要;你们知不知道毕达哥拉斯树,也不重要;你们知不知道a²+b²=c²更是一点都不重要。不重要不是因为这是语文课而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家和哲学家,也不是因为这个作业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我认为作为一门语言文字综合课程的课程目标不在于你记住多少知识点,而在于你如何掌握一种语言和文字,并运用它表达和向别人传递出你的思想和感受,实现沟通和交流。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训练本身,就像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知识本身,并且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多寡与是否拥有智慧并无直接的联系,因为知识只是指向智慧的那根手指而不是智慧,这就是禅宗的公案‘循指见月’。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只能靠启发。”于是,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就在围绕“指”与“月”展开。三分之一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三分之一的学生云里雾里,三分之一的学生昏昏欲睡。“豆哥,这节课他们好像都听不太懂。”课后帅老师对我说。“没关系,就是埋下一粒种子。发不发芽,什么时候发芽,就看机缘了。”

课后学生沈拉着我在地图前继续讨论匈奴的分裂和北匈奴西迁直接导致欧洲史的转向,上课铃声响起还不愿意离开。我给他建议,这个六周的主题是“世界如何运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呈现一个事件是如何在整个人类世界引起一连串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如何互相影响发生新的变化的。“我个人认为,对你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六周展示了。”我说。“嗯,我考虑一下。”他说。

午饭后,花卷在乒乓球桌旁找到我,说黄老师找她聊了上周旷课的事。花卷翻开《学生手册》找到相关条款,证明自己并没有旷课。于是黄老师承诺将考勤的两节旷课改为请假。

下午一天的最后一节课——体育课前15分钟里,学生沈拿着他每天的欧洲史读书笔记来找我,“豆总,有几个问题要问你。”“好啊,来!”“是哪里的人最早使用战车?”“骑兵和战车最终走向了怎样相似又不同的发展方向?”“波斯又被称作什么?”一连串问题抛过来,“哟呵,原来是来考我的哟!哈哈哈……”
“我的读书笔记你天天催更,我也要来考考你看你有没有认真读。”

“好!好!!好!!!放马过来!”每个学生每天的作业,我都是认真阅读并留言,所以只有最后一个关于安息,即帕提亚帝国的问题没有答上来,“对不起,这个我了解不多,确实不知道”。学生沈对我的表现基本满意,笑嘻嘻去上体育课。

【读书记1425】《有未来的倒影:戴潍娜、杨庆祥、严彬三人诗选》

基本上,我读不懂现代诗,所以对绝大多数诗人的作品我都不感兴趣,除了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上周清明假期第二天去逛也闲书局,突然想读一点诗,觉得如果不能从现实中活出一点点诗意,那生活就堪比地狱。看到新书区的《有未来的倒影:戴潍娜、杨庆祥、严彬三人诗选》,这三个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对我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但出版社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想来应该是还不错的,随手翻开试读本,读到“一本书摆在那里就是一个物种”句,觉得不错,买下。回来读下来,果然,我读不懂这些诗,更不知道好在哪里,倒是读到了戴潍娜和杨庆祥写的一些有趣的句子,没有严彬的,感觉太过矫情。

旋过去了
年岁卷笔刀。得活着
像一首民谣,不懂得老
——戴潍娜《挨着》

我用蜗牛周游世界的速度爱你
在两次人生之间
——戴潍娜《用蜗牛周游世界的速度爱你》

危险——是现代诗最重要的品质。
——戴潍娜《灵魂体操·18》

最浅的痛苦莫过于
失去一个值得失去的人
——戴潍娜《截句三十三首·17》

三人行必有一人是多余
——杨庆祥《青岛截句五首》

我什么都不做了
这世界会放过我吗?
——杨庆祥《在昆明我能做什么》

我突然厌倦人类了
虽然我并不比人类理解得更多
——杨庆祥《间歇性人类厌倦症》

很多次在厕所遇到尿不出来的家伙
他们说着无比正确动听的话
然后,尿不出一滴纯净的尿
——杨庆祥《不变的信仰》

每隔几年我就更加确认
信仰其实只有一条:
活的时候要美啊
死的时候要更美
——杨庆祥《不变的信仰》

《有未来的倒影:戴潍娜、杨庆祥、严彬三人诗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1版,2019年2月2印。总阅读量第1425本

