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备课手记

【备课手记】一翻书就翻到《书》

中学部的中文课,我虽然完成了自编教材,选定了辅助教材,但要完成全部课程设计,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原计划今天完成第一个教学周五至六个课时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课程准备,但只完成了一个课时的内容。事与愿违,生活总是这样。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里,我选了《教育你的父母》《沉默》《书》三篇来讲。第一个教学周第一课,就准备一起读《教育你的父母》,然后是《书》《沉默》。周末写作,要求学生回家去和家人讨论“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教育的定义、分类、方法、历史,还是教育中的人或是其他什么,并记录和总结出讨论结果(观点)。因为所有我们生不带来,而又是将来所需要的东西,都要靠教育的赐予。因此,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人们都在以其价值标准,去推行或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不论这“正确的”教育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都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一起付出努力。努力是艰苦的。因此,教育首先不是要赚取时间,而是要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些时间给教育中的每一个人

然而,今天完成的一个课时内容,是《书》这篇。因为一翻书就翻到《书》,就去不了其他地方了,还密密麻麻写满了眉批旁批。梁实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能翻译莎士比亚的文字,写起散文来,随手拈来的不只是好,处处的学问沁在字里行间,高山仰止,润物无声。

“从前的人喜欢夸耀门第,纵不必家世贵显,至少也要是书香人家,才能算是相当的门望。书而曰香,盖亦有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

毛边连史”指的都是纸。

毛边纸是古时一种纸质细腻呈淡黄色的竹纸。这种纸托墨吸水性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明代明末藏书家毛晋好用这种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故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一直沿用。

连史纸,又称连四纸,连泗纸,原产江西、福建。采用嫩竹做原料,纸白如玉,厚薄均匀,着墨鲜明,吸水易干,书画均宜。

松烟油墨”指的都是墨。在中国制墨史上,汉代和宋代是两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汉之前主要使用天然墨(石墨)。到了宋代,松烟墨的出现给中国制墨史带来一次巨大飞跃。从此,人们告别了使用天然墨的时代,为日后制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在制墨资源日渐匮乏的情况下,油烟墨的创制成为中国制墨史上最突出和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桐油是最常用最适合作油烟的材料,颜色,光泽很好而且容易取烟。还有猪油烟,菜籽油烟,胡麻油烟,但最贵的是一两墨价黄金一斤的苏合墨。杨慎在《升庵诗话》有记载:“宋徽宗尝以苏合油搜烟为墨,至金章宗购之,一两墨价黄金一斤,欲仿为之不能,此谓之墨妖可也。”

【备课手记】阅读写作课学期教学目标

吴鲁芹在《吴鲁芹散文选》里说:“好的文章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纯正文字难得,好文章更难得,因为这“不是一个章法和技巧的问题”。

董桥在《英华浮沉录》里记有这么一段——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曾说,他教了三十多年书,结论是作文这一课目最难教,因为“文不可以‘教’而定。”他的理由是写作远不只是一个章法和技巧的问题,而是“气之所形”,“是皮相之下许多深沉主观因素的综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养成过程。”所谓主观因素,他认为“包括独立的人格,善感的情绪,敏慧的资质,素心烂读的积累,对清浊巧拙的判断,独特的手眼以及强烈的表达冲动和创作快感”。有一位学者对陆先生说:“把我关于写作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不消半点钟即可讲完。”

陆谷孙所说“气之所形”,我认为应该就是毛尖在随笔集《乱来》里说到的写作的才华。她认为“写作这件事真的要靠才华,并不是书读得越多写得就越好,书读得多只能保证你写的东西基本顺畅,不易犯错而已。真正要写好写出彩,还得靠才华。”

才华是什么、从何而来?或许就是阎连科在散文《我与父辈》中说的“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所以早就知道自己平庸平凡又乖戾的我,在新学期要上的阅读写作课中,课程要求之林林,教学目标之种种,其实根子上也就只是一个目标——让上了这门课的人能用文字尽量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根椐平均值定律,我们绝大部分人注定平凡。这样说并不能带来任何慰藉,但真的,中等就好,生命平庸,真理平常,道德平凡。”(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

