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也闲谈·肆】第一天的好兆头

粗粗算了一下,这八年里,我讲谈(上课)也有几千次(节)了。这是也闲书局的局座秋蚂蚱上周六听了我一天的讲谈后,发在微信朋友圈的观察记。这是我收到的所有反馈和观察记录中,最有温度、有细节,最真诚和真实的。目前没有之一。感谢。感激。

(秋蚂蚱的)课堂观察记:

“跟着秋蚂蚱 阅读与写作”第一堂课于2024年9月7日(星期六)开讲。

老师先自我介绍:黎明,也叫毛豆、豆哥、豆总。你们爱叫我什么我就是什么。接着让学员各自作自我介绍。每一个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和出生地后,毛豆先问其他同学有什么想问该学员的,然后他就每个孩子的姓作一番“寻根”,再就名字作一番含义解读。孩子们介绍自己或者回答老师提问都不需要站起来,“我只希望当你们说话时要大声,大声到在座的都听到,你和谁说话都要看着对方而不是看着我。”毛豆总算定了这两条“规矩”。

有意思的是,因为毛豆撒出几个对自己的称呼让孩子们选择,孩子在作自我介绍时也抛出了昵称,“我叫思蒙,你们可以叫我小柠檬。”……

相互认识花了一个小时。其间,从对姓氏的溯源引出对“神话”的理解,从座位布局强调平等意识和尊重,让孩子在挂图中找到自己的出生地……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宗族、咬文嚼字等,都在一个自我介绍环节中涉猎。

这比“秋蚂蚱!”“到!”、“毛豆!”“到!”的点名要花时间,这个时间是有温度的,它传递到空间。人与人第一次相见的时空,因为毛豆的导演而交融。

后一个小时,开始讲主题的“前言”部分。从哈维尔的“生活在真实中”开始。听到“哈维尔”,我在想,毛豆会不会先说这个人,他没有,他不急着把他提到的人(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伍尔夫等)放在讲台上,似乎是先种下一粒种子留待以后的谋略。

从真实中的“现实与观点”引申出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是毛豆教学的独门秘籍,他的发散性思维的广度和话题收回的聚焦相得益彰。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十字,分别填上“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和“我不知道我知道”的递进来阐述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的箴言。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都是亮着的。

有个孩子我印象深刻。她坐在我们为孩子们配备的办公椅上左右摇动,提问和应答都是一幅笃定的模样。如果不是毛豆就她的昵称“小柠檬”乱喊“小苹果”、“小草莓”而引起她捂着嘴不让自己笑出来的萌态,光是听她的课堂互动,我不敢相信这孩子的年龄。她告诉我她十岁过了十一岁没到。

我们发给孩子的读物有八本。其中有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查尔斯·达尔文 / 丽贝卡·斯蒂弗《达尔文发现了什么:今视角<物种起源>》、顾颉刚《国史讲话:上古》等。

朋友的孩子来试听。朋友把孩子扔下就走了。课结束后,孩子问我要书,我说:“当然。你妈和我说了,来上课这件事决定权在你。”他没有任何迟疑,说当然想上。唯一犹豫的是,如果节假日期间,他妈妈的花店需要帮忙,会有时间上的冲突。我和他说,法定节假日是法定的,我们会顺延。他欣然说:“那我一定上。”

我知道这孩子。他在课堂介绍自己时就有些自豪地说:“我是住在山里的孩子。”他经常充当他妈的童工,照顾弟弟。在他眼里,没有做不到的事。“我要发明永动机。”他说。这个孩子很像我们小时候的模样,天不怕地不怕,有责任心。我问这么重的一包书,你一个人怎么拿回去?他说打车,如果打不到就走回家。“我走一个小时就到家了。”他轻松地说。我说:“随你。”

我不担心这个十岁的男子汉。他在山里徒手捕蛇、干农活、砍柴烧饭,样样都会。他不粗野,他有着绝大多数成人都不具备的坚韧,再加上他的机智,没什么好担心的。这样的孩子在现代城市里,打着灯笼难找。