【观自在·廿一】世界在哪里

语文连续两天合班课,因为这周的主题要讲王维,需要铺垫的内容很多。从610年,隋大业六年开始,在桌上的地球仪、一侧墙上巨大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另一侧墙上的黑板间游走,地图比例尺不够呈现不了的,就在黑板上手绘局部地图,“要胸怀世界,可你得先知道‘世界’在哪里”,我说。学生们就跟着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所在的希腊开始一路向东——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伊斯坦布尔——安拉的最后一位先知默罕默德——什叶派和逊尼派——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共同的首都耶路撒冷——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犹太教——巴以冲突——净土宗与儒家的冲突——儒化的佛教禅宗,课后作业是“毕达哥拉斯树”。看来明天还要合班上,还讲不完也要强行收尾。

中国史1班,从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到大禹的“家谱”,谈儒家美化的圣王让贤的“禅让”骗局。课前熊猫老师说,只用1个六周就从语文2班转到了3班的学生林,现在还在历史1班,本周虽然才开始两天,但她已经多次提出中国史也想到2班。下课后单独和学生林聊了几句,以她这六周的状态,中国史完全可以到2班,如果愿意,可以向导师提出书面申请,我们在会议上讨论。她很开心。

中国史2班,未做任何引导,让学生一一发表对杨朱“虽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这一观点的看法。竟然没有人觉得杨朱是“自私”的。相反,大家认为,作为一个人,他/她的私有财产包括自己都是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包括来自道德层面的,要求别人作出任何其本人不愿意的付出和牺牲,不论这种付出和牺牲是否对其他或更多人有利的。这已经与个人实质上是自己人身或能力的所有权人,对社会无所亏欠,不被视为道德整体或社会整体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所有者存在的“占有性的个人主义”非常接近了。我完全不担心这样的启蒙可能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因为在语文课(其实是文史地综合课程)里已经融入了个体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与世界的独立共生内容和人文基础。这节课下来,欣喜。我历来的态度和经验是,课不要备满,时间不要排满,留点时间来“飞”来发散,总能收获惊喜——虽然有时候一节课的大半时间都是在发散。

体育课,宋老师和周老师都不在,刘畅老师代课,加上颜校长和熊猫老师,师生分成三队,先输两盘的队换下,算是“飞”满一个小时的大场飞盘,我直接助攻得分两盘。感觉奔跑速度和体力都略有提高。

晚上看完《沙丘2》,节奏较第一部拖沓。

【读书记1424】约瑟夫·胡克《行香闻杜鹃》

他是英国皇家植物园园长,穷尽毕生精力绘制了东方喜马拉雅濒危杜鹃花图谱。自此,花无国界,岁有甲子;杜鹃自芳,无问西东。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 Dalton Hooker,1817—1911),俗称小胡克,英国皇家植物园园长,英国著名植物学家、探险家。22岁科考南极,30岁远征亚洲,足迹遍及印度、孟加拉和锡金,将隐秘在喜马拉雅地区崇山峻岭中的神奇异域植物介绍到西方社会,身为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第二任负责人,他激起了欧洲人对杜鹃花的极度狂热,其著作《锡金和喜马拉雅的杜鹃花》更是博物学中的经典作品,达尔文视其为毕生知己。因此,小胡克被公认为19世纪最重要的植物学家,许多植物学家以小胡克的名字来命名植物新种,以示对他的尊敬和纪念,如Banksia hookeriana、Grevillea hookeriana、Iris hookeriana、Sarcococca hookeriana等。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行香闻杜鹃(1849年英国皇家植物园所藏锡金—喜马拉雅山植物图谱)》,“惜分飞”系列手绘明信片之一种,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24本