雅典娜的守护者的
阅读写作课学期教学目标

文本阅读目标(口头表达)

1、确定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解释关键细节如何支撑文章观点;

2、根据文本中的具体信息,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事件、过程、思想或概念,包括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发生;

3、描述一篇文章或部分文本中的事件、思想、概念或信息的整体结构(例如,时间顺序、比较、原因/结果、问题/解决方案);

4、解释作者如何使用理由和证据来支持文章中的特定观点,并确定哪些理由支持哪些观点。

文学阅读目标(阅读理解)

1、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在结构、写作手法上的复杂性和读者理解的多种可能性;

2、能够根据文本中的细节内容明确解释文章中所述内容,并推断出结论;

3、比较不同文学作品叙述的观点,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区别。

写作目标

1、清晰和连贯的模仿写作(包括多段文本);

2、清晰介绍一个主题、一篇文章或陈述一个观点,建立一个组织结构,相关的想法被分组来支持写作的目的,并提供一个结论性陈述。

【备课手记】对雅典娜的守护者们的课程要求

野性的呼唤》四刷?五刷?记不清楚了。边读边批注了上百处,小学部“雅典娜的守护者们”新学期阅读写作课前四周的课程设计,紧赶慢赶今天才算基本完成。还有《黑珍珠》和《霍比特人》的课程需要完成设计。然而,距离开学只有一周时间了。

课程设计,开学第一课不讲文本,先讲课程要求。课程要求不多,就四条:

作业与课程

每位雅典娜的守护者(老师和学生)在进入雅典娜的神殿(课堂)前,必须按照课程要求完成预习(课程准备)和课后作业(批改)。

提问与思考

每位雅典娜的守护者在进入雅典娜的神殿前,必须准备好至少一个基于指定文本的,可以是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是自己不确定想和其他守护者讨论的问题。该问题不能只是信息类的“是什么”,还要有思考性的“为什么”,以及对似乎不可质疑之处的质疑。

权利与自由

人人都有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也拥有喜爱自己喜好的自由,但前提条件是,我们人人都要维护别人的这种权利和自由。每位雅典娜的守护者来到雅典娜的神殿,是为了来寻找各自的不同之处,而不是为了成为同样的人。所以在课程中,要包容、理解并尊重每个人观点的不同,因为“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人跟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如果要发言,需要先举手,一次只能一个人发言,并且在约定时间内不得打断他人的发言。

读者意识

写作是为读者而写,为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而写。因此本门课程包括作业在内的所有文字的写作,雅典娜的每一位守护者都要有“读者意识”——你要清楚地意识到,你在课程中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读者都不只是你的老师、同学或家长,而应至少是这粒小小星球上的所有人。每一次写作,都是你对这个世界的发声

【备课手记】把董桥换成了戴明贤

学堂中学部负责人,在微信里让我自行采购新学期中学部我上课班级需要的必读书

我建议,还是由负责学堂教材采购的老师统一购买比较妥当。然而,“中学部没有统一负责采购的老师,大家需要购买什么都是自己买然后报账。”这个也算是一种管理创新吧?!

下午把要采购的六种书发给也闲书局,很快就回复,除了董桥的《立春前后》断货,其他五种都可以调到货,“但是需要差不多一周时间,毛豆老师你这些书急不急要?”

“这些书是我新学期上课的辅助教材,三月一号开学前我能发书给学生就行。”

“董桥的《立春前后》进不到了哦,您看看要换成其他的吗?”

