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共读记

【共读记·卅二】新年快乐

这个学期的最后一次课,大家都很欢螺。

提问环节,我一个一个问有没有问题要考考大家,默默默默低下头,“默默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有没有?”

“没有。”

“这次没有,下次记得一定要有。”

“可是这是最后一节课了呀。”

“那又怎样?这个课结束了,但阅读没有结束啊。”

问到小北,“当然没有啊哈哈哈”,我好开心!不是因为他没有准备问题,而是为他的放松和坦然,不紧绷,找回了松弛感才能开始进入。晨君继续向毛豆老师发起挑战,完胜。歪果仁李思甜受晨君的鼓舞,也向豆哥老师发起挑战,虽然失败了,但她并没有气馁。真好!胜的不骄,败的不馁。

角色扮演,雅图勇敢和虫君争夺角色;弋涵生怕我看不见她举手,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我来读,我来读”。弗莱德先生在与蝌蚪君和晨君的剪刀石头布大战中胜出,拿下旁白。静静跟随的浩君和安淇和大家一起,被潘神扮演的温斯洛发出的各种叫声引得笑声不断。

下课,弋涵把她上节课做的黏土手工递给我,说:“送你。”我问这是新年礼物吗?她说是的。新年快乐!

一个学期结束了,今天没有老三样,有的是寒假作业:

一、任选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字书,每天朗读10分钟;

二、任选两本没有读过的书,完成整本阅读和阅读简报,总阅读量不得低于20万字;

三、新学期报到时,请带上寒假读过的书和阅读简报;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还要有与之匹配的思想上的。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此,人总是要多读一点书,多一点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通过这一点一点积累,拨开前面让人看不清楚的杂草,细细地分析;凡事多问几个“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才有可能明事理,辨是非,才可能不轻易被人蒙蔽愚弄,并用理性拷问自己,拷问先人;然后,向前小心翼翼地放一块小小的新石头,让后人踩着,不摔下来。这或许就是阅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期待在新的学期,能够继续每周都能与你在幸福学堂,聊一聊我们的阅读和思考,听一听别人的声音和智慧。阅读就像呼吸,生命不息,阅读不止。祝你寒假愉快!

【共读记·卅一】挑战权威的勇士

上课前,在走廊翻书的弋涵和我打招呼:“嗨~豆总。”她从对我不理不睬上课自顾自玩,到叫我老师——毛豆老师——豆总,这个称呼的变化是随着她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用了一个学期,四个月,三十次课。

雅图、晨君和安淇都提出了好问题。尤其是晨君,成为这个学期第一个向我提问“对赌”的“螃蟹勇士”。“对赌”的规则是,凡直接向我提问者,我答不上的这个问题会成为附加作业;如果答上来了,提问者必须接受我的一个提问,如果答不上来,这个问题也会成为他的附加作业。结果是,皆大欢喜。我欢喜的不只是晨君提出了好问题、回答了我的问题,更是他勇于冒险挑战权威并坦然承担后果的自信和勇气。舒坦,每一个毛孔都舒坦。

角色扮演,雅图依旧不动声色的积极跟随,虫君依旧变着花样给自己的角色加戏,浩克的弟弟浩君和墨墨越来越专注,小北笑得越来越大声,弋涵生怕错过自己的角色总是向我确认进度;潘神虽然有没有带书,虽然因为干扰课堂秩序和蝌蚪君被我指定坐到一旁沙发上,但他扮演的图利太太,非常传神。今天无人与晨君争抢旁白,他一气读了足足六页,极有成就感。

下课,弋涵就把刚发给大家的《拯救温斯洛》阅读简报给了我,内容与上一次《吹小号的天鹅》的阅读简报差不多。我理解,她不是敷衍,而是怕弄丢了这份作业,于是赶快写完给我。我让她带回去,再试试看能不能多填写一些内容,“我们每次多一点,就会每次进步一点,好不好?”她说:“好!”虽然声音细细弱弱但有面对挑战的勇气,我们击掌约定。

钱理群在《大家都不读书,是教育最大的问题》文中说:“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现在教育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应试有关的书。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忝列教职,任教阅读课,这门课在我的宗旨也即是这读书三条。

本学期还有一次课就结束了。今天的作业在老三样基础上增加了一项阅读简报: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四十三——四十九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二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温斯洛救了图利太太和梆梆,大家都接纳了它,可路易为什么还是决定要让温斯洛离开?在本子上写下你的看法,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四、完成《拯救温斯洛》阅读简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卅】神助攻

今天是三年级2024年的最后一次阅读课,也是我2024年的最后一节课。

上课前,一位高中生来问:“豆总,你三年级的课是什么内容。”我说是两本书。

“哪两本?”