又及,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 Dalton Hooker,1817—1911)被称为小胡克,大胡克大约就是美国军人约瑟夫·胡克(Joseph Hooker,1814—1879)了。大胡克为美国陆军少将,曾参与塞米诺尔战争、美墨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任东部战区中联邦军的主要军团——波托马克军团司令。尽管在整场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他总是因在钱诺斯维尔战役中被罗伯特·李大败而被人诟病。他有个绰号叫“好战的乔”,但其实只是以讹传讹。

【读书记1423】《上海书评选萃:穿透历史》

在没有被一种更有效率、更符合人性的制度根本取代前,千百年相沿的专制皇权思想和制度可能更换表现形式,却会在不同的外壳下继续存在,或者是继续被利用。(田庆余《田庆余谈门阀政治与皇权》)

学术是公器,个中人都要留有余地才好。过去当做口号倡导的所谓鸣放,鼓动尖锐争论,不过是一种政治要求,造成可利用的气氛而已。对大破大立之说,我原来还有点相信,后来逐渐看透了,有点懂得学术只能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但还不太敢坚持这种认识,有时还会由于自保而跟风说话。中年以后,才逐渐滋生了一种学术上的定力,找到一点不惑的感觉,言语写作尽可能多作理性思维,错误也就少一些,知道错了也能心安理得地认识和改正。越入老年,越能领会宋儒所说“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的道理,未敢轻信,未敢多言,因而也越难于做到学者所好的论难争持、择善固执。(田庆余《田庆余谈门阀政治与皇权》)

秦始皇没有放弃自周以来的天命观,也没有放弃自周以来天子的称号。他相信自己像周人一样,是靠老天爷的支持得到的天下,因而并不觉得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是来自被统治的百姓。这种周以来的天命观主宰了中国两千年最根本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格局。罗马帝国继承的是一个在地中海世界存在已久的城邦传统。这个城邦传统是希腊城邦建立的。他们基本上相信,城邦的公民就是城邦的主人,管理城邦的合法性来自于所有公民的同意和承认。城邦的管理者是由公民推选,管理规则和法律须由有管理经验者组成的长老会议提出,经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同意。这种统治合法性或权力来源的看法和体制,造成了古代地中海城邦世界和古代中国的根本性不同。(邢义田《邢义田谈罗马史背景下的秦汉制度》)

其实法家是主张“弱民”的,因为只有“民弱”,既贫穷又无知,专制统治才能稳定。人民穷,就只能靠政府“恩赐”;人民无知,政府就可以“指鹿为马”……统一也未见得是一件绝对的好事。统一使中国成为一个大帝国,直至明代之前仍属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这种统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成为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根源。(梁小民《中国两千年专制制度的根》)

明君与昏君的交替出现就决定了中国历史的乱治交替。当一个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身时,这不能不说是悲剧。一个人再伟大也不会没有缺点,而且再伟大也不会不犯错误。当同样一个君伟大正确时,他会推动历史进步,但当这个君犯错误时,也会阻碍历史进步,给人民带来灾难。历史上每一个伟大人物都是如此。明君犯错误比昏君的结果还可怕。明君靠自己过去的业绩造成别人对他的绝对迷信和绝对僵化,这时他就成为神一样的绝对权威。他个人对自己的迷信也膨胀,当他作出错误决策时别人只能盲从,即使有个别清醒者也会淹没于全民皆疯的状态之中。大家可以一心一意干好事,也可以一心一意干坏事,这是最可怕的……专制之下必定盛产愚民。这也是专制的需要。愚民永远是独裁者的社会基础。专制者就是要用各种方式炮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愚民。如果谁不愚,就要消灭,因为他们不仅不服从,而且还可能煽动别人……现在民主政治下仍需要一位明君,但这个明君不再是绝对权威。他作出正确的决策可以推动历史前进,造福社会;他作出错误的决策可以由一套制度化的方式加以制止。民主的核心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不存在绝对权威,任何权力都有另一种权力制衡,即一套权力的制衡机制。(梁小民《中国两千年专制制度的根》)

《上海书评选萃:穿透历史》,《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五周年精选集“上海书评选萃”之一种,译林出版社2013年7月1版1印。书如其名。总阅读量第1423本