“我看看把董桥换成谁。”

把客厅书架扫了一遍,又去书房筛了一遍,决定把董桥的《立春前后》换成戴明贤的《石城安顺》(《一个人的安顺》)。戴明贤是贵州安顺人,在他的文字作品里面,我最喜欢的就(只)是这本。可能是因为本乡人写的本土事,觉得《名师“龙虎豹”》《市井怪杰》《七癖之凤》等几篇旧时人物故事,还胜过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备课手记】课程设计这才刚开始

在逐页读了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后,觉得学堂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如果要读懂这本书,还需要很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课程的铺垫,因此下学期我的阅读写作课程暂时放弃这本书。需要重选一本魔幻或科幻类的。

昨天把J.R.R.托尔金的《霍比特人》翻烂了,终于在睡前读完。决定就用《霍比特人》替代《安德的游戏》。是的,就是翻烂了——一本书快分裂成三部分,并且有几页都已脱落下来。这样,新学期我在小学的阅读写作课教材就定下来了: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斯·奥台尔《黑珍珠》、J.R.R.托尔金《霍比特人》和艾琳·恩瑞达·凯莉《不爱说话的十一岁》。最后一本还是作为备选,学期内没时间读就布置为暑假阅读作业。有《霍比特人》,我想《不爱说话的十一岁》肯定要放到暑假去了。

阅读教材选定了,今天开始开始一页一页、一行一行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并根据语文课标和学堂的阅读写作课程目标,进行一个学期每周四节课的课程内容和写作计划设计:一本书要在几周内完成、每周和每节课进度如何、目的为何、写作如何训练……课程设计这才是刚开始,教材只不过是基础素材。

一个学期通常十八周。开学欢乐周、期中游学周和期末考试一周后,教学时间还有十五周。还要拿出二周的时间预留给三次六周展和清明、五一、六一假期,实际有效教学时间不会超过十三周。每周两次课,每次两节连堂,一个学期就是二十六次、五十二节课,就是平均四周多一点的时间共读一本书。《黑珍珠》只有六万两千字,可以三周内完成;《野性的呼唤》十二万字,需要四周;《霍比特人》可以得到五周的时间。五周时间,对这个庞大的奇幻世界来说,确实少了一点,但对推开这扇奇幻想象力之门来说,应该够了。

【备课手记】关于中文课:W同学的回信

除夕那天,给两位学堂的毕业生发了微信,请她们回顾一下过去四年上我的中文课的感受,并对之前的课程对她们现在可能好的、肯定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不良影响做个评估,能让我在新一轮的闭门造车中,尽量避开之前的一些坑。

两位在思考了几天后,都发来了长长的回信。这是W同学的回信,我也转给了中学部负责人,请他看看回信的后半部分学生对学堂中学部氛围的回顾和感受,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常常如此。

W同学的回信——

豆总是我见过最特别的老师之一,不论是授课方式,还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秉持着自己的原则。

学堂的课程设置允许教师有很大的空间去调整,同时也带来挑战。上中文课不能离开历史,这是豆总一直想做的,也让我对中文课有了新的认知,不能止于应试的目的,文以载道,试图追溯文字背后的含义很重要。多亏豆总,我才明白这点,华丽的词藻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空洞的浮躁心理,写东西不能浮躁,做其他事同样如此。

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需求,豆总时常会调整课程安排,同学们嘴上说着老师严厉,但是心里都清楚豆总是真心为我们考虑。我很喜欢豆总讲课的方式,喜欢听历史的小八卦,总觉得和课本上板着的知识点不同。

在课上我虽怕答错问题而不敢回答,但有很认真地听。豆总很认真地对待教学,总听您说自己没学历啊什么的,但是我敢说豆总对于学术的态度是让人钦佩的,比那些领着高薪的每年讲着同样内容的大学教授要强得多。我评价一个课程的优劣会很主观,我首先要觉得授课老师有趣或者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对东西才会觉得课程有意思。后者说起来有点功利,但不可否认,在我没有怀着能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这个目的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学到了。豆总的课程于我就是这种感觉,不只学到课程本身的知识,还从老师身上学到某些可贵的品质,这样已经很成功了。