“一本《吹小号的天鹅》,一本《拯救温斯洛》。”

“那我要去上你的课。”

“对你来说程度太低了啊。”

“可是我想上你的课怎么办?你都好久没给我们上课了。我不管。”

“你高中生去蹭三年级的课,浪费时间嘛。”

“那你什么时候来给我们上课?好吧,我知道,我去想办法。”说完就转身走了,就像夏天午后的太阳雨。

提问环节,晨君举手,“好,请说出你的问题。”

“我是有问题要问。”他想确认自己准备的是不是信息类的“是什么”的问题。就是,但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调整一下就是一个好问题了。

“哦~这样啊,好,我来提出问题了。”妥妥的。

角色扮演,旁白竟然只有晨君举手,并且他希望能多读一点,好吧,安排。

躁动的潘神被单独安排坐到沙发上,他需要让自己脑子里不断疾速奔跑的小人安静下来;弗莱德抢到了温斯洛,于是负责变着花样发出各种嗥叫;小北作为路易爸爸,在我的要求下,笑着大声读出了一个男人的气势,虽然只有三句话,却是这个学期三十次课里我听见他最为放松的表达,舒服。雅图抢到的动物管理员,也是读得极符合这个角色身份。浩克的弟弟浩君开启了狂战士暴走模式,一人抢到路易和散步的人两个角色。安淇闷不吭声,于是成为了除旁白和除路易外“戏份”最多的多洛莉丝,而虫君今天是图利太太。

弋涵开始对我说今天不读。好的,不想读就不读,不强求,“你什么时候想读了就告诉我。”进展到一半,她举手说想读旁白,正好大段大段的旁白让晨君读得开始有些“飘忽”,顺利接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去争取,又是大进步。

下课,弋涵指着我手里的《拯救温斯洛》说,妈妈也买了这本书。太好了,简直是神助攻。“那你就可以和妈妈一起读了,你还可以试试向妈妈提出问题,看她能不能答上来。”

“你今天怎么没有争取角色?”我问墨墨。“嗯~没有我喜欢的角色。”这个理由接受。

走出教室,李思甜追出来,“豆哥老师,我上个星期生病了没来上课,所以今天没能提出问题,书也没有读到要求的地方。”

“没关系。我们下次课是下周一,也就是你有一周的时间追上来。”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四十——四十二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二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第四十章最后一段:“可除了一两只发生意外,它们全都活下来了。还有温斯洛,它也活下来了。而且他自己,路易,也活下来了。”你认为这一段为什么要连用三个“活下来了”?在本子上写下你的看法,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廿九】我可以等

上课前在走廊上遇到靠着书架看书的弋涵。“今天我可以读旁白吗?”

“你想读吗?”

“想。”

“好,那你要努力争取。”

小北和潘神,依旧是大家选定回答问题的热门人选。

潘神被问了三个问题,前两个都向别人求助,第三个终于自己答上来。他今天不但记得带书,还答上了问题,被狠狠夸了一把。上课前潘神在唱《苹果香》,于是我问要不要唱两句庆祝一下,结果害他钻到桌子下面躲起来。还得是李思甜相助,没想到歪果仁能用中文读书,还能唱中文流行歌。

小北回答不上问题,闷声不说话。我问要不要请别人帮忙,还是不说话。倒是晨君和虫君急得站起来说:“我来!我来!”我对小北说:“如果你想让谁帮助你,你要看着我,告诉我。”小北不说话,我就等。“你不想说也没关系,你可以指一指。”他选了虫君。

角色扮演,小北加入大家一起举手抢角色。今天的旁白增加到了四位。除了蝌蚪君,每人都抢到一到两个角色。我安排了一个角色给蝌蚪君,他拒绝。在大家读书时,他钻到桌子下面,一会儿挠挠弗莱德的脚,一会儿敲一敲弋涵的椅子,让弗莱德和弋涵从椅子上跳起来,一度课堂大乱。

我把蝌蚪君从桌子下面叫出来,严肃对他说:“如果你想参与,就要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如果不想参加,就请到旁边的沙发上,不要干扰其他人。”