【观自在·廿】药不能停

凌晨一点半,几声雷炸过后,冰雹砸在后院地上弹起来,打得玻璃门噼啪响,像身处一战场的核心。花卷吓得跑来找我抱抱。半小时,雨渐渐小,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痛醒,起来吃了药,继续昏昏沉沉睡。早上起来,不清爽,药也只够一星期的量,而一个疗程要4—8周。进城买药,顺便去也闲逛逛。

无常。什么时候生病和发病,无常;一直吃了有效的药,说没就没了,买不到了,无常。医学院里开不到这种药,急诊医生让假期后挂专科门诊换药;科开药房的库存里没有这种药,微信请家里楼下常去的那家药店帮忙订一个疗程的量,回复说“进药平台上都搜不到这个药”。药不能停。还好太座一向聪明,从网上在其它省买到了。

离开身体药店,去思想的药店——也闲书局闲逛,购书六种。

《有未来的倒影:戴潍娜、杨庆祥、严彬 三人诗选》,这三个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买这本诗集,一是突然想读一点诗,因为如果不能从现实中活出一点点诗意,那生活就堪比地狱;二是相信出版社的水准——这几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都还不错。

郑也夫签名本《五代九章》,“宦官是帝制肌体上的毒瘤。中国两千余年中,对宦官的讨伐史不绝书。但讨伐聚焦于宦官,统统无涉皇权。这种讨伐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歧视。通过歧视,讨伐者们在心理上抬高了自己,麻痹了自己,漠视了自己其实也在帝国的驯化与奴役的连续谱中。”好书。

[英] 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费正清东亚研究奖获奖学术性著作。明治维新是革命吗?什么是革命,作者定义为:有公开的社会目标。但维新初期并未对大众公开,因而作者认为明治维新是社会变革。

[奥]让·埃默里《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买这本书,是因为正在读他的《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觉得写得真好,于是就像找作者的其他书来读。

《上海书评选萃:流言时代的赛先生》,《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精选集一种。因为枕边书是这个系列的另一本《上海书评选萃:穿透历史》,为其中学者的观点折服,于是要搜齐这套十几年前的精选集,可惜也闲只有一种。

[法]热拉尔丁·施瓦茨《失忆症患者》,也闲书局的局座秋蚂蚱专门为这本书写了一篇文章发公众号荐书,我喜欢也闲书局首先是因为相信局座秋蚂蚱的良知和眼光,基本上他郑重推荐的书,不管看不看得懂,我都会买——现在看不懂,等以后能看懂时就不一定还买得到了——给花卷的那句话:读到好思想,才能看见坏人间

书于我,不是毛姆所说的避难所,而是药。要活着,药就不能停。

【观自在·十九】读到好思想,看见坏人间

100座博物馆

清明假期第一天,因为二娃一起床就吵着要去博物馆看恐龙,一家四口就又去了省地质博物馆。对二娃来说,又看到了恐龙,开心。对大娃来说,和老爸兼文史地老师手挽手逛博物馆既添新知又买到了喜欢的文创品,并喜提又一枚博物馆纪念章,距离我们收集100个博物馆的100枚纪念章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也开心。我觉得,新学期第一次历史和地理课的课堂就应该是在省博物馆和省地质博物馆,让学生看了博物馆后随机抽取三道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关于馆中藏品的问题回答,答不上来就再回头去寻找答案。

六周评语

大前天(周一)就完成了语文3班学生的语文和中国史成绩统计和评语,大家进步都很明显。评语除了总结各位的六周表现,末了还一人有一句话,算是总结和期许——

学生吴的是: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好好上好数学、物理、化学课——因为最好的思考往往在不同的理念、领域和专业发生碰撞时出现

学生沈的是:望继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保持独立思考,不疾不徐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激发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实现独特的自我

学生曾的是:期待在新一个六周里,自信一点,再自信一点;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学生张的是:期待新一个六周里,在继续巩固学科基础之上,把思考作为家常便饭,享受知性冒险,这一定会带来更加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长——因为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没有必要占用脑资源来记忆。真正难以做到的,是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分析、陈述自己的想法

给花卷的一句话是: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挑战自己,并在最大程度上将阅读与自己生活的世界进行联系,去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因为只有读到好思想,才能看见坏人间