再来说豆总的课程存在或者会出现的问题。

一是难以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情况下,让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但起码基本的听说读写不会出太大问题,豆总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这给老师的压力就会很大,学生本来都基础就不一样,还要照顾到一部分不想上课的同学。尊重学生需求固然重要,但也要有相应的大家有共识的机制评估需求的合理性。我在的时候,感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对等,学生很多时候都处于上方,不遵守规则,和老师讨价还价的同时是底线的再拉低,这样再怎么讨论机制都没用。我不喜欢处罚,但是如何所谓和平地解决这个问题是个难题。当然豆总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不是一直在豆总的课程体系中学习,而是中途进来的,不同体制相撞就会先有个适应融合的过程,豆总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好,而且这么多年下来,豆总做得已经够好了。

二是学生参与度的问题,正因为以上所说的学生还没适应,加上学习氛围松弛,我之前就有种感受,就是后期豆总带得很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为啥整体氛围变得很懒散,感觉对豆总的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得靠一两个人活跃课堂,包括我有时也有点力不从心(我是很喜欢,但是整体的授课氛围会影响到我)。准确来说,其他课程也有,特别学期末,这属实也很正常,只是那种懒散是学堂特有的,我与在现在就读的学校的感受不太一样。

整体而言,豆总的中文课是我在学堂除了体育课之外最喜欢的课程。

【备课手记】小学阅读写作课的准备工作

小学三至五年级的阅读写作课,按学生程度的跨年级分班,我在小学部语文老师的建议名单上略作了调整,并建议学部负责人在一、二年级开设“说话课”——书面的读写表达,在低年级先从口头表达训练开始。

我的调整涉及两个班的三名学生:

将原雅典娜的守护者(A班)的两名三年级学生,调到巨人密米尔的追随者(B班),因为三年级的识字和字词句基础,很难跟得上五年级的程度。

将四年级的一名学生,从原巨人密米尔的追随者(B班)调到雅典娜的守护者(A班)。

这样调整后,雅典娜的守护者(A班)的十名四、五年级学生,都是相对来说程度较好的。将程度接近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便于师生的教与学来说,都更有针对性。

新学期,雅典娜的守护者(A班)的阅读写作教材,我最终选了这四本:

书籍类型:科幻、伦理
【美】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三部曲”第一部《安德的游戏》,关于世界末日、人类命运与宇宙中其他文明的可能性,一九八五年首次出版后即获科幻文学领域国际最高奖项的雨果奖(Hugo Award)和星云奖(Nebula Award)。

书籍类型:自然、生命
【美】杰克·伦敦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生命的演化(不是进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是在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力量。

书籍类型:勇气、冒险、成长
【美】斯·奥台尔《黑珍珠》,国际安徒生奖及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作品,少年版《老人与海》。

书籍类型:校园霸凌、身体缺陷、交友障碍、自我接受
【菲】艾琳·恩瑞达·凯莉《不爱说话的十一岁》,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作品。这本为后备书籍,课程进展顺利又有时间就共读,否则就作为假期阅读书籍。

离开学只有两周半,要抓住时间对这四本教材,三刷、细读、解读,然后才能进行具体到每一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设计。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备课手记】七天春节备课假

重读了《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原本以《小窗幽记》为雅,现觉《菜根谭》最佳。

重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石雅芳的译本,语句不够流畅,中文母语写作基本功不够好。之前读过刘荣跃的译本,比石雅芳要好些。

李雪涛《思想小品》,一月十二日开始的枕边书,今天终于读完。二十七万九千字,读了差不多一个月,一是读书时间都去读备课资料,二是这本小书一篇一篇少不过二三百字,多不过千余字的小品写得好,舍不得读完——“文字并非多就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有时只言片语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写得完美的文字跟活得精彩的人生一样难得。”“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我们每个现代人的生命文体,都是一部小品文。”要二刷。

从除夕到今天初六,别人放了七天春节假,我在书房连续备课了七天,总算是完成了下学期中学部六至八年级的自编中文教材。明天太座的假期结束,我带娃之余,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小学部下学期阅读写作课的教材再次细读和课程内容设计。自编教材极耗心力,每次都是全力以赴,但别人总觉得好像是毫不费力。