“我想读旁白。”他说。

“那好,你就是第五位旁白。现在要跟随大家一起,否则你不知道要从哪里接下去。”

就此,他在座位上坐好,轮到他的旁白部分,我没有提醒,他读得清晰顺畅。

下课铃声响起,“安静!我们要等图利太太读完这句话。”因为图利太太是雅图,她一直踊跃争抢这个角色,不读完,可能回家一路都会失望。如果一分钟能换来回家路上的一段小快乐,怎样都是值得的。快乐学习不是等快乐了才学习,不快乐就不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挫败和失落,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情绪上的快乐和亢奋状态,所以我认为“快乐学习”是如何帮助学习者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从而享受学习。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三十六——三十九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六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如果你是卫生局工作人员,你是否会像多洛莉丝那样工作?为什么?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廿八】制度性平等

晨君向安淇提出问题,安淇答不上来,向别人求助,那个“别人”就是豆总。“你问我问题,可以,但根据规则,如果我回答出来了,就需要还一个问题给你,你也要告诉我答案,否则它就会成为你的附加作业。”那还是算了,她音量不高但很决绝,转而向浩君求助,一点也不像那位梦蝶的庄周(“决绝”一词出自《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弗莱德向弋涵提问,弋涵答不上来,但有人觉得她不能向别人求助。“各位!”我说:“这课的规则是面对这间教室里的每个人的,那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向别人求助,这就是尊重和公平。”虽然最终,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只好由弗莱德自己来公布答案,但这就是制度性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如果没有这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坚持和边界,“平等”、“尊重”这些词就会成为大而空,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号。

角色扮演,空前踊跃,六位争抢旁白一角,在我提出轮流担任的方案后,三人退出,于是今天的旁白空前的由弋涵、晨君和虫君三位轮流,一人一段。弗莱德和蝌蚪君是两位老奶奶;潘神、浩君、雅图、小北是四位邻居;李思甜是路易、安淇是麦克、墨墨是爸爸妈妈,诸君都有了自己的角色。闹热。其间潘神这位邻居因为玩手套和抢话,喜提下课和豆总单独好好唠唠。

下课前五分钟,将作业单给到诸君。弗莱德认为,温斯洛属于它妈妈和它自己;蝌蚪君认为温斯洛属于大自然。“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我问。李思甜举手:“豆哥老师,我赞同蝌蚪的观点。”

“那好,请赞同蝌蚪君的不要举手。”全场,只有弗莱德一人举手,迟疑两秒,又放下了。

“你放弃自己的观点?”

“嗯,因为他们都支持蝌蚪。”弗莱德说。

“各位,请注意哦,人多不一定就正确,人少也不一定就是错误。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与支持的人数不一定有联系哦。”

“那我还是坚持一下自己的观点吧。”弗莱德举起了手。

“是否赞同某一观点,一定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做出判断,不能大家怎样你也怎样。”

“豆哥老师,那如果我自己经过独立思考,还是选择赞同,这样算不算独立思考?”李思甜问。

“算!”

“那豆总”,下课铃声响起时潘神问:“如果我自己思考了,但是观点和其他人都不一样,这是不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的结果,有可能是你决定赞同谁的观点,也可能其他人的看法你都不赞同,因为你有自己的看法。潘神,你因为自己的这个独立思考,所以一会儿就不用和我单独唠嗑了。下课!”

下课出教室时,弋涵过来笑着和我击掌。干得漂亮!今天大家都很棒!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三十二——三十五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二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温斯洛属于谁?在本子上写下你的看法,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廿七】培养孩子快乐的能力

午饭后,去看了那棵我一个人环抱不了的,仍然金黄的大银杏树。一阵风来,一只只金色蝴蝶就翩飞起来。山下的桥上,有一个人在孤零零看着河水流淌。

因为今天课表上最后这一节阅读课,让我的这一天变得更加的快乐。

这节课,没有准备什么“大道理”,就是按计划带着大家读读书。

提问环节,活跃的弗莱德提出两个问题,于是放在了一头和一尾,他好开心。

雅图出乎意料的抢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还笑着主动争取角色扮演环节反串路易,这个学期的第二十七次课了,第一次看见雅图在课上这么开心。