恰好不在场

昨天六周展,上午作为幼儿家长在幼儿园参加二娃的活动,花卷为了让我能够参加她的六周演讲,向老师申请调整顺序到下午,这样我就不会错过两个娃的展示。青春期的女儿长大了,贴心了。

谁知,结束幼儿园的活动回到中学部吃午饭时,就有师生告诉我,上午有一位平时就敢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六周演讲里,质问学部负责人黄老师,这个学期的地理课为什么要调整,据说还当众说了“不知道现在的地理课在讲什么”以及“让豆总继续上地理课”类似的话。我第一感觉是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这样的表达实在是让大家都难堪。已经发生了,只能暗自庆幸自己恰好不在场,否则真是难以自处,哭笑不得。

昨天花卷问,如果后续都没有生物老师来上课怎么办。我说那我就来给你上生物课。她说你行不行啊老爸,生物还是很难的。我说中学的生物而已嘛,大不了我开个挂,单独把你的文史地生一锅端了。

【观自在·十八】听命于己

花卷与老师发生了冲突。

因生物老师请假,今天是由学部负责人黄老师代生物课的第三周。但代课的黄老师并没有上过生物课程内容,而是上的“火人课程”的“恋爱心理学”。花卷在上了两周“恋爱心理学”后,觉得这个课对她来说没有意义,于是在今天下午的生物课前提出请假自学生物内容,未获通过,原因为黄老师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花卷执意不上课,老师执意不准假,僵持下来,花卷说不让请假那我就旷课吧。于是开始上课后,没进教室的花卷找到了我。

我让花卷带上《学生手册》、本子和笔,我们在食堂开始“明亮的对话”——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和公共说理。

第一个问题:旷课会被取消游学资格吗

我让她翻开《学生手册》,并仔细阅读,她发现“若发生无故旷课的情况,学生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处罚”,但没有说是什么后果,“也就是可能有后果,也可能没后果”,她说:“并且我试图请假了的”。

第二个问题:花卷旷课了吗

我让花卷仔细阅读《学生手册》中关于请假的条款,她找到并读给我听:“学生出现需要的请假的情况,需在《学生手册》‘常用文件’中填写相关的请假文件,并交给负责导师签字,导师签字后即视为同意请假。”所以你旷课了吗?我问她。“没有。根据《学生手册》,我提交了书面请假申请,并且导师也签字同意了,所以今天这两节课,我是请假,不是旷课。”

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后续相同问题

“生物课老师请假,不代表这门课就取消了,课表上这门课还在但代课老师连续三周没有上生物内容,所以我支持你请假自学的想法,但是”,我问:“我们有没有什么能让大家都感到得到尊重且愉快的一次性解决方案,来解决后续类似的问题?”

花卷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如地理课自学美国大学地理专业教材《人文地理学通识》那样,生物课也自学七年级生物课本;一是去上同时段低年级的科学课。我认为第二个解决方案不合适,而第一个方案因为已经申请地理课自习了,再次申请一门课程自习并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不大。“有没有想过加入‘火人课程’自己定制课表?”

花卷想了几秒说,不行,不能加入“火人课程”,因为这个课程更加不能达到自己的学习要求。“要不我申请‘特别条款’?”她问。我说我们来看看《学生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吧。她找到并读出来: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权利。每一位同学都有真实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我们为学生留下了特别条款的机制,特别条款将赋予学生一定的特权,这些特权可以作用在“家庭作业”、“课程安排”、“出勤”、“电子产品”等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导师协商约定属于学生自己的“特别条款”,导师亦可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协商,通过“特别条款”来定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特别条款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生学习经验以及更好地让学生有所收获。

我认为申请特别条款是合适的,于是让花卷写一份“特别条款”申请并提交给导师,并附上自己个性化定制课表。

花卷写好申请,我签了字,她提交给了导师刘畅老师。正好因清明节放假,学部会议提前到今天下午,会上讨论,通过。

我问花卷从今天这事学到什么,她说凡事要讲规则,说理要有依据。我说这就是“明亮的对话”,就是公共说理,就是通常说的一个人要“讲道理”这个比任何课本上的任何知识点都重要。不要试图用吵架去解决问题,因为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不能听命于己者,必将受命于人(尼采)。