来观摩的蒋磊问我:你干什么?我说:我是毛豆的助理。另外,我负责成为孩子与家庭的桥梁。孩子们面临家庭与学校这两个社会的心理问题我来疏导。

第一天的好兆头是:来试听的全都成为学员了。

2024.9.9

【共读记·二】三年级阅读第一课

上周,来自印度的Myraa得知我是她这个学期的阅读课老师时,回家告诉爸爸,幸福学堂最聪明的老师要教她中文阅读。爸爸问这位老师他帅吗?Myraa说因为他聪明,所以他帅。

今天是本学期第一节三年级阅读课。这个学期先读E.B.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

第一环节大家完成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从一本书的结构开始讲起——什么是封面、封底、书脊和版权页。

第二环节,因为是第一次课,学生没有提前拿到书,所以用了五分钟当堂阅读第一章六页约三千字的内容,测试阅读速度。五分钟,一半的学生读到第三页,只有Myraa读完(后来才知道她只是读了认识的字),所有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应有程度。然后是角色扮演的读书环节,检测识字量和文字感知。男女学生三人一组,分别读旁白、萨姆和父亲比弗先生对话部分,要求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态度,从而体会语言描写是怎样呈现人物性格的。一半的学生识字量达到年级水平。

留了三项作业: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一、二章(P.1—P.13),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两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9月11日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如:萨姆为什么不听父亲的劝告冒险进入沼泽)。

三、“萨姆最喜欢和爸爸到加拿大来旅行露营。但比弗太太对森林兴趣不大,因此她难得同来。”回家与家人讨论话题“什么是尊重”:一个人对别人喜欢的事没有兴趣而选择不参加有没有错?萨姆和爸爸有没有因为自己喜欢森林就要求妈妈也一起来?将讨论的对话和结论在本子上写下来,于9月11日星期三课后交给黎明老师。

第一项作业,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识字量;第二项作业,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辨,即通过抽象的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第三项作业,训练的是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也闲谈·叁】不疾不徐

昨晚小糜老师发来微信,问今早能不能早点到也闲,好一起准备一下。我说好。在也闲的阅读写作课今天开班。感觉他们父子俩比较紧张。

早到四十分钟,看到空间已整理布置停当,一半是用于上课的讲谈区,一张大长桌,大家环绕而坐;一边是沙发。小糜老师问是否接受家长听课,我说没问题,每节课都可以当体验课和公开课。只是两个区域需要有一个空间上的隔断,避免上课的孩子总是觉得老爸老妈就坐在自己身后盯着,不自在。

上午下午各一个班。上午的人数刚好,并且成员有在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和在家上学的,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延续了我唠嗑两小时,讲课五分钟的一贯风格。希望没有差评。下午的人数少了点,不过不着急。

在每次的【提问与思考】环节,要求学者在每次进入本环节前,必须准备至少一个基于主题的,具有非唯一性“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与众学者讨论。即该问题不应是信息类的“是什么”,而应是具有思考性的“为什么”,并鼓励对似乎不可质疑之处的质疑。

关于作业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环节,学者应进行自主选题的探索,对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并享受这种知性冒险——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没有必要占用脑资源来记忆;真正难以做到的,是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分析并陈述自己的想法。因为最好的思考往往是在不同的理念、领域和专业面临新的质疑、挑战和发生碰撞时出现。但如果还没有准备好开始这个冒险或还没有找到感兴趣的探索方向,也可从课程准备课题中任选一项书面完成,并在此过程中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努力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由此最终实现独特的自我。

【教书记】知易行难,每个人都在路上

“豆总明天要去露营吗?”昨天有学生问我。

“不去。”我说。

“为什么?”