晨君回答不了问题,就指定让豆总来回答;墨墨不知道谁是“小饼干”,于是她被指定扮演“小饼干”,而安淇成为了路易的“妈妈”;大家仍然特别“关照”小北,连着问了他三个问题,虽然没有回答上来,但其他人答错了他也跟着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好开心。

角色扮演环节一开始,“谁来读旁白?”我话音未落,弋涵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看着我,笑着说,我来!“你确定要挑战旁白吗?旁白的内容很多哦。”我有点担心,看着她,问。她点头说:“要!”今天的旁白,内容似乎比往次的都多,到下课铃声响起前,弋涵一字一顿足足读了四页的内容。这节课上她的阅读量比过去二十六节课上读的内容加起来都还要多。她好开心。

这门课,读这些书,如果说真的能对生活有什么用的话,我觉得那就是让大家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善良,守住不存心伤害这条底线,那么很多问题就会变得好把握和取舍了。在这几十分钟里,我希望做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或者是角落,安安静静呆在里面。不紧张,不害怕,不放纵,做自己。因为人跟环境的关系,最可爱的部分就是那份归属感。如果一个人能感觉自己是这个大环境的一分子,而大环境也有一个小角落是专门属于自己的,他就能体会到自己和天地细微的变化,听到不同季节、不同生物的呼吸。而这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也会倾听你的心声,无论高兴、惆怅或埋怨,都能得到它的随喜、理解与包容。

我认为,不论读书还是游戏,对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快乐的能力,这样他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什么,都知道怎样自得其乐。要快乐,就得学会宽容,会说“没什么大不了”。能容纳别人的不好,也能容纳自己的失败,容纳生活的挫折和苦涩,这样一个快乐的人就懂得如何与己、与人、与世界愉快相处。好好生活,每天都是生命的惊喜。

今天的作业,还是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二十四——三十一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一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谁从围栏里带走了温斯洛?那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廿六】对自己负责

将上周收到的《吹小号的天鹅》阅读简报还给诸君。今天又收到晚交的两份,仍有两份未到。

告诉诸君,这门课的期末评估,不是通过一纸试卷一次考试来进行的,而是分为日常、口试和笔试三个部分,从上课第一天就在进行中。

“日常”评估的是平时上课有没有带书、交作业,课堂的跟随和互动参与度;“口试”评估的是每次课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角色扮演的参与度;“笔试”是阅读简报这样的重要内容的完成度。

“今天新收到的阅读简报,我会读,会写下我的看法,但不会有评估结果。”

“为什么?我们也交了,只是晚交了而已。”

“交了,很好。这是你的态度和行动。但你不能用昨天的机票登上今天的航班。”

“没有成绩那怎么办?”

“这就是需要从中学到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我这里,没有惩罚,只有自然后果。昨天的机票登不上今天的航班,这就是自然后果。所以也不必要太纠结这件事,虽然它是个错误,但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断在同一个坑里摔倒,犯同一个错误。只要这次你学到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习并提升了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个错误就不算是错误。所以,今天的关键词就是‘责任’。首先,对自己负责。”

提问环节,大家都很关照弋涵,连着两个问题都选她作为答题者。第一个弗莱德的问题“路易为什么要给生病的温斯洛打针?”她没答出来,在晨君的帮助下,提问者弗莱德最终给出了完整答案。“这就是责任!”我说:“当路易决定照顾温斯洛的那一刻起,他就要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负责,所以就算是害怕,他也还是向兽医学会了怎样给温斯洛注射。”

晨君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弋涵慢慢寻找答案,我们就多给她一些时间准备,我向雅图提出新问题,这个问题很难,雅图在思考时,弋涵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并读了出来。又进一步。

角色扮演,雅图第一个举手,抢得了需要阅读大量内容的旁白。安淇、墨墨、浩君都分到了角色,但还缺克劳丁一角没有人来读。“小北,今天要不要挑战一下?”

他点点头。他的阅读,声音、情感真是和克劳丁这个角色一样,柔软又优雅。

下课铃响起,正好雅图的旁白也读到了我向她提出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文本证据)。留了作业,多次在课堂上说不恰当笑话的蝌蚪君被留下来,再次和我单独唠嗑。我们坐在沙发上,“你知道为什么要和我单独谈话吗?”我问。

“知道。”

“那说来听听。”

“因为我总是讲笑话,捣乱。”

“那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可以吗?”