【观自在·十七】花儿与少年

第一节课,两个班的中文合班课,讲唐朝的衣食住行。服色内容比较沉闷,但讲到刺青时就活跃了,从《白舍人行诗图》到宋朝的簪花与刺青的时尚,引《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一身纹了九条龙、花和尚鲁智深背上的牡丹花,小乙哥燕青四季簪花、短命二郎阮小五簪石榴花,蔡庆更是鬓边常戴一枝花得绰号“一枝花”,让大家感到匪夷所思。讲到痷茶、煎茶、点茶以及传到日本的茶道,从一休宗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同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麦哲伦海峡——太平洋的得名——麦哲伦死于在菲律宾与土著的文化差异导致的流血冲突,引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首先来自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平等接纳。

中国史2班,从黄土高原的黄土,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与地理的关系,到我所理解的地理、历史、文学的X轴、Y轴、Z轴三个方向向量的三维空间系。

中国史1班,从炎帝、黄帝、蚩尤——炎黄子孙——非对即错非黑即白二元论之不可取——避免陷入自证陷阱——分清事实与观点。

中午与二三学生在烈日下乒乓球半小时,真是好久没晒过这么透彻的太阳了,晒得眼睛都睁不开。

下午改作业时,帅老师带了新茶具来泡茶喝。我说这个学期的课时不到上个学期的一半,以前周末从早到晚都是在忙着各种备课,现在终于得闲和二三邻居遛娃、饮茶、吹牛、看花,无所事事。她笑说这才是生活,之前都是在活着。深以为然。

15:30—17:00继续每周一次的周一飞盘课。师生分三队,两两对赛,先得分者留下,输的队换下。共赛四场,我所在的队赢了两场,一场由我助攻得分。花儿与少年的一天。

【读书记1422】薛舒《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

“人类的所有痛苦与快乐,归根结底都是源自记忆。我们的大脑刻录下自己以及陪伴自己走过生命的那些人,那些事,于是我们拥有了快乐、爱和荣耀,同时,我们需要承受悲伤、痛苦,以及忧愁……在‘临终医院’,最乖的就是停止了心跳的人。从奔跑到停止,需要一个减速的过程,这才是生命正在步入的‘正轨’,从遗忘,到彻底遗忘,从失能,到彻底失能,一具实实在在的躯体,过着空空洞洞的精神生活。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精神空间已被清空,我们却要用自己的想象去替他填补,去找回曾经在他脑中驻留的情感和记忆。当他不再保留任何记忆和行为能力时,当不再懂得最基础的感知与最本能的反馈时,就会停止对所有人的干扰。”

我国老人出现完全失能的平均年龄为79岁,从完全失能到身故的平均时间是44个月;在此之前,还会经历平均 44个月的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期。也就是说,一个老人从出现失能、到完全失能、再到身故,平均时长是7年零4个月。这个过程,对家庭,尤其是没有医保或只有最低医保的家庭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就像日本电影《死亡护理师》里,对待老人十分友好和有耐心的护理院年轻员工斯波宗典在两年时间里,“帮助”42位失能失智老人解脱,并让42个家庭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最终被认定为实施了多起谋杀的凶手。这后面的核心伦理问题是: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死无法自己决定,更不能轻易的被他人所决定,但这一具实实在在的躯体只是维持生物意义上的存活,对他自己和家人的意义何在?这样的维持真的是善良吗?活着的人是否还能拥有正常的生活?

薛舒的《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多抓鱼淘来四折二手书,八成新签名本。太座先看完,我接着看,十五万字我们俩都是一气读完。一是文字好,平滑顺畅,不做作;二是有代入感。看完我们再次互相确认,不论谁一旦最终达到失能失智,都不要尝试任何维持躯体生命体征的事,好好来,好好走,给活着的家人留一条活路。在还活着时,就活好自己,让任何人对你了无挂碍,就是最大的行善。

薛舒《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2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