“我不会撒谎和找借口,实话实说就是不想去,所以就不去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解释曾经在户外行走就是我的工作,而我不想再去重复这样的事。这就像十四岁时曾被某一本书感动过,但四十岁再读毫无感觉,不是那本书或阅读这件事不好,而是作为主体的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同了。

“嗯,明白,这是你的原则。”

今明两天是开学欢乐周的露营活动,有包括我在内的部分教职和行政人员没参加。校长认为全校的活动原则上所有老师和同学都应该要参加,学堂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要有勇敢、敢于尝试的品格。所以,作为老师也应该身体力行,真正的接纳这样的教育理念,成为愿意接受挑战的人。这次露营活动没有参加的老师,除根据《员工守则》要求的特殊原因请假外,其他都将计入事假。

原本我对不参加活动还有一点忐忑和愧疚,这一被事假,就释然了——坦然接受自己的选择带来的自然后果。

最近在读周濂的《正义的可能》和罗翔的《法治的细节》。

穆勒的自由原则要求人类事务尽可能少受限制,认为这会激发人最大的创造力,总体上促进社会福利。但斯蒂芬却看到反面,他非常冷静地看到人类中相当比例的人群自私自利、感情用事、好逸恶劳,经常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不能自拔,给他们天大的自由,也不能让他们有分毫的改进。

两个角度、两个极端,似乎都有道理。但凡事有多种可能性,让一个人在尽可能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哪怕是像我这样经常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不能自拔者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这不就是自由吗?以欢乐周为例,不(不能、不愿)参加某项活动或所有活动者,在不强制的前提下鼓励其提出自己的欢乐周方案,并助(要求、鼓励、帮助、督促)其去实施、实现,这不也很欢乐吗?!

斯蒂芬有著名的关于强制的三原则。他认为强制在以下情况中是不合适的:

(1)强制的目的是有害的;
(2)目的正确,但强制手段不适合达到目的;
(3)目的正确,手段也能达到目的,但付出的代价太大。

很显然,全体参加露营活动从初衷上不属于第一原则。但即便是后两个原则,任何程度的强制参加集体活动的手段都是不合适的。

学堂推崇自由、平等、尊重等品格,并强调要真实生活,真实表达,鼓励老师要活成真实的自己,这样学生也才有可能成为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教育理念非常棒。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勇敢和愿意接受挑战?什么是真实?对权威敢于说不,这算不算勇敢和接受挑战?算不算“身体力行,真正的接纳这样的教育理念,成为愿意接受挑战的人”?对这些词语和概念的理解,需要反思,需要换位思考,更需要同理心和同情心,以及接受对同一件事不同看法的理解和包容。

以露营这件事来看,校长希望所有师生都能参加,并将是否参加视为是否接纳某种教育理念的行为标准,在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体系里,再正常不过。然而我们换一个生活中的日常事例角度来看,这样的价值判断并不一定就正确。绝大多数人旅行可能会选择高铁,而选择步行或自行车骑行的人,是否就意味着不认同高铁的存在、不认同高铁出行的人的选择?很显然不是,因为这与价值判断无关,只是不同而已。并且如果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每个人都能从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和独特的,要尊重每一个人,那就不会轻易掉入不参加集体活动就是不接受某种价值或理念的二极管思维和评价中。

人非生而知之者,生活即是学习,因为知易行难。学校有多接纳老师的不同,老师就能多接纳学生的不同,这样也才能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路漫漫其修远兮,轻以约,故人乐为善,每个人都在路上。

【共读记·一】图书管理员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部要求每位任课者给家长写一封信,介绍自己任教学科新学期采用的教材、教学方法、作业的形式和要求、期待学生达到的目标、能力等等,在开学时给到家长。于是就有了我的这封信。

我们为什么读经典
——关于三年级阅读课

卡尔维诺认为,世界是一个脉络,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所到达的位置。对于经典,出于完成任务和敬意的阅读是没有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阅读,才会碰到将“成为我”和“成就我”的书,而这些书,就包括三年级阅读课所选取的阅读书籍。

三年级阅读课所选取的共读书籍,均为世界各大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本学期阅读的第一本书,为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E·B·怀特儿童文学经典三部曲之一的《吹小号的天鹅》。

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作为阅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所以这门课将帮助学习者通过阅读、分享、思考、提问和写作等方式,成为能够与他人和社会“明亮的对话”,能够分清事实与观点、具备公共说理能力的聆听者、分享者、思想者和能够享受知性冒险的终身学习者,并在此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由此最终实现独特的自我,用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话说就是,生活在真实中

各位小学老师给家长的信陆续提交后,颜校长建议:“给家长的信需要有个给家人说话的口吻,轻松、愉悦。首先介绍我是谁,我的简要经历,我擅长什么。另外,请结合幸福学堂教育理念和你对教育的认识谈谈你怎样开展教学。整体上要真诚、自信,既要有拉家常的感觉又要有专业严谨的态度。”于是有了第二个版本。

给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好!