【备课手记】初定

昨夜又下了一场雪。今天大年初一,继续备课编教材。

下个学期的中文教材,除了自编每日一首古诗词和来自《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中一句文言小品的部分,想就把几本书拿来作教材。这样的好处是学了书里那几篇选作教材的文章后,可以作为阅读延伸,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沿着这条藤、这条小路,读完一本。

这几书和几篇文初定是董桥散文集《立春前后》里《新年试笔》《字里灯影》,梁实秋《雅舍小品》里《书》《教育你的父母》,《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集》里《变色龙》《第六病室》,《汪曾祺散文精选集》里《韭菜花》《昆明的雨》《字的灾难》《随遇而安》,《沈从文精选集》里《边城》,还有葛晓音《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里八年级下册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及九年级上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四篇。

读完钱理群的《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原本想把这本书作为教材之一,主要学里面“读书三讲”的三篇,权衡再三,还是算了。

所以下学期的中文教材,就是每日一诗词、一小品和六本书共十五文。

下午去了也闲书局,秋蚂蚱和高姐同一人远远坐在最里面,对着大门聊天,我进去打了个招呼就淘书。购得戴明贤签售新书《留得枯荷:适斋文与画》、米兰·昆德拉《身份》和史景迁《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艺术探索之旅》,又买了一本张定浩的《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史景迁十三部作品,除了《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十二部都在架上了。获赠两本也闲书局主理人秋蚂蚱自印非卖二〇二一年随笔记《也闲小记》两本,准备自留一本,送人一本,送给谁还没想好。

【备课手记】除夕的《边城》

除夕,在书房备课自编教材,越编心里越没底,就给两位学堂的毕业生发了条微信——

W、Y两位好!

你们看到这张照片,就知道我又在自编教材了。

上学期开学,蒙大家照顾,我在中小学都不用上课,“放空”自己“休养”。但“好景不长”,还没到半期,中小学的课又临时上起来了。放假前最后一天,学堂中小学负责人都给我说,下学期的课都给我安排上了。

小学是三、四、五年级混龄的阅读写作课,中学仍然是中文和历史,学生跨度仍然是从六年级到九年级。

人数不多但年级跨度很大,并且程度又各异的学生在一个班,我实在是不知道要按什么教材来上课,这自编教材的无奈之举,也让我在除夕也惴惴不安自己的浅薄和狷狂——讲什么不讲什么?为什么是这一篇而不是那一篇?中外比例为什么是这样?我回答起来,都没有什么理论和数据支撑,只有一个很没有底气的“我喜欢”。

所以,想问问你们两位“过来人”对之前的中文课的评价,以及之前的课程对你们现在可能好的和肯定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不良影响,能让我在新一轮的闭门造车中,尽量避开之前的一些坑。

今天过年,不着急,等你们有空了慢慢告诉我,反正这教材几天也编不好的。

两位都答应“思索一番”后给我回复。

关于中学课程内容,把六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再翻了一遍,“唐宋八大家”在中学的篇目只四五篇,如果把高中的篇目一并讲,确实是可以支撑一个学期,但内容又单一了点。想不如用相同作者的代表作来替代教材中对应的,“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的文章篇目。要读就读原文全文,不去读改动过的。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有沈从文“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的《腊八粥》,到了高中才会收录节选并有改动过的中篇小说《边城》。所以,下学期是不是可以把包括《边城》在内的沈从文作品作为课程内容之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有汪曾祺“选作课文时略有改动”的《昆明的雨》,下学期是不是可以把包括《昆明的雨》在内的汪曾祺作品多读几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有契诃夫“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的《变色龙》,下学期是不是可以在《变色龙》的基础上,再多读几篇没被改过的契诃夫作品?

吃了年夜饭,春晚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下楼继续读书备课。十点半睡前,一字一句再次读完沈从文的《边城》。距离上一次读,至少也二三十年了,除了翠翠和老船夫,细节忘得干干净净,所以这次虽然是重读,但就像是新读,又有了点新的收获,借汪曾祺的话说就是:“《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