“可以。”

我们击掌,“好吧。谈话结束。”他意识到问题,并愿意去尝试改变,这就行了。因为,人人都是在错误中学习,不犯错的人学不到任何东西。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十六——二十三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二十三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路易没有一次成功养活小动物的经验,但他决定拯救温斯洛,并坚信能成功,这是不是盲目的乐观?在本子上写下你的看法,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廿五】成全

上课前,弋涵在走廊靠着书架看书。“我写作业了。”她对我说。我问带书了吗,她说带了。给她竖起两个大拇指,“真棒!”上课铃一响,她就把《吹小号的天鹅》阅读简报递给我,虽然已经皱巴巴的,好几栏都填的是“无”,但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至少在这门课上是的。从难以参与课程到能坐下来安静阅读,再到参与阅读互动,现在完成作业,弋涵用了二十五次课。拿到她的作业,我暗自欢喜。慢慢来,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节奏

《吹小号的天鹅》阅读简报,诸君大多都给到了我,这是开课以来收到作业最多的一次。欢喜。

今天开始新书莎朗·克里奇的《拯救温斯洛》。除了晨君,诸君都忘了准备问题。晨君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有难度,有深度,有广度,我借此展开。永远不怕失败的潘神踊跃抢答,依然屡屡答错,但上一次的失败并不影响他的热情,我看到他思维的火花在飞溅。我要想想办法怎么让他把这些火花聚拢起来成为火焰,而不是这样的四散开来。

墨墨总是能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思路;李思甜、虫君和安淇还没从上一个故事里走出来,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进入这个新故事;如果一堂课下来蝌蚪君没有笑三次以上,那这次课就不算有趣,今天,四次,最开心的一次是浩君被我要求保持他倒拿着书读出那个角色的内容,相信浩君会对这次特别的阅读体验印象深刻;弗莱德的活跃依旧不假思索;雅图总是早早就已准备好,但却不动声色,就等着点到她的名字后,云淡风轻,娓娓道来。

小北依旧拒绝提问、回答和角色扮演,但在潘神答错时,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我知道,他在,只是我们互相还没有找到打开“沟通”这道门的钥匙而已。没事,在就好,在就还有时间、还有可能。

弋涵再次参与了角色扮演,并分清自己角色和旁白的转换。每到弋涵、安淇发言和读书的环节,就是这堂课最安静的环节。这让我想起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书里这句话:如果你想让别人认真听你说话,不要提高音量,而应该降低音量,这才是唤起注意的真正有效的做法。

下课铃声响起,我说:“潘神请留下,我们来单独聊聊。”

“啊——豆总!不要啊!”他假装抓狂。

我们面对面坐下,“我不讲规矩,也不讲道理,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做到了就可以走。”拿出手机,计时器调到五分钟。“这五分钟里,我们坐好,手脚都不要动,也不说话,做到了你就可以走。如果你失败,那就再增加五分钟。”

“啊——不!”

“准备好,开始!”

这五分钟对潘神来说,磨皮擦痒又不能动,很煎熬,但他做到了。只要能静下来,他那些飞溅的火花就有可能聚拢成为火焰。

学期眼看日渐尾声,看着诸君的成长,扪心自问这二十五次课没有一次苟且行之。借袁枚《随园食单》作喻,上课如同下厨,“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而“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求学也好,生活也罢,最佳状态就是“成人之美”了。这里的“美”是“人之美”,而非自己认为的“美”。我忝列教职,并没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别人的,自认所作的仅是自助、助人的成全。然能力有高低,人各有资禀,人非生而知之者,力行的不过“先知而后行”五字而已。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九——十五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十五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试分析一下路易和诺拉,两人分别是什么性格,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廿四】人生如负重行远

今天是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这本书的最后一节课。以提出问题和讨论来回顾。

提出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自主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新问题的提出不是在已知世界徘徊的,预设的知识埋伏圈,而是对未知的、无果的猜想,是引发探究和兴趣重要途径的“问题化学习”。这些问题不会总是有答案,因为“问题化学习”也可以仅是追求兴趣和愉悦的过程,也即是学习的情绪价值。

潘神是今天的“问题之王”,先是提出两个“是什么”的信息类问题而被取消,但从不轻易放弃的他休息片刻后又连续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好问题。

诸君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当被提出问题者指定的问题回答者答不上来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弋涵没能回答上问题,但却成为了援助者,帮助潘神回答了问题,并读出了文本证据。最后一个问题,李思甜说:“我知道书里面有这个证据,现在找不到,但我可以说出大概的内容。”

“非常好!各位,在文本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训练的是对文本的熟悉和在表达时要有理有据的习惯。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超越文本,从文本中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最后到上次作业里的问题:老天鹅知道,再次飞到比林斯会有生命危险,但它还是去了,最后被猎枪子弹击中落到人行道上昏死过去。你认为它的这个行为是愚蠢还是勇敢?为什么?