我就是黎明,那个幸福学堂史上最擅扬长避短且多才多艺的斜杠图书管理员。

学堂八年,我在中小学和出国留学中心任教或开设了文言文、阅读写作、中文、历史、地理、中文经典、中国文化常识、基础经济学、游学、摄影等诸多课程。因此,我是经济学老师里历史最棒的;是中文老师里地理最好的;是地理老师里摄影最强的;是自媒体团队成员里读书最多的……我不但善于开发自己的潜能,也总是能和参与课程的共同学习者一起发掘和开拓认知的新领域,通过努力获得能力的提升,成长为拥有幸福学堂“勇敢”、“自信”、“尊重”、“服务”、“正直”等十大品格的独特自我。

之所以将课程参与者称为“共同学习者”而不是“学生”,是因为我认为在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这条路上,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教授者或学习者。有时教授者是学习者,有时学习者是教授者。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是确定的,那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因为在我看来,教育和医学非常相似,两者都是:什么都不确定的科学,什么都有可能的艺术。

在这个新的学期,我这“不务正业”的图书管理员,终于要做一点向本职工作靠近的事了——我将同三年级的共同学习者一起在阅读课上,通过阅读经典、讨论、分享、思考、提问和写作等方式,努力成为能够与他人和社会“明亮的对话”,能够分清事实与观点、具备公共说理能力的聆听者、分享者、思想者和能够享受知性冒险的终身学习者;并在此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走在属于自己的那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上,用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话说就是,生活在真实中。

为什么要读经典?卡尔维诺认为,世界是一个脉络,而经典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所到达的位置。这也即是幸福学堂“我是谁”、“我们如何组织自己”、“我们身处什么时空”等学习主题的探究过程。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作为阅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而我还坚信: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还应有与之匹配的思想上的。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要成为这种独特,成就这种独特,阅读和写作是与呼吸与进食一样重要的事。

因此我希望能陪伴每一位共同学习者,通过在幸福学堂的这些时光,最终都能成为拥有常识和智慧、善于思考和表达的文明的贵族,而不是群体之一员——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历来就是少数而不是群体。所以,人总是要多读一点书,多一点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通过这一点一点积累,拨开前面让人看不清楚的杂草,细细地分析;凡事多问几个“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才有可能明事理,辨是非,才可能不轻易被人蒙蔽愚弄,并用理性拷问自己,拷问先人;然后,向前小心翼翼地放一块小小的新石头,让后人踩着,不摔下来。这即是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没有阅读和写作,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自省,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期待新学期,与各位学习者一起“捡石头”。

黎明 敬上
二〇二四年九月一日

【也闲谈·贰】匆匆

下午一点半离家,开了三十五分钟抵达也闲书局。活动三点开始,提前一小时到场,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提前沟通的,顺便和小糜老师聊了聊开班的事。

这是上个月与书局主理人秋蚂蚱对谈后,在也闲书局的第二次“教育谈”。

今天的主题是张辉老师定的,个体的发展,我执与不确定性:教育社会学杂谈。他发挥稳定、滔滔不绝(一向如此),同为分享嘉宾的我作为学生,就算屁股坐得酸痛也是不能打断的。最后超时半小时,秋蚂蚱不得不强行掐断,给了我十分钟。我匆匆分享了读尹烨《做从容的父母》和赫尔曼·黑塞《德米安》两本书的所得,以及一个留学生从英国回来分享见闻时说伦敦太落后,以地铁为例,哐当哐当破旧的地铁还没有贵阳的地铁先进和舒适的看法,以回应今天的主题。

伦敦地铁建于1863年,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这一年,林肯开始实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大清帝国同治二年,洋务派代表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造出了第一艘木壳小火轮。贵阳的地铁,最新的三号线开通于2023年,距离伦敦地铁开通一个半世纪多。这哪里是先进?分明是落后。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出国留学生落后的不只是科技,更是思想,但根子在教育上。

结束后,和留下来的几位老友又聊了一会儿,六点半才离开书局。

此时夜深人静,回想一下,当众分享不同于给学生上课,还需要多练习。

【也闲谈·壹】局座有些忐忑

也闲书局的场地能放得下60个座位,活动也就按照这个人数招募。周日(14日)上午,店长说报名超过80人了。我问:“我要做点什么准备不?”因为主题虽然是“当阅读与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不知道要讲什么。局座秋蚂蚱有些忐忑,让早点去商量一下。

“作为出场一百多次的老牌主持人,不至于忐忑吧?”我打趣。

“主持人和主讲者的区别。插科打诨和抖落肚子里货的区别。”

提前一小时到书局,商量到开讲前五分钟,我其实还是不知道要讲什么,但不紧张,因为我又不是主讲人,只是个“捧哏”的。

局座肚子里有很多货,脑袋里的思想很深刻,家长们能懂,但小朋友们不懂。话头抛到我手上,就只好发挥我的所长——就像平时上课那样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还让花卷放了两句“厥词”。不想现场效果似乎还不错。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家长、老人和年轻人排着队找我单聊,咨询幸福学堂,了解我的课程和教学,交流对教育的看法和采取的方法,就又聊了一个半小时,在膀胱爆炸前一分钟我强行结束了这种“车轮战”式的对话,让他人一直排队等候也非常不礼貌。

局座说:“反响极好,很多人问我可以上毛豆老师的课吗?”

我说:“这个事得我的男神秋老师说了算。”

离店时把花卷和我选的书码上收银台准备结账,“不用付款,这个就当毛豆老师今天的课时费吧。”却之不恭,悄悄把一套精装《贵州历史人物》放回去,改天再买。

今天继续发酵,有听众辗转让学堂的老师“游说毛豆老师做系列主题讲座,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尊重学生,尊重知识。”讲座是不做了,不仔细准备对不起来人。

今天对我来说是暑假的开始。上午带着花卷去买了菜,回来把衣服、床单洗得风来万国旗飘扬。午觉后整理书架。下个学期我不再需要上学堂任何课程,所以再也不必在假期编教材、设计课程,终于可以自由阅读。

【观自在·七十八】终の章:学年总结

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所以才需要常常反思,换一个角度去看。

一个学年结束了,回顾和比较一下两个学期,做个小小的复盘和总结,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小确幸”——不论“幸”与“不幸”。想做的事就去做;不想做的,就不做。做好能做好的,做到应做到的,而不是去迎合和讨好。

第一部分:课程变化

上学期我要上的课是“五加二”,即中文、历史、地理、游学、中国文化常识五门课程,摄影社和历史社两个社团。一周总课时量超过20节。每位学生一周有四十个课时,有的学生有一半的课是我在上。

下学期我要上的课是“一加二”,即中文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常识。一周八个课时。由于是自编教材,课时少了,我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课程,所以自我感觉下学期的课上得比上学期要好很多。

第二部分:阅读量的变化

我的本职工作是“图书管理员”,所以读书才是我的主要工作内容。

上学期阅读量四十本。用一句话来概括上学期的阅读,就是詹姆斯•希尔顿《再会,奇普斯先生》这本书里的“奇普斯认为,学校真正要交给孩子们的是分寸感——行事有分寸,知边界。不只是学会表面的得体,而是要让他们懂得实质上的尊重。”

下学期阅读量三十六本。用一句话来概括下学期的阅读,就是尼采《教育家叔本华》这本书里的“不要欺骗任何人,更不要欺骗你自己。”