墨墨、弗莱德、晨君觉得这是勇敢的表现,并解释了为什么。“通常这样的题,就是想让我们回答‘勇敢’。”弗莱德一副“一切早已被我看穿”的表情。

“我觉得老天鹅既勇敢又愚蠢。”蝌蚪君说。

“哦?!说说你的看法。”我说。

蝌蚪君回答后,狠狠夸了他:“诸位,千万不要下意识就掉进问题里,而要跳出问题。蝌蚪君就很棒,没有被问题所局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有不同的看法。”等李思甜陈述后,安淇举手说:“我不同意她的观点。”

“请面对李思甜说出你的观点,并提供依据支撑你的观点。”

安淇转身面对李思甜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我真是太欣慰了。经过二十四次课的不断训练,诸君终于开始学会“讨论”了,并且很清楚的表达:我反对的只是你的某个观点,以及我的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很多成年人挂在嘴上但很少做到的“对事不对人”。这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理性表达。又想起了德川家训第一条:人生如负重行远,不可急于求成。好多事,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作业老三样外,增加了一项《吹小号的天鹅》的阅读简报。下周开始新书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一至八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八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路易为什么要拯救温斯洛?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廿二】斯巴达战士与谈判

一进教室,安淇就对我说:“我准备了问题要提问”。所以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安淇提出的,并且成功难住了所有人,只好我来回答并提供文本证据。真是一个好问题。

潘神在角色扮演的PK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战后又败,败后又战,四次落败,还是没能抢到角色。不愧是斯巴达战士!

小北终于开腔了,虽然没有参与问答和讨论,但在角色扮演中担任了最为关键且内容最多的旁白。

雅图、浩君、虫君和弗莱德,他们就是连续四次击败潘神的“雷神之锥”。

弋涵已经连续三次课没有中途离开教室了。这三次她都参与到课程中或静静在座位上跟随进度阅读。建议家长给她加鸡腿,并且使劲花式夸,狠狠夸。

新来的晨君,拒绝了我的邀请,但答应了下次要接受角色扮演的挑战。勇士,真!

今天,继续关于“谈判”的内容。当天鹅路易斯和鸟类负责人的谈判,因各自不愿退让的立场而无法继续即将僵死时,路易斯换位思考,提出了一个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为自己赢得时间寻找人类萨姆帮忙。萨姆来到后,并没有代表路易斯直接去找鸟类负责人进行同样的谈判,而是与路易斯沟通后用了一些时间静静思考,从双方的诉求出发,提出了一个双方都可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得到路易斯的认可后,萨姆带着这个方案去见鸟类负责人。这节课只进展到这里,关于谈判的技巧和结果,还得等到下次课继续。这个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中总是会遇到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的事——

蝌蚪君下课后被留了下来,和我单独谈谈为什么总是在课上不能完整跟随,以及说话干扰课堂。一开始他很紧张,趴在桌上不说话。我说:“这个谈话,没有责怪和批评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这课让你感到没有意思,还是你的注意力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跑来跑去,让你没有办法专注。我只是想知道原因,然后我们一起尝试解决。”

“我不知道。”他放松下来,笑着说。

“那你看这样行不行,下次课上别人在读书的时候,你也打开书跟随;别人在发言时,你静静听,不要说话;想说话时就举手,把你的想法大声说出来。”

“嗯,我试试。”

“好,那我们就试试。拉个勾吧!”结果第一次拉勾失败,我被弗莱德偏离弹道的泡沫球击中了脑门,再次成功拉勾后,我对蝌蚪君说:“你看,这就是谈判。一点也不难。”接下来就轮到弗莱德被我“理麻”了。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二十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九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老天鹅知道,再次飞到比林斯会有生命危险,但它还是去了,最后被猎枪子弹击中落到人行道上昏死过去。你认为它的这个行为是愚蠢还是勇敢?为什么?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