第三部分:课程总结

中文,借给学生的期末笔试课题《AI时代的教育》来总结:教书的不能不读书;拿起笔写字在不久的将成为艺术家的行为艺术;纯知识不再重要;最先被AI取代的应该就是纯计算和纯语言教学学科。作为教育参与者,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中国历史,借给学生的期末笔试课题《我的2024》来总结并回答中文课的疑问:不要一味追求变化,而是要找到不变的东西。

第四部分:收获

让每位参与课程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并得到成长,自豪。

第五部分:不足

中文还有两个单元没有上完,但对我来说这是不可抗力导致的。因为课程是按照上个学期每周八节课的课时编写教材,但本学期每周只有五节课,周课时少了三个。

第六部分:顾虑

在学堂的第八个年头,但没有连续的两个学期上的是同样的课。有一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每次课程调整,我都得自己先找到几块石头丢进河里,再去摸着自己丢的那些石头过河。

第七部分:建议

计算课时量时,能考虑到在上课之前,找素材、编教材的巨大付出,而不只是计算课时,这太简单粗暴了。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老师来说,每位学生都是一百多名学生中的一个,是1%,但对家长来说,每个孩子都是10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要问了别人要不要才行。任何人都不能以“我为你好”为理由要求别人做任何事。

第八部分:一年结语

反求诸己,追求完美,不求完美。

【观自在·七十七】荣耀之战

今日飞花令荣耀之战,充满惊喜!

整个学年共有“春”、“花”、“雪”、“月”、数字和颜色六个令,飞哪个令,现场抽签。

颜色令,大魔王一举夺得“年度探花郎”称号。

因为对手缺席,玲自动胜出,获得“年度榜眼”称号。简直不能太戏剧化。

学期总状元和学年总状元在吴和花卷之间展开。

“月”字令是吴的强项,因此她险胜一轮,获得“学期状元”称号;

数字令,花卷险胜一轮,成为“年度状元”。至此,这个学期的中文课就结束了。

暑假作业分为男生版和女生版,内容略有不同。

中文学科男生版暑假作业:

【观影】
观看英国纪录片《我们的生物世界》(Our Living World),并完成一篇影片推荐;

【阅读】
阅读安迪·威尔《火星救援》,六神磊磊《六神磊磊读唐诗》,福冈伸一《最后的讲义:为何生命如此可贵》,吉野源三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并完成一书一篇推荐文章。

【社会实践】
在假期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并在该公众号成功发布影片和书籍推荐图文。新学期开学以公众号推送评估作业完成程度。

中文学科女生版暑假作业:

【观影】
观看英国纪录片《我们的生物世界》(Our Living World),并完成一篇影片推荐。

【阅读】
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六神磊磊《六神磊磊读唐诗》,西原理惠子《最后的讲义:女孩一生中最需要知道的事》,吉野源三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并完成一书一篇推荐文章。

【社会实践】
在假期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并在该公众号成功发布影片和书籍推荐图文。新学期开学以公众号推送评估作业完成程度。

根据课程规则,期末综合评估等级为“A”及以上的学习者,没有必须完成的假期作业

去年的上课随手记系列叫【上课记】。【观自在】是这个学期的上课随手记系列。只要我上一天课,就会有一期记录。今天是第七十七期,也即是第七十七个教学日,我这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教学日。完美收官。

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所谓教育,很多时候只能是“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要问了别人要不要才行。任何人都不能以“我为你好”为理由要求别人做任何事。

【观自在·七十六】重回巅峰

语文2、3班第三个六周口试飞花令,“雪”字令是上一任擂主吴定的。

杀出一个六水大人,一举夺得探花,实现了上个六周末她的承诺;吴痛失擂主宝座,屈居榜眼;花卷重回巅峰,本学期第二次成为冠军。

明天将是荣耀之战——

本学年六季飞花令的所有“探花郎”们PK“年度探花郎”称号;

本学年六季飞花令的所有“榜眼”获得者PK“年度榜眼”称号;

本学期三季飞花令的两位擂主PK“学期状元”称号;

本学年六季飞花令的两位“学期状元”PK“年度状元”称号,如果花卷蝉联“学期状元”,就自动成为“年度状元”。

飞什么令,现场从过去一年的六个字里抽签决定。无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